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2023学年七下生物期末模拟试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暴、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1.下列有关神经元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A.受到刺激立刻产生感觉B.神经元能对体内环境变化作出反应C.受到刺激能产生收缩D.受到刺激后能产生兴奋,并能传导兴奋2.图为胸腔和肺的示意图,当肋间外肌和膈肌收缩时,图中三部位压力由小到大的顺序是()A.b<c<a B.a<b<c C.a<c<b D.c<a<b3.下列不属于肾单位结构的是()A.输尿管 B.肾小球 C.肾小管 D.肾小囊4.女性生殖系统中产生生殖细胞并分泌雌性激素的结构是A.卵巢 B.输卵管 C.子宫 D.阴道5.下表中的物质是从肾小囊中提取出来的是:()蛋白质(g/100ml)葡萄糖(g/100ml)无机盐(g/100ml)水(g/100ml)尿素(g/l00ml)A8.000.100.72900.03B0.030.100.72980.03C0.000.001.10961.80D8.000.001.10960.03A.A B.B C.C D.D6.我们掏耳时一定不要用尖锐的掏耳勾,如果不小心戳坏了耳朵,会导致耳聋,尖锐器物破坏的结构最可能是()A.半规管 B.外耳道 C.咽鼓管 D.鼓膜7.一条完整的反射弧,其基本结构不包括()。A.感受器B.传入神经纤维C.中枢神经D.传出神经纤维8.下列关于青春期的叙述,错误的是A.青春期是从童年到成年的过渡阶段 B.青春期是人身体发育最快的时候C.青春期开始同龄女孩一般要比男孩早 D.青春期是性器官迅速发育的时期9.血液的组成包括A.红细胞和血浆 B.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C.血细胞和血浆 D.血浆、血细胞和红细胞10.小刚因严重感冒需输液,针刺人手臂上的一条“青筋”,这条“青筋”是()A.神经B.动脉C.静脉D.毛细血管11.某班兴趣小组外出活动,一学生(血型为A型)发生意外导致大量出血,该小组中有甲、乙、丙、丁等4位同学主动为他献血,其血型鉴定结果如表甲乙丙丁A型标准血清凝集不凝集凝集不凝集B型标准血清不凝集凝集凝集不凝集你认为最适合为该受伤同学献血的是()A.甲 B.乙C.丙 D.丁12.如图为尿液形成过程示意图(序号表示结构),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与1中液体相比,2中液体不含大分子蛋白质、葡萄糖和血细胞B.3处重吸收回去的物质是部分的水、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C.如果某病人的尿液中有血细胞,那么病变部位可能是1的通透性发生改变D.如果在某人尿液中检测出有葡萄糖,可能是结构3的功能发生障碍,或者胰岛素分泌过少13.下列哪一项是非特异性免疫的主要特征()A.后天获得的,能防御多种病原体 B.生病以后有的,只防御一种病原体C.人生来就有的,只防御一种病原体 D.人生来就有的,能防御多种病原体14.在血液循环过程中,由动脉血变为静脉血和由静脉血变为动脉血的部位分别是A.全身各处细胞、肺泡 B.肺泡、全身各处细胞C.全身各处细胞、全身各处细胞 D.肺泡、肺泡15.尿的形成是连续的,而尿的排出是间歇的,这是由于()A.肾小球的过滤作用 B.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C.肾小管的分泌作用 D.膀胱的暂时储存作用16.呼吸道能使到达肺部的气体温暖、湿润、清洁,与此功能相适应的特点是()①鼻腔中有鼻毛②肺泡壁只有一层上皮细胞③鼻黏膜中有毛细血管④有会厌软骨⑤气管壁的腺细胞能分泌黏液⑥气管内有纤毛A.①③⑤⑥ B.②③⑤⑥ C.①③④⑤ D.①②④⑤17.如图是肾单位模式图,图中的①②③代表肾单位的三个结构,依次是()A.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B.肾小球、肾小管、肾小囊C.肾小囊、肾小球、肾小管D.肾小囊、肾小管、肾小球18.对于近视眼的成像情况及矫正方法叙述正确的是A.物象落在视网膜前方;凸透镜B.物象落在视网膜的后方;凸透镜C.物象落在视网膜前方;凹透镜D.物象落在视网膜的后方;凹透镜19.每年的5月20日是“中国学生营养日”。合理营养有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下列饮食习惯及解释正确的是A.多吃含膳食纤维食物,以供给能量 B.营养保健品营养丰富,可代替食物C.功能性饮料含无机盐,可以代替水 D.一日三餐营养均衡,荤素合理搭配20.形成的尿液、排出体外的先后经过()A.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 B.输尿管→肾脏→膀胱→尿道C.膀胱→肾脏→输尿管→尿道 D.尿道→输尿管→肾脏→膀胱21.视觉的形成过程中,图象和视觉的形成部位分别是()A.视网膜、视神经 B.大脑皮层、视网膜C.视网膜、大脑皮层 D.大脑皮层、视神经22.大脑是人类生命活动的“指挥部”,其主要是由下列哪种组织构成()A.神经组织 B.结缔组织 C.上皮组织 D.肌肉组织23.在高级神经活动方面,人类区别于动物的特点是(
)A.人能对语言、文字的刺激发生反应 B.能形成多种条件反射C.形成的条件反射不会消退 D.人能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形成条件反射24.某小组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测定花生种子所含能量”的实验,他们测得,一粒花生种子充分燃烧后,锥形瓶中的50mL水从15℃升高到了35℃1mL水每升高1℃,需要吸收4.2焦的热能),这粒花生种子实际所含的能量最可能()A.小于3150焦B.等于3150焦C.等于4200焦D.大于4200焦25.在观察蚯蚓的实验中,经常用湿棉球擦拭其体表,以保证它正常的()A.运动 B.消化 C.呼吸 D.生殖26.图是膝跳反射实验,请填空。(1)膝跳反射的感受器位于膝盖下的________。(2)膝跳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________。(3)在完成膝跳反射的同时,人会感觉到膝盖被叩击了,这种感觉的产生是在________里形成的。27.我市中小学积极践行“阳光体育”活动,尤其是大课间活动丰富多彩,“班班有特色,人人都参与”,朝气蓬勃的校园真正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乐园,我们的口号是“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快乐一辈子”。(1)“阳光体育”活动需要氧气和能量.甲图中a、b、c、d、e表示人体的各项生理活动,b过程氧气经过_____作用进入血液,与血液中的_____结合运输到组织细胞,食物经过消化后,通过[____]_____作用进入血液,最终到组织细胞氧化分解,为运动提供能量。(2)运动一段时间后,皮肤的_____会产生汗液由甲图d过程排出;而尿的形成则需要经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_______作用。28.如图是人耳的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完成下列问题:(1)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1]____,引起它的振动,然后经[2]_____传到内耳,刺激[____]____内的听觉细胞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沿着对[5]____传给大脑的一定区域产生听觉。(2)遇到巨大声响,为了避免鼓膜被震破应_____。(3)有的人乘车乘船时会晕车晕船,你知道这与以下哪个结构有关?____。A.鼓膜B.耳蜗C.前庭与半规管D.听小骨和鼓室(4)如果鼻、咽部感染,应及时治疗,否则病菌有可能通过[____]____进入____引起发炎。29.请根据图和文字资料回答下列问题。小东同学参加了北京自然博物馆的科学实践活动,博物馆里有丰富的标本和模型,十分吸引人。同学们一起参观了《走进人体》主题展览,在“人体呼吸”的展区,小东看到了以下内容,请根据资料回答下列问题。气体成分A(%)B(%)氮气7878氧气1621二氧化碳40.03水1.10.07其他气体0.90.9(1)图1中呼吸道不仅是气体的通道,而且还能使到达肺部的气体温暖、_______和湿润。(2)人体吸入的气体最终到达肺泡,肺泡的数量非常多,且根据图2所示,肺泡壁很薄,由_____层扁平上皮细胞构成,这样有利于进行_______。(3)胸廓的变化与呼吸的关系密切,图2所示的外界气体按照C方向进入肺泡时,图1中[③]______(填名称)应处于收缩状态。(4)当我们刚下水游泳时,如果水漫过胸部,会感觉呼吸有些吃力,这是因为水的压迫使胸廓无法顺利_______(选项:扩张/回缩),导致肺内气压_______,气体不易进入。(5)上表是比较了人体呼出的气体与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数据,A组数据表示的是人体_____(选项:吸入/呼出)的气体。(6)一个成年人平均每天要呼吸20000多次,需要呼吸10~15立方米、约13.6公斤的新鲜空气,是一个人一天所需食物重量的10倍,原因是人体进行各项生命活动,时刻都需要能量供应,这些能量是由人体的________作用为生命活动提供的;这一作用的完成需要氧气参与,空气中的氧气进入血液后,绝大部分都要与________中的血红蛋白结合,把氧气运送到全身各处的组织细胞中,在细胞内一系列酶的作用下,分解有机物,产生_______,从而释放能量。3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手足口病是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的传染病之一,多发于5岁以下婴幼儿,潜伏期一般为2-7天。初期症状主要是发热,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疮療,个别患者有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炎等并发症。本病主要通过食物、口鼻飞沫及接触传播。传播快,多在夏季流行。材料二:在我国,滥用抗生素的现象非常普遍,有些人甚至把它当作治疗感冒和咳嗽等疾病的“万灵丹”。据统计,我国每年有8万人直接或间接死于滥用抗生素,由于长期使用或用药不当,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逐渐增强。(1)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从传染病的角度来看,它属于________。(2)手足口病患者康复后即可获得相应的免疫力。原因是当患者体内的抗原被清除后,身体还将保持产生相应________的能力,这种免疫属于________免疫。(3)使用抗生素治疗手足口病效果并不明显,主要原因是引发手足口病的病原体是病毒,而抗生素的作用对象是________。(4)在手足口病的高发区,有效预防手足口病传播的具体做法有(至少写出4种做法):31.已是初中生的小明和妈妈坐车去旅游,半路上小明憋尿难受,几次想要司机停车,但又不好意思开口。他妈妈是个医生,见他脸通红,便问他是不是想小便了。得到确认后,笑着叫司机停了车。事后好学的小明问妈妈为什么憋尿会脸红,妈妈给他解释道,憋尿不会使人脸红,但人感到尴尬或极度紧张时都会脸红。受神经系统支配,肾上腺素分泌增多,肾上腺素有促使___加快、_____收缩力增强的作用,让人的血管膨胀,加快血液流动。随着脸上的血管扩张,血流加快,血液增多,脸就会红。(1)请补充完整文中的两个空格。(2)从肾上腺素的产生分泌来看,肾上腺所属的________系统也受到神经系统的调节控制。(3)小明的排便行为是人生来就有的本能行为,属于________反射。(4)憋尿是由于________形成的尿液通过输尿管不断输入暂时贮存尿液的________里,积攒过多导致的。(5)坐车尽量不要憋尿,要及时排便,因为尿液中除了多余的水和无机盐外,还有________、________等废物,憋得时间长了,会危害健康。
参考答案1、D【解析】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其功能是受到刺激,产生并传导兴奋。2、A【解析】试题分析:呼吸运动之所以能实现肺的通气,是因为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造成了肺内气压与大气压之间的气压差。当肋间肌和膈肌收缩时,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胸腔容积增大,胸腔内气压小于肺内气压,肺随之扩张,造成肺内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内,形成主动的吸气运动。即a、b、c间的气压关系是a>c>b。考点:。肺与外界气体的交换。3、A【解析】
肾脏是形成尿液的器官,每个肾脏包括大约100万个结构和功能单位——肾单位。【详解】泌尿系统由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组成,其中肾单位是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单位,肾单位由肾小球、肾小囊和肾小管组成,BCD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点睛】本题的重点是肾单位的组成。4、A【解析】
女性生殖系统主要包括卵巢、输卵管、子宫、阴道等。【详解】卵巢能产生卵细胞并分泌雌性激素,A符合题意;输卵管的作用是输送卵细胞,也是受精作用的场所,B不符合题意;子宫是胚胎发育的场所,C不符合题意;阴道是精子进入女性体内和婴儿出生的通道,D不符合题意。【点睛】对女性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各器官的功能要熟记于心,才能正确解答。5、B【解析】
尿的形成过程主要包括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两个过程,通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在肾小囊腔中形成原尿,通过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形成尿液,血浆、原尿和尿液在成分上具有明显的区别。【详解】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过肾小球滤过到肾小囊内,形成原尿;即原尿的成分是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包括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并且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重新回到血液里;原尿中剩下的其他废物,如尿素、一部分水和无机盐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即尿液的成分是尿素、一部分水和无机盐。分析表中数据可知,液体B中含有葡萄糖,基本上不含有蛋白质,因此应该是肾小囊中的液体-原尿。
故选:B【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悉血浆、原尿以及尿液的成分。6、D【解析】
耳由外耳、中耳和内耳三部分组成,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有收集和传导声波的作用,中耳包括鼓膜、鼓室和听小骨,外界声波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传导到听小骨后,由于听骨链的作用,大大加强了振动力量,起到了扩音的作用;内耳包括半规管、前庭和耳蜗,耳蜗是听觉感受器的所在处,与人的听觉有关,听小骨的振动刺激内耳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沿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形成听觉,据此解答。【详解】A、半规管具有探测头部运动方向的作用,A错误。B、外耳道引导声波传至鼓膜,B错误。C、咽鼓管具有调节中耳气压的作用,C错误。D、鼓膜能把声波振动转化为机械振动,因此掏耳时一定不要用尖锐的掏耳勾,如果不小心戳坏了耳朵,会导致耳聋,尖锐器物破坏的结构最可能是鼓膜,D正确。故选:D【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鼓膜的作用。7、C【解析】【分析】神经调节的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部分构成。【详解】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部分构成。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和脊髓组成,不属于反射弧的结构。【点睛】此题主要考查反射弧的组成,意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难度适中。8、B【解析】
此题是关于青春期发育特征的知识的选择题,据此答题。【详解】A、青春期是从童年到成年的过渡阶段,青春期是一个人生长和发育发生重要变化的时期,其中身高突增是青春期的一个显著特点,其次是体重增加,正确。B、人身体发育最快的时候不是青春期的发育特点,错误。CD、性发育和性成熟也是青春期的重要特征。进入青春期以后,男孩和女孩的性器官都迅速发育至成熟,男性的睾丸和女性的卵巢都重量增加,并能够产生生殖细胞和分泌性激素,性激素能促进第二性征的出现,生殖器官的开始迅速发育直到成熟标志着从童年到成年的过渡,女孩的青春期为10-20岁,男孩一般比女孩晚2年,正确。故选:B。【点睛】掌握青春期发育特征是本题解题关键。9、C【解析】
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详解】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血浆约占血液的55%,是一种淡黄色的液体。血浆中90%以上是水,其余是蛋白质、葡萄糖、无机盐等。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其中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呈双面凹的圆饼状,其主要功能是运输氧;白细胞呈圆球状,唯一有细胞核的血细胞,功能是防御疾病;血小板形状不规则且无细胞核。具有止血和凝血的作用。【点睛】血液的成分和主要功能。10、C【解析】
血管的结构和功能为:【详解】人体内的血管有动脉血管、静脉血管、毛细血管三种类型,其中动脉血管管壁厚,弹性最大,管腔较小,血流速度快,其功能为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全身各处去;静脉血管管壁较薄,弹性较小,管腔大,血流速度慢,其功能为将血液从全身各处输送到心脏去;毛细血管管壁最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管腔最小,只允许红细胞呈单行通过,血流速度极慢,数量最多,其功能为物质交换的场所。动脉一般埋藏在身体较深的部位,不易从体表中看到,静脉有的埋藏较深,有的埋藏较浅,在体表容易看到,呈“青色”,俗称“青筋”。所以,小刚因严重感冒需输液,针刺人手臂上的一条“青筋”,这条“青筋”是静脉。故选C。【点睛】此题考查的是血管的特点和功能。明确血管的特点和功能是解决此题的关键。11、B【解析】
A型血的人的血管中只含有抗B凝集素;B型人的血清中只含有抗A凝集素;AB型人的血清中两种凝集素都没有;O型人的血清中则两种凝集素全有.【详解】已知,发生意外的学生是A型血,从表中可看出,甲是B型血,乙是A型血,丙是AB型血,丁是O型血.根据输同型血的原则,所以最适合为该受伤同学献血的是乙.故选B.12、A【解析】1肾小球的毛细血管内是血液与2肾小囊腔内的原尿比较,血液中的大分子蛋白质和血细胞不能滤过到肾小囊腔内,但是葡萄糖能滤过到原尿中,故A错误;3处肾小管内是原尿,经过肾小管的重吸收,大部分的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回到血液内,剩下的液体形成尿液,故B正确;如果某人的尿液中有血细胞,是因为1肾小球的通透性增大,血细胞滤过到肾小囊腔内的原尿,故C正确;肾小管的重吸收时原尿中的全部葡萄糖回到血液内,如果尿液中有葡萄糖主要是3肾小管的重吸收功能发生了障碍,也可能是胰岛素分泌不足引起的,故D正确。故选A。点睛:血液与原尿比较,原尿中没有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原尿和尿液比较尿液中没有葡萄糖,否则就会出现相应的病症。13、D【解析】
人体的三道防线:组成功能类型第一道皮肤和粘膜阻挡和杀灭病原体,清扫异物非特异
性免疫第二道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如溶酶菌)和吞噬细胞溶解、吞噬和消灭病菌第三道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产生抗体,消灭病原体(抗原)特异性
免疫【详解】人体的三道防线:第一道防线是皮肤和黏膜,它们不仅能阻挡病原体侵入人体,而且它们的分泌物还有杀菌作用。人体的第二道防线指的是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体液中含有的一些杀菌物质能破坏多种病菌的细胞壁,使病菌溶解而死亡。吞噬细胞能吞噬和消灭侵入人体的各种病原体。人体的第一、二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是人生来就有的,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功能。人体的第三道防线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主要是淋巴细胞)组成,当病原体进入人体后,会刺激淋巴细胞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叫做抗体,抗体能够帮助人体清除或灭杀进入人体的病原体;当疾病痊愈后,抗体仍存留在人体内。特异性免疫是后天获得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因此叫做特异性免疫。故D符合题意。【点睛】回答此题的关键是要明确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的概念。14、A【解析】体循环的路线是: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身体各部分的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动脉将富含养料和氧气的血液送到身体各器官的毛细血管网,与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将运来的养料和氧气供细胞利用,同时把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运走,这样血液由含氧丰富的动脉血变成含氧少的静脉血,因此由动脉血变为静脉血的部位是全身各处细胞周围的毛细血管;肺循环的路线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时,与肺泡进行气体交换,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肺泡中的氧进入血液.这样血液由含氧少的静脉血变成含氧丰富的动脉血.因此由静脉血变为动脉血的部位是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A正确。15、D【解析】
(1)肾单位是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单位,肾单位由肾小体和肾小管组成,肾小体包括肾小球和肾小囊。(2)尿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两个连续的过程。(3)膀胱暂时储存尿液。【详解】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物质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物质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形成尿液。由于血液循环不停的流动,因此尿的形成是连续不断的。肾脏中形成的尿液,经过肾盂流入输尿管,再流入膀胱,在膀胱内暂时储存。膀胱内储存了一定的尿液后,膀胱就会绷紧,产生尿意。在大脑的支配下,尿经尿道排出体外。所以尿的排出是间歇的。因此形成尿液的过程是连续的,而尿液排出是间歇的这是因为膀胱能暂时储存尿液。
故选:D。【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肾单位的结构、尿液的形成过程以及膀胱的作用。16、A【解析】
呼吸道的组成由上到下依次是鼻腔、咽、喉、气管和支气管,从各结构的功能考虑。【详解】鼻腔内有鼻毛,可以阻挡灰尘,清洁空气,呼吸道都有骨或软骨做支架,使空气顺畅通过,其内表面覆盖着黏膜,黏膜上的黏液能湿润空气,黏膜内还分布有丰富的毛细血管,能温暖空气。这些特点既保证了气体的畅通,又对吸入的空气具有清洁、温暖和湿润的作用。故选A。【点睛】掌握呼吸道中鼻腔、气管的结构和功能。17、A【解析】肾单位是肾脏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肾单位包括肾小体和肾小管。肾小体的核心是一个由毛细血管网组成的肾小球,肾小球外有肾小囊的包裹,囊腔与肾小管相通。图示如下:
由图示可知:①是肾小球、②是肾小囊、③是肾小管。点睛:肾单位是肾脏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肾小球有滤过作用,肾小管有重吸收作用。18、C【解析】
如果晶状体的凸度过大大,或眼球前后径过长,远处物体形成的像就会落在视网膜前方的眼,导致看不清远处的物体形成近视眼,可配带凹透镜纠正。【详解】如果我们长期不注意用眼卫生,会使晶状体的凸度过大,或眼球前后径过长,远处物体形成的像落在视网膜前方的眼,称近视眼,可配带凹透镜纠正。因此近视眼的成像位置及矫正方法是物像落在视网膜前方,佩戴凹透镜矫正。远视眼物像落在视网膜后方,佩戴凸透镜矫正,C正确。【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近视、远视的成像特点和矫正措施。19、D【解析】
人类所需要的营养物质主要有糖类、脂肪、蛋白质、水、无机盐、维生素等六大类,现在把膳食纤维列为第七类营养元素。合理营养就是指膳食中所含的营养素种类齐全,数量充足,比例适当;并与身体的需要保持平衡。平衡膳食是合理营养的核心。健康食谱,均衡膳食,食物应多样化,谷类、水果蔬菜和肉类荤素搭配,营养全面合理,科学安排一日三餐,定时定量,其比例为3:4:3,能保证人体营养的需要,据此解答。【详解】膳食纤维主要存在于蔬菜、水果、海藻和粮食等植物性食物中,纤维素等膳食纤维能促进胃肠的蠕动和排空,所以多吃一些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就会排便通畅、降低人体内过高的血脂和血糖,有利于维护心脑血管的健康,膳食纤维被称为第七营养素,不含能量,故A错误;保健品只含营养的某一成分,而食物糖类、蛋白质、脂肪、维生素、无机盐和水等,各种食物所含营养成份不同,没有哪一种单一食物能供给人体所需的全部营养素,故B错误;水是构成细胞的主要成分,人体内的营养物质和废物必须溶解在水中才能被运输,可见水的作用很大,要注意补充水分,不能用饮料代替补充水分等,故C错误;食物应多样化,营养全面合理,科学安排一日三餐,定时定量,能保证人体营养的需要,故D正确。故选D。【点睛】解题的关键是理解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及作用,合理膳食的原则。20、A【解析】
泌尿系统的结构图如下:【详解】人体的泌尿系统由肾、输尿管、膀胱、尿道共同组成。肾中形成的尿液,经过肾盂流入输尿管,再流入膀胱,在膀胱内暂时储存。膀胱内储存了一定的尿液后,膀胱就会绷紧,产生尿意。在大脑的支配下,尿经尿道排出体外。所以,尿液排出体外的顺序是: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体外。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尿的排出,首先明确泌尿系统的组成以及尿液形成的部位。21、C【解析】试题分析:视觉的形成在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物像。物像刺激了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这些感光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就形成视觉。可见,形成图像和形成视觉的部位分别是视网膜和大脑皮层。故A、B、D错误,C正确,故选C。考点:眼和视觉22、A【解析】
人体的主要组织有上皮组织、肌肉组织、结缔组织和神经组织等,据此作答。【详解】肌肉组织主要由肌细胞构成,具有收缩、舒张功能。如心肌、平滑肌等。
上皮组织由上皮细胞构成,具有保护、分泌等功能。如皮肤的上皮,小肠腺等各种腺的上皮,消化道壁的内表面等。
结缔组织的种类很多,骨组织、血液等都属于结缔组织。
神经组织主要由神经细胞构成,能够产生和传导兴奋,如大脑、脊髓等。
由上可知,大脑皮层由140亿个神经细胞构成,主要是神经组织。可见A符合题意【点睛】明确人体的基本组织及功能,仔细分析大脑的构成及特点,结合题意可正确解答。23、A【解析】考点:人类神经活动的特征;非条件(简单)反射和条件(复杂)反射;探究条件反射的形成.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人类特有的条件反射.解答时可以从人类特有的条件反射的特点方面来切入.解答:解:条件反射是动物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或内部的刺激作出的有规律的反应.如常打针的小孩看到穿白衣服的护士就会哭,狗看见拿木棍的人会逃跑,表明人和动物都能对具体条件引起的刺激建立条件反射,人与动物最大的区别在于人类有特有的语言中枢,那么人类通过语言中枢建立条件反射,动物是不可能建立的如对牛弹琴.人类的条件反射,是通过大脑皮层的人类特有的语言中枢对抽象的文字、符号、特征建立人类特有的条件反射;如听说前方有梅子,又听说梅子很酸后形成的分泌唾液的条件反射,听故事感到的流泪等.故选A.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人类特有的条件反射的特点有语言中枢的参与的反射.24、D【解析】1mL水每升高1℃需吸收4.2焦热能,根据热量公式Q=cm△T。花生仁燃烧释放的能量═4.2×50×(35-15)═4200(焦)。一粒花生种子充分燃烧后,锥形瓶中的50mL水从15℃升高到了35℃1mL水每升高1℃,需要吸收4.2焦的热能),这粒花生种子实际所含的能量最可能大于4200焦,因为在测定的过程中可能读数,燃烧是否充分等都可能造成散热,引起误差。故选D。25、C【解析】
蚯蚓的身体由许多环形体节构成,属于环节动物;蚯蚓没有专门的呼吸器官,通过湿润的体壁完成呼吸。【详解】蚯蚓呼吸的是空气中的氧气。氧气先溶解在体壁的粘液里,然后渗透到体壁内的毛细血管中的血液里,血液中的二氧化碳也通过体壁排出体外。因此蚯蚓是用湿润的体壁进行呼吸的。所以,观察蚯蚓时,要经常用浸水的棉球轻轻擦蚯蚓的体表,使体表保持湿润,其目的是维持蚯蚓的正常呼吸。【点睛】理解掌握环节动物的特征是解答此题的关键。26、韧带脊髓大脑(大脑皮层)【解析】
(1)反射弧的结构是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2)脊髓包括灰质和白质两部分,在灰质部分有许多低级的神经中枢可以完成一些基本的反射活动,脊髓里的神经中枢是受大脑控制的;白质在灰质的周围,起着联系的作用。因此脊髓具有反射和传导功能。【详解】(1)(2)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反射必须通过完整的反射弧来完成,缺少任何一个环节,反射活动都不能完成。膝跳反射的反射弧是:膝盖下的韧带(感受器)、感觉纤维(传入神经)、脊髓内的神经中枢、运动纤维(传出神经)、参与收缩的肌肉(效应器)。膝跳反射的感受器位于膝盖下的韧带,膝跳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3)脊髓灰质里有一些低级的神经中枢,当人体受到内外刺激时,可由这些神经中枢完成一些反射活动,但这些反射活动是受大脑控制的。在完成膝跳反射的同时,脊髓中通向大脑的神经会将这一神经冲动传往大脑,人会感觉到膝盖被叩击了,这种感觉的产生是在大脑(大脑皮层)里形成的。【点睛】考查反射弧的结构和功能、脊髓的结构功能27、气体扩散血红蛋白a吸收汗腺重吸收【解析】
(1)从图中可以看出a是营养物质通过消化道壁吸收进入血液的过程;b是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c是组织细胞与血液的物质交换;d表示汗液由皮肤排出,e表示尿液的排出。(2)人体细胞代谢活动产生的废物,如二氧化碳、水、无机盐、尿素等,它们属于代谢终产物,它们排出体外过程称为排泄,排泄途径主要有三条:呼吸系统呼出气体、泌尿系统排出尿液、皮肤排出汗液。【详解】(1)根据分析可知:图中a是营养物质通过消化道壁吸收进入血液的过程;b是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c是组织细胞与血液的物质交换;d表示废物由皮肤排出,e表示尿液的排出过程。其中b过程中氧气经过气体扩散作用进入血液,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运输到组织细胞。b肺泡与血液之间(肺泡内的气体交换)和c血液和组织之间的气体交换(组织里的气体交换),都是通过气体扩散实现的。食物经过消化后,通过a吸收作用进入血液,最终到组织细胞氧化分解,为运动提供能量。(2)皮肤的结构是由表皮和真皮组成的。真皮下是皮下组织,皮肤有汗腺、皮脂腺、毛发、指(趾)甲等附属物。汗腺是形成汗液的器官,由图d过程排出。而尿的形成则需要经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点睛】此题涉及的知识面较广,这就要求我们对于相关的基础知识要熟练掌握,只有基础扎实,才能灵活答题。28、鼓膜听小骨6耳蜗听神经迅速张口或闭嘴捂耳C4咽鼓管中耳【解析】
耳由外耳、中耳和内耳三部分组成,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有收集和传导声波的作用,中耳包括鼓膜、鼓室和听小骨,外界声波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传导到听小骨后,由于听骨链的作用,大大加强了振动力量,起到了扩音的作用;内耳包括半规管、前庭和耳蜗,前庭和半规管与人的位觉有关,耳蜗是听觉感受器的所在处,与人的听觉有关,听小骨的振动刺激内耳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沿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形成听觉。从图中可以看出:1鼓膜,2听小骨,3鼓室,4咽鼓管,5听神经,6耳蜗,7前庭,8半规管,9外耳道,10耳廓【详解】(1)听觉的形成过程是: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1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通过2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6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5视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2)当听到巨大声响时,空气震动剧烈导致耳膜受到的压力突然增大,容易击穿鼓膜.这时张大嘴巴,可以使咽鼓管张开,因咽鼓管连通咽部和鼓室,这样口腔内的气压即鼓室内的气压与鼓膜外,即外耳道的气压保持平衡.保持鼓膜内外大气压的平衡,以免振破鼓膜.如果闭嘴同时用双手堵耳也是同样道理,这样就避免了压强的突然改变对鼓膜的影响.(3)耳的结构分为外耳、中耳和内耳。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耳廓收集并引导声波传至外耳道,外耳道引导声波传至鼓膜;中耳包括鼓膜、鼓室和听小骨,鼓膜可以把声波的振动转为机械性振动,听小骨把鼓膜的振动扩大并传到内耳;内耳包括半规管、前庭和耳蜗,半规管和前庭内有感受头部位置变动的位觉(平衡觉)感受器,前者引起旋转感觉,后者引起位置感觉和变速感觉。前庭及半规管过敏的人,会在直线变速及旋转变速运动时,传入冲动引起中枢有关部位过强的反应,导致头晕、恶心、呕吐、出汗等,这就是通常说的晕车、晕船。(4)咽鼓管是中耳通到咽部的通道,当由于鼻咽喉感染,病菌有可能通过4咽鼓管进入中耳引起中耳炎.【点睛】回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耳的结构和听觉的形成。29、清洁一气体交换膈肌扩张增高呼出呼吸红细胞二氧化碳【解析】
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和肺,呼吸道由鼻腔、咽、喉、气管和支气管构成,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图1中:①是鼻腔、②是气管、③是膈肌。a是二氧化碳、b是氧气,c表示吸入的空气,d表示呼出的气体。【详解】(1)呼吸道由鼻腔、咽、喉、气管和支气管构成,鼻腔内有鼻毛,可以阻挡灰尘,呼吸道都有骨或软骨做支架,其内表面覆盖着黏膜,黏膜内还分布有丰富的毛细血管。这些特点既保证了气体的畅通,又对吸入的空气具有清洁、温暖和湿润的作用。(2)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人体吸入的气体最终到达肺泡,肺泡的数量非常多,且根据图2所示,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是由一层扁平上皮细胞构成,这有利于进行气体交换。(3)胸廓的变化与呼吸的关系密切,图2所示的外界气体按照C方向进入肺泡时,说明处于吸气状态,吸气时:肋间外肌、③膈肌收缩→肋骨向上向外移动(膈肌顶部下降)→胸廓扩大、胸腔容积增大→肺扩张→外界大气压力大于肺内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4)吸气时:肋间外肌、膈肌收缩→肋骨向上向外移动(膈肌顶部下降)→胸廓扩大、胸腔容积增大→肺扩张→外界大气压力大于肺内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呼气时:肋间外肌、膈肌舒张→肋骨下降,膈肌顶部回升→胸腔容积缩小→肺借弹性回缩→导致肺内气压增大→肺内气体排出肺。当我们刚下水游泳时,如果水漫过胸部,会感觉呼吸有些吃力,这是因为水的压迫使胸廓无法顺利扩张,导致肺内气压增高,气体不易进入。(5)上表是比较了人体呼出的气体与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数据,A组数据表示氧气较少,二氧化碳较多,表示的是人体呼出的气体。(6)呼吸作用的实质是: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人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