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总论W1:本报告工作等级拟定对的,评价标准和环境保护目的拟定合理,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论述较清楚,地质、水文地质基本概念较准确,工程分析到位,环境水文地质调查和地下水监测、地下水环境现状评价与预测分析,基本达成导则的规定,得出的结论较合理。总论中宜补充项目由来、工作目的、编制依据等。W1:本报告工作等级拟定对的,评价标准和环境保护目的拟定合理,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论述较清楚,地质、水文地质基本概念较准确,工程分析到位,环境水文地质调查和地下水监测、地下水环境现状评价与预测分析,基本达成导则的规定,得出的结论较合理。总论中宜补充项目由来、工作目的、编制依据等。1.1地下水质量标准评价区域地下水执行《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Ⅲ类标准,标准值见表1。表1地下水质量标准标准名称项目III类标准值单位限值《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pHmg/L(pH除外)6.5~8.5总硬度≤450高锰酸盐指数≤3.0硝酸盐氮≤0.2亚硝酸盐氮≤0.02硫酸盐≤250铜≤1.0铅≤0.05锌≤1.0六价铬≤0.05镉≤0.01砷≤0.05汞≤0.001铁≤0.31.2环境保护目的地下水环境保持《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中的Ⅲ类标准,具体的保护目的情况详见表2和附图XX(环境敏感点分布图)。表2重要环境保护目的类别名称相对方位/与开采边界的距离特性环境功能矿区外围居民点A屯矿区东南面/220m人口约250人;以井水和自XXXX山引山涧水为饮用水源;重要种植水稻、甘蔗、玉米等地下水满足3类功能区规定B屯矿区东南面/450m与项目地有山体相隔;人口约220人;以井水和自XXXX山引山涧水为饮用水源;重要种植水稻、甘蔗、玉米等C屯矿区南面/500m与项目地有山体相隔;人口约230人;以井水和自XXXX山引山涧水为饮用水源;重要种植水稻、甘蔗、玉米等D屯矿区东南面/650m与项目地有山体相隔;人口约240人;以井水为饮用水源;重要种植水稻、甘蔗、玉米等E屯矿区东南面/650m与项目地有山体相隔;人口约210人;以井水为饮用水源;重要种植水稻、甘蔗、玉米等1.3地下水评价等级由于开采过程需要抽排水,也许会引起局部的地下水位下降,同时由于矿体的开挖扰动、废石和矿石的堆放也有也许在一定限度上影响地下水的水质,因此本项目属于Ⅲ类建设项目。W2本项目定为Ⅲ类建设项目W2本项目定为Ⅲ类建设项目和三级评价等级准确。这十分重要,这是评价工作的基础,若定错了,则整个评价工作,只能推倒重来。但定类的依据描述不够充足。宜说明矿坑排水和矿石、废石淋滤水、生活污水的成份,也许导致地下水的污染,而定是Ⅰ类建设项目,同时,矿坑排水,也许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并也许导致什么环境水文地质问题,而又定是Ⅱ类建设项目,因而属于Ⅲ类建设项目。(1)根据Ⅰ类建设项目的评价工作等级划分依据矿区重要含水岩组为基岩构造裂隙含水岩组,其岩性为下奥陶统黄隘组泥质砂岩、长石石英砂岩夹薄层页岩和砂岩等组成,厚约800多米,分布在矿区约90%的地方。经实验,该岩层的渗透系数K为0.00066m/d(7.64×10-7cm/s)。从勘察钻孔的静止水位鉴定,本区地下水位埋深11.16~35m。因此,包气带防污性能为“中”。W3宜从包气带的厚度、连续性、W3宜从包气带的厚度、连续性、渗透系数三因数与导则对比拟定包气带防污性能。评估区范围内只有一些季节性的溪沟,大气降雨是评估区地下水的重要补给来源,它重要通过表层下渗补给地下水,赋存于下伏的基岩构造裂隙中。大气降水除少量沿岩石裂隙或孔隙往地下渗透以外,绝大部分均沿山坡流入矿区内小冲沟处。可见,建设场地的含水层易污染特性为“不易”。w4:宜从潜水含水层埋深、含水层间或w4:宜从潜水含水层埋深、含水层间或地下水与地表水间联系密切情况、现状地下水污染状况去与导则对比拟定含水层易污染特性。矿区范围内无特殊W5:删除,由于有特殊地下水资源保护区,尚有生活饮用水地下水资源保护区。地下水资源保护区,但矿区外围的塘梨山屯、红星屯等村民以井水为重要饮用水源。本项目地下水环境敏感限度为“较敏感W5:删除,由于有特殊地下水资源保护区,尚有生活饮用水地下水资源保护区。项目经中和解决达标后外排的生产废水(含矿井涌水)的量为75m3/d,因此,污水的排放强度为“小”。根据矿石的毒性浸出结果,浸出液呈碱性,因此其重要污染物为酸碱度,推测生产废水的污水复杂限度为“简朴”。W6据表9与表1比较,铅超标,此外,尚有生活污水。W6据表9与表1比较,铅超标,此外,尚有生活污水。对照HJ610-202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按Ⅰ类建设项目的分级判别,本项目地下水环境评价等级定为三级(见表1-3)。(2)根据Ⅱ类建设项目的评价工作等级划分依据根据工程分析,项目外抽的矿井涌水量为110m3/d,属于地下水供水、排水规模分级中的“小”。经推算,项目开采建设引起的地下水降落漏斗的半径为125米,属于地下水位变化区域范围中的“小”。矿区范围内无特殊地下水资源保护区,但矿区外围的塘梨山屯、红星屯等村民以井水为重要饮用水源。本项目地下水环境敏感限度为“较敏感”。W7:表述不全面,除特殊地下水资源保护区外,还应说明在不在生活饮用水源地和其他保护区内。W7:表述不全面,除特殊地下水资源保护区外,还应说明在不在生活饮用水源地和其他保护区内。建设方仅在拟申请的采矿区域范围内开展过探矿工作,经调查,区域内没有发现环境水文地质问题,属于环境水文地质问题分级中的“弱”。W8:这里论述不到位。不仅是现状,更重要的是要预测,论述项目建设会不会“也许导致W8:这里论述不到位。不仅是现状,更重要的是要预测,论述项目建设会不会“也许导致环境水文地质问题”对照HJ610-202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按Ⅱ类建设项目的分级判别,本项目地下水环境评价等级定为三级(见表3)。综合以上两类项目的鉴定结果,本项目的地下水评价工作等级为三级。表3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环境要素评价依据本项目情况评价等级引用标准地下水环境Ⅰ类项目包气带防污性能中三级HJ610-2023含水层易污染特性不易地下水环境敏感限度较敏感污水排放量小污水水质的复杂限度简朴Ⅱ类项目地下水供水、排水规模小三级地下水水位变化区域范围小地下水环境敏感限度较敏感环境水文地质问题弱1.4地下水环境评价范围W9:评价范围拟定合理。W9:评价范围拟定合理。本项目属Ⅲ类建设项目,评价等级为三级,根据HJ610-202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的规定,本次评价范围为矿区外围南、西、北侧分水岭及下游也许受影响的A屯、B和C屯所组成的范围。2矿区地质特性和水文地质特性2.1区域地质特性W10:区域地质,这个“区域W10:区域地质,这个“区域”应配合区域地质图,并且重要定在与矿区水文地质条件有关的区域,以一个水文地质单元的区域(必要时加上有补给或排泄关系的相邻水文地质单元)即可。1、地层该区呈现的地层以下古生界寒武系~奥陶系砂泥质复理石建造和中生界白色红色复陆屑类磨拉石建造为主,在西江流域为大片第四系沉积物覆盖。现由老至新简述如下:(1)寒武系(∈)寒武系分布于矿区东侧的蒙江--藤县一带,出露广泛。为半深海相碎屑沉积杂砂岩和含砾砂岩,复理石韵律发育。岩性为岩性为灰绿色、黄褐色中~厚层状石英杂砂岩、长石石英砂岩、泥质砂岩夹少量深灰色—绿灰白色中层状页岩。厚度不明。与上覆盖的奥陶系地层一般呈断层接触,与下泥盆统莲花山组呈明显角度不整合接触。(2)奥陶系(O)奥陶系分布于武林口至蒙江圩之间的西江两岸,以下奥陶统为主,为一套类复理石笔石、介壳混合相砂泥质沉积,出露广泛。由砂泥岩组成的建造,属半深海相沉积,常组成背斜核部。分为黄隘组(O1h)及六陈组(O1l)。岩性为岩性为黄色、棕黄色的砂岩、粉砂岩、泥质粉砂岩夹黄-白色的泥岩、砂质页岩或互层。厚度>3000m。(3)泥盆系(D)泥盆系重要分布于矿区西侧的武林口-平南-木圭以及矿区北侧的安怀-太平一带。下部为陆源滨海-浅海相碎屑岩建造,中部为滨海-浅海相碎屑岩建造及浅海相碳酸岩建造,上部为浅海相含锰硅质岩及碳酸岩建造。底部呈明显角度不整合接触覆于寒武系或奥陶系之上。分为下统(D1)、中统(D2)及上统(D3),共有莲花山组(D1l)、郁江组(D1y)、四排组(D1s)、贺县组(D1h)、唐家湾组(D2t)、榴江组(D3l)等。(4)侏罗系(J)侏罗系重要分布于矿区南侧大洲镇以东,出露面积较小。岩性为紫红色、浅灰色碎屑岩及泥质岩组成。可分为天堂组(J1t)及大岭组(J1d)。(5)白垩系(K)分布于矿区外围及太平、蒙江、罗云、关塘等地,重要出露新隆组(K2x)和罗文组(K2l)。岩性为紫红色砾岩、细砂岩、粉砂岩及页岩等。底部不整合覆于其他老地层之上。(6)第三系(E)重要出露下第三系永福群(Ey),分布于太平、蒙江等盆地中。岩性为紫红、猪肝色砾岩、砂质砾岩含砾砂岩与砂岩互层。与下伏地层呈明显角度不整合接触,厚度不详。(7)第四系(Q)广泛分布于江河两岸及低洼冲沟中,重要为冲积层,按其成因及新老关系可划分为全新统冲积层(Qh)、更新统冲积层(Qp)等。冲积物可分为紫红色砂土和粘土。厚薄不等,一般为数米,最厚达70m。2、构造本区位于贵港~平南铅锌铜成矿带的北东端,界于区域性的北东东向凭祥~大黎断裂和灵山~藤县断裂之间,两条区域性断裂具有切割深度大、活动时间长,控岩、控相、控矿显著等特点,与近南北向武林~理答深断裂平行分布的次级断裂发育,其中XXXX铅矿点产于次级北西向的断裂带上。(1)褶皱在该区域中强烈的褶曲重要发生在加里东构造层(寒武系和奥陶系)中,多为复式褶曲,各个地段形成不同方向的线状紧闭复式褶皱,以近南北向、近东西向和北东东向为主。而印支期构造层(泥盆系)则以较为开阔的向斜和狭窄的短轴背斜居多,轴向一般为SW~NE。(2)断裂本区重要的断裂形成于印支-燕山期,而加里东期断裂不很发育。区域断裂重要为南北向,次为北东向、北北东向,少量为北西向。与同期的褶皱构造的展布完全相同,说明断裂与褶皱是同受一种构造条件和构造力的作用所形成的。与XXX铅矿成矿较密切的是南北向的武林~理答深断裂。3、岩浆岩区域岩浆活动频繁强烈,但距XXXX铅矿区较远,重要分布于矿区的东边、南边。区域岩浆岩以酸性岩为主,次为中性岩。2.2矿区地质特性1、地层矿区内出露的地层重要有:下奥陶统黄隘组(O1h)、下泥盆统莲花山组(D1l)和第四系全新统(Qh)(详见附图XX—矿区地形地质图)。下奥陶统黄隘组(O1h):重要分布在矿区的中部和南部,约占矿区面积为90%以上。岩性为浅红色、灰绿色,厚~巨厚层状泥质砂岩和长石石英砂岩夹薄层页岩、砂岩,细粒~不等粒结构,在不等粒结构的砂岩中有少量的长石;页岩呈灰绿色,单层厚0.2~0.5m,有时与砂岩互层。下泥盆统莲花山组(D1l):分布于矿区北部的XXXX山一带,出露面积约占矿区的1/6,岩性为紫红色中厚层状~厚层状砂岩,细粒结构,块状构造,与下伏的奥陶系呈不整合接融。第四系(Qh):分布于矿区南边的低洼冲沟中,重要为冲积层,冲积物又分为紫红色砂土和粘土。W11砂土和粘土的分布与厚度对地下水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应详述。并且应与下述的含水层岩性一致。W11砂土和粘土的分布与厚度对地下水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应详述。并且应与下述的含水层岩性一致。2、构造(1)褶皱XXXX向斜:轴向北东向,向北东倾伏。长400m,北西冀倾向南东,倾角10°~20°,南东冀倾向北西,倾角20°~25°。向斜核部和两翼地层,均为下泥盆统莲花山组厚层砂岩。XXXX背斜:位于矿区东部,背斜轴向近东西向,向西倾伏,为一短轴背斜,北翼岩层产状310<50,南翼岩层产状190<45,核部及两翼地层均为奥陶系砂岩夹页岩。(2)断裂矿区断裂重要有两组:即近南北向、北西向。其中,北西向F2断裂为含矿断裂,近南北向的断裂(F1、F3)为区域性导矿构造。近南北向断裂(F1):分布于矿区东部。该断裂重要分布于奥陶系地层中,并切穿下泥盆统莲花山组,长度约400m,宽1~2m,倾向西,倾角56°~80°,断裂面比较清楚,断裂带内角砾成分为灰绿色砂岩,胶结物为泥质及硅质,角砾棱角分明,以3×5㎝居多。北西向断裂(F2):分布于矿区中部,为正断层,倾向北东或南西,地表倾角较陡,为70°~85°,断裂长约800m,宽2-4m,断裂面十分清楚,断裂带内角砾成分为硅化砂岩,胶结物为重晶石、石英及炭质,角砾大少以10×20㎝居多,其中重晶石、石英细网脉十分发育。该组断裂含矿性好,为含矿断裂。近南北向断裂(F3):该组断裂位于矿区西侧,为武林~理答深断裂的一部分,是矿区重要断层,总体呈S-N向。该断裂具逆冲性和长期活动特性,断层面倾向东,倾角60-80°,断层破碎带上常见有角砾岩、碳酸岩化、黄铁矿化等。该组断裂在矿区范围内未见含矿,但XXXX铅矿就是产于该组断裂的次级北西向(F2)断裂带中,与矿区的关系非常密切。3、岩浆岩矿区内无岩浆岩出露。2.3区域水文地质条件本区为西江平原盆地北东缘,为下奥陶统砂页岩构成的中低山及丘陵地形。根据1:20万区域水文地质资料,评估区W12:“评估区”指何范围?下同。位于珠江流域范围内,属西江水系的浔江河段。区内河流属珠江流域西江水系的一个支流,均源于盆地呈树枝状由山区溪流往南汇合注入西江。地下水类型以基岩裂隙水为主,重要赋存于碎屑岩类的构造裂隙中,发育在粉砂岩、泥岩岩组,粉砂岩、泥岩夹砾岩岩组和砂页岩岩组的溪沟,动态不稳定。重要接受大气降水补给,泥岩、页岩透水性极弱,再加上其所处地形低山丘陵地带,沟谷发育,降雨易于流失,补给条件不良,地下水水量贫乏,枯季地下径流模数小于3L/s.km2,泉流量小于0.1L/s。该地下水类型分布区,钻孔涌水量通常小于100m3/d,但位于南北向断裂带上和向斜轴部或向斜扬起端的钻孔,涌水量一般较大,有些达成218.59mW12:“评估区”指何范围?下同。(1)水系本区河流属珠江流域西江水系的一个支流,均源于盆地呈树枝状由山区溪流往南汇合注入西江,地表水系大都依靠大气降雨补给,雨季时节往往暴雨后洪水猛泻于盆地内,漫出河床,可导致大范围的淹没。(2)区域地下水类型及富水性本区西侧第四系地层较发育,分布较广。地下水重要为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水、基岩裂隙水。W13:这个“W13:这个“区域”不知指何范围,与上述的区域地质的范围又明显不吻合。此外,此句话,没有说全,漏了“基岩”的分布。①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水为分布于山区前的冲积洪积扇,由砂岩、砾石、石英砂及粘性土组成,厚度不大,位置略高,不利于地下水的积存,水位埋藏深度0.5~1.5m,砾石层上覆有不厚的粘土层,可形成流量不大的上升泉。W14:按你所述的“区域W14:按你所述的“区域”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水,决不是仅有山区前的冲积洪积扇。所述的岩性和水位埋藏深度0.5~1.5m也没有依据,也不符实际。“区域”内也不仅只有松散岩类孔隙水和基岩裂隙水,报告所说的“区域”范围不确切,混乱。②基岩裂隙水含水岩组重要为下奥陶统黄隘组、郁江组、四排组及莲花山组泥质砂岩和长石石英砂岩、泥质页岩、砂岩等组成。下奥陶统黄隘组厚约800多米,分布较广,岩性为浅红色、灰绿色,厚~巨厚层状泥质砂岩和长石石英砂岩夹薄层页岩、砂岩。由于本层岩石的泥岩、页岩透水性极弱,导致地下水流受到阻碍,总体上含水量少,丰水性弱;郁江组以泥质页岩为主,次为钙质页岩,岩性致密,裂隙不发育,地面无泉水出露,在本区内可作为相对的隔水岩层;四排组下部为中厚层细粒红色砂岩与黄绿色砂岩互层,厚200~300m,上部由砂岩、粉砂页岩组成,厚150~200m。重要裂隙有走向北西向,在山间流水切割处一般呈裂隙下降泉出露,流量一般为0.2L/S,为弱含水岩层。其所处地形低山丘陵地带,沟谷发育,降雨易于流失,补给条件不良;莲花山组在本区分布很少,仅限于北部低山地区,岩性为石英砂岩,重要裂隙为北北东及北西两组,次为层面裂隙,其所处地形高峻,降雨大都流失,下渗机会很少,其补给条件是不良的。(3)区域地下水补给迳流排泄条件W15:“区域W15:“区域”没有表达清楚,也就无法读懂区域水文地质条件。补给区、径流区和排泄区说不清楚,补给、径流和排泄条件也说不清楚。区域地下水补给、迳流、排泄渗流场与地表水降水迳流场基本一致,受地形控制。地下水补给来源重要为大气降水,在山顶、山坡处,大气降水通过裂隙渗入地下,而在沟谷坡脚处,大气降水通过第四系垂向入渗补给地下水,其补给强度视覆盖层透水性强弱而定,其入渗系数一般为0.14~0.22。地下水获得补给后,由山顶或山脊顺着山坡向沟谷作迳流运动,在溪沟底以分散面流形式或小泉形式排泄于地表,形成山间溪沟、河流。河流沿线地下水与河流水联系较密切,丰水期河水侧向补给地下水,枯水期地下水则出露排泄补给河水。基岩裂隙水通常作隙流运动,就近排入本地的溪沟。基岩裂隙水具季节性动态变化特性,枯水期泉流量和溪沟流量小,丰水期泉流量和溪沟排泄的地下水量增大,不稳定系数0.002~0.03。松散岩类孔隙水重要接受基岩裂隙水潜流侧向补给,丰水期认为大气降水垂向入渗补给主,入渗系数0.16~0.17。以潜流的形式由沟谷上游向下游沟口迳流排泄,与下伏基岩裂隙水水力联系密切,枯季下渗补给基岩裂隙水,雨季局部出露于溪沟中。2.4矿区16矿区应明确是采矿权划定的界线区,加上采矿工程占用区,相称于导则上说的“建设项目场地”16矿区应明确是采矿权划定的界线区,加上采矿工程占用区,相称于导则上说的“建设项目场地”。在此,除了说清楚含水层外,还应说清楚包气带的厚度、连续性和渗透系数。否则,前面的定级就没有依据,也无法预测地下水的污染。矿区地下水含水岩组的类型按地层岩性及其组合,含水介质特性,含水岩层渗透性的差异等,划分为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含水岩组、基岩裂隙含水岩组。其水文地质特性简述如下:(1)松散岩类孔隙水松散岩类孔隙水重要赋存于矿区东南山坡脚、谷地、平坦处的第四系松散冲积土层中。岩性重要由粉质粘土、砂砾石等组成,砂砾石层有粉土、粉细砂等充填,含水层厚度2~8m。据经验值,粉质粘土渗透系数k=0.02~0.1m/d,砂砾层渗透系数k=40~50m/d。为W17:与上述的矿区地层岩性不一致,并且最重要的没有说清楚空间上的分布。水位埋深也不够准确。孔隙潜水,水量中档~贫乏,水位埋深约1.5m,重要接受大气降水的入渗补给,以蒸发排泄为主,部分以泉的形式排泄。W17:与上述的矿区地层岩性不一致,并且最重要的没有说清楚空间上的分布。水位埋深也不够准确。(2)基岩裂隙水下奥陶统黄隘组(D1h),分布于评估区W18:“评估区”不等于矿区,不要转换概念,下同。的大部分地区,岩性为泥质砂岩和长石石英砂岩夹薄层页岩、砂岩。由于本层岩石的泥岩、页岩透水性极弱,导致地下水流受到阻碍,总体上含水量少W19:“含水量”水文地质概念错误,下同。W18:“评估区”不等于矿区,不要转换概念,下同。W19:“含水量”水文地质概念错误,下同。下泥盆统莲花山组(D1l),只分布于评估区北部的XXXX山一带,岩性为中~厚层状砂岩夹薄层页岩,砂岩中裂隙发育,含构造裂隙水。地下水重要受大气降水补给,地势较高,地形为低山丘陵地带,沟谷发育,降雨易于流失,下渗机会很少,补给条件不良。本区矿体产于断裂构造带北西向中,断裂带(矿体)自身即为充水含水层,接受大气降水和黄隘组裂隙水补给,黄隘组裂隙水因其中泥岩的隔水性,富水性弱。断裂构造带被角砾状岩石碎块或细砂状岩石碎屑所充填,胶结充填紧密,强硅化,导水性较弱。大气降雨是评估区地下水的重要补给来源,它重要通过表层下渗补给地下水,赋存于下伏的基岩构造裂隙中。如附图XX(矿区综合水文地质图)所示,矿区内的地下水的走向与地表径流方向基本一致,先是沿山坡向冲沟径流,而后向南东方向排泄。大气降水除少量沿岩石裂隙或孔隙往地下渗透以外,绝大部分均沿山坡流入矿区内小冲沟处。区内沟谷地带的溪沟水量随季节变动,旱季干枯、雨季流量一般在0.1~1.5L/s。泉流量0.05~0.25L/s,枯季迳流模数1~3L/s.km2。地下水富水性贫乏,地下水化学类型重要为HCO3-Ca-Mg型,硬度0.98~1.96德度,矿化度0.01~0.05g/L。3工程概况和工程分析3.1工程概况W20:工程概况介绍非常清楚,对下面的工程分析和地下水影响评估有重意义。W20:工程概况介绍非常清楚,对下面的工程分析和地下水影响评估有重意义。3.1.1项目名称、地点和建设性质项目名称:XXXX铅矿开采工程;建设性质:开采;建设地点:XXXX县XXXX镇;建设单位:广西XXXX公司。3.1.2建设规模、产品方案和开采方式生产规模:5.0万吨/年;产品方案:铅原矿石、铜原矿石(Pb2.61%、Cu0.64%);开采方式:地下开采。3.1.3工程组成本工程重要由主体工程(重要为采矿工程)、配套工程(重要为矿石堆放仓、废石场等)、公辅工程(涉及办公及生活、给排水、供电、通讯、交通运送等)、环保工程(涉及降尘、生产废水及生活污水解决、防治水土流失等)等部分组成。工程内容详见表4所示。表4工程内容组成表工程名称工程内容备注主体工程采矿工程由主斜井XJ1、回风井和平硐(PD150和PD110)组成;从上到下分为+150m、+110m、+65m、+45m、+20m、-20m、-50m、-73m八个中段。新建配套工程矿石堆放仓设在主斜井口旁边的工业广场上(已开工建设),面积约100m2(容积约500m3)。新建废石场设在主斜井口西南约30m处(目前已平整),面积约1200m2(容积3200m3)。新建公辅工程给排水工程生产用水重要为经解决达标后的生产废水;生活水源为矿山在塘梨山屯新打的水井;需布设完善生产、生活供水系统。部分新建供电工程矿山已接通高压电网,经矿区配电室,以380/220V电压采用放射式向各生产、生活用电负荷供电。现有通讯系统通讯方面在矿部设立程控电话,矿部和采场重要工作场合设对讲电话。现有交通运送工程矿区已有约3000m的砂石道路与平南—蒙山的二级公路相连;还需新修矿区内部联络道路约500m。部分新建办公生活区位于主斜井口东南200m,场地内设有办公室、宿舍、材料库等,占地面积约300m2。现有环保工程生产废水解决拟在+65m、-20m、-73m中段各设立一个容量为40m3的水仓;在主斜井口和PD110平硐口附近分别修建150m3和90m3的生产废水中和解决池;废石场下游修建90m3淋溶水沉淀池;在工业广场的下游修建90m3的初期雨水沉淀池;从PD150平硐口修建排水明沟将该平硐废水排至PD110平硐口的中和解决池一起解决;从堆矿仓修建排水明沟将矿石淋溶水排至主斜井口的中和解决池一起解决。新建生活污水解决修建化粪池。新建降尘根据场地需要布管定期洒水。新增防治水土流失通过绿化复垦达成固化土壤、稳定边坡。新增3.1.4总平面布置矿区的总体布局在满足生产工艺流程和安全生产的条件下,重要依据采矿开拓方式、外部交通和地形条件进行布置。本矿山重要由采矿场地、采矿工业广场、矿石堆放仓和废石堆场等组成。各场合布置详见附图XX(项目总平面布置图)。(1)主斜井口:由于探矿斜井布置在矿体北东边,在开采后的围岩移动范围以内,不符合安全规定,故探矿斜井不能运用,开采时在矿体西北边重新设计主斜井做为矿山开拓的主运送巷道。(2)采矿工业广场:办公室、机修、材料库等设立重要布置在主斜井口旁边,占地面积约2023m2。(3)矿石堆放仓:根据采场周边地形条件,设计在主斜井口旁的工业场地里。占地面积约100m2,容积500m3,可满足10天左右的矿石堆放量。该矿石仓目前已开工建设,为钢筋水泥结构。(4)废石堆场:新建的废石临时堆放场:设在主斜井口西南约30m的沟谷中(目前已经平整),占地面积约1200m2,容积约3200m3,可临时存放约8个月的废石量。现有废石场:位于探矿斜井口旁的小沟谷中,目前堆放有探矿废石约3600m3。由于该堆场落在沟谷中,且做为此后运送的连接通道,为了避免影响沟谷的自然排水,目前布设了两根直径为DN50的过水涵管。探矿斜井此后仅做为通风,因此本废石场将取消,不再用于堆放开采废石。(5)炸药库设在矿区东南边,距离矿区边界约50m;距离塘梨山屯约200m,但有山体相隔。占地面积约30m2。(6)矿石运送内部运送:+110m标高以下的矿石通过各中段的运送平巷运到各中段的井底车场,通过斜井提高到+180m标高,再通过人工推到工业场地的堆矿坪。+110m和+150m中段的矿石通过平硐运送运到硐口,转运至堆矿坪,再用汽车外运。外部运送:平南县至蒙山的乡镇公路自矿区东面通过,矿区探矿时修建有3000m简易砂石道路与该公路相接,矿山所需原材料的输入及矿石的外运,均依托该砂石道路通过汽车运送。从矿区至外接公路前的所有运送路线(运送线路见图XX、XX――环境质量现状监测布点图、矿区综合水文地质图)均不通过村庄,距离矿区道路最近的是塘梨山屯,约300米。(7)办公宿舍区办公宿舍区布置在主斜井口东南约100m处,该处为一小山坡,场地比较平整,不在矿体开采的允许塌陷范围内。3.1.5供排水1、供水矿山用水重要是矿区生活用水和井下生产用水。生活用水取自矿区在XXXX屯新打的水井,将水抽到井口工业场地上方的高位水池(30m3),通过水管直接从水池引到各用水点使用。生产用水重要为经中和沉淀解决后的矿井涌水循环使用,局限性部分由生活用水水源补给。2、排水方案矿山+110m标高以上采用平硐PD150和PD110开拓,生产废水均自流排出平硐后,均通过外设的排水沟自流至PD110平硐口所设的90m3的地面沉淀池。+110m标高以下采用斜井开拓,采用机械排水。由于垂直高差较大,而涌水量较小,直接选取大功率水泵成本过高,设计采用多级接力排水。根据井下涌水量和排水扬程等因素,拟定本次设计采用多级泵站排水,在+65m、-20m、-73m标高各设立一个容量为40m3的水仓,+110~+65m标高的涌水集中到+65m标高的水仓通过水泵抽排到地表,+65~-20mm标高的涌水集中到-20m标高的水仓通过水泵抽排到+65m标高水仓,-20m标高以下的涌水集中到-73m标高的水仓通过水泵抽排到-20m标高水仓,采用接力方式把水抽排出主斜井口(标高+180m),然后自流到所设的150m3的地面沉淀池。生产废水在地面沉淀池里经中和、沉淀解决后供井下生产用水或达标外排入矿区下游小山塘,最终汇入约1.5公里外的白马河。3.2工程分析3.2.1采矿方法和工艺流程根据建设方2023年5月提交的《广西XXXX铅矿详查报告》,矿区内矿体厚度0.49~18.06m,平均厚度5.65m,倾角较陡,基本在60°~80°,矿体稳定性能较好;矿体顶底板围岩的岩性为砂岩,稳定性好。矿石无自燃与结块性。根据矿区矿体赋存条件和矿石的特点,对矿体厚度小于6.0m的设计采用浅孔留矿采矿法,对矿体厚度大于6.0m的矿段,由于厚度较厚,不适宜采用浅孔留矿采矿法,设计采用分段空场采矿法回采。项目采矿工艺流程及产污节点图见图1。图1采矿工艺流程及产污节点图图1采矿工艺流程及产污节点图3.2.2水平衡1、矿井涌水矿区内的矿体顶底板均为下奥陶统黄隘组砂岩、泥质砂岩等,重要充水水源为下奥陶统黄隘组砂岩、泥质砂岩基岩裂隙水,充水方式多为顶板分散滴入或渗入。本矿区矿体为产状较陡的脉状、似层状或透镜状矿体,近似于平行斜列展布,重叠的延续至地面以下最深达110m,但绝大部分矿体埋藏于+50m标高以上,高于本区的最低侵蚀基准面(42.70m),根据矿体长度大、宽度小、倾角陡的特点,矿坑涌水量采用《水文地质手册》水平集水建筑物涌水量计算公式预测:Q=2αKHB/(lgL-lgrw)(1)α=π/2+H1/L式中:Q—矿坑涌水量(m3/d);K—充水含水岩组渗透系数,0.00066m/d;H—地下水位降深(m),取最大水位降深;B--采坑长度(m);L--影响宽度(m);rw--采坑断面半径(m),据矿体宽度取值2.83m;采用公式(1)计算结果,预测各开采中段矿坑正常涌水量的最大值为106m3/d。具体计算结果见表5。表5矿坑正常涌水量预测结果W21:这是大井法转换而来的公式计算结果。理论上看,表5和表6计算的矿坑涌水量,当下一矿段的采坑长度比上段小很多时,计算结果不合理。由于这种情况下也许上一矿段坑道未被所有疏干,未W21:这是大井法转换而来的公式计算结果。理论上看,表5和表6计算的矿坑涌水量,当下一矿段的采坑长度比上段小很多时,计算结果不合理。由于这种情况下也许上一矿段坑道未被所有疏干,未疏干的上段坑道尚有地下水流进坑道,因此,在下部坑道的涌水量计算结果中宜加上未疏干的上部坑道出水量,才合理。矿段KLrwHBαQ110m0.00066352.83473112.915165m0.00066632.83874222.95106-20m0.00066972.831332122.9471水仓(-73m)0.000661252.831722172.9588本区矿坑充水水源重要为基岩裂隙水,其地下水位枯雨季节变幅2~5m,在雨季时,矿坑地下涌水量会有所增长。以下取地下水位增幅5m计算最大涌水量,结果见表6,矿坑最大涌水为65m中段的110m3/d。表6矿坑最大涌水量预测结果矿段KLrwHBαQ110m0.00066382.83523112.955665m0.00066672.83924222.95110-20m0.000661002.831382122.9573水仓(-73m)0.000661292.831772172.9590据探矿期间在矿区JD1斜井的66.52m标高矿坑系统涌水量的记录,矿坑涌水量极小,约为9.0m3/d,也可以从侧面说明,矿床开发时,矿坑涌水量是较小的。对比表3-5-1和表3-5-2发现,正常涌水和最大涌水量相差不大,仅2~5m3/d,因此,本次评价中不细分正常涌水和最大涌水的情况,而是以最大涌水量来分析水的影响。2、生产用水:经推算m3m3m3m3m33、生活用水:生活用水量按0.10m3/d·人计,矿山60名职工耗水量为1800m3/a,按污水产生率为80%计算,污水产生量为1440m3/a。生活用水所有为新水。项目给排水量详见表7和图2。表7项目给排水情况一览表单位:m3/a项目总用水量新水量循环用水量损耗量废(污)水产生量废(污)水排放量生产用水210000105001050000最大涌水3180021300生活1800180003601440060006000900060002100045003000说明1、单位:m3/a2、表达水损耗,不外排矿井涌水330003000图2采矿工程水平衡图中和沉淀池凿岩用水洗巷道用水降尘用水外排量:22500300030001050045003.2.3开采工程水污染源和污染物开采工程的重要水污染源涉及:生产废水(矿井涌水)、废石淋溶水和生活废水等。1、生产废水(含矿井涌水)根据水平衡图,项目生产废水(含矿井涌水)的产生量为43500m3/a,经中和沉淀解决达标后,其中21000m3/a回用于生产,22500m3/a外排。为了了解生产废水的水质情况,2023年10月24日委托有色金属桂林矿产地质测试中心对原有探矿平硐PD110外流的矿坑涌水进行检测,结果见表8。从表中可见该水中仅含少量的铅和铁,所有检测因子均达成《铅锌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25466-2023)中表2限值的规定及《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2023)的规定。表8原有平硐口外流水水质单位:mg/L(pH值除外)W22:表8表9表10表11等的评价标准,均应按本报告提出地下水质标准,即表1的标准。W22:表8表9表10表11等的评价标准,均应按本报告提出地下水质标准,即表1的标准。项目pHCuPbZnCdHg110探矿平硐出水7.730.001L0.0100.05L0.001L0.00005L《铅锌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25466-2023)6-90.50.51.50.050.03《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2023)5.5-8.50.50.220.010.001项目Cr6+As硫化物AgFeMn110探矿平硐出水0.004L0.007L0.02L0.03L0.0570.01L《铅锌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25466-2023)1.50.31.0///《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2023)0.10.051///注:取样检测时该平硐不作业;由有色金属桂林矿产地质测试中心检测。因表3-6所检测的生产废水为停产时的平硐外流水,其与正常生产时的水质也许有一定的偏差。因目前还没有在地质条件、开采规模等方面均与本矿山相类似的项目,无法收集可类比的矿井涌水水质,本次评价拟采用项目的铅矿原矿石的毒性浸出结果(详见表9)作为生产废水水质的源强进行分析。从表3-7的结果可见,铅矿原矿石毒性浸出液呈碱性,pH值为9.35,且超过了《铅锌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25466-2023)和《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2023)的规定;此外还具有铅、铜、锌等金属成分,但均低于《铅锌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25466-2023)和《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2023)的规定,占标率分别为0.4%~17.2%和0.4%~43.0%;浸出液中铁的含量为0.10mg/L。表9原矿石毒性浸出结果单位:mg/L(pH值除外)项目pHPbCuZnCd铅矿原矿石9.350.086W23超表1标准。W23超表1标准。0.0020.0940.001L《铅锌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25466-2023)限值6-90.50.51.50.05占标率超标17.2%0.4%6.27%/《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2023)限值5.5-8.50.20.520.01占标率超标43.0%0.4%4.7%/项目Cr6+AsHgAgFe铅矿原矿石0.001L0.001L0.0001L0.01L0.10《铅锌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25466-2023)限值1.50.30.03//占标率/////《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2023)限值0.10.050.001//占标率/////注:由国土资源部南宁矿产资源监督检测中心检测。其中:pH值采用GB/T15555-1995固体废物腐蚀性测定玻璃电极法; 其他各项采用HJ/T299-2023固体废物浸出毒性浸出方法硫酸硝酸法。从以上的检出方法及结果可以得知,生产废水呈碱性,而在此状态下,各种重金属成分不易溶出,也就是说,未来开采过程中,生产废水的重要污染物是酸碱度。2、废石淋溶W24:滤,下同水W24:滤,下同矿山只设临时废石场,一般情况下,该堆场无废水产生,但在一定的降雨强度和降雨历时的条件下将形成废石淋溶水。根据项目所在地的气候条件,废石场汇水面积内的淋溶水的水量按下式计算:式中:Q-一日洪水总量,m3;α-径流系数,取0.7;-查降雨参数,贵港市数年24h最大降雨量为208mm(年均降雨量1548mm);F-汇水面积(设计的废石场面积为1200m2),m2。将数值代入上式,求得废石场一日洪水总量为175m3(每年的淋溶水总量约为1300m3)。废石场淋溶水水质,重要与废石(即矿围岩顶板、底板)岩石成份与组成有关。一般通过淋溶模拟实验或类比资料拟定,本次评价的矿山废石浸出实验结果见表3-8,各种重金属含量均较低,所有指标可达成《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排放标准、《铅锌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25466-2023)、《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2023),见表10。可见,项目堆放废石的淋溶水产生量较小,所含的污染物也很微量。表10废石浸出液检测结果单位mg/L项目类别pHAsHgCr6+Cd探矿斜井口废石6.140.00050.0002L0.01L0.001新窿口废石7.180.00090.0002L0.01L0.00003L《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浸出毒性鉴别》(GB5085.3-2023)50.151《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6~90.50.050.50.1《铅锌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25466-2023)6~90.30.031.50.05《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2023)5.5-8.50.050.0010.10.01项目类别ZnPbCuFe硫化物探矿斜井口废石0.0630.0040.01L0.3860.02L新窿口废石0.006L0.0002L0.01L0.2900.02L《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浸出毒性鉴别》(GB5085.3-2023)1005100//《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2.01.00.5/1.0《铅锌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25466-2023)1.50.50.5/1.0《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2023)20.20.5/1注:废石的毒性浸出实验由广西壮族自治区分析测试研究中心完毕。其中:pH值采用GB/T15555-1995固体废物腐蚀性测定玻璃电极法; 其他各项采用HJ/T299-2023固体废物浸出毒性浸出方法硫酸硝酸法。3、矿石淋溶水堆矿仓虽然是钢筋结构的,但却是露天的,雨天必然会产生一定的矿石淋溶水。考虑到堆矿仓与主斜井口距离较近,且淋溶水的水质与井下抽排出的生产废水的水质相近,本次评价将设排水沟将矿石淋溶水引至生产废水解决池,与主斜井的生产废水一起解决。按前面废石场淋溶水的计算公式得出,堆矿仓天天的淋溶水量约20m3左右。4、工业广场初期雨水工业广场占地约2023m2,作为出矿、转运场合,其初期雨水中常夹带有未硬化地面被冲刷的表层风化物和散落的矿(废)石。为了保证下游地表水体的清净,本次评价拟设初期雨水池,收集沉淀工业广场初期雨水。按《关于明确重金属排放公司整治工作有关问题的函》的告知规定,近二十年内最大降雨量前半小时降雨水量采用45mm,根据工业广场的面积推算得出,工业广场内初期30分钟的雨水量约为90m3左右。5、矿区生活污水 矿区生活污水来自于采矿工业场地及配套的生活设施。开采工程职工为60人,开采工程的生活用水量为6.0m3/d,即1800m3/a,生活用水的产污率以0.8计算,则开采工程生活污水的产生量为4.8m3/d,即1440m3/a。生活污水中重要污染物为SS、CODcr、NH3-N等。由于生产场地的生活污水重要为厕所冲洗水,因此矿山生活污水中重要污染物浓度与城市生活污水相称。本次评价类比调查了生活污水的水质,拟定本矿生活污水水质,见表11。开采工程生活污水经化粪池解决后,所有用于林木及农田施肥。表11矿山生活污水解决前水质单位:mg/L(pH值除外)水质指标pHSSCODcrBOD5NH3-N类比生活污水7.5-8.520021212125.75GB8978-1996一级6-97010020154地下水环境现状监测与评价4.1地下水监测方案(1)监测时间、频率及监测点的布设根据项目的水文地质调查结果,矿区内的地下水的走向与地表径流方向基本一致,先是沿山坡向冲沟径流,而后向南东方向排泄。XXXX矿区地处一山前冲积扇,W25:应补充地下水环境调查。事实上矿区是处在一条山梁上,两则为山谷,有地泉水出露形成溪沟,可以选择泉水作为“建设场地”监测点监测,但没有选,是一个失误。地表土层在矿区上游区域分布不连续,仅在下游低洼地分布;并且矿区出露的地层很单一,重要为下奥陶统黄隘组的浅红色、灰绿色,厚~巨厚层状泥质砂岩和长石石英砂岩夹薄层页岩、砂岩,为一相对隔水地层,因此导致矿区上游含水量少,现有钻孔无法取水监测。W26:认为下奥陶统黄隘组为相对隔水层与上述认为其是基岩裂隙水含水层,前后不吻合,也不符合事实。W25:应补充地下水环境调查。事实上矿区是处在一条山梁上,两则为山谷,有地泉水出露形成溪沟,可以选择泉水作为“建设场地”监测点监测,但没有选,是一个失误。W26:认为下奥陶统黄隘组为相对隔水层与上述认为其是基岩裂隙水含水层,前后不吻合,也不符合事实。W27:导则没规定对区域含水层监测,重要规定是对建设场地、周边环境敏感点、污染源等等进行监测,事实上所选的这些井是代表周边环境敏感点。2023年8月17日对矿区地下水钻孔(矿山在XXXX屯新打的70米水井)、A民井和A村民井3个点位进行地下水监测(表12),具体位置见附图XX(环境质量现状监测布点图)。表12地下水监测点情况(2023年8月17日)编号点位相对方位井深出水量水井性质1矿区地下水钻孔矿区地下水下游70米左右10m3/h机井2A民井矿区地下水下游7-10米左右2-3m3/d手摇民井3B民井矿区地下水下游7-10米左右2-3m3/d手摇民井2023年1月5日再次扩大范围取样进行地下水水质的监测,监测点位分别为矿区地下水钻孔(矿山在XXXX屯新打的70米水井)、A村民井、B村民井、C屯民井、C屯民井、E民井(表13)。原走访时,A村部分村民自称是取用XXXX山上的山泉水,但经实地踏勘,该水源并非山泉水,而是山溪水(地下水出露的源头水),但本次也按地下水的规定对其进行了检测。表13地下水监测点情况(2023年8月17日)编号点位相对方位井深出水量水井性质1矿区地下水钻孔矿区地下水下游70米左右10m3/h机井2A屯民井矿区地下水下游7-10米左右2-3m3/d手摇民井3B屯民井矿区地下水下游7-10米左右2-3m3/d手摇民井4C屯民井矿区地下水下游7-10米左右2-3m3/d手摇民井5D屯民井矿区地下水下游7-10米左右2-3m3/d手摇民井6E屯民井矿区地下水下游7-10米左右2-3m3/d手摇民井7村民取用的XXXX山的山溪水(地下水出露的源头水)矿区北面,位于矿区上游,疏干影响范围之外(2)监测因子的拟定根据矿区水环境的重要污染源和污染物及地下水的重要水质指标,将地下水监测因子拟定为pH、总硬度、硝酸盐、亚硝酸盐、硫酸盐、氯化物、高锰酸盐指数、锰、铁、镉、汞、铜、铅、锌、六价铬、砷等16项。(3)采样与分析方法采样与分析方法按照《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164-2023)规定进行。检测分析方法及检出限值见表14。表14地下水水质分析方法及检出限序号监测项目分析方法检出限或测量精度1pH值玻璃电极法GB6920-19860.01pH2高锰酸盐指数酸性高锰酸钾法GB11892-890.5mg/L3硝酸盐氮离子色谱法J/T84-20230.08mg/L4亚硝酸盐氮0.003mg/L5氯化物0.02mg/L6总硬度EDTA滴定法GB7477-870.05mg/L7硫酸盐离子色谱法J/T84-20230.09mg/L8六价铬二苯碳酰二肼分光光度法GB7466—19870.004mg/L9铜原子吸取分光光度法GB/T7475—19870.05mg/L10锌0.02mg/L11铅0.001mg/L12镉0.0001mg/L13砷原子荧光法SL327.1-20230.0002mg/L14汞0.00001mg/L15铁火焰原子吸取分光光度法GB/T11911-19890.03mg/L16锰0.01mg/L(4)地下水水位的测量据《XXXX铅矿水文地质调查报告》,水文地质调查单位于2023年8月30日分别对矿区附近村屯民井的水位进行了测量,测量结果见表15。表15地下水水位测量(2023年11月30日)编号点位水位标高水井性质S1A屯民井54.6手摇民井S262.4手摇民井S3B屯民井40.1手摇民井S439.8手摇民井S5C屯民井50.0手摇民井S649.3手摇民井W28:宜据监测的地下水水位和调查的泉水水水位、钻孔地下水位,大体画一张矿区地下水位等值线图,借以分析地下水的流场和地下水流向、水力坡度,矿坑排水对地下水流场的影响和限度等。W28:宜据监测的地下水水位和调查的泉水水水位、钻孔地下水位,大体画一张矿区地下水位等值线图,借以分析地下水的流场和地下水流向、水力坡度,矿坑排水对地下水流场的影响和限度等。4.2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评价评价方法采用HJ/T2.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推荐的标准指数法,公式为:式中:Si,j—污染物i在监测点j的标准指数;Ci,j-i项污染物在j点的实测浓度值,mg/L;Ci,j-i项污染物的浓度标准值,mg/L。对pH值,Si为:式中:pHj-j点的pH实测值;pHsd-水质标准中pH值的下限值;pHsu-水质标准中pH值的上限值。水质参数的标准指数>1,表白该水质参数超过了规定的水质标准限值,水质参数的标准指数越大,说明该水质超标越严重。4.3监测结果与评价评价标准执行《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III类(见表1)。地下水监测及单因子评价结果列于表16、17、18、19。表16地下水水质监测结果(2023年8月17日)单位:mg/L监测点位监测项目A村水井B村水井水温10℃15℃15℃pH7.518.055.64总硬度260171108硝酸盐14.00.3483.2亚硝酸盐0.0560.0080.004硫酸盐26823125.4氯化物2.262.4038.1高锰酸盐指数4.41.01.0锰0.01L0.020.11铁0.080.420.05镉1.00×10-4L1.00×10-4L1.00×10-4L汞2.72×10-41.38×10-41.85×10-4铜0.05L0.05L0.05L铅1.9×10-21.1×10-25.4×10-3锌0.020.020.02六价铬0.0160.0190.020砷2×10-40.0372.4×10-4表17地下水水质监测结果(2023年1月5日)单位:mg/L点位项目A村水井B村水井C村水井D村水井E村水井A村自XXXX引用的山溪水pH6.897.237.087.057.007.096.92总硬度82416314822585.222135.0硝酸盐0.771.2411.97.593.188.791.31亚硝酸盐0.0030.0110.0060.0050.0290.0050.005硫酸盐140019123.365.64.176.019.92氯化物11.02.4937.425.32.157.062.86高锰酸盐指数1.30.90.81.10.90.80.7锰0.01L0.01L0.01L0.050.01L0.01L0.01L铁0.03L0.03L0.120.03L0.03L0.03L0.03L镉0.0001L0.0001L0.0001L0.0001L0.0001L0.0001L0.0001L汞3.60×10-51.90×10-53.40×10-53.90×10-53.90×10-54.80×10-54.30×10-5铜0.05L0.05L0.05L0.05L0.05L0.05L0.05L铅0.001L0.001L0.0010.001L0.001L0.001L0.001L锌0.020.02L0.02L0.02L0.02L0.02L0.02L六价铬0.0040.0040.004L0.0060.004L0.004L0.004砷0.0422.0×10-4L8.2×10-38.1×10-36.8×10-33.6×10-34.1×10-4表18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评价(2023年8月17日)监测点位监测项目A村水井B村水井pH0.340.702.72总硬度0.580.380.24硝酸盐0.70.0174.16亚硝酸盐2.80.40.2硫酸盐1.070.920.10氯化物0.010.010.15高锰酸盐指数1.470.330.33锰未检出0.21.1铁0.271.400.17镉未检出未检出未检出汞0.270.140.19铜未检出未检出未检出铅0.390.220.11锌0.020.020.02六价铬0.320.380.4砷0.0040.740.005表19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评价(2023年1月5日)点位项目A村水井B村水井C村水井D村水井E村水井A村自XXXX引用的山溪水pH0.110.120.040.030.000.050.08总硬度1.830.360.330.500.190.490.08硝酸盐0.040.060.600.380.160.440.07亚硝酸盐0.150.550.300.251.450.250.25硫酸盐5.600.760.090.260.020.020.04氯化物0.040.010.150.100.010.030.01高锰酸盐指数0.430.300.270.370.300.270.23锰未检出未检出未检出0.05未检出未检出未检出铁未检出未检出0.12未检出未检出未检出未检出镉未检出未检出未检出未检出未检出未检出未检出汞0.040.020.030.040.040.050.04铜未检出未检出未检出未检出未检出未检出未检出铅未检出未检出0.001未检出未检出未检出未检出锌0.02未检出未检出未检出未检出未检出未检出六价铬0.080.08未检出0.12未检出未检出0.08砷0.84未检出0.160.160.140.070.01监测结果表白:(1)2023年8月17日监测结果显示,矿区新打水井的硫酸盐和高锰酸盐指数分别超标0.07和0.47倍;A村水井的铁超标0.4倍,硫酸盐含量接近标准限值;B村的硝酸盐超标3.16倍,锰超标0.1倍;其余各项监测因子均能满足《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中Ⅲ类水质标准。(2)2023年1月5日监测结果显示,矿区新打水井的硫酸盐和总硬度分别超标0.83和4.6倍;D村水井的亚硝酸盐超标0.45倍;其余各项监测因子均能满足《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中Ⅲ类水质标准。(3)重晶石为XXXX铅矿体的脉石矿物的重要组成之一,而矿区新打水井和A村的水井均位于XXXX铅矿体延长线上,矿区新打水井的硫酸盐和含量总硬度超标、A村水井硫酸盐含量偏高的因素也许是受成矿作用影响导致的。土壤检测的结果表白A村和B村等周边村屯农田的铁、锰的含量非常高,也许进而影响了浅层地下水中铁、锰的含量,是导致村民水井中铁、锰超标的因素。项目地处农村地带,村民取用的均为浅层地下水,极易受生活污水的影响,是导致B村的硝酸盐和D村水井的亚硝酸盐超标的因素。5地下水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W29:漏了对地下水水质主影响分析,涉及正常排水和事故排放情况下的分析评价。W29:漏了对地下水水质主影响分析,涉及正常排水和事故排放情况下的分析评价。5.1地下水对采矿生产的影响分析矿区为非岩溶地区,矿区范围内无大的地表水体或河流,矿床充水水源来自矿体自身及断裂带的裂隙孔隙水和大气降水。矿体赋存于断层破碎带中,矿体自身富水性不强,但矿区局部岩层节理及裂隙发育,含矿破碎带因局部破碎无胶结具有一定含水性及导水性,局部地段的矿坑会发生因层间裂隙水或断层水的渗入而导致矿坑涌水现象,但矿坑水量较小。5.2采矿工程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分析1、渗透系数(K)——引自矿区水文地质勘查报告矿区重要含水岩组为基岩构造裂隙含水岩组,其岩性为下奥陶统黄隘组泥质砂岩、长石石英砂岩夹薄层页岩和砂岩等组成。为拟定基岩裂隙含水岩组的渗透性和富水性,测定有关水文地质参数,本次工作收集了区域及矿区地质、水文资料,并进行了野外实地调查工作。根据南宁地矿地质工程勘察院2023年3月提交的《XXXX铅矿尾矿库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在若干钻孔对该含水岩组进行了注水实验,本次水文地质参数计算引用该报告ZK2的注水实验数据,按照《水文地质手册》钻孔注水实验公式计算渗透系数。(6-1)式中:K——渗透系数(m/d);Q——稳定注水量(m3/d);l——试段长度(m);r——注水孔半径(m);s——注水水头高度(m)。ZK2孔的岩土层地质情况较稳定,上覆地层为第四系坡残积层,下伏基岩为下奥陶统黄隘组砂岩、泥质砂岩等。对中风化段(标高57.2~62.8m)进行实验,钻孔口径自0~3.75m为110cm,3.75~15.3m为90cm,孔深15.3m,注水稳定水位时间4h,稳定注水量0.036m3/d,注水水头高度8.6m,注水孔半径0.045m,试段长度5.6m。采用公式(1)计算结果,基岩构造裂隙含水岩组渗透系数K=0.00066m/d(7×10-7cm/s)。2、对地下含水层的影响采矿活动对地下含水层的影响重要表现为地下开采抽排矿坑水对地下水的疏干以及矿坑水对浅层地下含水层的破坏。矿山设计开采的矿体埋藏在+245~-73m标高之间,重要的矿体埋藏标高+50~+171m,位于本地侵蚀基准面(42.70m)之上、少部分矿体位于本地侵蚀基准面以下。本区水位埋深11.16~35m(平均埋深23.08m),矿体重要位于地下水位之下,但矿床的充水含水层富水性弱。据开采设计,矿山+110m标高以上采用平硐开拓,自流排水。+110m标高以下采用斜井开拓,机械排水。矿坑抽排地下水将会引起矿区地下水位下降,形成的降落漏斗,重要影响下奥陶统黄隘组裂隙含水层,其影响范围将以采矿坑道系统为中心向外延伸,延伸的距离可用《水文地质手册》中公式估算:R=2S(6-2)式中:R—影响半径,即从矿体边界算起向外延伸的距离(m)S—矿山开采排水最大水位降深(m)K—含水层渗透系数(m/d),取K=0.00066m/dH—含水层厚度m,取200m根据公式(6-2),以矿体资源储量计算边界为基础,结合开采设计方案中矿床的最低开采标高,选取最底部坑道的两个顶点计算影响半径,影响范围估算结果见表20。表20矿山开采排水影响范围估算结果选取点最低开采标高(m)K(m/d)S(m)H(m)R(m)最低坑道的南侧井底水仓处-730.00066153200111最低坑道的北侧点-730.00066172200125根据计算结果的最大影响半径及地下水位,通过剖面可以得出地下水的降落漏斗延伸至地面的范围。矿山地下开采抽排水引起地下水位的降落漏斗影响范围大部分在矿区范围内,只有南侧超过矿区约30m的坡脚处,并且影响的范围内没有村民地下水饮用水点、地表水系和农田分布(详见附图XX--矿区综合水文地质图)。W30通过预测地下水降落范围与居民饮用水点、地表水系和农田分布W30通过预测地下水降落范围与居民饮用水点、地表水系和农田分布范围对比分析,并附上图说明,这样分析矿坑排水的影响比较好。但还应进一步分析,本来向矿区东西两侧沟谷和南部坡脚排泄的地下水量会不会因矿坑排水而变小,局部沼泽消失、湿地退化,溪流变小等环境水文地质问题。3、对居民饮用水源的影响根据现场调查,距离矿区最近的有3个村屯:A屯、B屯、C屯,其中A屯在矿区外东南侧150m处,所处标高为65m左右;B屯、C屯位于矿区外东南侧约500m处,所处标高在50m左右。B屯、C屯村水位埋深4~12m,标高一般在39.8~62.4m之间,年变幅1~3m;多数民井深7-10米,部分达50~60米。原走访时,A屯部分村民自称是取用XXXX山上的山泉水,但经实地踏勘,村民的取水点标高约为110m(见附图XX--矿区综合水文地质图),水源并非山泉水,而是已由地下水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西安邮电大学《雅思英语阅读与写作(上)》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神木职业技术学院《雕塑基础》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江阳城建职业学院《数字设备与装备》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山东省莱州市一中2024-2025学年高三数学试题第四次联考试题含解析
- 辽宁传媒学院《地质工程》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泉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金融工程》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神木职业技术学院《生态环境保护基础》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因狗咬伤赔偿协议书模板.二零二五年
- 二零二五版成都存量房屋买卖合同书
- 二零二五版论行政合同书特权的法律规制
- 驻厂协议书模板
- 医保知识及政策培训课件
- 【MOOC】大学体育(二)-华中科技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MOOC答案
- 机油化学品安全技术(MSDS)说明书
- 《湖南省医疗保险“双通道”管理药品使用申请表》
- 是谁杀死了周日
- 体育概论-第三版-杨文轩-陈琦-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专业类基础课程教材-第五章-体育手段
- (高清版)外墙外保温工程技术标准JGJ144-2019
- 奥贝儿氧化沟设计计算书
- 湖北省建设监理统一用表
- 冲床常见故障及排除方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