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学(上)讲课提纲_第1页
动物学(上)讲课提纲_第2页
动物学(上)讲课提纲_第3页
动物学(上)讲课提纲_第4页
动物学(上)讲课提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普通动物学(I)讲课提纲第一章动物体的基本结构与机能本章重点1.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结构上的异同。2.动物四大组织的结构与机能特点。3.概念:组织、器官、系统、细胞周期第一节细胞一、细胞的一般特征1。细胞的大小与形状2.细胞的共同特征(1)形态一般都具有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2)机能=1\*GB3①都能够利用和转变能量;=2\*GB3②都具有生物合成的能力;=3\*GB3③都具有自我复制和分裂繁殖的能力。二、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的区别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基本结构区别表区别项目动物细胞植物细胞细胞壁无有叶绿体无有中央大液泡无有中心粒有无三、细胞周期细胞由一次分裂结束到下一次分裂结束之间的期限称为细胞周期.第二节组织和器官系统的基本概念一、组织由一些形态相同或类似、机能相同的细胞群,通过细胞间质连接而成的、具有一定生理机能的结构称为组织。(一)上皮组织特点:细胞排列紧密,细胞间质少。分布:体表、内脏器官的内表面及表面。功能:保护、排泄、分泌、呼吸及感觉等.被覆上皮种类:腺上皮感觉上皮(二)结缔组织特点:细胞种类多,数量少,细胞间质丰富。分布:机体各种组织之间。功能:支持、保护、营养、修复及物质运输等。疏松结缔组织致密结缔组织种类:脂肪组织软骨组织骨组织(三)肌肉组织特点:细胞细长,纤维状.分布:全身性分布。功能:肌纤维收缩,使机体产生运动。横纹肌种类:斜纹肌平滑肌心肌(四)神经组织特点:由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组成,神经细胞有多个突起。分布:全身性分布。功能:接受刺激,传导兴奋。二、器官和系统器官:由几种不同类型的组织联合形成的,具有一定的形态特征和一定生理机能的结构称为器官。系统:一些在机能上有密切联系的器官联合起来完成一定的生理机能构成系统。有关名词共质体:许多细胞核分散于一团原生质块中,细胞界限不明.(例:横纹肌细胞)合胞体:细胞以原生质突起互相连通形成的集合体,细胞界限明显可辨。(例:心肌细胞)连接复合体:是上皮细胞侧面的多种连接结构的统称,包括紧密连接(可防止大分子物质从细胞间隙进入组织深部)和桥粒(起固定和支持作用,使两个细胞粘牢).第二章原生动物门动物界中最原始、最低等的类群本章重点一、原生动物门的主要特征二、间日疟原虫的生活史三、原生动物的代表——草履虫形态结构和机能四、名词概念:包囊生活史波动膜伪足及变形运动吞噬作用胞饮作用滋养体裂体生殖刺丝泡接合生殖思考题:1.如何理解原生动物是动物界里最原始、最低等的一类动物?原生动物群体与多细胞动物有什么不同?2.我国的五大寄生虫病中有两类寄生虫病的病原是原生动物。它们分别是和,引起的疾病分别是和.3。简述利什曼原虫的生活史。第一节原生动物门的主要特征一、主要特征1。是单细胞动物或简单的群体动物。2.营养方式有植物性营养、动物性营养和腐生性营养.无性生殖:分裂生殖3.生殖方式有性生殖:接合生殖和配子生殖4.多数种类可形成包囊.包囊:原生动物不摄取养料的阶段,周围有囊壁包围,具有抵抗不良环境的能力。二、分类意见不一.一般根据运动胞器类型为依据,将原生动物门分为四个纲:鞭毛纲、肉足纲、孢子纲、纤毛纲第二节鞭毛纲(Mstigophora)一、代表动物-—眼虫(Euglena)(一)生活习性:生活在有机质丰富的水沟、池沼或缓流中。(二)形态结构1。外形体绿色,梭形,前端钝圆,后端尖。体表覆以具弹性、带斜纹的表膜(三分质膜,作用:保持虫体形状,作收缩变形运动)体前端有胞口、储蓄泡和鞭毛。2。结构和机能细胞膜①鞭毛9+2微管(周围9对双联体微管,中央有2个中央微管)②眼点及趋光性“遮光物"假说③叶绿体及其营养方式④伸缩泡及水分平衡调节⑤呼吸作用⑥生殖方式:纵二分裂,形成包囊。二、鞭毛纲的主要特征1.身体一般具鞭毛,以鞭毛为运动器.2.营养方式自养:光合营养;异养:渗透营养、吞噬营养3.繁殖方式无性繁殖:纵二分裂;有性繁殖:配子生殖三、鞭毛纲的主要类群根据营养方式的不同分为2个亚纲(一)植鞭亚纲(Phytomastigina)特点:一般有色素体,能进行光合作用,自养;如无色素体,则其结构相近。1。群体的形成对了解多细胞动物的起源有意义:衣藻(单个)盘藻(4~16)实球藻(16~32)空球藻(16~32)杂球藻(64~128)团藻(最多达5万个)2。夜光虫、腰鞭毛虫与赤潮3.淡水鞭毛虫与水污染4.浮游生物的组成部分,鱼类的自然饵料。(二)动鞭亚纲(Zoomastigina)特点:无色素体,异养。1.利什曼原虫(黑热病:我国五大寄生虫病之一)生活史:生物在一生中所经历的发育和繁殖阶段的全部过程称为生活史。①寄生在白蛉子体内前鞭毛体(寄生于白蛉子消化道)②寄生在人体内无鞭毛体(寄生于内脏巨噬细胞)2.锥虫与昏睡病波动膜:鞭毛虫基体后移至虫体后端,鞭毛由基体发出后,沿着虫体前伸,与细胞质拉成的膜状结构。3。鳃隐鞭虫(寄生鱼鳃)4。披发虫(与白蚁共生)5.领鞭毛虫第三节肉足纲一、代表动物——大变形虫(AmoebaproteusPallas)(一)生活习性生活在清水池塘或水流缓慢的浅水中。(二)形态结构质膜细胞质外质外质食物泡细胞核伸缩泡(三)生理机能1.伪足及变形运动变形虫在运动时体表形成的临时性突起称为伪足.虫体在运动时不断向伸出伪足的方向移动,身体形状不断改变的现象称为变形运动。2.营养:吞噬作用和胞饮作用3.伸缩泡4.生殖:二分裂(典型的有丝分裂)二、肉足纲的主要特征1。以伪足为运动器。(伪足的类型:①叶状伪足②丝状伪足③根状伪足④轴状伪足)2.体表仅有细胞质膜.3。繁殖方式为二分裂,有些种类具有性生殖(如有孔虫).三、肉足纲的重要类群根据伪足不同分为二亚纲。(一)根足亚纲(Rhizopoda)特点:伪足为叶状、指状、丝状或根状。1.痢疾内变形虫滋养体:一般指寄生原生动物摄取营养的阶段,能活动、摄取养料、生长和繁殖,是寄生原虫的寄生阶段。生活史2.其他根足虫足衣虫、有孔虫、表壳虫、砂壳虫(二)辐足亚纲(Actinopoda)太阳虫和放射虫第四节孢子纲一、代表动物-间日疟原虫(PlasmodiumvivaxGrassietFeletti)(一)形态及生活史1.在人体内进行裂体生殖裂体生殖:营养体长成后,细胞核首先分裂成多个,随后细胞质分裂,包围着细胞核,形成多个子体的生殖方式。①红血细胞前期是病理上的潜伏期,在肝细胞内发育(8—9天)。②红血细胞外期一部分裂殖子侵入红血细胞,另一部分留在肝细胞内,继续侵入其他肝细胞。是复发病的根源.③红血细胞内期裂殖子侵入红血细胞,在其中发育。是发病期。环状体大滋养体配子母细胞大配子母细胞:深蓝色,核偏一旁.小配子母细胞:浅蓝色,核居中.2.在按蚊体内进行配子生殖和孢子生殖大、小配子结合形成动合子。定居胃壁,发育成卵囊.卵囊内细胞分裂,形成大量子孢子.二、孢子纲的主要特征1。寄生生活,无运动器。2.营养方式为异养。3。生活史复杂,有世代交替。三、孢子纲的重要类群1。球虫(兔肝艾美球虫、穿孔艾美球虫)2.血孢子虫(疟原虫、焦虫)3。粘孢子虫(典泡虫)第五节纤毛纲(Ciliata)一、代表动物——大草履虫(ParameciumcaudatumEhrenberg)(一)生活习性生活于有机质丰富的淡水池沼或缓流中。(二)形态结构及生理机能1。外形倒置草鞋形,体表有纤毛,一侧有口沟。表膜外质(含刺丝泡)2。基本结构细胞质内质(含食物泡)大核(司营养)细胞核小核(司生殖)3.纤毛及表膜下结构纤毛、基体、动纤丝、纤维网表膜泡、刺丝泡刺丝泡:位于表膜下,细胞质外质中,开口于表膜。当动物受刺激时,刺丝泡射出内容物,遇水成为细丝.一般认为有防御机能。(问题:为什么草履虫是螺旋形向前运动的?)4.消化胞器及营养胞口、胞咽、食物泡的形成、胞质环流5.伸缩泡及收集管主要功能:调节体内水分平衡。6。繁殖无性生殖:横二分裂有性生殖:接合生殖接合生殖:生殖时两个纤毛虫在口沟处粘合,互相交换小核,与对方的大核融合,各自分裂产生8个新个体的生殖方式。三、纤毛纲的常见种类1.小瓜虫引起鱼小瓜虫病2.车轮虫危害淡水鱼3.棘尾虫、游仆虫4。钟虫和喇叭虫第七节原生动物的系统发展系统发展:生物种族的发生发展历史称为系统发展.一、生命的起源无机物(CO2、H2O—-小分子有机物(甲烷)—-高分子有机物(如尿素)——高分子体系(蛋白质、核酸等)——非细胞结构的生命物质——原始鞭毛虫—-原生动物二、原生动物门各纲的演化关系1。鞭毛纲最原始理由:①生命出现以前已有无机物,有些鞭毛虫能用渗透营养获得养料;②大多数动物在生活史中出现鞭毛阶段。2。肉足纲由鞭毛纲演化而来理由:①有孔虫和太阳虫在形成配子时有鞭毛;②变形鞭毛虫具有鞭毛虫和肉足虫的特点.3.孢子纲是鞭毛纲和肉足纲适应寄生生活的结果理由:①配子有鞭毛;②疟原虫的大滋养体和粘孢子虫与变形虫相似.4。纤毛纲是鞭毛纲的另一个演化分支理由:纤毛的结构与鞭毛相似。第三章自学内容第一节解释原生动物、后生动物的概念;各派学者对中生动物的存在有什么意见?各有什么依据?第二节逐个讲解多细胞动物起源于单细胞动物的证据。第三节逐个讲解胚胎发育的重要阶段,找出各阶段的特点。第四节解释生物发生律的概念和意义。第五节多细胞动物起源于单细胞动物的各个学说及依据。第三章多细胞动物的起源第一节从单细胞到多细胞原生动物:单细胞动物1.动物界中生动物(?)后生动物:多细胞动物2.动物进化的三大规律: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第二节多细胞动物起源于单细胞动物的证据(一)古生物学方面古生物学:研究化石生物的科学称为古生物学。化石:埋藏在地层中的古代生物的遗体或遗迹称为化石。(二)形态学方面现有动物有单细胞动物和多细胞动物;单细胞动物中有群体,推测团藻是中间类群。(三)胚胎学方面胚胎学:研究生物体从受精卵开始到幼体长成的科学称为胚胎学。第三节胚胎发育的重要阶段(一)受精和受精卵精子1。生殖细胞少黄卵(如文昌鱼卵、海胆卵)卵中黄卵(如昆虫卵)多黄卵(如鸡、鸟卵)2.受精:精子和卵结合成为受精卵的过程称为受精。(二)卵裂1。卵裂的特点:不等分裂球长大,又进行下一次分裂,结果越分越小。等裂(如海胆的卵裂)完全卵裂(少黄卵)不等裂(如蛙的卵裂)2.卵裂的方式盘裂(如鸡的卵裂)不完全卵裂(中、多黄卵)表裂(如昆虫的卵裂)(三)囊胚的形成囊胚:由分裂球形成的中空的球状胚称为囊胚。(四)原肠胚的形成原肠胚:由囊胚发育形成具有内外胚层、原肠腔和原口的胚胎时期称为原肠胚.内陷内移形成方式分层内转外包原口动物:动物的口来源于胚胎时期的原口,这类动物称原口动物。后口动物:胚胎时期的原口封闭或发育成肛门,而在相对一端重新开口形成动物的口,这类动物称后口动物。(五)中胚层和体腔的形成真体腔:中胚层之间形成的空腔称为体腔.端细胞法(裂体腔法)体腔形成方式体腔囊法(肠体腔法)(六)胚层分化分化:生物在个体发育过程中,细胞向不同的方向发展,在构造和机能上由一般变为特殊的现象称为分化。外胚层的分化:皮肤上皮(含皮肤腺、毛、发、爪、角等)、神经组织、感觉器官、消化管两端上皮等。中胚层的分化:肌肉组织、结缔组织(骨骼、血液)、生殖器官和排泄器官的大部分.内胚层的分化:消化管大部分上皮、肝、胰、呼吸器官、排泄与生殖器官的小部分.第四节生物发生律个体发育:生物从受精卵开始到成体的整个发育过程称为个体发育。系统发展:生物种族的发生发展历史称为系统发展.生物发生律1.概念:生物的个体发育简单而迅速地重演了其系统发展的主要过程,这个规律称为生物发生律.根据:①胚胎学证据;②达尔文主义。2.研究生物发生律的意义对了解各动物类群的亲缘关系及其发展线索极为重要.当动物的亲缘关系和分类位置不能确定时,常由胚胎发育得到解决.第五节关于多细胞动物起源的学说(一)群体学说1。赫克尔的原肠虫学说论点:起源于原肠虫.论据:团藻是群体单细胞动物向多细胞动物过渡的类群。2.梅契尼柯夫的吞噬虫学说论点:起源于吞噬虫.论据:①在低等的多细胞动物中,多数是由内移方法形成原肠胚;②机能与结构相统一,先有机能,后有适应该机能的结构。3.Grell-Butschli的扁囊胚虫学说论点:起源于扁囊胚虫.论据:丝盘虫是扁囊胚虫现存种类。(二)合胞体学说论点:起源于多核纤毛虫。论据不足。此外还有共生学说,但存在一系列遗传学问题.第四章自学预习内容第一节1。海绵动物的体壁由哪三层构成?各层有什么结构?2。海绵动物有哪几种类型的水沟系?各种水沟系的水流途径如何?第二节解释海绵动物发育过程中的逆转。第三节1.阐述海绵动物的分类地位并说明:为什么说海绵动物是原始低等的多细胞动物?(提示:为什么说海绵动物是多细胞动物?它们的原始性表现在什么地方?)2。什么叫侧生动物?第四章多孔动物门(Porifera)(或海绵动物门Spongia)最原始、最低等的多细胞动物本章重点1.多孔动物(海绵动物)的主要特征,其中重点了解海绵动物的体壁结构。2。海绵动物各种类型的水沟系及其水流途径。3.海绵动物的分类地位(主要要求能解释海绵动物为什么是原始、低等的多细胞动物).4.名词概念:逆转、侧生动物第一节海绵动物的形态结构(一)体型多数不对称1.体形各种各样有块状、球状、树枝状、管状、花瓶状等。2.体表有很多小孔,是水流进入体内的孔道。(二)没有器官系统和明确的组织皮层(扁细胞)海绵体壁结构中胶层(骨针、海绵丝、变形细胞、原细胞及芒状细胞)胃层(领细胞)(三)具有水沟系单沟型进水小孔-—中央腔-—出水孔类型双沟型流入孔——流入管——前幽门孔--辐射管—-后幽门孔——中央腔-—出水孔复沟型流入孔——流入管——前幽门孔——鞭毛室——后幽门——孔——流出管-—中央腔——出水孔第二节海绵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无性生殖:出芽和形成芽球1。生殖有性生殖:精卵结合第二节海绵动物的生殖和发育2.发育特点:有逆转现象。逆转:海绵动物在发育成两囊幼虫后,动物极的小细胞内陷成为内胚层,而植物极细胞留在外层形成外胚层,与其他多细胞动物正常形成原肠的过程相反,这种现象称为逆转。3.再生再生能力强。第三节海绵动物的分类及分类地位1.分类根据骨针特点分为3个纲。钙质海绵纲:钙质骨针;水沟系简单,单沟型或双沟型.六放海绵纲:矽质骨针,六放;水沟系复沟型,鞭毛室大。寻常海绵纲:矽质骨针,非六放;水沟系复沟型,鞭毛室小。2.分类地位处于多细胞动物最低等的地位。①海绵动物是多细胞动物理由:a.胚胎发育到了囊胚阶段,只是因为发生了逆转,才没有形成真正的组织;b。已有了细胞的分化;c。细胞的化学成分与多细胞动物的相同.②海绵动物较原始原始的表现:a.细胞具有较强的独立性;b.在胚胎发育中还没有到达原肠胚阶段,故没有消化腔,只有中央腔;c。胃层中的领细胞与领鞭毛虫相似.③海绵动物是侧生动物侧生动物:很早就从原始的祖先分化出来成为独立的一支,不再发展。第五章自学及预习内容第一节讲述腔肠动物门的各主要特征。第二节讲述水螅的生活习性、形态及生理机能。第三节1.讲述薮枝虫、海月水母、海葵的形态及生活史。2.总结水螅纲、钵水母纲及珊瑚纲的主要特征。解释以下名词概念辐射对称、两辐对称、不完全消化系统、出芽生殖、再生解答问题为什么说腔肠动物是真正的后生动物的开始?第五章腔肠动物门(Coelenterata)真正的后生动物的开始本章重点1.腔肠动物门的主要特征。①体制对称形式;②胚层和原始消化腔;③有组织分化;特点是;④神经系统;⑤有水螅型和水母型。2.水螅的形态结构及生理机能。3.各纲的主要特征、代表动物及其形态结构、生活史.4.名词概念:辐射对称、两辐对称、不完全消化系统、扩散型神经系统、出芽生殖、再生5。回答问题:为什么说腔肠动物是真正的后生动物的开始?第一节腔肠动物门的主要特征(一)辐射对称1。辐射对称的概念:通过动物体的中央轴有多个切面可以把身体分为2个相等的部分.这种对称形式称为辐射对称。2。生活适应:固着和漂浮。两辐对称:通过动物体的中央轴有两个切面可以把身体分为2个相等的部分。这种对称形式称为两辐对称。(二)两胚层、原始消化腔外胚层体壁中胶层个体基本结构内胚层消化循环腔不完全消化系统:只有口没有肛门的消化系统。(三)组织分化特点:①上皮组织占优势;②(上)皮肌(肉)细胞兼有上皮和肌肉的功能。(四)原始的神经系统—-神经网(或称扩散型神经系统)1.组成:由分散的神经元组成。2.特点:无神经中枢,传导不定向,传导速度慢。(五)具有水螅型和水母型水螅型和水母型的比较水螅型水母型外形筒状伞形口面向上向下生活方式固着漂浮中胶层较薄较厚生殖方式无性有性第二节腔肠动物门代表动物--水螅(Hydra)一、生活习性生活在水流缓慢、水草丰富、水质清澈的淡水中。二、形态结构1.外形体圆筒形,一端为基盘,另一端有触手和口。外胚层外皮肌细胞、刺细胞、间细胞、感觉细胞、神经细胞2。体壁中胶层薄而透明的胶状物质。内胚层内皮肌细胞、腺细胞、刺细胞、间细胞、感觉细胞3。消化循环腔三、生理机能1。运动摆动、翻筋斗运动、尺蠖运动、上升下降运动。2.营养摄食机械消化消化细胞外消化化学消化细胞内消化吸收3.呼吸与排泄通过体表进行。4.生殖无性生殖:出芽生殖生殖方式有性生殖:精卵结合受精卵裂囊胚原肠胚卵囊小水螅出芽生殖:由母体长出芽体,芽体经过发育长出与母体相同的器官,然后从母体上脱落成为新个体的生殖方式。5。再生再生:生物体恢复其丧失部分的能力称为再生。高等动物的再生是体内激素起作用。第三节腔肠动物门的分纲根据形态和有无世代交替现象,将腔肠动物门分为3个纲。一、水螅纲(Hydrozoa)(一)代表动物--薮枝虫(Obelia)1。生活习性及形态螅根、螅茎水螅型围鞘、共肉及共肉腔基本形态水螅体生殖体(生殖鞘和子茎)水母型体形:伞形,边缘有触手和缘膜消化循环系统:口—胃—辐管—环管2。生活史(二)水螅纲的主要特征P.99(三)水螅纲的几种代表二、钵水母纲(Scyphozoa)

(一)代表动物——海月水母(AureliaauritaLamarck)ﻫ1.形态结构

营漂浮生活,白色透明,形似明月。口面、反口面触手、感觉器(触手囊)、眼点、缘瓣、感觉窝。消化系统:口、胃腔、辐管、环管、生殖腺、胃丝(二)钵水母纲的主要特征P.100海蜇与海月水母不同的是:①伞半球形,中胶层厚(海蜇皮);②口腕愈合成口柄(海蜇头),大型口消失,在口柄的边缘形成吸口。水母与风暴报警仪(仿生学)三、珊瑚纲(一)代表动物—-海葵形态结构体呈圆柱状,下端为基盘,上端有口、口道及口道沟。消化循环腔较复杂,有宽、窄不同的隔膜和隔膜丝。雌雄异体,生殖腺由内胚层形成。(二)珊瑚纲的主要特征P.105(三)其他珊瑚纲动物八放珊瑚亚纲:海鸡冠、海鳃、笙珊瑚、红珊瑚等.六放珊瑚亚纲:石芝、鹿角珊瑚、脑珊瑚等。第四节腔肠动物的系统发展一、起源理论:起源于类似于浮浪幼虫的群体鞭毛虫祖先。理由:浮浪幼虫与群体鞭毛虫相像.二、各纲的关系1.水螅纲最原始理由:水螅纲的水螅型和水母型结构最简单,生殖腺来源于外胚层.2.钵水母纲和珊瑚纲起源于水螅纲.理由:后两纲生活史中一般都有水螅型.第六章自习及预习内容第一节扁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1)两侧对称及三胚层出现的生物学意义;(2)各系统的进化特点。第二节(1)涡虫的形态结构及生理机能.(2)涡虫纲适应自由生活的特征。第三节(1)华枝睾吸虫的形态结构及生活史。(2)吸虫纲适应寄生生活的特征。(3)几种常见吸虫的形态及生活史.第四节(1)猪带绦虫的形态结构及生活史.(2)绦虫纲适应全面寄生生活的特征.(3)两虫重要的代表绦虫。名词概念两侧对称、皮肌囊、原肾管(排泄系统)、梯形神经系统、中间宿主、终末宿主。第六章扁形动物门(platyhelminthes)两侧对称、三胚层、无体腔动物第一节扁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一)两侧对称1。概念:通过动物体的中央轴,只有一个切面将动物体分成左右两个相等的部分。2。意义:(1)促进了动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分化;(2)定向运动,感应更准确、迅速、有效;(3)是动物由水生进化到陆生的条件之一。(二)中胚层的形成意义:(1)减轻了内、外胚层的负担;(2)为动物体的结构复杂化提供了必要条件;(3)也是动物体由水生进化到陆生的条件之一.(三)皮肤肌肉囊1.概念:上皮与肌肉紧密连接在一起所形成的体壁。2.意义:强化了运动机能。(四)消化系统特点:属不完全消化系统(或称发育不完善的消化系统),但已分化为肠道。(五)排泄系统特点:属原肾管型。只有排泄孔通体外,另一端为由焰细胞组成的盲管。(六)神经系统特点:梯式(或梯型)神经系统,开始出现原始的神经中枢。由“脑”向后分出若干纵神经索,在纵神经索之间有横神经相连,形状如梯。(七)生殖系统特点:出现了固定的生殖腺和生殖导管。第二节涡虫纲(Turbellaria)

自由生活一、代表动物——三角涡虫(Dugesia)(一)外部形态及生活环境(二)内部构造1.皮肤肌肉囊上皮细胞中有杆状体,腹面表皮有纤毛.肌肉三层:环肌、斜肌和纵肌。2。消化系统口—咽(咽囊、咽鞘)-肠(三支主干,多分枝)3。呼吸及循环4.排泄系统焰细胞—排泄管—排泄孔-体外5.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梯型神经系统。感觉器官:眼点、耳突、表皮内的触觉细胞。6。生殖系统♂:精巢—输精小管—输精管—储精囊-阴茎(基部有前列腺)—生殖腔♀:卵巢—输卵管(收集卵黄)—阴道(向前伸出受精囊)—生殖腔涡虫的生殖方式:(1)无性生殖:缢断生殖缢断生殖:是涡虫的一种特殊的生殖方式。生殖时涡虫虫体后端紧粘于底物上,前端继续向前移动,直到虫体断裂为两半,然后各自再生出失去的一半.(2)有性生殖:雌雄交配7。再生包括损伤部分的再生和内部器官的再生。二、涡虫纲的主要特征(适应自由生活)1。表皮细胞有杆状体,腹面表皮有纤毛.2。神经系统及感觉器官较发达。3.消化管较发达.4.绝大多数种类营自由生活.三、涡虫纲的分类1.无肠目:无消化管,仅为一团来源于内胚层的营养细胞。如旋涡虫。2.大口虫目:具简单的咽和囊状具纤毛的肠。如微口涡虫。3.多肠目:肠有很多分支盲管,个体发育经牟勒氏幼虫.如平角涡虫。4。三肠目:肠分三主干,每干有许多分支.如真涡虫、鲎涡虫。第三节吸虫纲(Trematoda)ﻫ寄生生活一、代表动物——华枝睾吸虫(Clonorchissinensis)(一)形态结构1.体壁皮层—基膜—肌肉(环肌、纵肌)2.消化系统口—咽—食道—肠(二支)3.呼吸厌氧呼吸4.排泄系统原肾管系统:焰细胞-排泄管—排泄囊-排泄孔5.神经系统不发达,梯型。6.生殖系统♂:精巢-输精小管-输精管—储精囊-雄孔♀:卵巢—输卵管—成卵腔(受精囊、劳氏管和卵黄管汇合)—子宫—雌孔(二)生活史成虫—卵—毛蚴、胞蚴及雷蚴(在沼螺体内)-尾蚴(水中)—囊蚴(鲤科鱼及虾)—感染新寄主中间寄主(宿主):性未成熟的寄生虫幼虫寄生的寄主。终末寄主(宿主):寄生虫成虫寄生的寄主.(三)防治原则1。防止病从口入,不吃生的或不熟的鱼虾2。加强粪便管理(堆沤、发酵腐熟,杀死虫卵)3.处理保虫寄主:治疗病人,管理病猫病狗二、吸虫纲的主要特征(适应寄生生活)1。体表无纤毛,也无杆状体,代之以皮层;2。有发达的吸附器官(吸盘或附着盘);3。消化系统较简单,生殖系统发达;4.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趋于退化;5。营寄生生活(内寄生或外寄生).三、吸虫纲的分类(一)单殖亚纲(外寄生吸虫)生活史简单,直接发育,不更换寄主。1。三代虫2。指环虫(二)盾腹亚纲(大部分内寄生)生活史中有1个或2个寄主。盾腹吸虫(三)复殖亚纲1.肝片吸虫、布氏姜片虫、华支睾吸虫的特征比较比较项目肝片吸虫布氏姜片虫华支睾吸虫体长(mm)20~40平均3010~25形态有头锥椭圆叶状肠外侧分支波浪形弯曲较直卵巢鹿角状分支鹿角状分支三叶受精囊无无有终末寄主牛、羊人、猪人、猫、狗等寄生部位肝胆管小肠肝胆管中间寄主椎实螺扁卷螺沼螺、鱼虾2。日本血吸虫(五大寄生虫病源之一)第四节绦虫纲(Cestoidea)

全面寄生生活一、代表动物——猪带绦虫(Taeniasolium)(一)形态结构头节顶突、小钩和吸盘颈节未成熟节片节片成熟节片妊娠节片(孕卵节片)1。体壁与营养消化系统完全退化通过皮层直接吸收食物,表面有微毛增加表面积。2.排泄系统原肾管型:焰细胞—侧纵排泄管—横排泄管—排泄孔3.神经系统不发达,最大的为侧神经.无特殊感觉器官。4.生殖系统高度发达。♂:精巢—输精小管—输精管-储精囊—阴茎—生殖腔—生殖孔卵黄腺-卵黄管♀:卵巢(2叶,1副叶)—输卵管—成卵腔—子宫—阴道-生殖腔(二)生活史成虫(人体内)-卵(在孕卵节片中)—囊尾蚴(猪体内)—成虫危害与分布防治原则二、绦虫纲的主要特征1.身体扁平带状,由许多节片组成。2.纤毛、杆状体、消化系统完全消失.3.神经系统退化,感觉器官消失。4.附着器官发达。5.生殖系统高度发达。三、绦虫纲的分类(一)单节亚纲无头节和节片,有时有吸盘,无消化系统,有十钩蚴。如旋缘绦虫.(二)多节亚纲体由多个节片组成,幼虫为六钩蚴。如猪带绦虫、牛带绦虫、细粒棘球绦虫。重要种类1。牛带绦虫形态结构和生活史都与猪带绦虫相似,它们的区别见P.143。成虫寄生于人小肠,幼虫寄生于草食动物的肌肉。2.细粒棘球绦虫成虫由头节和3个节片组成.成虫寄生于肉食动物小肠内,棘球蚴寄生于人体各器官。第五节寄生虫与寄主的相互关系及防治原则(一)寄生虫对寄主的危害1。掠夺营养;2.化学性作用;3.机械作用;4。传播微生物,激发病变(二)寄主对寄生虫感染的免疫性先天免疫和带虫免疫(三)防治原则减少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防止被感染。第六节扁形动物的系统发展一、扁形动物的起源1.郎格的爬行栉水母动物起源学说2.格拉夫的浮浪幼虫样祖先起源学说二、扁形动物各纲的演化关系1.涡虫纲最原始理由:自由生活。2.吸虫纲由涡虫纲适应寄生生活演变而来理由:①吸虫纲的神经、排泄系统与涡虫纲的单肠目相似;②部分涡虫(如鲎涡虫)营共栖生活,纤毛和感觉器官趋于退化;③吸虫的幼虫期也有纤毛。3。绦虫纲也起源于涡虫纲的单肠目理由:①排泄和神经系统相似;②单肠目有借无性繁殖组成链状群体的现象。附:纽形动物门一、与扁形动物门相似的特征1。两侧对称,三胚层,无体腔2.表皮有纤毛,有些种类还有杆状体3。原肾管型排泄系统二、比扁形动物门进步的特征1.有完整的消化管(完全消化系统)2.出现了初级的闭管式循环系统3.神经系统较发达三、意义1.有假分节现象,可能是真分节的起源2.发育中出现的帽状幼虫与担轮幼虫相似.第七章自习及预习内容总结原腔动物较扁形动物高等的特征。原体腔的概念及其结构特点。第一节1。线虫动物门的主要特征;2.蛔虫的外部形态、内部结构及生活史。第二节1.概括轮虫动物门的主要特征。2。看图讲解轮虫的生活史。第三节1。概括腹毛动物门的主要特征。2.腹毛动物的分类地位。(提示:腹毛动物哪些特征与涡虫纲相似,哪些特征与线虫动物相似?)名词概念:蜕皮、完全消化系统、合胞体、原体腔、管型排泄体统、完全消化系统、孤雌生殖、隐生.第七章原腔动物(Protocoelomata)本章重点一、原腔动物较扁形动物高等的特征。二、代表动物人蛔虫的形态结构及其生活史。三、线虫动物门、轮虫动物门、腹毛动物门的主要特征。名词概念:蜕皮、完全消化系统、合胞体、原体腔、管型排泄体统、完全消化系统、孤雌生殖、隐生。较扁形动物高等的特征有原体腔(假体腔);有发育完善(完全)的消化系统;雌雄异体异形。第一节线虫动物门(Nematoda)一、线虫动物门的主要特征(一)角质膜蜕皮:动物生长到一定的时期,脱去旧的表皮,重新长出新的表皮,在新表皮完全硬化之前身体迅速长大的现象。(二)原体腔原体腔:是原腔动物体壁围成、在体壁与消化管之间的空腔,由胚胎时期的囊胚腔发展形成。其特点是只有体壁中胚层,无肠壁中胚层,无体腔膜和肠系膜,无孔道通体外.(三)发育完善的消化管(完全消化系统)口——咽-—肠--直肠——肛门(前肠)(中肠)(后肠)完全消化系统:消化系统两端均有开口,即有口和肛门的消化系统。(四)排泄器官(独特的原肾管)腺型:原肾细胞——排泄孔管型排泄系统:是原腔动物的排泄系统类型。原肾细胞特化成纵贯侧线内的纵排泄管和二管之间的横排泄管,末端开口为排泄孔.(五)生殖雌雄异体异形。生殖器官为细长管状。(六)神经系统处于梯形水平,但由于身体形状而成圆筒形。二、代表动物--人蛔虫(Ascarislumbricoides)(一)外形圆柱形,向两端渐细。雄虫末端向腹面弯曲。侧线、背线和腹线;背唇,腹唇、排泄孔;生殖孔(雌)及泄殖腔(雄)。(二)内部构造1.体壁及原体腔角质膜体壁上皮层原生质部纵肌层收缩部体壁内,消化管以外的广大空腔即为原体腔.2.消化系统口腔-咽—肠—直肠-肛门3。呼吸与排泄泛氧呼吸(anoerobic?):与厌氧呼吸过程相似,借助体内酶分解糖原获得能量。不同的是在有极少氧的情况下也可进行呼吸。4。神经系统围咽神经环——背神经(1条)、腹神经(1条)、背侧神经(1对)、腹侧神经(1对),各神经间有横神经相连。5.生殖系统管状。雌虫双管型:卵巢-输卵管—子宫-阴道-雌孔雄虫单管型:精巢—输精管—储精囊—射精管—泄殖孔(三)生活史直接发育,幼虫经过4次蜕皮.卵(蜕皮1次发育成感染性蚴)--人误食(在十二指肠孵化)——经血液循环达肺(在肺泡发育,蜕皮2次)-—逆行至咽,入小肠(蜕皮1次)——成虫危害及防治危害:①数量多时造成肠梗阻;②成虫在迁移过程中可引起胆管、胆囊、胃、肝等器官症状(胆结石);③幼虫在移行过程中损伤肺、气管等,并造成脑、脊髓、眼球、肾等器官的病状。防治:①注意饮食卫生,防止病从口入;②加强粪便管理,切断传播途径;③定期驱虫,治疗病人。三、线虫动物门的分类嘴刺目(如人鞭虫)无尾感器纲色矛目(如扭曲线虫)线虫动物门小杆目(如小杆线虫)蛔虫目(如人蛔虫)尾感器纲圆线虫目(如十二指肠钩虫*)旋尾目(如斑氏丝虫)垫刃目(如小麦线虫、松材线虫)四、几种重要的习见线虫人鞭虫旋毛虫小杆线虫人蟯虫美洲板口钩虫十二指肠钩虫(五大寄生虫病之一)斑氏丝虫:(五大寄生虫病之一)小麦线虫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xylophilus:垫刃目第二节轮虫动物门(Rotifera)一、形态结构特征1.一般分为头、躯干和尾三部分。①头部有纤毛头冠。②体表角质膜在躯干部增厚,形成兜甲。③尾(足)内有足腺,借其分泌物粘附其他物体。2.咽部形成咀嚼囊,内有咀嚼器。3.各组织器官均为合胞体,细胞核数目恒定.4.排泄器官为原肾管,细胞核位于排泄管的管壁中.5.雌雄异体,环境条件好时营孤雌生殖二、生活史雌轮虫——非需精卵——非混交雌体(孤雌生殖)-—混交雌体——需精卵——(受精)休眠卵孤雌生殖:成熟雌体产卵不经受精作用就能发育成为新个体的生殖方式。隐生:水生轮虫在水体干枯时,身体失去大部分水分,高度卷曲,进入假死状态,抵抗干燥环境。以这种状态维持生存,称为隐生.(P.163)第三节腹毛动物门(Gastrotricha)一、形态结构特征1。体小,圆筒形,体表有角质膜,腹面有纤毛。2.上皮为合胞体,原体腔。3.消化管完整。4。排泄器官为具焰茎球的原肾管。5.神经系统为梯型.二、腹毛动物的分类地位1.与涡虫纲相似的特征(1)体腹面有纤毛;(2)具焰茎球(焰细胞)的原肾管;(3)梯式神经系统。2。与线虫动物相似的特征(1)体表具角质膜;(2)具有原体腔;(3)消化管完整(完全消化系统)。第四节原腔动物的系统发生一、原腔动物的起源起源于扁形动物涡虫纲.其理由。二、各门类的演化关系1。线虫动物门在演化上是一个杜塞的分支。理由:特殊的管型排泄系统、纵肌层、线形生殖系统都与原腔动物其他类群不同。2.腹毛动物门处于涡虫与线虫之间。理由:见腹毛动物门的特征。3。轮虫动物门也由涡虫纲演化而来。理由:纤毛头冠偏向腹侧时像涡虫的缘毛目;具焰茎球的原肾管。附一:棘头动物门(Acanthocephala)主要特征:1.体前端有吻,吻上有倒钩;2.体表具角质膜,上皮为合胞体,上皮内腔隙系统;3.上皮之下有环肌和纵肌层;4。原体腔,无消化管;排泄器官为具焰球的原肾管;5.雌虫有特殊的子宫钟。附二:线形动物门(Nematomorpha)主要特征:1。体表具角质膜,但上皮细胞界限清楚(不是合胞体)2.肠管退化,肠壁由单层上皮组成,体壁渗透营养。3.无排泄器官,神经系统简单。第八章自学与预习内容1.身体分节、次生体腔出现的生物学意义。2。蚯蚓适应土壤穴居生活的主要外部特征。3.对图讲解:蚯蚓横切面(体壁、肠壁各层,体腔)。4.对图讲解:蚯蚓消化系统的结构;主要血管及其血流方向.5。蚯蚓有哪几种类型的小肾管?各开口在何处?6.对图讲解:蚯蚓的中枢神经系统、生殖系统的结构。7。多毛纲的主要特征。8.总结蛭纲适应暂时性寄生生活的主要特征.9.名词概念:同律分节、次生体腔(真体腔)、闭管式循环、刚毛、疣足、后肾管、索式神经系统(链索状神经系统)、担轮幼虫、项器、异沙蚕相。第八章环节动物门(Annelida)高等无脊椎动物的开始本章重点1。环节动物门的主要特征。2.蚯蚓适应土壤穴居生活的主要外部特征.3。熟悉环毛蚓的形态结构、生理机能。4。多毛纲的主要特征。5.总结蛭纲适应暂时性寄生生活的主要特征。6。名词概念:同律分节、次生体腔(真体腔)、闭管式循环、刚毛、疣足、后肾管、索式神经系统(链索状神经系统)、担轮幼虫、项器、异沙蚕相。第一节环节动物门的主要特征(一)分节现象1.同律分节:除前2节和末一体节外,其余各节形态基本相同。2.分节的意义:①内部器官重复排列,促进动物的新陈代谢,增强动物对环境的适应。②节与节之间形同关节,增强了运动机能。③是动物生理分工的开始。(二)次生体腔(真体腔)1.次生体腔(真体腔):环节动物体壁和消化管之间的广阔空腔。特点是有体壁中胚层和肠壁中胚层,有体腔膜和肠系膜,有孔道通体外。2.真体腔出现的意义:①消化管壁有了肌肉层,增强了消化机能.②消化管与体壁分开,促进器官的发生。③体腔液在体腔内流动,辅助物质运输和体节伸缩.(四)循环系统闭管式循环系统:血液自始至终都在血管和微血管网中流动,不流入组织间隙。心脏和血管内腔留下的残迹,是残存的原体腔.(三)疣足与刚毛环节动物的运动器官。刚毛:上皮内陷形成刚毛囊,囊底部的形成细胞分泌几丁质形成。疣足:海产环节动物附肢形式的运动器官,是由体壁凸出的扁平片状双层结构,其内腔与体腔相通。疣足有运动和呼吸双重功能。(五)后肾管典型的后肾管两端均有开口,即一端开口于体腔,另一端开口于体表。(六)索式(链索状)神经系统由一对咽上神经节(“脑")、围咽神经、咽下神经节和纵贯全身的腹神经索构成。(七)担轮幼虫海产环节动物在个体发生中经过的幼虫,虫体陀螺形,有担轮。幼虫的前期不分节、原肾管、原体腔.第二节代表动物——环毛蚓(Pheretima)(一)外部形态适应土壤穴居生活的外形特征:1。头部及感官退化;2.口前叶膨胀时可以掘土;3。刚毛可作运动的支点;4.体表有角质膜,表皮中的粘液腺分泌粘液,由背孔排出体腔液,均可减小钻土时的摩擦,有利于在土壤中穿行。(二)内部构造1。体壁和次生体腔体壁由外至内:角质膜、上皮、环肌层、纵肌层、体腔上皮。体壁以内、肠壁以外的广大空腔为次生体腔。体腔内有血管、神经节和肾管等器官。肠壁由外到内依次为:壁体腔膜(黄色细胞)、纵肌、环肌、肠上皮。2。消化系统口—口腔—咽—食道—砂囊—胃—肠(盲肠)-肛门前肠中肠后肠3.循环系统背血管:血液由后向前流心脏:连接背血管和腹血管的环血管腹血管:血液由前向后流神经下血管:血液由前向后流食道侧血管:血液由前向后流4.呼吸与排泄体表呼吸环毛蚓具有三类小肾管:体壁小肾管:无肾口,肾孔开口于体表。隔膜小肾管:肾口开口于隔膜前一体腔,肾孔开口于肠。咽头小肾管:无肾口,肾孔开口于咽。5.神经系统典型的索式神经系统,有中枢神经系统、外周神经系统和交感神经系统的分化。有简单的反射弧。6.生殖系统雌雄同体,异体受精。雌性生殖器官:卵巢—卵漏斗—输卵管—阴道-雌性生殖孔(ⅩⅣ节腹中线)。纳精囊3~4对.雄性生殖器官:精巢(精巢囊内)-精漏斗—输精管—雄性生殖孔(ⅩⅧ节腹面两侧).直接发育,无幼虫期。第三节环节动物门的分类一、多毛纲(Polychaeta)主要特征:①头部明显,感官发达;②具疣足;③雌雄异体,个体发育中有担轮幼虫。(一)代表动物——沙蚕(Nereis)1.外形头部发达,口前叶、眼点、口前触手、触角;围口节有两侧各有4条围口触手、吻、颚、拟颚。躯干部每一体节两侧有一对疣足。2。消化系统消化管为一直管,两侧有一对食道腺(或食道盲囊)。3。循环系统典型的闭管式循环.4.排泄系统每节有一对后肾管,排泄孔开口在疣足的腹侧。5.神经系统及感官索式神经系统。感官发达。有眼点、触手和触角项器:是位于口前叶后端两侧的纤毛窝,有嗅觉功能。6。生殖系统无固定的生殖腺和生殖导管.在生殖期间生殖腺发育,成熟的卵由体壁上临时的裂口或背纤毛器处临时开口排出.精子由肾管排出.螺旋式卵裂,有担轮幼虫时期。螺旋式卵裂:卵裂时小分裂球不是在大分裂球垂直的上方,而是与纵轴成一斜度,处于两个大分裂球之间的上方,分裂层层排列,成螺旋状.异沙蚕相:有些沙蚕在性成熟时,具有生殖腺的体后部形态发生变化,体节变宽,疣足扩大并生出特殊的新刚毛,转变为生殖节,而体前部分仍保持原来的形状,为无性节。这种现象称为异沙蚕相。(二)多毛纲常见类群游走目:能自由游泳或在泥沙中爬行,头部明显,感官发达,有疣足。如沙蚕、鳞沙蚕(海毛虫)、巢沙蚕、吻沙蚕、裂虫、囊须虫等。隐居目:穴居,有栖管;头部不明显,无触手,疣足退化.如燐沙蚕、沙蠋、管盘虫、龙介虫、右旋虫等。吸口虫目:寄生生活,体扁平盘状。如吸口虫。二、寡毛纲(Oligochaeta)主要特征:头部及感官退化,有刚毛无疣足,有生殖带,雌雄同体,直接发育。常见类群近孔目:水生、底栖,小形,雄孔开口在具有精巢和精漏斗这一体节的后半部(课本为后一节)。本目俗称水蚯蚓,如颤蚓、尾鳃蚓、头鳃蚓等。前孔目:水生,雄孔1~2对,末对开口在具有精巢和精漏斗这一体节的隔膜之前(课本为体节上)。如带丝蚓、蛭蚓等.后孔目:陆生,雄孔一对,开口在具有精巢和精漏斗这一体节的后一节或后几节。如环毛蚓、异唇蚓、杜拉蚓等。三、蛭纲(Hirudinea)(一)适应暂时性外寄生生活的特征1。体末数节形成吸盘.2.具眼点。(与内寄生类群相比较)3.口腔内有颚,可咬破寄主皮肤;咽部有单细胞唾液腺,分泌蛭素,有抗凝血作用。4.嗉囊发达,两侧有盲囊,可储存血液。(二)其他特征1。体节固定,每节有分为数体环。2。次生体腔多退化,被肌肉、间质和葡萄状组织挤压缩小成腔隙。3.雌雄同体,异体受精.(三)蛭纲的常见类群1。棘蛭目:体腔发达,具刚毛,只有后吸盘。如棘蛭.2.吻蛭目:具有可伸缩的管状吻,无颚,前吸盘有或无。如喀什米尔扁蛭、宽身扁蛭、杨子鳃蛭等。3。颚蛭目:口腔有颚,有前吸盘,无循环系统。吸血种类。如日本医蛭、宽身蚂蟥、天目山蛭、日本山蛭等.4.石蛭目:无颚片,有肉质的伪颚,咽长。如带状石蛭、勃氏齿蛭等。第四节环节动物的经济意义一、有益方面1.鱼类饵料、钓饵和动物性蛋白饲料2。食用和药用3.海洋污染及水体冷暖的指示动物4。处理垃圾5。改良土壤二、有害方面1.危害人工养殖业2.吸食人类和家畜血液第五节环节动物的系统发展一、环节动物的起源学说一:起源于涡虫纲理由:某些环节动物的成虫和担轮幼虫都具有原肾管。多毛纲的个体发育中有螺旋式卵裂,与涡虫纲多肠目相同。担轮幼虫与牟勒氏幼虫相似。某些涡虫的肠、神经和生殖腺有原始的分节现象。学说二:起源于假想担轮动物理由:环节动物多毛纲个体发育中有担轮幼虫。二、环节动物各纲的演化关系1。多毛纲最原始.2。寡毛纲可能是多毛纲较早分出的一支,适应陆地穴居生活的结果。3。蛭纲可能由原始的寡毛类演化而来。附一:螠虫门(Echiuroidae)一、主要特征1。蠕虫状,不分节。2.体前端有吻,不能伸缩。3.有一对腹刚毛.4。肛门位于体末,有的有1~2圈尾刚毛.5。次生体腔发达,闭管式循环系统。6。雌雄异体,肾管兼作生殖导管.7.螺旋式卵裂,幼虫似担轮幼虫。二、分类地位与环节动物门多毛纲相似,可能是多毛类在演化过程中较早分出的一支。附二:星虫门(Sipunculoidea)一、主要特征1。体不分节,吻可伸缩,口周围有一圈触手。2.消化管“U"形,肛门位于体前端背侧。3。次生体腔发达。4.后肾管兼有生殖导管的功能。5。雌雄异体,螺旋式卵裂,幼虫似担轮幼虫.二、分类地位与环节动物多毛类相似。可能是原始多毛类退化的一支。附三:须腕动物门(Pogonophara)一、主要特征1。体细长蠕虫状,分头叶、腺体部、躯干部和固着器四部分,海底管栖固着生活。2.头叶向前伸出须状触手,触手内有体腔、血管和神经伸入其中.3。体腔性质尚难确定.4。成体无消化管,无口,无肛门,排泄管似后肾管。5.神经系统与上皮没有分开。6。雌雄异体,完全不均等卵裂,幼虫时期具纤毛。二、分类地位大多数学者认为该类群与环节动物较接近,一般将其立为一门。第九章自学与预习内容第一节1。外套膜及其作用。2。贝壳的分层及人工育珠的原理。3.软体动物体腔的特点。4。总结软体动物比环节动物进步的特征。第二节1.总结单板纲、无板纲、多板纲、腹足纲、掘足纲的主要特征,了解它们各有什么代表动物。2。熟悉河蚌的形态结构,总结其适应底栖、不善活动及滤食生活的形态结构特征。3.总结乌贼适应肉食、快速游泳生活的形态结构特征。名词概念齿舌、开管式循环、卵胎生、鲍雅诺氏器、凯伯尔氏器、闭琐器。第九章软体动物门(Mollusca)第一节软体动物门的主要特征(一)身体柔软不分节头部:生活方式不同其发达程度不同。足部:生活方式不同其形态不同。内脏团:位于足背侧,多数种类左右对称,少数扭曲呈螺旋状。(二)外套膜1。外套膜身体背侧皮肤褶向下伸展而成的膜,包围着内脏团。2。外套膜的作用①外层上皮分泌物形成贝壳;②内层上皮纤毛摆动造成水流,借以完成呼吸、排泄、摄食等功能.(三)贝壳1.贝壳的形状:帽状、螺旋状、管状、瓣状.2.贝壳的成分:碳酸钙和壳基质.3.贝壳的结构:①角质层②壳层(棱柱层)③壳底(珍珠层)霰(xian):小冰粒。4。人工育珠的原理天然珍珠是由于外物偶然到达贝壳与外套膜之间,使外套膜受刺激而分泌珍珠质将外物包围形成。根据这个原理,采用人工插核技术,将核(通常是一小片外套膜)移植入珍珠蚌(母蚌)切开的外套膜中,使外套膜受刺激不断分泌珍珠质,产生珍珠。5.生长线的形成由于食物、温度等因素影响外套膜的分泌机能,贝壳的生长速度不同,在贝壳表面就形成了宽窄不同的线,表示动物的生长快慢。这些宽窄不同的线称为生长线。(四)消化系统齿舌:是软体动物特有的器官,位于口腔底部的舌状突起表面,由横列的角质齿组成,形状像锉刀。消化系统的特点:动物界中最早出现大型消化腺.(五)体腔及循环系统1.体腔:次生体腔退化,仅残留围心腔、生殖和排泄器官的内腔。初生体腔广泛存在于各组织器官的间隙,形成血窦。体腔的特点:真体腔和假体腔并存。2.循环系统:有开管式循环和闭管式循环。特点:具有真正的心脏结构。一般为一心室二心耳.开管式循环:动脉与静脉不直接连接,血液由心脏输送至动脉,经过血窦再集中于静脉流回心耳,这种循环方式叫做开管式循环.血窦:没有管壁包围,仅有一定范围的血流通路。是动物的组织间隙,其内充满血液。(六)呼吸器官动物界中最早出现专职的呼吸器官—鳃.鳃的种类:楯鳃、栉鳃、瓣鳃、丝鳃。(七)排泄器官特点:属于后肾。构成:由腺体部(肾体)和管状部(膀胱)构成。围心腔腺也有排泄作用.(八)神经系统较高等的种类有4对神经节脑神经节:位于食管背侧,司感觉。足神经节:位于足前部,司运动和感觉。侧神经节:位置靠体侧,司运动和感觉。脏神经节:不同种类位置不同,一般在脑神经节和侧神经节之后,司内脏活动。神经系统有集中的趋势。已分化出触角、眼、嗅检器、平衡囊等感觉器官。(九)生殖和发育大多数雌雄异体,不少种类雌雄异形.不少种类有螺旋式卵裂.个体发育中经过担轮幼虫和面盘幼虫。淡水蚌类有特殊的钩介幼虫。第二节软体动物门的分类一、单板纲(Monoplacophora)主要特征①有一个单一的帽状或匙形的贝壳.②有2~8对对称的肌痕.代表动物--新碟贝(NeopilinagalatheaLemche)贝壳单一,圆形而扁;腹足强大,缩足肌8对;鳃5~6对;口前有口盖,口后有扇形触手;一心室四心耳;神经系统近似梯形。二、无板纲(Aplacophora)主要特征:体蠕虫状,无贝壳;体表被具石灰质细棘的角质外皮;头小,无感觉器官;心脏为一心室一心耳;个体发生中有担轮幼虫。代表动物:毛皮贝、新月贝、龙女簪。三、多板纲(Polyplacophora)主要特征体呈椭圆形,背面稍隆,腹面平;背面有8块呈覆瓦状排列的石灰质贝壳;头部圆柱状,不发达;足宽大,吸附能力强;外套沟两侧各有6对以上楯鳃;后肾管一对;口腔具齿舌,消化道发达;次生体腔发达,一心室二心耳;神经系统近似梯形;个体发生经过担轮幼虫和面盘幼虫。代表动物:毛肤石鳖、鳞带石鳖、锉石鳖。四、腹足纲(Gastropoda)(一)代表动物——圆田(Cipangopaludina)1.外部形态壳的外形:壳顶、螺层和体螺层、缝合线、壳口、厣。区分左旋或右旋。软体部分外形头部发达,前端有吻,吻基部有1对触角。(雄螺右触角为交接器)足宽,叶状;外套膜呈薄膜状;足背面为内脏团.2。内部构造(1)消化系统口(口腔内有齿舌)→咽→食道→胃(周围有肝脏)→肠→肛门(2)呼吸系统呼吸器官:栉状鳃一个(3)循环系统心脏一心室一心耳.(4)排泄系统肾脏一个,位于围心腔之前。(5)神经系统具有典型的4对神经节.侧脏神经连索交叉成“8"字形.(6)生殖系统♂:精巢→输精管→贮精囊(前列腺)→射精管→雄性生殖孔(右侧触角顶端)♀:卵巢→输卵管→子宫→雌性生殖孔卵胎生:受精卵在母体内发育,母体产出的是幼体,但幼体发育所需的营养全部由卵黄供给,与母体没有或很少有营养联系。这种生殖方式叫做卵胎生。(二)腹足纲的主要特征自由生活,头部发达,具眼和触角;足发达,叶状;具足腺;多数种类体外被一个螺旋形贝壳,有的为内壳或无壳。(三)身体不对称的起源(四)腹足纲的分类前鳃亚纲:具外壳;头部具一对触角;鳃位于心室前方;侧脏神经连索交叉成“8”字形。(代表动物:鲍、虎斑宝贝、唐冠螺、钉螺及其他多种螺类后鳃亚纲:贝壳不发达;触角1对或2对;鳃位于心室后方;侧脏神经连索不交叉成“8”字形.(代表种类:壳蛞蝓、海兔、拟海牛等)肺螺亚纲:无鳃,以肺囊呼吸;触角1~2对;贝壳无厣;直接发育。(代表动物:扁卷螺、椎实螺及各种蜗牛)五、掘足纲(Scaphopoda)主要特征①具象牙状长弯管状贝壳;②头部不明显,头丝有触觉和摄食功能;③足柱状,能挖掘泥沙;④无鳃,以外套膜呼吸;心脏一心室,无心耳;⑤具一对囊状肾;⑥个体发生中有担轮幼虫和面盘幼虫。代表动物:角贝.六、瓣鳃纲(Lamelibranchia)(底栖、不善活动、滤食生活)(一)代表动物—无齿蚌(Anodonta)1。外部形态贝壳(前、后、左、右、背、腹、壳顶、绞合部;生长线)2.内部构造(1)外套膜(入水管、出水管)(2)足(斧状,为运动器官)(3)肌肉前、后闭壳肌、前后缩足肌、伸足肌(4)消化系统口(两侧有唇片)→食道→胃(周围有肝脏)→肠(迂回于内脏团中)→直肠(穿过心脏)→肛门晶杆:河蚌胃肠之间的棒状物,位于肠内,前端突出于胃中,与胃楯下部相接,可能为储存的食物.(5)呼吸器官鳃的结构:鳃瓣、鳃小瓣、鳃丝、丝间隔、鳃孔、瓣间隔、水管、鳃上腔。鳃上腔:内外鳃小瓣前后缘及腹缘愈合,背缘形成的空腔就叫鳃上腔。水流过鳃的途径:入水管→外套腔→鳃孔→水管→鳃上腔→出水管外鳃腔又称育儿囊.(6)循环系统心室→前后大动脉→小动脉→血窦→静脉→肾静脉→肾→入鳃静脉→鳃→出鳃静脉→心耳(7)排泄器官肾(鲍雅诺氏器)围心腔腺(凯伯尔氏器)(8)神经系统神经节3对,感觉器官不发达.(9)生殖和系统发育雌雄异体,完全不等裂,具特有的钩介幼虫。(河蚌与鳑鮍鱼的互利关系)(二)河蚌适应底栖、不善活动和滤食的特征(要点)①具两瓣贝壳保护柔软的身体;②斧状足可挖掘泥沙;③头部不发达,唇片激动水流取食;④胃肠之间具晶杆(过去认为有搅拌食物作用);⑤开管式循环;⑥神经系统较简单,感觉器官不发达.(三)瓣鳃纲的分类1。列齿目特征:绞合齿多,同形,排成一列;闭壳肌2个均发达。常见种类:湾锦蛤、云母蛤、毛蚶、泥蚶。2.异柱目特征:绞合齿退化或无绞合齿;仅后闭壳肌发达.常见种类:贻贝、栉孔扇贝、珍珠贝、江瑶、牡蛎.3.真瓣鳃目特征:绞合齿少或无;闭壳肌2个均发达.常见种类:珠蚌、帆蚌、蚬、竹蛏(c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