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饮食习惯_第1页
古人饮食习惯_第2页
古人饮食习惯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人饮食习惯古人一日两餐,第一顿饭叫朝食,又叫饔。古人按太阳在顶空中的位置标志时间,太阳行至东南角叫隅中,朝食就在隅中之前,那个时刻叫食时。依此推测,大约相当于上午九点左右。《左传•成公二年》写齐晋鞌之战,齐侯说:“余姑翦灭此而朝食!”意思是晋军不禁一打,天亮后交战,待消灭了晋军也误不了“朝食”,其傲视对方、轻敌浮躁的神态跃然纸上。《史记•项羽本纪》写项羽听说刘邦要独霸关中,于是大怒,说:“旦日享士卒,为击破沛公军!”旦日是一大早,太阳刚刚露出地平线,这时本不该吃饭。项羽的意思是半夜做饭,天一蒙蒙亮就“享士卒”,早早进军,早点把刘邦消灭。一句“旦日享士卒”集中表现了他急不可耐的心情。第二顿饭叫哺bu,补食,又叫MSun,孙。一般是申时下午四点左右吃,所以《说文》说:“哺,申时食也。”从段玉裁改《淮南子•天文训》:“日至于悲谷传说中的西南方的大深谷,是谓哺时。”《后汉书•王符传》:“百姓废农桑而趋府廷者,相续道路,非朝铺不得通,非意气不得见。”朝指朝食时,哺指哺食时。在这个意义上后来写作晡bu,补阴平。宋玉《神女赋》:“晡夕之后,精神恍惚。”哺由表示晚餐引申为表示一般的吃,《楚辞•渔父》:“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歠其醨H,离。薄酒?”飧,《说文•新附》作馂,“食之余也”。前人把二字割裂开看,未得其解,其实若从上考察问题就清楚了。古代稼穑艰难产量不高,取火不易做饭费时,因此晚餐一般只是把朝食剩下的或是有意多做的热一热吃。《说文》:“饔,孰熟食也。”意思是现做现吃的饭,这就意味着与之相对的飧是食之余,否则单说饔是熟食,难道飧则生食不成?《公羊传•宣公六年》写晋灵公派勇士刺杀赵盾,“人其大门,则无人门守门焉者;人其闺小门,即二门,则无人闺焉者;上其堂,则无人焉;俯而闚窥其户,方食鱼飧。勇士曰:‘嘻!子诚仁人也……子为晋国重卿,而食鱼之飧,是子之俭也。…根据《左传》所载,知勇士是一大早去的,晨食鱼飧,即头天晚上吃剩的鱼。这确乎不是一国之正卿所当食,所以勇士叹服其俭。《左传•僖公二十五年》:“昔赵衰以壶飧径从,馁而弗食。”既言飧,那么赵衰带的是剩饭,这正是一个逃亡者行路时的饮食。现在晋、冀、豫几省交界的山区还保留着这种每日两餐、晚餐吃剩饭而不另做的习惯,且多为稀饭。晋东南称之为酸饭,其实剩饭并不酸,酸即馂的音变。饔飧既然是一天中的两顿正餐,因而也就可以泛指饭食。《孟子•滕文公上》:“贤者与民并耕而食,饔飧而治。”饔飧在这里即指自己烧饭吃。因为一日两餐,又是“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因此古人没有睡午觉的习惯。《论语•公冶长》:“宰予孔子弟子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WU,乌。涂饰也,于予与何诛责备?”为什么学生白天睡个觉孔子就生这么大的气?因为“昼寝”必在两餐之间,吃了睡,醒了又吃,不久日落又该就寝,这一天将什么也干不成了。古人一般吃两顿饭,从古人对十二个时辰的命名也可以看出来。【子时】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时辰的第一个时辰。北京时间23时至01时。【丑时】鸡鸣,又名荒鸡:十二时辰的第二个时辰。北京时间01时至03时。【寅时】平旦,又称黎明、早晨、日旦等:时是夜与日的交替之际。北京时间03时至05时。【卯时】日出,又名日始、破晓、旭日等:指太阳刚刚露脸,冉冉初升的那段时间。北京时间05时至07时。【辰时】食时,又名早食等:古人“朝食”之时也就是吃早饭时间,北京时间07时至09时。【巳时】隅中,又名日禺等:临近中午的时候称为隅中。北京时间09时至11时。【午时】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北京时间11时至13时。【未时】日昳,又名日跌、日央等:太阳偏西为日跌。北京时间13时至15时。【申时】哺时,又名日铺、夕食等:北京时间15食至17时。【酉时】日入,又名日落、日沉、傍晚:意为太阳落山的时候。北京时间17是至19时。【戌时】黄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时太阳已经落山,天将黑未黑。天地昏黄,万物朦胧,故称黄昏。北京时间19时至21时。【亥时】人定,又名定昏等:此时夜色已深,人们也已经停止活动,安歇睡眠了。人定也就是人静。北京时间21时至23时。其中的“食时”和“哺时”便是古人两餐的时间。《齐民要术》有言云:“一日不再食而饥,终岁不制衣则寒”中的“再食”就是吃两顿饭的意思,“再”有“二”的意思,如“一而再,再而三”。“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后来慢慢根据早、中、晚的时间变为一日三餐。具体的时间不清楚。古人饮食礼仪的认识积极之处:注重人与人之间的礼节往来。通过一系列的细节规定,体现了对客人与主人的相互尊重,表现了对长者的关心。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精神。中国传统饮食习惯用圆桌,这反映出中国人喜爱团圆、热闹的心态。归根来说,还是“和”的哲学思想。同时还有谦让尊长精神:如果食用水果类食品,要让尊者先尝,少者不得抢。为当时建立稳定的社会秩序提供了一定的保障。正如有专家指出的那样:“周人通过各种饮食制度,主要是礼仪化的燕饮活动,维护正常的统治秩序,协调人与人之间,不同阶层之间的政治和人伦关系,使整个社会能够得到稳定和有序的发展。”能够引导个体形成亲近自然的心态和习惯。即要通过接近自然之物来遵循饮食的秩序和规律,清人李渔的“饮食之道,脍不如肉,肉不如蔬”理论等等注重健康的饮食习惯。《礼记?曲礼》载:“共饭不择手。”即如果和别人一起吃饭,就要检查手的清洁。体现了对妇女的体谅。对于较隆重的宴饮完毕后,撤食案的事不能由妇女担任,怕她们力不胜劳,可以推出年轻点的人来干。消极之处:通过饮食礼仪维护统治者的根本利益。如古礼规定统治阶级按照不同等级享受不同的肉食:“天子日食少牢,诸侯日食特牲,大夫特豕,士特豚。”体现伦理等级观念。在侍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