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知识与能力_第1页
教育知识与能力_第2页
教育知识与能力_第3页
教育知识与能力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教育一词最早出现在《孟子•尽心上》生物起源说19世纪法国利托尔诺、美国桑代克、英国沛西•能心理起源说美国孟禄劳动起源说苏联米丁斯基、凯洛夫汉武帝采取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学记》人类历史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萌芽阶段西方的教育思想苏格拉底“产婆术”柏拉图《理想国》“寓学习于游戏”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政治学》“教育遵循自然”古罗马昆体良《雄辩术原理》(《论演说家的教育》《论演说家的培养》)西方最早教育著作,“模仿-理论-练习”创立阶段教育思想英国培根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提出来捷克夸美纽斯“教育学之父”《大教学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泛智教育”法国卢梭《爱弥儿》倡导自然教育和儿童本位的教育观德国康德教育学作为一门课程在大学里教授瑞士裴斯泰洛齐《林哈德和葛笃德》《葛笃德怎样教育他的子女》“教育史上小学各科教学法奠基人”最早提出“教育心理学化”英国洛克提出“白板说”绅士教育德国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出版标志着规范教育学的建立“现代教育学之父”他将伦理学心理学作为教育学理论基础;强调教师权威;提出“四阶段教学”提出教育性教学原则;提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良好的社会公民美国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新三中心论:“儿童中心,活动中心,经验中心”;“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造”;主张“在做中学”学校即社会;提出五部教学法:创设疑难情景一确定疑难所在一提出解决问题的种种假设一推断哪个假设能解决这个问题一验证这个假设中国陶行知被毛泽东称为“人民教育家”师从杜威“生活即教育”“社会即教育”“教学做合一”生活教育理论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形成与发展苏联克鲁普斯卡娅《国民教育与民主主义》她是最早以马克思主义为基础苏联凯洛夫《教育学》被公认为世界上第一部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著作苏联马卡连柯《教育诗》《论共产主义教育》对流浪儿违法者改造有杰出贡献,核心是集体主义教育思想中国杨贤江以李浩吾化名编写《新教育大纲》是我国第一部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教育学著作现代教育理论的发展苏联赞可夫《教育与发展》,理论核心是“以最好的教学效果使学生达到最理想的发展水平”提出发展性教学理论的五条教育原则,即高难度、高速度、理论知识起主导作用、理解学习过程、使所有学生包括差生都得到一般发展的原则美国布鲁纳《教学过程》提出结构主义教学理论,倡导发现学习法德国瓦根舍因《范例教学原理》瑞士皮亚杰《教育科学与儿童心理学》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全面和谐教育,著作被称为“活的教育学”美国本杰明•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把教育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动作技能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提出人力资本理论影响人发展因素理论内发论(遗传)孟子,性善论弗洛伊德,人的性本能是最基本的自然本能威尔逊,“基因复制”格赛尔“成熟势力说”双生子爬梯实验霍尔,“一两的遗传胜过一顿的教育”高尔顿,“优生学”的代表人物外铄论(环境)荀子,性恶论洛克,白板说华生,给我一打婴儿斯金纳,继承华生教育目的宗教本位论:奥古斯丁,托马斯•阿奎那社会本位论:柏拉图,涂尔干,凯尔斯泰纳,孔德,巴格莱个人本位论:卢梭,罗斯福,福禄贝尔,裴斯泰洛齐教育无目的论:杜威文化本位论生活本位论:教育准备生活说斯宾塞(最早提出《什么知识最有价值》)教育适应生活说杜威第二章中学课程课程类型杜威活动课程的代表《经验与教育》提出“连带学习”克伯屈“附属学习”学科中心课程论代表人物:夸美纽斯,赫尔巴特,斯宾塞,布鲁纳代表理论:要素主义,结构主义活动中心课程论代表人物:杜威以及学生克伯屈社会中心课程论社会改造主义代表:布拉梅尔德批判理论代表金帝斯,布厄迪课程评价的主要模式目标评价模式:“当代课程评价之父”美国泰勒目的游离评价模式:美国斯克里文CIPP评价模式课程开发的模式目标模式:美国拉尔夫•泰勒《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四段论”泰勒原理过程模式:英国斯腾豪斯《课程研究与开发导论》情景模式:英国劳顿“文化分析”第三章中学教学教学任务形势教育:英国洛克瑞士裴斯泰洛齐官能心理学为基础实质教育:德国赫尔巴特英国斯宾塞联想主义心理学为基础教学方法探究-研讨法美国兰本达纲要图示教学法:沙塔洛夫暗示教学法:保加利亚乔治•洛扎诺夫也叫格奥尔基•洛扎诺夫非指导教学法:罗杰斯美国布鲁纳倡导发现法又称探索法研究法教学组织形式捷克1632夸美纽斯《大教学论》班级授课制我国最早1862京师同文馆美国克伯屈1918设计教学法美国柏克赫斯1920道尔顿值特朗普制“灵活的课程表”美国伊德•特朗20世纪50年代第四章中学生心理学习动机奥苏泊尔成就动机:认知内驱力(好奇)自我提高内驱力(赢得地位奖励)附属内驱力(家长老师赞赏)耶克斯和多德森倒U型曲线行为主义强化理论代表人物巴甫洛夫和斯金纳强化促进学习给奖励给惩罚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有需要有动机成就动机理论麦克里兰阿特金森趋向成功者倾向于选择成功概率在50%的任务成败归因理论维纳第三页学习迁移形式训练说沃尔夫共同要素说桑代克和伍德奥斯概括化理论(经验类化说)贾德水下击靶关系转换理论苛勒小鸡啄米实验认知结构迁移理论奥苏伯尔学习理论(1)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桑代克的尝试错误说桑代克迷笼学习的过程是刺激与反应之间建立联结的过程联结是通过“盲目尝试-逐渐减少错误-再尝试”形成的巴罗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狗消化腺获得与消退刺激泛化和分化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强化惩罚消退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学习是指个体通过对他人的行为及其强化性结果的观察,从而获得某些新的行为反应,或已有的行为反应得到修正的过程(2)认知学习理论苛勒的完形-顿悟学习理论学习是通过顿悟过程实现的学习的实质是在主体内部构造完形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论主张学习的目的在于发现学习使学科的基本结构转变为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奥苏伯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论机械学习意义学习接受学习发现学习课堂教学原则先行组织者策略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学习外部条件和内部条件(3)人本主义学习理论马斯洛罗杰斯有意义的自由学习观学生中心的教学观(4)构建主义学习理论皮亚杰第五章中学生发展心理中学生的认知发展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认知发展是一个建构过程,是个体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实现的感知运动阶段感觉和动作的分化;前运算阶段任务外界都是有生命的所有人都有同样的感受一切以自我为中心单性思维认知活动具有相对具体性不能进行抽象的运算思维,思维不可逆性;具体运算阶段多向思维思维可逆转长度体积重量面积守恒概念去自我中心主义;形式运算阶段认识命题之间的关系进行假设-演绎推理具有抽象逻辑思维思维具有可逆性、补偿性和灵活性维果斯基的心理发展观与教育强调人类社会文化对人的心理发展的重要作用,认为人的高级心理机能是在人的活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并借助语言实现的文化历史发展理论心理发展观内化学说最近发展区(学生的实际发展水平与在成人的指导之下可能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距)中学生的情绪发展詹姆士-兰格理论情绪的产生是植物性神经系统的产物坎农-巴德学说情绪产生中心在中枢神经的丘脑阿诺德的评定-兴奋说情绪来源于大脑皮层对情境的评估沙赫特的两因素情绪理论必须体验到高度的生理唤醒对生理状态变化进行认知性的唤醒拉扎勒的认知-评价理论情绪是人与环境相互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