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两个会议精神学习研讨发言-高标准农田建设夯实粮食增产根基_第1页
2023两个会议精神学习研讨发言-高标准农田建设夯实粮食增产根基_第2页
2023两个会议精神学习研讨发言-高标准农田建设夯实粮食增产根基_第3页
2023两个会议精神学习研讨发言-高标准农田建设夯实粮食增产根基_第4页
2023两个会议精神学习研讨发言-高标准农田建设夯实粮食增产根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年两个会议精神学习研讨发言——高标准农田建设夯实粮食增产根基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到,“2022年,全国粮食产量1.37万亿斤,增产74亿斤,已连续8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实现了粮食产量的19连丰”。实实在在的粮食丰收成绩单,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而这靓丽的成绩单背后,高标准农田建设发挥着重要的保障作用。高标准农田建设是“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的重大举措。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牢牢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高标准农田建设不仅保障了粮食的稳产高产,还促进了农业资源的集约高效利用,其节水、电、药、肥的效果十分明显。农业农村部调查表明,高标准农田一般节水达20%-30%,节电达30%以上,节药达19%,节肥达13%。2022年底我国已建成10亿亩高标准农田,很大程度地改变了长期以来靠天吃饭的被动局面,大大缓解了旱涝灾害对粮食安全的冲击,对于保障我国粮食安全起到了重要支撑作用。中央财政资金投入的连年增长,为高标准农田建设提供了坚实的资金保障。仅2019-2022年4年时间,中央财政分别安排资金859亿元、867亿元、1008亿元、1096亿元,共计3830亿元,有力支持了高标准农田建设。与此同时,各地财政积极拓展投融资渠道,通过发行专项债、利用新增耕地指标调剂收益等方式,加大高标准农田建设投入,河北、江苏、河南等省份地方财政亩均投入超过500元。江苏通过增加地方财政投入的方式,提前达到亩均投入3000元的标准,江西、四川等省也通过发行高标准农田专项债的方式,将亩均投入标准提高到3000元。按照《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21-2030)》,到2030年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资金需求预计将超1万亿元,与此同时,高标准农田的提质升级改造和维护管理也需要资金的持续投入,亟待建立高标准农田建设多元化资金投入的长效机制。一是继续坚持财政投入为主。今后中央财政应将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重点领域加大资金保障力度,地方财政在优化支出结构的基础上,预算资金安排向高标准农田建设倾斜。二是加大资金整合力度。积极整合农业综合开发专项资金、土地整治工作专项资金和用于高效节水灌溉的农田水利建设资金,集中投入到高标准农田建设,提高涉农资金的使用效益。三是积极探索多元化投入机制。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采取投资补助、以奖代补、财政贴息等多种方式,引导金融机构、社会资本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投入高标准农田建设。2023年理论学习交流发言:学思践悟新思想砥砺奋进新征程为期两天的集中培训,主题鲜明、节奏紧凑、内容针对性强,让我倍感振奋、收获良多、受益终身,为学懂弄通做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提供了方向指引和有力遵循。党的二十大守望百年、回望十年、展望未来,提出了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使命任务,擘画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宏伟蓝图,吹响了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冲锋号。深刻感悟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系列重要部署,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和头等大事,我们要始终聚焦学习宣传贯彻好党的二十大精神,牢牢把握新时代**工作的使命任务,忠诚履职尽责、实干担当作为,在新征程上不断凝聚奋进力量、书写新的华章。一、勤学善思,争做学习的“播火者”一是要学深悟透。心有所信,方能行远。坚持“思想引领、学习在先”,自身要加强主动学习,把握理论知识的精髓要义,运用党的最新理论成果深化思想、升华思维、优化方法。通过原原本本学、融会贯通学、形式多样的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才能完整、准确、全面把报告学深悟透。二是要宣传引导。今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抓紧抓好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是当前和今后的首要政治任务。要深化学习教育、宣传宣讲、研究阐释,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基层、深入人心,为加快打造湖北东向开放桥头堡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和强大精神力量。三是要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心有所畏,方能知行止。通过强化理论武装,坚持律己修身,从而深刻认识新时代党员干部所肩负的职责使命。既要从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实践逻辑上来认识把握,更要联系实际明确“工作为谁而干”的问题,坚定扛起新时代赋予的责任担当,解决好“政绩为谁而树”的问题。二、恪尽职守,争做人民的“服务员”。一是要强化自身廉政建设。“甚微防萌,以断其邪”,在思想的根源处“把好关”,才能在言行上“上好锁”。全面从严治党是新时代党的自我革命的伟大实践,党的二十大报告深刻阐明了坚持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一体推进的基本原则、方法路径。我们要坚持在理论学习中铸魂强基,在案例警醒中防腐拒变,要做对党忠诚的“老实人”、做倾心为民的“好公仆”。二是要一切为了人民。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持续加强普惠性、基础性民生建设,开展一系列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扎实举措,全力提升群众幸福指数,切实把有利于老百姓的事情办好、办成。三是要一切依靠人民。基层干部和群众的“鱼水之情”是同溪泽共湖海。要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集民智、汇民意、凝民心,紧紧依靠人民,共建共治共享,汇聚起广大人民群众的磅礴力量,共同创造新时代幸福美好生活。三、开拓创新,争做开放的“排头兵”。一要做有勇有谋的行动者。深刻领会党的二十大精神,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切实把党的创新理论贯彻落实到自身想事、谋事、干事、成事各方面全过程,确保在思想上更加紧随、政治上更加忠诚、行动上更加坚实。不断加强自身能力建设,加强实践锻炼、业务训练,坚持在干中学、学中干,加强斗争精神和斗争本领养成,增强推动高质量发展本领、服务群众本领、防范化解风险本领。二要做担当作为的实干者。坚持履职尽责,确保工作落地落细。要知责明责、担当尽责,以真心爱党、时刻忧党、坚定维护党、全力兴党的实际行动诠释对党的忠诚,牢牢把握重点任务,不松劲、不松懈,一如既往扬帆奋进。要埋头苦干、担当作为,主动将“事不避难、义不逃责”的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遇到问题不回避,遇到困难不退缩,遇到矛盾不躲闪,在攻坚中积极找方法、求突破,做到实干干实、争先出彩。在实干之路上不断锤炼促发展的过硬本领、抓落实的强大能力,确保高质量完成各项工作。三要做改革创新的先行者。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要勇担改革发展重任,直面困难、迎难而上、攻坚破难,既要当指挥员又要当战斗员,在一些改革发展的重点难点问题上,都要扑下身子、躬身前行,一竿子插到底,勇当“拼命三郎”“施工队长”“敢死队长”,不计个人得失,敢想敢干、敢为人先。要树立“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功成必须有我”的担当,多从长远打算,多从大局出发,多做一些打基础、利长远的事情,向人民、向历史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行者方致远,奋斗路正长。我们要坚定不移沿着党的二十大指引的方向,勇做奋进者、开拓者、实干者,大力弘扬自我革命精神,重新整装再出发,一步一个脚印把党的二十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付诸行动、见之于成效,以小我之能、小我之劳,奋力谱写新时代**工作高质量发展新篇章,共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财政政策加力提效在“统筹”中彰显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赤字率拟按3%安排。完善税费优惠政策,对现行减税降费、退税缓税等措施,该延续的延续,该优化的优化。做好基层‘三保’工作。”2023年积极财政政策在统筹中彰显“加力提效”,体现了“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的总体要求,着力做到“保持政策连续性、针对性,加强各类政策协调配合,形成共促高质量发展合力”。一、“加力”就是适度加大财政政策扩张力度(一)在一般预算财政支出“多措统筹”强度上加力这里的加力需要在“统筹”中把握。相较于2022年,2023年加力更多体现在统筹财政收入、财政赤字、贴息等政策工具,适度扩大财政支出规模。2023年经济形势预期转好,财政收入增长6.7%,增量1.36万亿元,高幅增收将为政策加力提供重要的资金支撑;在此基础上,考虑2023年赤字率上调到3%,增量较2022年增加5100亿元;同时,注重发挥财政贴息的撬动作用,整体的加力效果更加凸显。财政收入增速和赤字率设定为6.7%和3%,也体现了稳中求进的总体把握。根据赤字率3%,赤字规模3.88万亿元,倒算GDP的现价规模达到129.3万亿元,意味以现价计算的增加值的增长率将达到6.86%,相对于6.7%的收入增速还是比较稳妥的,进而相应的赤字安排也体现相对稳妥的把握,为后续留出了充分的政策空间。(二)要统筹把握专项债在投资拉动上加力要在结构优化中把握专项债的加力力度,总体上呈现为增加一般债,由去年的3.37万亿元增加到今年的3.88万亿元,减少专项债,今年安排3.8万亿元,低于去年的4万多亿可用规模,体现了合理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规模的要求,所以单看专项债的可用规模可能不如去年多。加力首先体现在“结构统筹”上;对既定的专项债规模,适当扩大投向领域和用作项目资本金范围,确保政府投资力度不减,带动扩大社会投资,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三)在推动财力下沉上加力,兜牢“三保”底线持续增加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向困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倾斜,提高地方财力保障水平,兜牢兜实基层“三保”底线。2023年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规模安排超过10万亿元,剔除特殊转移支付安排,增长达7.9%,有效地贯彻落实了财力下沉的要求。另外,2023年一般债规模大头落在中央,地方保持了去年的规模,为地方腾出了债务安全空间;同时加大转移支付力度,保障地方财政运行安全,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债务结构优化的体现。二、“提效”就是要提升政策效能(一)完善税费支持政策,提升政策的精准性和针对性综合考虑助企纾困需要和财政承受能力,在落实好前期出台政策的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进一步完善减税降费措施。整体看,2022年税费支持政策远超预期,全面发力、多点突破、力度空前,在助力企业纾困、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我国2022年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税缓费超过4.2万亿元,其中增值税留抵退税款2.4万亿元,新增减税降费超1万亿元,办理缓税缓费超7500亿元。在总量上2023年的减税降费规模要小于2022年水平,存量留抵退税政策大头在2022年“退”了,2023年更多是针对现行税费优惠政策,该延续的延续,该优化的优化,确需退出的要做好实施设计,注意提高精准性和针对性,用好“有限”的政策空间。增强政策的精准性和针对性,要聚焦支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加大对民营企业、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支持力度,精准扶持困难行业企业。稳投资与促消费并行,在延续新能源汽车免征车辆购置税政策的基础上,考虑继续对部分乘用车推出车辆购置税优惠政策,进一步释放汽车消费潜力,等等。同时,针对退出的优惠政策要做好政策实施设计,避免政策叠加效应。强化2022年与2023年减税降费政策衔接,防止出现政策断档、政策急转弯。例如,缓税费政策停止,则既要缴纳当期税费,还要补缴前期“缓”的税费,容易形成叠加效应。所以在此类政策上要避免“一刀切”,充分考虑不同企业情况,给出一段可选择的政策退出期。(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提升支出效益更好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要特别发挥好财政贴息、政府引导基金等资金作用,有效带动扩大全社会投资,促进消费;不断提高支出效率,强化预算资金统筹和预算绩效管理,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积极支持重点领域,支持补短板、强弱项、固底板、扬优势。(三)加强政策协调配合,切实形成合力加强财政政策与货币、产业、科技、社会政策的协调配合,强化治理协同,提升政策统筹效能,打好政策“组合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