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页共页二年级语文青蛙看海二年级语文青蛙看海二年级语文青蛙看海1二年级语文青蛙看海,是新人教版二年级语文教案,本教案由Word软件制作,文件大小为12K,创作者将在文件内注明,已被您下载次,受欢送程度为级。二年级语文青蛙看海2《青蛙看海》是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二篇讲读课文,是一篇童话故事。课文讲述了青蛙为了实现看海的愿望,努力攀登上山顶的故事,通过学文让学生明白只要不怕困难,勇于攀登,坚持不懈地努力,就一定能到达理想的顶点。《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低年级学生主要培养他们“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受到情感熏陶”。本课设计在倡导学生带着问题探究、自主学习的同时,注重学生读的理论,用丰富多彩的朗读方式,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读中体验,读中感悟,并通过分角色表演的形式,让学生在演中感受青蛙的心理变化。抓住文本的空白,让学生个性化的补白,在开展语言才能的同时,开展思维才能,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通过拓展性阅读,在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同时,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在设计教学过程的时候,并没有对文章的内容过多的讲解,而是在范读的根底上,学生们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分清角色的内容,并且把握语句中没有提示语的话是哪个角色说的。在范读的时候讲明要将课文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并且可以把握人物的思想和情感的变化,为理解文章的内容预设铺垫。一、提示语有了《小鹰学飞》一课所做的感情色彩和根底铺垫,对这篇文章内涵的理解也就很简单了,都表达的是要通过自己坚持不懈的努力,一步一步地实现自己的理想。因此,在学生们朗读课文之后,分析^p课文中提示语的位置变化,理解提示语位置的不同,标点符号使用的不同,为以后填写标点符号这类题做铺垫,还可以把握人物说话时的表情、神态、心理、动作的变化。二、反问句文章中出现的反问句有两处,“我没有一双像你一样有力的翅膀,也没有四条善跑的长腿,怎么上得去呢?”“不过你不登上山顶,怎么能看到大海呢?”学生们第二次接触到反问句,为了可以让他们可以把握反问句转换成陈述句的方法,逐步地分析^p句子,讲解反问句和陈述句的不同点,分析^p反问句转换成陈述句的步骤:1、将反问句中的反问语气词〔怎、怎么、难道等〕去掉。2、将反问句中的肯定词改为否认词,或将否认词改为肯定词。3、将句末的疑问助词〔呢、吗等〕去掉。4、问号改为句号。之后出了几道简单的题进展稳固。三、分角色表演学生们自己找伙伴,通过老师的讲解,把握人物的心理和动作的变化,可以适当地添加一些动作和表情的变化,但是要尽量把提示语的内容都要表现出来,这样,学生们在彼此的合作中,理解文章的主旨,比老师站在讲台前,不断地点着白板,不断地翻着PPT要强很多。这样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还可以进步他们彼此合作的才能,老师站在讲台前可以看到学生们在细节和学生交往中所表现出来的真实的一面,可以理解他们的心理。还可以在学生之间,和他们交流,感受他们不断迸发出的奇思妙想,并且适当地进展鼓励,给予他们发表意见和想法的时机,进步他们的自信心。学生们自主地学习,比老师在讲台前侃侃而谈,他们只是呆板地承受要强很多,课堂教学效率也会大大地进步。二年级语文青蛙看海3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二年级上册中的《青蛙看海》是一篇寓意深化的童话故事,表达张期生活在湖边的青蛙,很想看看大海,后来在苍鹰的指点下,在松鼠的鼓励下,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跳完了所有的台阶,最后终于到达了山顶,看到了大海,针对课文特点,结合本人承当的课题,所以在设计教学时,我主要注重了以下几个方面:一、注重识字,夯实根底〔1〕识字是读写的根底,识字太少,读书,写话必将遇到很大困难。低年级段一个非常重要的教学任务就是识字写字,面面广量大的“随课文识字”是知识教学中的“重头戏”。我们知道一个字〔词〕的意思是随着语言环境确实定而最终得到确认的,要在短短几非常钟的课堂上让学生认识,会写那么多的生字,对于每一位低年级老师来说都应该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写应该贯穿于整个语文教学的过程,因此在教学时,我始终抓住识字教学不松手,如在复习环节中认读的“苍鹰、一双、登山……”等词都是由生字组成的词语,通过认读,目的是让学生再次读准生字的字音,再现它们的字形。在此根底上,让学生说一说“一双〔〕”,旨在学生如何正确使用“双”这个量词,对于“善跑”、“展翅”这些新词,对于刚升入二年级的学生来说可能不太会使用,因此采用了课文中现有的标准用语,事业帮助学生来积累词组,让学生初步学会使用这引起生词,〔2〕在阅读教学的整个过程中,那么是侧重了在读准字音的根底上在语言环境中较好的理解生词的意思,如理解“绝望”,学生肯定无法用语言来描绘,而把它放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青蛙很想看看大海,而要想看到大海就必需要登上山项,可它又觉得自己上不去,所以它感很绝望,这样学生就容易承受。〔3〕在学习生字环节中,再次把这篇课文中所有要求会写的`生字进展认读,目的是考察、学生在脱离了语言环境还能否认出这些生字,这样识字教学贯穿于整个阅读教学之中,也是使识字教学面向全体学生,但使更多的学生去主动识字,稳固识字效果,夯实根底。二、诵读体味,增强体验低年级的阅读教学是整个语文教学的起步阶段。这个阶段的阅读教学首先是要求能朗读课文并感受阅读的兴趣而我们使用的教材用语言描写的形象,可以通过多种手段得以展示,使抽象的语言文字变得逼真,详细富有感染力。我们在这一环节中要想方设法让学生与课文内容产生共鸣,如在读青蛙和苍鹰的对话时,抓住“天哪,这么高的山!”“我没有……也没有……”来体会青蛙当时的畏难情绪,教学时,我采用了图文结合,先读正确,既而指导读懂,在此根底上读好课文,培养学生的语感。三、创设情境,强化才能低年级的语文教学中要锻炼学生积极参加讨论,让他们对感兴趣的话题发表自己的意见,能做到认真听别人讲话,能用普通话比拟清楚的表达自己的意思。从而不断进步自己的说话才能,在教学中,我针对本课的特点有意识的设计了几个说话的训练点。〔1〕在复习环节中,设计了“初读了课文,你理解了课文哪些内容”,目的是检查学生在第一课时中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2〕另外一个说话的训练点,就是在读到“不知不觉,它们已经跳完了台阶,到达了山顶”时,“青蛙终于到达了山顶,它会说什么呀!”因为有了前感悟课文内容的辅垫,青蛙从绝望到充满信心,一级一级地跳完了,所有的台阶学生也是有感而发了,因此说出了“我疑义于看到大海了!”“大海真美呀!”……我想,针对每篇课文内容的不同,设计相应的说话训练点,对于提上下年级孩子的口头表达才能,一定是受益匪浅的。二年级语文青蛙看海4一、说教材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国标本第三册第9课《青蛙看海》。《青蛙看海》是一篇童话故事。表达了长期生活在湖边的青蛙,在苍鹰的指引下,跟着松鼠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跳,最后终于到达山顶,看到了大海的事。虽然这篇文章文字外表粗浅易懂,但文字中所蕴含的道理〔只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坚持不懈地刻苦努力,就一定能到达理想的此岸〕却是深沉的。这也正是二年级学生理解的一个难点。二年级学生理解程度还很有限,读了课文学生可以体会山高,但是与小青蛙爬山难却联络不起来。因此我在课前先让学生尝试跳台阶,感受小青蛙爬山的不易。从真实的体验中让学生领悟文中所蕴涵的深化道理。在学生有所感悟的根底上,让学生自己总结出青蛙为什么能看到海的原因,进一步深化对课文的理解。教学中我以青蛙心情的变化为主线:苍鹰的指引让青蛙看到了目的,可是山是那么高,青蛙失去了信心,感到非常绝望;松鼠的出现和鼓励却给青蛙带来了希望;在松鼠的指引和陪伴下,青蛙通过一步一步的努力,最终实现了看海的愿望。本课着重要达成的目的是:通过朗读、表演来体验青蛙登山看海那么艰辛,懂得只有不怕困难、努力想方法去解决并能坚持到底就能获得成功的道理。二、说教学流程一、板画体验,感受山高。〔板画:高山〕这高山,对于小青蛙来说,确实是高不可攀。体会山高其实也是让学生看到青蛙登山的困难。教学中我就抓住“天哪,这么高的山!”这一句话让学生反复朗读,由此感悟青蛙惊讶、害怕、担忧的心理。让学生用动作来演示一下“吸了口凉气”来帮助学生体会青蛙的忧愁与无奈,让学生真切的理解青蛙当时的心情——绝望。二、理论体验,打破难点。就在青蛙深感绝望的时候,松鼠出现了,在松鼠的鼓励与陪伴下,青蛙经历了看到海的辛苦,为了让学生也能深切的体会到这一点,我从四个方面着手的:第一、生活体验。课前先让学生尝试跳台阶,感受小青蛙登山的不易。第二、情景体验。把课前的体验带到课堂中来,让学生跟着青蛙一起来跳一跳,我们跳78下,假如累了可以休息一会儿。之所以让他们跳78下,一是让他们感受跳一下两下是容易的,但是要跳那么多下,并不是件容易的事。二是因为我们学校教学楼一共有78个楼梯,刚刚只不过跳了教学楼的四层楼那么高,跟直插云霄的山相比,青蛙还要跳好长时间呢。这样以表演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深切地体会青蛙为了看海付出的努力。第三、文字体验。在学生有所感受的根底上,顺理成章地出示课文第11自然段,引导学生读好这一自然段。理解“一级一级地往上跳”、“累了……渴了……”等词句的含义。从文字中加深学生的体验。第四、动画体验。课件欣赏小青蛙和松鼠登山的动画。将课文内容以动画的形式显现于学生面前,生动形象的画面使他们深深记住课文内容。再次深切的感受小青蛙坚持不懈的登山看海精神。三、创设情境,升华体验。以“小乌龟也想去看海,可它一想到路途中会遇到那么多困难,有点退缩了。”为题,让学生用一句话来鼓励鼓励小乌龟。通过这样一个情境的创设,让学生通过迁移训练,促使学生积累和运用语言,深化对课文的理解,让文中所蕴涵的道理在学生心中得到升华。二年级语文青蛙看海5[教学理念]新课程标准指出:要把阅读兴趣摆到重要位置,并采取多种手段让每个学生都喜欢读书,进而视读书为一种乐趣和享受。另外,基于“研究性学习”〔自主、合作、探究〕理论的引领指导,本课阅读教学重在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让其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全面进步每位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设计特色]通过屡次角色转换在研究性阅读中培养学生阅读兴趣,让其深深化境、自然悟情。[课时目的]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1—4①,并能进展较好地角色朗读及表演。2、认识一个偏旁“登字头”,学会3个生字“苍、登、善”。3、能从小青蛙的语言、神态、动作中体悟其心理。[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一、启动情感,揭题入文。1、老师引入:“带来一个很好听的童话故事。”〔揭题出示“青蛙看海”并范读〕2、有兴趣来读读这个题吗?〔1〕指名读;〔2〕齐读。二、初步感知,质疑探究1、老师配乐朗读课文:要求学生假设有疑问,听完提出。2、学生纷纷质疑。〔局部简单的问题,如“善跑”、“苍鹰”等通过师生、生生间交流、讨论、补充非常快速地完成;对于一些重要的、与课文内涵联络严密的,如“长期”、“凉气”等那么慎重贴于黑板,启发学生在学课文时再作进一步的深思。〕3、小结:小朋友如今是越来越会提问了!别急,呆会儿我们还可以一边学,一边提;一边提呢再一边自己来解决,好吗?〔好!〕其实我们从小啊就应该做一个善考虑与爱发问的人。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越来越聪明,才能有所创造!三、充分诵读,巧破疑难。(一)、导读第一段。1、出示第一段:多种促读手段、形式指名学生读第一段。2、学生自由提新问题。3、众说纷纭,巧解“长期”。4、角色转换:你就是这只青蛙〔点图述〕,你啊在这个湖边已经生活了很久很久了,你会怎么想?〔指名说〕5、多种促读手段指导读好第一段第一句〔突出“呆得最久,最想看海”的感觉〕6、看,就在此时〔贴图〕谁飞来了?〔苍鹰大哥〕对它说什么呢?〔男女生分读〕7、师述:有希望!〔二〕、导读第二自然段1、小青蛙抬头一看,看到了什么?〔贴山图——指名说〕2、角色转换:你就是这只蹲在湖边的青蛙〔动作〕,看到这么高的山,心里感觉?〔对个别感觉可再详细地问下为什么,促使学生感性与理性的统一感悟〕3、书上的小青蛙呢?〔1〕学生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2〕多种促读手段、形式指名学生读第二自然段。4、师引思:都说自己会害怕、担忧,那书上的这只小青蛙是开心呢,难过呢,还是害怕?〔众生发表意见〕5、指导读好第二段:〔1〕指名读;〔2〕齐读。6、学生自由提新问题。7、巧解“吸了口凉气”:〔1〕指名2人上台试吸;〔2〕师范吸,问:有何不同?感觉?〔3〕师转换句序范演读§2:“青蛙吸了口凉气……”〔4〕齐演读——指名一生上台演。〔三〕、导读第三自然段及第四自然段的第一句话1、角色转换:你是苍鹰,你怎么说?2、书上的苍鹰呢?〔1〕学生自由朗读第三自然段。〔读准字音〕〔2〕同桌互读第三自然段。〔读出苍鹰的口气〕〔2〕多种促读手段、形式指导学生读好第三自然段。〔指名——齐〕3、师引思:苍鹰有无帮助青蛙〔没有〕猜青蛙心理?为什么?〔指名说〕4、师顺势解疑,引入〔出示“青蛙很绝望”〕〔1〕指名读;〔2〕齐读。5、角色转换,引申思虑:你会绝望、难过吗?6、总结:凡事要相信自己,依靠自己,就像今天我们学课文,还不是自己提出问题自己来解决的;没解决的我们下节课再一起想方法,好吗?四、角色朗读,自然转化。1、分工〔青蛙、苍鹰〕:自愿参加。2、采访:准备用怎样的口气来读?3、正式分角色朗读。五、识写生字,探究入微1、出示所写生字:苍、登、善〔读准字音〕。2、指名口头扩词。3〔1〕认识新偏旁“登字头”,并自学其笔顺——师板写生书空〔2〕自学难字“善”的笔顺。4、书上田字格中描红,描好观察:怎样写才能写得漂亮?5、当小老师大堂交流。6、习字册上练习书写。二年级语文青蛙看海6教学目的: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课文提醒的道理。懂得只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坚持不懈地刻苦努力,就一定能到达理想的此岸。教学重点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懂得道理。教学过程:一、复习新词,导入新课。1、〔多媒体出示新词〕复习新词:小朋友,我们的词语聚宝盆中又增添了不少新词,快点来认一认吧!学生认读词语。2、过渡: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童话天地,度过今天的快乐光阴。〔出示童话天地图片后出示课题〕齐读。二、感悟课文。一~~三自然段1、〔出示第一自然段〕请你们自己轻轻地读读这段课文,想想你知道了什么?交流:〔1〕出示第一句:a、自由轻读,说说你知道了什么?〔板贴:青蛙图〕这只青蛙在湖边生活的时间长吗?怎么知道的?〔“长期”变色〕小朋友,假如你就是这只青蛙,你会想什么?它呢?b、指导朗读:这只青蛙在湖边生活了很久很久,它多想看看大海呀!谁能读出这种感觉?〔2〕继续交流:你还知道了什么?〔苍鹰飞出,出示句子〕a、指名读:你就是苍鹰,请你对青蛙说说?〔评议:你真是一只热心的苍鹰!〕b、讨论:小朋友,你知道了什么?原来是有一座大山挡住了青蛙看海的路啊!〔板贴:高山图〕2、感悟第二自然段:〔1〕引导体验:看到这座高山,你最想说什么?小青蛙怎么说?〔出示句子〕哪只小青蛙来发表一下看法?〔2〕多高的山呀!小青蛙对爬上这座高山有信心吗?你从是哪里感觉到的呀?交流:a、吸了口凉气:谁来表演一下,你平时在什么时候要吸一口凉气?小青蛙为什么要吸一口凉气呢?读词语。b、〔出示青蛙的话〕讨论:青蛙认为自己能登上这座高山吗,你是怎么知道的?〔突出怎么上得去呢〕为什么它认为自己上不去呀?你知道哪些动物善跑吗?c、指导朗读:是呀,小青蛙不能飞,也跑不快,要爬上这高山确实困难,难怪它要担忧,没有自信了。指名读。3、感悟第三自然段:小青蛙要想看到大海,还有别的方法吗?让我们看看苍鹰怎么说?出示第三自然段,自由读,交流:你知道了什么?4、男女生分角色读。四~~十一自然段1、过渡:小朋友,你知道小青蛙如今是怎样得心情吗?课文中有个词语告诉了我们,请大家读读下面得课文找一找,看谁找得对又快。2、学生自读课文,交流〔出示句子〕:小朋友,你绝望过吗?你为了什么事情绝望呀?小青蛙呢?3、这时,谁来了呀?〔播放动画〕你看到了什么?4、想不想演一演呀?〔出示分角色表演的要求:a、分成四人小组,先自己读读4~11小节,想想该怎么演。b、四人讨论商量:小松鼠和青蛙的表情和动作。c、挑选小组成员进展表演。〕让我们比比哪个小组能获得最正确表演奖?〔1〕学生分小组练习。〔2〕指名表演,评议:那个小组对自己的表演充满信心呀,来演看看。〔带头饰表演〕其他同学可要仔细看,认真评呀!“最正确评论奖”正在等着你呢?〔发奖章〕5、小朋友,你们就是这只想看海的青蛙,让我们跟着小松鼠一级一级地登上这座高山吧?〔播放音乐,高山图〕不断鼓励:小青蛙,不要停,继续跳呀,山顶已经越来越近了……采访:小青蛙,跳了这么久,觉得怎么样呀?既然这么累,那我们就不要上山了,回去吧?为什么?面对困难,一点也不害怕,真是一只英勇的小青蛙,你一定能读好这一句话!〔出示句子〕6、小青蛙,让我们继续往上跳,山顶马上就要到了!第十二自然段1、出示山顶图:瞧,我们到啦!小青蛙,你如今的心情怎样?快乐什么呀?〔出示句子〕请你快乐地宣布吧!让我们一起开心地说:……2、小青蛙,你看到的大海是什么样的?面对大海,你最想说什么呀?3、说得真好!让我们手拉手,一起庆贺一下吧!〔播放音乐,学生活动〕三、全文。1、小朋友,在刚刚的童话故事中,小青蛙看到大海了吗?它是____到大海的?〔挪动青蛙图〕2、师:当我们遇到困难时,只要一步一步,不怕困难,就一定能成功!板书:一步一步,不怕困难。四、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让我们好好地学学这只英勇的青蛙吧!齐读课文。二年级语文青蛙看海7一、教学目的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2、懂得只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坚持不懈地刻苦努力。就一定能到达理想的此岸。二、教学重点难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难点是在读课文时懂得脚踏实地、坚持不懈、刻苦努力的童话寓言。三、设计思路本课设计将丰富学生精神世界、优化学生的语言系统和促使养成良好的语文习惯这三者严密结合,将语言形式的掌握与内容的感悟、情感的体验互相穿插,有机结合。在浓郁的情境中,通过活动、朗读、画画、想象、说话等训练,让学生从内心深处感动,使学生的情感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在矛盾冲突中,引导学生领悟品味课文的思想感情。情有所感,理有所悟,从而促使学生主动参与阅读活动,四、教具准备多媒体词卡教学环节老师学生教学意图一激趣导入1、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一篇课文,认识了课文里的一个朋友,亲近地叫叫他。他有一个美妙的愿望——就是想看大海〔完善课题〕2、齐读课题。练习美美地读课题英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曾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课伊始导之以趣,激发学生的阅读动机和情感,使学生具有最正确阅读心境。二、复习1、认读生字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第二教时的开场认真理解学生第一课时学习的情况是很有必要的。三、学习第一——三段。1、自读1、2、3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想,每段话都告诉了我们什么?2、检查自读情况:1〕〔出示青蛙、大海图〕这是什么?谁能用青蛙、大海这两种事物根据这三个段的内容说一句话?2〕〔贴苍鹰图〕,指导书写“苍”。谁能根据课文内容用这三种事物说一句话?指导书写“登”。3、苍鹰说的山到底是怎样的呢?〔课件出示:高山〕你觉得这山怎样,说来说一说?指导读“天哪,这么高的山!”4、青蛙接着又说了什么呢?把自己变成青蛙,带着青蛙的心情把这段话读一读。5、那有没有可能不登山就看到大海呢?谁来当苍鹰把这个事实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告诉青蛙。1、自读1、2、3自然段。2、学生练说。3、感情练青蛙、苍鹰的话。在充分自读的根底上,抓住课文中的主要人物,创设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引起学生考虑,使学生在在探究的过程中理解课文内容,体验青蛙登山的难和此刻青蛙绝望的心情。从而有效地进步了课堂效率。四、学习第四——十段1、老师激情:难怪青蛙这么绝望,怎么办呢?〔多媒体跳出一只小松鼠〕谁来了?〔生:小松鼠〕小松鼠来帮助了,他们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呢?自读4-10自然段。2、课件出示它们的三次对话,再读读,说说你从它们的对话中感受到了什么?3、刚刚的动画片没有声音,咱们来当播音员来给它配上音吧。咱们只要把刚刚的感受读出来就行了,快练练吧!4、请学生给动画片配音。师生互评1、学生自读4-10自然段。2、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感受。3、小组合作分角色练读。4、反应练读效果。〔给动画片配音〕师生互评。通过指导学生对“这有什么难的”、“再试一下”、“一定”、“一级一级”、“不知不觉”等词句的反复读和分角色朗读,感悟松鼠巧妙的引导艺术,以及青蛙的不怕困难、坚持不懈精神。最后,在学生熟读全文的根底上,为动画片配音,即激发了学习兴趣,又加深了学生的感悟。四、学习第十一段1、这是山脚下的小青蛙〔每人事先发一个青蛙图样〕,到了山顶后的小青蛙会变成什么样呢,简单地画一画。2、为什么要这样画?3、那你能通过读,把青蛙一路上的艰辛读出来吗?指导读11自然段。1、学生在音乐声中,自由做画。2、生上台展示自己的画,并说清这样画的原因。3、生练读11段。4、生各种方式读11段,师生评议。通过画,学生可以再造事物的形象和再现诗歌意境,充分表现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培养了学生发现美、创造美和表现美的才能。五、学习第十二段1、〔课件出示到达山顶图〕它们看到了什么?这时它们心情是怎样的呢?2、指导读12自然段。3、出示第二段,青蛙,你先前不是绝望了吗?如今你会怎么说呢?4、小结:是啊,英勇的小青蛙,遇到困难时,只要我们踏踏实实地、一步一个脚印,不怕困难,一定能成功!1、学生自由谈话。2、自由练读。3、说:我虽然没有一双有力的翅膀,也没有四条善跑的长腿,但是,我能跳,我只要一级一级,不怕苦,不怕累,……一定能登上山顶的。利用文中的空白处进展情境创设,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锻炼学生的说写才能六、读课文,总结、扩展。1、指导朗读课文。2、小小的蚂蚁、爬得慢吞吞的蜗牛和乌龟听说青蛙看到了大海,也想去看看,请你想一句话,送给它们。生练说。1、分角色朗读课文。〔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读〕2、生自由练说。巧妙地将学生由文外人变为文,留给学生一个可以尽情拓展的空间,开展了思维,情感和思维才能也能到开展,更有利于加深学生对寓意的独特理解。很好的表达了语文丰富的人文性。二年级语文青蛙看海8教学目的:1.学会本课生字,读准字音,记住字形,初步理解它们在课文中的意思。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分角色朗读课文。3.理解课文内容。教学重难点: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2.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和文中蕴含的深化道理。教学过程:一、提醒课题1.请小朋友们看图片。(放大海的图片欣赏)说说你感觉大海怎么样?是啊,有只小青蛙它呀也很想去看看大海,可是它碰到了一座高高的大山(老师板画高山),那么它是怎样登上这么高的山,看到大海的呢?今天老师带小朋友走进《青蛙看海》这个童话故事。学生齐读课题。2.质疑: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3.学生边说老师边在题目旁打问号。二、初读课文1.老师范读课文。读后讨论:青蛙看到大海了吗?____到的?2.自由练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添字,不漏字,不回读。3.检查自读效果。(1)自己读词。(2)你在字音上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双”、“展”、“失”、“善”:都读翘舌音,不读平舌音。“苍”;读平舌音。(3)带读,指名读,开火车读。(4)去掉拼音齐读词语。(5)给生字找朋友。三、再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正确、流利,遇到长句子多读几遍。四、初步理解内容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考虑:这篇课文主要告诉我们什么?2.读后讨论、补充。五、教学生字1.(出示词卡)读读生字。2.在字形上,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登”:“”字头的三、四笔都是短撒,不要写错。“吸”、“级”:右边的横折折撤是一笔,不要写成两笔。“善”:中间两点不要出头。“展”:下面局部不能多一撇。3.看课后笔顺表,自学生字并描红。4.反应检查。5.指导写字。6.老师范写生字。7.学生描红、临写,老师巡视指导。8.反应,评析。二年级语文青蛙看海9《青蛙看海》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三册的一篇童话故事。表达了长期生活在湖边的青蛙,很想看看大海,在苍鹰的指点下,跟着松鼠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跳,最后终于到达山顶,看到了大海的事。告诉我们只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坚持不懈地刻苦努力,就一定能到达理想的此岸。从指导预习到第一课时的教学,孩子们对故事已经熟读成诵了。第二课时读完课题,一个孩子表达了故事大意后,我问孩子们“青蛙看到大海难吗?”“不难。”“难。”“不难。”““难。”有的孩子把目光聚焦到“这有什么难的?”这句话。抛出的问题太唐突了吧,让我们来听听苍鹰和青蛙的对话吧。一个说只要登上前面的那座山,就看到大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护理应急预案与处理流程考核试卷
- 2025年会计政策更新试题及答案
- 适应新趋势的证券从业资格证考试试题及答案
- 项目经理的沟通能力评估试题及答案
- 2025年【机修钳工(初级)】考试试题及答案
- 河堤高边坡施工方案
- 染整废水处理设施的运行管理与维护策略考核试卷
- 项目管理学习与应用题目试题及答案
- 纸板容器设备性能优化考核试卷
- 细菌培养技术与实践试题及答案
- 国药茶色素讲稿30课件
- 鲁科版五年级英语下How many ducks do you have?课件2
- 《罗织经》全文及翻译
- 医院药品信息管理系统(DOC)
- isa-381g站用变接地保护测控装置技术使用说明书南网版v3
- 计算机应用基础(中等职业学校校本教材)
- 完整版健康管理师
- 沈阳终止解除劳动合同范文证明书(三联)
- 广东省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初步设计报告编制指南17
- 2022年教师资格《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卷
- SOP标准作业指导书1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