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恺农业技术学院_第1页
仲恺农业技术学院_第2页
仲恺农业技术学院_第3页
仲恺农业技术学院_第4页
仲恺农业技术学院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仲恺农业技术学院教学大纲通信工程专业信息学院通信工程教研室目录1。电路理论…。.。……….。………...……….12。模拟电子技术………..………………。153.数字电子技术………。…………..……。324。C语言程序设计………………。……………..……….485.电磁场与电磁波……………….…………….。……….656。信号与系统…。……………….……….807。通信电子线路………..…………..……918.数字通信原理……………。.…。。。….。。。.1169.数字信号处理………………。.……..。13110.微机原理与应用…。……….………14211.计算机通信网………….…………….…………。。…15912.光纤传输理论与系统……。…….。…。.17013.现代通信技术…………。……………….………….。18814。多媒体通信技术……….………。…..19415.数字微波通信系统………。………..。20616.无线网络技术………。…………。…..22417.交换原理与程控交换……….………23118.DSP原理与应用…………..。……….24020。单片机原理及接口技术…………。…..……。.………25121.可编程逻辑器件………………….…...……………25922.专业英语……………。……….。……26823.EDA技术及应用………。.………….。…….…………27924.信息论与编码………..………….。…….…………28925.电子工艺实习…………..………….…。…。.………30526。电子技术课程设计…………………。..…….………30727。EDA课程设计…………………。。.。.。.。。。..。。。。.。...………31128.微机接口系统设计.。。。。.。..。。.。.。。.。。。......。。.。。。.....。。。。..。..。。..。。..。。。。.。...。。。.。...31529.通信电子线路课程设计……………..…。……。….…31930.DSP系统开发课程设计…………。….。……。…。…….32331.程控交换原理课程设计………………。…。….。.。。...。。.32832.多媒体信息处理与通信课程设计………………。…。.……。….……。33133.毕业实习…………….…..。...………33634.毕业设计………。……..……………342《电路理论》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210389课程名称:电路理论英文名称:CircuitTheory课程类别:基础课学时:90学分:4。5适用对象:通信工程专业本科生考核方式:考试先修课程:《高等数学》、《线性代数》、《复变函数》、《大学物理》二、课程简介中文简介:本课程将覆盖以下内容:电子电路的基本原理、电路元件、基本电路定律(欧姆定律,基尔霍夫电压定律和基尔霍夫电流定律);电子元器件的的串连和并联;运算放大器;网络理论;节点分析法和网孔分析法;一阶电路(RC电路或RL电路)和二阶电路(RLC电路)的普通信号、阶跃信号及单音信号的响应特性的分析;矢量分析法;并介绍计算机电路仿真的相关知识。英文简介:Thiscoursewillcover:fundamentalelectricalcircuitquantities,andcircuitelements;circuitslaws(OhmlawandKirchhoffvoltageandcurrentlaws);seriesandparallelconnectionsofcircuitelements;operationalamplifiers;networktheorems;nodalandmeshanalysismethods;analysisofnatural,stepresponse,andresponsetosinusoidalinputoffirst(RCandRL)andsecondorder(RLC)circuits;phasoranalysis;introductiontocomputeremulationtoelectricalcircuit.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本课程是通信工程等专业的一门重要技术基础课,它是研究电路理论的入门课程,着重讨论集中参数、线性、非时变电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电路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分析方法,为学习后续课程准备必要的电路知识。本课程在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科学作风和抽象思维能力、分析计算能力、总结归纳能力等方面起重要作用。四、教学内容及要求第一章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定律

目的与要求了解电路概念、电路模型、电路的组成和作用。理解电流、电压参考方向的含义。掌握应用电路定律和元件伏安特性分析简单的稳态直流电路。教学内容第一节电路和电路模型主要内容:电路、电路模型基本概念和知识点:集总参数电路、分布参数电路、实际电路、电原理图、电路模型、拓扑结构图、电路模型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了解电路概念、电路模型、电路的组成和作用。第二节电路的基本物理量主要内容:电流和电流的参考方向、电压和电压的参考极性、电功率基本概念和知识点:直流、时变电流、交流、电流参考方向、电压、电压的参考极性、电功率.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了解电路中基本物理量的概念,掌握电流参考方向与电压参考极性的意义。第三节基尔霍夫定律主要内容:基尔霍夫电流定律、基尔霍夫电压定律。基本概念和知识点:支路、节点、回路、基尔霍夫电流定律、基尔霍夫电压定律。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了解电路描述的基本属于,掌握基尔霍夫电流定律及电压定律.第四节电阻元件主要内容:二端电阻基本概念和知识点:线性时不变电阻、线性时变电阻、非线性时不变电阻、非线性时变电阻、电阻器的电路模型.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了解电阻的分类、二端特性,掌握电阻器的电路模型。独立电压源和独立电流源主要内容:独立电压源、独立电流源、实际电源的电路模型。基本概念和知识点:独立电压源、恒定电压源、时变电压源、交流电压源、独立电流源、电压源与电阻串联模型、电流源与电阻并联模型。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了解独立电压源与独立电流源的特性。掌握电源的两种电路模型。两类约束和电路方程1.主要内容:ﻩKCL约束、KVL约束和VCR方程。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基尔霍夫电流约束、基尔霍夫电压约速、电路方程。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掌握两类约束和电路方程.支路电流法和支路电压法1。主要内容: 支路电流法、支路电压法。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支路电流方程、支路电压方程。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掌握支路电流法和支路电压法的应用。分压电路和分流电路1。主要内容:电路对偶性概念、分压公式和分流公式。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拓扑对偶、元件对偶、对偶电路、分压公式、分流公式。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了解对偶的概念,掌握分压力公式与分流公式的应用。实践环节与课后练习对要求掌握的每个知识点,至少布置一道作业题以上。安排试验课4学时。教学方法与手段理论讲授为主,课堂组织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保证学生参与性与师生互动性。对于要求掌握的知识点,布置一定量的作业,以获得学生掌握情况的反馈信息。对学生掌握比较薄弱的知识点再作巩固。第二章线性电阻电路分析目的与要求使学生掌握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网孔法。节点法,以及电路的等效法等等.教学内容第一节电阻单口网络主要内容:单口网络及其等效电路基本概念和知识点:线性电阻的串、并联;独立电源的串、并联;含独立电源的电阻单口网络的等效变换.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理解线性电阻的串并联、独立电源的串并联的效果,掌握有源线性电阻单口网络的等效变换。第二节电阻的星形联接与三角形联接主要内容:电阻的星形联接与三角形联接时的分析方法。基本概念和知识点:电阻三角形联接等效变换为电阻星形联接的公式.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掌握电阻的星形联接与三角形联接时的分析方法。第三节网孔分析法与回路分析法主要内容:网孔分析法、回路分析法。基本概念和知识点:网孔电流、网孔方程、网孔分析法计算步骤、回路分析法的要点与步骤。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掌握网孔分析法与回路分析法的应用。第四节结点分析法与割集分析法主要内容:结点分析法、割集分析法基本概念和知识点:结点电压、结点方程、结点分析法计算步骤、割集分析法。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掌握结点分析法与割集分析法的应用.第五节含受控源的电路分析主要内容:受控源的概念、含受控源的电路分析方法。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受控源、含受控源的单口网络的等效变换方法、受控源电路的网孔方程与结点方程.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了解受控源的概念;掌握含源单口网络的等效方法;掌握含受控源电路的分析方法。实践环节与课后练习对要求掌握的每个知识点,至少布置一道作业题以上.安排实验学时4个。教学方法与手段理论讲授为主,课堂组织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保证学生参与性与师生互动性。对于要求掌握的知识点,布置一定量的作业,以获得学生掌握情况的反馈信息。对学生掌握比较薄弱的知识点再作巩固.第三章网络定理目的与要求掌握适用于有唯一解的任何线性电阻电路的叠加定理。掌握戴维宁定理和诺顿定理,以及单口网络的等效原理。教学内容第一节叠加定理主要内容:叠加定理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叠加性,叠加定理的基本内容。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掌握叠加定理的应用。第二节戴维宁定理主要内容:戴维宁定理的基本内容及意义。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含源单口网络的等效、戴维宁定理。 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掌握戴维宁定理的应用。第三节诺顿定理与含源单口等效电路主要内容:诺顿定理的基本内容及意义,含源线性电阻单口网络的等效电路。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含源单口网络的等效、诺顿定理,戴维宁-诺顿定理在电路调试中的应用。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掌握戴诺顿定理在的应用,掌握戴维宁-诺顿定理在电路调试中的应用。第四节最大功率传输定理主要内容:用戴维宁等效电路求单口网络的最大输出功率。基本概念和知识点:戴维宁定理、最大输出功率。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掌握用戴维宁定理求单口网络的最大输出功率。第五节替代定理主要内容:替代定理的基本内容及应用基本概念和知识点:替代定理、独立源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掌握用替代定理分析电路。实践环节与课后练习对要求掌握的每个知识点,至少布置一道作业题以上。安排实验12学时。教学方法与手段理论讲授为主,课堂组织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保证学生参与性与师生互动性。对于要求掌握的知识点,布置一定量的作业,以获得学生掌握情况的反馈信息。对学生掌握比较薄弱的知识点再作巩固。第四章多端元件和双口网络目的与要求掌握理想变压器和运算放大器的基本原理.掌握双口网络参数计算.掌握互易网络定理和分析。教学内容第一节理想变压器主要内容:理想变压器及其基本性质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双口网络、理想变压器。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掌握理想变压器的基本性质。第二节运算放大器的电路模型主要内容:运算放大器及其电路模型。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差模输入、有限增益运放模型、理想运算放大器模型。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掌握运算放大器的电路模型。第三节含运放的电阻电路分析主要内容:常用的含运算的电阻电路分析。基本概念和知识点:电压跟随器、反相放大器、同相放大器、负阻变换器.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掌握常用含运放电阻电路的分析方法。第四节双口网络的电压电流关系主要内容:不含独立源的线性电阻双口网络的电压电流关系。基本概念和知识点:线性电阻双口网络的流控表达式、线性电阻双口网络的压控表达式、线性电阻双口网络的混合表达式、线性电阻双口网络的传输表达式、参数矩阵.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掌握不含独立源的线性电阻双口网络的六种表达式.第五节双口网络的参数计算主要内容:双口网络参数的计算方法。基本概念和知识点:R,G,H,T四种矩阵的关系及计算方法.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掌握已知双口网络,求双口网络参数的方法;掌握已经知道双口网络的某一参数求其余参数的方法。第六节互易双口和互易定理主要内容:互易双口的概念与互易定理基本内容及应用。基本概念和知识点:互易双口、互易定理、互易双口等效电路。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了解互易双口网络的特点;理解互易定理的基本内容;掌握互易双口网络等效电路的求法。第七节含双口网络的电路分析主要内容:双口网络接负载及接信号源时电路分析.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双口网络接负载时的输入电阻;双口网络接信号源时的戴维宁等效电路。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掌握双口网络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会求双口网络接负载时的输入电阻及接信号源时的戴维宁等效电路。实践环节与课后练习对要求掌握的每个知识点,至少布置一道作业题以上.教学方法与手段理论讲授为主,课堂组织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保证学生参与性与师生互动性.对于要求掌握的知识点,布置一定量的作业,以获得学生掌握情况的反馈信息.对学生掌握比较薄弱的知识点再作巩固。第五章简单非线性电阻电路分析目的与要求了解非线性电阻元件及串并联。了解非线性电阻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教学内容第一节非线性电阻元件主要内容:非线性电阻元件的性质及分类。基本概念和知识点:流控电阻、压控电阻、单向电阻、双向电阻。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了解非线性电阻的性质及基本术语。第二节非线性电阻的串联与并联主要内容:非线性电阻的串联与并联的VCR特性。基本概念和知识点:非线性电阻的串联及其图解法求VCR特性;非线性电阻的并联及其图解法求VCR特性。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了解非线性电阻串联及并联时的VCR特性曲线求法。第三节简单非线性电阻电路分析主要内容:基本的非线性电阻电路分析。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含一个非线性电阻电路的分析方法。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掌握含一个非线性电阻电路的分析方法。第四节小信号分析1.主要内容:小信号电路的分析方法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小信号电路模型,小信号电路分析方法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掌握小信号电路的分析方法会求解简单的小信号电路模型。实践环节与课后练习对要求掌握的每个知识点,至少布置一道作业题以上。教学方法与手段理论讲授为主,课堂组织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保证学生参与性与师生互动性.对于要求掌握的知识点,布置一定量的作业,以获得学生掌握情况的反馈信息。对学生掌握比较薄弱的知识点再作巩固。第六章动态电路中电压电流的约束关系目的与要求掌握集总参数电路的电压电流关系和电容、电感。了解动态电路方程及开关电路初始条件。教学内容第一节集总参数电路中电压电流的约束关系主要内容:基尔霍夫定律及电阻元件中电压电流的约束关系。基本概念和知识点:拓扑约束、元件约束、基尔霍夫定律、线性电阻、独立电压源、独立电流源、受控源和理想变压器.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理解集总参数电路模型中的两类电压、电流约束关系。第二节电容元件主要内容:电容元件、电容元件的电压电流关系及电容储能。基本概念和知识点:线性电容、非线性电容、时不变电容、时变电容、电容器的电路模型、电容元件的压电关系、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了解电容元件的分类,电容器的电路模型;理解电容元件中电压、电荷、电流、电荷之间关系。第三节电感元件主要内容:电感元件、电感元件的电压电流关系及电感储能.基本概念和知识点:电感元件、线性电感、非线性电感、时变电感、非时变电感、电感器的电路模型、电感的电流电压关系、电感电流的记忆性、电感电流的连续性、电感的储能。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了解电感元件的的分类,电感元件的电路模型;理解电感元件中电压、电荷、电流、磁通量之间的关系。第四节动态电路的电路方程主要内容:动态电路方程的建立方法。基本概念和知识点:一阶电路、二阶电路、n阶电路、电路微分方程。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掌握动态电路微分方程建立的方法。第五节开关电路的初始条件主要内容:开关电路的初始条件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开关电路、初始条件、电感电流的连续性、电容电压的连续性。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掌握开关电路初始条件的求法。实践环节与课后练习对要求掌握的每个知识点,至少布置一道作业题以上.教学方法与手段理论讲授为主,课堂组织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保证学生参与性与师生互动性。对于要求掌握的知识点,布置一定量的作业,以获得学生掌握情况的反馈信息。对学生掌握比较薄弱的知识点再作巩固。第七章一阶电路分析目的与要求掌握一阶电路的零输入响应、零状态响应和三要素分析法.了解阶跃函数、阶跃响应和一阶正弦信号电路。教学内容第一节零输入响应主要内容:RC电路零输入响应、RL电路零输入响应。基本概念和知识点:RC、RL电路零输入响应的求法。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掌握一阶电路的零输入响应问题的求解方法。第二节零状态响应主要内容:主要内容:RC电路零状态响应、RL电路零状态响应。基本概念和知识点:RC、RL电路零状态响应的求法。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掌握一阶电路的零状态响应问题的求解方法。第三节完全响应主要内容:完全响应的求解与分解。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全响应、固有响应、强制响应、瞬态响应、稳态响应.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了解完全响应的分解;掌握完全响应的求解的一般方法。第四节三要素法主要内容:由直流电源激励的只含一个动态元件的一阶电路全响应的一般表达式;三要素法.基本概念和知识点:三要素;三要素法。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掌握用三要素法分析只含有一个动态元件的一阶电路全响应的一般表达式。第五节阶跃函数和阶跃响应主要内容:阶跃函数的定义;动态电路的阶跃响应。基本概念和知识点:阶跃函数;阶跃响应;完全补偿;欠补偿;过补偿.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了解阶跃函数;理解阶跃函数与开关电路的关系;掌握一阶电路阶跃函数响应的求法。第六节正弦信号激励的一阶电路主要内容:正弦信号激励下的一阶电路的响应。基本概念和知识点:正弦激励下电路的瞬态响应、正弦稳态响应和全响应.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掌握正弦激励下一阶电路的全响应求解方法;理解全响应信号的组成。实践环节与课后练习对要求掌握的每个知识点,至少布置一道作业题以上.教学方法与手段理论讲授为主,课堂组织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保证学生参与性与师生互动性。对于要求掌握的知识点,布置一定量的作业,以获得学生掌握情况的反馈信息。对学生掌握比较薄弱的知识点再作巩固.第八章二阶电路分析目的与要求掌握二阶RLC电路的零输入响应、零状态响应。教学内容第一节RLC串联电路的零输入响应主要内容:RLC串联电路的微分方程及其分析.基本概念和知识点:过阻尼;临介阻尼;欠阻尼。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掌握RLC串联二阶电路的零输入响应求解方法;并能分析其结果。第二节直流激励下的RLC串联电路的响应主要内容:直流激励下的RLC串联电路的响应。基本概念和知识点:直流激励下的RLC串联电路的全响应求解;衰减系数。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了解RLC串联电路的直流激励响应的衰减系数与电容电压和电感电流波形的关系;掌握流激励下的RLC串联电路的全响应求解.第三节RLC并联电路的响应主要内容:RLC并联电路的零状态响应。基本概念和知识点:过阻尼;临介阻尼;欠阻尼。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了解RLC并联电路的直流激励响应的衰减系数与电容电压和电感电流波形的关系;掌握直流激励下的RLC并联电路的全响应求解。第四节一般二阶电路分析主要内容:一般二阶电路分析的基本方法。基本概念和知识点:一般二阶电路分析方法的基本步骤。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掌握求解一般二阶电路的基本方法。实践环节与课后练习对要求掌握的每个知识点,至少布置一道作业题以上。教学方法与手段理论讲授为主,课堂组织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保证学生参与性与师生互动性.对于要求掌握的知识点,布置一定量的作业,以获得学生掌握情况的反馈信息。对学生掌握比较薄弱的知识点再作巩固。第九章正弦稳态分析目的与要求掌握正弦电路的相量形式。掌握单、双口网络的相量模型。教学内容第一节正弦电压和电流主要内容:正弦电压和电流的描述基本概念和知识点:振幅、频率、相位、超前、滞后、相量、有效值。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理解描述正弦电压和电流的相关术语的意义。第二节正弦稳态响应主要内容:一般电路的正弦稳态响应的求法.基本概念和知识点:正弦稳态响应、相量法。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掌握相量法分析一般电路的正弦稳态响应的方法。第三节基尔霍夫定律的相量形式主要内容:基尔霍夫电流、电压定律的相量形式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基尔霍夫电流定律的相量形式;基尔霍夫电压定律的相量形式。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掌握基尔霍夫电流、电压定律的相量表达形式。第四节RLC元件电压电流关系的相量形式主要内容:二端元件电压电流关系的相量形式。基本概念和知识点:电阻元件的电压电流关系的相量形式;电感元件的电压电流关系的相量形式;电容元件电压电流关系的相量形式;阻抗;导纳;欧姆定律的相量形式。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掌握RLC元件电压电流关系的相量形式.第五节正弦稳态的相量分析主要内容:相量法分析正弦稳态的主要步骤、阻抗串联和并联的电路分析。基本概念和知识点:相量法分析正弦稳态的主要步骤、阻抗串联、阻抗并联。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掌握相量法分析正弦稳态电路的主要步骤;能够用相量分析法分析一般的阻抗串联和并联电路.第六节一般正弦稳态电路分析主要内容:支路分析、网孔分析、结点分析、叠加定理和戴维宁-诺顿定理在正弦稳态分析中的应用.基本概念和知识点:支路分析、结点分析、网孔分析、叠加定理、戴维宁定理、结点方程.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掌握应用相量分析法及基本电路定律分析电路.第七节单口网络相量模型的等效主要内容:阻抗和导纳;阻抗和导纳的等效变换;含源单口网络相量模型的等效电路.基本概念和知识点:等效阻抗、等效导纳、等效电路、等效变换。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掌握含源单口网络的戴维宁等效电路及诺顿等效电路。第八节双口网络的相量模型主要内容:不含独立源的双口网络的六种参数和互易双口网络的等效电路。基本概念和知识点:Z参数、Y参数、H参数、H’参数、T参数、T’参数、相量模型的等效电路。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掌握双口网络的六种参数矩阵的求法。掌握互易双口网络相量模型的等效电路。第九节正弦稳态响应的叠加主要内容:利用叠加定理分析多正弦激励电路。基本概念和知识点:非正弦稳态响应;叠加定理。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掌握用叠加定理计算几种不同频率的正弦激励的非正弦稳态响应。实践环节与课后练习对要求掌握的每个知识点,至少布置一道作业题以上.安排实验学时4个.教学方法与手段理论讲授为主,课堂组织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保证学生参与性与师生互动性.对于要求掌握的知识点,布置一定量的作业,以获得学生掌握情况的反馈信息。对学生掌握比较薄弱的知识点再作巩固.第十章正弦稳态的功率三相电路目的与要求掌握正弦稳态电路的瞬时功率、平均功率和复功率。最大功率传输定理和三相电路。教学内容第一节瞬时功率和平均功率主要内容:瞬时功率及平均功率。基本概念和知识点:瞬时功率、平均功率、功率因数。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掌握瞬时功率、平均功率等概念。第二节复功率主要内容:复功率的概念及性质。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复功率、复功率守恒、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理解复功率的定义,掌握复功率守恒定理。第三节最大功率传输定理主要内容:最大功率传输定理的应用。基本概念和知识点:最大功率传输定理;共轭匹配。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掌握最大功率传输定理的应用。第四节平均功率的叠加主要内容:平均功率叠加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平均功率叠加的基本理论。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掌握平均功率叠加理论的应用。第五节三相电路主要内容:三相电源及三相电路。基本概念和知识点:三相电源、三相电路的联结方式、对称三相电路、对称三相电路的功率、瞬时表达、相量表达。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了解三相电源、三相电路的概念;理解不同联结方式下三相电路中的线电流和相电流的关系;掌握三相负载吸收的瞬时功率和平均功率的求法。实践环节与课后练习对要求掌握的每个知识点,至少布置一道作业题以上.教学方法与手段理论讲授为主,课堂组织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保证学生参与性与师生互动性。对于要求掌握的知识点,布置一定量的作业,以获得学生掌握情况的反馈信息。对学生掌握比较薄弱的知识点再作巩固。第十一章网络函数和频率特性目的与要求掌握谐振电路的频率特性和RC电路的频率特性。教学内容第一节网络函数主要内容:网络函数的定义和分类、计算方法、网络函数与正弦波、网络函数的频率特性。基本概念和知识点:网络函数、转移函数、驱动点阻抗、驱动点导纳、转移函数、转移阻抗、转移导纳、转移电压比、转移电流比、网络函数的计算,网络函数与正弦波、王咯函数的频率特性、幅频特性、相频特性。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了解网络函数相关概念。掌握网络函数的计算方法。理解网络函数的频率特性。第二节RC电路的频率特性主要内容:常用RC滤波电路的频率特性。基本概念和知识点:波特图。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掌握RC一阶低通、一阶高通、二阶低通、二阶高通滤波电路的频率响应特性。第三节谐振电路主要内容:RLC串联谐振、RLC并联谐振电路。基本概念和知识点:谐振条件、电流谐振、电压谐振。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了解谐振电路的基本条件和谐振电路中的基本现象.第四节谐振电路的频率和特性主要内容:串联谐振、并联谐振电路的频率特性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带通虑波、通频带宽度、品质因数.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了解选频电路的基本属性,理解品质因数的物理意义。实践环节与课后练习对要求掌握的每个知识点,至少布置一道作业题以上。教学方法与手段理论讲授为主,课堂组织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保证学生参与性与师生互动性。对于要求掌握的知识点,布置一定量的作业,以获得学生掌握情况的反馈信息.对学生掌握比较薄弱的知识点再作巩固.五、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教学环节教学时数课程内容讲课习题课讨论课实验其他教学环节小计第一章448第二章6410第三章51217第四章88第五章66第六章77第七章66第八章55第九章7411第十章55第十一章77合计662490六、推荐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源1.胡翔骏.《电路分析》。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2。邱关源.《电路》.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3.电路理论实验讲义。仲恺农业技术学院信息学院电子教研室编.七、其他说明无。大纲修订人:刘云修订日期:2007-7-10大纲审定人:肖明明审定日期:2007—7-1《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210391课程名称:模拟电子技术英文名称:AnalogElectronicTechnology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学时:讲授课时66,实验课时24,总学时90学分:4.5适用对象:电子、通信专业大二学生考核方式:考试先修课程:高等数学、电路理论二、课程简介《模拟电子技术》是电子通信类专业的一门主要技术基础课。主要研究半导体器件的性能、参数,模拟电子线路的基本原理、分析方法及其计算。能使学生掌握分析和设计实际模拟电路的能力,并为后续的专业课打下基础。“AnalogElectronicTechnology”isoneofimportantbasiccoursestoElectronicsandTelecommunicationEngineeringspecialties.Thecoursemainlytalksaboutthecharactersandparametersofsemiconductors,andthebasicprinciple,analysismethod,calculationmethodofanalogelectroniccircuits。Bythecourse,studentswillmastertheanalysisanddesignabilitiesofpracticalanalogcircuits,andhavethebasisknowledgeforthecomingspecialtycourses.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模拟电子技术》是电子类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课程,与《数字电子技术》一起构成电子技术基础知识的两大部分.本课程授课对象是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以及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方向专业大二本科生,目的是让学生掌握电子技术基础的“模拟”部分,培养学生阅读、分析、估算模拟电子电路的能力,并具有一定的方案选定和安装调试能力。四、教学内容及要求第一章常用半导体器件目的与要求了解半导体的基础知识,学习杂质半导体和PN结;掌握半导体二极管的工作原理、特性曲线和主要参数;掌握晶体管的工作原理、特性曲线和主要参数.教学内容第一节主要内容主要介绍半导体的基础知识。包括本征半导体的物理和化学特性;如何制造杂质半导体及杂质半导体的物理特性;PN结的结构及其在正、反向电压下的内部特性。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基本概念:自由电子与空穴、扩散与漂移、复合、多子、少子、空间电荷区、PN结、耗尽层。知识点:在本征半导体中掺入不同杂质就形成N型半导体和P型半导体,控制掺入杂质的多少就可有效地改变其导电性,从而实现导电性能的可控性。半导体中有两种载流子:自由电子和空穴。载流子有两种有序的运动:因浓度差而产生的运动称为扩散运动,因电位差而产生的运动称为飘移运动.将两种杂质半导体制作在同一个硅(锗)片上,在它们的交界面上,上述两种运动达到动态平衡,形成PN结。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要求学生了解杂质对P型、N型半导体内部载流子的影响;PN结的耗尽层在正向、方向电压下的厚度变化。第二节主要内容主要详细地描述了二极管。包括:二极管的常见结构;二极管的伏安特性、主要参数及其等效电路;稳压二极管的稳压原理;其它类型的特殊二极管。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基本概念:开启电压、二极管的等效电路、光电二极管、发光二极管。知识点:PN结经封装并引出电极后就构成二极管。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二极管加正向电压时,产生扩散电流,电流与电压成指数关系;加反向电压时,产生飘移电流,其数值很小).利用PN结击穿时的特性制成稳压二极管.特殊二极管和普通二极管一样具有单向导电性。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要求学生掌握二极管(包括普通二极管、稳压二极管和特殊二极管)电路的分析方法。第三节主要内容主要介绍了晶体管。包括:晶体管的结构;晶体管的电流放大作用;晶体管的共射输入输出特性曲线;晶体管的主要参数;温度对晶体管特性和参数的影响。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基本概念:NPN型和PNP型晶体管、正向偏置、方向偏置、电流放大倍数、输入特性曲线、输出特性曲线、截止区、放大区、饱和区。知识点:晶体管具有电流放大作用。当发射结正向偏置而集电结反向偏置时,从发射区注入到基区的非平衡少子中仅有很少部分与基区的多子复合,形成基极电流,而大部分在集电结外电场作用下形成漂移电流,体现出IB对IC的控制作用,从而定义了晶体管的电流放大倍数.晶体管的输出特性曲线有截止、放大、饱和三个区域,晶体管三个电极的电压决定了晶体管工作在这三个区域中的哪一个。特殊三极管与晶体管一样具有电流放大特性。温度对晶体管放大倍数的影响.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要求学生能通过分析晶体管的三个电极的电压关系分析晶体管处于何种状态。课后练习教材第一章习题:1.2、1.3、1。4、1.5、1。11、1。16、1.17。教学方法与手段本章教学主要采用课堂讲授的方法,派发一些常用二极管、晶体管给同学进行初步学习了解.第二章基本放大电路目的与要求了解放大的概念;掌握放大电路的组成原则和主要性能指标;掌握放大电路的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方法;掌握晶体管基本放大电路三种接法的主要特点和分析方法。教学内容第一节主要内容主要介绍放大的概念和放大电路的性能指标。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基本概念:放大。知识点:在电子电路中,放大的对象是变化量.放大的本质是在输入信号的作用下,通过有源元件对直流电源的能量进行控制和转换,使负载从电源中获得的输出信号能量,比信号源向放大电路提供的能量大得多,因此放大的特征是功率放大,表现为输出电压大于输入电压,输出电流大于输入电流,或者二者兼有.放大的前提是不失真,换言之,如果电路输出波形产生失真便谈不上放大.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要求学生初步了解电子学中的放大的概念、放大电路的指标。第二节主要内容主要介绍基本共射放大电路的的组成及各元件的作用、设置静态工作点的必要性、基本共射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及波形分析和放大电路的组成原则.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基本概念:静态工作点.知识点:以NPN型晶体管所构成的基本共射放大电路为例子,在晶体管的b—e间建立输入回路,设置基极电源使发射结正向偏置;以晶体管c-e间建立输出回路,设置集电极电源使集电结方向偏置,使晶体管处于放大区域,建立起基本共射放大电路。设置合适的静态工作点是必要的,它能使晶体管工作于放大区并且保证放大电路不产生失真.当输入交流电压时,晶体管会产生一个放大了的输出电流,并输出一个与输入电压反向的放大了的输出电压。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要求学生清楚共射放大电路中各元件的作用,明白静态工作点的作用,懂得如何分析共射放大电路各部分的电流电压波形,能计算常见的共射放大电路的静态工作点。第三节主要内容主要介绍放大电路的分析方法,包括用图解法分析放大电路的静态工作点、电压放大倍数、波形非线性失真;用晶体管的等效电路计算放大电路的静态工作点和动态参数。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基本概念:饱和失真与截止失真、直流通路与交流通路、直流负载线与交流负载线、h参数等效模型、放大倍数、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知识点:放大电路的分析包括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静态分析就是求解静态工作点Q,在输入信号为零时,晶体管各电极间的电流和电压就是Q点,可用图解法或等效电路估算法求解。动态分析就是求解各动态参数和分析输出波形,可利用h参数等效模型计算放大电路各动态参数,利用图解法分析波形和失真情况。放大电路的分析应遵循“先静态、后动态”的原则,只有静态工作点合适,动态分析才有意义。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要求学生能画出放大电路的直流通路和交流通路,能通过图解法分析静态工作点位置、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和失真情况,能画出放大电路的交流等效电路,并计算出各动态参数。第四节主要内容主要阐述了静态工作点温度的必要性,介绍了典型的静态工作点稳定电路和其它一些稳定的措施。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基本概念:静态工作点的稳定的基本概念和定义。知识点:静态工作点决定了电路是否会产生失真,影响着动态参数。电源电压的波动、元件的老化和温度的变化都会造成静态工作点的不稳定,使得动态参数不稳定,甚至使电路无法正常工作.静态工作点的稳定方法有负反馈法和温度补偿法。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要求学生掌握各种静态工作点稳定电路的稳定原理。第五节主要内容主要介绍晶体管单管放大电路的三种基本接法及其静态、动态分析,并对三种基本接法的特点作比较分析。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基本概念:各种基本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及特点。知识点:当从晶体管基极输入信号,集电极输出信号,并且以发射极作为输入输出的公共端时,就形成了共射放大电路。另外,还有以集电极为公共端的共集放大电路,以基极为公共端的共基放大电路。共射放大电路能放大电流和电压,输出电阻较大,频带较窄,常用于低频电压放大电路。共集放大电路只能放大电流,输入电阻大,输出电阻小,具有电压跟随的特点,常用于电压放大电路的输入级和输出级。共基放大电路只能放大电压,输入电阻小,频率特性好,常用于宽频带放大电路.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要求学生掌握对三种基本接法的静态和动态分析方法,能在电路设计里根据三种基本接法的性能特点进行合适的挑选。第六节主要内容主要介绍利用多个晶体管构成复合管的复合管放大电路。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基本概念:复合管。知识点:在实际应用中,为了进一步改善放大电路的性能,用多个晶体管构成复合管来代替基本电路中的一只晶体管。复合管的电流放大系数约为各晶体管电流放大系数的乘积。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要求学生能对复合管放大电路进行动态分析。实践环节与课后练习实践环节:实验1——单级放大电路;实验3—-射极跟随器。课后练习:教材第二章习题:2。2、2.3、2。7、2.8、2。12、2。18、2。19。教学方法与手段本章教学主要采用课堂讲授的方法,并通过实验加强本章知识的巩固。第三章多级放大电路目的与要求了解多级放大电路的耦合方式及其特点;掌握多级放大电路的动态分析方法;掌握差分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和静态、动态分析方法;了解直接耦合互补输出级的工作原理。教学内容第一节主要内容主要介绍多级放大电路的耦合方式及特点。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基本概念:直接耦合、阻容耦合.知识点:直接耦合放大电路存在温度漂移问题,但其低频特性好,能放大变化缓慢的信号,便于集成化,得到广泛的应用。阻容耦合放大电路利用耦合电容隔离直流,较好地解决了温度漂移问题,但低频特性差,不便于集成化,仅在分立元件电路情况下使用。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要求学生掌握各种耦合方式的优缺点.第二节主要内容主要介绍多级放大电路的动态参数分析。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基本概念:输入级、输出级。知识点:多级放大电路的电压放大倍数等于组成它的各级电路电压放大倍数的乘积。其输入电阻是第一级的输入电阻,输出电阻是末级的输出电阻。在求解某一级的电压放大倍数时,应将后级输入电阻作为负载。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要求学生掌握多级放大电路的电压放大倍数、输入电阻、输出电阻的计算方法。第三节主要内容主要介绍了差分放大电路和直接耦合互补输出级。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基本概念:零点漂移、温度漂移、共模信号、差模信号、共模抑制比、交越失真。知识点:直接耦合放大电路的零点漂移主要是由晶体管的温漂造成的。在基本差分放大电路中,利用参数的对称性进行补偿来抑制温漂。在长尾式差分放大电路和具有恒流源的差分放大电路中,还利用共模负反馈抑制每只放大管的温漂。在理想情况下,共模放大倍数为零。根据输入端与输出端接地情况不同,差分放大电路有四种接法。差分放大电路适合于做直接耦合多级放大电路的输入级.互补输出电路的特点是:零输入时零输出;具有很强的带负载能力;输出正负方向对称,双向跟随;适合于做直接耦合多级放大电路的输出级.直接耦合多级放大电路多以共射电路做中间级,用来增大整个电路的放大倍数。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要求学生掌握双端输入差分放大电路静态工作点和各参数的计算方法;掌握互补输出级的正确接法和输入输出关系。实践环节与课后练习实践环节:实验2——两级放大电路;实验4——差分放大电路。课后练习:教材第三章习题:3。2、3.3、3.6、3。7、3.14。教学方法与手段本章教学主要采用课堂讲授的方法,并通过实验加强本章知识的巩固。第四章集成运算放大电路目的与要求熟悉集成运算放大电路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了解电路源电路的工作原理;理解集成运算放大电路的主要性能指标.教学内容第一节主要内容主要介绍集成运算放大电路的结构特点、结构组成及其各部分的作用、电压传输特性。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基本概念:同相输入端、反相输入端、电压传输特性。知识点:集成运算放大电路实际上时一种高性能的直接耦合放大电路,从外部看,可以等效为双端输入、单端输出的差分放大电路。通常由输入级、中间级、输出级和偏置电路等四部分组成。对于由双极型管组成的集成运放,输入级多用差分放大电路,中间级为共射电路,输出级多用互补输出级,偏置电路是多路电流源电路。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要求学生对集成运算放大电路的组成和作用有初步的了解。第二节主要内容主要介绍集成运算放大电路中的电流源电路的工作原理。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基本概念:镜像电流源、比例电流源、微电流源、威尔逊电流源、有源负载。知识点:在集成运算放大电路中,电流源电路既可为各级放大电路提供合适的静态电流,又可作为有源负载,大大提高了运放的增益。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要求学生了解各种电流源电路的特性,了解以电流源作为有源负载的放大电路。第四节主要内容主要介绍集成运算放大电路的主要性能指标。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基本概念:开环差模增益、共模抑制比、差模输入电阻等。知识点:集成运算放大电路有多个用于描述其性能的参数。通用型运放各方面参数均衡,适合一般应用;特殊型运放在某方面的性能指标特别优秀,适合特殊要求的场合。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要求学生正确理解集成运算放大电路的主要指标参数的意义。课后练习教材第四章习题:4。2、4.4.教学方法与手段本章教学主要采用课堂讲授的方法。第六章放大电路中的反馈目的与要求能正确判断电路中是否引入了反馈以及反馈的性质;理解负反馈放大电路放大倍数在不同反馈组态下的物理意义,能估算深度负反馈条件下的放大倍数;掌握负反馈四种组态对放大电路性能的影响,能根据需要在放大电路中引入合适的交流负反馈;正确理解负反馈放大电路产生自激振荡的原因.教学内容第一节主要内容主要介绍反馈的基本概念以及反馈的判断方法.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基本概念:正反馈、负反馈、直流反馈、交流反馈、瞬时极性法。知识点:在电子电路中,将输出量的一部分或全部通过一定的电路形式作用道输入回路,用来影响其输入量的措施称为反馈。若反馈的结果使输出量的变化减小,则称为负反馈;反之称为正反馈。若反馈存在于直流通路,称为直流反馈;若反馈存在于交流通路,称为交流反馈。在分析反馈放大电路时,“有无反馈”决定于输出回路和输入回路是否存在反馈通路;反馈通路存在于直流通路还是交流通路决定了是直流反馈还是交流反馈;“正负反馈”的判断可采用瞬时极性法,反馈的结果使净输入量减小的为负反馈,使净输入量增大的为正反馈。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要求学生正确了解反馈的概念,能正确判断电路中是否引入了反馈以及反馈的性质。第二节主要内容主要介绍交流负反馈的四种基本组态及其特点,以及反馈组态的判断方法.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基本概念:电压负反馈、电流负反馈、串联负反馈、并联负反馈。知识点:交流负反馈有四种组态:电压串联负反馈,电压并联负反馈,电流串联负反馈和电流并联负反馈。若反馈量取自输出电压,称为电压反馈;若反馈量取自输出电流,称为电流反馈。若输入量和反馈量以电压形式相叠加,称为串联反馈;若以电流形式相叠加,称为并联反馈。为判断交流负反馈放大电路中引入的是电压反馈还是电流反馈,可令输出电压等于零,若反馈量随之为零,则为电压反馈;若反馈量依然存在,则为电流反馈。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要求学生掌握四种反馈组态,能对交流负反馈电路的反馈组态作出正确判断。第三节主要内容主要介绍负反馈放大电路的方块图及其一般表达式。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基本概念:方块图、闭环放大倍数、反馈系数、深度负反馈、基本放大电路.知识点:所有的负反馈系统都可以用其信号传送的方块图来表示.由方块图可得出负反馈放大电路放大倍数的一般表达式,利用此表达式可得出在深度负反馈条件下,负反馈放大电路放大倍数近似等于反馈系数的倒数。当把负反馈放大电路的基本放大电路分解出来时,即可求出基本放大电路的放大倍数。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要求学生了解负反馈放大电路放大倍数的求解方法及其在不同反馈组态下的物理意义.第四节主要内容主要介绍处于深度负反馈放大电路的放大倍数的估算方法.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基本概念:反馈网络。知识点:实用的放大电路中多引入深度负反馈,因此只要从电路中分离出反馈网络并求出反馈系数,即可求出负反馈放大电路的放大倍数.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要求学生能正确找出负反馈放大电路的反馈网络,估算在深度负反馈条件下的放大倍数。第五节主要内容主要介绍负反馈对放大电路性能的影响。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基本概念:性能改善。知识点:放大电路引入交流负反馈可以改善多方面的性能,能提高放大倍数的稳定性、改变输入电阻和输出电阻、展宽频带、减小非线性失真等。实用电路中应根据需求引入合适的反馈。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要求学生了解负反馈对放大电路的性能影响.第六节主要内容主要介绍负反馈放大电路的稳定性,包括负反馈放大电路产生自激振荡的原因和条件,自激振荡的平衡条件。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基本概念:自激振荡。知识点:当负反馈放大电路的组成不合理,负反馈过深,在输入量为零时,却产生输出信号,电路产生了自激振荡.由负反馈放大电路的一般表达式可推导出自激振荡的产生原因。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要求学生理解负反馈放大电路处于稳定或自激振荡状态的原因。实践环节与课后练习实践环节:实验5——负反馈放大电路。课后练习:教材第六章习题:6.1、6。2、6.3、6.4、6。8。教学方法与手段本章教学主要采用课堂讲授的方法,并通过实验加强本章知识的巩固.第七章信号的运算和处理目的与要求了解理想运算放大电路的理想化参数;掌握比例、加减、积分、微分、对数和指数电路的工作原理及运算关系;能够运用“虚短”和“虚断”的概念分析各种运算电路输出电压与输入电压的运算关系,并能根据实际需要设计电路;理解各种有源滤波电路的工作原理,了解其主要性能,能根据需要合理选择电路。教学内容第一节主要内容主要介绍电子信息系统所包含的主要组成部分、各部分的作用,并阐述了集成运算放大电路的工作区域和特点。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基本概念:理想运放。知识点:理想运放的差模放大倍数、差模输入电阻、共模抑制比、上限频率均为无穷大,输入失调电压电流、温漂以及噪声均为零。若集成运放引入负反馈,则工作于线性区,此时净输入电压为零,称为“虚短”,净输入电流为零,称为“虚断”。“虚短”和“虚断”十分析运算电路和有源滤波电路的基本点。若集成运放不引入反馈或引入正反馈,则工作在非线性区,此时输出电压只有正最大值或负最大值两种情况。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要求学生掌握理想运放的“虚短”和“虚断”两种分析方法。第二节主要内容主要介绍利用集成运放构成的比例、加减、积分、微分、对数、指数等基本运算电路。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基本概念:比例、加减、积分、微分、对数、指数基本运算电路。知识点:集成运放引入电压负反馈后,可以实现模拟信号的比例、加减、乘除、积分、微分、对数和指数等各种基本运算.求解运算电路输出电压与输入电压运算关系的基本方法有节点电流法和叠加原理。列出集成运放同相输入端和反相输入端及其它关键节点的电流方程,利用“虚短”和“虚断"的概念,求出运算关系的方法称为节点电流法。对于多信号输入的电路可用叠加原理分析。首先分别求出每个输入电压单独作用时的输出电压,然后将它们相加,就是所有信号同时输入时的输出电压。对于多级电路,可将前级电路看成恒压源,分别求出各级电路的运算关系式,以前级的输出作为后级的输入,逐级代入后级的运算关系式,得出整个电路的运算关系式。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要求学生掌握各种基本运算电路的工作原理及运算关系,能分析各种运算电路的运算关系,能根据实际需求合理选择电路.第四节主要内容主要介绍滤波电路的基础知识、有源滤波电路的组成、特点及分析方法。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基本概念:有源、无源、低通滤波、高通滤波、带通滤波、带阻滤波。知识点:有源滤波电路一般由RC网络和集成运放组成,主要用于小信号处理。按其幅频特性可分为低通、高通、带通和带阻滤波器四种。应用时应根据有用信号、无用信号和干扰等所占频段来选择合理的类型。有源滤波电路一般均引入电压反馈,因而集成运放工作在线性区,其分析方法与运算电路基本相同。常用传递函数表示输出和输入的函数关系。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要求学生理解低通滤波、高通滤波、带通滤波、带阻滤波的工作原理和主要性能,能根据实际需要选择电路。实践环节与课后练习实践环节:实验6-—比例求和运算电路;实验7—-有源滤波器.课后练习:教材第七章习题:7.3、7。8、7.13、7。25。教学方法与手段本章教学主要采用课堂讲授的方法,并通过实验加强本章知识的巩固。第十章直流电源目的与要求正确理解直流稳压电源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能够分析整流电路的工作原理,估算输出电压及电流的平均值;了解滤波电路工作原理,能估算电容滤波电路输出电压平均值;掌握稳压管稳压电路的工作原理,能合理选择限流电阻;理解串联型稳压电路的工作原理;了解集成稳压器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方法。教学内容第一节主要内容主要介绍直流电源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基本概念:电源变压、整流、滤波、稳压。知识点:直流电源由变压器、整流电路、滤波电路和稳压电路组成.整流电路将交流电压变为脉动的直流电压,滤波电路可减小脉动使直流电压平滑,稳压电路的作用是在电网电压波动或负载电流变化时保持输出电压基本不变。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要求学生理解直流稳压电源的组成和各部分的作用.第二节主要内容主要介绍各种整流电路的工作原理、分析方法及其主要参数。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基本概念:单相半波整流电路、单相桥式整流电路。知识点:整流电路有半波和全波两种,最常用的是单相桥式整流电路.分析整流电路时,应分别判断在变压器副边电压正、负半周两种情况下二极管的工作状态,从而得到负载两端电压、二极管端电压及其电流波形,并由此得出输出电压和电流的平均值,以及二极管的最大整流平均电流和所承受的最高反向电压。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要求学生掌握两种单相整流电路的工作原理,能估算输出电压及电流的平均值。第三节主要内容主要介绍滤波电路工作原理、分析方法及其主要参数.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基本概念:电容滤波、导通角。知识点:滤波电路通常有电容滤波、电感滤波和复式滤波。电容滤波适合用于负载电流较小且变化较小的场合;负载电流较大时,应采用电感滤波;对滤波效果要求较高时,应采用复式滤波。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要求学生掌握电容滤波电路的滤波原理,能估算电容滤波电路输出电压平均值。第四节主要内容主要介绍稳压二极管稳压电路的原理及其性能指标。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基本概念:稳压二极管、限流电阻。知识点:稳压管稳压电路结构简单,但输出电压不可调,适用于负载电流较小且变化范围较小的情况。电路依靠稳压管的电流调节作用和限流电阻的补偿作用,使得输出电压稳定。限流电阻是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必须合理选择阻值,保证稳压管不至于功耗过大而损坏。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要求学生理解稳压管稳压电路的稳压过程,能正确选择限流电阻。第五节主要内容主要介绍串联型稳压电路的工作原理、集成稳压器的原理和应用。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基本概念:调整管、集成三端稳压器.知识点:在串联型线性稳压电源中,调整管的调节作用使输出电压稳定,并利用晶体管的电流放大作用,增大负载电流。在集成稳压器和实用的分立元件稳压电路中,还常包含过流、过压、调整管安全区和芯片过热等保护电路。集成稳压器仅有输入端、输出端和公共端三个引出端,有固定式稳压器和可调式稳压器.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要求学生了解串联型稳压电路的工作原理,了解集成稳压器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方法。课后练习教材第十章自测题:四、六,习题:10。1、10。3、10.5、10.12。教学方法与手段本章教学主要采用课堂讲授的方法,而直流稳压电源的EDA实习则进一步加强了学生对本章的理解。五、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教学环节教学时数课程内容讲课习题课讨论课实验其他教学环节小计第一章510006第二章131012026第三章7106014第四章710008第六章11103015第七章11103015第十章600006合计606024090六、推荐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源1.童诗白华成英。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第三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1月2。康华光.电子技术基础(模拟部分)第四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3。孙肖子张企民.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1年1月4.华成英.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第3版)教师手册.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8月5.跟我学模拟电子技术.七、其他说明大纲修订人:刘毅修订日期:2007.04大纲审定人:肖明明审定日期:2007.04《数字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210392课程名称:数字电子技术英文名称:DigitalElectronicTechnology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学时:81学分:4.0适用对象:通信工程(本科)专业考核方式:考试先修课程:普通物理、电路理论、模拟电子技术二、课程简介“数字电子技术”把数字电路和逻辑设计有机地联系起来,主要内容有:逻辑代数基础、逻辑门电路、组合逻辑电路、时序逻辑电路、半导体存储器、A/D转换器和D/A转换器。该课程介绍了一些近年迅速发展起来的器件和电路,以及采用大规模可编程器件的数字系统设计的新方法,深入讨论了包括基本单元电路和中、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分析及应用."DigitalElectronicTechnology"combinesdigitalelectroniccircuitswithlogicdesignorganically.ThetopicsthatarecoveredinthiscourseareLogicalgebrabasis,digitallogicgates,combinationallogiccircuits,sequentiallogiccircuits,semiconductormemory,A/DconvertersandD/Aconverters。Thiscourseintroducedthedevicesandcircuitsthataredevelopedrapidlyinrecentyears,anditdealswithnewdesignmethodsoflarge-scaleprogrammabledigitalsystems.AnalysisandapplicationofbasiccircuitsandLSIarealsobediscussedindepth.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数字电子技术”是电子信息类和电气信息类各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为学习后续课程打下良好基础,也为学生毕业后从事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工作打下良好基础。其教学基本要求是:掌握常用数制与编码,熟练掌握逻辑代数基本定理和运算规则,能熟练运用公式法和卡诺图法化简逻辑函数。熟练掌握逻辑门和触发器的逻辑功能,熟悉常用逻辑门和触发器的外特性。熟练掌握组合逻辑电路、时序逻辑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和设计方法。掌握常见中、大规模集成器件的功能及应用。了解几种常见的脉冲产生与整形电路的工作原理。了解A/D转换器和D/A转换器的转换原理,掌握常见A/D转换器和D/A转换器的工作原理与特点.四、教学内容及要求第一章绪论目的与要求1.了解本门课程的基本内容;2.了解数字电路的特点及应用、分类及学习方法;3。掌握二、八、十、十六进制的表示方法及相互转换;4.掌握8421BCD码、余三码、格雷码的意义及表示方法。教学内容1。主要内容:数字信号、数制及其转换、二-十进制代码、算术运算与逻辑运算、数字电路、本课程的任务与性质。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数字信号与模似信号、模拟电路与数字电路、数字电路的分类、数制和码制、不同数制间的转换、二进制代码、二-十进制代码、算术运算与逻辑运算。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重点:数制与码制的表示方法;难点:二、八、十六进制的转换.问题:8421BCD码与十进制,有权码与无权码的概念、算术运算与逻辑运算.实践环节与课后练习复习:模拟信号与模拟电路的特点讨论:离散信号的特点;

二、十、八、十六进制的表示方法及相互转换;

8421BCD码的特点及应用。(四)教学方法与手段理论教学与课堂讨论结合。第二章逻辑函数及其简化(一)目的与要求1.熟练掌握基本逻辑运算和几种常用复合导出逻辑运算;2.熟练运用真值表、逻辑式、逻辑图来表示逻辑函数。3.理解并掌握逻辑代数的基本公式、基本定律和三个重要规则;4。熟练掌握基本逻辑运算和几种常用复合导出逻辑运算;5.理解化简的意义和标准;掌握代数化简的几种基本方法并能熟练运用。6.掌握最小项的卡诺图表示;熟练运用卡诺图化简逻辑函数。(二)教学内容1.主要内容:基本逻辑、基本逻辑及运算、真值表及逻辑函数、逻辑函数的相等、三个规则、常用公式、逻辑函数的标准形式、逻辑函数的公式化简法和卡诺图化简法。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真值表:逻辑函数的真值表具有唯一性。逻辑函数有n个变量时,共有2n个不同的变量取值组合.在列真值表时,变量取值的组合一般按n位二进制数递增的方式列出。用真值表表示逻辑函数的优点是直观、明了,可直接看出逻辑函数值和变量取值之间的关系。逻辑函数式:写标准与-或逻辑式的方法是:

(l)把任意一组变量取值中的1代以原变量,0代以反变量,由此得到一组变量的与组合,(2)把逻辑函数值为1所对应的各变量的与组合相加,便得到标准的与—或逻辑式。逻辑图:逻辑图是用基本逻辑门和复合逻辑门的逻辑符号组成的对应于某一逻辑功能的电路图。逻辑函数化简的意义与标准:化简逻辑函数的意义、逻辑函数式的几种常见形式和变换、逻辑函数的最简与-或式。相邻最小项:逻辑相邻项——只有一个变量取值不同其余变量均相同的最小项,两个相邻最小项可以相加合并为一项,同时消去互反变量,合并结果为相同变量.真值表卡诺图:逻辑函数真值表和逻辑函数的标准与—或式是一一对应的关系,所以可以直接根据真值表填卡诺图.用卡诺图化简逻辑函数步骤:(1)正确填写(直接填写、化成标准型填写、观察法填写)卡诺图;(2)正确圈组(覆盖圈尽可能大且为2i个格,避免出现多余项);(3)写出最简表达式。具有任意项的逻辑函数的化简:以逻辑函数最简为原则,任意项即可看作“1”也可看作“0”,卡诺图中,覆盖圈内的“×”视为“1”,覆盖圈外的视为“0”。3.问题与应用:重点:基本公式和基本定律;三个重要规则.真值表、逻辑式、逻辑图之间的相互转换、5种常见的逻辑式、用并项法、吸收法、消去法、配项法对逻辑函数进行化简、用卡诺图表示逻辑函数、用卡诺图化简逻辑函数、具有无关项的逻辑函数的化简。难点:吸收律和摩根定律;将真值表转换为逻辑式;熟练运用真值表、逻辑式、逻辑图来表示逻辑函数;用卡诺图化简逻辑函数以及具有无关项的逻辑函数的化简。(三)实践环节与课后练习1。习题课和课堂讨论:基本逻辑与基本逻辑运算、逻辑代数中的常用公式、逻辑函数的标准型、逻辑函数的化简.2.课堂练习与作业:1(1)、(3);2(1)、(2);3(1)、(2);4(1)、(2);8(1)、(2)、(3);9(1)、(3)、(5)(四)教学方法与手段本章是学习本课程的重要基础,在加大课堂教学力度的同时,采取理论讲授与课堂讨论相结合、课堂练习与课后作业结合的方法,并安排2学时习题课。第三章集成逻辑门(一)目的与要求1。熟悉二、三极管的开关特性,掌握三极管导通、截止条件;2.熟悉TTL集成逻辑门电路的结构、工作原理和外部特性,了解或非门、异或门、三态门等其它系列门电路的工作原理和逻辑功能。(二)教学内容1.主要内容:二极管的开关特性(静态开关特性及开关等效电路、动态开关特性);三极管的开关特性(静态开关特性及开关等效电路、动态开关特性);TTL集成逻辑门;发射极耦合逻辑门与集成注入逻辑门;MOS逻辑门。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高速开关电路中晶体管导通与截止间的快速转换过程.集成门电路的内部电路只需了解原理,外部特性要掌握.TTL集成逻辑门:(1)三极管饱和越深,其工作速度越慢.要提高电路的工作速度,就必须设法使三极管工作在浅饱和状态,为此,需采用抗饱和三极管。(2)关门电平、开门电平和阈值电压:关门电平:在保证输出为标准高电平USH(常取USH=3V)时,允许输入低电平的最大值称为关门电平,用UOFF表示。由上图可得UOFF≈1。0V。显然,只有当输入uI<UOFF时,与非门才关闭,输出高电平.ﻫ开门电平:在保证输出为标准低电平USL(常取USL=0.3V)时,允许输入高电平的最小值称为开门电平,用UON表示。由上图可得UON≈1.2V。显然,只有当uI>UON时,与非门才开通,输出低电平.ﻫ阈值电压:工作在电压传输特性转折区中点对应的输入电压称为阈值电压,又称门槛电平。噪声容限:抗干扰能力VNL(低电平噪声容限)=VOFF—VIL

VNL(高电平噪声容限)=VIH-VON输出负载特性:输出电压U0随负载电流i0变化的特性曲线称为输出负载特性。3.问题与应用重点:二、三极管的开关特性和开关等效电路;TTL集成逻辑门电路的结构、工作原理和外部特性。难点:TTL门电路的工作原理。(三)实践环节与课后练习1.实验课:基本逻辑门电路性能测试与功能验证;2.课后练习:1、2、3、4、5。(四)教学方法与手段理论教学与课堂讨论结合。第四章组合逻辑电路(一)目的与要求1。掌握组合逻辑电路的特点和功能描述方法;2.掌握组合电路的分析方法和设计方法;3。熟悉常见中规模集成电路的特点和应用方法。(二)教学内容1。主要内容组合逻辑电路分析的一般方法;常见中规模集成电路的分析(加法器、编码器、译码器、数值比较器、数据选择器、奇偶产生/校验器);采用小规模集成器件的组合逻辑电路设计;采用小规模集成器件的组合逻辑电路设计;组合逻辑电路的冒险现象。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1)组合逻辑电路分析方法:分析:根据给定的逻辑电路图,归纳出该逻辑电路的逻辑功能。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通常采用代数法,一般按照以下步骤进行:根据给定组合逻辑电路的逻辑图,从输入端开始,逐级推导出输出端的逻辑函数表达式;由输出函数表达式,列出它的真值表;从逻辑函数表达式或真值表,概括出给定组合逻辑电路的逻辑功能。1位全加器:若A、B为两个输入的1位二进制数,CI为低位二进制数相加的进位输出到本位的输入,则F为三者之和,CO为三者相加向高位的进位输出,因此,该电路可完成1位二进制数全加的功能,称为全加器。编码器编码:就是在选定的一系列二进制数码中,赋予每个二进制数码以某一固定含义。能完成编码功能的电路称为编码.在电子设备中将字符变换成二进制数,叫做字符编码。用二进制数码表示十进制数,叫做二-十进制编码.根据编码的概念,编码器的输入端子数N和输出端子数n应该满足关系式:N≤2n.译码器概念:译码是编码的逆过程,将输入的每个二进制代码赋予的含义“翻译”过来,并给出相应的输出信号。具有译码功能的逻辑部件称为译码器。根据译码的概念,译码器的输出端子数N和输入端子数n之间应该满足关系式:N≤2n。译码器的功能扩展:新增的输入端一般作为最高位输入端,这样可以使得输出端排列有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