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汽车充(换)电基础设施主要任务_第1页
电动汽车充(换)电基础设施主要任务_第2页
电动汽车充(换)电基础设施主要任务_第3页
电动汽车充(换)电基础设施主要任务_第4页
电动汽车充(换)电基础设施主要任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电动汽车充(换)电基础设施主要任务电动汽车充(换)电基础设施主要任务(一)严格落实充(换)电设施配建工作目标落实国家、省关于新建建筑充(换)电设施的最新配建政策,将充(换)电设施配建指标及时纳入规划设计规程,在核发规划条件、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及审查设计方案等环节,必须明确新建住宅小区配建停车位须100%建设充电设施或预留建设安装条件;明确新建公共停车场停车位应按不低于25%的比例建设快速充电桩。根据全市总体工作目标,考虑各镇街(园区)的交通密度、充电需求和电动汽车发展趋势等,制定全市公共充(换)电设施建设任务分解表。(二)开辟公共服务领域充(换)电设施建设绿色通道鼓励已有公共停车场在符合消防安全前提下按照不低于停车位总数25%的比例建设充(换)电设施,支持利用桥下空间开展充电站建设。在自然和安全条件合适的站场,鼓励开展光储充换检综合型充换电场站建设,推动超充设施建设或技术改造,并配建储能等设施。在符合安全法律法规、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支持加油(气)站停车场配建公用充(换)电设施,优先考虑建设超级快充桩。市自然资源局指导各镇街(园区)开展用地规划手续,开辟绿色通道加快充(换)电站用地和规划许可等手续的审批。(三)积极推进充(换)电基础专用领域设施建设推进公交、环卫、通勤、物流等领域专用充(换)电设施建设,支持采用超级快充或换电技术,快递物流园区内停车位应按不低于25%的比例建设快速充电桩或换电站,鼓励具备条件的充(换)电站点对外提供公共充(换)电服务。(四)加强居民区充电设施建设运营管理在电力容量满足条件的情况下,鼓励个人在自有产权车位安装小功率充电桩并共享给他人使用,引导物业公司积极配合业主在自有产权车位安装小功率充电桩;在电力容量不足的老旧小区,逐步推广有序充电和充电设施统建统管运营模式,鼓励符合现行《电动汽车分散充电设施工程技术标准》等标准规范前提下的自用车位安装智能有序充电插座,或在公共车位安装小功率充电桩,由充电设施运营企业进行建设和运维。引导物业服务企业积极配合充电设施建设运营企业和供电部门等进行用电及施工可行性勘察、出具安装电动汽车充电设施施工建设同意书,住建部门要适时将物业服务企业拒不配合、无理阻挠充电设施安装相关工作的行为纳入东莞市物业服务企业和从业人员诚信行为评分标准,进行信用管理。(五)加强充(换)电基础设施配套供电服务落实新建建筑配建充(换)电设施的用电报装指引,主动告知业务流程、所需材料和技术标准等服务内容,为能够提供独立物业权属证明材料的充(换)电站安装独立电表,并为其出具电费发票。优化新建、扩建充(换)电设施建设的报备、用电报装流程,简化充(换)电站建设流程。(六)推动充(换)电基础设施车桩网高效互动推动全市充电设施运营企业积极加入全省电力需求响应市场和市虚拟电厂。支持V2G技术推广应用,鼓励车主利用电动汽车车载电池闲余的电量参与电网需求侧响应。支持开展充电设施直控改造,逐步实现全市充电设施电力负荷可控可调,实现电动汽车、充电设施、电网间的电量和信息互动。(七)强化研发充(换)电基础设施创新能力建设大力支持全市桩企、车企优势互补和成立产业联盟,推动研发新型超级快充技术、换电技术,加快推广超充车型和换电版车型。(八)落实电动汽车停放服务收费优惠政策落实我市《关于调整我市机动车停放服务收费有关问题的通知》(东发改〔2019〕468号)规定,对装有公安交通管理部门核(换)发的新能源汽车号牌机动车辆按应缴纳停放服务费的9折计收。(九)完善充(换)电基础设施平台监管功能升级东莞充平台监管功能,完善状态查询、数据统计、站点巡检信息录入、安全风险点自动识别、整改信息公示等功能,提高充(换)电设施的智能化信息化监管水平;重要数据及时接入东莞充平台。(十)建立健全充(换)电基础设施行业监管体系建立健全僵尸桩定期盘活机制,支持行业整合盘活1年内无充电量(或极少)服务或无实质运营的充电桩,推动国有企业积极发挥带头示范作用。(十一)推进充(换)电基础设施试点示范与推广应用改造提升一批现有公共充电站点,使用超级快充桩替换部分普通快充桩。支持行业协会开展公共充(换)电站点评级活动,树立一批充(换)电设施示范站点示范小区,提升充(换)电服务体验。充电桩种类(一)公用快速充电桩一般出现在高速公路、公用充电停车场等回,提供直流充电,功率较大答(20-30KW),充电速度快,价格偏高(多为1元/度以上)。(二)公用慢速充电桩一般在公共充电停车场,快桩的周边都会有几台慢桩,功率小(2-3KW,比亚迪E6是7KW),充电慢,可以刷电卡充多种车辆。但是目前情况看,部分电桩由于协议问题,出现了个别车辆不能充电现象。相信这种技术问题很快就能解决。(三)自用慢速充电桩就是自己申请报装的慢速充电桩,通过国网电卡计费,此桩功率根据车型不同而订,一般车辆充电桩不到3KW,比亚迪E6则需要7KW。(四)自家飞线充电这种就是在家里不具备安装电桩条件,从自家窗户拉一根接线板出去,连接充电宝给车辆慢充的方法。这种充电方式功率不大,家庭可以承受。只不过考虑到自家用电的阶梯电价,并不是很划算的办法。充(换)电基础设施发展历程我国电动汽车换电政策和市场上经历了较长的探索阶段,2012年之前市场处于争议阶段,争议的原因主要来自于西宁了怪傻啦汽车发展路线的不明确,此时,国内涉足换电业务的企业数量不多,换电模式也未在全国全面推广。2012-2019年市场处于缓慢发展阶段,虽然部分企业也向市场投放了一批采用换电模式的运营车辆,但同样未带动市场快速发展。2020年至今,2021年4月30日,市场监管总局批准发布行业首份换电模式的标准:GB/T40032-2021《电动汽车换电安全要求》;同时,2021年5月,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进一步提升充换电基础设施服务保障能力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其中提出将加快换电模式推广应用。可以看出,在国家大力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背景下,预计随着行业标准的出台、国家政策的支持和市场的创新驱动,电动汽车换电行业或将迎来真正的春天。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特点电动汽车及其充电基础设施多层次、宽领域、蓬勃发展的格局通过发展已基本改变。沪杭及珠三角地区大力发展城际充电网络;京沪、京港澳等高速服务区已建成高速公路网跨省收费系统。随着城市、市、省多层次充电网络的发展,充电基础设施网络日趋成熟。(一)充电设施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目前有交流/DC充电桩、V2G、电池快速更换设备等。已经本地化,产品性能不断提高。已投入运行的AC/DC充电桩一般在60kw-120kW之间,具备电池快速充电的能力,大大减少了充电时间。充电设施的实时监测、计算、统计、检测和报警技术日趋成熟。此外,充电基础设施与互联网plus、智能电网、云(e)快充等跨领域新技术的交叉结合也在试点运行中。(二)行业规范逐步完善目前,国家对充电系统及设备、电池组、充电设施、充放电接口等制定了约60项技术规范。,并基本建立了电动汽车充电行业标准体系,这增加了我国在电动汽车行业发展的主动性和关系性。(三)国家扶持和补贴政策相继出台制定出台了一系列促进电动汽车推广和充电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的多方位配套政策,包括购车补贴、充电服务指导价格和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财政补贴等。为推动电动汽车产业的蓬勃发展提供了不竭动力。充电桩基础设施建设的意义(一)充电桩建设必要性中国未来最大的工业消费是新能源汽车,电动汽车成为拉动消费和产业升级强力新引擎。在国家新能源战略引导和各行业翘楚共同努力下,新能源汽车发展逐渐走向成熟,动力电池的性能也越做越强,已具备大规模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前提条件。但充电成为产业发展的短板,明显滞后于电动汽车的发展。充电桩数量少、充电慢、找桩难、利用率不高、里程焦虑、安全焦虑等,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电动汽车的用户体验,成为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掣肘和梗阻。新能源汽车正符合于既促销费惠民生又调结构增后劲的新业态,把充电桩和5G并行,并排在新能源汽车之前,成为发展新能源汽车、激发新消费需求、助力产业升级的前置条件,可以看出充电在新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二)充电桩建设的重大意义如果仅仅把充电桩作为电动汽车的专用充电设备来看待,无疑难以理解充电桩建设位列新基建七大领域之一背后的战略意图。事实上,充电桩与加油站不同,加油完全是一个物理性动作,但充电是一个信息交互的过程。通过与5G、特高压、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其他新基建的有机融合,充电桩将打通汽车、能源、互联网等产业,构建起全新的数字化社会的骨架。众所周知,新基建的新就在于基础设施的建设范畴已经从过去的物理世界过渡到了数字世界。对比传统基础设施,充电桩新在三个方面。首先它使用的是新能源,与传统的化石能源不同。其次充电桩的使用其实是车和通讯技术、数字技术,包括智能网联技术的结合,也就是传统的工业技术和信息技术结合的一种应用。再者它也是一种新的业态形式。可以说,充电桩建设将打开全新的想象空间。作为物联网感知终端,充电桩这种信息互动的发展方向有助于形成可查询、预约、支付及远程操控的运营模式。因此最先可以实现的一个应用场景是,充电运营商通过充电获取数据,打通出行、生活服务的数据链条,原本单一的充电业务上就多了增值服务,未来的盈利模式也将有更多元的探索。此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应用场景是,借助区块链等技术的赋能,通过对车主充电行为进行确权并记录,建立以人车桩为一体的信用体系,一方面提高多方协作效率,解决车主支付难的问题,另一方面可以构建以充电、停车等消费场景为基础的信用体系,是现有信用体系建设的有效补充。随着这些应用场景的成熟,无疑会增加对于充电桩的需求,同时增强资本对于其发展前景的信心,从而进一步促进充电桩建设和完善,形成良好的正向循环,激发出乘数效应。充(换)电基础设施现状(一)电动汽车保有量呈高增长态势据公安部统计,截至2022年6月底,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1001万辆,其中纯电动汽车保有量810.4万辆,占新能源汽车总量的80.93%。2022年上半年新注册登记新能源汽车220.9万辆,占新注册登记汽车总量的19.90%,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110.6万辆,增长100.26%,创历史新高,电动汽车保有量呈现高速增长态势。(二)充电设施市场仍有较大发展空间1、市场规模存在较大缺口,车桩比失调在国家政策大力支持下,我国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得到蓬勃发展,根据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统计,截止2022年6月,充电基础设施保有量391.8,其中公共充电桩保有量152.8万台,同比上升65.5%,私人充电桩保有量239.0万台,同比上升133.4%[4]。截止2022年6月,电动汽车保有量810.4万台,车桩增量比为2.1:1,相比发改委《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发展指南》提出的一车一桩的发展目标,并与2020年480万个充电桩的规划存在较大差距,充电基础设施增速较快但仍面临建设数量严重不足的问题。2、区域分布不平衡,广东表现最优根据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统计,截止2022年6月,公共充电桩保有量Top10省份的总量为109.55万枪,占全国公共充电桩的71.7%,省份间数量分布差异较大。其中广东地区公共充电桩规模发展最快,公共充电桩基础设达33.07万台,为第二名上海的三倍,其次是江苏省、浙江省、北京市。在公共充电基础设施充电电量情况中,广东省、四川省、江苏省是位于前三,其余省份使用效率仍处于较低水平。在换电基础设施换电量中,北京、广东、四川、江苏、浙江和云南六省排名靠前,换电效率水平相对较高。3、充电电量显著提升,使用效率水平较低全国公共充电桩充电总量从2021年7月的9.7亿kWh跃升至2022年6月的19.3亿kWh,增长99%。单个公共桩每月平均充电量(全国公共桩充电总量/全国公共桩保有量)从2021年7月的1021kWh提升至2022年6月的1263KWh。假定直流桩、交流桩输出功率为60kW、7kW,并且按全国直流桩和交流桩占比加权(2022年6月交/直流公共桩分别占比43.52%、56.48%)计算,得到单桩平均功率为30kW,由此可推算单桩日均使用时长仅为1.40个小时,使用率约为5.8%。因此可以发现公共类充电桩充电量显著提升,但单桩使用率仍处于较低水平。(三)充电设施运营商集中度高随着2015年国家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充电市场,在市场前景和政策驱动下,已形成国有、民营、混合所有制并存的产业格局,主要运营商间呈现既竞争又合作的发展势头。目前充电桩的建设和运营保持着较高集中度,根据中国充电联盟数据统计,主要运营商充电桩总量为159.23万台,其中星星充电、特来电、国家电网、云快充、南方电网、小桔充电、蔚景云、深圳车电网前八名运营商充电桩数量为130.17万台,前八大运营商的市场占比超81%。在换电设施方面,根据中国充电联盟统计我国有超过8.1万家换电相关企业,其中2021年新增4.5万家,同比增长171.1%。目前业内运营换电站数量最多的主机厂是蔚来。截至2022年5月31日,蔚来在全国已累计建成换电站949座。此外,吉利、北汽、广汽等车企也推出换电车型,也在布局换电站建设。(四)商业模式趋于稳定,盈利模式有待丰富现国内充电桩产业链结构基本成形,上游是充换电桩设施制造商,中游是充换电桩运营商,下游是整车企业以及个人消费者。然而,由于单一制造或运营模式存在市场规模、竞争格局等较大局限,处于产业链某一环节的企业逐步开展产业生态链建设,制造商、车企逐步拓展充电桩产业链条,形成了多种商业运营模式。在充电桩商业运营模式中,主要分为运营商主导、车企主导、第三方平台、众筹四类。运营商主导为充电桩行业现阶段的主要运营模式,对于资金规模和渠道资源要求较高,故国网、普天等国企更具话语权。车企主导模式分为车企自建桩与合作建桩模式并存,车企自建桩则以特斯拉、蔚来为代表的超级快充站,而合作建桩则有威马汽车牵手特来电共建充电生态模式。第三方平台一般不直接参与充电桩的投资建设,通过自身的资源整合能力将各大运营商的充电桩接入自家SaaS平台。目前充电桩运营商的盈利主要来源于服务费、电力差价和增值服务,其中收取充电电费和服务费是大部分运营商的最基本盈利方式,但由于充电桩前期投入成本高、投资回收期长、充电桩使用效率低,所以市面上的充电桩运营企业大部分处于亏损状态。增值服务包括利用广告等方式开展充电桩保险服务,提供交通工具租赁、维修等服务,但盈利程度一般。因此充电桩运营商开始寻求充电业务以外的盈利方式,拓展其他增值服务以增加客户黏性和提高单客户价值量。新能源汽车充换电设施三大困境(一)标准化水平不高,仍在摸索统一规范由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迅猛,不论是电桩配套产业的制造商,还是各家电动汽车和充电电池的厂商,希望能够借此占据更多的市场或是资源。基于这样的商业动机,生产厂商会通过大规模推广自身产品、制定产品标准等手段,构筑行业壁垒,排除竞争对手,进而成为产业链的寡头企业,将自己打造成全产业链公司。目前,新能源汽车充换电基础设施标准的不统一成为制约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重要障碍。1、新能源汽车充电接口标准不一国际上主要有五个充电桩标准,分别是中国国标GB/T、CCS1美标(combo/Type1)、CCS2欧标(combo/Type2)、日本标准CHAdeMO、特斯拉标准Tesla。只有满足相应充电接口标准的新能源汽车才能使用充电桩设备,如果新能源汽车充电接口与充电桩设备不匹配,则需要使用转换接头或者专用充电桩设备。2、充电设施相关标准有待规范在硬件上,我国充电桩生产厂商较多,主要存在国家电力企业、新能源汽车企业、其他高新技术企业三类生产商。这就需要把充电桩标准细化,让充电桩企业和和车企、充电桩运营商之间有足够的约束把产品做规范,减少兼容性问题。此外,充电设施的标准化和规范化还能带来生产的规模化,解决充电桩数量的供给问题。值得一提的是,国家及国家能源局等相关单位正在逐步落实相关规范标准。在软件上,多家充电桩运营商均设计了独家充电APP,如特来电、星星充电、云快充,充电APP分散问题不仅为寻找充电设备造成困扰,同时可能存在收费清算等客户服务的差别,亟需得到进一步规范化。3、动力蓄电池标准不一动力蓄电池属性包含电池规格、电池容量、电池材料等。以我国电池规格为例,国标委发布的GB/T34013-2017《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产品规格尺寸》规定的电池型号多达145种,而据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动力电池应用分会2020年统计,在282种电池尺寸规格产品中,符合该国标规格的有18种,占比仅6%。然而,这仅仅是我国电池规格,进口新能源汽车的电池规格及其他属性可能有着一定的差异性。因此,新能源汽车要想方便灵活地实现换电,面临的最大障碍就是充换电站中适配且达标的动力蓄电池的储备量。(二)充电桩布局不合理,应用场景存在缺口在充电桩设施建设的初期,会出现超前投建或跑马圈地的现象,桩企优先把充电桩建起来,而不考虑布局的合理性。(三)技术与服务质量良莠不齐在新能源汽车充换电设施的标准和布局不够完善的情况下,不够先进的充换电技术和不够完善的设施运维服务会进一步加剧一桩难求和车桩比失衡的情况。充(换)电基础设施发展趋势(一)充电设施标准化管理加速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效率实施充电设施标准化管理,一是理顺充电桩和汽车间、充电桩运营商之间的兼容性问题。例如统一规范新能源汽车充电接口标准、充电桩硬件设施标准、动力蓄电池标准。在规范好相关标准,充电桩产业链的上游生产制造商能够贯彻标准,更好地展开设备规模化生产,中游运营商能够更加便捷地进行采购、建设、维护等事项,下游的车主也能获得更好的用户体验。二是充电设施服务集成化、平台化,通过创建集成化的智能APP或小程序平台,为车主带来更便利的服务。一方面,帮助车主快速便捷地定位充电桩,另一方面,给予车主多种方案选择,确保车主好找桩、能用桩、用好桩。(二)充电设施网络将是大规模电动汽车发展的基础支撑当前,电动汽车充电设施维护不到位、服务能力不足,是充电桩运营行业里普遍存在的问题。为此特来电公司提出新能源充电网,是物理链接、数据链接、能源链接,把所有的充电桩连接到一起实现物理连接,在云端实现数据连接,对上链接风、光、水的分布式新能源,链接电网的削峰填谷,对下链接千万级汽车、千万级用户的应用和消纳。从而实现新能源和新交通的双向融合,同时收集汽车、用户、能源、支付大数据,从而打造成智能制造+充电运营+数据增值服务的价值闭环新生态。(三)充换电技术创新与运营服务创新为新能源行业保驾护航随着整车带电量和续航里程提升,充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