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湖南师大附中2022-2023学年度高一第二学期第一次大练习语文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老子之“道”和孔子之“仁”,是中国儒道文化精神的两大基石。“道”与“仁”虽然考察问题的逻辑起点不同,具体方法不同,但是所彰显的社会价值观则基本相同。老子之“道”,是万物生成的本原,又是现象存在的本体。道,表现在价值原则上是“上善”。上善,就是至善的道德。万物中,水最能体现道德之善:“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道,表现在社会行为上是“无为”。无为不是不为,而是像水那样为而无为。社会行为的核心是“治国治身”。治国顺乎民性,修养生息。治身以学养性,行循自然。道,表现在主体性情上是“复性”,复性,就是回归于本然之性,本然之性至真至纯,是圣人道德境界的标志。出乎本性的道德是“上德”,迫于外在规范的道德则是“下德”。孔子之“仁”,是君子道德人格的核心,又是社会伦理秩序的规范。仁,必须形之于“德”。仁,是心性修养的一种抽象存在,必须以道德的形式具体呈现出来。所以,乳子既将仁作为人生矢志不渝追求的道德目标,又将仁作为人生修养的道德品质,其核心是“爱人”“济众”。仁与德,必须表现在博爱与正己之间。仁,必须导之于“礼”。自由追求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天性,秩序建构是社会存在的必然前提。孔子既强调“克己复礼”,自觉遵守秩序;也热爱生命自由,在不越礼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享受自由人生。仁与礼,必须落实于自由与规范之间。仁,必须成之于“行”。“仁”是君子精神世界的支点,但必须落实到人生行为之中,才能彰显其意义。孔子将君子之道概括为“不忧”“不惑”“不惧”,并强调唯有仁者、智者、勇者才能做到。仁与行,必须落实于精神与生活之间。综上所论,“道”和“仁”都立足于救世,因而构成辩证性关联。老子论“道”,强调人性的本然状态;孔子论“仁”,强调社会的应然状态。在理论逻辑上,老子从道德人心的角度、企图救赎异化的人性:孔子从伦理教化的角度,企图重构崩溃的秩序。二者构成理论上的互补关系,价值观上的辩证性关联。(选自光明日报《老子之“道”和孔子之“仁”》,有删改)材料二:中国有着悠久的知识分子传统,可以在儒道文化中找到根源。儒家知识分子的身份认同:儒家知识分子是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中坚力量,儒家传统文化深刻地形塑了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给他们的性格特征、价值理念、精神人格等打上了难以磨灭的烙印。具体来讲,儒家知识分子的身份认同呈现出以下几个方面的鲜明特征。一是对“道”的追求和担当;二是“以天下为己任”的政治参与意识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也就是“治国平天下”:三是儒家知识分子对自我修养的极端重视。以上可以说是儒家知识分子身份认同上的正能量,但是儒家文化也对中国传统知识分子有一定的负面影响,最主要的是根深蒂固的忠君硕圣意识使知识分子很容易成为权势的奴婢,丧失宝贵的独立意识和批判精神。孔子所说“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就奠定了儒家士人忠君的理念,君王如果不行仁政,士人臣子只能劝诚、谏言,无论如何不能有不忠之心。道家思想对中国知识分子身份建构的影响:如果说儒家思想使中国传统士人成为立法者和合作者,那么道家思想则使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身份认同带有更多的避世者和逍遥者的色彩。首先是道家的“无为”思想使士人在不得志之时可以避世者自居。从积极的一方面说,“无为”的思想使传统士人在仕途不顺之时能够以退为进,韬光养晦,不急不躁,不气不馁,以辩证的态度和平和的心态面对逆境和挫折。但是另一方面,道家的“无为”带来的消极影响也不容小觑。道家浓厚的虚无主义和相对主义色彩使中国知识分子很容易染上“软骨病”和“人格分裂症”。道家思想对中国传统知识分子身份认同的另一个重要影响是审美自由人格的塑造。与儒家重视社会伦理不同,道家更重视自然审美人格的塑造,引导人们在自然山水之间获得心灵的自由和解脱,挣脱世俗名利的羁绊,不在意他人的评判,不在意种种世俗价值观念对人的规定和束缚,回归自然的本性,才能达到无拘无束的心灵自由。道家对审美自由境界的追求影响了无数在儒家仕途上艰难前行的士人,从归隐回园的陶渊明到钟情山水的谢灵运,从旷达超然的苏东坡到一心报国的陆放翁,道家思想成为儒家最好的补充,为士人在出世与入世之间、庙堂与山水之间、入仕与隐逸之间的挣扎和苦闷开辟了一条新的路径,使他们获得了心灵的平衡和慰藉,也在一定程度上将“分裂的人格”弥合起来。(选自人民网《儒道传统文化与中国知识分子的身份认同》,有删改)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老子之“道”和孔子之“仁”,虽然考察问题的逻辑起点和具体方法不同,但二者都立足于救世,相互补充,互为辩证。B.
老子之“道”,是万物生成的本原;孔子之“仁”,是君子道德人格的核心。二者对中国传统知识分子影响均利弊共存。C.
道家思想使知识分子成为权势的奴婢,丧失宝贵的独立意识和批判精神,导致中国传统知识分子成为避世者和逍遥者。D.
儒家重视社会伦理,道家更重视自然审美人格的塑造,引导人们在自然山水之间回归自然的本性,达到心灵自由。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谈到了儒道文化二者的关系,不过二者论述的重心并不相同.B.
道、表现为“上善”“无为”“复性”,强调人性的本然状态,企图救赎异化的人性,C.
仁、必须形之于“德”,导之于“礼”,成之于“行”,强调社会应然状态,企图重构崩溃的秩序。D.
儒道互补、彻底解决了古往今来士人在人世与出世之间、庙堂与山水之间的矛盾与纠结.3.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语句能诠释“儒道融合”的一项是(
)A.
用之则行,舍之则藏B.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C.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避趋之D.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4.
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论证思路。5.
作为当代知识青年,你认为应该如何从儒家文化和道家思想中汲取营养,才能更好地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答案】1.C
2.D
3.A
4.
材料一按照总-分-总的结构论述了老子之“道”和孔子之“仁”。首先提出观点:老子之“道”和孔子之“仁”虽然考察问题的逻辑起点不同,具体方法不同,但是所彰显的社会价值观则基本相同。然后进行分述:老子之“道”,是万物生成的本原,又是现象存在的本体,表现为“上善”“无为”“复性”;孔子之“仁”,是君子道德人格的核心,又是社会伦理秩序的规范,必须形之于“德”,导之于“礼”,成之于“行”。最后总结,阐明二者之间的互补和辩证关系,收束全文。
5.
示例:儒家:一是对“道”的追求和担当;二是“以天下为己任”的政治参与意识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也就是“治国平天下”;三是修身养性,重视自我修养。同时,摒弃忠君颂圣意识,避免丧失宝贵的独立意识和批判精神。道家:一是在仕途不顺之时能够以退为进,韬光养晦,不急不躁,不气不馁,以辩证的态度和平和的心态面对逆境和挫折;二是重视自然审美人格的塑造,在自然山水之间获得心灵的自由和解脱,挣脱世俗名利的羁绊,不在意他人的评判,不在意种种世俗价值观念对人的规定和束缚,回归自然的本性,达到无拘无束的心灵自由。同时,避免沾染浓厚的虚无主义和相对主义色彩,染上“软骨病”和“人格分裂症”。【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C.“道家思想使知识分子成为权势的奴婢……”张冠李戴。材料二第四段“使知识分子很容易成为权势的奴婢,丧失宝贵的独立意识和批判精神”的是儒家思想,不是道家思想。故选C。【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D.“彻底解决了”曲解文意。材料二最后一段“为士人在出世与入世之间、庙堂与山水之间、入仕与隐逸之间的挣扎和苦闷开辟了一条新的路径”,只是开辟了一条新的路径,并没说“彻底解决”。故选D。【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A.是儒道融合;B.强调的是儒家思想;C.强调的是儒家思想;D.是道家思想。故选A。【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和思路的能力。材料一共有10段,按照总-分-总的结构论述了老子之“道”和孔子之“仁”。第1段为总说,“‘道’与‘仁’虽然考察问题的逻辑起点不同,具体方法不同,但是所彰显的社会价值观则基本相同”首先提出观点:老子之“道”和孔子之“仁”虽然考察问题的逻辑起点不同,具体方法不同,但是所彰显的社会价值观则基本相同。然后2-9段进行分述:其中2-6段,“老子之‘道’,是万物生成的本原,又是现象存在的本体”阐述老子之“道”,是万物生成的本原,又是现象存在的本体,表现为“上善”“无为”“复性”;第7-9段,“孔子之‘仁’,是君子道德人格的核心,又是社会伦理秩序的规范”阐述孔子之“仁”,是君子道德人格的核心,又是社会伦理秩序的规范,必须形之于“德”,导之于“礼”,成之于“行”。最后第10段总结,“综上所论,‘道’和‘仁’都立足于救世,因而构成辩证性关联”阐明二者之间的互补和辩证关系,收束全文。【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儒家:结合材料二“一是对‘道’的追求和担当;二是‘以天下为己任’的政治参与意识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也就是‘治国平天下’;三是儒家知识分子对自我修养的极端重视”“儒家文化也对中国传统知识分子有一定的负面影响,最主要的是根深蒂固的忠君硕圣意识使知识分子很容易成为权势的奴婢,丧失宝贵的独立意识和批判精神”概括出三点答案。道家:结合材料二“首先是道家的‘无为’思想使士人在不得志之时可以避世者自居。从积极的一方面说,‘无为’的思想使传统士人在仕途不顺之时能够以退为进,韬光养晦,不急不躁,不气不馁,以辩证的态度和平和的心态面对逆境和挫折”概括出:一是在仕途不顺之时能够以退为进,韬光养晦,不急不躁,不气不馁,以辩证的态度和平和的心态面对逆境和挫折;结合材料二“道家更重视自然审美人格的塑造,引导人们在自然山水之间获得心灵的自由和解脱,挣脱世俗名利的羁绊,不在意他人的评判,不在意种种世俗价值观念对人的规定和束缚,回归自然的本性,才能达到无拘无束的心灵自由”“道家浓厚的虚无主义和相对主义色彩使中国知识分子很容易染上‘软骨病’和‘人格分裂症’”概括出:二是重视自然审美人格的塑造,在自然山水之间获得心灵的自由和解脱,挣脱世俗名利的羁绊,不在意他人的评判,不在意种种世俗价值观念对人的规定和束缚,回归自然的本性,达到无拘无束的心灵自由。同时,避免沾染浓厚的虚无主义和相对主义色彩,染上“软骨病”和“人格分裂症”。(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足
球史铁生那支法国足球队来这儿比赛的时候,正是八月里最热的一天。离七点半还有两个多小时,山子和小刚就动身了,一人一辆手摇车,在太阳底下拼命地摇。体育场离他们住的地方太远,不这么早动身不行。单从上半身看,两个小伙子长得都很健壮,胳膊都很粗。山子的车上挂了两支拐杖。小刚连拄拐也拄不了。两辆车一前一后,跑得相当快,有时甚至能超过一两辆自行车。有些骑车的人惊讶地望望他们,望望他们那萎缩得变了形的腿。直到走了差不多一半路,小刚看了看表,两辆车的车速才慢了下来。小刚用两个手指撑开上衣兜,看看那张票。山子的目光立刻跟过去,说:“统共就一张票,你别再忘了带。”小刚没回答,脸上的笑容慢慢变得僵硬,心想:什么叫“统共”?反正一张票不能你我都进去。不过又想:出来的时候说好了。山子不至于说话不算话。“带着没有?”山子又问,很着急的样子。小刚还是不回答,把票掏出来,托在手里看,心里有点后悔:这事真不该到处去瞎显摆,二华送来了票,自己就应该悄悄地走……小刚觉得这是个机会,得说句话了:“你真不如趁早上你姨家去呢,别把转播也耽误了。”山子不言语了,山子的心情立刻有些沮丧。他本来就有点动摇,万一是自己记错了呢?体育场门前没有台阶,小刚坐在车上可以进去呢?自己白跑一趟倒没关系,问题是把电视转播也误了。问题是法国队!他这几天总想起十二届世界杯赛的场面;想起普拉蒂尼罚直接任意球时的样子;想起佐夫鱼跃扑球时的样子;还有鲁梅尼格,那小子真是浑身都长得漂亮,人要是长得漂亮也真是福气;马拉多纳不漂亮,可那小子跑起来真好看,摔倒了又蹿起来,永远也摔不坏似的,真长得结实,人要是长得结实也行,也漂亮……见山子不言语,小刚又紧叮一句:“是你自己非要跑一趟不可的。咱们可有话在先,我要是进得去,你可就得乖乖滚回来。”他尽量使语气显得像是开玩笑。“噢噢,那当然。”山子的灵魂这才从巴塞罗那的绿草坪上飞回来。“我是说,要是你的车进不去,这么难弄到的票别糟蹋了。”山子又使劲回忆起来。他明明记得体育场门前有很高的台阶,至少有十几层。二华那小子整天迷迷糊糊的,没记清楚过什么事,不过,也许是自己记错了?他还是八年前腿没坏的时候去过。那时候他才二十岁,跟小刚现在一般大。他还记得自己跑上那些台阶时的情景:台阶不仅高,而且陡,他一步三级往上跑,那台阶大概并不止十几层,什么地方还种着一些冬青树……每次回忆都是到这儿就断了。也许那不是在体育场?也许是电影院?剧场?美术馆?每次回忆都是以清晰开始,以模糊告终。小刚叹了口气:“要是再有一张票就好了。”小刚又叹了一口气说:“我好像还从来没到这边儿来过呢。”山子心里忽悠一下子,忽然觉得自己心眼真够呛——小刚还从来没到体育场里看过足球呢!小刚的腿从小就坏了。“什么时候能在中国举办一届世界杯赛啊?那还差不多!”山子忽然转过脸来说,带些笑容,在这之前他一直木然地望着很远的地方。“净想好事儿!”小刚说。虽然这么说,却也觉得心里舒服了一点。“那咱们拼了命也得买上票。”“拼了命你也未必买得上。”“提前一个星期我就上售票处窗口底下坐着去!支个帐篷。”小刚脸上也现出笑容:“亲眼看一回世界杯赛,这辈子也值了。”“我老是梦见体育场。”小刚说。“梦?”“嗯。我老是梦见到了体育场,也看见了里面有人在踢球,可就是找不到门,进不去……”山子心里“轰”的一下子,想起来了:那些台阶是在梦里见过,很高很陡,数不清有多少层,像一座山。自己往上跑,跑,一步三级,跑得好累呀,突然眼前豁然开朗,看见了一片绿色的草坪。不,不对,是一片辽阔的草原,他自己正在那儿踢足球。踢得可真不错,盘带,过人,连着过了几个后卫,又过了守门员,直接把球带进了大门。他笑着在草原上奔跑。他看见自己腿上结实的肌肉,心想这下子行了,不用再去摇那辆手摆车了。远处是冬青树,不对,是大森林,他向森林跑去,挥着拳头,林涛声像是欢呼……车流、人流越来越稠密了,都朝那个方向涌去。望得见体育场了……(有删改)6.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从小刚和山子宽阔的生活之流中截取看球这一个点。细微地开掘出了这一对残疾青年复杂的内心波澜。B.
小刚和山子一人一辆手摇车,跑得相当快,有时甚至能超过自行车,可见其对待生活有不服输的劲头。C.
小刚和山子虽有一张门票,但对自己能不能进场看球赛并没有十分的把握,当时抱有一种赌一把的心理。D.
小说的结尾两人是否如愿看到了球赛不得而知。开放性的结局留下悬念,也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7.
关于文中两人梦到体育场的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刚的梦境里透露出他的渴望,而找不到门则折射出他现实中遭遇了困境。B.
梦境中山子在草原上快乐地踢球,这一梦境是由他内心极度的渴望催生而成的。C.
山子梦境中的台阶来自他对体育场的记忆,这记忆因时间久远而变得模糊。D.
山子梦境中的自己腿上的肌肉结实,这和现实中的情形截然不同,令人心痛。8.
前往体育场的路途中,山子的思绪不断在发生变化。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9.
当年这篇文章审稿的编辑认为:“此稿有史铁生的味儿,有些残疾人的凄凉感,但基调还是明朗的。”请结合文章内容对此进行简要分析。【答案】6.B
7.C
8.
①对不知道小刚是否带票的担心;②对小刚坐车可以进体育场而自己将看不到比赛的沮丧;③对体育场是否有台阶的恍惚;④对小刚从小残疾,没有来过体育场的心疼;⑤对想要中国举办一届世界杯赛的期待;⑥对自己能够在绿茵场上踢足球的幻想。
9.
①史铁生年轻时因病瘫痪,从此与轮椅相伴。但这种生活磨难没有打垮他,他依然保持着对生活的热情;②小说中,小刚和山子双腿萎缩变形,生活受限,更无法享受踢足球的快乐,有些残疾人的凄凉感;③但两人虽双腿残疾,却依然保有对足球的热爱,充满着对生活的希望。【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B.“可见其对待生活有不服输的劲头”说法错误。根据原文“体育场离他们住的地方太远,不这么早动身不行”,可见此处是两人为准点到达体育场而快速前进。故选B。【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重要情节的作用的能力。C.“山子梦境中的台阶来自他对体育场的记忆”说法错误,根据原文“山子心里‘轰’的一下子,想起来了:那些台阶是在梦里见过”,可见山子对体育场的记忆来自他的梦境。故选C。【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人物心理的能力。从“统共就一张票,你别再忘了带”可知,开始山子对不知道小刚是否带票时的担心。从“山子不言语了,山子心情立刻有些沮丧。他本来就有点动摇:万一是自己记错了呢?体育场门前没有台阶,小刚坐在车上可以进去呢?自己白跑一趟倒没美系,问题是把电视转播也误了”可知,山子对小刚坐车可以进体育场而自己将看不到比赛的沮丧。从“山子又使劲回忆起来。他明明记得体育场门前有很高的台阶……也许是电影院?剧场?美术馆?每次回忆都是以清晰开始,以模糊告终”可知,山子对体育场是否有台阶的恍惚。从“山子心里忽悠一下子,忽然觉得自己心眼真够呛——小刚还从来没到体育场里看过足球呢!小刚的腿从小就坏了”可知,山子对小刚从小残疾,没有来过体育场的心疼。从“什么时候能在中国举办一届世界杯赛啊?那还差不多!”可知,山子对想要中国举办一届世界杯赛的期待。从“想起来了:那些台阶是在梦里见过,很高很陡……他自己正在那儿踢足球。踢得可真不错,盘带,过人,连着过了几个后卫,又过了中门员,直接把球带进了大门。他笑着在草原上奔跑”可知,山子对自己能够在绿茵场上踢足球的幻想。【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关于“此稿有史铁生的味儿”,史铁生在年轻时期双腿瘫痪但这种生活磨难没有打垮他,他依然保持着对生活的热情,创作的小说主要取材于残疾人生活,但其题旨、意境又总是超出了这个题材本身。虽然身陷现实困境,却拥有强大的灵魂,没有被不幸击中而一蹶不振。史铁生用文字,将自己的命运与创作结合在一起,创造出积极而又激荡的思想,他自身体验的是生命的苦难,描写出来的却是欢快与光明,伟大的人道主义精神照亮了一方新的天地,成为青年人的精神偶像。关于“有些残疾人的凄凉感”,从小说中“山子和小刚就动身了,一人一辆手摇车,在太阳底下拼命地摇”“体育场门前没有台阶,小刚坐在车上可以进去呢?自己白跑一趟倒没美系,问题是把电视转播也误了”“小刚还从来没到体育场里看过足球呢!小刚的腿从小就坏了”“我老是梦见体育场”“嗯。我老是梦见到了体育场,也看见了里面有人在踢球,可就是找不到门,进不去……”,两位腿部残疾人足球爱好者,因为身体残疾去体育馆看一场球赛都异常艰难,尽情踢球只能在梦里实现了,所以,小刚和山子双腿萎缩变形,生活受限,更无法享受踢足球的快乐,有些残疾人的凄凉感。关于“但基调还是明朗的”,从“两辆车一前一后。跑得相当快,有时甚至能超过一两辆自行车。有些骑车的人惊讶地望望他们”“山子的灵魂这才从巴塞罗那的绿草坪上飞回来”“他还记得自己跑上那些台阶时的情景;台阶不仅高,而且陡,他一步三级往上跑,那台阶大概并不止十几层”“那咱们拼了命也得买上票”“他看见自己腿上结实的肌肉,心想这下子行了,不用再去摇那辆手摇车了。远处是冬青树,不对,是大森林,他向森林跑去,挥着拳头,林涛声像是欢呼……”,尽管残疾给他们带来了很多不便和困境,但他们并未走向沉沦,对所热爱的事物依旧极度渴望。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子贡曰:“夫子之文章①,可得闻也。夫子言天道与性命,弗可得闻也已。”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我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蔑由也已。”达巷党人②曰:“大哉孔子,博学而无所成名。”子闻之曰:“我何执?执御乎?执射乎?我执御矣。”牢曰:“子云‘不试,故艺’。”鲁哀公十四年春,狩大野。叔孙氏车子鉏商获兽,以为不祥。仲尼视之,曰:“麟也。”取之。曰:“河不出图,洛不出书,吾已矣夫!”颜渊死,孔子曰:“天丧子!”及西狩见麟,曰:“吾道穷矣!”喟然叹曰:“莫知我夫!”子贡曰:“何为莫知子?”子曰:“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子曰:“不降其志,不辱其身,伯夷、叔齐乎!”谓“柳下惠、少连降志辱身矣”。谓“虞仲、夷逸隐居放言,行中清,皮中权”。“我则异于是,无可无不可。”子曰弗乎弗乎君子病没世而名不称焉吾道不行矣吾何以自见于后世哉乃因史记作春秋上至隐公下讫哀公十四年十二公据鲁,亲周,故殷,运之三代。约其文辞而指博。故吴楚之君自称王,而《春秋》贬之曰“子”;践土之会实召周天子,而《春秋》讳之曰“天王狩于河阳”:推此类以绳当世。贬损之义,后有王者举而开之。《春秋》之义行,则天下乱臣贼子惧焉。孔子在位听讼,文辞有可与人共者,弗独有也。至于为《春秋》,笔则笔,削则削,子夏之徒不能赞一辞。弟子受《春秋》,孔子曰:“后世知丘者以《春秋》,而罪丘者亦以《春秋》。”(节选自《史记·孔子世家》,有删改)【注】①文章:孔子所讲授的《诗》《书》《礼》《乐》等古代文献典籍。②达巷党人:古代五百家为一党;达巷是党名。这是说达巷党这地方的人。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子曰/弗乎弗乎/君子病/没世而名不称焉/吾道不行矣/吾何以自见于后世哉/乃因史记作春秋/上至隐公/下讫哀公十四年/十二公/B.
子曰/弗乎弗乎/君子病没世而名不称焉/吾道不行矣/吾何以自见于后世哉/乃因史记作春秋/上至隐公下讫哀公/十四年/十二公/C.
子曰/弗乎弗乎/君子病没世而名不称焉/吾道不行矣/吾何以自见于后世哉/乃因史记作春秋/上至隐公/下讫哀公十四年/十二公/D.
子曰/弗乎弗乎/君子病/没世而名不称焉/吾道不行矣/吾何以自见于后世哉/乃因史记作春秋/上至隐公下讫哀公/十四年/十二公/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古代帝王、诸侯、卿大夫等死后,根据死者生平行为给予褒贬善恶的称号。鲁哀公的“哀”为谥号。B.
在古代,尊卑有序也体现在称呼上。孔子自称名“丘”,弟子称其“仲尼”,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直呼学生之名。C.
《春秋》是中国古代儒家典籍“六经”之一,是我国第一部国别体史书,据传是由孔子修订而成。D.
《史记》中“世家”本是用来记诸侯之事,司马迁把孔子放入“世家”之列,足见对孔子的敬意。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孔子不仅有着广博高深的学识,而且对天道性命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在当时既受到子贡、颜渊等学生的敬仰,也被达巷党这地方的人称道。B.
孔子学识渊博,有人获得一只野兽,认为不吉祥,孔子一看就知道是瑞兽麒麟,并由见到麒麟发
出“吾道穷矣”的感叹。C.
孔子臧否人物,观点鲜明,他赞扬伯夷、叔齐,批评柳下惠、少连,认为虞仲、夷逸清高纯洁,能够灵活弃官应变。D.
孔子根据史官的记载编写了《春秋》,尊奉周王室为正统,贬斥了自行称王的吴国、楚国的国君,因此受到后人批评。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2)至于为《春秋》,笔则笔,削则削,子夏之徒不能赞一辞。14.
孔子编写《春秋》的目的是什么?请根据文意简要概括。【答案】10.C
11.C
12.D
13.
(1)老师善于有条理有步骤地诱导人,用文章来丰富我的知识,用礼仪来约束我的言行,使我想停止(学习)都不可能。(2)等到他撰写(春秋)时,该记录的就记录,该删减的就删减,就连子夏这些弟子都不能添加一句话。
14.
①他认为作为一个君子,就应该在世上留下名声;②尊奉周王,表明对周朝礼法制度的推崇;③行圣王之道,贬抑窃位盗名之徒,纠正当世不合礼法的行为。【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孔子说:“不可以啊,不可以啊!君子最痛恨的是死后名声不被世上称颂。我的主张不能推行了,我用什么东西留给后世呢?”于是孔子就凭着鲁国史官的记载资料编写了《春秋》,上起鲁隐公,下止鲁哀公的十四年,前后一共十二个国君的历史。“没世而名不称焉”是“病”的具体内容,其宾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D;“哀公十四年”是“下讫”的具体时间,中间不能断开,排除B。故选C。【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化常识的能力。C.“是我国第一部国别体史书”错误,《春秋》为编年体史书。故选C。【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能力。D.“因此受到后人批评”错误。文本没有说孔子在《春秋》中尊奉周王室为正统,贬斥了自行称王的吴国、楚国的国君,因此受到后人批评,孔子说“后世知丘者以《春秋》,而罪丘者亦以《春秋》”,是他自己的一个判断。故选D。【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循循然”,有条理有步骤地;“博我以文,约我以礼”,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以文博我,以礼约我”;“博”,丰富;“约”,规范。(2)“为”,撰写;“笔”,记录;“徒”,这些,这类;“赞”,添加。【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理解和概括的能力。由原文“子曰:‘弗乎弗乎,君子病没世而名不称焉。吾道不行矣,吾何以自见于后世哉”可知,孔子说:“不可以啊,不可以啊!君子最痛恨的是死后名声不被世上称颂。我的主张不能推行了,我用什么东西留给后世呢?”由此可知,孔子编写《春秋》的目的之一是孔子认为作为一个君子,就应该在世上留下名声。由原文“据鲁,亲周,故殷,运之三代”可知,《春秋》是以鲁国史料为主体,尊奉周王室为正统,以殷的制度为古典,上推承夏、商、周三代的法统。由此可知,孔子编写《春秋》的目的之二是尊奉周王,推崇周朝礼法制度。由原文“约其文辞而指博。故吴楚之君自称王,而《春秋》贬之曰‘子’;践土之会实召周天子,而《春秋》讳之曰‘天王狩于河阳’。推此类以绳当世。贬损之义,后有王者举而开之。《春秋》之义行,则天下乱臣贼子惧焉”可知,《春秋》一书文辞简约而意旨博大。所以吴国、楚国的国君自行称王,而《春秋》则贬斥他们为子爵;践土的会盟,实际上是晋文公召周天子,而《春秋》避讳这件事,说是“周天子狩猎于河阳”。推出这些事情,是为了纠正当世不合礼乐制度的行为。这种贬斥责备的深义,是为了使后世英明君王举用和推广。如果《春秋》的义旨能够得到推行,那么天下的乱臣贼子就会恐惧了。由此可知孔子编写《春秋》的目的之三是行圣王之道,贬抑窃位盗名之徒,纠正当世不合礼法的行为。参考译文:子贡说:“老师的有关礼乐制度方面的见解,我们是知道了。老师谈论天道和性命的哲理,我们就很难听得懂了。”颜渊感慨地长叹一声说:“老师的学问,仰望着崇高无比,深入钻研,越觉得坚实深厚。看着它好像是在前面,忽然又到后面了。老师善于有条理有步骤地诱导人,用文章来丰富我的知识,用礼仪来规范我的言行,使我想停止学习都不可能。已经竭尽了我的全部才能,似乎有所收获,但是老师的学问卓然高耸而不可及。虽然在老师的诱导下我也想追赶上去,但是没有办法着手罢了。”达巷党地方的人说:“伟大啊,孔子!学识广博却又不专一名家。”孔子听了之后说:“我应该专些什么呢?是专于驾车呢?还是专于射箭呢?我还是专于驾车吧。”孔子的弟子牢说:“老师说过:‘我不得重用,所以学会了这些技艺’。”鲁哀公十四年春天,在大野狩猎。叔孙氏的驾车人鉏商获得一只野兽,认为不吉祥。孔子看见野兽说:“这是麒麟。”鉏商才把麒麟拿走了。孔子说:“黄河中再也不见神龙负八封图出现,洛水中再也不见神龟负书出现,我也将要完啦!”颜渊死了,孔子说:“这是上天要灭亡我呀!”等到西去狩猎看见麒麟,孔子说:“我的主张到了尽头了!”他感慨地长叹说:“天下没有人了解我啊!”子贡说:“为什么没有人了解您呢?”孔子回答说:“我不抱怨天,也不归咎人,下学人事,上达天命,了解我的大概只有上天了吧!”孔子说:“不降低自己的志向,不侮辱自己的身体,伯夷、叔齐就是这样的人吧!”他又说:“柳下惠、少连降低志向,侮辱自身呀!”。他又说:“虞仲、夷逸隐居起来,不谈世事,行为合乎清高纯洁,能够灵活弃官应变。”他又说:“我的做法却跟他们不同,不一定求进,也不一定求退。”孔子说:“不可以啊,不可以啊!君子最痛恨的是死后名声不被世上称颂。我的主张不能推行了,我用什么东西留给后世呢?”于是孔子就凭着鲁国史官的记载资料编写了《春秋》,上起鲁隐公,下止鲁哀公的十四年,前后一共十二个国君的历史。《春秋》是以鲁国史料为主体,尊奉周王室为正统,以殷的制度为古典,上推承夏、商、周三代的法统。《春秋》一书文辞简约而意旨博大。所以吴国、楚国的国君自行称王,而《春秋》则贬斥他们为子爵;践土的会盟,实际上是晋文公召周天子,而《春秋》避讳这件事,说是“周天子狩猎于河阳”。推出这些事情,是为了纠正当世不合礼乐制度的行为。这种贬斥责备的深义,是为了使后世英明君王举用和推广。如果《春秋》的义旨能够得到推行,那么天下的乱臣贼子就会恐惧了。孔子任司寇职务时,审理诉讼案件,文辞上有应该和别人商议之处,都是共同斟酌的,从不独断判决。到他撰写《春秋》时就不同了,认为该记录的就记录,该删削的就删削,就连子夏这些擅长文学的弟子,一句话都添加不上。弟子学习《春秋》,孔子说:“后代人认识我孔丘的,将依据这部《春秋》,而怪罪我孔丘的,也将依据这部《春秋》。”(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登岳阳楼杜甫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此诗登楼抒怀,首联既写出了登楼时的喜悦又饱含伤时伤世的感慨。B.
颔联借错觉与想象描绘洞庭湖,写出了洞庭湖壮阔神奇的恢宏气象。C.
颈联借助议论写出了诗人此时生活上凄苦、精神上孤独的艰难处境。D.
尾联虚实结合,比照国家时局和自身孤苦从而写出诗人的精神痛苦。16.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试从“以我观物”角度对诗歌抒情特色加以赏析,并结合诗歌简要分析。【答案】15.C
16.
①“有我之境”指的是用自己的眼光来看事物,所观之物都带有“我”自己的主观色彩;(诠释王国维话语意思)
②整首诗借景抒情,借洞庭湖的磅礴气势和壮美景象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与热爱;(阐述诗歌“借景抒情”的特色)
③同时,所见之景也浸染了诗人人生迟暮的伤感、人生际遇的悲惨、报国无门的无奈和家国动荡之忧思等思想感情。【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能力。C.“颈联借助议论”错误,颈联没有借助议论,而是用叙述和描写来表现诗人的处境。故选C。【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有我之境,是用自己的眼光来看事物,所以物我都带有我自己的主观色彩。即景中含情,情景交融。颔联“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大湖浩瀚像把吴楚东南隔开,天地像在湖面日夜荡漾漂浮。写登岳阳楼所见,用凝练的语言,将洞庭湖水势浩瀚无际的磅礴气势和宏伟壮丽的形象真实地描画出来,勾勒出一幅气象万千的画面。表达诗人对洞庭湖浩瀚无边、雄奇壮阔景色的赞美与热爱。后两联承上联壮阔的景象,抒发自己的悲情。“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没有得到亲朋故旧一字音信,年老体弱之身只剩一叶孤舟。这两句是写诗人自己的处境,表现自己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怀才不遇的心情。“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关山以北战争烽火仍未止息,凭栏遥望胸怀家国泪水横流。抒写出诗人眼睁睁看着国家离散而又无可奈何,空有一腔热忱却报国无门的凄伤。(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空缺的部分。(1)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为打消弟子在谈论个人志向时的疑虑,孔子说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荀子·劝学》中举例说,笔直的木材如果“___________________”,就会弯曲到符合圆规的标准;即使再经曝晒也不会挺直,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杜甫《登高》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都使用了叠字,从听觉、视觉上突出了对景抒怀的感受。【答案】
①.
以吾一日长乎尔
②.
毋吾以也
③.
���以为轮
④.
���使之然也
⑤.
无边落木萧萧下
⑥.
不尽长江滚滚来【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易错字词:毋、以、���、萧。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寒门学子”被自身拥有优势资源的“高位者”嘲笑称为“小镇做题家”,那些①________的声音,并没有领会“知识改变命运”这句话的深刻意义。对于出身普通和家境贫寒的学子而言,通过读书来改变自身命运②________。纵观古今仁人志士,无数勤恳上进的读书人靠自身的努力为实现理想不懈努力。战国时期头悬梁锥刺股的纵横家苏秦,西汉凿壁偷光的经学家匡衡,牛角挂书的李密,囊萤映雪的车胤和孙康……他们虽出身贫苦,但都通过自身努力追逐理想,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③________的一笔。不仅如此,脱贫攻坚计划也把“教育脱贫”放在极其重要的位置,教育斩断“穷根”,通过“教育脱贫”阻断贫困代际传递。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教育让人增长才干,掌握知识,不仅点亮了贫困家庭子女的人生梦想,也实现了贫困家庭的命运。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我们每一个人都应争做奋斗者、进取者、实干者,拒绝成为旁观者、懈怠者、等靠者。“小镇做题家”是千千万万为了自身理想而不懈奋斗的普通人的缩影,奋斗者值得被尊崇,不应被嘲讽!18.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19.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20.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很强的鼓舞激励作用,请简要赏析。【答案】18.
①居高临下(自以为是)
②无可非议
③浓墨重彩
19.
示例:教育让人掌握知识,增长才干,不仅点亮了贫困家庭子女的人生梦想,也改变了贫困家庭的命运。
20.
①赞美与否定,形成鲜明的对比。②多个结构相同的短语连用,增加气势。③运用态度鲜明的词语,如“应”“值得”“不应”。④结尾用感叹号,加强语气。【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第①处,结合前文“‘寒门学子’被自身拥有优势资源的‘高位者’嘲笑称为‘小镇做题家’”和后文的“没有领会‘知识改变命运’这句话的深刻意义”可推知,此处强调的是拥有优势资源的“高位者”以高傲的态度对被称为“小镇做题家”的“寒门学子”的嘲笑,故应填“居高临下(自以为是)”。“居高临下”,形容所处的地势极为有利,也形容人的气度不凡或态度高傲。“自以为是”,形容不虚心,听不进别人的意见,十分主观。第②处,结合前文拥有优势资源的“高位者”以高傲的态度对被称为“小镇做题家”的“寒门学子”的嘲笑和后文举例说明出身贫苦,但都可通过自身努力追逐理想,有所成就,可见此处强调的是出身普通和家境贫寒的学子,通过读书来改变自身命运合情合理,没有什么可以批评指责的。故应填“无可非议”。“无可非议”,指没有什么可以批评指责的,表示完全正确,合情合理。第③处,此处强调的是纵观古今仁人志士虽出身贫苦,但都通过自身努力追逐理想,在历史上有所成就,故应填“浓墨重彩”。“浓墨重彩”,形容着力描写,也形容突出、醒目,分量很重。【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两处语病:一是语序不当。“增长才干”和“掌握知识”语序不当,应调换位置。二是搭配不当。“实现……命运”搭配不当,应该为“改变……命运”。修改为:教育让人掌握知识,增长才干,不仅点亮了贫困家庭子女的人生梦想,也改变了贫困家庭的命运。【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在语意上,句子中既有对奋斗者的肯定,又有对嘲笑着的否定,形成鲜明的对比,如“争做奋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中国煤炭机械行业投资分析、市场运行态势、未来前景预测报告
- 2024年度IT培训与认证服务合同3篇
- 2024年房产交易过户公证合同电子版版B版
- 2024年摄影服务合同款项支付3篇
- 贺维力药学加速实验
- 语言学教程(英文版)胡壮麟版
- 完整版比选文件范本
- 2024年信息安全保密承诺3篇
- 2024年四氟丙烯项目发展计划
- 2024年唯一供货伙伴协议参考格式版B版
- 公司安全事故隐患内部举报、报告奖励制度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总则)培训课件
- 冬季传染病预防-(课件)-小学主题班会课件
- SL-T+62-2020水工建筑物水泥灌浆施工技术规范
- 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江西中医药大学
- 信息工建学院项目项目实施方案
- 《背向大地的爱》阅读练习及答案
- 绿色食品概论课程论文
- 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响应流程图
- 中亚天然气管道D线(塔吉克斯坦段)隧道工程6号隧道工程物探勘察
- 色彩构成7色彩秩序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