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目 录1.. 工 程 概况 2施工测量依据 2测量部署 2沉降观测水准网的建立及测量方法 2沉降观测方法和一般规定 3沉降测 7沉降观测数据计算及成果整理 9安全生产及文明施工 11一、工程概况XXXXXXXXXXXXXXXXXX24F综合楼〔21F4F,18000m540m;7m。本工程±0.00011.750m。作业内容:对本工程裙房、1#、3#、5#、6#主体构造施工阶段进展沉降观测。二、施工测量依据建设单位供给的沉降测量布置点图《工程测量有用技术手册》《工程测量标准》GB50026-2023《建筑变形测量标准》JGJ8—2023《建筑沉降观测方法》DGJ32-J18-2023三、测量部署表3-1序号 器具名称周密水准仪水准尺
DS32m
单位 台 4把 1
测量精度3mm已鉴定良好3.2测量施工组织职务 姓名 职 责总指挥 降观测技术、安全、质量。执行指挥 沉降观测阶段现场掌握全面治理。工程工程师 沉降观测方案编制、交底安全主管 沉降观测的各项安全治理
沉降观测实施人四、沉降观测水准网的建立及测量方法4.1、校核水准掌握点依据XXK〔+5151.756,+3990.412K〔+5158.199,4055.586〕点,作为建筑沉降观测的基准点。施测前对给定的水准掌握点,承受周密水准仪,来回复n〔nn〔n20l〔l,KM,所给水准点符合要求。4.2、水准点掌握网的测设建筑物施工平面掌握网,平面工作基点掌握网应符合下表规定:五、沉降观测方法和一般规定一二级水准测量的观测方式应符合表5-1的规定:等级表4-1建筑物施工平面掌握网的主要技术要求边长相对中误差 测角中误差一级二级≤1/30000 7″√n≤1/15000 15″√n表5-1测量、工作基点联测级首次级别 沉降观测
其他各次沉降观测DS05DSZ05DS1、DSZ1DS3DSZ3DS05DSZ05DS1DSZ1DS3、DSZ3型 型 型 型 型 型一级 来回测 —
来回测或单— —程双测站二级程双测站
来回测或单—程双测站
站沉降观测周期变形量的大小、变形特征、观测精度要求及外界因素影响状况。沉降观测周期:层或根底底部完成后开头观测;1~5观测一次,工业建筑可按回填基坑、安装柱子和屋架、砌筑墙体、设备安装等不同施工阶25%、50%、75%100%时各测一次;2~33~42~31止;?连续降雨等状况,均应准时增加观测次数。当建筑突然发生大量沉降、不均匀沉降或严峻2~3d5.1.2本工程主体构造施工阶段观测周期:工程变形观测等级观测周期备注1#2#5.1.2本工程主体构造施工阶段观测周期:工程变形观测等级观测周期备注1#2#根底施工完毕后,每加高恒载后每半3#五层进展沉降观测二级变形监测 布点位置见布置图4# 观测一次根底施工完毕后,每加高XXXX三层进展沉降观测沉降观测工作的要求几点:据,还可能给以后观测造成困难;50m,以削减仪器误差的影响;应选在成像清楚、无外界干扰的天气进展观测;1mm,2mm;具〔DS3,使用固定的水准点〔见附图,按时间、按规定的路线进展观测;5.3沉降观测的作业方法和技术要求应符合以下规定:允许使用间视法进展观测,但视线长度不得大于相应等级规定的长度;级别表5-2水准测量的视线长度、前后视距差和视线高前后视距差 前后视距差累积视线高度一级≤30≤0.7 ≤1.0≤0.5二级≤50≤2.0 ≤3.0≤0.3观测时,仪器应避开安置在有起重机械等振动影响的范围内;特别的状况。沉降观测的限差应符合表4-3的规定表5-3沉降观测限差级别数之差闭合差差一级0.30.5≤0.3√n≤0.2√n≤0.45√n二级0.50.7≤1.0√n≤0.7√n≤1.5√n沉降观测点布置:本工程观测点的数量共设点,具体布置及编号详见附图。工程
拟埋点个数备注基准点 观测点1# 82#二级变形监测 43#
11布点位置见布置图74# 10XXXXXXXX14沉降观测埋设要求:1、观测点本身应结实稳定,确保点位安全,能长期保存。的距离。3、要保证在点上能垂直置尺和良好的通视条件。4、当施工荷载到达建点高度时,要准时建点准时测出初始数据。520cm,8cm,并且要加强保护,防止碰撞。沉降观测点的形式和埋设方法应依据工程性质和施工条件来确定或设计。2本工程观测点承受植筋方式,植筋方式要求锚固稳固,观测点安装高度为室外地坪以150mm。观测点设置如下图形式:且水准尺置在点上会与混凝土面接触,影响观测质量;、掌握点保护措施六、沉降观测6.1确定沉降观测路线并绘制观测路线图在进展沉降观测时,因施工或生产的影响,造成通视困难,往往为查找设置仪器的适六、沉降观测6.1确定沉降观测路线并绘制观测路线图在进展沉降观测时,因施工或生产的影响,造成通视困难,往往为查找设置仪器的适当位置而花费时间。因此对观测点较多的建筑物、构筑物进展沉降观测前,应到现场进展规划,确定安置仪器的位置,选定假设干较稳定的沉降观测点或其它固定点作为临时水准点(转点),并于永久水准点组成闭合回路。最终依据选定的临时水准点、设置仪器的位置以及观测路线,绘制沉降观测路线图。共计5个沉降观测回路。本工程沉降观测承受闭合水准路线,局部观测点承受支水准路线的必需进展来回测,以确保供给有效观测精度数据。法规,外表抹灰平坦;3、安排专人对掌握点定期维护。3#楼为例观测线路如下:注:1一天内同时观测其它沉降观测点。2沉降观测点的首次高程测定沉降观测点首次观测的高程值是以后各次观测用以进展比较的依据,如初测精度不够作业中应遵循的规定观测应在成像清楚、稳定时进展;50m前、后视观测最好用同一根水准尺;6.4沉降作业过程技术指标L前后视距:≤30m前后视距差:≤1.0m前后视距累积差≤3.0m沉降观测点相对于后视点的高差容差:≤1.0mm水准仪的精度不低于N2级别沉降变形允许值建筑物沉降变形允许值;表6-1建筑物沉降变形允许值H<100H<100400构造沉降允许值〔mm〕100<H<200300200<H<250200相邻柱基沉降差允许值〔mm〕0.002L注:1、本表数值为建筑物实际最终变形允许值2L为相邻柱基的中心距离〔mm,H为室外地面起算的建筑物高度〔m〕表6-2竣工验收最终一次观测的沉降速度允许值表建筑物安全等级和类别平均沉降速度V 〔mm/d〕V最大沉降速度i〔mm/d〕高层建筑和一级建筑物≤0.06≤0.08(≤2≤0.10≤0.12〔≤2〕和低层建筑物〔JGJ8-2023“变形监测的变形量预警值,一般取允许变形值的60%故本工程沉降变形允许值和预警值如下表:表6-3平均沉降量〔mm〕允许 60预警 36注:主体构造施工阶段观测,沉降速度≥2.0mm/d应停顿施工,分析缘由,实行措施。沉降速度≥1.0mm/d应减缓加载速度并增加观测次数。七、沉降观测数据计算及成果整理7.1沉降观测的精度时间与沉降量、时间与荷重的关系曲线。沉降观测数据记录表:表7-1架设
高差
程(m)点 观看 点 点
(mm)
(mm)
(mm)P:P A A:A B B:3BCC:4CDD:5DEE:6EFF:7FPP:沉降曲线图:7-1ST和每次下沉量按比例画出各点,然后将各点连接起来,并在轴线的一端注明观测点编号。PT期和每次的荷载重量画出各点,然后将各点连接起来。到的荷重及沉降量。平差计算而确定出沉降量。某个观测点的每周期沉降量:△c=Hh,I—Hn,I-1.期数(I=1,2,3……)且H1=H0累计沉降量:△C=∑△c (n),n表示观测点号。成果报告沉降观测成果表;沉降观测点分布图及各周期沉降开放图;v-t-s〔沉降速度、时间、沉降量〕曲线图;p-t-s〔荷载、时间、沉降量〕曲线图;建筑物等沉降曲线图;沉降观测分析报告。八、安全生产及文明施工安全生产措施为确保安全生产,我公司制定了如下的安全制度:生产方针。全规定。做好安全教育、安全防护等方面的工作,以确保工程的安全施工。往的积存阅历做好以下几项安全工作:全部测量人员进入施工现场必需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