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税问题》教学反思3篇_第1页
《纳税问题》教学反思3篇_第2页
《纳税问题》教学反思3篇_第3页
《纳税问题》教学反思3篇_第4页
《纳税问题》教学反思3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纳税问题》教学反思3篇《纳税问题》教学反思1今天教学了《纳税问题》,从学生的学习情况来看,学生对于纳税的知识很感兴趣,积极性很高。而且纳税这部分内容也比较简单,学生基本都能掌握。

例题让学生尝试解答时,大部分学生都知道百分数和一个数相乘时,可以把百分数化成小数或者是分数。教学例题时比我想象得要顺畅多了,这也是有赖于昨天拓展的练习题做了很好的铺垫作用。

在解决练习一第4题时,学生有点困难,爸爸交纳的个人所得税学生都认为是900×10%,只有一个学生提出了不同的意见,应该分为两个档次。这道题确实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针对学生这一认知上的错误我又加以了介绍和解释。从后来的作业反馈来看,一部分学生能够理解,但还有部分学生不能完全理解,今后还要加强练习。

这堂课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我告诉学生依法纳税是我们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偷税、漏税是违法的。还告诉学生吃KFC的时候也可以索要发票等等,学生表现出相当浓厚的兴趣,期待着教授利息时学生的表现。

教学了《纳税》这一内容,课后回想起来,这节课有好的地方,也有需要改进的地方。课开始我在黑板上用红粉笔写了一个大大的“税”字,问同学们:看见这个字你想到了什么?

生:想到了开商店要交税、开饭店要交税,工商人员要收税。我又问国家收税有什么意义呢?学生们各抒己见,收税的钱可以办学校、可以修路、可以修公园、可以给大家安装健身器材,一句话可以建设我们的国家。纳税的'导入以及税收的意义这个环节我觉得进行的比较满意。

有两个环节课后想来需要改进。

一、税率公式的引入。当时了解了税收意义以后,我给出一个百分数5%,如果按收入的5%收税,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举例说明应该交税多少元?生:一家饭店一年收入20xx万元,他应该交税20xx×5%=100(万元),又

有学生举了一个例子。接着我告诉学生,这个5%叫做“税率”,谁能猜一猜“税率”表示的意义呢?学生思考一分钟后,一个数学程度较好的学生顺利地说出了税率表示的意义。我板书税率意义后让学生复述“税率表示交税款占收入总数的百分之几”,然后总结税率公式:应纳税额÷收入=税率,并由此让学生推出求应纳税额、收入的计算公式。此处教学环节感觉不够流畅,有些牵强。如果我告诉学生5%叫做“税率”后,能利用学生求纳税额的例子,让学生去发现怎样求应纳税额(即:收入×税率=应纳税额),再由此让学生理解税率的意义,以及总结出求税率和收入的公式,会更加顺理成章。

二、有关计算技巧。在练习环节,学生计算书上练习三十二第三题时列算式:250000×5%×12,在指导学生进行有关百分数计算时,我告诉学生一般情况下,把百分数化成小数(即:方法一)。此种算法,学生在把百分数化小数,特别是百分数的分子小于10时化小数,非常容易出错。如果改成方法二,计算时把250000缩小100倍,把5%去掉%扩大100倍,结果不变,计算起来也简便多了。

方法一:250000×5%×12

方法二:250000×5%×12

=250000×0.05×12

=2500×5×12

=150000(元)

=150000(元)

《纳税问题》教学反思3篇扩展阅读《纳税问题》教学反思3篇(扩展1)——《纳税》教学反思3篇

《纳税》教学反思1关于这周结束的新课——经济生活第八课第二框的内容《征税和纳税》,有几点需要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注意:

首先,备课时,要兼顾教学内容的详实和重难点的突出。这节课我之前讲过汇报课,有些视频资料是可以用的,包括一些探究活动。但是在这次讲课过程中,我把教学内容充分展示出来,每个环节又太过详细了,第一次讲解过后,我意识到了这个问题,然后及时做了纠正。比如说在“税收的种类”这一知识点的教学时,让学生简单了解即可,不需要逐个解释说明和讲解,仔细地讲解就导致了后面在学习“依法纳税的必要性”和“公民应如何做到依法纳税”时间非常紧张;同时要注意和学生的课前沟通,这节课除了基本的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之外,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是极为重要的,也就是要深入认同我们国家的税收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作为公民,要依法自觉诚信纳税。我最后设计的教学环节“分组上台展示税收宣传语”以及“师生同唱《国家》”,就是让学生理解“有国才有家,国家的兴旺发达,离不开我们每个人的努力和付出,所以我们要依法自觉诚信纳税”,以此达到情感的共鸣。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如果课堂上即时展示的话,会耗费很多时间,所以需要课前准备,全面把握教学时间。

《纳税》教学反思2今天教学了《纳税问题》,从学生的学习情况来看,学生对于纳税的知识很感兴趣,积极性很高。而且纳税这部分内容也比较简单,学生基本都能掌握。

例题让学生尝试解答时,大部分学生都知道百分数和一个数相乘时,可以把百分数化成小数或者是分数。教学例题时比我想象得要顺畅多了,这也是有赖于昨天拓展的练习题做了很好的铺垫作用。

在解决练习一第4题时,学生有点困难,爸爸交纳的个人所得税学生都认为是900×10%,只有一个学生提出了不同的意见,应该分为两个档次。这道题确实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针对学生这一认知上的错误我又加以了介绍和解释。从后来的作业反馈来看,一部分学生能够理解,但还有部分学生不能完全理解,今后还要加强练习。

这堂课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我告诉学生依法纳税是我们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偷税、漏税是违法的。还告诉学生吃KFC的时候也可以索要发票等等,学生表现出相当浓厚的兴趣,期待着教授利息时学生的表现。

教学了《纳税》这一内容,课后回想起来,这节课有好的地方,也有需要改进的地方。课开始我在黑板上用红粉笔写了一个大大的“税”字,问同学们:看见这个字你想到了什么?

生:想到了开商店要交税、开饭店要交税,工商人员要收税。我又问国家收税有什么意义呢?学生们各抒己见,收税的钱可以办学校、可以修路、可以修公园、可以给大家安装健身器材,一句话可以建设我们的国家。纳税的.导入以及税收的意义这个环节我觉得进行的比较满意。

有两个环节课后想来需要改进。

一、税率公式的引入。当时了解了税收意义以后,我给出一个百分数5%,如果按收入的5%收税,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举例说明应该交税多少元?生:一家饭店一年收入20xx万元,他应该交税20xx×5%=100(万元),又

有学生举了一个例子。接着我告诉学生,这个5%叫做“税率”,谁能猜一猜“税率”表示的意义呢?学生思考一分钟后,一个数学程度较好的学生顺利地说出了税率表示的意义。我板书税率意义后让学生复述“税率表示交税款占收入总数的百分之几”,然后总结税率公式:应纳税额÷收入=税率,并由此让学生推出求应纳税额、收入的计算公式。此处教学环节感觉不够流畅,有些牵强。如果我告诉学生5%叫做“税率”后,能利用学生求纳税额的例子,让学生去发现怎样求应纳税额(即:收入×税率=应纳税额),再由此让学生理解税率的意义,以及总结出求税率和收入的公式,会更加顺理成章。

二、有关计算技巧。在练习环节,学生计算书上练习三十二第三题时列算式:250000×5%×12,在指导学生进行有关百分数计算时,我告诉学生一般情况下,把百分数化成小数(即:方法一)。此种算法,学生在把百分数化小数,特别是百分数的分子小于10时化小数,非常容易出错。如果改成方法二,计算时把250000缩小100倍,把5%去掉%扩大100倍,结果不变,计算起来也简便多了。

方法一:250000×5%×12

方法二:250000×5%×12

=250000×0.05×12

=2500×5×12

=150000(元)

=150000(元)

《纳税》教学反思3本课是学习了百分数的意义及百分数应用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在本课教学中,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讨论过和交流中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问题,提高了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体会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注重学生感知过程,提高了学生的分析、归纳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情境源自生活

用“到办税厅纳税”这一生活情境,让学生感觉数学就在身边,成功地引入新课,并且让学生从内心产生驱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想解决身边的数学的愿望。教师适时加以引导,让学生理解纳税的意义和作用。通过观看祖国的经济、教育、科技发展,充分意识到纳税的意义和每个公民都应依法纳税。

二、学生是主体,注重合作交流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开展自主学习,教师适时加以指导,引导学生自我解决问题,并归纳出计算公式。在交流和探讨中,学生更好地了解了纳税的种类,应纳税额及税率的概念。学生在整堂课中都是学习的主人,而且是成功的探索者。学习起来一点也不枯燥乏味。

三、教学设计注重知识的迁移与延伸

在学生解决求应纳税额的时候,适当引导,让学生把百分数问题联系起来,使知识联系起来,学生在新知的构建过程中找寻到了已学知识的基础,不但让学生把所学知识系统化,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和整合能力。更有利于对新知识的掌握和运用。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不仅可以掌握纳税的有关知识,并且在主体精神和实践能力等方面将得到很好的发展,学生对数学将产生更浓厚的兴趣。

《纳税问题》教学反思3篇(扩展2)——《纳税》教学反思

《纳税》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人民老师,我们要有很强的课堂教学能力,我们可以把教学过程中的感悟记录在教学反思中,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反思呢?下面是我编写整理的《纳税》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纳税》教学反思1本课是学习了百分数的意义及百分数应用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在本课教学中,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讨论过和交流中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问题,提高了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体会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注重学生感知过程,提高了学生的分析、归纳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情境源自生活

用“到办税厅纳税”这一生活情境,让学生感觉数学就在身边,成功地引入新课,并且让学生从内心产生驱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想解决身边的数学的愿望。教师适时加以引导,让学生理解纳税的意义和作用。通过观看祖国的经济、教育、科技发展,充分意识到纳税的意义和每个公民都应依法纳税。

二、学生是主体,注重合作交流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开展自主学习,教师适时加以指导,引导学生自我解决问题,并归纳出计算公式。在交流和探讨中,学生更好地了解了纳税的种类,应纳税额及税率的概念。学生在整堂课中都是学习的主人,而且是成功的探索者。学习起来一点也不枯燥乏味。

三、教学设计注重知识的迁移与延伸

在学生解决求应纳税额的时候,适当引导,让学生把百分数问题联系起来,使知识联系起来,学生在新知的构建过程中找寻到了已学知识的基础,不但让学生把所学知识系统化,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和整合能力。更有利于对新知识的掌握和运用。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不仅可以掌握纳税的有关知识,并且在主体精神和实践能力等方面将得到很好的发展,学生对数学将产生更浓厚的兴趣。

《纳税》教学反思2关于这周结束的新课——经济生活第八课第二框的内容《征税和纳税》,有几点需要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注意:

首先,备课时,要兼顾教学内容的详实和重难点的突出。这节课我之前讲过汇报课,有些视频资料是可以用的,包括一些探究活动。但是在这次讲课过程中,我把教学内容充分展示出来,每个环节又太过详细了,第一次讲解过后,我意识到了这个问题,然后及时做了纠正。比如说在“税收的种类”这一知识点的教学时,让学生简单了解即可,不需要逐个解释说明和讲解,仔细地讲解就导致了后面在学习“依法纳税的必要性”和“公民应如何做到依法纳税”时间非常紧张;同时要注意和学生的课前沟通,这节课除了基本的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之外,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是极为重要的,也就是要深入认同我们国家的税收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作为公民,要依法自觉诚信纳税。我最后设计的教学环节“分组上台展示税收宣传语”以及“师生同唱《国家》”,就是让学生理解“有国才有家,国家的兴旺发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