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习目标1、明确第三单元单元题目、第七课课题、第七课一二框框题2、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总特征;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我们认识问题的根本方法;唯物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是()的,()的。(),()是民族进步的灵魂。3、熟练掌握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基础知识,通过题目练习、巩固基础知识4、第七课第一框学案纠正5、学习:第八课第一框“世界是永恒发展的”第三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7.1世界是普遍联系的7.2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1.联系的含义及表现2.联系的普遍性原理及方法论:3.联系的客观性原理及方法论:4.联系的多样性原理及方法论:一、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思考以下问题:1.联系是普遍的,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联系吗?2.事物的联系就其与实践的关系来说,可以分为:3.为什么说人为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4.事物的联系是多种多样的,我们要重视那些()的,()的,()的联系,重视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5.“要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符合唯物论的什么观点?二、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1.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相互区别:①含义不同:②地位、作用、功能不同:相互联系:①整体离不开部分:②部分离不开整体:方法论:2.系统优化的方法及要求:①②③④思考以下问题:1.强调整体(原理、方法论)2.强调部分(原理、方法论)3.(判断)整体大于部分,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关键部分对整体起决定作用。()正确把握整体功能与部分功能的关系整体大于部分,但不是说整体功能一定大于部分功能之和。(1)整体具有部分根本没有的功能。当许多部分按照有序性构成有机整体时,就会产生部分所没有的新的整体功能。如“筷子”(2)当部分以合理、有序状态组成整体时,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3)当部分以不合理的无序的状态组成整体时,整体功能小于部分功能之和。(三种情形)判断强调整体还是部分?1、花在树则生,离枝则死;鸟在林则乐,离群则悲2、一着不慎,满盘皆输3、一趾之疾,丧七尺之躯4、“100-1=0”被一些管理学家奉为定律,意在提醒人们防止因1%的错误导致100%的失败。
整体和部分的关系≠系统和要素的关系【警示】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在“一定意义上”是系统与要素的关系。系统属于整体的一种情况,系统除了强调整体以外,还强调层次性和有序性。要素只是部分的一种表现形式,是组成系统的部分。因此,不能把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当作系统和要素的关系。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重要原理及方法论1.联系的普遍性原理及方法论2.联系的客观性原理及方法论3.联系的多样性原理及方法论4.整体与部分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强调整体;强调部分)5.系统优化的方法及要求1.(2012·高考大纲全国卷)物联网通过信息传感设备将各种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实现物品的自动识别、定位、跟踪、控制和信息的互联、共享。近年来,物联网技术发展迅速,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经济和社会生活。这进一步佐证了()①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主观愿望创造事物之间的联系②人们能够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③人为事物的联系因具有“人化”的特点而具有主观性④联系具有普遍性,万事万物之间的联系多种多样A.①③B.②③C.②④D.③④典题例析C【解析】本题考查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和多样性,考查学生调动运用知识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通过物联网将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实现物品的自动识别、定位、跟踪、控制和信息的互联、共享,体现了联系的普遍性和多样性,也深刻地说明了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并使这种联系带有“人化”的特点。但是,人为事物的联系是以尊重联系的客观性为根本前提的,绝不是主观愿望的创造结果,因此也就不具有主观性。【答案】C2.(2012·高考浙江卷)建设民生工程,既要建立惠及全民的基本公共服务,又要安排好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还要妥善解决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由此,我们可以领悟到()①既要着眼民生中的全局性问题,又要解决其中的局部性问题②推进民生工程建设,有待于社会改革的整体推进③既关注民生中的普遍问题,又不忘其中的特殊问题④提升民生工程质量,需要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典题例析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整体与部分、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等相关知识。题干中的“既要……又要……还要……”体现了既要着眼民生中的全局性问题,又要解决其中的局部性问题,①应选。“基本公共服务”体现的是普遍性,“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体现的是特殊性,故③应选。题干没有涉及社会改革以及主要矛盾,②④不选。【答案】B【点拨】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和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不同。整体是部分的集合,部分是组成整体的要素。整体虽由部分组成,但不是各个部分的共同本质,不能说整体寓于各部分之中。3.(2012·高考广东卷)“苹果之父”乔布斯认为,产品应该能够“改变世界”,产品设计和制造的每个环节都要追求做到完美无瑕。这体现了()A.系统优化的方法B.主观唯心主义的倾向C.实践改造世界向产品改变世界的转变D.能力卓越是实现个人价值的必要条件典题例析A【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抓住“每个环节都要追求做到完美无瑕”这一命题点,不难选出A项。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求我们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把事物和系统的各个部分、各个要素联系起来进行考察,最终形成对事物的完整准确的认识。【答案】A【点拨】掌握系统优化方法要把握三个原则:整体性原则,即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有序性原则,即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优化原则,即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4.我国每年约有20万人死于药品不良反应。在医学上,他们被称之为“药源性致死”,也就是说,他们不是病死的,而是吃药吃死的。这当中,40%死于抗生素滥用。抗生素可以挽救人的生命,而不合理的滥用却会助长细菌产生耐药性。这说明()A.事物间联系条件不同,事物状态也不同B.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人们无法改变C.世界上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联系D.规律具有客观性,人们对此无能为力A解析:选A。“抗生素可以挽救人的生命,而不合理的滥用却会助长细菌产生耐药性”,说明事物间联系条件不同,事物状态也不同,故答案选A。B、D两项否定了人的主观能动性,C项否定了联系的条件性,均应排除。5.党的十八大指出,要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增强农村发展活力,逐步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共同繁荣。从哲学上看,统筹城乡发展()①有利于发挥整体对部分的统帅作用②能够实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③有利于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④注重了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A.①② B.③④C.①③ D.②④解析:选D。城市与乡村是我国不可缺少的两个部分,统筹城乡发展体现了优化内部组织结构实现整体功能的最大化,②④符合题意,①③干肢不符。6.
所谓协调发展,是指社会系统内部各个子系统以及社会系统与自然、人等其他系统之间,在发展的速度、比例、顺序等方面,需要有一个合理的安排,既要有侧重点,又要兼顾各方面,做到统筹兼顾。上述关于协调发展的认识告诉我们()A.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在一定意义上就是系统与要素的关系B.系统是由相互联系和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C.做任何事情都要以系统优化的方法代替其他科学方法D.要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和优化趋向D解析:选D。材料中所说的系统内部各个子系统之间要有一个合理的安排,要统筹兼顾,遵循了系统优化的方法,注意到了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故选D项,A、B两项不能反映出系统和要素的关系,C项为错误观点。7.国家发改委制定《农村经济发展十三五规划》,着力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这体现了()①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②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③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④人能够基于自己需要创造新的联系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解析:选C。在《规划》的指导下着力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体现了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也说明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②③正确。①材料体现不出,④有悖联系的客观性。8.党的十八大指出,要加快完善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着力在城乡规划、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推进一体化。其哲学依据主要是()A.规律的客观性 B.联系的普遍性C.矛盾的普遍性 D.发展的普遍性解析:选B。加快完善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体现了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B为其哲学依据。
①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也是多种多样的。联系的多样性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2分)②把握联系多样性要注重客观条件,也要运用自身的主观条件。扩大内需是根据国内外经济形势作出的选择。(2分)③把握联系多样性要认识事物的有利条件,又要重视不利条件。扩大内需,看到了事物发展的有利条件,我国市场空间大,蕴藏着巨大的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同时也看到了事物发展的不利条件,国际需求萎缩,只能把扩大国内需求,开拓国内市场。(2分)④把握联系多样性要把握事物内部条件,又要关注外部条件。从外部条件看国际需求萎缩,从内部条件看,我国经济急需调整和转型,市场广阔。(2分)我国扩大内需的战略,做到了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2分)第八课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一、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动物的演变史从生命产生到人类出现,经历了一个什么样的过程?它说明了什么?自然界是变化发展的自然界总是处在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运动过程中。100年前,中国被称为“东亚病夫”;80多年前,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60多年前,中国饱受日帝的蹂躏;50多年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20多年前,中国改革开放,走上强国之路1949年,中国人均国民收入约18美元2000年,人均国民收入900美元;总体小康水平
百年回眸2005年,人均GDP1600美元,综合国力世界第六十七大:实现人均GDP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
“看时间”咱们中国的老百姓六十年代时看时间是看天上。到了七十年代是看墙上,墙上挂着个巨大笨重的挂钟很了不得。八十年代看腕上,手表开始普遍起来了。九十年代就看腰上,一个BP机挂在腰上成了多少个男人炫耀的资本。到了现在,BP机全被淘汰了,人们看时间都是往口袋里一掏,小巧玲珑的手机出来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低高人类社会是发展的人类认识是一个由不知到知、由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由肤浅到深刻的发展过程。
“有材料估计,近三十年来,人类创造的知识总和大概等于过去两千多年来的总和。预计到2020年,知识将比1995年增加3到4倍;而2050年时人们所动用的科技知识中,20世纪末的知识可能只占1%,即99%的科技知识是新总结出来的。”人的认识是发展的“雷为天怒”雷电属自然现象。电位差增大到一定程度时,产生的放电现象。“雷公”扣击“连鼓”,产生雷声;“电母”“持镜”,形成电光。人的认识是发展的↓↓↓
认识没有终点。人们对事物的认识要经历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世界上的一切事物人类社会人的认识都是变化发展的自然界(原理)一、发展的普遍性发展的实质:
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②要明确区分新旧事物的标准新事物:是指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的东西。旧事物:那些同客观规律背道而驰、正在日趋灭亡的东西。他们是否同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相符合根本标志:A.爬行类动物变成始祖鸟B.始祖鸟变成现代鸟类C.候鸟迁徙D.环境破坏,鸟类减少E.气温由10度上升为15度
F.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代替计划经济体制
运动、变化一定是发展吗?合作探究:发展:ABF运动变化:ABCDEF判断下列哪些是发展,哪些是运动变化?下列属于发展的是()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代替计划经济体制
B.张三体重由54公斤增加为56公斤C.汽车由起点站到终点站
D.气温由10度上升为15度A判断下列哪些属于新事物?哪些属于旧事物?1.克隆技术3.袁世凯恢复封建帝制2.春天手足口病袭击人类。(新事物)(旧事物)5、电脑算命4、1921年,中共一大在嘉兴南湖召开,到会代表13人代表全国党员57人。(新事物)(旧事物)(旧事物)(1)新出现的事物不等于是新事物(2)不能以一时力量的强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臂神经痛的临床护理
- 2025酒店管理委托合同
- 胃反应性淋巴增生的临床护理
- 2025企业委托代理经营合同范本
- 2025指定赠与合同范文
- 生理学期末测试卷及答案
- 上栗县六年级试卷及答案
- 山东英语八下期末试卷及答案
- MRPⅡ原理专题培训讲义
- 石油开采与能源安全战略考核试卷
- 项目部施工管理实施计划编制任务分工表
- 【2021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教材解读--PPT课件
- 橙色黑板风小学生知识产权科普PPT模板
- 电网公司变电设备带电水冲洗作业实施细则
- 中国供销合作社标识使用手册课件
- Q∕CR 9218-2015 铁路隧道监控量测技术规程
- 甲状腺解剖及正常超声切面ppt课件
- 上海市城市地下空间建设用地审批及房地产登记试行规定
- 蠕墨铸铁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写作范文
- “V”法铸造工艺及应用
- 高二年级学业水平考试备考实施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