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发展指导思想_第1页
计量发展指导思想_第2页
计量发展指导思想_第3页
计量发展指导思想_第4页
计量发展指导思想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计量发展指导思想

计量发展指导思想以提升计量能力、服务兵团高质量发展为目标,以补齐短板、缩小差距、打牢基础、做好服务为导向,以健全和完善计量标准体系为主线,坚持创新突破、改革引领、需求牵引、供给提升、市场驱动、协同融合、开放共享的基本原则,夯实兵团计量技术基础、优化计量服务、强化计量监管效能,为推动兵团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计量基础支撑和保障。计量的发展史(一)原始阶段以经验和权力为主,大多利用人、动物或自然物作为计量基准。例如,中国古代的布手知足掬手为升、十发为程、黄钟律管等;相传在大禹治水时,就用了准绳’和规矩’等计量器具体;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即颁布诏书,建立了全国统一的度量衡制度,其中度制和量制的大部分采用了十进制,并实行定期检定计量器具的法制管理(见中国古代度量衡史)古埃及的尺度是以人的胳膊到指尖的距离为依据的,称之为腕尺9(约46厘米)。英国的码是亨利一世将其手警向前平伸,从其鼻尖到指尖的距离(1yd=0.9144m);英尺是查理曼大帝的脚长(1ft=0.3038m);英寸是英王埃德加的手指关节的长度(lin=25.4mm);而英亩则是两牛同辄,一日翻耕土地的面积(1英亩=405X10平方米)。(二)经典阶段一个以宏观现象与人工实物为科学基础的阶段,标志是1875年签订的《米制公约》。包括根据地球子午线114长度的一千万分之一建立了铂合金制的米源器;根据1m水在规定温度下的质量建立了铂依合金制的千克源器;根据地球绕太阳公转周期确定了时间(历书时)单位秒等。它们形成一种基于所谓自然不变的米制,并成为国际单位制的基础。但是这类宏观实物基准随着时间的推移或地点的变动,其量值不可避免的受物理或化学性能缓慢变化的影响而发生漂移,从而影响了复现、保存,并限制了准确度的提高。实际上英国物理学家、数学家JC买克斯韦在1870年曾指出长度、质量和时间应当建立在原子波长、频率和原子质量中,而不是在运动着的星体或物体上。(三)现代阶段以量子理论为基础,由宏观实物基准过渡到微观量子基准。国际上已正式确立的量子基准有长度单位米基准、时间单位秒基准、电压单位伏特基准和电阻单位欧姆基准。从经典理论来看,物质世界在做连续、渐进的宏观运动;而在微观量子体系中,事物的发展是不连续的、跳跃的,也是量子化的。由于原子的能级非常稳定,跃迁时辐射信号的周期自然也非常稳定,因此跃迁所对应的量值是固定不变的。这类微观量子基准,包括1960年用氮86原子的特定能级跃迁所定义的米1967年用艳133原子特定能级跃迁所定义的秒等,提高了SI基本单位实现的准确性、稳定性和可靠性。但是他们仍与某种原子的特定量子跃迁过程有关,因而尚不具备普适性。显然,最好的方案莫过于用基本物理常量(普适常量)来定义计量单位。例如,1983年将米定义为光在真空中在1/299792458秒的时间间隔内所行进的长度,即认为真空中光速作为一个定义值恒为299792458米1秒(约为30万公里]秒);而长度事实上变成了时间(频率)的导出量。这种定义通过不变的光速给出了空间和时间的联系,使得新定义的米只依赖于目前测量不确定度最小(10-5量级)的频率,从而具有准确性、稳定性、可靠性和普适性。计量经济学的局限(一)计量经济学模型语言存在表述不充分计量经济学是以建立经济模型为途径进行经济现象的描述,它使得计量经济学的诺言表述形式确定为经验实证的模型语言,它保证了计量经济学的科学性,却也体现了计量经济学衣述语言的局限性。首先,这种语言是建立在表示现实经济活动结果数据的概率分布假定的基础上的,它将无法具体表述的理念通过主观赋予或者虚拟定义的方法来表述。那么经济因素是难以完全映射在模型语言之中的,是一种基于主观的模式选取方式,不具有严格的科学性。其次,模型语言不能够取代经济学表述中的自然语言。它与自然语言是具有同等地位的,并不具备替代关系。而模型语言的逻辑本身具有局限性,具有不确定性。第三,计量经济学的模型设定自身就具有局部特性,并不能表述所有的社会关系,因而无法实现运用模型语言进行充分表述。(二)计量经济学的理论基础存在局限计量经济学的语言和方法使其具备远超越其他学科的优势,但是其经济模型建造所使用的方法论基础决定了其局限性。首先,在认识论的基础上,存在归纳与演绎的不平衡关系。更注重归纳使得模型设定缺乏必要的正确的前提,可能导致基于错误的经济理论或数理逻辑进行建模,造成误导。并且使得计量经济学走向形式化发展,降低统计意义和经济意义的平衡性;其次,在逻辑学的基础上,强调检验而非发现。第三,在哲学基础方面,侧重于寻找特殊的模型关系,不重视一般的模型关系。按照两种模型的关系来讲,者可以相互转化。一般模型具有普遍的包容性。但是,特殊模型的建模范式更有利于研究,方便通过统计学办法获得显著的统计结果,从而成为当前计量经济学的一种建模范式,但是这种范式忽略了现实条件的时刻变化因素,根据计量经济学的模型和现实真实系统的关系来看,模型本身不包含全部的因素,在其他外部因素的作用下,使得模型的条件发生了变化.那么同一建模范式必将会带来不同的结论。不能够进行全面的观测,使得特殊模型虽然经过了检验,但是其在统计上和经济上的价值下降,存在局限。(三)计量经济学的模型应用存在局限经济环境的变化,使人们开始重新审视计量经济学的模型功能。这种经济建模方式本身具有非精确性,那么也就是说,它无法适用于全部的验证和研究上面。主要体现在它在经济理论检验的功能局限。在理论的检验过程中,为了能够充分对待检验理论进行验证,需要建立起.个更加具体的模型,从而人为的添加了许多假想和约束,而这些假想和约束本身并不能确定是完全正确的,那么在理论检验上也一定是存在局限的;在模型变量预测的功能局限上则表现在其不能够进行完全成功的预测,它无法按照覆盖性法则进行探寻,是基于样本内的预测,那么对于样本外的预测本身就县有局限,同时存在许多不确定的因素,影响预测结果。计量工作的前景展望(一)在科学计量方面国际上计量基础研究的原理性创新速度在加快。目前,发达国家都已建立了以量子理论为基础的现代量子计量基准,一些国家已开始研究以物理常数为基础的普遍适用的计量单位基准体系。各国普遍加大了科学计量方面的投入,都在集中财力建设国家计量院。国际标准化组织2000年修订的实验室能力评价国际标准(ISO17025)规定,各类实验室.出具的所有测量数据都必须能溯源到本国的计量基标准;国际计量局已要求对200余项物理、化学关键量进行各国计量:基标准的比对;1999年43个国家正式签署了《国家计量基标准和国家计量院签发的校准和测量证书互认协议》。(二)在法制计量方面对计量器具的管理抓生产环节的型式批准和流通环节的计量检定;对预包装商品净含量的管理抓生产和流通环节的监督检查。国际法制计量组织正在加大对各国法制计量工作的协调:制定1号文件《计量法》草案,供各国制定《计量法》时参考;制定并通过《型式评价多边互认框架协议》,实现各国颁发统一的证书;加大计量国际建议的制修订力度,并与国际标准化组织协调相关国际标准。地区性的法制计量组织都在加大对参与国法制计量工作的协调。一些发达国家还通过召开国际性的计量研讨会、帮助发展中国家开展法制计量工作等,促进各国在法制计量工作方面的协调。(三)在工程计量方面高新技术,包括信息技术、微细工程、纳米技术、新材料的特性需要更新更精密的测量;化学计量面临医疗、生物工程、食品和药物检验、环境保护中不断增加的复杂测量的挑战。建立能够提供更好的计量校准和测试服务市场成为现代工程计量十分重要的问题。各国广泛加强了对在线检测,以及对极端量(极大、极小、极高、极低、极强、极弱)、动态量的溯源研究。国际标准化组织制定了ISO10012《测量管理体系一—对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的要求》,作为ISO9000:2000族国际标准的惟一支持性标准。2021-2025年中国计量行业发展趋势分析物联网计量使计量器具实现在线校准、远程校准,是对计量器具进行全生命周期管理,保证计量数据的可追溯和精准测量。物联网计量要求仪器仪表产品的标识在工业互联网上能识别,而标识解析体系是工业互联网网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支撑工业互联网互联互通的神经枢纽。物联网计量对于支撑构筑制造业和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现代工业产业体系、支撑智能制造产业质量的全面提升将发挥重要作用。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对市场的检测标准越来越显示出开放化,开放的幅度也越来越高。我国在计量检测的工作方面也已经随着社会的发展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检测市场随着社会的发展,也会逐渐的呈现出竞争国际化、检测机构集约化和市场多元化的多种格局。非强制检定计量器具的检定周期和检定方式交由企业依法自主管理,更意味着企业的绝大多数计量器具将由企业自主确定检定周期,自主选择溯源方式,自主选择为其服务的检定、校准机构,由此必将进一步促进新型检测市场的形成。法定计量检定机构进入检测市场参与竞争,已成为发展的必然趋势。我国现代计量的发展(一)发展的前奏1953年,一机部成立计量检定所,开展长度、力学、热工计量检定工作。1954年,二机部成立第六研究所,负责国防工业系统的计量工作。1955年,组建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1955年底,国家计量局组织计量基准考察组,到前苏联考察。1955、1957年派出技术人员分别到前东德、前苏联学习,还聘请前苏联、东德的计量专家,来华指导计量工作,培养了我国第一批计—量技术骨干。1956年,国家科学规划委员会制定《1956—1957年国家最重要科学技术规划》,把统一的计量系统、计量技术和国家标准的建立列为国家的重点发展项目。同时,以一机部的长度计量标准、国家计量局的力学计量标准、电力部的电学计量标准、冶金部的热学计量标准,分别作为临时国家计量标准。自此,长期以来存在的计量单位名称各异、使用计量单位和计量器具不规范的混乱局面初步得到抑制。(二)发展的概况至80年代初,相继建立了包括一些量子基准在内的191项计量基准。1985年9月6日,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了《计量法》。在《计量法》实施后的五年内,全国各行业几十万个企业规范了计量管理工作,配备了必要的计量器具,培训了计量技术和计量管理人员,建立完善了计量保证体系。从70年代末的计量五查,到80年代中结合实施《计量法》开展标准考核,90年代对质检机构进行计量认证,全面规范了近万个计量检定、校准和各类检测实验室的测量活动。60年代开始,我国陆续加入《米制公约趴国际法制计量组织(0lMl)、国际计量技术委员会(IMECO)、国际标准物质信息库(COMAR)、国际原子能机构/世界卫生组织次级标准剂量实验室网(IAEA/WHOSSDLs)、亚太地区计量规划组织(APMP)、和亚太法制计量论坛(APLMF),形成了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新局面。计量的特点(一)准确性东华计量就是要保证量值的准确的,是目的之一,只有测量结果准确了,才有意义。但没有绝对的准确,因为任何测量都存在误差,所以这里所说的准确性也是指在一定条件下(比如某个不确定度下)的准确。(二)一致性计量要保证单位的统一,也是目的之一所以计量单位的一致性就非常重要,这是个基础。不光是计量单位要一致,计量数据也要一致,但是这个一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