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v6路由技术分析及其与IPv4的互连探讨_第1页
IPv6路由技术分析及其与IPv4的互连探讨_第2页
IPv6路由技术分析及其与IPv4的互连探讨_第3页
IPv6路由技术分析及其与IPv4的互连探讨_第4页
IPv6路由技术分析及其与IPv4的互连探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word文档可自由复制编辑word文档可自由复制编辑word文档可自由复制编辑昌吉学院昌吉学院论文(设计)分类号: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密级:无毕业论文题目IPv6路由技术分析及其与IPv4的互连探讨毕业论文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或作品。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作者签名:年月日毕业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毕业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院有关保存、使用毕业论文的规定,同意学院保留并向有关毕业论文管理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本学院及以上级别优秀毕业毕业论文评选机构将本毕业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以资检索,可以采用复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毕业论文。声明人签名:导师签名:年月日年月日摘要Internet经历了几十年的高速发展,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作为整个网络基石的IPv4也已经十分成熟。但是由于自身的限制,己经逐渐暴露了许多问题和缺点,其中最突出的是IP地址空间将被耗尽和主干路由表不断增长的问题。于是IPv6被IETF设计出来用以替代IPV4。作为下一代的互联网协议的IPV6,对比IPV4有如下的特点:简化的报头和灵活的扩展;足够大的地址范围和层次化的地址结构;即插即用的连网方式;网络层的认证与加密;服务质量的满足;对移动通讯更好的支持。IPv6必将替代IPv4。整个网络从IPv4过渡到IPv6需要比较长的时间,两种网络将在今后长期共存。所以探讨IPv4与IPv6的互联性和过渡技术有重要的意义。本论文将介绍IPv4的缺点,以及IPv6的诸多优点,分析几种常见通信技术:双栈技术、隧道技术、NAT-PT协议转换。在对各种技术进行对比分析的基础之上,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对当前的理论进行补充,最后对某些技术的实现进行了实验测试。关键词:IPv4;IPv6;互连;隧道技术word文档可自由复制编辑word文档可自由复制编辑word文档可自由复制编辑AnalysisofIPv6routingtechnologyanditsinterconnectionwithtIPv4AbstractInternethasexperiencedseveraldecadesofrapiddevelopment,hasbecomeanindispensablepartoflife.AsacornerstoneoftheentirenetworkofIPv4hasbeenverymature.However,duetoitsownlimitations,hasbeengraduallyexposedthemanyproblemsandshortcomings.OneofthemostprominentistheaddressspaceofIPwillbeexhaustedandthemainroutingtablegrowingproblemtherefore,IETFIPv6wasdesignedtoreplaceIPv4.AsthenextgenerationInternetProtocolIPV6,comparedtoIPV4hasthefollowingcharacteristics:simplifiedheaderandextension;bigenoughaddressspaceandhierarchyaddressarchitecture;PlugandPlayinternrking;authenticationandencryptiononnetworklayer;supportonservicequality;bupportonmobilecommunication.IPv6willreplaceIPv4.TheentirenetworkfromIPv4transitiontoIPv6needforalongtime,thetwonetworkswillcoexistforalongtimeinthefuture.SoexploretheIPv4andIPv6connectivityandtransitiontechnologyhasimportantsignificance.ThispaperintroducesthedisadvantagesofIPv4,andthemanyadvantagesofIPv6.Analyzeseveralcommoncommunicationtechnology:dualstack,tunneling,NAT-PTprotocolconversion.Onthebasisofcomparisonofvarioustechnology,putforwardmyviews.Finally,theexperimentaltestsofcertaintechniquesrealization.KeyWords:IPv4;IPv6;Interconnection;TunnelTechnology 目录摘要...................................................................................IAbstract......................................................................................II1绪论.....................................................................................1.1论文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1.2IPv6技术国内外发展现状..........................................................IPv6协议研究...............................................................................IPv6协议基础....................................................................专业术语...................................................................IPv与6IPv4的比较...........................................................IPv6的报头结构..................................................................2.3IPv6地址........................................................................IPv地址的类型6 ............................................................IPv地址的格式6 ............................................................2.3.3寻址模型....................................................................2.3.4IPv6地址分配...............................................................2.4IPv6路由的分析..................................................................2.4.1IPv6路由技术概述........................................................... 2.4.2IPv路由工作原理6 ..........................................................IPv4与IPv6的互联........................................................................3.1双协议栈技术.....................................................................3.1.2双协议栈技术的工作原理.....................................................3.1.2双协议栈技术的工作方式......................................................3.1.3双协议栈的工作模型.........................................................3.2NAT-PT技术......................................................................NAT-PT技术基础............................................................NAT-PT技术分类............................................................3.2.3NAT-PT网关的工作流程......................................................3.3隧道技术.........................................................................手动配置隧道...............................................................自动配置隧道...............................................................3.3.36to4隧道技术..............................................................3.3.4隧道代理技术..............................................................IPv6的路由实例配置........................................................................4.1模拟器简介及配置命令基本介绍.....................................................4.2实现局域网内部的 IPv6主机互连的实验..........................................IPv4与IPv6网络互连的实现........................................................4.46to4隧道配置.....................................................................4.5IPv6网络NAT-PT动态映射实验配置................................................4.6实验对比分析.....................................................................4.7本章小结.........................................................................结论...................................................................................参考文献................................................................................致谢..................................................................................word文档可自由复制编辑word文档可自由复制编辑word文档可自由复制编辑11绪论IPv6是“InternetProtocolversion6”的缩写,人们将IPv6称为“下一代IP”。Internet的迅猛发展,使得网络规模急剧膨胀,信息量直线上升,新应用层出不穷,原有的己发展20多年的网络互连协议版本4——IPv4协议由于其先天的缺陷(地址空间不足、路由选择效率不高、安全性差、服务质量不高以及缺乏对移动的有效支持等),己经不能从根本上适应网络发展的需要。在这样的背景下,下一代网络标准——IPv6协议应运而生。IPv6的到来,首先可以立竿见影的缓解IPv4地址枯竭带来的尴尬,其次在灵活性,有效性,功能优化等方面,也大大优于过去的IPv4协议。经过一个较长的IPv4和IPv6共存的时期,IPv6最终会完全取代IPv4。1.1论文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我们为什么需要IPv6?这个问题可以用一个比较形象的比喻来解释:传统的马车传递与广袤天空中的航空邮寄,孰优孰劣,众人皆知。目前使用的IPv4协议已经不堪重负,为此我们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包括使用了VLSM可变长子网掩码技术,但却在每时每刻新连接到网络中的设备与人数的巨大压力下,显得杯水车薪2011年2月4日,互联网域名管理机构(ICANN)在美国迈阿密宣布,IPv4地址库已经告罄。表1-12011年4月,亚太互联网络信息中心(APNIC)宣布,亚太地区互联网协议第四版(IPv4)地址资源仅剩下最后一组。这意味着亚太地区将率先成为全球第一个IPv4地址资源全部分配完的区域,并意味着IPv6将成为建立全新的互联网网络和服务的必要因素。1.2IPv6技术国内外发展现状美国之前拥有着全球74%的IP地址资源,所以对IPv6的态度一直略显得不关心。直到思科于2001年7月10日宣布与微软、IBM、惠普、SUN和摩托罗拉结成伙伴关系,共同推进IPv6硬件和软件的开发。这也体现出了IPv6的重要性。在欧洲,各国政府对IPv6的发展都给予了高度的关注与支持。欧洲各国虽没有像亚太地区一样紧缺IP地址,但在IPV6的发展上不想落后于日本这样的国家,并且想通过IPV6挽回同美国之间的差距。目前欧洲各国正大力发展IPv6技术,专家认为欧洲的3G将在1-2年内进入全面应用阶段。在亚太地区,IP地址的资源相对比较紧张,所以大多数国家起步较早,并且走在了世界前列。此中,日本对IPV6表现的兴趣最大,政府已制定了“E-JAPAN”的战略。其他的经济较发达国家对新的技术也很有兴趣。新加坡,韩国都投入大量的技术和资金,去尝试IPv6的普及。中国是当前全球最急需IP地址的国家之一,因此在IPv6标准制订以及产业化和商业化的进程中都显得非常积极。2012年3月,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等多个部委联合发布了关于下一代互联网十二五发展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了2013年以前为商用网的商用试点阶段,2014年到2015年将进入全面商用部署阶段。过去的几年我们国家的IPv6产业界各方做了围绕着系统和设备研制网络和网站升级改造等重要环节做了大量的工作,目前已有超过1800余款设备和系统通过了全球IPv6论坛,IPv6Ready测试认证,基本涵盖了原有IPv4产品的类型,IPv4和IPv6网络互通产品领域也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能够满足网络不断需求,在网络改造方面,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三家基础电信企业累计开展了146个城域网的IPv6改造,累计完成了126个数据中心的升级改造工作,在互联网企业改造方面,我部联合发改委通过国家专项资金支持了腾讯、百度、阿里巴巴、新浪等商业网站,及蓝讯、世界互连等CDN和服务平台的IPv6改造工作,网站应用改造工作也取得了积极进展。我国IPv6用户从2013年8月的2.5%升至目前3%,IPv4向IPv6过渡产品成熟,技术不成屏障,IPv6双栈方案是中国的主流方案。并且经过几年的努力解决了从.CN域名解析到新预级域名(NewgTLD)解析的域名体系支持IPv6技术步署。因此,当我们面向IPv6时代时,域名体系技术已经能够稳定地支撑了。在移动网络方面,LTE给IPv6应用提供了完善接口。尽管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我们也清醒的意识到,国内乃至全球下一代互联网发展进程,相对还是比较缓慢,实现下一代十二五互联网发展建设目标的任务将十分艰巨。

2IPv6协议技术2.1IPv6协议基础IPv6是InternetProtocolVersion6的缩写,其中InternetProtocol译为“互联网协议”。IPv6是IETF(互联网工程任务组,InternetEngineeringTaskForce)设计的用于替代现行版本IP协议(IPv4)的下一代IP协议。目前IP协议的版本号是4(简称为IPv4),它的下一个版本就是IPv6。2.1.1专业术语下面列出IPv6协议中常用的几个专业术语:节点:任何运行IPv6的设备,包括路由器和主机。主机:只能接受数据信息,而不能转发数据信息的节点。IPv6中的主机不仅包括计算机等,还包括各种家用电器和其他电子器械。子网:使用相同的64位IPv6地址前缀的一个或多个链路。一个子网可以被内部子网路由器分为几部分。路由器:路由器是一种连接多个网络的网络设备,它能将不同网络之间的数据信息进行转发。IPv6网络中,路由器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它会把一些配置信息向外通告。邻节点:连接到同一链路上的节点。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因为IPv6的邻节点发现机制具有解析邻节点链路层地址的功能,并可以检测和见识灵节点是否可以到达。上层协议:紧挨着IPv6之上的一层协议,将IPv6用作运输工具。主要包括Internet层协议和传输层协议,但不包括应用层协议。2.1.2IPv6与IPv4的比较(1)IPv4的不足之处IPv4的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地址空间的不足在Internet发展的初期,人们认为网络地址是不可能分配完的,这就导致了对于网络地址分配时的随意性,其结果就是IP地址的利用率较低。由于组织的存在,IP地址不是一个接一个的分配的,而且由于缺乏经验的地址分类的做法,造成了大量的地址浪费。分配的过程是按时间顺序进行的,刚开始的时候一个学校可以拥有一个A类网络,而后来一个国家可能只能拥有一个C类网络。A类网络的数目并不多,因此问题的焦点就集中在B类和C类网络地址上,A类的网络太大,而C类的网络太小,因为后来的几乎所有的申请者都愿意申请一个B类网络,一个B类网络可以拥有65534个主机地址,而往往实际上根本用不了这么多的地址,由于这样的低效率的分配方法,导致了B类地址消耗得特别快。这样就导致了对现有的IP地址的分配速率很快,导致了IP地址即将被分配完的局面。对现有路由技术的支持不够由于历史的原因,今天的IP地址空间的拓扑结构都只有两层或者三层,这在路由选择上来看是非常糟糕的。各级路由器中路由表的数目过度增长,最终的结果是使路由器不堪重负,Internet的路由选择机制因此而崩溃。当前,Internet发展的瓶颈己经不再是物理线路的速率,ATM技术,百兆/千兆以太网技术的出现使得物理线路的表现有了显著的改善,现在路由器的处理速度成为阻碍Internet发展的主要因素。而IPv4天生设计上的缺陷更大大加重了路由器的负担。首先,IPv4的分组报头的长度是不固定的,这样不利于在路由器中直接利用硬件来实现分组中路由信息的提取、分析和选择。其次,目前的路由选择机制仍然不够灵活,对每个分组都进行同样过程的路由选择,没有充分利用分组间的相关性。再次,由于IPv4设计时未能完全遵循端到端通信的原则,加上当时物理线路的误码率比较高,使得路由器还要具备以下两个功能:a)根据线路的MTU来分段和重组过大的IP分组b)逐段进行数据校验这样同样会造成路由器处理速度降低。③无法提供多样的QOS随着Internet的成功和发展,商家们己经把更多的关注投向了Internet,他们意识到这其中蕴含着巨大的商机,今天乃至将来,有很多的业务应用都希望在互联网上进行。在这些业务中包括对时间和带宽要求很高的实时多媒体业务如语音、图像等,包括对安全性要求很高的电子商务业以及发展越来越迅猛的移动IP业务等。这些业务对网络QoS的要求各不相同。但是,IPv4的设计时没有引入QOS这样的概念,在设计上的不足使得它很难相应地提供丰富的、灵活的QOS选项。虽然人们提出了一系列的技术例如:NAT、CIDR、VLSM、RSVP等来缓解这些问题,但这些方法都只是权宜之计,解决不了因地址不多及地址结构不合理而导致的地址短缺的根本问题。最终IPv6应运而生。(2)IPv6的众多优点IPv6的优点主要有以下几点128比特地址长度,大大增加了地址空间IPv6地址长度为128比特,也就说IPv6协议最多支持2的128次方个地址,较于IPv4的32比特地址长度,其地址空间增加了2的96次方比特,很好的解决了IPv4地址空间不足的致命缺陷。层次化的地址结构,提高路由效率IPv6的地址空间采用了层次化的地址结构,利于路由快速查找,同时借助路由聚合,可减少IPv6路由表的大小,提高路由设备的转发效率。地址自动配置为了简化主机配置,IPv6支持有状态地址配置(StatefulAddressAutoconfiguration)和无状态地址配置(StatelessAddressAutoconfiguration)。对于有状态地址配置,主机通过服务器获取地址信息和配置信息。对于无状态地址配置,主机自动配置地址信息,地址中带有本地路由设备通告的前缀和主机的接口标识。如果链路上没有路由设备,主机只能自动配置链路本地地址,实现与本地节点的互通。IPv6报文头简洁,灵活,效率更高,易于扩展IPv6和IPv4相比,去除了IHL、identifiers、Flags、FragmentOffset、HeaderChecksum、Options、Padding域,只增了流标签域,因此IPv6报文头的处理较IPv4大大简化,提高了处理效率。另外,IPv6为了更好支持各种选项处理,提出了扩展头的概念,新增选项时不必修改现有结构就能做到,理论上可以无限扩展,体现了优异的灵活性。支持端到端安全因此,在IPv6中支持端到端的安全要容易的多。IPv6中支持为IP定义的安全目标:保密性(只有预期接收者能读数据)、完整性(数据在传输过程中没有被篡改)、验证性(发送数据的实体和所宣称的实体完全一致)。支持移动特性IPv6协议规定必须支持移动特性,任何IPv6节点都可以使用移动IP移动功能。和移动IPv4相比,移动IPv6使用邻居发现功能可直接实现外地网络的发现并得到转交地址,而不必使用外地代理。同时,利用路由扩展头和目的地址扩展头移动节点和对等节点之间可以直接通信,解决了移动IPv4的三角路由、源地址过滤问题,移动通信处理效率更高且对应用层透明。新增流控标签,更利于QoSIPv6报文头中新增了流标签域(FlowLabel字段),源节点可以使用这个域标识特定的数据流。转发路由器和目的节点都可根据此标签域进行特殊处理,如视频会议和VOIP等数据流。2.2IPv6的报头结构图2-1为IPv6与IPv4报文头部对比。IPv4报头格式VersionVersionIHLTypeofServiceTotalLengthIdentificationFlagsFragmentOffsetTimeToLiveProtocolHeaderChecksumSourceAddressDestinationAddressOptionsPaddingIPv6报头格式VersionVersionTrafficClassFlowLabelPayloadLengthNextHeaderHopLimitSourceAddressDestinationAddress图2-1IPv6和IPv4报头格式对比从图2.1中我们可以看出,与IPv4报头相比,虽然IPv6大大增加了地址部分的长度,但其基本的报头区只占用了更少的信息量。这样的设计可以弥补IPv6较长地址所占用的带宽。现在我们简单的分析IPv6报头所包含的信息:版本(Version):长度为4位。该区段标明了报头的基本格式、该字段的数值为6.传输类别(TrafficClass):长度为8位。主要作用于信源节点和转发路由器。用于区分报头的优先级级别。流标签字段(FlowLabel):长度为20位。是一个特定的数据包序列。用于标识这个数据包术语源节点和目标之间的信息。是IPv6新增的字段。负载长度(PayloadLength):长度为16位。它是指紧跟IPV6报头的数据包的其他部分。相当于IPv4的头长度减去固定长度。下一跳包头(NextHeader):长度为8位。相当于IPv4的protocol字段或者表示扩展包头类型。跳数限制(HopLimit):这一字段的设置是为了防止环路的产生。IPv6只改变TTL,没有校验和,取消了校验位。信息源地址(SourceAddress):标明发送方的地址。长度为128位。目的地址(DestinationAddress):标明接收方的地址。长度为128位。IPv6使用了固定和简化的报头格式,报头中只保留了最重要的功能,而对于一些非关键性的功能则放在了扩展报头中实现,使设计更加透明。使用层次化的网络结构,提高了路由效率。总的来说,IPv6的报文头相对于IPv4更加简洁,灵活,效率更高,易于扩展。2.3IPv6地址2.3.1IPv6地址的类型IPv6地址可分为三大类:单播地址,组播地址,任意播地址。单播(unicast)地址IPv6单播地址标识了一个接口,由于每个接口属于一个节点,因此每个节点的任何接口上的单播地址都可以标识这个节点。发往单播地址的报文,由此地址标识的接口接收。每个接口上至少要有一个链路本地单播地址,另外还可分配任何类型(单播、泛播和多播)或范围的IPv6地址。所有格式前缀不是多播格式前缀(11111111)的IPv6地址都是IPv6单播格式(泛播和IPv6单播格式相同)。IPv6单播地址和IPv4单播地址一样可聚合。目前定义了多种IPv6单播地址格式,包括可聚合全球单播地址、NSAP地址、IPX层次地址、站点本地地址、链路本地地址和具有IPv4能力的主机地址(嵌入IPv4地址的IPv6地址)。目前广泛使用的是可聚合全球单播地址、站点本地地址和链路本地地址。nbits 128-nbitssubnetprefix InterfaceID图2-2IPv6单播地址格式IPv6单播地址由子网前缀和接口ID两部分组成。子网前缀由IANA、ISP和各组织分配。接口标识符目前定义为64比特,可以由本地链路标识生成或采用随机算法生成以保证唯一性。组播(multicast)地址组播地址也称多播地址。组播地址也被指定到一群不同的接口,送到组播地址的数据包会被传送到所有的地址。组播地址由皆为一的字节起始,亦即:它们的前置为FF00::/8。其第二个字节的最后四个比特用以标明"范围"。如图2.2884411211111111标志范围组标示符图2.2IPv6组播地址格式标志位为0000表示是永久保留的组播地址,分配给各种技术使用。标志位为0001表示是用户可使用的临时组播地址。范围段定义了组播地址的范围,其定义如下:00011本地接口范围00102本地链路范围00113本地子网范围01004本地管理范围01015本地站点范围类似组播的私网地址10008组织机构范围1110E全球范围类似组播的公网地址下面是一些组播指定地址:FF02::1allnodes在本地链路范围的所有节点,包括路由器,电脑,只要运行IPV6。相当于Ipv4中的FF02::2allrouters在本地链路范围的所有路由器,相当于Ipv4中的FF02::5allOSPFroutersFF02::9allriprouters所有运行RIP的路由器,相当于Ipv4中的FF02::Aallrigrprouters运行所有eigrp的路由器FF05::2在一个站点范围内的所有路由器(3)任意播地址----Anycastaddress任意播是多个设备共享一个地址,它应用在one-to-nearest(一到近)模式。像组播地址一样,任意播地址能够识别多个接口,但他们之间有很大的不同:任播包只被传送到一个距离本路由器最近的那个接口地址。单播地址用来分配任意播地址。对于那些没有配置任意播的地址就是单播地址,但是当一个单播地址分配给不止一个借口的时候,单播地址就成了任意播地址。例如,当手机通信和其他的移动设备离开本地,漫游到其他区域时,不必接入原始的接入点,只需要找到最近的网络服务接入点即可。2.3.2IPv6地址的格式IPv6地址包括128比特,由使用由冒号分隔的16比特的十六进制数表示。16比特的十六进制数对大小写不敏感。如:FEDC:BA98:7654:3210:FEDC:BA98:7654:3210。另外,对于中间比特连续为0的情况,还提供了简易表示方法―――把连续出现的0省略掉,用::代替(注意::只能出现一次,否则不能确定到底有多少省略的0),如下所示:1080:0:0:0:8:800:200C:417A等价于1080::8:800:200C:417A和IPv4类似,IPv6的子网前缀和链路关联。多个子网前缀可分配给同一链路。IPv6地址前缀表示如下:ipv6-address/prefix-length。其中:ipv6-address:16进制表示的128比特地址prefix-length:10进制表示的地址前缀长度2.3.3寻址模型IPv6寻址模型与IPv4相类似。即每个单播地址可以表示一个单独的网络接口。IP地址会被分配到接口,而不是节点。因为每个接口属于节点,每个节点可以具备多个IPv6地址,任何一个地址都可以坐标表示该节点的标识符。但是一个单播地址只能与一个网络接口相关联,而每个网络接口都至少必须拥有一个单播地址。另一方面,具有大于链路范围的单播地址,对这样的接口是不需要的。也就是从非邻居到非邻居的接口,这并不是IPv6数据的源地址或目的地址。这种模式的寻址模型有一种例外,即当多个接口同时被处理时,一个单播地址或者一个单播地址可以同时分配给多个接口。这种情况对于建立在接口上的负载共享会起到较大的帮助。当前网络的发展情况要求了每个网络接口只分配一个全球唯一的单播地址,这限制了IPv4地址的扩展,一个提供通用服务的服务器在需求量较大的情况下可能发生崩溃。2.3.4IPv6地址分配IPv4地址分配初期采用基于类别的方式,有3类主要方式:A、B和C以及2种特殊的网络地址D和E。IPv4基于上述类别处理的管理方式限制了实际可使用的地址,例如一个拥有300个用户的网络期望采用一个B类地址,然而如果实际分配一个B类地址则用户拥有了65536个地址域,这远远超过用户需要的地址空间,造成地址的大量浪费。IPv6协议可根据用户的需要进行层状地址分配,这和IPv4采用块状地址分配是不同的,后者方式导致某些地址无法使用。在IPv6的分层地址分配方式中,高级网络管理部门可为下级网络管理部门划分地址分配区域,下级网络管理部门则可为更下层的管理部门进一步划分地址分配区域。IPv6将用户划分为三种类型。(1)使用企业内部网络和Internet;(2)目前使用企业内部网络,将来可能用到Internet;(3)通过家庭、飞机场、酒店以及其他地方的电话线和Internet网络互联。2.4IPv6路由的分析根据路由协议作用的范围,ipv6路由协议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为域内路由协议,又称为内部网关协议,适用于单个自治系统内部,目前常见的ipv6域内路由协议有RIPng、OSPFv3和ipv6-is-is;第二类为域间路由协议,又称为外部网关协议,适用于多个自治系统之间,目前ipv6最常见的ipv6域间路由协议为BGP4+。2.4.1RIPng协议下一代RIP协议(简称RIPng)是对原来的IPv4网络中RIP-2协议的扩展。大多数RIP的概念都可以用于RIPng。RIPng基于距离矢量算法,每隔30秒发送一次路由更新报文,如果180秒没有word文档可自由复制编辑word文档可自由复制编辑word文档可自由复制编辑2.4.3ISISv6协议IS-IS是由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为其无连接网络协议CLNP发布的动态路由协议。为了使IS-IS支持IPv4,IETF在RFC1195中对IS-IS协议进行了扩展,命名为集成化IS-IS(IntegratedIS-IS)或双IS-IS(DualIS-IS)。这个新的IS-IS协议可同时应用在TCP/IP和OSI环境中。在此基础上,为了有效的支持IPv6,IETF在draft-ietf-isis-ipv6-05.txt中对IS-IS进一步进行了扩展,主要是新添加了支持IPv6路由信息的两个TLVs(Type-Length-Values)和一个新的NLPID(NetworkLayerProtocolIdentifier)。TLV是在LSP(LinkStatePDUs)中的一个可变长结构。新增的两个TLV分别是:IPv6Reachability:类型值为236(0xEC),通过定义路由信息前缀、度量值等信息来说明网络的可达性。IPv6InterfaceAddress:类型值为232(0xE8),它相当于IPv4中的“IPInterfaceAddress”TLV,只不过把原来的32比特的IPv4地址改为128比特的IPv6地址。NLPID是标识IS-IS支持何种网络层协议的一个8比特字段,IPv6对应的NLPID值为142(0x8E)。如果IS-IS路由器支持IPv6,那么它必须在Hello报文中携带该值向邻居通告它支持IPv6。2.4.4BGP4+协议BGP4+是对BGP4的扩展,提供了对IPv6、IPX和MPLSVPN的支持。BGP4+属于一种自治系统间的动态路由发现协议,一般在两个自治系统的边界路由器之间建立对等关系。BGP4+既不是纯粹的链路状态算法,也不是纯粹的距离矢量算法。它能够与其他自治系统的BGP4+交换网络可达信息。各个自治系统可以运行不同的域内路由协议。为了实现对IPv6协议的支持,BGP-4+需要将IPv6网络层协议的信息反映到NLRI(NetworkLayerReachableInformation)及Next_Hop属性中。BGP4+中引入的两个NLRI属性分别是:MP_REACH_NLRI:MultiprotocolReachableNLRI,多协议可达NLRI。用于发布可达路由及下一跳信息。MP_UNREACH_NLRI:MultiprotocolUnreachableNLRI,多协议不可达NLRI。用于撤销不可达路由。BGP4+中的Next_Hop属性用IPv6地址来表示,可以是IPv6全球单播地址或者下一跳的链路本地地址。BGP4+利用BGP的多协议扩展属性来达到在IPv6网络中应用的目的,BGP协议原有的消息机制和路由机制并没有改变。2.4.5IPv6路由工作原理邻居发现协议是IPv6协议的一个基本的组成部分,它实现了在IPv4中的地址解析协议(ARP)、控制报文协议(ICMP)中的路由器发现部分、重定向协议的所有功能,并具有邻居不可达检测机制。邻居发现协议实现了路由器和前缀发现、地址解析、下一跳地址确定、重定向、邻居不可达检测、重复地址检测等功能,可选实现链路层地址变化、输入负载均衡、泛播地址和代理通告等功能。邻居发现协议采用5种类型的IPv6控制信息报文(ICMPv6)来实现邻居发现协议的各种功能。这5种类型消息如下。(1)路由器请求(RouterSolicitation):当接口工作时,主机发送路由器请求消息,要求路由器立即产生路由器通告消息,而不必等待下一个预定时间。(2)路由器通告(RouterAdvertisement):路由器周期性地通告它的存在以及配置的链路和网络参数,或者对路由器请求消息作出响应。路由器通告消息包含在连接(on-link)确定、地址配置的前缀和跳数限制值等。(3)邻居请求(NeighborSolicitation):节点发送邻居请求消息来请求邻居的链路层地址,以验证它先前所获得并保存在缓存中的邻居链路层地址的可达性,或者验证它自己的地址在本地链路上是否是惟一的。(4)邻居通告(NeighborAdvertisement):邻居请求消息的响应。节点也可以发送非请求邻居通告来指示链路层地址的变化。(5)重定向(Redirect):路由器通过重定向消息通知主机。对于特定的目的地址,如果不是最佳的路由,则通知主机到达目的地的最佳下一跳.33IPv4与IPv6的互联IPV4向IPV6网络过渡的基本技术包括双协议栈、隧道技术和NAT-PT技术。基于这三种技术派生出多种互通和转换机制。这些机制分为两类,一类是实现理IPV4海洋中的IPV6节点之间的通信;一类是IPV6小岛与IPV4海洋之间的通信。下面对这些实现机制进行了具体分析和比较。3.1双协议栈技术3.1.2双协议栈技术的工作原理IPv6和IPv4是功能相近的网络层协议,两者都基于相同的物理平台,而且加载于其上的传输层协议TCP和UDP又没有任何区别。由图3.1所示的协议栈结构就可以看出,如果一台主机同时支持IPv6和IPv4两种协议,那么该主机既能与支持IPv4协议的主机通信,又能与支持IPv6协议的主机通信,这就是双协议栈技术的工作机理。应用程序TCP/UDP协议IPv6协议IPv4协议物理网络图3.1IPv4/6双协议栈的协议结构图3.2双协议栈通信模型图3.2示出了通过双协议栈的通信方式。图中的双协议主机可以分别和IPv6主机及IPv4主机互通。3.1.2双协议栈技术的工作方式双协议栈的工作模式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数据在传送时,它的目的地址是路由选择的主要决定条件,所以双协议栈必须得根据数据和程序所指定的目的地址的协议类型对双协议栈的网络通信方式做出一些约定:(1)如果数据或程序使用的目的地址是IPv4地址,则使用IPv4协议;(2)如果数据或程序目的地址是IPv6地址,且为本地网络,则使用IPv6协议;(3)如果数据或程序使用的目的地址是不兼容IPv4的IPv6地址,且为非本地网络,则使用IPv6协议;(4)如果数据或程序使用的目的地址是兼用IPv4的IPv6地址,且为非本地网络,则使用IPv4协议,这种情况下的IPv6数据被封装在IPv4数据中;(5)如果数据或程序使用的是域名作为目标地址,则先从DNS获取相应的IPv4地址和IPv6地址,再根据具体的情况进行相应的处理。3.1.3双协议栈的工作模型双协议栈在实际工作的网络环境中,分为完全双协议栈模型和有限双协议栈模型。完全双协议栈模型是指在网络中的任意一个节点都支持IPv4和IPv6,每个节点发送的IPv4的数据包都由IPv4协议栈来处理,每个节点发送的IPv6的数据包经过节点时,也都是由IPv6协议栈来处理。这种网络环境中不会存在IPv4和IPv6之间的互相通信的问题。但这种模型仍会占用IPv4的地址资源,不能实现IPv4地址资源匮乏的情况。下图3.3可以解释完全双协议栈的工作原理:图图3.3完全双协议栈工作原理另一种模式为有限双协议栈模式,这种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完全双协议栈占用IPv4资源的这一弊端,服务器和路由器支持双协议栈,而非服务器的主机只需要支持IPv6协议栈即可。然而IPv4与IPv6节点之间的通信将出现障碍,这不得不需要一些其他的技术嵌入其中,以保证其正常通信。这些技术里较为普遍的有DSTM。在纯IPv6网络中,一个IPv6主机需要发送一个IPv4的数据包的时候,第一步会向为客户端分配地址的DSTM服务器发送一个IPv4的地址请求,DSTM服务器此时会在一个规定的地址范围中选择并暂时保留一个IPv4地址,在回复IPv6主机消息时,会使用前面提到的申请到的IPv4地址来配置其IPv4协议栈,之后将需要发送的IPv4数据包发送到DSTM,再由DSTM将数据包拆封成IPv4数据包并发送出去,于此同时建立一个主机IPv4和IPv6的地址映射表,在以后的数据转发过程中,会根据该表对数据包进行IPv4包的拆封和封装。图3.4对有限双协议栈的工作原理做出了解释:图3.4有限双协议栈工作原理3.2NAT-PT技术3.2.1NAT-PT技术基础NAT-PT技术即为协议翻译技术,NetworkAddressTranslation和ProtocolTranslation,由网络地址翻译技术和协议翻译技术两个部分组成。网络地址转换的方法是在1994年提出的。此方法需要在专用网连接到因特网的路由器上安装NAT软件.NAT技术一部分是IPv4与IPv6协议层的翻译,另一部分是IPv4应用与IPv6应用间的翻译。NAT-PT是一种IPv4节点和纯IPv6节点的互通方式。这些转换工作都是由网络设备来完成。每一个支持NAT-PT的网关路由器理论上都具有一个IPv4的地址池,在IPv6网络向IPv4网络发送数据包时,用来对应IPv6地址来实现网络间的翻译。相比于其他的网络转换技术,NAT-PT有他自身的特点,该技术不需要修改当前的IPv4网络,便可实现网络内部的IPv4主机对IPv6网络主机的访问,且通过协议映射,使若干IPv6主机可以使用一个相同的IPv4地址,达到了节省IPv4地址资源的目的。此外,在IPv4和IPv6网络互通的过程中,NAT-PT不同于一些隧道技术,他只要求在互联的转换设备上启用便可,对其他网络设备的要求会减少很多。3.2.2NAT-PT技术分类NAT-PT技术作为网关翻译技术,可以连接IPv6节点和IPv4节点的互通方式,其连接方式要靠网络设备来支持。在地址、协议的转换的过程中,NAT-PT使用的路由器应具备IPv4地址池,当IPv6向IPv4网络发送数据包时会启用转换报文,IPv6地址将会被转换成源地址。完成IPv4和IPv6网络地址的和协议的翻译,实现IPv4和IPv6节点之间的通信。当今常用的NAT-PT技术可以分为下面介绍的几类。静态NAT-PT:静态NAT-PT的原理相对易于理解,在网关上配置的IPv4和IPv6地址采用的是相对应的处理方式,所以工作量很庞大,需要消耗掉大量的IPv4地址用于配置。动态NAT-PT:动态NAT-PT在互通的过程中,网关会通告一个96位的地址前缀给IPv6网络,接着结合主机的IPv4地址实现对IPv4网络中主机的标识。在动态NAT-PT网关设置完IPv4地址池之后,使用IPv4地址,在IPv6网络中动态的将刚刚通告的前缀加到当前的IPv4地址。运行这种模式需要IPv4地址池的支持,类似IPv4的动态NAT。NAT-PTNAT-PTDNSALG:动态NAT-PT映射可以喝DNSALG联合使用来转换DNS传输,以自动建立目的节点的转换地址。3.2.3NAT-PT网关的工作流程NAT-PT网关的工作流程图如图3.5所示:图3.5NAT-PT网关的工作流程图(1)IPv4主机B请求访问IPv6的主机A,主机B向网内的DNS服务器发送请求报文,查询域名为的主机A的地址。(2)IPv4首选的DNS服务器收到DNS请求后,会检查映射记录,若无此记录,便将该报文发送到NAT-PT网关。(3)NAT-PT网关收到报文后,将会分析此报文的DNS请求,然后将报文交给DNS-ALG。(4)DNS-ALG接受后,将此DNS请求由A类型转换为A6类型或AAAA类型,并转发给IPv6域的DNS服务器。IPv6的DNS服务器收到DNS请求后,会查找映射记录,将对应的IPv6地址为FE80:2::10返回。NAT-PT网关收到DNS的应答后交给DNS-ALG,DNS-ALG解析出返回地址,并通知NAT在映射记录表中查找是否有此IPv6地址的映射记录,若无则建立一个新的连接,NAT会从IPv4地址池中选出一个地址去替换DNS应答中的IPv6地址FE80:2::10,并将此映射关系记录到地址映射表中,DNS-ALG将报文改为A类型返回给IPv4DNS服务器。IPv4DNS服务器将解析地址返回给主机B主机B发送一个目的地址为源地址为0的报文,此报文被发送至NAT-PT网关。NAT-PT网关接收到报文后,根据映射记录表,相对应的将目的地址替换为FE80:2::10,同时将源地址加上前缀2002::,对报文进行转换后,再送给主机A。到这里,IPv4主机和IPv6主机的通信就建立了。总的来说,NAT-PT技术是一种较为完善的网络互通的方案,在纯IPv6网络与IPv4网络之间的互通方面都有应用。但有一点需要注意,NAT-PT在网络层加密的情况下将无法工作,此时的NAT-PT需要与DNS-ALG技术结合。3.3隧道技术随着IPv6网络的发展,出现许多局部的IPv6网络,但是这些IPv6网络需要通过IPv4骨干网络相连。为了使这些孤立的“IPv6岛”可以互通,必须使用隧道技术。隧道技术目前是国际IPv6试验床6bone所采用的技术。利用隧道技术可以通过现有的运行IPv4协议的Internet骨干网络(即隧道),将局部的IPv6网络连接起来。因而是IPv4向IPv6过渡的初期最易于采用的技术。3.3.1手动配置隧道手动配置隧道需要两个端点所在网络的工作人员来配置完成。隧道的地址不需要再特殊配置,而是由隧道的端点地址决定。在常用的通信站点之间使用的较为频繁。隧道的封装节点必须保存隧道终点的地址,IPv6数据包在通过隧道协议传输的终点地址会被设为IPv4地址进行封装。手动配置的隧道,封装节点会根绝路由信息决定一个包是否需要通过隧道来转发,其通信站点之间须有一个可用的IPv4连接,并且需要一个IPv4地址。站点中的每个主机都需要支持IPv6网络,且隧道的起点和终点设备都须同时支持IPv4和IPv6协议的节点。当数据包到达终点时,节点会将IPv4封装进行拆封,读取IPv6数据包。在H-R,R-R应用中,隧道终点的路由器是IPv6数据包传送的目的节点而并非隧道终点。这表明隧道终点的地址不能通过IPv6数据包的目的地址达到,需由隧道起点的配置信息才能得到。因此这两种隧道必须采用手动配置模式。总体看来,手动配置隧道的主要缺点是网络管理员的工作量很大,因为它必须为每一条隧道做详细的配置。3.3.2自动配置隧道自动配置隧道的建立和拆除的动态的,它的端点根据分组的目的地址来决定。较常用于单独的主机或不经常通信的站点之间。如果目的地址是IPv6地址,且兼容IPv4协议,将通过配置自动隧道来传递数据包。若目的地址不是此类IPv6地址,分组不能通过自动配置隧道来传输数据。在H-H、R-H的应用中,隧道终点与IPv6网络的数据包的目的地址一致。用此方法可以将隧道终点的IPv4地址信息封装在IPv6的目的地址中,从而可以省去了给隧道专门配置终点的步骤,隧道终点地址可自动获得。这两种应用模式可以利用兼容IPv6的地址,而采用自动配置隧道模式。3.3.36to4隧道技术6to4隧道技术的要点就是在IPv6数据包要进入IPv4网络时,将IPv6数据包封装成IPv4数据包。然后,含有IPv6数据包的信息就在IPv4网络的隧道中传输。当IPv4数据包离开IPv4网路中的隧道时再把数据部分交给主机的IPv6协议栈。将数据包进行拆封,接受IPv6数据信息。6to4机制可以自动从IPv6的地址前缀中获取一个IPv4的地址,因此找点可以配置IPv6并且不需申请信的IPv6地址,大大的简化了运营商的工作,在实际的工作中有更多的应用范围。6to4机制的简单运用是在没有本地IPv6的ISP服务时,几个IPv4站点需使用IPv6进行交互,因而每一站点都需要确定一个路由来运行双层协议栈(即IPv4和IPv6兼容)和6to4隧道,以确保这个路由有全球范围的路由地址(非专用IPv4地址空间)。3.3.4隧道代理技术隧道代理不同于上面介绍的几种机制,它是一种架构,而非具体的协议。使用隧道代理的目的是简化隧道的配置,比较适用于单个主机获取IPv6的连接。在主机或路由将或路由将IPv6报文封装进IPv4数据包中,通过现有IPv4网络进行传输,当数据包到达目标主机或路由时,对接收到的数据包进行拆封,获取IPv6数据,实现两端的IPv6互通。隧道代理要求隧道的两端都支持双栈并有可用的IPv4连接。当隧道经过网关翻译设施时,这种机制是不可以使用的。采用隧道代理的方式,方便了IPv6的运营商对用户进行接入控制,按策略对网络资源进行分配。隧道代理技术提供了一种虚拟IPv6环境的运营商,使用隧道技术使各IPv6孤岛可以互相连通,实现IPv6网络环境下的互通。隧道代理技术的提出,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人工配置隧道对网络工作人员较大工作量的要求。隧道代理技术可以自动处理各网点的隧道需求,并且具有较为普遍的适用性。图3.6显示的是隧道代理模型工作示意图:图3.6隧道代理模型隧道代理工作的具体步骤是:第一步进行3A认证,完成后根据请求,选择隧道服务器及IPv6地址,隧道代理之后会注册一个隧道IPv6地址,最后将成功配置的信息发送到隧道服务器,隧道服务器再将配置信息发送给客户,这样,隧道代理的工作就完成了。44IPv6的路由实例配置4.1模拟器简介及配置命令基本介绍在配置IPv4与IPv6互连的实验中,我们使用的是DynamipsGNS3模拟器。这款模拟器基于硬件模拟的思科路由模拟器,该模拟器可以加载真实的思科路由器的IOS,实验效果和真实的网络环境基本没有区别,它模拟出路由器的硬件环境,然后在这个环境下直接运行思科的IOS,其模拟的真实性几乎可以完成所有的路由配置实验。在实验配置的过程中,给路由器做配置的过程中我们输入的命令都包括一定的功能,下面我们对一些较常见的命令做简单的介绍:en:enable的缩写,此命令可使操作者进入路由器的全功能模式。conft:configureterminal的缩写,表示从终端执行配置命令。nosh:noshutdown的缩写,此命令取消了路由器的自动关闭功能。ipv6unicast-routing:这条配置语句可以启动路由协议,开启IPv6单播路由功能,一些简单的路由网络的联通都会依靠此命令。ipv6nat:对此命令的当前接口开启NAT-PT转换。tunnelmodeipv6ip:此命令标明配置的隧道模式是IPv6到IPv4。ipv6natprefix2001::/96:这条配置语句声明了IPv6转换报文的前缀长度,例子中的前缀长度即为96。了解这些简单的配置语句,对理解实验配置会起到很好的帮助作用。4.24.2实现局域网内部的IPv6主机互连的实验在IPv6局域网中,实现IPv6主机的互通是比较简单的一种配置。本实验使用了两台2691路由器来模拟IPv6主机。下面是本实验的拓扑图4.1:图4.1IPv6局域网中IPv6主机互连拓扑图下面是在路由器上做的配置下面是在路由器上做的配置:在PC1上的配置:Router>Router>enRouter#conftRouter(config)#hoPC1PC1(config)#intf0/0PC1(config-if)#ipv6add2000::1/64PC1(config-if)#nosh在PC2上做的配置:Router>Router>enRouter#conftRouter(config)#hoPC2PC2(config)#intf0/0PC2(config-if)#ipv6add2000::2/64PC2(config-if)#nosh我们来检验实验结果:在PC1上pingPC2:在PC2上pingPC1:这表明,在IPv6局域网内两台IPv6主机的互通已经实现。4.3IPv4与IPv6网络互连的实现本实验通过隧道技术,来实现IPv4网络与IPv6网络的互连的实现。隧道机制在现有的IPv4基础设施中配置IPv6时,会以IPv4网络作为传输层,将一个IPv6孤岛内的IPv6主机、路由器等设备通过数据传输给另外一个IPv6孤岛,实现IPv6孤岛间的通信。采用隧道技术,可以利用现有的IPv4网络,将小的IPv6孤岛合并成大型的IPv6网络,最终通过技术和设备的更新,完成大规模范围内的纯IPv6网络。本实验所配置的隧道实验环境,由4台Cisco2691路由器来完成。2台路由器模拟IPv4路由器,另外2台分别模拟两个IPv6孤岛。本实验的配置拓扑图4.2:图4.2IPv4与IPv6互连隧道技术拓扑图在R1上的配置如下:Router>enRouter#conftRouter(config)#hoR1R1(config)#intf0/0R1(config-if)#ipaddword文档可自由复制编辑word文档可自由复制编辑word文档可自由复制编辑R1(config-if)#noshR1(config-if)#exiR1(config)#inttunnel0R1(config-if)#ipv6add2000::1/64R1(config-if)#tunnelsourceR1(config-if)#tunneldestinationR1(config-if)#tunnelmodeipv6ipR1(config-if)#exiR1(config)#intlo0R1(config-if)#ipv6add2001::1/64R1(config-if)#exiR1(config)#ipv6unicast-routingR1(config)#ipv6route2002::/64tunnel0在R2上的配置如下:Router>enRouter#conftRouter(config)#hoR2R2(config)#intf0/0R2(config-if)#ipaddR2(config-if)#noshR2(config-if)#exiR2(config)#inttunnel1R2(config-if)#ipv6add2000::2/64R2(config-if)#tunnelsourceR2(config-if)#tunneldestinationR2(config-if)#tunnelmodeipv6ipR2(config-if)#exiR2(config)#intlo0R2(config-if)#ipv6add2002::2/64R2(config-if)#exiR2(config)#ipv6unicast-routingR2(config)#ipv6route2001::/64tunnel1R2(config)#ipv6route2001::/64tunnel1配置完成,检验结果.在R1上pingIPv6孤岛2002::2,结果如下:在R2上ping另一个IPv6孤岛2001::1,结果如下:隧道配置的过程并不是很复杂,但要求在每个路由器上都配置隧道的目的地址,同时每两个路由器之间都需要建立一个隧道机制,这个配置工作量比较大,只适用于小型网络。4.46to4隧道配置6to4隧道的配置与配置隧道不同,6to4隧道的目的地址不需要配置,而是由IPv6地址转化生成。在运行过程中,在6to4站点内,IPv6主机在请求通过域名访问6to4站点内的其他IPv6主机时,访问方的主机会优先选择带有6to4前缀的IPv6地址发送一个数据包到最近的一个路由器,依此步骤,直至到达目的站点旁的路由器。下面将配置一个6to4隧道的实验,由4台Cisco2691路由器来完成。2台路由器模拟IPv4路由器,另外2台模拟IPv6站点。6to4隧道实验的拓扑图如图4.3:图4.36to4隧道实现IPv4/IPv6互连拓扑图在R1上的配置如下:Router>enRouter#conftRouter(config)#hoR1R1(config)#intf0/0R1(config-if)#ipaddR1(config-if)#noshR1(config-if)#exiR1(config)#intlo0R1(config-if)#ipv6add2002:c0a8:1::1/64R1(config-if)#inttunnel0R1(config-if)#tunnelsourceR1(config-if)#ipv6unnumberedlo0R1(config-if)#tunnelmodeipv6ip6to4R1(config-if)#exiR1(config)#ipv6unicast-routingR1(config)#ipv6route2002::/16tunnel0在R2上配置如下:Router>enRouter#conftRouter(config)#hoR2R2(config)#intf0/0R2(config-if)#ipaddR2(config-if)#noshR2(config-if)#exiR2(config)#intlo0R2(config-if)#ipv6add2002:c0a8:2::2/64R2(config-if)#inttunnel0R2(config-if)#tunnelsourceR2(config-if)#tunnelsourceR2(config-if)#ipv6unnumberedlo0R2(config-if)#tunnelmodeipv6ip6to4R2(config-if)#exiR2(config)#ipv6unicast-routingR2(config)#ipv6route2002::/16tunnel0配置完成,检验配置。在R1上ping2002:c0a8:2::2,结果如下:在R2上ping2002:c0a8:1::1,结果如下:数据包发送接收显示正常,46to隧道建立完成。4.5IPv6网络NAT-PT动态映射实验配置本实验配置了NAT-PT技术来进行IPv4与IPv6的转换,NAT-PT将协议进行翻译,作为通信的中间设备,使IPv4与IPv6站点间可以相互通信。实验中使用三个2691路由器,连接另外两台路由器的中间路由器模拟NAT设备,实现网关转换。图4.4是本实验的拓扑图:图4.4NAT-PT实验拓扑图在IPv4网络上配置如下:Router>enRouter#conftRouter(config)#ints0/0Router(config-if)#ipaddRouter(config-if)#noshRouter(config-if)#exitRouter(config)#iproute在IPv6网络上配置如下:Router>enRouter#conftRouter(config)#ints0/1Router(config-if)#ipv6add2000::2/64Router(config-if)#noshRouter(config-if)#exitRouter(config)#ipv6route::/02000::1Router(config)#ipv6unicast-routing在NAT上配置如下:Router>enRouter#conftRouter(config)#ints0/1Router(config-if)#ipv6add2000::1/64Router(config-if)#noshRouter(config-if)#ipv6natRouter(config-if)#exiRouter(config)#ints0/0Router(config-if)#ipaddRouter(config-if)#noshword文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