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沙漠进军推荐教学设计_第1页
向沙漠进军推荐教学设计_第2页
向沙漠进军推荐教学设计_第3页
向沙漠进军推荐教学设计_第4页
向沙漠进军推荐教学设计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向沙漠进军》推荐教学设计说明:本课教学按“大语文教育”思想设计,由“语文环境”、课堂教学、课外活动三部分组成教学目的:(1)学习说明事物的特征、说明的顺序和作诠释、举例子等说明方法;(2)学习确定中心句;(3)结合课文教学进行听说训练;(4)增强环境生态方面的危机感,培养环保意识教学重点:课文阅读教学难点:中心句的确定教学时数:2课时语文环境布置一,“语文黑板报”一期:1,《被沙漠吞噬的古城》楼兰,曾是我国一座著名的古城,许多古代诗文都提到过它,王昌龄还留下了“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名句唐朝时,这里还是一个十分富饶的地方,它靠近罗布泊,周围水草丰茂,牛羊成群,又处在丝绸之路上,是东西方客商往来的必经之地可是现在,楼兰却早已被沙漠吞噬居民迁走了,牛羊不见了,罗布泊干涸了(50年代还有水),丝绸之路中断了,只有那断壁残垣还留在沙漠中,偶而有一支考察队来到这里,凭着废墟想象它昔日的风采2,《百泉之城已无泉》我们河北邢台过去称为“百泉之城”,因为它遍地是泉最集中的是西南郊百泉村一带,泉眼密布,河道纵横,土地全部自流灌溉,盛产水稻、鱼虾和芦苇,宛如江南水乡城北的达活泉公园,更是以其清冽的泉水和旖旎的风光吸引着游人但是70年代以来,邢台的泉逐渐干涸,众多的河渠变成了干土沟,昔日的水稻田现在生长的是玉米、小麦,以泉水著称的达活泉公园也只能靠自来水维持它那浅浅的人工湖了原因?——就是过量开采地下水3,“说文解字”虐上面的“”是虎头,也是“虎”字的变形;下面的“”是一只反着的“”,即“爪”的变形,古文字写作“”、“”“虐”字用“老虎反爪抓人”表示“残暴”之义沛注意:右边是“”而不是“市”,同样的情况还有肺、芾;柿子的“柿”才以“市”作声旁二,“阅读与欣赏”栏,张贴以下资料:(1)《岂容绿洲变沙漠》(《光明日报》1989年5月13日),(2)《沙漠绿洲发出了呼救》(《中国环境报》1991年3月16日),(3)《黄土高原的黄土形成》(《语文报》178期)课堂教学第一课时一,听读导引型参读文章《绿洲变成了沙漠》目的:通过听读练习培养兴趣,强化动机,导入新课交代任务:在过去“听记”、“听述”的基础上“听析”——听后回答:是什么文体?主题是什么?有哪几个段落层?还有几个问题,暂时“保密”,听后再提绿洲变成了沙漠你知道吗,世界上最大的沙漠——撒哈拉大沙漠,竟是草原绿洲变成的!“撒哈拉”阿拉伯文的意思是“一无所有”然而据考证,这里在很久以前并非一无所有,而是“所有很多”考古学家在这片沙漠上发现一些大的河床,找到一些鱼的骨骼和生物的遗迹它告诉我们,在远古时候,整个非洲北部是一片海洋有的探险家预言,沙漠地下蕴藏着很多海洋生物的遗体,现在已经变成了石油果然,1936年,撒哈拉北部发现了储量丰富的油田这说明,如果这里一直是沙漠,是不会有储量丰富的石油的撒哈拉东部有一个名叫“恩阿杰尔”的高原,在当地土语中,“恩阿杰尔”就是“河流很多的台地”地质学家在那里发现的栎树和雪松的化石证明,大约6500年以前,这些树在这里生长过然而最有说服力的,是在撒哈拉中部扎巴连山谷发现的壁画壁画有5000幅以上,有栩栩如生的长颈鹿,有急弛如飞的羚羊,有缓缓而行的黄牛,有大象和河马,有手持弓箭的猎人,有静坐沉思的少女,有戴面具的演员和奇特的神像,还有劳动和舞蹈的情景壁画最小的有几厘米见方,最高的有一二十米,大部分用锗红色勾线,然后涂上各种颜色,虽然经历了长久的日晒风吹,却颜色不腿这生动地反映了当时丰富多彩的生活和发达的文化艺术,而如果没有一定的经济水平,这一切都是不可想象的它也说明,在6000多年以前,撒哈拉决不是干旱的沙漠,而是气候温和、雨量充沛、草木青青的沃土那么,是什么原因使绿洲变成了沙漠呢?有人研究,是由于气候的变化,加上对森林、草原等生态环境的破坏,尤其是过度的放牧答案:文体是说明文主题:撒哈拉沙漠是绿洲变成的分两段:1,撒哈拉沙漠是绿洲变成的2,绿洲变成沙漠的原因方才“保密”的问题:1,“撒哈拉”在阿拉伯文中是什么意思?2,文章用哪些证据证明撒哈拉沙漠是绿洲变成的?答案略进一步思考:此文所说的土地沙漠化问题仅是个别现象吗?别的地方有无此类问题?学生自由发言,老师准备以下例子:1979年,《人民日报》曾发表文章——《风沙进逼北京城》(板书),警告国人:如果不加治理的话,连我们伟大祖国的首都也会被沙漠埋葬!沙漠在向人类进攻了!我们目前的一个紧迫任务就是——向沙漠进军!(板书课题)二,介绍作者提问:作者竺可桢是一个什么人?他研究什么学科?我们学过他写的什么文章?学过写他的什么文章?三,“抢读”课文,从整体上理解要求边读边画住生字词,读完后回答几个问题,其一是怎样向沙漠进军,其余也暂时“保密”说明:“抢读”就是谁抢到谁读,一旦读错,由别人再抢老师也抢,抢到后或自己读,或指定一个不抢的同学读此法易于引起兴趣,便于纠正错误,还便于分组竞赛回答问题:1,什么文体?答案:说明文2,运用什么说明顺序?答案:逻辑顺序3,哪几段写怎样向沙漠进军的问题?怎样向沙漠进军?答案:412自然段进军方法有二:一是守——植林,种草;二是攻——水4,除了怎样向沙漠进军之外,课文还写了什么内容?答案:为什么向沙漠进军,向沙漠进军的前景小结:为什么——怎样——成绩和前景,(板书)这是文章的思路,严谨而有条理四,阅读课文第一部分(1—3自然段)1,第一自然段的三句话是什么关系?答案:第一句是中心句,后两句解说第一句,后两句之间是转折关系2,第一句中的“”最、“自然”、“之一”可否删去?答案:不可删去“最”不足以说明沙漠危害之严重;删去“自然”,“敌人”的性质就模糊不清,易与社会的敌人混淆;删去“之一”在阐述事理上就显得有些绝对,因为自然界还有一些“敌人”是“最顽强”的3,第二、三自然段与第一段是什么关系?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答案:举例解说第一段它们之间是并列关系4,“文明”在这里是什么意思?答案:文化5,第二自然段最后一句的“侵占”能否换成“侵入”?答案:不能因为不但侵入了,而且占领了6,“雨量还充沛”的“还”表示什么?可否删去?答案:表示“勉强算得上”,不可删去7,“由于长城外的风沙侵入,榆林城也受到袭击”的“侵入”可否换成“侵占”?答案:不可,因为榆林城并没有被风沙占领,只是受到袭击8,“乾隆年间”距今多少年?请从字词典附录的“历代纪元表”查出,以增进能力9,这两段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答案:举例子、打比方、作比较、列数字10,发散性思维测验:地中海沿岸和榆林地区这两个例子有什么不同?请尽量多找出几条答案:一个是外国,一个是中国;一个在沿海,一个在内地;一个是“两三千年来”漫长的历史时期,一个是乾隆以来的近现代;前者的沙漠化主要是自然原因,后者的沙漠化主要是人为原因……教师评:沙漠化的例子很多,但作者选这两个,是考虑到以上种种代表性,极具匠心由以上几题可看出,本文语言十分准确严密五,阅读第四自然段1,这段与前后文是什么关系?答案:承上启下2,哪一句是中心句?答案:第一句3,“游击战”、“阵地战”是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好处?答案:打比方好处一是形象、准确,二是与“进军”相呼应4,分别画住诠释“游击战”和“阵地战”的句子5,解释“肆虐”:任意干残暴的事参见“语文环境”中的“说文解字”6,“一次大风沙袭击,可以把幼苗全部打死,甚至连根拔起”和“沿长城一带风沙大的地区,农民常常要补种两三次才能有点收获”这两个例子都是说明“游击战”的危害,但它们的侧重点什么不同?答案:前者侧重说明它破坏力强,后者侧重说明危害频繁7,这一段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答案:打比方、分类别、举例子、作诠释、列数字8,求异思维训练:你认为课本对“丘墟”的注释准确吗?答案:不准确,应是“沙丘和废墟”——城郭被风沙埋葬的地方成为沙丘,未埋葬的成为废墟六,作业:找出以下各段的中心句,没有中心句的概括它的大意第二课时一,复习上节知识要点:1,卡片认读:磴涸葱茏坂虐沛浸2,解词:文明肆虐葱茏不毛之地丘墟俨然3,提问作者、思路以及课文阅读中的问题二,继续阅读课文,研讨以下问题:1,第5段第1句是中心句吗?答案:不是,因为它只能领起前半段,后面还有“其次……”看来,第1句应加“首先”这是本文白璧微瑕2,第5段主要运用什么说明方法?答案:作诠释3,第7自然段第1句起什么作用?中心句是哪句?答案:第1句起承上启下作用,第2句是中心句4,第8段中心句是哪句?答案:是“只要能……绿洲来”5,第9、10两段有一承上启下的句子,请画住答案:“我们向沙漠进军,不但……防护作用”6,“风是沙漠向人类进攻的武器,但是也可以为人类造福”领起到什么地方?答案:领起第11、12两段7,第12段写沙漠日照强的特点是什么用意?这一段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答案:说明沙漠日光可以利用说明方法是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8,归纳本文的中心句分别在各段的什么位置?答案:段首和段中三,自由讨论先在四人小组讨论,解决不了的问题向老师提出,在全班讨论解决或由老师解答实际执教时,学生提出:第1、2自然段的两个例子,为什么前者略而后者详?为什么前者不交代沙漠化的原因而后者交代?教师的回答是:地中海沿岸处在北纬30度附近的副热带高气压带,低空空气密集,气流是上升的,因而蒸发量很大,难以形成降雨——参见《世界地理》课本和《世界地图册》——它的沙漠化主要是自然原因,不必强调,因而略写而后者则主要是人为原因,应当强调,故而详写四,说话训练:给课文换一两个例子,说明“沙漠是人类最顽强的自然敌人之一先在四人小组说,然后推举代表面对全班说,由大家评判五,作业:1,归纳本课知识要点2,完成课后练习课外活动几年来,我校操场的砖砌跑道线越来越“高”了请观察、测量“高”了多少,然后调查分析原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