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5226T 244.10-2023 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服务规范 第10部分:民族文化传承与保护_第1页
DB5226T 244.10-2023 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服务规范 第10部分:民族文化传承与保护_第2页
DB5226T 244.10-2023 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服务规范 第10部分:民族文化传承与保护_第3页
DB5226T 244.10-2023 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服务规范 第10部分:民族文化传承与保护_第4页
DB5226T 244.10-2023 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服务规范 第10部分:民族文化传承与保护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发布黔东南州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黔东南州市场监督管理局2023-03-102023-03-10CCSA165226黔 东 南 州 地 方 标 准DB5226/T244.10-202310DB5226/T244.10DB5226/T244.10—2023DB5226/T244.10DB5226/T244.10—2023II目 次前言 II范围 1规范性引用文件 1术语和定义 1传承内容 2传承方式 2保护内容 3保护要求 3保护措施 3前 言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本文件是DB5226/T244-2023《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服务规范》的第10部分。DB5226/T244已经发布了以下部分:——第1部分:基本服务设施设备;——第2部分:政务公开;——第3部分:居民公约制修订;——第4部分: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社区;——第5部分:入学基本公共服务;——第6部分:居家养老服务;——第7部分:就业创业服务;——第8部分:物业服务;——第9部分: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第10部分:民族文化传承与保护;——第11部分:人居环境保护;——第12部分:防止返贫动态监测;——第13部分:民族地区帮扶车间管理;——第14部分:志愿和慈善服务;——第15部分:民族语言服务;——第16部分:服务评价与改进。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黔东南州生态移民局提出并归口。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孙元飞、姜颖、潘思竹、龙锐、石昌勇、向章培、赵勇斌、张鹏、唐文。II11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物质文化遗产3.2非物质文化遗产3.3民族文化各民族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和发展起来的具有本民族特点的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3 术语和定义10:范围本文件适用于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社区(以下简称“安置社区”)民族文化传承与保护。规范性引用文件(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DB52/T1239.4 政府数据 核心元数据 第4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数据DB5226/T244.1 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服务规范第1部分:基本服务设施设备22开展文化活动举办苗族姊妹节、苗年、赛龙舟、萨玛节、仰阿莎文化节等民俗活动。鼓励安置社区居民积极参加少数民族歌唱大赛、传统戏剧展演等具有重大影响力的活动。开展教学活动支持和鼓励安置社区组织开展“双语”教学,让安置社区居民听懂普通话,同时又传承本民族语言。鼓励以民族文化进校园的方式,在校内开展各民族文化的活动。鼓励学校、研究院所、文化馆、非遗传承基地等联合开展“非遗研学”活动。鼓励学校围绕地方民族文化编制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传承人带徒传艺鼓励传承人带徒传艺,培养民族文化传承人。文化载体传承5 传承方式4 传承内容民族文化传承的类别及内容见表1。表1 民族文化传承类别及内容序号类别传承内容1传统技艺陶器烧制和侗族木构建筑营造等。2传统舞蹈苗族芦笙舞蹈、木鼓舞、铜鼓舞、踩鼓舞等。3传统音乐苗族飞歌、苗族多声部情歌,侗族大歌、侗族琵琶歌、侗族芦笙曲等。4传统戏剧侗戏、阳戏、大戏(汉戏)、傩戏、花灯戏、彩调、桂戏等。5传统医药((过路黄药制作工艺等、瑶族医药(药浴疗法等)等。6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侗族摔跤节、龙山苗拳、畲族武术、岩英高跷等。7传统美术苗族剪纸、泥哨、刺绣等。8民间文学苗族古歌、苗族口头经典“贾”、刻道、仰阿莎、珠郎娘美等。9民俗苗年、苗族鼓藏节、苗族姊妹节、四十八寨歌节、苗族独木龙舟节、侗年、侗族萨玛节、歌会月等民族传统节日。苗族“议榔”、“栽岩”,侗族“议款”、以及少数民族的成人、婚嫁等礼俗和民俗文化。10曲艺嘎百福、侗君、君琵琶等。11美食日常主食、乡场饮食、待客乡宴等(凯里酸汤鱼、牛羊瘪、炸辣粑等)。12民族语言利用“国际博物馆日”、“文化遗产日”、民族节日等重要文物节庆日,通过标语、宣传单、橱窗展览等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进一步提高安置社区民族文化遗产的传承度。通过电视、网络、社交软件、报纸等媒体平台,向外宣传民族文化遗产。以传承人表演、演示、口述等形式记录传统技艺、舞蹈、音乐、戏剧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体现民族文化主题的休闲旅游产业,包括但不限于民宿、旅游观光、农耕体验、传统手工艺等形式。保护内容物质文化历史遗迹、文物、民族文化村落以及体现农耕文明的生产生活用具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要求场所要求场所与设施设备应符合DB5226/T244.1的要求。应合理保留部分村落建设、迁出地、民居古建筑等民族文化景观,并进行整修和保护。建设要求管护制度要求安置社区应建立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管护制度。信息化建设要求1239.4的规定进行。知识产权保护要求安置社区应保护民族文化产品和服务的知识产权,有典型的产品或技艺等应及时申请商标、专利、保护措施提升保护意识应规范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教育和培训教材,加大民族文化培训宣传力度,通过多种媒介讲好文化故事、树立好文化形象,形成文化共识。344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鼓励企业入驻并发展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产业。加强文旅特色产品的品牌宣传与推广,充分利用电商平台销售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产品。8.5 加大资金投入应统筹利用财政资金、社会资金等加大对民族文化保护的支持。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存续环境中民俗及民族节日保护力度,增强民族文化在人民群众中的影响力和人民群众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能力。通过多种方式宣传对物质文化的保护,提升安置社区居民对物质文化的保护意识。人才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保护机制应加大民族文化的传承力度,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保护机制。民族文化人才培养民族文化人才建设和培养方式包括但不限于:开展全民文化生态保护宣传与教育,宜培养一批能胜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专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