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终老人的心理变化 (老年人心理护理课件)_第1页
临终老人的心理变化 (老年人心理护理课件)_第2页
临终老人的心理变化 (老年人心理护理课件)_第3页
临终老人的心理变化 (老年人心理护理课件)_第4页
临终老人的心理变化 (老年人心理护理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十五单元

老年期生死观与临终关怀暴死愿望Deathwish

暴死愿望暴死愿望是指个人生活不能自理或卧床不起时想结束生命。

释义暴病死亡。《汉书·五行志下之上》:“﹝梁孝王﹞既退归国,犹有恨心……发疾暴死,又凶短之极也。”宋沈括《梦溪笔谈·技艺》:“芎藭不可久服,多令人暴死。”清和邦额《夜谭随录·巨人》:“迟数日,十馀人接踵暴死,唯三人无恙。”

案例實拍,80歲老人想死在狗前面,養大4個兒女,陪她的卻只是這條狗曾在公園裏偶遇一位老人,她自己行走艱難,往前挪著步子,卻推著輛小嬰兒車......等她説起自己的家事,讓人忍不住流淚又很氣憤!養大了4個兒女,竟然不如養的這條狗!【案例】百位老人积蓄被骗“现在家破人亡,想死的心都有”。百位老人积蓄被骗引关注!近年来,很多投资理财的骗局纷纷盯上了老年人,利用高利息回报为诱饵,把老年人一生积蓄的养老钱以理财的名义收入囊中,等老人需要用钱要去支取的时候无法兑现,才发现自己上当受骗,上演了无数的家庭悲剧。当女儿的公公重病住院急需用钱的时候,黄老先生却一分钱也还不出来,因为没钱,女儿的公公没办法接受治疗,不久便去世了。

【案例】近年来,很多投资理财的骗局纷纷盯上了老年人,利用高利息回报为诱饵,把老年人一生积蓄的养老钱以理财的名义收入囊中,等老人需要用钱要去支取的时候无法兑现,才发现自己上当受骗,上演了无数的家庭悲剧。2015年9月开始,深圳市公安局经济犯罪侦查局龙岗分局就陆陆续续收到了上百份从外地寄来的报案材料,报案的事主涵盖了湖南长沙、江西南昌、上海、江苏常州等地的数百位老人。而这些来自全国各地、素不相识的老人,近乎绝望地控诉的,竟然是同一个投资骗局。【案例】2015年11月16日,上海的黄老先生给深圳市公安局龙岗分局写了一封信,信中说他一辈子的积蓄都被骗走了。“现在家破人亡,想死的心都有”。老先生今年75岁,如今退休后本应颐养天年却遭遇了如此沉重的打击。通过信上面的联系电话,记者联系到上海的黄老先生。黄老先生膝下有一子一女,而且都已经各自成家,原本其乐融融的一家人,却从2015年5月开始出现了裂痕,并最终演变成父女反目。黄老先生说,这一切的起因是之前他从女儿那里借来的五万块钱。

【案例】146岁老人想死却遭死神遗忘

20几年前已为自己准备好棺材。长寿一直是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很多人都想长寿甚至长生不老,但已经146岁的MbahGotho却因想死却遭死神遗忘而烦恼!他曾多次表示:“我其实不想活下去了,死了多好啊……”146岁,听起来怎么都有点不太真实,不过MbahGotho的身份证上,确确实实记录着他的出生日期:1870年12月31日。如果这日期属实,他将超越曾经世界吉尼斯记录在案的最长寿老人。【案例】当被问起他是不是有什么独特的长寿秘诀时,MbahGotho并没有充满自豪地分享许多养生经验。他只是一脸漠然地说:“还能咋样,保持耐心吧。”其实,MbahGotho本人早都记不清自己的生日了,只有家里的孙辈、曾孙辈、玄孙辈们,还会在每年的12月31日为他操办生日派对,庆祝他又迎来漫长人生的新一年。

第十五单元

老年期生死观与临终关怀濒死感Asenseofdeath濒死感(feelingsofimpendingdeath)濒死感,人体濒临死亡时的特殊感受。失去了身体的束缚和重量,开始移动,甚至有人能够看到抢救自己的病房,形容他们的意识仿佛飘出了自己的身体。基本内容1.躯体在遭受一定的生理病变后所经历的一种短暂的濒临死亡的体验。2.人在生理死亡后的短暂时刻多拥有的一些意识。3.医生给濒死者注射的镇静剂,会使人产生幻觉,感觉正向另一个世界飘去。病人对濒死经历的描述:失去了身体的束缚和重量,开始移动,甚至有人能看到抢救自己的病房,形容他们的意识仿佛飘出了自己的身体。突发濒死感可能是惊恐障碍两个特点:一是突然出现胸闷、心慌、气促、呼吸不畅等感觉;二是一旦感觉自己能及时得到帮助,症状会明显缓解生活中,尤其是独自在家、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或是处在某一封闭或嘈杂的空间时,不少人可能会有这样一种感觉:突然之间,感觉胸闷、心慌、气促、呼吸不畅、出汗、心动过速、头痛头昏、四肢麻木,并觉得自己“快要死了”,但是,去医院检查又没什么问题,而且一旦感觉自己能够获得帮助或者能够逃离“危险”时,这些症状又会明显缓解。惊恐障碍有两个特点一是容易突然发生,多数以胸闷、心慌、气促、呼吸不畅、出汗、心动过速、头痛头昏、四肢麻木、感觉异常等症状起病。一般症状可持续数分钟至数十分钟后自行停止,但容易反复出现。由于症状发生时,患者有可能处于独自在家、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飞机、火车、高铁、地铁)、开车或是封闭、嘈杂的地方等,患者出现过一次症状后,很容易担心下次是否会在相同的场景下再次出现上述不适的症状。因此,对于相同的地方或场景,他们往往会出现明显的回避行为,如避免独自在家,外出或是在家时需要有人陪伴;不敢乘坐飞机公共交通工具;不愿意到人多或是密闭的空间中。久而久之,患者会进入到发生-担心-回避-再次发生-再次担心-再次回避的循环中。”惊恐障碍另外一个特点是,如果感觉自己出现症状时有人能提供帮助,或是能马上逃离危险的地方时,患者的焦虑症状和躯体不适会得到明显缓解。“这个特点是器质性心脏病、呼吸系统疾病或是神经系统疾病等躯体疾病所不具备的。这也是临床医生及患者本人识别惊恐发作的一个切入点。濒死感是真实存在的所谓濒死感就是患者描述自己深感绝望,觉得自己快死了。常出现在心肌梗死的时候。大概就是,感到疼痛,绝望,受压等等。

第十五单元

老年期生死观与临终关怀濒死喉声Deathrattle

濒死喉声由于机能的衰竭,患者无力将集聚喉头部的口腔分泌物吞下或排出,或肺部的分泌物增加,于吐气时发出痰音般的嘎嘎声(痰音在吸气、吐气都会发生,嘎嘎声只有在吐气时才有,而且声音较明显)。此时如果给患者吸痰也只能缓解几分钟。也可以把患者的头侧转,或抬高床头,会使呼吸容易些。临终临终即将死。当患者走向他生命中最后一个阶段时,身体都会发生一些转变,家属需要清楚并留意。但并不是每位患者都会有同样的变化,有些症状可能不出现,也不是所有的症状都会在同一时间出现。吞咽困难,越吃越少因身体器官功能日渐衰竭,此时患者吞咽功能减退或拒食等现象,造成患者食量少、无食欲、吃不下或不想吃等,此时患者可能并不会感到饥饿,可能无法消化及代谢食物,所以不要强迫患者进食,以免增加患者的困扰。即使没有进食,也要定时清洁患者的口腔,保持其口腔湿润。越睡越多并将会逐渐地花更多的时间在睡眠上,而且不易被叫醒。这是身体代谢改变的结果。注意把握患者清醒的时间,多陪伴他,与其沟通,给予其最大的支持。

视觉、听觉、味觉的改变濒死期由于神经系统机能衰退,患者视力逐渐模糊,目光呆滞,无焦距,目视前方,睡眠时眼睛不能完全闭合,球结膜水肿。多数患者常伴有口干、口苦、吞咽困难、口角发炎及唇裂等症状。听觉是患者最后消失的生理功能,患者常能听到周围的声音,但无力回应或表示。可让室内的灯光柔和些,播放轻柔或患者喜欢的音乐。经常跟患者保持对话,可以靠近他慢慢说,表达自己的感受。皮肤的变化濒死患者因血液循环变慢、周围血管痉挛、极度虚弱、营养不良等原因,以至全身皮肤苍白湿冷、肌肉无光泽、暗淡,松软无弹性或有盗汗现象,四肢末梢冰冷,口唇指甲呈灰白或青紫色,皮肤可出现淤血斑点,身体靠床侧肤色渐深或出现紫斑。意识改变及烦躁不安有时患者会坐立不安或烦躁,这时先要查看是否存在疼痛、缺氧或膀胱积尿无法排出等生理上的原因,及时处理。但临终阶段的烦躁不安多与心理因素有关,此时家人可以与患者有肢体接触,如紧握他的手,用温柔的声音跟他说话,轻柔的音乐和柔和的灯光也可以令患者平静下来。在需要时,应使用医生处方的药物。大、小便失禁濒死患者由于血液循环变慢导致肾功能衰竭,表现为尿少而颜色深,甚至尿失禁或尿潴留。胃肠道因蠕动减弱,表现气体积聚于肠胃,患者常感到腹胀与恶心。肛门及膀胱括约肌松弛,患者常出现大小便失禁。这时可使用尿垫或成人纸尿裤,维持患者的清洁与舒适。出现幻觉由于血液循环减慢,造成脑部缺氧,患者可能会看见一些其他人看不见的人或事物,如已经去世的亲友,或出现其它幻觉。这时家人要保持镇定,不要恐慌,尽量慢慢地且自信地与患者说话。留意他说话的内容或语气,可能他想表达某些意思。同时,应该用被子或软垫护住床栏或其它部位,以免患者碰撞受伤。

第十五单元

老年期生死观与临终关怀猜疑Suspicion

猜疑猜疑,顾名思义,就是猜测怀疑的意思(表示没有根据地怀疑别人;起疑心;对人对事不放心。没有根据地怀疑别人;怀疑别人做事针对自己或针对他人等等)。【例句】1.我猜疑他可能是罪犯。2.你不要乱作猜疑。3.猜疑某人有偷窃的行为。没有根据地怀疑别人,怀疑别人做事针对自己,对他人的言行过分敏感、多疑。详细解释怀疑,起疑心;对人对事不放心。《后汉书·五行志五》:“其后车骑将军何苗,与兄大将军进部兵还相猜疑,对相攻击,战於阙下。”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书证》:“狐之为兽,又多猜疑,故听河冰无流水声,然后敢渡。”《红楼梦》第九一回:“宝玉坐了坐,见薛姨妈神情不似从前亲热……满腹猜疑,自往学中去了。”猜疑吃什么好有猜疑症的患者,日常的饮食应当以清淡、营养为主,饮食中有很多的食物是可以对病情进行改善,建议多食用一些新鲜的蔬菜和水果,像菠菜、芹菜、蘑菇、苹果、香蕉、番茄、草莓等含有丰富维生素和多种微量元素的食物,这些食物可以有效的缓解神经系统的紧张状态,并能够良好的改善病情的发展。猜疑的鉴别猜疑与多疑不同。猜疑只是一般的怀疑,这种怀疑有可能毫无道理,纯粹是神经过敏所致,但也可能有一定道理并符合客观事实。正常的猜疑人皆有之,不属于心理问题。多疑则是猜疑的极端状态,绝大多数都是无端生疑,不仅在量上表现为更多的猜疑,而且在质上属于毫无根据纯粹是为了证明成见、偏见的猜疑,是心理失衡的表现。怎样有效克服猜疑心理?猜疑是人性的一种弱点,它是害人害已的祸根,如果不加以克服,就会变得神经过敏,捕风捉影,对别人不信任,对自己不自信,严重损害人际关系,同时影响自己的身心健康,让自己变得心事重重,更谈不上轻松快乐,那么怎样有效克服呢?怎样有效克服猜疑心理?1.保持健康的心态,不歪曲理解别人的好意和正常言行,正确对待别人对自己的态度和评价;2.克服主观臆断,不用有色眼镜去看人,不怀疑别人;3.树立自信,不要在乎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只要自己是正确的,就坚持走自己的路,不用别人的评价来衡量自己言行的是非标准,当别人对自己的态度不符合自己的想法或不明朗时,也不要去猜疑、自寻烦恼;4.对一些传言和流言,要去求证,仔细分析,不要轻信,产生疑虑;5.开阔自己的心胸,加强自身修养,培养大度、开朗的性格;6.对有疑问或误会的事情,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和沟通,不要心存芥蒂;7.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当发现自己正在猜疑时,马上暗示自己,不要想多了,凡事往好处去想,无论别人说什么,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或者想一些其他快乐的事情,将思维转移,不要让自己陷入猜疑中,让自己纠结不快;8.加强自我安慰,即便别人对自己有误会,也不要大惊小怪,太在意别人的议论,这样可以让自己更洒脱,将自己从牵绊中解脱出来,取得精神上的胜利,心中的疑虑会烟消云散。

第十五单元

老年期生死观与临终关怀渴望Yearn

渴望渴望,即迫切地希望;殷切盼望。语出南朝宋谢灵运《宋武帝诔》:“将陟井陉,薄扫白登。北朔渴望,飞旌衡輣。”明何景明《送夏少参之蜀》诗:“父老三巴应渴望,丈夫万里是奇游。”毛泽东《中国人民解放军布告》:“保卫中国领土主权的独立和完整,实现全国人民所渴望的真正的统一。”

解释迫切地盼望东晋末年刘宋初文学家谢灵运《宋武帝诔》:“将陟井陉,薄扫白登。北朔渴望,飞旌衡輣。”明何景明《送夏少参之蜀》诗:“父老三巴应渴望,丈夫万里是奇游。”李二和《祖籍》:“我们渴望祖籍,可一有了祖籍我们就背叛,就打算出走;我们渴望自由,可一有了自由我们就准备着战斗;我们又是那么急切地渴望富裕,可是一旦富裕了我们就千方百计地去占有;我们还经常告戒别人不要杀戮,可我们的沿途却是血光肆虐、生灵涂炭!”殷切地希望毛泽东《中国人民解放军布告》:“保卫中国领土主权的独立和完整,实现全国人民所渴望的真正的统一。”巴金《需支持支持家》:“他还是一个小孩的时候,他就有一种渴望:他想做一个跟他的长辈完全不同的人。”渴望如果一个人的世界没有渴望,一个人的内心没有向往,生活将会是怎样?如果一个国家没有渴望,一个民族没有向往,未来将会是怎样?如果全人类没有渴望,全世界没有向往,文明将会是怎样?

渴望远古时代的人类,过着风餐露宿、血雨腥风的生活,他们渴望有一个安抚他们的身心,寄托内心温存的地方,于是一栋栋屋宇楼阁,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露天星空之下,与那片蓝天不知对峙了多少个“物换星移几度秋”。而如今的我们,在华灯齐放的黑夜,在自己的小屋,继续着从远古锤炼到现在的脚步。人类渴望和平所以面对独裁、面对侵略、面对战争,人们以排山倒海的气势,以不惧万难的勇气去呐喊、去反对、去抗争。所以人们敬仰甘地,崇拜拉宾,爱戴丘吉尔、罗斯福、戴高乐、斯大林。所以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国人,团结起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终于驱逐日寇,以弱胜强。所以在德国总理向全世界的人民跪地祈罪的那一刻,无数人流泪,他们点头,德国人民才终于站起了身。所以美国人把所有在伊拉克战争中牺牲的战士头像拼接成布什总统的模样,要让和平时代的现代战争的策划者背上累累生命的重量。所以有毕加索的和平鸽,所以有阿拉法特的橄榄枝……人类渴望合作所以会有海牙联合国总部大厦前飘扬的万国旗。所以会有“南南合作”、“南北对话”。所以会有政治、经济一体化的欧盟,会有货币通用、不设国门的返朴归真。所以会有“亚太经合”,会有跨国,会有“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多方合作,会有“国际空间站”方案的共同实施……人类渴望交流所以会有大到国家元首之间的国事访问,小到各种民间团体之间的文化交流。所以会有蓬勃发展的世界旅游业,会有兴旺发达的交通运输业、电信通讯业。没有交流的国家、民族,就好象是一棵外表丰硕,而内在早已空心腐蚀的古树,时间会证明它的没落,连风沙也能轻易地摧毁它仅存的自尊,“闭关锁国”难道还不能给我们警示?因为渴望和平、渴望合作、渴望交流,所以人类文明的高度让我们难以揣度。

第十五单元

老年期生死观与临终关怀来世Afterlife

来世来世,指人的来生;佛教有来世的说法。词义后世;后代。《书·仲虺之诰》:“予恐来世以台为口实。”台(yí),我。唐韩愈《答张籍书》:“有一说:‘化当世,莫若口;传来世,莫若书。’”清田兰芳《皇清太学生信菴袁公(袁可立孙)墓志铭》:“谨系之铭,使藏诸祖茔西之新迁,以传于来世。”清

黄景仁《城南晚步》诗:“无为末士感,永贻来世嘲。”2.佛教轮回的说法,人死后会重行投生,因称转生之世为“来世”。南朝梁慧皎《高僧传·译经下·法显》:“君等昔不布施,故致饥贫;今复夺人,恐来世弥甚。”宋苏轼《龟山辩才师》诗:“何当来世结香火,永与名山供井磑。”吴组缃《山洪》:“因为他身世孤苦,为要修福来世,他的行为用心,确实忠厚良善,深得人们的敬仰。”人有没有来生?有人说,人死如灯灭,一死百了,哪有来生?这是迷的断灭见。有人说,人有来生,一颗种子种到泥土里,都会再开花结果,会有来生;人死以后,当然还会再来做人,永远不会改变——这是迷的常见。说人死了以后没有来生的断见,和说人死了以后一定会做人的常见,都不是人生的真理。人死不是如灯灭,人死也不一定是做人。随着业报因缘,五趣流转,六道轮回,行善的人间、天上,行恶的地狱、饿鬼、畜生,这才是真实的人生。一粒种子播到土里,在阳光、空气、水分等因缘条件具足下,就会生长、开花、结果,怎么可以说人死就没有了?但是,从因到果,其中的缘分也是很重要;如果只讲因,抹去了最重要的缘,这是最大的迷惑愚痴。本来是高官厚爵,只因为作奸犯科,锒铛入狱为囚,牢狱的生活待遇,连猪狗都不如。从现世报看来,人的一生穷通寿夭,即使人生,也有天堂地狱,所作所为都能影响祸福和幸与不幸,一切都会改变,何况来世?时间有春、夏、秋、冬,世界有成、住、坏、空,心念有生、住、异、灭,人生有生、老、病、死。宇宙和人生,甚至一切万物都是环状的,好像时辰钟一直向前走,但是在十二小时中它是走不完的。等于人生,生也不是开始,死也不是结束,向前走,也会回头,不是直线的。所谓“一江春水向东流”,日出日落,去了会再来,都是在说明人有来生。人有来生才有希望,但是也要有善缘,善缘善报,这就是悟者的世界。人都想知道未来其实“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欲知有没有来生?因果循环,你可以鉴古知今,你也可以从现在推想未来,当下悟道,就可以知道三世一体、三千一念了!人有没有来生?维系了生命的过去、现在、未来,“莫以为作恶,来生不报;莫以为行善,来生不偿”,其实“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辰未到”。人类最大愚痴就是以为没有来生人类最大的愚痴,就是以为没有来生,因为人有隔阴之迷,对未来没有亲眼看到,所以不相信有来世。其实,空气你也没有看到,电波你也没有看到,甚至爱心也没有看到,但是你能说没有吗?基因可以改变人种品质,善恶因缘可以改变人生的未来,人世间的迷悟,不可不慎啊!

第十五单元

老年期生死观与临终关怀生命的善终生命的善终人的生命,是宇宙间奇妙而宏大的交响曲,死亡,则是生命交响曲中不可或缺的华丽乐章。佛学对生命的价值进行了精辟的阐述,人身的难得,纵然亿万年都未必有这样的良机。筑起通往善终的大道通途生命的礼赞,并非贪恋生命。生命之难得的含义在于,我们能够拥有人身与生命,是非常有利于今世修行的,是修行的载体。就像生命如舟,涅寂静是彼岸。我们应该爱惜舟楫,因为这是我们前行的工具。但并不意味着我们要贪恋舟楫。因为当我们到达彼岸之后,舟楫就不再有用。通过对生老病死现象的深入细致观察,由此开启了大智慧之门。在所有的宗教里,佛教是最关注死亡现象的,也是最正视死亡现象的。不知道缘起,便不知佛法。需知缘起两个字,乃是佛法最最根基的所在。而生命,作为这个世界上万事万物之一,也必将遵循缘起律。什么是缘起律?《杂阿含经》卷12说得很清楚:“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此无故彼无,此灭故彼灭。”认识生命历程在这个世界,不存在永远不变的事物。包括人的生命、身体以及我们所见到、听到、嗅到的一切事物,包括我们的亲人、朋友、仇敌等等一切关系,都是因为某种缘故而生,也必将因为某个缘故而灭失。因此,死亡是一种最自然不过的现象,是构成生命的重要部分。万事万物都有缘起。生命的缘起就是五蕴,即色、受、想、行、识五蕴。其中色蕴是生命的身体构成,可分为地、水、火、风四大种。受、想、行、识四蕴构建成为众生的精神活动。生命则在五蕴聚散离合中诞生或者消亡。然后,生命又可以细微地分解为十二个环节构成的循环,即十二因缘。这十二因缘也是十分微妙复杂,充分解释了众生生老病死的详细过程。并且断言,十二因缘之首的无明,乃是流转生死苦海的根本原因。众生因为无明,进而起惑造业,生命便会在三界六道中轮回。众生的一喜一怒,一举一动,均是造业。业具有相当的力量,业力引发的因果关系必然层次清晰,如同锁链,一环扣一环,所谓“因果决定不杂乱”。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佛性常清净,何处有尘埃!

心是菩提树,身为明镜台。

明镜本清净,何处染尘埃!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菩提只向心觅,何劳向外求玄?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