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写游记》教学设计【教学目标】.学习抓住景物或游览场所的特点,审美欣赏,生动描绘。.学会以游踪为线索,按合理顺序安排结构,突出重点,详略得当。.有自己的感受,把情、理渗透到景物的描绘刻画之中。教学重点:学会以游踪为线索,按合理顺序安排结构,突出重点,详略得当。教学难点:把情、理渗透到景物的描绘刻画之中。一、导入第五单元我们学习了《壶口瀑布》《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登勃朗峰》《一滴水经过丽江》。《壶口瀑布》:叙述雨季和枯水季节两次游览壶口瀑布,详写第二次观赏,为其磅礴、雄壮虽震撼,由物及人,借物抒情,赞美中华民族压而不弯、勇往直前的精神。《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叙述跟着摄制组在各拉丹冬两天一夜的经历,详细描绘冰塔林美不胜收的奇异景观给“我”带来的震撼,表达对自然神奇的伟力的赞叹。《登勃朗峰》:记叙与友人登勃朗峰上山和下山的经历,描绘了上山途中美不胜收的奇景及下山所遇的奇人奇事,既抒发对勃朗峰的喜爱,也表达积极、乐观、率真的生活态度。《一滴水经过丽江》:以一滴水的口吻,用第一人称,描述了一滴水游历丽江的经过,着重描绘丽江古城的风景美、建筑美及民俗美,表达对丽江古城的热爱。从文体特点上看,本组课文都是通过记述游览见闻,描摹山水风光,吟咏人文胜迹,抒发情思,像这类记述游览经历的文章,我们称之为“游记”。屏显:《学写游记》比较四篇课文,我们发现,它们在内容上都具备三个要素:.所至,即作者的游踪;.所见,即作者在游历中目睹的风貌,包括自然景物、人文景观、风土人情、社会生活等;.所感,即作者由所见所闻而引发的所思所想。一般说来,所至是游记的骨骼,所见是血肉,所感是灵魂。无骨不立,无肉不丰,无魂不活,三者缺一不可,共同构成一篇完整的游记。游记根据侧重点不同,又可以分为很多种,以记录行程为主的是记叙型游记,像《一滴水经过丽江》;以抒发感情为主的是抒情型游记,如《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以描绘景物、景观为主的是写景型游记,如《壶口瀑布》;通过游记来说明一个道理的,是说理型游记。游记的内容非常广泛,举凡山川景物、名胜古迹、风土人情、社会生活及人文传说,都可以成为游记的题材。古人提倡“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因为读书学习需要不断地在实际历练中形成能力,并增加见识,开阔视野,不断刺激读书学习的欲望。行路中,会让你真切地感受到自然的神奇,生命的美丽,生活的美好,清醒地认识到“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在与人的交往中感受到缘分的奇妙……可以说,“行路”是对学习最好的检验、发展与促进。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外出旅游逐渐成为生活的一个重要内容。城市的繁华、乡村的秀美、名胜古迹的魅力……都会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产生诸多的启迪。如果能把这些印象变成文字,写成游记,那是很有意义的事。因此,游历,就逐渐成为作文素材的一个重要来源。学写游记,既是培养作文能力的需要,语文学习的需要,也是时代发展使然。二、游记的特点和一般写法.游记与写景散文的区别游记和写景抒情散文都要抓住景物特点写景抒情,但二者在写法上有着明显的不同。还记得我们学习过的《紫藤萝瀑布》吗?这就是一篇典型的托物言志、借物抒情的写景散文。作者被一树蓬勃怒放的紫藤萝花的美所震撼,因而细细打量,引发联想,由物及人,表达对生命的感悟。我们本学期学习的《安塞腰鼓》也是一篇有名写景抒情散文。作者描写一场安塞腰鼓表演的盛大表演:气势雄浑、响声震天、搏击心灵、舞姿奇丽、鼓点激昂,赞美其强健的舞姿,激越的响声,震撼人心的力量。融情于景,情景交融。游记,顾名思义,指记述游览经历的文章。“游”,是游历;“记”,是“记叙”。是对旅行进行记录的一种文体,现在也多指记录游览经历的文章。写景只是游记“所见”的一个内容,“所见”还包括人文风情、历史沿革、旅途见闻、神话传说等。此外,游记的内容还需具备“所至”与“所感”。写景散文以描绘景物为主,描绘景物是主要内容,是写作重点。或融情于景,或借景抒情。景为情设,情因景生。游记的取材范围极广,可以描绘名山大川的秀丽瑰奇,可以记录风土人情的有趣,可以反映一人一家的日常生活面貌,也可以记下一国家的重大事件……并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游记,叙述多于描写。写景散文多是在描绘景物的同时抒发感情,虽大至河流山川,但可小至一草一木,描写多于记叙。.游记的写作方法(1)围绕中心,详略得当。游记,离不开“游”,写作的素材来源于真实的游览见闻。游览,时间跨度大,景物众多,见闻丰富多彩,感受纷繁,凡是游览中见到的社会生活、风土人情、山川景物、名胜古迹以及听到的神话传说等,都可以作为游记的材料。因此,写作时必须先确立一个中心,根据所确立的中心,对游览见闻进行取舍,考虑详略。如何确立一篇游记的中心呢?要看自己最深的感受是什么,获得的最大的启迪是什么,产生最深的感悟是什么。从写作的目的上说,游记无外乎以新鲜的景物、以有趣的见闻吸引人,以美感染人,以独有的感受打动人、启迪人。像《壶口瀑布》,作者极力表现壶口瀑布阳刚之美、刚柔相济,所彰显的压而不弯、勇往直前、无坚不摧、无往不胜的民族精神,就能感染人、打动人、启迪人,振奋我们精气神。一般说来,一篇游记,描写见闻和抒发感受是重点,是主要体现中心的内容,需叙详写,浓墨重彩地写,但交代游踪虽是必须的,却应该略写。(2)材料新颖,感受深刻。游记要选择新颖有趣的内容,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就是同一景物,观赏的角度不同,所获得的美感也不尽相同。名山大川,名胜古迹,千百年来,游者众多。该有多少人写成美文,流传后世。凡得以流传的,肯定不会雷同,一定有独到之处,定然是新颖有趣的。游览,要带着温情、爱心、审美之心,去审视四时之景、朝暮之景、阴晴之景的妙处和情趣,洞察自然风景与人文风情的价值和意蕴,带着一双慧眼去观察生活,捕捉生活和自然的美,感受美妙的时光,抒发独特的体验。因此,游记首选有个性的风景、有地方特色的风情,以及独特的人文资料。如《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所描绘的冰塔林。是不是只有名山大川、名胜古迹,才能成为游记的素材呢?非也。只要是游历,只要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处处是风景,时时有风景。有一种说法,熟悉的地方无风景。这是一种错觉。熟悉的地方,带着审美的眼光欣赏,用心欣赏,同样风光无限。游记,离不开写景。写景,是“所见”的一个主要内容。从某种意义上说,旅游,就是看风景。一个景区,总是由若干景点构成的。即或是较单一的古迹,也不是孤立的存在,总是和周围的风景和谐一体的。大理有个蝴蝶泉,蝴蝶泉背靠山脊,山脊上有个观景亭。站在观景亭上,可以远眺苍山洱海。泉下,是蝴蝶泉公园。园内有湖,有蝴蝶博物馆。园内,植物葳蕤,林木苍苍,鸟儿啼鸣,松鼠众多。还有亭台楼阁等。山、泉、湖、馆,动植物,构成一幅完美的风景图。写游记,要学会从众多的景物中选取最能代表总体特征的一个或几个“点”,展开,具体、详细的描绘,多角度立体的描绘,生动的描绘。由点及面,点面结合。突出“独有”和“难忘”。如《壶口瀑布》,着力表现瀑布浊浪奔腾、前呼后拥、一往无前的夺人气势,读来令人震撼。写游记,不能单纯的写景,只有融入自己的感情,写出的景物才有灵气。要学会由景及情,由景触情,把情感融注到字里行间。正如古人倡导的“有我之景”,即要求一切景语皆情语,物中有我,景中见情。如《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写冰塔林,作者就融入了主观感情,表现了人在自然奇景面前的渺小,表达景物给自己的震撼以及对自然神奇伟力的赞美。游记中,可以把游览地的历史、名胜、人情、习俗、文物、特产以及民间传说、文人诗句等,加以融会贯通,穿插引用,多层次、多侧面地烘托景物,使画面显得充实饱满,富有情趣和艺术魅力。(3)紧扣游踪,疏密有致。游览所见多而杂,写进文章要使其清晰而不杂乱,通常采用移步换景法。所谓移步换景,即以游踪的变化发展为线索,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地点的转换,完整有序地写出游览过程。运用移步换景,要注意两点:一是游踪要清晰,要把立足点的变化交代清楚,这样才能使读者抓住游踪,从而领悟文章的旨趣。像《壶口瀑布》描述枯水季节观赏壶口瀑布,立足点在“脚下的石”。二是立足点的变化与景物的变化必须一致,即边走边看,边看边想,边想边记,有条不紊地把观察的景物描绘出来。如《登勃朗峰》:马帮用r上坡f取道黑苜.抵达高地f经隧道一第形山口一拾级而上f勃朗峰+阿冉提村小下山―眇蒙尼旃馆历时八小时无论是立足点的变化,还是游历路线,都交代得清清楚楚。此外,还可以按自己独特的体验,先概括后具体,进行分类描摹。(4)线索明晰,特点鲜明。写好一篇游记,还要注意处理好三个“一”。即一条线索,一个主体,一片美景。一条线索:游记中,最常见的线索是游踪,也有以景物的组织关系、方位关系来作为线索的。①以地点变换为线索组织材料。对于建筑物、登山、逛公园一类观赏游历对象,往往采用这种线索。一是定点观察:如站在公园的一角,对公园进行由远及近的观察。或是站在高处,从东南西北四个方向俯瞰景物。二是移动观察:即随着脚步的移动变换位置,一处一处的观察。三是定点观察与动点观察相结合,以动点观察为经,定点观察为纬。②以时间的推移为线索组织材料。即将所看到的景物由先而后的记下来。如《老山界》。由于这类文章是以时间为序的,因此时间推移、景点转换时,一定要将时间交代清楚,以明示文章的条理性和连贯性。③以作者思想感情变化为线索组织材料。如《小石潭记》的线索:由喜而乐,由乐而忧。一个主体:主体指做这件事的个人或集体。游记,自然也有游玩的主体,更离不开“我”——作者。所至、所见、所感,都是“我”的。有“我”,这是游记与写景散文最大的不同点之一。写景散文可以是“无我之境”,但游记一定要是“有我之境”。游记,要通过“我”的游历,写出“我”独到的发现,产生的联想,引发的感受和思考感悟。一片美景:游记中,“我”是主体,景是客体。写景,是游记内容的一个必要且重要的组成部分,要写出景物独有的美。①写出景物的特点。选取自己印象最深的或是最有特色的景物,进行具体、细致、生动的描绘。对景物重点,要工笔细描。要聚焦细节,运用联想,调动多种感官,采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多角度地刻画,突出景物特点,活化画面。②安排恰当的顺序,立体地呈现美景。可依据观察角度:整体一一局部一一细部,或先概括,后具体;也可由远及近,自上而下;也可先主要后次要;还可先山后水。等等。用得较多的是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③运用多种写法。如点面结合;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虚实结合;动静结合。等等。④要写出对景物独有的感受。游记写作中,一定要去捕捉那些撼动我们心灵的东西,捕捉那些刹那间产生的思想的火花的东西,只有这样才能写出有特色的文章。游记的写法多种多样,不拘一格,但一定要具备“游”的记录,没有“游”,也就不会有“游记”。但关键是要写出自己的特色,写出真正属于自己的真切感受和感悟。二、老师这样写.绝美石门河游玩过石门河后,我久久不能平静。老实说,我被石门河的绝美风景,深深地震撼了。这绝非煽情。都年过半百的人了,不敢说走南闯北,但也走访过一些名山大川,甚至见识过少许异域风情。这些地方,都和我预想的一样,或壮丽,或雄伟,或秀美,或雅致,或奇特,或诡异……让我愉悦,让我满足,却独独没能给我以惊喜。那感觉,就像吃着大棚里栽培的熟透的果子,无可挑剔,很可口,却总觉得缺少点什么。接到参观石门河风景区的邀请,一开始,我并不是很在意。熟悉的地方无风景,恐怕又是炒作,哄哄城里人、外地人是可以的。最近几年,也极少参加这样的集体活动。工作忙,只是个借口,主要是觉得没趣。但思量再三,最终还是决定去凑个热闹。一踏上新修的栈道,翻开石门河风景区的扉页,我就被深深地吸引住了。原来,就在我的眼皮底下,竟有这样一处风景绝佳的地方。看来,是我自以为是、孤陋寡闻了。绝壁下,一线流水,宛如一根亮亮的银线。绝壁上,古木苍苍。负势竞上,争高直指。山风习习,凉荫透体。不知名的鸟儿,虫儿,在婉转啁啾。如咏如歌,似赞似叹。空谷传响,余音袅袅。栈道蜿蜒而下,一页页别开生面的风景,展现在我的眼前。愈深入,愈觉得惊奇,愈感到着迷,仿佛进入了一个魔幻的宫殿,童话的世界。向上看,绝壁千仞,把蓝天挤成窄窄的一线,犹如脚下的石门河一般,静谧,深邃。绝壁上,怪石嵯峨,千态万状。那叫“十二生肖”的峭壁,看羊像羊,看龙像龙,令人击节赞叹。那“八仙聚会”的地方,倒骑毛驴的张果老,手持铁拐的铁拐李,无不栩栩如生,演绎着美丽的想象。那溶洞中的天然生成的佛像,庄严而肃穆,叫人凛然生畏,不敢逼视。河水清冽,跌宕奔流。曲曲折折的河床,分明的落差,使得河流左冲右突,急流汹汹。形成瀑,汇成潭。最奇异的是,整个河床都是以石为底。河中,巨石森然。巨石上,无一例外地留下水流冲击的凹痕,触目惊心。让人想见石门河河水的桀骜不驯和勇往直前的那么一股子劲。是要冲破一切阻碍,挣脱一切束缚,摆脱一切羁绊。张扬着一种坚忍不拔的意志和惊世骇俗的野性的力量。这还真有点我们建始人的性格。急流之下,往往冲击成深潭。潭中倒影着绝壁、一线天光。游鱼、细石,看得清清楚楚。河水在潭中回旋,激起层层涟漪。“河水清且涟漪”,那是《诗经》中古老的句子。但石门河比《诗经》更古老,更悠远,与石门河毗邻的巨猿洞遗址,就是迄今为止发现的人类最古老的发祥地。溯流而上,有三个潭最为有名:问心、清心、静心。潭好,名也好。如能用这纯净的潭水洗涤我们沾满俗世灰尘的心,使之清静,那真是个诗意的选择。河岸边的石头,是岁月的杰出的塑雕。有的写实,有的写意;有的稚拙,有的典雅;有的具象,有的抽象……无不言说着自然的传奇,演绎着千年万年的沧桑。横跨石门河的,是著名的石门桥,是迄今建始境内保存得最完好的唯一的古石桥。石门桥将石门河两岸连通,使得石门古道得以延续,谜一般地直达历史的深处。凝视那一级级光滑铮亮的青石板,我仿佛看见了驼盐的马队逶迤的身影,“八大王”张献忠义军招展的旌旗,白莲教教众舞动的剑戟……石门桥,默默地书写了多少神秘的故事,承载了多少历史的重量啊!传说中,“八大王”在清军的围追堵截中,带着残部,一路败退四川,途经石门河,曾有过短暂的停留。他预感大势已去。英雄末路,该是何等的悲凉。为了东山再起,他命令手下最信赖的将士,将金银财宝掩埋在石门河边。这一去,他就再也没有回来。巨大的宝藏,曾引起无数贪婪者的觊觎。他们一批批不远千里,跋山涉水而来,结果无不空手而归。直到现在,寻宝者依然不死心,还不时可见他们诡异的身影。宝藏,也就成了千古之谜。其实,石门河风景区绝美的风景,就是人世间的无价之宝啊。走过石门桥,一条栈道盘旋而上,直插云天。没有审美的疲倦,有的是步步惊叹,步步惊喜。如果说沿栈道下行,是为了让游人欣赏自然的鬼斧神工,体验山水的至幽至微的原始情味,那么,沿栈道盘旋而上,则是为了让游人饱览天地造化的神异,体味“无限风光在险峰”的至险至雄的奇趣。我不得不佩服石门河风景区开发者那非凡的开拓精神和独具的匠心。石门河独有的美,就像藏匿在大山之中的一颗绝世珍珠,发现本就不易,让这颗绝世珍珠熠熠闪光在世人面前更是难上加难。那挂在绝壁上的栈道,就是神话中才有的天梯。先蜿蜒而下,再盘旋而上,跌宕起伏,一波三折,惊心动魄,本身就是一道绝美的风景,是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文字。非心中有丘壑,智慧绝伦,追求至美者,不能为之。很多天过去了,石门河绝美的风景依然让我激动,这是生平第一次独有的感觉。那原始的美,野性的美,那诗情画意的美,那惊心动魄的美,使我久久难以释怀。孔子登泰山而小鲁,我想我是要游石门河而看小天下名胜了。.西安城中的天坛很多年前,送孩子到北京读书,顺便去逛了一下天坛。或许是暑假,北京那地方,人太多,特别的拥挤,天坛也不例外。中国人旅游,大凡每到一地,无外乎是咔咔咔照照相,像赶集一样,你推我攘的。热闹有余,清净不足。欣赏景致风物,我总觉得要静下心来,慢慢地看,细细地品,默默地玩味。因此,对于北京的天堂,不过是“到此一游”而已,没留下什么深刻印象,也没有产生什么感触。西安也有个天坛,比北京的天坛历史要早,坛更高,陛道也更多,这是我始料未及的,让我喜出望外。这是一个深秋的午后,趁着在陕师大学习期间自主研修的机会,从住地出发,按照手机上高德地图的指引,步行了几条街,竟只用了半个多小时,就到达了天坛。这地方四周都是高大的建筑,不显山,不露水,居然就藏在闹市中,颇有点大隐隐于世的味道。如果不是有意去寻找,极容易被忽视。天坛公园向游人开放的时间应该不长,名气也不大,地面及设施都显得还新,但我却认为,这是西安最值得看的遗址之一。天坛公园没有森严的大门,更增添了一种亲切感。临街并与街面垂直的一条宽阔的笔直的大道,在阳光下亮闪闪的,一直延伸到天坛脚下。远远看去,打个比方,就像一根放置在地上的被放大了千百倍的棒棒糖,像一把长柄勺子,像一只巨型鼓槌。行道树和绿化树,都是新落户的,似乎正在为扎下根,为融合,拼命努力。公园其实很大,大道的两旁和天坛四周,都是草坪。草坪上有条凳,大理石桌椅。游人寥寥,屈指可数。天坛有铁栅栏围着,挂着“不准攀爬”的字样。游人只能隔着栅栏看,不能接近天坛,更不能沿着陛道攀登,想来是出于保护天坛所采取的必要的措施。天坛是黄土筑成的,和北京的天坛一样,颜色似乎更深一些。每隔一定的距离,都有宣传牌,介绍天坛的发现、发掘、修复,修建时间、功用,以及皇帝祭天的时间、礼仪等相关的知识。资料显示,天坛,最先发现者是陕师大的一群老师和学生。围着天坛走了一圈又一圈,觉得有些累了,便在公园里找了个避阴的条凳坐了下来,望着天坛发呆,任思想的野马在历史的深处神游。天坛始建于隋文帝时期,隋文帝、隋炀帝、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等几朝多个皇帝,都在这里祭过天。皇帝祭天,是很隆重,也很庄重的。我们可以想象得出当时的场景:长长的队伍,华盖云集,肃立在天坛前,敛声静气。皇帝率先从陛道登台,圈定的王公大臣,按照礼制,从不同的陛道拾级而上,他们既兴奋,又战战兢兢。能随皇帝祭天,自然是天大的荣耀。但伴君如伴虎,稍有差池,就可能万劫不复。中国人敬畏天,人世间一切不可捉摸的,闹不明白的,都归于天的力量。形成礼制,大抵是从周朝开始,渐渐演变成一种独有的文化,并涵盖了儒释道。中国文化人,喜欢用天道来解释人道,推崇尊天重道,提倡天人合一。中国是农业社会,靠天吃饭。天至高无上,法力无边。斥责狂傲者,一句你本事比天还大,便让受教训者哑口无言。在这一思想的影响下,民间便流传着“人在做天在看”“举头三尺有神明”等格言警句,划定底线、红线,使人在行事时有所畏惧,有所收敛。先前,乡下凡是有点名望的人家,堂屋的正墙上,都一定有一个神龛,神龛里无一例外地供奉着“天地君亲师”的牌位,红事白事、逢年过节,都要由当家人烧几张纸,上几柱香,磕几个头。这些东西,都在破四旧时,烧掉了。但这习俗,却一直沿袭到现在。一般人家,都会在靠着堂屋正墙的大方桌上,摆上一些吃的、喝的,完成这个仪式。农村里,大人对于不听话的小孩子,也常用天来吓唬。打雷,是用来惩罚恶人的。下大雨,天大旱,都是当地人良心不好。一个人的得意或失意,被说成是老天爷安排好了的。天,成了神圣不可亵渎、侵犯的。小时候,小伙伴之间闹了矛盾,比如张三丢了一个什么,怀疑是李四拿了,或者李四受了冤枉,说不清楚了,李四就指着天赌咒发誓,都是最恶毒、最忌讳的话,像什么死在腊月三十、死绝人毛。只要敢赌这样的恶咒、发这样的毒誓,就没有人再怀疑李四不是清白的。除了天权,还有神权,政权,族权,四者合一,就成了人们日常生活行为的规范,约定俗成。因为这规范,让更多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醋酸丁酯合作协议书
- 作文学会观察生活
- 2025年压纸轮项目建议书
- 护士入职工作总结
- 三年级数学计算题专项练习及答案
- 2025年绝缘材料:绝缘套管项目合作计划书
- 陕西航空职业技术学院《跆拳道俱乐部》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陕西西安地区八校2025年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数学试题文试题含解析
- 集美大学诚毅学院《三维CAD》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青岛农业大学《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全英文)》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实时数据驱动孪生-全面剖析
- 2024年继续教育公需课考试题目及答案
- 人员能力矩阵图
- 员工请假审批表模板
- GB∕T 2518-2019 连续热镀锌和锌合金镀层钢板及钢带
- 整机结构设计规范
- 种鸭饲养管理手册
- (高清正版)JJF(浙) 1137-2017《电容电流测试仪校准规范》
- 呼吸囊检测(课堂PPT)
- 损伤控制性复苏课件
- 三角坐标图的判读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