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论语读后感800字5篇《论语》传递的是一种态度,一种简朴的、温暖的生活态度。这里给大家共享一些论语读后感800字作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论语读后感1
孔子说“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我的理解是,做人要不断学习,不感到厌烦,那么,在教育学生的时候才能游刃有余,不感到疲惫。
我认为,作为老师,我们首先要做到“学而不厌〞,为什么呢?
其一,我们都知道,现在知识的数量正在以几何级的速度递增着,作为教师必需不断地更新知识,才能适应知识社会对教师的要求,不能总抱着自己原有的那一桶水不放,而是要让你那一桶水长流长新,不能让它成为死水,那就必需要学习,只有不断学习,才能增长聪慧,只有不断学习,也才能不断充实自己、发展自己、完善自己。
其二,学习应当是一件开心的事情。假使你认为学习是件苦差事,是很无奈的事情,厌倦在所难免,又怎能学的下去呢?不知道孔老先生“学而不厌〞是否也有这层含义。只有把学习当作一件开心的事情,当作生命的必需,你就会心甘情愿地学习,主动地学习,并且能在学习中享受到获取知识的开心和幸福。
其三,学习还应当把握好的方法。会学习的人总是能在较短的时间里获得大量的知识,而不会学习的人则是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却收效甚微,特别是现在已经进入信息社会,获取知识的渠道有大量,信息量巨大,如何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的信息,并且获得信息后又能及时进行整合加工,变成自身素质的一部分,这是至关重要的。只有“学而不厌〞,不断摸索,才能把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才能拥有更丰富的知识,也就能更好的为教学服务了。
其四,教师是学生的模范,我们希望学生“学而不厌〞,首先教师要“学而不厌〞。“身教重于言传〞,“亲其师,信其道〞,我们的一言一行都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甚至会影响到学生的一生。一个擅长学习、擅长思考的老师,其学生也必然会继承老师的传统养成善学善思的习惯,要是教师厌倦了学习,学生又怎会热爱学习?
所以,教师要“学而不厌〞。
只有“学而不厌〞的老师,才能做到“诲人不倦〞,只有在“学而不厌〞的基础上,教师才能“诲人不倦〞。没有前面“学〞的基础,就不可能有不倦的“诲〞,没有一定的知识积累,没有一定的文化底蕴,是不可能做到“诲人不倦〞的,否则的话,“诲〞也将是照本宣科、生搬硬套、没好玩儿味、没有创新了,这样的“诲〞自然也不会去关注学生的兴趣爱好,而是只把学生当作储存知识的容器,更不会关注学生的心灵、人格、健康了,这样的“诲〞甚至可能会误人子弟、害了学生呢。
“诲人不倦〞,我的理解是乐教、善教。
乐教,就是热爱,热爱学生,热爱教学,热爱教育事业,把教育当作自己毕生追求的事业,享受教育的乐趣,享受教育的幸福,那怎么会“倦〞呢?
善教,就是方法的问题。“学而不厌〞的老师会认真研究教育教学中“诲〞的方法,创新“诲〞的途径,更新“诲〞的内容,达到“诲〞的最正确效果,这样的“诲人不倦〞一定会是受学生欢迎的,也一定能培养出高素质、能力强的学生的。
现如今,“诲〞的方法应是多种多样的。
课堂上,将课本知识通过教师引据经典、旁征博引、深入浅出地传授给学生,这是一种对比传统但也是行之有效的、必不可少的“诲〞;
当学生提出问题时,老师不是先告诉学生答案,而是勉励学生思考、寻觅答案,或者给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让学生自己去解决,这是“授之以渔〞,是现在对比倡导的“诲〞;
在教育教学中,能够不断启发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不断摸索,在摸索的过程中教师适时的给予帮助、点拨、勉励,使学生一步步走向成功,这当是一种较高境界的“诲〞。
只有这样来理解“诲〞的含义,我们的教学就不再是机械的。
论语读后感2
世界上的真理永远是最简朴的,就好像太阳每天从东边升起,西边落下。《论语》告诉大家的东西永远是最简单的,只是它把你内心深处的良知给激活了。两千5百多年前,孔子教学和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被学生片片段段记录下来。这些以课堂笔记为主的记录由他的学生编纂,后来记成了《论语》。我们会觉得,《论语》好像没有很严密的规律性,好多是就事论事,里面也很少有长篇大论的文字,几乎每1则语录都很简短。其实,无言也是1种教育。
我们都说孔子是圣人,圣人就是在他生活的土地上最有行动能力,最具人格魅力的人。孔圣人带给我们的是1种在大地上生存的信念,他这样的人1定是从我们的生活里面自然而然地生长出来,而不是从天而降的。与西方不同,中国哲学系崇尚的是1种严肃、理性和敦厚之美。《论语》中孔夫子的形象,就是这样1种审美理想的化身。在孔夫子这个形象身上,凝结着他内心传导出来的饱和力量。只有当天地之气凝结在1个人心中的时候,它才能够如此强大。这是1种力量,我们假如学会了提取锻造这种力量,我们就能够获得孔夫子那样的心胸。我们看到孔夫子的态度十分平和,而他的内心却10分严肃。由于其中有1种力量——信念的力量。
孔夫子是1个特别讲信念的人。宋代开国宰相赵普也曾经说过自己以半部《论语》治天下。可见《论语》在古代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中发挥的巨大作用以及古人对《论语》的推崇与敬仰。子曰:“天何言哉?4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论语》?阳货)孔子对他的学生说:“你看,苍天在上,静穆无言,而4季在轮转,万物滋生,天而要说话吗?〞
《论语》的终极传递就是1种态度,是1种简朴的、温暖的生活态度。孔夫子正是以此来影响他的弟子。大家知道,儒家理论的核心和最最精华的东西,除了“恕〞字以外,还有1个字就是“仁〞。孔子的学生樊迟曾经问过孔子什么叫仁?孔子只回复他两个字:“爱人〞。爱别人就叫仁。樊迟又问什么叫智?孔子说:“知人〞。了解别人,就是智。关爱别人,就是仁,了解别人,就是智。就是这么简单。《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么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开心生活。道不远人,让我们在圣贤的光彩下学习成长!
论语读后感3
2500多年前,曾有位先哲,他一生命运多舛,但是他的思想却很难得。他有芸芸数千位弟子,其中又有72贤人。没错,他就是孔子。自从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开始,一直到新文化运动的“打倒孔家店〞,儒家思想历经艰难。然而,在2500年后的我再开启儒家文化的典籍——《论语》的时候,又会有怎样的碰撞呢?
我记得上个星期有位老朋友问我借一本很难买到的书,而我——一个对书籍和电子产品珍爱有加的人,是不会随便出借这两样东西的。更何况那是我5·1节一个人空着肚子挤着公交绕了一大圈才买回来的。我将书双手抱在怀里,站在房里来回踱着步伐,时不时亲吻一下它,时而又仰头看着墙壁。经过一番思想角逐,我决定将书出借,由于孔子教会我“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由于这位朋友对比马虎,所以我在借给他时,反复叮咛他要好好保管,这才放心的把书交到他手里。其实,我觉得这也是在传递一种信任,假如没有信任,又何来“施于人〞呢?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是这种思想,让中华民族变得大方,热心,大方;就是这种思想,让中华民族懂得彼此信任;就是这种思想,让中华民族站得雄伟,挺立于世界的东方!
《论语》中有许大量多经典的言论,受益终生的句子。它交我的是人生的哲学,而且它以它独有的魅力渲染中华民族,更感染着世界。然而,我要进一言的是:“《论语》终究是孔老夫子的一言,也会有不完全正确的地方。正如孟子所说:‘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仍旧是这个例子,自己不想要的东西就真的不能借给别人吗?假如自己的东西恰恰是别人所需要的呢?自然界的生物链恰恰就是最好的反例:动物的废弃物不是植物最好的肥料吗?
我觉得言行就是我读完《论语》最大感受的表达,而人的感受可能也就那么微妙,无法用确切的语言表达,只能依靠行为艺术来传递思想。至于《论语》我就觉得它是我生活的一面镜子,我依照它来“三省吾身〞,但也不被空想蒙蔽,时而也要坚持自我。这就是我的《论语》!
论语读后感4
上午没课,去图书馆借了本书,于丹《论语》心得,看了看,觉得也没说啥,挺浅显的。但于丹对《论语》的人生之道的见解对我挺有启发的。
吾十有五而至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孔子的十有五而至于学是他自己的一个起点,也是他对于学生的一种要求。在今天这个信息时代,可学的东西实在太多了,现在的孩子已经不只是十五向学了。但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最大的苦恼时信息太多,毕竟如何选择呢,过犹不及是孔子的观点。再好的东西都有它的度,与其贪多嚼不烂,还不如把有限的知识融会贯穿,融入自己的生命。
三十而立是我们往往挂在嘴边的一句话。走到三十,应当是人生合的阶段,就是既不像十来岁是觉得眼前一片光明,也不像二十多岁时觉得一片惨淡。三十而立的立,首先是内在的立,然后才是在社会坐标上找到自己的位置。所以三十而立,我的理解并不是通过一个外在的社会坐标来衡量自己是否已经成功,而是由内在的心灵标准衡定你的生命是否开始有了一种清明的内省,并且冷静不迫,开始对你做的事情有了一种自信和坚强。超乎功利去做一件内心真正认定的事情,这大约是立的一种见证。
四十不惑是人生最好的时光。一个人在三十岁以前是用加法生活的,就是不断的收集自己所需要的东西,譬如:经验、资产、情感、名誉等等,但是,物质的东西越多,人就越简单迷惑。所以,三十岁以后,就要开始用减法来生活了,也就是要舍弃一些不是你真心需要的一些东西。
五十知天命也就是说到这个时候已经有了一种内心的定力,基本上可以做到不怨天、不尤人,不为外物所动了。
六十而耳顺,此时,你能做到最大限度的尊重他人,你能理解任何一个事情存在的道理,你能倾听各种声音,并站在别人的出发点上去了解他为什么这样说。这种境界就是我们常说的悲天悯人。
我想,我们大约就应当如此做人吧!
论语读后感5
今天心血来潮,翻了翻给女儿买的课外优秀读物《论语》。
当看到下面这一条颇受启发。
子张学干禄。子曰:“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
这句话翻译为现代文就是:
子张向孔子请教如何求官职得俸禄的方法。孔子说:“多听听别人的看法,有疑问就保存,小心地说出无疑问、有把握的事,就能减少错误;多看看,保存疑问,小心地实行无疑问的事,就能减少懊悔。说话少出错,做事少懊悔,官职俸禄的机遇就在其中了。〞
想想自己,从事学校中层领导几年了,活没少干,事没少做,成绩也没少出。可是人际关系及上下级关系处得就是不怎么样。有时候总结原因是自己没有能力,有时候埋怨自己不会处事。有人说,做得多就错得多。当今天看了孔子指导弟子的话之后,我才知道,工作只凭热心是不够的,人要擅长倾听和观测。人长着眼睛和耳朵是做什么的呢?绝对不是摆设,眼睛和耳朵是大脑的前锋侦探,大脑司令部根据先锋反馈的消息再指挥嘴或手等做出语言或行动。
耳朵的作用就是“多闻阙疑〞,多方面听取看法,然后经过大脑的全面思考和正确判断,确定无疑问有把握的方案,再“谨言〞,而无把握的方案,就可以弃之不言,谓“其余〞。
眼睛的作用就是“多见阙殆〞,多方面了解借鉴曾经出现过的类似的有过失和问题的事件,反馈给大脑司令部作出分析和反思,确定无疑问的路子,再“慎行〞,而无把握的路子,或者经别人验证不可行的路子,就成为“其余〞之列了。
孔子说,只有这样,你说错话,做错事的机率会很少,你懊悔的次数也很少,这样就“禄在其中矣。〞
看孔子的取舍观多有道理,人就是要擅长借鉴利“前车之覆做后车之鉴〞。正所谓“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要擅长听取众人的看法而做出明智的选择。这样才会不做或少做懊悔事。
读到下面这句时,也感到汗颜。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倪(换车字旁音为倪),小车无軏,(音为越)其何以行之哉?〞
熟话说,一诺千金。反省自己行事,有些事情是没有讲信用的。首先那次去易三小学,说好了,把投稿地址发给那个小学的指导主任的,可是回来之后,把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