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导读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哲学,其中辩证唯
物主义包括辩证唯物论、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唯物辩证法三个组成部分。
历史唯物主义包括历史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等组成部分。学习时应把握以
下范畴:物质、运动、静止、规律'意识'认识、实践、真理'联系、发
展、矛盾'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人民群众'价值及价值观、价值判断与
价值选择'价值的创造与实现'理想。
第一部分辩证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论:
1、世界物质性原理
2、物质和运动辩证关系原理
3、运动和静止辩证关系原理
4、规律的客观性与普遍性原理
5、物质决定意识原理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
6、意识的能动作用原理
7、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8、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原理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原理(实践决定认识)
2、实践与认识辩证关系原理
3、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原理
4、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原理
唯物辩证法:
联系观:
1、联系的普遍性
2、联系的客观性
3、联系的多样性(联系的条件性)
4、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
5、系统和要素的关系(掌握系统优化方法)
发展观:
1、发展的普遍性原理
2、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发展的趋势)
3、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发展的状态)
4、内、外因辩证关系(发展的原因)
矛盾观:
1、对立统一规律(矛盾规律)
2、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辩证关系原理
3、矛盾普遍性原理
4、矛盾特殊性原理
▲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含义、地位、原因)
5、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
6、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辩证关系原理:
7、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辩证关系原理:
辩证否定观:
1、辩证否定观
2、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
3、创新的社会作用
第二部分历史唯物主义
历史观:
1、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辨证关系原理
2、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3、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
4、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
5、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及实现方式
6、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原理
价值观、人生观:
1、全面理解人生价值(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辩证关系原理)
2、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原理
3、正确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标准或要求(如何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4、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特点(影响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因素)
5、价值的创造与实现(如何实现人生价值)
6、理念和信念
《生活与哲学》主干知识
★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哲学
考点一:哲学与世界观和方法论。
1、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但哲学不等于世界观,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比较世界观哲学
含义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任何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
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
本观点
形成自发性形成,人人都有哲学家研究的结果,自觉形成,不是人人都
有
特点是零散的、朴素的是理论化、系统化的
联系哲学和世界观的研究对象都是整个世界;哲学以世界观为内容,世界观以
哲学为最高表现
2、哲学、世界观与方法论。
(1)世界观与方法论。
比世界观方法论
较
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方法路是指导人民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
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根本原则与根本方法
别点
(1)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同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二者不可分割,没有脱离世界观
联方法论,也没有脱离方法论的世界观。
系(2)一般来说,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着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
有是什么样的方法论。
(2)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又是世界观的方法论的统一。
考点二: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区别与联系
比较哲学具体科学
研究对象整个世界某一具体领域
任务揭示整个世界变化发展的揭示世界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
一般规律
作用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具体方法指导
界提供方法论的指导
联系⑴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哲学是对各门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反过
来,哲学为具体科学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2)二者是共性与个性、
-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考点三:哲学与时代精神
(1)哲学来源于时代。任何哲学是自己时代精神的总结和升华。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精神
生活的构成部分,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真正的哲学正确地反映了时代的
任务和要求;牢牢地把握了时代的脉搏;正确地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真正的哲
学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
(2)哲学反作用于时代。真正的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真正的哲学通过对对旧制度和旧思想的批判,
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真正的哲学可以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的方向,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
目标,指引人们追求美好的未来;动员和掌握群众,从而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
考点四: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两方面的内容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第一性)的问题。对于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
义的唯一标准;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对这个问题
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考点五: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及其三种基本形态
基本观点: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世界本原,意识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基本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考点六: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及其两种基本形态
基本观点: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世界的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
定物质。
基本形态:主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
©巧用名言警句区分哲学流派。
0哲学的作用(功能)
①从一般哲学角度理解
a.哲学的功能: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真正的哲学可以使我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
会和人生地变化与发展,用睿智的眼光看待生活和实践,正确对待社会进步与个人发展,正确对
待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正确对待进与退、得与失、名与利,从而为生活和实践提供积极
有益的指导。
b.哲学的任务: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c.哲学具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功能,具有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功能,具有帮助人
们确立人生观、价值观和理想信念的功能。
d.哲学对具体科学的作用: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科学家的研究活动都
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在某种世界观的指导下进行的。
e.真正的哲学对社会变革的作用:
※体现在可以通过对对旧制度和旧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
※可以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指引人们追求美好的未来;
动员和掌握群众,从而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
※总之,任何反映时代的客观要求和历史趋势的哲学,都可以成为这一时代社会变革的先导,
推动时代的步伐,指导社会的变革。
▲马克思主义哲学
考点七: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
⑴阶级基础: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三大工人运动”
⑵自然科学基础:19世纪自然科学的巨大进步,最具代表性的是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
律、生物进化论三大发现。
⑶直接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主要是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考点八: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⑴马克思主义哲学确立了科学的实践观,第一次在科学的基础上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
一,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
⑵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其科学性在于它坚持了科学的实践观点,其革命性在
于它是“改变世界”的科学、指导人类解放的科学,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考点九: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功能: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以往哲学和科学发展的思想结晶,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人生的根本指
南,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它正确地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反映了社会
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反映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它是现时代的思想智慧,是无产阶级的科
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指导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
《生活与哲学》原理归纳
♦第一部分辩证唯物主义
【唯物论】
一、自然界的物质性
【原理内容】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有
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方法论】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承认自然界的客
观性是人类有意识地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
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世界的物质性原理)
【原理内容】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1)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都是统一
的物质世界中的一部分。
(2)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人类社会的存在和
发展具有客观的物质性)。
(3)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它是在劳动中伴随着人和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
【方法论】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主观符合客观,反对主
观主义。坚持唯物主义一元论。
O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1)是什么:我们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
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以此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
(2)为什么:是我们做好各种事情的基本要求,也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
政策的前提和依据.
(3)怎么做:①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研究,找出事物
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以此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
②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规律,用
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
③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
来。
④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
无所作为的思想。
三、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原理内容】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
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没有规律的物质运动是不
存在的。
【方法论】(1)必须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一旦违背规律,必然受到规
律的惩罚。(2)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
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3)做到遵循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统一。
四、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
【原理内容】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发挥主观能动
性,是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的必要条件。
【方法论】我们既要尊重客观规律,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
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
五、意识的能动作用
【原理内容】辩证唯物论认为,意识具有能动性,它是对物质的能动的反映,又对物质具有能动
的反作用。
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1)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人们在反映客观世界的时候,总是抱有一
定的目的,在行动之前还要确定目标、行动方式和行动步骤等。(2)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和主动
创造性。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主动的、有选择的,并不限于客观世界有什么就反映什么。人的意
识不仅能够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它不仅能“复制”当前的对象,
还能够追溯过去、推测未来,能够创造一个理想的或幻想的世界。
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1)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通过实践把意识中的东西变
成现实的东西,创造出没有人的参与永远也不可能出现的东西。(2)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
和控制作用。意识活动依赖于人体的生理过程,又对生理过程有着能动的反作用。高昂的精神,可以
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则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客观事物
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则会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方法论】我们一定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
的思想意识。(举例:树立正确的金钱观、消费观、就业观、价值观;弘扬航天精神、感动中国人
物的感人精神等)
六、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原理内容】辩证唯物主义认为:1、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
定意识。
2、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意识不仅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而且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正确反
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歪曲反
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则会把人们的活动引入歧途,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方法论】
1、要处理好主观和客观的关系,既要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使主观符合
客观。2、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七、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原理内容】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
性和存在方式,物质是运动的主体(载体/物质承担者),物质和运动密切联系、不可分割。
【方法论】我们要用运动、变化、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既不能脱离物质谈运动(陷入唯心主义,如
“仁者心动”),也不能脱离运动谈物质(形而上学的表现,如刻舟求剑)。坚持物质与运动不可分割,
相统一。
八、运动与静止的关系。
【原理内容】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在运动变化之中,没有不运动的物质,因
而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绝对的;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和相对
的。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方法论】要求我们用运动、变化、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同时要看到事物的相对静止,反对割裂
物质的运动和静止的关系。反对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一一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
认相对静止一一相对主义和诡辩论。坚持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相统一。
【认识论】
一、实践的含义及其基本特征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凡是实践,都是以人为主体、
以客观事物为对象的物质性活动。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它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
为现实的存在。
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三个基本特征。(注意理解各自的表现)
二、真理的含义及其基本特征(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
的正确反映。由于人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不同,每个人的知识结构、认识能力和认识水平不同,对
同一个确定的对象会产生多种不同的认识。但是,其中只能有一种正确的认识,即真理只有一个,真
理面前人人平等。
真理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1、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1)真理的客观性是说真理的形式是主观的,但其内容是客观的,
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2)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客观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2、真理都是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如果超出了这个条件和范围,只要再
多走一小步,哪怕是向同一方向迈出的一小步,真理就会变成谬误。
3、真理都是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
体的历史的统一。
【方法论一】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要求我们,要随着过程的推移,具体的历史的条件的变化而
丰富、发展和完善真理。
【方法论二】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表明,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在人们探索真理的过
程中,错误时难免的。犯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正确认识和改正错误。
三、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认识的特征
【原理内容】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1、认识具有反复性。认识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1)从认识的主体来看,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
总要受到具体的实践水平的限制,总要受到不同的立场、观念、方法、知识水平、思维能力、生理素
质等条件的限制。(2)从认识的客体来看,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变化着的,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也有
一个过程。这就决定了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
反复才能完成。
2、认识具有无限性。(1)从认识的对象来看,物质世界是无限变化着的:(2)从认识的主体来
看,人类是时代延续的;(3)从认识的基础来看,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因此,人类认识是无限发
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3、认识具有上升性。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真理永远不会停止前进的步伐,它在发展中不断地超越自身。那些经过实践反复检验的、已经确定的
真理并没有被推翻,而是不断地向前发展。
【方法论】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使我们
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
四、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
【原理内容】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对认识有决定作用):实践
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对认识不断提出新问题、新要求;实践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
的认识工具和技术手段,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促进了认识的发展;实践锻炼和提高人的认识能力,
从而推动认识的不断深化),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实践能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加以
比较和对照,从而检验主观认识与客观事物是否相符),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2、认识对实践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科学的理论对实践有巨大的指导作用,错误的认识,不科
学的理论则会把实践引向歧途。
【方法论】要求我们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积极参加实践活动,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同时重视科
学理论的指导作用。
【辩证法】
一、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一)联系具有普遍性。
【原理内容】唯物辩证法认为,所谓联系,就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
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联系具有普遍性,任何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任
何事物都处于联系之中;每一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之间也是相互联系的;整个世界是一个
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
(简述为: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
【方法论】学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用孤立、片面的观点看问题
(-)联系具有条件性
【原理内容】世界上的每一个具体联系是有条件的。并不是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有联系,一事物
只能和它周围的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
【方法论】我们在认识和把握任何一个具体的联系的时候,都要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三)联系的客观性原理
【原理内容】唯物辩证法认为,联系是客观的。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自在事物和人为事物的联系都是客观的)P55
【方法论】①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反对主观臆造的联系。②联系
是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
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四)联系的多样性原理
【原理内容】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也是多种多样的。
【方法论】我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要善于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
既要注重客观条件,又要恰当运动自身的主观条件;既要把握事物的内部条件,又要关注事物的外部
条件;既要认识事物的有利条件,又要重视事物的不利条件。总之,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简述)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P57
(五)整体和部分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唯物辩证法认为,(1)整体和部分是相互区别的:①含义不同。整体是事物的全局
和发展的全过程,从数量上看它是一;部分是事物的局部和发展的各个阶段,从数量上看它是多。②
整体和部分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地位、作用和功能各不相同。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
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部分在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过程中处于被支配的地位,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
体。P57
(2)整体和部分又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①相互依赖。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离开了部分,
整体就不复存在。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离开了整体,部分就不成其部分。②相互影响。部分的功能
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整体的功能状
态及其变化也会影响到部分。P58③整体和部分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方法论】要求我们应当树立全局观念,立足于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
优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同时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
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坚持整体与部分相统一。
【反对】注意既要反对只考虑整体利益,忽视局部利益的做法;又要反对只重视局部、部分利益
而置整体利益于不顾,把整体和部分割裂开来的做法。
(六)系统和要素关系原理(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
【原理内容】唯物辩证法认为,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在一定意义上就是系统和要素的关系。系统
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系统的基本特征是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
优化趋向。
【方法论】(1)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系统作为一个整体具有它的每一个要素都不能单独具有
的功能;要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系统的各要素总是按照一定的顺序和方向发生作用的;
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整体的功能不是部分的简单相加,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2)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求我们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把事物和系统的各个部分、各个要素联
系起来进行考察,统筹考虑,优化组合,最终形成关于这一事物的完整准确的认识。
【注意】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在一定意义上就是系统和要素的关系。但整体和部分与系统和要素
并不是完全一样的。
二、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原理(发展的普遍性)
【原理内容】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发展具有普遍性,一成不变的事物是没有的。
任何事物都有其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
亡。
【方法论】要用发展的观点去看问题,反对用静止的观点看问题。(即要把事物如实地看成一个变
化发展的过程;要弄清事物在其发展过程中所处的阶段和地位;要有创新精神,促进新事物的成长。)
【反对】我们应反对认为事物是一成不变的静止观点(反对形而上学用静止地观点看问题);破除
思想僵化、因循守旧、墨守成规、抱残守缺和安于现状的旧观念。
(-)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相统一原理(事物发展的趋势、途径)
【原理内容】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道路是曲
折的、迂回的。(1)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新事物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途的
事物。新事物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要求,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
进的,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2)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新事物的发展总要经历一个有小到大、
由不完善到比较完善的过程;新事物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弱点和不完善的地方,人们对新事物的认识有
一个过程;旧事物开始时往往比较强大,总是顽强抵抗和极力扼杀新事物。
【方法论】我们既要看到前途是光明的,对未来充满信心,积极鼓励、热情支持和悉心保护新事物
的成长,又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勇敢地接受挫折与考验。
【反对】既要反对把事物看成是一帆风顺的盲目乐观主义;又要反对看不到光明前途的悲观失望
思想。
(三)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原理(事物发展的状态)
【原理内容】唯物辩证法认为,(1)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变化过程中的两种不同的状态。量变是事物
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是一种渐进的、不显著的变化。事物在量变过程中呈现的状态统一、相持、
平衡和静止。质变是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转变,是一种根本的、
显著的变化。质变过程呈现的状态是统一物的分解、平衡和静止的破坏等.
(2)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质变又为新的量
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事物的发展就是这样由量变到质变,又在新质的
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如此循环,不断前进。
【方法论】(1)我们在任何事情都要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要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积极做
好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2)在量变己经达到一定程度,只有改变事物原有的性质
才能向前发展时,要果断地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3)坚持适度原则。(简而
言之,即重视量的积累;不失时机,促成质的飞跃;坚持适度原则)
【反对】反对忽视量的积累,急于求成,盲目乱干;反对忽视质的飞跃,条件具备时优柔寡断,
畏缩不前。
(四)内外因辩证关系原理(发展的原因)
【原理内容】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发展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因(内部矛盾)是事物变
化发展的根本原因,决定着事物的性质和发展方向;外因(外部矛盾)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对事
物的发展起着加速或延缓的作用;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起作用
【方法论】要求我们在分析事物发展的原因时,要着重抓住事物发展的内部矛盾(内因),又不忽
视事物发展的外部矛盾(外因),坚持内外因相结合。
三、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
(~)矛盾的对立统一原理(或矛盾规律、对立统一规律)
【原理内容】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包含着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
一的两个方面。矛盾就是对立统一,矛盾的对立属性是斗争性,矛盾的统一属性是同一性,它们是矛
盾所固有的相反相成的两种基本属性。矛盾双方既对立有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方法论】坚持矛盾的观点,坚持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本原理主要用于解释一些矛盾现象,可具体细分为以下几个原理:
(1)【矛盾双方对立统一的原理内容】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包含着既相互对立,
又相互统一的两个方面。
【方法论】必须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坚持两点论、两分法。
(2)【矛盾同一性的原理内容】同一性是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即矛盾双方相互
依赖,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统一体中;同时矛盾双方又相互贯通,即
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矛盾具有同一性,矛盾双方相互依赖,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方法论】积极创造条件,促进矛盾向好的方面转化。
(3)【同一性和斗争性辩证关系的原理内容】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对的,斗争性是绝对的。同一以
差别和对立为前提,没有斗争性就没有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和相互贯通,事物就不能存在和发展;
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没有同一性,就没有矛盾双方统一体的存在,事物
同样不能发展;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P67
【方法论】既要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又要在统一中把握对立。(或:既要看看矛盾双方的对立关系,
又要看到矛盾双方的统一的关系)
(-)矛盾具有普遍性
【原理内容】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不包含矛盾的事物是不存在的,即事
事有矛盾;矛盾贯穿由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每一事物从产生到灭亡都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
运动,即时时有矛盾。
【方法论】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在任何时候,对任何事物,我们都要承
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坚持一分为二全面的看问题。
【反对】反对回避、否认和掩盖矛盾,遇见矛盾绕着走的做法,又要反对片面地看问题的观点(一
点论,绝对化,片面化)。
(三)矛盾具有特殊性
【原理】矛盾的特殊性,是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
这些不同的矛盾构成了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质;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
上有不同的矛盾,这些不同的矛盾形成了事物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同一事物的不同矛盾、
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也各有其特殊性。
【方法论】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what、why、how)
(四)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
【原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二者相互联结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
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特殊性包含普遍性,不包
含普遍性的事物是没有的。二者在不同的场合可以相互转化。在这个场合为普遍性的东西,到另一场
合则变为特殊性。反之,在一定场合是特殊性的东西,在另一个场合则是普遍性。
【方法论】我们在想问题、办事情要把矛盾普遍性与矛盾特殊性结合起来,使共性和个性达到具
体的历史的统一。
(说明:这一原理是马列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的理论依据。坚持这一原理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事物,掌握''由特殊到普遍,再由普遍到特殊”
的认识秩序;有助于学会“解剖麻雀、抓好典型,一般号召与个别指导相结合,从群众中来、到群众
中去”等科学的工作方法。材料中的出现“经验、榜样、典型”等词句一般包含有本原理)
★关键词识别:抓好典型;“解剖麻雀”;“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借鉴某地经验”;“试点……推广……”如,在某地开展试点,然后加以推广。
(五)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唯物辩证法认为,在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许多矛盾,其中必有一种矛盾,
它的存在和发展,决定或影响着其它矛盾的存在和发展。这种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
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就是主要矛盾。其他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则是次
要矛盾。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方法论】办事情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抓重点、抓中心、抓关键;又不忽视次要矛盾的解决,
统筹兼顾;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关键词识别:抓重点,关键,中心环节,核心、突破口、最重要、第一等。
(六)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唯物辩证法认为,每一个矛盾中的两个方面的力量是不平衡的。其中,处于支配地
位,起主导作用的方面叫矛盾的主要方面。而处于被支配地位的方面叫矛盾的次要方面。事物的性质
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赖,并在一
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方法论】看问题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抓住主流;但又不忽视矛盾的次要方面,即支流;
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反对】反对把矛盾双方同等看待,甚至颠倒主次,混淆事物性质的反对
★关键词识别:总体上、主流,主体,性质上是……,实质,优势、利大于弊、成绩
巨大,但还存在不足和问题等。
(七)重点论和两点论相统一的原理
【原理内容】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辩证关系的原理要求我们,坚持
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方法。
坚持两点论,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要看到次要矛盾;在认
识某一矛盾时,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看到矛盾的次要方面。
坚持重点论,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认识某一矛盾时要着重
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要抓住主流。
辩证法的两点论是有重点的两点,而不是均衡论;重点论是两点中的重点,而不是一点论。
【方法论】我们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结合的方法,反对形而上学的一点论和均衡论。
四、辩证否定观
(-)辩证否定观原理
【原理内容】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辩证否
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实现新事物产生和促使旧事物灭亡的根本途径)和联系的环节
(新事物产生于旧事物,吸取、保留和改造旧事物中积极因素作为自己存在和发展的
基础);辩证否定是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克服的是旧事物中过时消极的内
容,保留的是旧事物中积极合理的因素,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
【方法论】必须树立创新意识(立足于实践,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实现理论和
实践的创新与发展。)
【反对】反对把否定理解为外力作用的结果,反对要么肯定一切,要么否定一切的形而上学的否
定观。
(二)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
【原理内容】1、辩证法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现
存事物必然灭亡的理解;辩证法对每一种既成的形式都是从不断的运动中,因而也是从它的暂时性方
面去理解;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创新的。
【方法论】(1)密切关注变化发展着的实际,敢于突破与实际不相符合的成规陈说,敢于破除落
后的思想观念(破旧);(2)注重研究新情况,善于提出新问题,敢于寻找新思路,确立新观念,开拓
新境界(立新)。一一要求我们树立创新意识
(三)创新的社会作用
【原理内容】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推动人类思维和文
化的发展。
【方法论】必须树立创新意识,立足于实践,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实现理论和
实践的创新与发展;把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结合起来。
※(归纳)创新的哲学依据
(1)唯物论角度
物质决定意识,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达到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必须
发挥创新精神,反对因循守旧。
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统一,要求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统一,与时俱进
开拓创新。
(2)认识论角度
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要求我们与时
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3)辩证法角度
发展的实质,发展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要求培养
创新精神,促进新事物的成长。
辩证的否定观
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
♦第二部分历史唯物主义
一、历史观
(一)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辨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对社会
存在具有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具有阻碍作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方法论】要树立实践第一的思想,在分析社会现象时,要尊重社会实际,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实事求是;同时要确立先进的正确的社会意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反对落后的消极的社会意识,重
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反对】反对机械唯物主义、历史唯心主义。
(二)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人们在生产活动中形成的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的性质和
面貌,生产方式的变革决定着社会的形态的更替。
(三)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
【原理内容】(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当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
发展状况时,就会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反之,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关系一定适合生产力发展
状况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2)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
就会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反之,就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
基础发展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又一基本规律。
【方法论】要尊重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自觉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点、矛盾分析方法和阶级分
析法,认识和把握阶级社会的各种现象;树立改革创新的意识,不断调整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
应生产力和经济基础发展的方面和环节,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
(四)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及实现方式
【原理内容】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
社会发展是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在社会基本矛盾的不断解决中
实现的。
(1)在阶级社会里,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主要是通过阶级斗争实现的,阶级斗争是推动阶级社会
发展的直接动力。
(2)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但这
一矛盾是非对抗性的矛盾,可以通过社会主义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一一改革加以解决。改革的根本
目的是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的强大武动力。
总之,人类通过各种实践活动不断地解决社会基本矛盾,从而推动社会历史由低级向高级发展。
(五)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原理
【原理内容】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人民群众是历史的
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方法论】必须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
系,利为民所谋,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我们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的主人翁精神,更好地保障人民权益,
更好地保证人民当家作主。
【反对】反对脱离群众的倾向和作风。反对从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的前提出发,夸大英雄人物
的作用,否认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否认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宣扬少数英雄人物创造历
史的历史唯心主义的英雄史观。
【具体表现】在实践中要正确处理个人与群众的关系,要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为人民群众谋利
益,为人民群众服务;要积极参加社会实践,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坚持“从群众中来,到时群众中去”
的工作方法。
二、价值观、人生观
(-)全面理解人生价值/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盘子商业机会挖掘与战略布局策略研究报告
- 定时传感器产品供应链分析
- 家用罐装饮料保温容器产品供应链分析
- 船用光反射镜项目运营指导方案
- 家具的定制制造行业相关项目经营管理报告
- 济南市区住房出租合同书
- 多元文化音乐行业经营分析报告
- 自行车车架项目运营指导方案
- 草地曲棍球运动用球商业机会挖掘与战略布局策略研究报告
- 夯实机产业链招商引资的调研报告
- DB36T 1291-2020公路水运工程施工扬尘污染防治技术管理指南_(高清版)
- 成都彩星化工有限公司环境风险评估报告
- 水利工程 分部工程验收鉴定书
- 烟气脱硫设计计算
- 新课标下小学高年级数学作业设计的研究
- ICU纤支镜的使用与配合.ppt
- HERAEUS CRYOFUGE 6000i 使用维护保养及维修-zqz
- 波谱解析试题(卷)与答案解析
- 注塑行业~质量管理办法
- 吊车组立铁塔施工方案
- 设备管理TPM知识(共115页).ppt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