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银雀山汉墓竹简(壹)》语料时代银雀山汉墓竹简_第1页
试论《银雀山汉墓竹简(壹)》语料时代银雀山汉墓竹简_第2页
试论《银雀山汉墓竹简(壹)》语料时代银雀山汉墓竹简_第3页
试论《银雀山汉墓竹简(壹)》语料时代银雀山汉墓竹简_第4页
试论《银雀山汉墓竹简(壹)》语料时代银雀山汉墓竹简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试论《银雀山汉墓竹简(壹)》语料时代银雀山汉墓竹简一、墓葬年头1972年4月,山东省博物馆、临沂文物组在临沂银雀山挖掘1号2号西汉墓。据《临沂银雀山汉墓竹掘简报》,两墓均为长方形竖穴墓,开凿岩石而成。墓中出土了大量的陶器、钱币、铜器和漆木器等器物。墓坑形制和墓中所见器物的形制、纹饰、风格等均显示出西汉早期墓葬的特征。更加是鼎、盒、壶等陶器组合的展现,更是有力的证据。

另外,1号墓中还出土了“三铢钱”。据《汉书・武帝纪》记载,“三铢钱”于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始铸,于建元五年(公元前136年)“停罢”,流通的时间很短。由此可以断定,1号墓的年头,上限不会早于建元元年。这座墓中出土了“半两钱”,而没有察觉武帝元狩六年(公元前118年)始铸的“五铢钱”,由此可以推断出该墓葬年头的下限不会晚于元狩五年。因此,1号墓的年头,理应是在公元前140年至公元前118年之间。2号墓中除出土了“半两钱”之外,还察觉了《汉武帝元光元年历谱》。整理小组据此断定该墓的年头上限为汉武帝元光元年(公元前134年),即2号墓的年头,当在公元前134年至元前118年之间。

综上,我们可以认为这批竹简是在公元前134至公元前118年(汉武帝)时期被埋入墓中的。竹简所载文献汉初即已流行于世,其创作年头那么必然更早。

二、各书成书年头

1.孙子及《孙子兵法》

关于《孙子兵法》的与成书,自宋以来,人们就讨论不已,至今尚无定论。据于汝波先生概括,观法竟达八种之多。

记述孙子其人其书最早的权威资料应是《史记》。

①《律书》:“吴用孙武。申明军约,赏罚必信,卒伯诸侯,兼列邦土。”

②《吴太伯世家》:“三年,吴王阖庐与子胥、伯�将兵伐楚,拔舒,杀吴亡将二公子。光谋欲入郢,将军孙武曰:‘民劳,未可,待之。’”

③《孙子吴起列传》:“孙子武者,齐人也。以兵法见于吴王阖庐。阖庐曰:‘子之十三篇,吾尽观之矣。’”又:“孙武既死,后百余岁有孙膑。膑生阿鄄之间,膑亦孙武之后世子孙也。”

④《伍子胥列传》:“阖庐立三年,乃兴师与伍胥、伯�伐楚,拔舒,遂禽故吴反二将军。因欲至郢,将军孙武曰:‘民劳,未可,且待之。’乃归。”

从上述史料,我们可以得出几点:①历史上确有孙武其人,孙武与孙膑不是一个人;②孙武是春秋末期齐国人,出仕于吴,在阖庐三年(前512年)攻楚之前即已为吴国“将军”;③孙武所著兵法为“十三篇”。

2.孙膑及《孙膑兵法》

孙膑的生卒年史籍无记载。《孙子吴起列传》:“孙武既死,后百余岁有孙膑。膑生阿鄄之间,膑亦孙武之后世子孙也。”

另外,《史记》细致地记述了孙膑与庞涓俱学兵法,助田忌赛马、马陵斩庞涓等事迹。从这些记述看来,孙膑生活在齐威王时代,此时属战国中期。孙膑死后,“世传其兵法”。《汉书・艺文志》也有著录:“《吴孙子》八十二篇,图九卷;《齐孙子》八十九篇,图四卷。”《吴孙子》即孙武的兵法书,《齐孙子》一书,一般认为即是孙膑传世的兵书。但自《隋书・经籍志》之后,该书即不见著录。银雀山汉墓材料的出土,才使人们关于该书的种种推测趋于停滞。

因此,我们可以认为,《孙膑兵法》成书于战国中期,其弟子与后学又举行了增益和补充。

3.尉缭及《尉缭子》

《尉缭子》一书的著录,最早见于《汉书・艺文志》。《汉志》诸子杂家云:“《尉缭》二十九篇。”班固自注:“六国时。”颜师古注:“尉,姓;缭,名也,音了,又音聊。刘向《别录》云缭为商君学。”又兵形势家云:“《尉缭》三十一篇。”《汉书・艺文志》同时著录了两种《尉缭子》,一为杂家二十九篇,一为兵形势家三十一篇,而今传本《尉缭子》却只有二十四篇。一般认为,今本《尉缭子》是杂家《尉缭》的传本,是一部以军事内容为主,兼取各家思想的杂家著作。

4.《晏子》

《晏子》即《晏子春秋》。《晏子春秋》是记录春秋时期齐国晏婴言行的一部著作,是研究我国春秋战国时期历史、文学、哲学等方面的重要参考数据。《晏子春秋》一书,唐以前一向被列入儒家,认为是晏子本人所作。柳宗元首疑此书“墨子之徒有齐人者之为”。自宋朝起,《晏子春秋》就被大量学者视为伪书。银雀山汉墓竹简《晏子》的察觉,才消释了人们关于该书有无的种种疑虑。

关于成书年头,主要有三种观法:

①春秋时代说;②)战国时代说;③秦统一六国后一段时间内。

学术界多持战国时代说。理由如下:

①唐柳宗元首疑此书系“墨子之徒有齐人者之为”[1],已朦胧指出此书作于战国时代。王应麟、焦弘、章学诚等承其说。

②《晏子春秋》与其它先秦两汉古书中所载一致之事,均是他书抄袭《晏子春秋》而非《晏子春秋》抄袭他书[2]。

③从语言特点及内容上,《晏子春秋》受墨子、孟子、法家影响,说明其“成书当在《国语》、《墨子》之后,《战国策》、《韩非子》、《吕氏春秋》之前”。

④《晏子春秋》的用韵,与其它先秦韵文是一致的[3]。

5.《六韬》

《六韬》又称《太公六韬》,旧题周吕望撰。然自宋及今,大量学者均考证该书非吕望所著,而是后人假托其名而为。

盛冬铃先生认为,《六韬》的根本内容“至迟在战国后期已经形成”[4]。一般学者也认为成书于战国末期较符合实际。主要有以下依据:①战国时期,更加是战国中、后期冶铁术的进步为镌刻大部头书籍创造了必要的物质条件。②战国时期丰富的战役实践,是《六韬》产生的社会根基。③《六韬》对骑兵、骑战及车、步、骑协同作战实践阅历的总结,鲜明地表达了战国末期的时代特点。

6.《守法守令等十三篇》

银雀山一号汉墓出土了完整标题木牍一方,所记篇目为:守法、要言、库法、王兵、市法、守令、李法、王法、委法、田法、兵令、上篇、下篇,共十三篇。除《委法》不明所指外,整理小组据简式、字体、及内容等线索,在现存一号墓竹简中整理出相应简文,汇为一篇。其中《守法》、《守令》不易区分,暂合为一篇;《委法》仅列标题。各篇均不见于传世文献,但有的篇章内容与传世本《墨子》城守诸篇的《备城门》、《号令》的内容相重或好像。据此,我们或可认为《守法守令等十三篇》成书于战国时期。

当然,各书的成书时间众说纷纭是有理由的。这些书籍与其它诸子之书一样,在长期流传中辗转传抄中难免被增删修改,甚至篇章也有所改订变化。并且,它们也往往不是出自一人之手,成于一时之间,而多为相近类似之作的搜集。但以上论述可以说明,以上典籍汉初时即已广为流传,加之秦代历时较短,各书成书时代那么至迟当为战国时期。

解释:

[1]《河东集》卷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