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的加法说课稿_第1页
5的加法说课稿_第2页
5的加法说课稿_第3页
5的加法说课稿_第4页
5的加法说课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页共页5的加法说课稿5的加法说课稿5的加法说课稿1一、说教材本课的内容选自学前班数学上学期的根本教育活动。数学活动本身就是一门抽象的学科,也是一门培养和锻炼人思维才能的根底学科,而幼儿数学教育向幼儿进展的是一种启蒙教育,它对幼儿的思维开展具有重要的价值。新《纲要》中强调“应引导幼儿在生活或游戏的真实情景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渐感知数学,形成数学意识”。也正因为数学本身所具有的逻辑性,导致在教学中容易让孩子感到枯燥、乏味,影响到幼儿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我选本课的原因是因为本课在学科知识体系中处着非常重要的根底作用。二、教学目的1、引导幼儿在观察、操作、考虑、培养学生的观察才能、动手操作才能、语言表达才能,初步的数学交流意识,表达的过程中初步体会加法的计算过程,增强幼儿学习数学的信心。2、会用几种不同的方法计算5的加法,会运用数的组成进展加法计算。3、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从小培养合作意识。重点:放在了引导幼儿观察、操作、考虑、表达计算过程,难点:幼儿学会几种不同的方法计算5的加法。三、说教法。幼儿年龄小好动、爱玩、好奇心强,注意力容易分散。为了抓住他们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老师适时的指导把游戏贯穿于活动的始终,通过游戏的由易到难,层层深化,进一步使幼儿加深和稳固对5以内加法的运算。幼儿在攻破难关的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游戏是每个幼儿都感兴趣的活动,为了使幼儿轻松、愉快地掌握枯燥的数学知识,在教学上,运用“找朋友”游戏复习5的组成。在教学信息和感知材料的呈现上,我选用了教具演示法,让幼儿明确操作的要求和方法。在思维活动的组织上,通过讲解、比拟,将幼儿解决问题的种种策略展示出来,引导幼儿观察分析,找出哪一种是最好的。坚持使教法有利于突出重点打破难点,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识规律。四、说学法。操作法是幼儿学习数学的根本方法。幼儿通过操作进展学习,我对幼儿的操作给予必要的指导,让幼儿去探究、发现,可以让幼儿获得珍贵的数学经历,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让幼儿听一听,数一数、说一说、做一做等多种形式,让幼儿眼、耳、手、口、脑并用,引导幼儿通过自己的学习体验来学习新知。五、教学过程。1、复习5的组成。数的组成贯穿着10的加法,在加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根底作用。我让幼儿伸手指头,师:我伸1,生:我伸4,师:1和4,生:组成5。根据幼儿的答复,在黑板上贴出5的分合式。再启发幼儿找出相像的2组,归纳出5的分合式有4组,只要记住2组就可以了。由5能分成1和4就能想到5还能分成4和1;由5能分成2和3就能想到5还能分成3和2与与幼儿一起游戏,加强了师生之间的情感沟通,又防止了单调和枯燥,做到了师生互动。2、幼儿利用学具操作探究算理。由于幼儿的思维特点是形象、详细的。因此操作是解决幼儿形象思维与知识抽象性之间矛盾的一种较好的手段。幼儿动手、动脑、动口的过程,就是其思维开展的过程。我出示了5个小棒,幼儿进展观察后,利用学具进展操作进展列式,再脱离小棒的帮助通过组成计算得数。允许幼儿用不同的方法计算,表达幼儿的主体性,算法的多样性和教法的开放性。3、给动物找家。我出示了小动物的房子五间,有蘑菇的、正方形的、三角形的等上面分别插有数字1—5的卡片,放在幼儿前面的桌子上,每组的桌子上有一只小筐,内装带有动物头饰的口算卡片假设干,有小白兔、小花猫、小鸡等动物。师说:“小朋友们,小朋友快来看,小动物们在森林里迷路了,你能帮它找到自己的家吗?”请每位幼儿从自己一组的筐中拿出口算式题,得数是几就放在几号房子里。4、翻花游戏把5朵花的反面朝着学生排列整齐放在磁性黑板上,翻开一朵,能列出2道加法算式,并告诉学生做加法想组成。只要再翻开一朵就行了,得数5的加法共4道,浸透加法交换律。5、引导幼儿对所学的知识进展小结。我提了一些引导性的问题:这节课你们学会了什么?是怎样算出4+1的得数?那么,1+4等于几?你又是怎么想的?以提问的形式引导幼儿稳固所学的知识。最后,我以玩数字卡片,随意出示两张卡片,说出和是几?让幼儿在感受数学时,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提出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法。保护了幼儿思维开放性的教育理念,不把自己的思想和要求强加于幼儿,并把游戏和数学结合起来,让幼儿在快乐的游戏过程中不知不觉地掌握了教学内容,到达了教学目的。5的加法说课稿2【教材解读】1.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一年级上册第31-33页2.课标分析:新课标强调:“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历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为了达成以上教学目的,根据新课程理念,结合教材《5以内的加法》这一主题,重点是理解加法的意义和计算的方法。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采用学具操作的方法,让学生发现数学问题,主动探究学习,并能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使学生全面深化理解加法算式的含义。3.教材分析:走进花果山是加法初步认识的第一课时。这节课是学生学习加法运算的的起始课,本节课的训练重点是通过熟悉的情境观察,语言的交流表达,游戏中的操作演示等活动,使学生体验并初步感知加法的意义,经历把两局部合在一起抽象为加法运算的过程。从中掌握:认识“+”号,会读加法计算,从而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和运用数学语言的才能。体会生活中有许多数学问题要用加法来解决。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10以内数的认识之后呈现的,是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的。4.学情分析:本局部内容是针对低年级学生的计算教学。因为孩子年龄比拟小,虽然以前接触过计算教学的加法算式,会用自己的方法进展计算,但不太理解加法的真正意义。我根据教材的编排要求并充分考虑学生原有的根底,鉴于此,我把本节课的重点、难点落在“加法意义的理解”上。【教学目的】1.能初步感知数的计算与实际生活的联络,在详细的情境中体会加法的意义。能正确读、写加法算式并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2.在生动活泼的情境中初步感知数学与生活的联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合作意识和主动探究的精神。在合作与交流的学习中,学会肯定自己和倾听别人的意见。3.培养观察、语言表达、动手操作才能以及初步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才能。【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体会加法的意义,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2.教学难点:理解加法的意义。【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对数的游戏:用手指表示数的组成。2.说分成和合成【设计意图:给每个孩子展示的时机,培养孩子大声说,认真听的好习惯互相欣赏的好品质。同时也为新知的学习做好铺垫。】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梳理数学信息。通过提问:孙悟空的老家在哪儿?引入课本中的情境图,让学生仔细观察画面,说说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老师要根据学生的答复及时点拨,引导学生用两条数学信息来描绘一种事物。如树上有3只小猴子,岩石上有2只小猴子等。2.提出加法问题。课件出示只有小猴子的信息图,让学生说出有关小猴子的两条数学信息。让学生猜小朋友可能提什么问题,引导生考虑,提出数学问题:“一共有几只小猴子?”【设计意图:以花果山为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通过整体到局部的信息图观察,引导学生观察整理信息,提出数学问题,使学生感受数学和生活的联络,培养学生搜集信息提出问题的才能。】三、自主探究,建构新知1.建立加法问题的语言模型。引导学生把小猴子的两条数学信息和提出的一个数学问题连起来说一说。学生独立考虑后先说给同位听一听,再进展全班交流。2.结合详细情境理解加法的意义。让学生说一说“一共有几只小猴子?”是什么意思。老师充分利用课堂生成的资,及时点拨引导,使学生明确:一共有几只小猴就是把树上的3只小猴和岩石上的2只小猴合起来。3.逐步抽象加法的意义老师引导,学生动手操作:用圆片代替小猴子来摆一摆。根据学生的讲解,老师在黑板上贴圆片展示摆的过程,并把两局部圆片圈起来,说明:一共有几只小猴就是把3和2合起来。4.构建加法的算式模型通过谈话:把3和2合起来可以用一个算式来表示。根据学生答复,老师板书加法算式:3+2=5。老师重点讲解加号的写法。学生读加法算式。老师让学生结合图意说一说2、3、+、5各表示什么意思。【设计意图:学生在说两条数学信息和提一个数学问题的过程中,给了学生充分的说的时间,在说的过程中帮助学生建立起加法的语言模型;以“一共有几只小猴子?”是什么意思为切入点,让学生在说一说、摆一摆的过程中充分体验到把两局部合起来用加法计算,可以写出加法算式,进一步理解了加法算式中各局部表示的意义,建立起加法的算式模型。】四、回归情境,拓展应用1.解决桃子的问题〔1〕出示桃子的情境图,引导学生说一说桃子的两条数学信息,提一个数学问题。学生独立考虑,同桌交流。〔2〕全班交流:让学生把桃子的两条数学信息和一个问题连起来说一说。〔3〕学生说出加法算式。〔4〕让学生结合图意说一说算式中得4、2、+、2各表示什么?2.解决有关小鸟、小朋友和小花的问题课件出示情境图:〔1〕让学生选择其中的一个物体,用两条数学信息和一个数学问题来说一说,然后在练习本上列出算式。独立完成后说给同位听。〔2〕全班交流:分别让算式不同的学生进展汇报,并说一说算式中各局部都表示什么。【设计意图:回归情境解决问题,既是对第一个环节学生所梳理信息的回应,又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加法的语言模型和算式模型进得到了很好地稳固。】四、联络实际,内化新知1.先用学具摆一摆,再填写算式。〔1〕指生说一说小兔子和小蜜蜂的数学信息,提一个数学问题。〔2〕引导学生列出加法算式:3+1=42+3=5。〔3〕先让学生独立列式计算,然后进展全班交流。【设计意图:在摆、说、列中稳固加法的语言模型和算式模型,编故事让孩子的想象力任意驰骋,让枯燥的加法变得无比鲜活、婀娜多姿起来,学生充分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亲密联络,感受算式的神奇,体验数学的价值所在。】2.兴趣练习。【设计意图:通过童话式的数学情景,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兴趣。通过找师傅,让学生在计算中理解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既纯熟了学生5以内数的加法的口算才能又稳固了学生对加法含义的理解,培养了学生初步的理解数学问题的意识。】五、回忆梳理,总结提升谈话:这节课,你都学会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你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引导学生从以下两个方面梳理总结:1.把两个数合起来,可以用加法计算。2.认识了加号,会读写加法算式。【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说收获引导学生回忆梳理知识,培养概括才能,体会数学与生活的亲密联络。】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了加法,编一个数学小故事并用到我们学习的加法算式。【设计意图:此环节将课堂知识与实际生活严密的衔接起来。并通过编故事活动,将“数学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信息传达给了学生。】5的加法说课稿3各位老师大家好:大家好!我执教的课题是青岛版教材一年级上册《5以内数的加法》,下面我结合多媒体的演示谈谈本节课我的教学设计:本节课教学设计分为:课标解读、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的、评价任务设计、教学流程几个方面的内容。课标要求:知识技能: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能准确进展运算;数学考虑: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提出一些简单的猜测;问题解决:能在老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和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尝试解决;理解和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根本方法,知道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体验与别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课标解读:“掌握”是描绘过程的行为动词,是指在理解的根底上,把对象用于新的情境。“体验”是指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主动认识或验证对象的特征,获得一些经历。核心概念是“运算技能”。主体是学生。由此看来,课标对这局部的要求是在理解加法意义的根底上,会进展5以内数的加法计算;经历与同伴交流算法的过程,体会方法的多样性。能根据详细情境填写加法算式,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同时让学生感受与同伴交流的乐趣;感受数的计算与生活的亲密联络。教材分析:本单元以儿童非常熟悉和喜欢的著名古典小说《西游记》为素材,创设了“来到花果山”—“小猴摘桃”—“野餐”—“野餐完毕”—“游水帘洞”—“小猴分桃”—“小猴跳水”—“小猴学钓鱼”这一系列情境,表达了人与自然、人与动物和谐相处这一主题。本节课教材以学生感兴趣的童话故事——“走进花果山”构成“情境串”,情境里又包含生动活泼的现实活动,使学消费生了身临其境的喜悦,激发起学生学习的欲望。信息窗一《5以内数的加法》是在学习了第一单元10以内数的根底上来学习的,也是为本单元接下来要学习的减法做铺垫。它是学习20以内加减法的根底,也是今后学习更复杂计算的重要根底。本节课是学生在数学学习中首次接触加法,这节课的知识根底是5以内数的分与合,其实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在一些数学故事里已经对加法有了初步的认识,并能正确的口算出结果,这节课只是原有知识的一种延伸和深化。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年龄小,好动、易兴奋、易疲劳,注意力容易分散。在有序观察信息窗时,他们显得杂乱无章,观察事物零乱,不系统,语言表述不完好。而且本节课是学生在数学学习中首次接触加法,这节课的知识根底是5以内数的分与合,其实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在一些数学故事里已经对加法有了初步的认识,并能正确的口算出结果,这节课只是原有知识的一种延伸和深化。通过课前检测,我们发现,5以内数的分成,学生在幼儿园已掌握,学生的正确率到达88%;对5以内的加法计算已经有56%的正确率。但对加法的意义理解还是不够。教学目的:1、结合实际情境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加法的意义,认识加号“+”、学会加法算式的读法,会进展5以内数的加法计算。2、通过与同伴交流不同的计算方法,体会算法的多样性。3、在详细生活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就在身边,初步培养应用意识。教学重点:5以内的加法计算教学难点:初步理解加法的含义教学准备:课件、小圆片、小棒、数字卡片假设干评价任务设计:1、解决问题“一共有几只猴子”〔摆一摆,算一算〕检测〔目的一〕理解加法的意义,认识加号“+”,学会加法算式的读法〔目的二〕体会算法多样性的达成。2、解决问题“一共有几只小鸟”和信息窗中的其他问题检测〔目的一〕会进展5以内数的加法计算。3、根底稳固练习和拓展提升练习检测〔目的一〕会进展5以内数的加法和〔目的三〕体验数学就在身边,初步培养应用意识。主要教学过程:在新课之前,我利用有节奏的拍手游戏复习5以内数的分成,为新课做好铺垫。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这个环节我以学生喜欢的《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导入新课,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信息窗—花果山,在此我注重指导学生从上而下有序观察,会表达“天空上左边有4只小鸟,右边有1只小鸟”这样的数学信息,然后根据数学信息提出有趣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我预设学生可能会提出以下几个问题:。。。。。此环节营造积极、活泼、的学习气氛,为学生的主动参与学习创造条件。二、解决问题,探究新知一共有几只猴子?你想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学生最容易出现的就是数一数的方法。老师肯定,手口一致的点数。引导学生借助学具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摆一摆,体会加法计算的优越性。这里考虑一年级孩子的年龄特点好动又好玩,理解才能以直观形象为主所以提早准备的学具有小圆片、小棒和数字卡片,先给学生独立考虑的空间再进展小组合作探究,希望学生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感受到数学知识产生的过程。在汇报交流环节学生可能〔1〕用一个小圆片表示一只猴子,摆出5个小圆片;〔2〕用一个小棒表示一只猴子,左边摆两根,表示石头上的2只小猴子,右边摆3根小棒,表示树上的3只小猴子,把他们放到一起,就知道一共有5只小猴子。引出算式2+3=5,这里对于孩子们想出的不同方法都给与肯定与表扬。利用算式2+3=5,认识“+”号,通过让学生介绍各个数字代表什么来理解加法的意义。教给孩子正确的读法。根据第一个问题的解题思路,自主解决问题2一共有几只小鸟?课件出示小鸟的图片,先让学生自主解决,列出算式。然后展示交流,最后老师评价。在整个探究新知过程中,学生在小组探究、动手操作中获取了知识,体会算法的多样化,这样对于多种计算方法的认识就明晰而有条理,算法的优化才在学生的心里得到内化,从而打破本节课的重难点。三、稳固练习,应用进步其中包括根底稳固练习和拓展进步练习,根底稳固练习包括解决信息窗中的其他问题,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展交流:说一说图中的信息,然后选择一个信息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将算式列在作业纸上。挑选列有不同算式的学生交流。接下来将“枯燥”的计算练惯用学生喜欢的故事及游戏形式出现,首先小猴子愿意作导游,带我们游览花果山的风景。花果山不但有很多水果,同样也是鸟的王国,树上有3只小鸟,又飞来1只小鸟,如今一共几只小鸟?解决完这个问题然后继续向前走,树上有2只小鸟,又飞来3只小鸟,如今一共几只小鸟?这里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解决完鸟的问题再逛逛花果山里的苹果园〔口算〕只要说出苹果上算式正确的得数,就能得到又大又红的苹果,此题进一步稳固了算法。摘完苹果就轮到展示我的收获:画一画、填一填。增加了练习的兴趣性、进一步理解了算理;故事继续进展,就在展示自己收获的时候,一只小猴发现了一件有趣的事情,让学生编数学故事,列式计算。然后马上追问你还能讲出哪些“4+1=5”的故事么?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整个练习环节淡化了“练”的痕迹,容易激发学生参与兴趣,同时给每个学生参与时机,做到寓教于乐,寓学于乐。四、课堂小结,回忆反思本节课小结时让学生反思这样的问题:你是怎样找到数学信息的?提出了哪些问题?你又是怎样操作的?等等。通过对解决问题的反思,可以加深对加法意义的理解,并获得解决问题的经历。使学生逐步具有反思的意识和习惯,以培养认真的学习态度。5的加法说课稿4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本次说课分为四个局部。第一局部:说教材。本课的内容选自大班数学上学期的根本教育活动。我选本课的原因是因为本课在学科知识体系中处着非常重要的根底作用。教学目的有以下三点:1、引导幼儿在观察、操作、考虑、表达的过程中初步体会加法的计算过程,增强幼儿学习数学的信心。2、会用几种不同的方法计算5的加法,会运用数的'组成进展加法计算。3、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从小培养合作意识。在教学过程中,我把重点放在了引导幼儿观察、操作、考虑、表达计算过程,而难点那么是幼儿学会几种不同的方法计算5的加法。第二局部:说教法。在教学上,我采用了摸花片给幼儿猜的形式引导幼儿复习5的组成。在教学信息和感知材料的呈现上,我选用了教具模型演示法,让幼儿明确操作的要求和进展操作的方法。在思维活动的组织上,我还通过讲解、比拟的方法,将幼儿解决问题的种种策略展示出来,引导幼儿观察分析,找出哪一种是最好的。坚持使教法有利于突出教材重点,打破难点,符合幼儿认识规律和年龄特征。第三局部:说学法。根据教学内容和采取的教学方法及手段,我教给幼儿一些学习的方法。操作法是幼儿学习数学的根本方法。幼儿通过操作进展学习,我对幼儿的操作给予必要的指导,让幼儿去探究、发现,这样的学法可以让幼儿获得珍贵的数学经历,在教给幼儿操作法的同时,考虑到本课内容和幼儿的学习情况,对于学习速率快的幼儿,我教给他们讨论交流的方法,学习速率慢的幼儿,我教给他们按顺序有重点地观察的方法,做到授之于渔。第四局部:教学过程。这一局部我又把它分了八个小点。第一点:复习5的组成。数的组成贯穿着10的加法,在加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根底作用。我准备了一个小摸箱,告诉幼儿里面装有花片,双手伸进去摸后,告诉幼儿摸到花片的总数和左手的花片数,让幼儿猜右手的花片数,根据幼儿的答复,在黑板上贴出5的分合式。与幼儿一起游戏,加强了师生之间的情感沟通,又防止了单调和枯燥,做到了师生互动。第二点:新课导入。我出示了一张图片,告诉小朋友:“李爷爷很久都没有去看看他种的南瓜宝宝了,这天,他走到南瓜地里,远远地看到四个小南瓜在地上,他走近去看时,咕咚一声,掉下一个大南瓜,把李爷爷吓一大跳。请问小朋友们,地上一共有几个南瓜?”创设具有色彩和声音的情境,使幼儿自然地进入包含着数学知识的情景中,能让幼儿在感受数学时,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提出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法。保护了幼儿思维开放性的教育理念,不把自己的思想和要求强加于幼儿。第三点:幼儿利用学具操作探究算理。由于幼儿的思维特点是形象、详细的。因此操作是解决幼儿形象思维与知识抽象性之间矛盾的一种较好的手段。幼儿动手、动脑、动口的过程,就是其思维开展的过程。我出示了5张机器娃的图片,幼儿进展观察后,利用学具〔1—5的数形小方块和符号小方块〕进展操作,引导幼儿根据机器娃的特征用小方块进展列式。并让学习速率快的幼儿组成小组进展讨论,学习速率慢的幼儿进展有序地观察。允许幼儿用不同的方法计算,表达幼儿的主体性,算法的多样性和教法的开放特征。第四点:课间操。边拍手边读儿歌边跳舞。好动是幼儿的天性,音乐及舞蹈在这里发挥了应有的作用,我允许幼儿分开座位自由地唱和跳,更是受到幼儿的欢送。“1加1等于2,2个小朋友在唱歌,1加2等于3,3个小朋友做游戏,1加3等于4,4个小朋友写大字,1加4等于5,5个小朋友敲锣鼓。”第五点:通过5以内的加法,浸透加法交换率。我给幼儿1、2、3、4、5、+、=、7张卡片,请幼儿帮它们合理的排序。并提一些启发性的问题,如:可以有多少种排法?为什么?幼儿答复是根据加法交换率。第六点:数学游戏活动。我出示了信箱五只,上面分别插有数字1—5的卡片,放在幼儿前面的桌子上,每组的桌子上有一只小筐,内装有信。每人一封,并写好幼儿的名字。我说:“小朋友们,今天,李老师给每位小朋友写了一封信,小朋友快来看看,信上写的是什么?”请每位幼儿从自己的一组中拿出自己名字的信,信里有一道式题,得数是几就投入几号信箱。〔整节活动完毕后由老师检验。〕第七点:引导幼儿对本课所学的知识进展小结。我提了一些引导性的问题:这节课你们学会了什么?是怎样算出4+1的得数?那么,1+4等于几?你又是怎么想的?以提问的形式引导幼儿稳固所学的知识。最后,我以玩数字卡片,随意出示两张卡片,说出和是几,模拟课间操的儿歌,引导幼儿进展创编。把音乐和数学结合起来,让数学不再乏味!5的加法说课稿5各位评委: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5以内的加法”,它是义务教育课程一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加法和减法”的第一课时。这局部内容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0~10,掌握了2~10的分与合的根底上进展教学的,是以后学习加减法计算和解决加减法实际问题的重要根底。教材分两个层次组织教学。第一层次通过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