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基换填施工方案_第1页
软基换填施工方案_第2页
软基换填施工方案_第3页
软基换填施工方案_第4页
软基换填施工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软基换填施工方案以下是中国给大家带来的关于软基换填施工方案的相关内容,以供参考。

广义上讲压缩性高、强度低的脆弱土层就是软土。不加处理就在软土地基上修筑路基,可能会导致路基过量沉陷或失稳的状况,使其不能正常使用或破坏。软土液限一般为35%~60%,饱和度一般大于95%,含水量在34%~72%之间,塑性指数为13~30,孔隙比在1.0~1.9之间。其主要特性为孔隙比大、自然 含水率高。常习惯上把软粘性土、淤泥质土、淤泥总称为软土。我国软土在丘陵低洼和山区谷地赋存,不过多分布在江河湖海等处,不能一律对待由于其性质、厚度,成因类型均不相同,应依据各地区土质、地质条件和特点,做出合理的处理,有针对性地实行对策。消失高速大路后,要求的桥涵通道、全立交增多,路堤高度多超过软土填土极限高度。并且软土结构土体多呈海棉状,且含有大量的亲水胶体微粒,透水性小、含水量多、压缩性强、孔隙比大、抗剪强度低等使其沉降稳定要花费很长时间,由于路堤高填土的自重作用要经过较长时间才能稳定压密。在此之前的一般大路通过软土地区时其纵坡要求不严、路基宽度窄、低路堤偏多、线路等级标准不高、立交少,所以仅重视桥头高路堤部位,其余大部分地段处理工程较少。路基软土结构在重载车辆和大交通量的作用下基底沉降现象严峻,且简单侧向膨胀挤出滑动,必需对软基进行处理的目的是为了消退侧向滑动位移,确保路基及外侧鱼塘、农田、虾池和建筑物的安全,避开路堤向两侧膨胀挤出,并在较短时间内达到最终沉降、增加压密稳定力度。我国大路建设的规模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蓬勃进展和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化在日益扩大,大路建设对软土处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此外难度也在不断提高。我国进展、引进了多种软土处理技术,积累了肯定的阅历,这都是为了满意大路工程建设的需要,但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依据软土地基处理的阅历,谈谈几年来对软土地基处理的几点体会。

1软土地基路基施工处理设计要点

软土地基简单多变,土工参数是计算强度的重要参数,无论是测定过程还是测定方法中都存在着许多的不确定性,理论上也无法达到完善。所以要首先弄清晰软土地区的水文地质状况。所以勘察人员要实地进行多元勘探并考察地质资料,还应进行工程地质分区在工程地质条件简单的地区,并具体勘探。如地质工作在勘察设计时做的不具体,实施危急性高或不能实施施工,必需补充进行勘探及勘察工作,进一步了解地质状况之后再做出修改方案。必需对软土地基进行加固时是当路堤经沉降计算或稳定验算而不能满意设计要求时,加固有许多方法,常用的有:

1.1土工织物铺垫

铺设一层或多层土工织物在软土地基表层,在不影响排水的前提下提高地基的承载力量,削减路堤填筑后地基的不匀称沉降。在采纳深层加固法或砂井之前,对于高含水量如淤泥等的超脆弱地基,可以以土工织物作为前期处理,来提高施工的可能性。

1.2挤实砂桩

最大有效处理深度为20米。为了削减沉降、提高软土地基的整体抗剪强度,需要形成较大的密实柱体,强力的以震惊或冲击的方法将石、砂等材料挤入软土地基中。

1.3生石灰桩

生石灰桩的最大有效处理深度为20米,就是将生石灰碎块放于桩孔中形成桩体。

1.4换土

最大有效处理深度为3米。挖除路堤下的全部软土采纳的是机械或人工的方法,填充片石、卵石、砾、砂等渗水性材料或强度较高的粘性土。

1.5旋喷桩

最大有效处理深度为20米。利用工程钻机将旋喷注浆管置入预定的地基加固深度,通过钻杆的旋转和上升,以肯定的压力将预先配制好的浆液从喷嘴喷出,冲击、搅拌土和浆液形成混合体,从而形成具有肯定强度的人工地基。

1.6加载预压法

利用自重可以进行加载预压。自然 地基在预压荷载作用下地基土强度提高,并固结、压密产生变形,施工前除去预压荷载,完工后地基承载力得到提高且沉降减小。加载用料采纳土石方等填料是为了加速当自然 地基土渗透性较小时的土体固结,缩短土体排水固结的排水距离。垫层材料用级配较好、含泥量小于3%、渗透系数大于10-3m/s的中粗砂,主要使用机械设备为堆载用料的装卸、运输机械,也可用锤击沉管机械、静压沉管机械、塑料排水带插板机、人工运输、袋装砂井专用打设机和动力螺旋钻机。

1.7高压旋喷注浆法

目的是形成水泥土增加体,在用20Mpa左右的水或浆液的高压流冲击土体前,需要通过钻机带有的喷嘴注浆管钻进预定位置。喷射浆液的同时可以通过提升和旋转形成摆喷、旋喷和定喷。分为三重管法、二重管法、单管法三种。形成防渗帷幕并形成复合地基以削减沉降,提高承载力。适用于粘性土、粉土、砂土、淤泥、黄土、淤泥质土、碎石土和人工填土等地基。当有机质含量较高或土中含有较多的大块石时应通过试验确定其适用性。主要使用材料是水泥。主要使用机械设备为流量计、喷嘴、高压泵、输浆管、制浆机、空气压缩机、泥浆泵、钻机、注浆管等。

1.8排水砂垫层

即为铺设一层较薄的砂层在路堤底部地面上。最大有效处理深度,路堤极限高为2倍,可以将水从砂层中排出。

1.9砂井

最大有效处理深度为18米。砂井利用高压爆破、射水等方法或用各种打桩机具击入钢管,灌入粗、中砂在地基中获得的按肯定规律排列的孔眼中从而形成砂柱。砂井在软土层厚度大于5m时适用。在饱和软粘土中这种砂井又称排水砂井,起排水通道的作用。为了构成完整的地基排水系统应铺设垫层在砂井顶面。

1.10袋装砂井

最大有效处理深度为18米。相较而言井距对固结时间的影响更为敏感。现在广泛采纳的是直径仅8cm左右的网状织物袋装砂井,相较一般砂井井经太小,无法施工,也无法防止地基变形引起的断开失效而言,比一般砂井省料要多,造价也低廉。且不会因地基发生垂直和水平变形或施工操作上的误差而丢失其连续性。

1.11塑料排水板

最大有效处理深度为18米。施工快捷、简洁,因此被广泛应用。塑料排水板是板状物体,且带有孔道插入土中可以形成竖向排水通道。

2结语

一个胜利的工程必需加强检测管理并且合理支配施工程序,在各个施工环节中都严格把握质量关,质量才能得以保证。由于地基处理大都是隐藏工程,而且施工结束后大部分地基处理方法的加固效果并不能即时体现,想要显示其是否达到如期效果就必需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在选择处理方法要做到勘察、设计、施工一体化,除了综合考虑施工条件、经济、安全、大路条件等要素,还应考虑地基的合理性和适用性。以桥梁作为软基处理时,要综合比较其安全、环保、经济、美观等方面的因素。施工时要实行适当的施工程序并合理进行,保证工程的事实性和安全性,避开由返工等引起的经济损失。为了消退突发大事的影响,防护工程与软基处理要协作进行。软土地基假如处理不当或不处理,就会造成构造物不匀称沉降或沉降过大,引起地基失稳现象,造成构造物不同程度的危害。大路常常穿越软土地区,因此处理软土地基的方法要依据工地的实际状况来综合讲究选用,有时几种方法可以一起或交替使用,以上本文介绍的仅仅只是工地常用的几种而已。大路施工过程中对于危害性很大的软土地基假如干脆不处理或处理不当,和工作中的细小疏露,都会留下隐患在建筑物的正常使用过程中,发生问题后再进行处理睬直接造成社会形象和经济损失的负面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