鸽巢原理的教学设计和反思_第1页
鸽巢原理的教学设计和反思_第2页
鸽巢原理的教学设计和反思_第3页
鸽巢原理的教学设计和反思_第4页
鸽巢原理的教学设计和反思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鸽巢原理》教学设计与反思课题:鸽巢问题科目:数学教学对象:六年级 课时:第一课时提供者:周军军单位:锦溪小学一、教学内容分析“数学广角”是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兀的内容。在数学问题中,有一类与“存在性”有关的问题,如任意367名学生中,一定存在两名学生,他们在同一天过生日。在这类问题中,只需要确定某个物体(或某个人)的存在就可以了,并不需要指出是哪个物体(或哪个人),也不需要说明通过什么方式把这个存在的物体(或人)找出来。这类问题依据的理论,我们称之为“鸽巢原理'(又称"抽屉原理”)。本节课教材借助把4枝铅笔放进3个笔筒中的操作情境,介绍了一类较简单的“鸽巢原理”,即把m个物体任意分放进n个空抽屉里(m>n,n是非0自然数),那么一定有一个抽屉中放进了至少2个物体。关于这类问题,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已积累了一定的感性经验。教学时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放手让学生自主思考,先采用自己的方法进行“证明”,然后再进行交流,在交流中引导学生对“枚举法”、“反证法”、“假设法”等方法进行比较,使学生逐步学会运用一般性的数学方法来思考问题,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让学生通过本内容的学习,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学会利用“鸽巢问题”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在此过程中,让学生初步经历“数学证明”的过程。实际上,通过“说理”的方式来理解“鸽巢原理”的过程就是一种数学证明的雏形,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为以后学业严密的数学证明做准备。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模型”思想,这个过程是将具体问题“数学化”的过程,能从纷繁的现实素材中找出最本质的数学模型,是体现学生数学思维和能力的重要方面。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经历“鸽巢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鸽巢原理”,会用“鸽巢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通过猜测、验证、观察、分析等数学活动,建立数学模型,发现规律。渗透“建模”思想。2.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从具体到抽象的探究过程,提高学生有枝据、有条理地进行思考和推理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鸽巢原理”的灵活应用,提高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和兴趣,感受到数学文化及数学的魅力。三、学习者特征分析鸽巢原理是学生从未接触过的新知识,难以理解鸽巢原理的真正含义,发现有相当多的学生他们自己提前先学了,在具体分的过程中,都在运用平均分的方法,也能就一个具体的问题得出结论。但是这些学生中大多数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为什么平均分能保证“至少,,的情况,他们并不理解。有时要找到实际问题与“鸽巢原理”之间的联系并不容易,即使找到了,也很难确定用什么作为“鸽巢”,要用几个“鸽巢”。1.年龄特点:六年级学生既好动又内敛,教师一方面要适当引导,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2.思维特点:知识掌握上,六年级的学生对于总结规律的方法接触比较少,尤其对于“数学证明”。因此,教师要耐心细致的引导,重在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和过程,而不是生搬硬套,只求结论,要让学生不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1.用具体的操作,将抽象变为直观。“总有一个笔筒中至少放进2枝铅笔”这句话对于学生而言,不仅说起来生涩拗口,而且抽象难以理解。怎样让学生理解这句话呢?我觉得要让学生充分的操作,一在具体操作中理解“总有”和“至少”,二在操作中理解“平均分”是保证“至少”的最好方法。通过操作,最直观地呈现“总有一个文具盒中至少放进2枝铅笔”这种现象,让学生理解这句话。2.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让学生在证明结论的过程中探究方法,总结规律。学生是学习的主动者,特别是这种原理的初步认识,不应该是教师牵着学生手去认识,而是创造条件,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发现。所以我认为应该提出问题,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中来证明他们的结论是否正确,让学生初步经历“数学证明”的过程,逐步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3.适当把握教学要求。我们的教学不同于民间的培优机构,因此在教学中不需要求学生说理的严密性,也不需要学生确定过于抽象的“鸽巢”和“物体”。五、教学重点及难点教学重点: 经历“鸽巢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鸽巢原理”。 教学难点: 理解“鸽巢原理”,并对一些简单实际问题加以“模型化”。六、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游戏激趣,初步体验。这个游戏的名字叫做‘抢椅子”现在,老师这里准备了3把椅子,请4个同学上来,谁愿来?师:请听清楚游戏要求,下面的同学为他们进行倒计时,时间一到,请你们4个都坐在椅子上,每个人必须都坐下。听清楚要求了吗?游戏完后师述:“不管怎么坐,总有一把椅子上至少坐两个同学”这句话说得对吗?不管怎么坐,总有一把椅子上至少坐两个同学?你知道这是什么道理吗?这其中蕴含着一个有趣的数学原理,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原理。。玩抢椅子游戏。教师从学生熟悉的“抢椅子”游戏开始,让学生初步体验不管怎么坐,总有一把椅子上至少坐两个同学,使学生明确这是现实生活中存在着的一种现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后面开展教与学的活动做了铺垫。二、操作探究,发现规律。(一)经历“鸽巢原理”的探究过程,理解原理。1.自主猜想,初步感知。(提出问题)课件出示题目:有4枝铅笔,3个笔筒,把4枝铅笔放进3个笔筒里,怎么放?有几种不同的放法?请同学们动手摆一摆,看看有哪几种情况?学生小组合作,进行操作。摆一摆、画一画、想一想、议一议”。通过画一画、想一想、议一议的过程,把抽象的说理用图形画在纸上,化抽象为具体,发现并描述、理解了最简单的“鸽巢原理”。

师猜:同学们,我猜,不管你们怎么放,总有一个笔筒里放有铅笔,而且放得最多的笔筒里,肯定有2枝或2枝以上。你们同意吗?2.验证结论。(1)先请列举所有情况的学生进行汇报。我猜得对吗?第一种:(4,0,0),这种放法,放得最多的笔筒里有几枝铅笔?老师刚才猜了,肯定有2枝或2枝以上,对吗?第二种:(3,1,0),我猜得对吗?。这种放法,放得最多的笔筒里有几枝铅笔?老师刚才猜的对吗?第三种:(2,2,0)我猜得对吗?第四种: (2,1,1)我猜得对吗?还有别的摆法吗?在这四种摆法中,看看放得最多的笔筒里,有的装有4枝铅笔,有的装有3枝,有的装有2枝,也就是肯定有一个笔筒里有2枝或2枝以上,还可以说成总有一个笔筒里至少装有2枝铅笔。板书:总有一个笔筒至少放进2枝铅笔。学生汇报放法。一说明列举的不同情况,二结合操作说明自己的结论。生说理由。生说理由生说理由。生说理由。解释“总有”、“至少”的含义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用列举法找出四枝铅笔放入三个盒子的所有方法,观察总结概括出四种方法的共同点,即总有一个笔筒里至少有2枝铅笔,让学生充分理解“总有”、“至少”的含义。】生解释这现象。此环节让学生充分体会用平均分的好处,用除法算式表示出来,形象直观,便于学生理解,帮助学生初步建立模型。(2)提出问题。刚才我们研究了每种情况中放得最多的笔筒里至少放进了几枝铅笔。怎样才能使这个放得最多的笔筒里尽可能地少放铅笔呢?课件操作,先每个笔筒放一枝,剩下的一枝还要放进一个笔筒里,无论放在哪个笔筒里,一定能找到一个笔筒里至少有2枝铅笔。用平均分将铅笔尽可能的分散,保证“至少”的情况。(3)初步观察规律。教师继续提问:如果把5枝铅笔放进4个笔筒里呢?怎样解释这一现象?师能用算式表示吗?(生答,师板书:5:4=1„„1)还把6枝笔放进5个笔筒里呢?把7枝笔放进6个笔筒里呢?把8枝笔放进学生汇报放法。一说明列举的不同情况,二结合操作说明自己的结论。生说理由。生说理由生说理由。生说理由。解释“总有”、“至少”的含义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用列举法找出四枝铅笔放入三个盒子的所有方法,观察总结概括出四种方法的共同点,即总有一个笔筒里至少有2枝铅笔,让学生充分理解“总有”、“至少”的含义。】生解释这现象。此环节让学生充分体会用平均分的好处,用除法算式表示出来,形象直观,便于学生理解,帮助学生初步建立模型。99枝笔放进100个笔筒里呢?m+1枝铅笔放进m个笔筒呢?你发现什么?师:你想的和他一样吗?(一样)你们太了不起了!你们概括得非常好!那么,是否只有在铅笔数比笔筒数多1的时候才有这样的规律呢?请看屏幕。(二)进一步认识和理解“鸽巢原理”。1.数量积累,发现方法。2.探究“鸽巢原理二”, (1)出示71页的例2:把5本书放进2个抽屉中,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抽屉至少有几本书?你是怎么想的?学生汇报:如果每个抽屉里先放2本,还剩1本,这本书不管放到哪个抽屉里,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有3本书。能不能用算式表示你的想法呢? 5:2=2„„12+1=3(本)如果把7本书放2个抽屉里,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抽屉至少放几本书?(课件演示)可以用算式记录下来吗?④如果把9本书放进2个抽屉呢?观察:你又有什么发现?(生:余数都是1,至少数=商+余数,至少数=商+1)4、师:大家有没有发现这里的余数都是1,余数有没有是2、3、4的情况呢?如果余数不是1,那会有什么结论呢?想不想知道?(出示:7只鸽子飞进5个鸽舍里,至少有2只鸽子要飞进同一个鸽舍里,这是为什么?)8只鸽子飞回3个鸽笼,至少有3只鸽子要飞进同一个鸽笼里。为什么?③师总结:看来,余数不是1时,要把余数再平均分,才能保证至少。③怎么列式?(板书:7:5=1„„2) 5、修改结论,得出规律:大家现在认为至少数应该与什么有关?(板书:至少数=商+1)生说发现:铅笔的枝数比笔筒数多1,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笔筒里至少有2枝铅笔。大家集体说一遍。同桌互相说一遍。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活动(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在说理的过程中重点关注'余下的2只鸽子”,一定在一个鸽笼里吗?如何分配?生:把7本书平均分,每个抽屉放3本,剩1本,无论怎么放,总有1个抽屉至少放4本。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活动(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在说理的过程中重点关注'余下的2只鸽子”,一定在一个鸽笼里吗?如何分配?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发展了学生的类推能力,形成比较抽象的数学思维,逐步建立模型从余数1到余数2,让学生再次体会要保证“至少”必须尽量平均分,余下的数也要进行二次平均分。

(三)应用“鸽巢原理”,感受数学的魅力。1初步建模。我们将盒子、鸽子、书看做物体,杯子、鸽笼等看做抽屉,刚才发现的规律称为抽屉原理,又叫鸽巢原理。其实这个原理早在200多年前,德国数学家狄里克雷就已提出。板书课题:鸽巢原理。2.看有关抽屉原理资料,让学生感受古代数学文化。3.鸽巢原理的应用。3个小朋友同行,其中必有2个小朋友性别相同,想一想,为什么?(2)舞蹈小组有13名学生,至少有2名学生的生日在同一个月。问:谁是物体?谁是抽屉?会列式吗?4.一副扑克牌有四种花色,去掉了两张王牌,还剩52张,从中随意抽牌,问:最少要抽出多少张牌,才能保证有两张牌是同一花色的?最少要抽出多少张牌,才能保证有两张牌是同一数字的?问:谁是鸽巢?谁是物体?(4)、小结:看来,我们利用原理解决问题时,我们一定要是找准谁是鸽巢,谁是物体。生根据题意说谁是物体?谁是鸽巢?对规律的认识是循序渐进的。用鸽巢原理解决具体问题进行建模,让学生体会鸽巢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四、全课小结。说一说:今天这节课,我们又学习了什么新知识?(师生共同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五、课外作业。课本第69页做一做第1、2题。七、板书设计(本节课的主板书)数学广角一一鸽巢原理物体数♦抽屉数二商„„余数 至少数二商+14 + 3 =1……1 25 + 4 =1……1 2100 ・ 99 =1……1 25:2=2・・,・・・・137:2=3・・・・・149:2一4・157:5一1・22九.教学反思“抽屉原理”是六年级下册内容,应用很广泛且灵活多变,可以解决一些看上去很复杂、觉得无从下手,却又是相当有趣的数学问题。但对于小学生来说,理解和掌握“抽屉原理”还存在着一定的难度。这对我们数学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挑战。通过课堂实践,感受颇深,反思我的教学过程,有几下几点可取之处:1、“创设情境一从学生熟悉的游戏开始激发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前“抢椅子”的小游戏,简单却能真实的反映“抽屉原理”的本质。通过小游戏,一下就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觉得这节课要探究的问题,好玩又有意义。2、建立模型一本节课充分放手,让学生自主思考,恰当引导教师是学生的合作者,引导者。在活动设计中,我着重学生经历知识产生、形成的过程。4支笔放进3个笔筒的结果早就可想而知,但让学生通过放一放、想一想、议一议的过程,把抽象的说理用具体的实物演示出来,化抽象为具体,发现并描述、理解了最简单的“抽屉原理”。在此基础上,我又主动提问:7只鸽子飞回5个鸽笼,至少有2只鸽子要飞进同一个鸽笼里,为什么?让学生自主的想到:鸽子只数比鸽笼数多2或其它数会怎么样?来继续开展探究活动,同时,通过活动结合板书引导学生归纳出求至少数的方法。3、解释应用_深化知识。学了“抽屉原理”有什么用?能解决生活中的什么问题,这就要求在教学中要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在“应用原理解决问题”环节里,我设计了一组简单、真实的生活情境,让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