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塞尔III对资本监管制度的演进_第1页
巴塞尔III对资本监管制度的演进_第2页
巴塞尔III对资本监管制度的演进_第3页
巴塞尔III对资本监管制度的演进_第4页
巴塞尔III对资本监管制度的演进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z巴塞尔III对资本监管制度的演进内容提要:鉴于2007年爆发的全球金融危机给银行体系带来了巨大冲击,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开场金融监管改革,公布了巴塞尔第三版资本协议。本文从历次资本监管制度的演进出发,阐述第三版协议的产生背景,并重点概述其主要内容及对国际银行业、全球经济增长的影响。本文认为第三版协议强化了全球审慎监管标准,但过长的过渡期安排可能影响政策效果。我国银行业整体上受新规的中长期影响仍有待观察,在当前银行业面临大量不确定风险的情况下,作者建议当局应继续保持银行业较高的资本监管要求,并着力提升其风险管理能力,合理确定过渡期,确保在提高银行体系稳健性的同时降低对宏观经济的负面影响。一、概述:资本监管制度演进和巴塞尔第三版资本协议产生背景〔一〕1988年资本协议现代银行资本监管制度始于1988年。是年.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出台了?关于统一银行资本计量和资本标准的国际协议?(1988年资本协议,BaseI).旨在增强国际银行业的平安性和稳健性,消除国际银行业不平等竞争的根源。该协议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明确监管资本构成,包括三个层次的资本。第一个层次是核心资本.也称一级资本,主要包括实收资本或普通股、公开储藏I股票发行溢价、资本公积、盈余公积、留存利润〕;第二个层次是附属资本,也称二级资本,主要包括未公开储藏、重估储藏、不超过风险加权资产1.25%的一般损失准备、混合资本债务工具,长期次级债务工具。第三个层次是三级资本.1996年巴塞尔委员会发布“市场风险资本监管补充规定〞允许短期次级债券作为三级资本抵御市场风险。二是确定资本应覆盖银行的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并明确风险权重计算方法。根据资产类别、性质以及债务主体,按照O%,10%.20%、50%和100%五个风险档次,计算信用风险加权资产;市场风险可采用标准法或内部模型法计算。三是确定最低资本充足率要求。资本与表内外风险加权资产的比率不得低于8%.核心资本与表内外风险加权资产的比率不得低于4%。1988年资本协议在推进全球银行监管一体化方面具有划时代意义,该框架所表达的“以资本约束风险,进而保持银行体系稳健性〞的思路逐步成为现代银行监管的根本范畴,资本,风险资产和资本充足率成为银行资本监管的核心三要素。虽然1988年资本协议并不是具有法律效应的正式规则,发布之初适用对象仅限于十国集团国家的“国际活泼银行〞,但20多年来全球100多个国家地区建立了基于1988年资本协议的资本监管制度,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也将其纳入“金融部门评估规划〞.使之成为真正意义的资本监管国际标准。直至今天,危机后国际监管领域进展的金融监管改革仍然是对资本监管制度根本范畴和核心要素的完善。〔二〕新资本协议尽管1988年资本协议涵盖了资本监管的根本要素,但在技术上过于简单.缺乏风险敏感性,使得资本充足率只能是一个后置的、静态的指标。随着金融市场环境的迅速变化.1988年资本协议简单的风险权重框架和仅包含比率指标的制度设计有效性开场下降,资本监管与银行实际承当的风险和风险管理能力越来越脱节。银行一方面通过各式各类的资本工具创新,降低了普通股在资本中的比例,虚增的资本很大程度上削弱了资本吸收损失的实际能力;另一方面,通过将表内风险资产以证券化等形式躲避资本占用,使得资本充足率不再能有效地反映银行实际面临的风险。这种资本套利带来的危害不仅在上世纪90年代的屡次银行危机中多有表达,一定程度上也是造本钱次金融危机的根本诱因之一。监管制度需要针对金融环境和银行套利适时调整,资本监管需要从结果向过程延伸、由静态反映向动态扩展,这样才能持续有效。随着风险计量技术逐步开展,银行风险管理实践不断丰富,在业界和监管部门的共同推动下,巴塞尔委员会1998年开场修改资本监管制度,并于2004年6月正式推出?资本计量和资本标准的国际协议:修订框架>〔新资本协议.Baselll〕。新资本协议构建了涵盖最低资本要求、监视检查和信息披露的三大支柱体系框架,比1988年资本协议更为全面和均衡,监管资本与商业银行内部风险管理之间的关系也更加密切。一是引入了风险区分和评估工具,如内部评级、压力测试等,推动商业银行提高识别和计量风险的能力,并提前采取必要措施缓释风险或建立充足的经济资源以应对可能存在的风险;二是对商业银行内部资本评估程序提出了明确要求,将资本覆盖风险的范围扩大到银行所面临的所有实质性风险,风险本钱显性化,促进商业银行审慎经营;三是对资产证券化及表外实体提出资本要求,资本监管方法的改良为商业银行将风险暴露保存在资产负债表中与通过资产证券化将其转移到表外提供了中性的鼓励。新资本协议赋予了资本充足率更加丰富的风险管理内涵,催促商业银行稳健、前瞻地识别和计量所面临的风险,事前建立起充足资本,有助于校正1988年资本协议导致的逆向鼓励,增强单个银行及银行体系应对外部冲击的能力。银行由此过渡到全面风险管理时代。然而,新资本协议从1998年开场起草到2008年正式实施历经十年,最初确定的修订框架尚未全面实施已落后于日新月异的市场开展,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1996年确定的市场风险资本要求在1998年尚无需修改,但实施时已难以反映交易类产品和活动的多样性,交易账户的新增风险越来越复杂。二是资产证券化活动逐渐偏离了〞改善资产负债表弹性〞的初衷,资产转移定价与所传递的风险严重错配。全球主要国家宽松货币政策带来的金融市场流动性又对这一错配推波助澜,复杂金融衍生品的风险被低估,资本缺乏以吸收潜在损失。三是在市场金融工具创新的推动下,主要市场经济国家出现了各式各样的股债复合型资本工具.虽然推高了机构资本充足率,但资本工具的透明度和可比性下将,损失吸收功能令人堪忧。这类工具被证明在危机时期质量较差,几乎等同于一般性负债,无法吸收损失故导致大多数损失最终转嫁给纳税人。欧洲银行监管委员会的调查结果显示,2006年底欧盟银行体系的混合一级资本占总资本的11.5%.混合资本工具中.本金能够被冲销的占61%.只有1%可以被转换为普通股.18%能够被转换为非累积永久性优先股〔中国银监会课题组.2010a〕。花旗集团2008年末的一级资本充足率为11.92%,但去除商誉和其它无形资产的有形普通股资本充足率仅为3.0%(Citigroup.2008)。与此同时,新资本协议的实施差异也对制度效果产生影响。新资本协议体例框架是全面的,其实施不是简单反映为*个计算指标达标,而且需要实现银行的资本管理和风险管理切实挂钩,监视管理与银行经营全面对接.内部约束与市场约束协同有效,实施难度可见一斑。虽然大多数国家陆续表示已实施新资本协议,但无论从实施时间表,银行机构实施方法,质量还是监管部门审批松严度全球存在显著差异。以原巴塞尔委员会成员国为例,绝大多数国家按照时间表于2008年之前实施了新资本协议,但美**取了例外的实施方略:美国监管部门未规定所有的银行都须实施新资本协议,只要求资产规模超过2500亿美元或境外风险暴露超过100亿美元的银行实施高级计量方法,并设置了较为严格的实施审批机制,由于实施难度,目前尚未有银行获得监管审批。客观地说,美**取了较为务实、审慎的实施策略,这也从另一个角度说明新资本协议对高级方法设定的三年过渡期过于仓促.导致局部根底差的银行匆忙进入实施期,并利用内部风险估值实质上降低了资本要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曾尝试建立一套方法论评估各国实施情况,然而该框架未及发挥作用.2007年金融危机的爆发便再次推动金融监管制度迅速进入新一轮变革。〔三〕第三版资本协议本次危机的导火索,是次贷为根底的各类资产证券化活动导致的大量非预期损失。为应对各类资产证券化带来的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国际监管社会的第一反响是修订新资本协议三大支柱,同步完善对交易活动的资本监管,大幅增加资产证券化业务的资本要求.严格风险管理标准。然而.随着危机暴露的问题越来越多,现行金融监管制度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国际社会广泛认识到,需要在修改新资本协议同时全面审视金融监管框架。二十国集团领导人伦敦峰会为金融监管改革确定了方向,并明确资本监管作为审慎银行监管的核心,是需重点强化的领域之一。金融稳定理事会和巴塞尔委员会从2009年下半年开场紧锣密鼓地研究改革方案,这些方案的目标是提高银行业抗击冲击的能力,提高风险管理和治理能力.加强银行透明度:内容涵盖扩大资本覆盖风险的范围.增强监管资本工具的损失吸收能力,引入杠杆率监管指标.引入流动性监管标准.建立逆周期资本和准备金框架.重新确定最低监管资本要求等诸多方面。2010年9月13日.巴塞尔委员会网页上悄然出现了一个题为“BasellIl〞的,首次使用BaselⅢ统称本轮银行监管新变化,并明确了其政策界限。2010年12月16日,巴塞尔委员会公布了?巴塞尔第三版协议:更加稳健的银行和银行体系的全球监管框架?和?巴塞尔第三版协议:流动性风险计量、标准和监测的国际框架?等文件〔第三版协议,本文中〞第三版资本协议〞专指涉及资本的有关内容〕。从目前公布的文件看,第三版协议是在新资本协议根底上提出的一揽子改革方案。第三版协议已列入20国领导人首尔峰会成果,必将成为后危机时代影响全球金融秩序的重要监管标准。2009年9月份金融稳定理事会发表?改良金融监管报告?提出了改革金融监管的一揽子方案,重点提出对资本监管制度的强化。20国集团领导人匹兹堡峰会要求巴塞尔委员会2010年底前完成资本监管制度的改革。二、第二版资本协议及其主要内容资本监管制度由资本,风险加权资产和资本充足率要求构成.资本充足率要求与风险加权资产的乘积为银行应当持有的最低资本,监管当局和市场参与者通过资本水平评判银行的清偿能力。本次改革前,没有人疑心8%的资本充足率和4%的核心资本充足率要求是否充足,少有人质疑风险加权资产计算方法是否反映了风险的大小和本质,在流动性充裕的大环境下,资本工具在市场唱衰时吸收损失的能力也被忽略了。本次资本监管制度改革从根本上反思资本监管三大要素的上述问题,寄希望通过提高金融体系资本质量和数量,遏制杠杆率积累,确保市场稳健性。〔一〕强调高质量的资本构成本次改革首先从大型国际银行过于复杂的资本构造人手,简化资本构成,严格合格资本的认定范围。首先明确一级资本的主要形式为普通股和留存收益,即核心一级资本。除此之外,其它计入一级资本的工具必须能在持续经营条件下充分吸收损失,为此,资本工具的本金为永久性支付,受偿顺序应排在所有债务人和投资人之后;具备较高的损失吸收能力,无论清算还是持续经营时都应首先并按比例承当绝大多数的损失;不能有强制性的收益分配权和优先权,即在所有其他法律和合同的义务履行完毕并且对其他高级别资本工具的支付完成后,该类工具收益才可以支付,分配水平不能以任何形式与发行数量挂钩,也不应设置上限:发行不能有赎回条款,发行人及其关联机构不能为其提供保证,也不具备法律或经济上的优先索偿权:在会计列示和披露时,应单独列示在权益方。其次,明确只有一套二级资本的合格标准,取消仅用于覆盖市场风险的三级资本。合格二级资本工具的受偿顺序须列在存款人、一般债权人之后;不得由发行人及其关联方提供保证.原始期限应超过5年;假设附带回购期权必须在满足特定条件下且发行5年前方可由发行人主动行权;投资者无权要求提前偿付未来应得的收益和本金;发行合同不得包括收益与发行人信用状况相关的条款;通常情况下银行及其关联方不允许购置该资本工具等。三是严格扣除项。不合格的资本工具,如少数股东权益.商誉及其他无形资产、递延税资产和银行自持股票等都需扣除;贷款损失准备金缺口也要扣除。〔二〕调整不合理的风险权重大幅提高资产证券化业务的资本要求。第三版资本协议首先提高了资产证券化交易风险暴露的风险权重。一是对资产证券化暴露进一步细分再资产证券化风险暴露.并大幅度提高其资本占用。二是对使用外部评级确定资产证券化监管资本要求规定了额外限制条件,包括:排除银行自身提供增信安排〔回购、保证、流动性支持〕导致的信用评级提高带来的资本优惠;银行必须进展尽职调查,银行应持续,及时地掌握根底资产池风险信息、资产证券化交易构造和风险特征:假设银行达不到这些标准,应从资本中扣除资产证券化风险暴露。三是提高了资产证券化涉及的流动性便利的信用风险转换系数.并取消对市场整体出现动乱时的流动性便利的资本优惠。多角度提高交易账户市场风险资本要求。改革方案要求交易账户使用内部模型法的银行,一般市场风险的资本要求应在风险价值(ValueatRisk.VaR)根底上增加压力风险价值(StressValue-at-Risk.SVaR).即基于连续12个月的显著压力时期数据,计算交易账户头寸10天持有期、99%单尾置信区间的在风险价值(BCBS.2009b)。同时,交易账户使用内部模型计量特定风险的银行,需要对信用敏感头寸计提新增风险资本(IncrementalRiskCapital.IRC){BCBS,2009c)。所谓新增风险,就是由于发行人违约或者信用评级下调给交易账户头寸带来的风险。IRC基于一年期99.9%置信水平.计算非证券化信用产品的违约和迁移风险.同时考虑了单个头寸和组合头寸的流动性期限。重视交易对手信用风险。交易对手信用风险是指在一项交易的现金流最终结算前该交易对手出现违约的风险。加强交易对手信用风险的监管,有助于减少金融机构之间通过衍生品和其它金融渠道带来的风险传染,巴塞尔委员会采取的措施包括:使用压力情景估计的参数计算有效预期正暴露(e*pectedpositivee*posure.EPE)以覆盖广义错向风险,以此确定交易对手违约风险的资本要求;使用“交易对手暴露等价债券法(bondequivalentapproach)〞来捕捉信用估值调整(creditvalueadjustment,CVA)风险,以此提出附加资本要求:大型金融机构计算风险暴露相关性时使用1.25的资产价值相关性(AVC)乘数;延长风险保证金期限.压力测试和返回检验新要求等。(BCBS.2010a)。〔三〕提高资本充足率要求建立缓冲资本运行机制。为平滑信贷周期和经济周期对资本波动性影响,新监管框架中首次提出在经济形势较好时建立缓冲资本,以供经济危机时吸收超常损失。缓冲资本分为两类,第一类是留存缓冲资本。正常条件下,银行应持有25个百分点的缓冲资本,目前巴塞尔委员会确定留存缓冲资本应由普通股构成。银行在压力时期可以使用留存缓冲资本,但当监管资本比率接近最低要求时.监管当局可通过限制红利分配和薪酬派发等方式约束银行。这一框架也将推动银行治理的各工程标。第二类是与信贷过度增长挂钩的逆周期缓冲资本。信贷急剧增长为银行的稳健经营带来隐患,并且容易形成系统性风险。为保护银行在经济下滑时免受大规模违约损失,各国监管当局可要求银行在信贷过速增长时计提逆周期缓冲资本。巴塞尔委员会确定的逆周期缓冲资本范围在0%至2.5%之间。首次提高最低资本充足率要求。2010年9月12日,中央银行行长和监管当局负责人会议通过了新的资本充足率最低标准。增加〞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监管指标,该比率不得低于4.5%.强调一级资本中普通股、股本溢价和股本留存收益的作用:提高一级资本充足率,从现行的4%上调至6%。虽然总的资本充足率保持8%不变,但由于银行在正常年份还需要持有相应数量的留存缓冲资本,实际有效的普通股、一级资本和总资本要求分别到达了7%、8.5%和10.5%(BCBS,2010b)。这是国际资本监管制度建立以来最低资本充足率要求的首次提高。增加杠杆率作为清偿力的辅助监管指标。本轮危机之前几年的低利率环境、流动性过剩以及金融工具的创新导致欧美国家的家庭部门、企业部门以及金融部门的杠杆率明显上升,核心资本充足率和杠杆率出现了较大程度的背离。瑞士银行、瑞士信贷银行年报显示.2008年底两行一级资本充足率分别为11.0%.13.3%,资本充足率分别为15.o%.17.9%,但是杠杆率〔一级资本/调整后的资产〕分别只有2.46%.31%。在此背景下,巴塞尔委员会希望采用简单、不经过风险权重调整的杠杆率指标,防止模型风险和计量错误影响银行清偿力.补充和强化基于新资本协议的风险资本监管框架。杠杆率计算规则包括:第一,资本计量以普通股或一级资本等高质量资本定义为根底。第二,资产负债表内工程按账面余额计算,但扣除提取的准备金和估值调整,与财务报表保持一致:任何抵押品、保证以及购入的信用风险缓释不得抵扣资产负债表内风险暴露。第三,所有表内外工程都不允许使用净额结算,包括金融衍生交易.回购类交易.证券化融资风险,以及贷款和存款的净额结算。第四,证券化风险暴露处理遵循会计准则,对于未实质性风险转移的风险暴露,包括留存的头寸,提供信用增级以及流动性支持的头寸,纳入杠杆率计算,所有合成型资产证券化风险暴露都不得抵扣根底资产。第五,对表外非衍生品交易工程,包括贷款承诺、无条件可撤消承诺、直接信用替代.承兑、备用信用证、贸易信用证,未完成交易和未结算证券视同表内资产处理,采用100%的信用风险转换系数。第六,对衍生合约,如银行通过信用衍生品〔包括保证〕出售的信用保护,按名义本金计算;对于其它衍生品提供两种处理方法,一种是会计方法,仅反映合约的账面价值;另一种是现期风险暴露法.反映潜在的风险暴露。2010年7月,巴塞尔委员会最终决定杠杆率采用3%的最低一级资本杠杆率标准,并适时纳入第一支柱(BCBS.2010b)。值得一提的是.影响银行监管资本要求的还包括第二支柱下监管部门确定的单家机构的资本充足率。2009年7月巴塞尔委员会发布?新资本协议的补充指引?(BCBS.2009a).进一步丰富了与资本挂钩的风险管理和公司治理内容,强调银行通过压力测试和第二支柱建立加强前瞻性资本规划和管理。第二支柱下.监管部门将加强对单家银行的特定领域风险,如集中度风险.表外资产和资产证券化、声誉风险及隐性支持、薪酬等管理能力的评估,可能提出更高的资本要求。三.第三版资本协议仍可完善之处新资本协议是市场推动的产物,银行在自身开展过程中需要这样一个机制来促进风险与经营的融合;而第三版协议是金融危机催生的产物.是在政治、经济等诸多压力下出台的,文件的陆续发布只有一两年的时间,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要达成一致方案,不乏矫枉过正和各方妥协之处,一些深层次的问题尚未提出根本性修改方案。本文尝试从技术角度对第三版资本协议中仍可完善之处进展分析。〔一〕压力风险价值并不能解决现有Ifi场风险资本计量方法的缺陷风险价值是目前银行业普遍采用,并为新资本协议采用的市场风险计量模型。本次危机证明使用VaR方法计算市场风险存在以下缺陷:一是VaR以正态分布为假定,集中于正常市场状态下风险.未考虑尾部风险,忽略了极端条件下损失发生概率可能随损失规模加速上升的事实。二是其以市场具有正常流动性、资产可在短期内变现,出价/报价差维持不变为假定,未考虑极端市场条件下金融资产缺乏流动性的状态,或者说未考虑市场流动性风险。三是该方法主要考虑正常市场条件下资产相关性因素降低风险的作用,未考虑极端状态下金融资产相关性普遍大幅提高从而风险增加的事实。四是它提醒*项交易损失超过*-VaR值的可能性.未提醒*项交易超过VaR的极端或厚尾损失发生时的绝对量终究有多大。针对上述缺陷,银行业和监管者增加压力测试手段衡量尾部损失;采用指数加权移动平均方法(EWMA)以及GARCH模型方法等历史数据处理方法使历史数据更具有前瞻性。但业界压力测试实践差异较大,前瞻性方法的适用性有待进一步验证。遗憾的是,巴塞尔委员会的本次改革措施未能沿着上述路径解决VaR的根本性缺陷.而是引入了基于一年的压力时期计算的压力风险价值,提高市场风险的资本要求并降低市场风险资本要求的亲周期性。从方法上看.VaR与SVaR简单相加的理论意义并不清楚:从管理角度看.SVaR虽然是基于历史特定压力情景的风险价值,但并不能藉此强化市场风险压力测试框架、流程、政策和应用等实践,反而要求银行管理者在运用VaR与压力测试工具时需要考虑更多因素。巴塞尔委员会对10个国家38家银行截至2006年底的数据的计算结果说明:基于一样的资产组合.SVaR平均为VaR的2.6倍,最高到达7倍,最小为68%;基于SVaR计算的市场风险资本要求相对VaR计算的资本平均增加了110.8%.最大增加了694.5%,最小增加了7.2%(BCBS.2009d)。不可否认,这样大幅度提高市场风险的资本确实增强了银行的稳健性,但只是权宜之计,仍需对交易账户与银行账户分别计量市场风险和银行账户利率风险的处理方法.VaR计量合理性展开深层次审核。〔二〕缓冲资本的设置与操作巴塞尔委员会在反思本轮危机的制度缺陷时认为,对复杂交易活动、资产证券化及表外实体等关键风险暴露的管理缺失及最低资本要求,导致了资本监管的亲周期效应。与此同时.巴塞尔委员会并不认同信用风险内部评级法的亲周期效应,认为内部评级法的制度设计已经考虑了风险计量敏感性和风险参数亲周期性的均衡(BCBS.2010a)。但从目前巴塞尔委员会披露的情况看,本轮改革中提出的缓冲资本却并不能解决其提出的市场风险计量方法的亲周期效应。2.5%的留存缓冲资本,名义上是以丰补欠,确保银行机构在正常时期积累缓冲资本,以备压力时期之需。但从深层次看,其实质是为缓解银行的道德风险。“大而不能倒〞的机制不利于约束银行股东及经理人的道德风险,使得他们产生过度承当风险、片面追求股东回报和薪酬的欲望。巴塞尔委员会指出,政府使用纳税人的钱为受困银行注资,期望银行能恢复贷款功能支持经济复苏,而局部银行一边通过纳税人支持得以满足最低资本要求,一边继续向股东派发高额股息、向管理层发放巨额薪酬,并在迅速去杠杆过程中削弱了对实体经济的支持(BCBS.2010a)。为防止这一状况,需要在第一支柱下设置留存缓冲资本,假设银行满足最低资本要求,但未满足留存缓冲资本要求,监管部门可以限制银行对股东的红利发放,或限制高级管理层的薪酬发放。上述分析说明,留存缓冲资本与其提到的市场风险资本计量方法的亲周期性之间并不存在合理相关性。另一个0%至2.5%的逆周期缓冲资本与过快的信贷增长挂钩,也非针对市场风险资本计算方法的亲周期性。(BCBS.2010d)从操作角度看,设置逆周期缓冲资本对各国监管机构提出了极大挑战。首先,如何设计与信贷增长挂钩的逆周期缓冲资本。逆周期缓冲资本在正常经济条件下并不计提,须由各国监管当局判断信贷超常增长时才计提,如何设定阈值是摆在监管部门面前的最大挑战。其次,在0%-2.5%之间如何选择政策窗口。虽然有许多来自监管部门的研究报告论述资本充足率与信贷、信贷与GDP之间的关系,但是需采用逆周期缓冲资本工具时往往为非正常时期,在保证宏观经济目标的前提下,如何确定建立或释放多少缓冲资本的时点和政策区间是对监管能力的重大挑战。第三,资本监管工具不一定能有效控制信贷超常增长。资本充足率有约束风险资产规模的作用,这一作用不等于其能够有效行使调控市场货币供应的职能。提高资本充足率要求,一种情形下会迫使银行控制信贷投放规模,另一种情形下对信贷规模没有作用:如果银行限制高风险资产扩张行为,转而增加信贷风险小,风险权重低的业务,风险加权资产下降的同时信贷规模可能反而增加了。除此之外.资本作为银行体系清偿力的重要指标,监管目标宜长期保持相对稳定。〔三〕较长的过渡期安排巴塞尔委员会2010年底公布的定量影响测算结果说明,采用新标准后主要银行的资本缺口约为6000亿欧元。巴塞尔委员会为确保银行业在满足更高资本要求的同时仍然能够支持实体经济的开展,要求巴塞尔成员国从2013年开场实施新标准、2019年全面达标.过渡期长达6年。巴塞尔委员会在全球复苏尚存在不确定性的大环境下担忧高标准短期内对实体经济的影响不无道理,适当过渡期有助于显著提升银行体系资本充足水平和损失吸收能力的同时,给银行体系一定时间恢复信贷供应能力。但众所周知,政策实施过渡期越长,效应越缓和。为确保改革成果.20国集团领导人匹兹堡峰会曾明确要求主要经济体从2012年底开场实施新的资本监管标准,首尔峰会要求从2013年开场实施第三版协议,决心可见一斑。然而,按照巴塞尔委员会制定的时间表,新资本标准可于2015年全面达标;留存缓冲资本2016年开场逐步引入、2018年达标:普通股的扣减调整也在2018年底才实现全额扣除:流动性覆盖率和净稳定融资比率最早分别于2015年,2018年成为监管标准。如此长的过渡期、观察期、并行期事实上很难保证改革新政发挥实质作用。一般分析看,过长的过渡期难以有效提高银行体系吸收损失的能力,且会导致各国差异化实施时间表.在如此宽松的实施安排能否实现改革初期“提高监管标准〞目标值得疑心。四、第三版资本协议对全球银行业影响的初步分析在全球层面,巴塞尔委员会对新监管规则对银行资本充足率的影响和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做了测算和分析。2010年12月发布的?全面的定量影响研究结果?显示,新标准会导致74家大型银行的普通股一级资本充足率从111%降至5.7%,133家其他银行则从10.7%降至7.8%。由此可见,第三版协议对国际大银行的冲击要远大于一般银行。假设到达4.5%的普通股一级资本要求.87家大型银行.136家其他银行资本缺口分别为1650亿和80亿欧元;假设上述要求到达7%.则两类银行资本缺口分别为5770亿和250亿欧元。金融稳定理事会和巴塞尔委员会下设的宏观经济评估小组的研究结果显示.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有形普通股权益/风险加权资产〕每上升一个百分点,实施后的第18个季度将最多导致GDP下降0.19%.平均每年下降0.04%(BCBS.2010e)。研究报告同时强调,监管改革带来的融资本钱上升和信贷供应下降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是暂时性的。长期来看,随着新监管标准的推进和实施.银行体系越来越稳健,信贷本钱下降,信贷供应增加,将刺激消费和投资,从而促进经济增长。与此同时.巴塞尔委员会还进展了第三版协议的长期经济影响评估.认为监管改革会减少银行危机的概率,并减少危机的严重程度监管改革也会减少非危机期间的经济波动幅度,有助于经济的稳健开展。在当前水平上将资本充足率提高1%并满足流动性监管要求,未来发生金融危机的概率从4.6%降为2.3%.由此防止的损失为GDP的1.4%(BCBS.2010f)。总体而言,巴塞尔委员会测算说明:在一定范围内加强监管力度.监管改革带来的收益超过监管标准提升所需要的本钱。如果国际社会对银行体系稳定性对全球经济至关重要达成共识,我国银行业在经济开展中的主导支持作用更加毋庸置疑,2005年-2009年间GDP年均增速为10.6%.银行贷款年均增长19.7%.2009年到达42.6万亿元;为配合宏观调控目标,遏制外需缺乏引发的经济增长下滑态势,银行业贷款投放2009年增长约30%.新增9.6万亿元。银行兴则经济兴。有必要分析第三版协议对银行业稳健性的影响。从资本总量看,第三版资本协议对我国银行业的短期影响不大。根据中国银监会公布的数据,近年来我国银行业经过改革重组,整体资本实力较强,截至2010年底,国内大、中、小各类银行平均资本充足率到达12.2%.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10.1%〔中国银监会,2010〕。与此同时,第三版资本协议对资本质量的一些规定在我国已经实施,且掌握尺度严于第三版协议。主要资本扣除项如商誉及其他无形资产、未并表金融机构的大额投资,贷款损失准备金缺口,在我国?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方法?框架下也需要扣除;应分未分利润,重估储藏、以公允价值计价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或交易性金融资产的正变动在第三版资本协议中运行计入核心一级资本,但我国现行制度不允许其计入核心资本。从上述分析看,目前银行业整体资本充足率水平应到达并超过第三版资本协议设定的最低资本标准。从资本构造看,我国银行业满足新要求的本钱会高于兴旺国家银行。银监会上述数据说明.银行业整体核心资本、即普通股和留存收益占总资本的比例超过80%.14家上市银行年报显示,截至2010年6月底累计长期次级债占资本净额的比值约为13%,上述构造特点主要源于我国金融市场成熟度难以支持银行发行其他类资本工具补充二级资本.即便较为成熟的长期次级债产品的市场容量也较为有限,由此,商业银行短期内较难发行条件更为苛刻的,符合第三版资本协议规定的其他一级资本工具、二级资本工具和或有资本,银行假设需满足一级资本充足率和资本充足率要求,不得不通过增加普通股和留存收益,合规本钱较国际银行更高。五、结论和建议“风物长宜放眼量〞。当局应当借鉴国际金融监管改革经历.梳理现有监管实践,通过良好外部规则环境提升银行业机构抵御危机的能力和缓冲风险的能力.确保银行业稳健开展。首先.第三版资本协议强化了全球审慎监管标准,其中虽不乏可继续完善之处,但根本实现二十国领导人峰会设定的金融改革目标。本次制度演进的推动力来自以监管当局为代表的政府.危机后存款人与纳税人的大量损失以及随之而来的经济下滑,促使监管当局出台新的监管政策亡羊补牢,以期防止危机重现。这种制度变迁往往是强制性的,市场参与者在很大程度上必须承受这样的外部环境变化。在评价制度设计成功与否时,现代经济学通常有三个标准,一是效率是否得以改良,用较低的本钱到达最正确效果:二是评估其是否提供了合理的鼓励相容,使得市场主体在追求个人利益的同时,也实现了制度设计者的目标:三是实施需付出的本钱和带来的实际效果,能否支持制度持续有效。虽然不同利益方对具体的监管标准评价不一,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