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安徽省安庆市高二(上)期末语文试卷_第1页
2021年安徽省安庆市高二(上)期末语文试卷_第2页
2021年安徽省安庆市高二(上)期末语文试卷_第3页
2021年安徽省安庆市高二(上)期末语文试卷_第4页
2021年安徽省安庆市高二(上)期末语文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1年安徽省安庆市高二(上)期末语文试卷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人们习惯称农历过年的那个一月为“正月”,这是为什么?一种说法认为“正,岁之首月”,表

示农历新年第一个月的意思。另一种说法认为“正”的本意蕴含着“正统”的意思。在古代,每年以哪

一个月当第一个月,有时是随着朝代的更换而变化的。不同王朝更改了月份的次序,便把更改后的第一

个月叫作“正月”。在帝王看来,既然他们占据了天下,居了正位,一年十二个月的次序,也得跟着他

们“正”过来。还有一种说法是因秦始皇姓嬴名政,他嫌“正”字的读音同他的名字同音犯了忌讳,就

下令把“正月”读作“正(征)月”,一直沿用至今。

《淮南子•时则训》记载,“孟春之月,招摇(即北斗星柄)指寅古代以北斗星斗柄初昏时所指的方

位作为确定季节的标准,称为斗建,亦称月建。这是说一年的第一个月开始的时候斗柄指在寅位上,此

月即为建寅之月,即正月。正月名谓的出现甚早。《诗经•小雅》有《正月》的诗篇:“正月繁霜,我心

忧伤。”史传夏商周至秦汉各朝,正月的月份次序,各有一定的更改。战国秦汉年间对此尚有所谓“三

正论”:认为夏正建寅,殷正建丑,周正建子是夏商周三代轮流更改正朔。司马迁《史记•历书》还有记

载:“夏正以正月,殷正以十二月,周正以十一月。”

然而,诚如语言学家王力先生所言”这并不可信”。如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改建亥即夏历的十月

为岁首。汉沿秦制,汉武帝时改用“太初历”,以建寅之月为岁首,以后约两千年间,除王莽、唐武后

等一度改为殷正、周正外,大多沿用夏正。由此可见,历史上大多王朝似乎没想到将正月和改朔“正统”

绑在一起。而自汉以降,历史上那么多朝代以夏正为一年的开始,这恐怕也就是正月通常被人们视为岁

首的原因。

清黄生《字诂•正》中认为:“世传秦始皇讳政,故民间呼正月之正作征音,此说非也……古者

因斗柄所指之方,以其月为岁首,盖准此以为标的,故曰正,犹言斗柄所指之月耳由于斗建为确定

月份的标准,故斗建也称为正.唐王冰注“正,斗建也”,即为此意。另外,黄生也认为,正月之正本

来就有平声的读法,并非由于避秦始皇的讳而改读平声。正月写作“征月”,可知正月之正早在秦始皇

之前就读平声。

如何准确解读“正月”呢?“正”在这里是“以此为正”的准则、标志。如此,“正月”即为一

年刚开始时;年内所确立的标志性月份的意思。在新的一年开始之际,人们就要借“时新”而除旧布新,

以新的标准、新的气象塑造人生,由此而形成一系列新年前夕和正月风俗。正月实施除旧立新的方式,

见证于文献的是先秦时期的逐除。据《吕氏春秋•季冬纪》记载,古人在新年的前一天用击鼓的方法来

驱逐“疫疡之鬼”,这就是“除夕”节令的由来。

(摘编自陈勤建《传统年节的文化密码》)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商朝、周朝、秦朝分别把11月、12月、10月算作每年的第一个月,一直到汉武帝时期才恢复夏朝

的月份排列法。

B.正月通常被人们称为岁首,这是因为从汉朝以后的约两千年的时间里,采用的是太初历,以夏正为

一年的开始。

C.如今我们习惯称农历一月为“正月”,但在我国的古代时期,这并不是固定的,历史上有好几个朝

代,正月不是一月。

D.最早提及“除夕”这一名称的是《吕氏春秋•季冬纪》,“除夕”就是在新年的前一天用击鼓的方法

来驱逐“疫疡之鬼”。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段列出农历一月被称为“正月”的三种原因:“岁之首月”,朝代更换后的第一个月,为避秦始

皇的讳。

B.第二段引用“三正论”和《诗经》《史记》的记教,是为了论证夏历、殷历和周历所定的正月的时

间各不一样。

C.第四段多次引用黄生的观点,呼应第一段,有的放矢,否定了“正月之正”是因为避秦始皇的讳这

一说法。

D.文章提出议论的话题后,分析了农历一月被称为“正月”的真正原因,进而准确解读了“正月”的

文化内涵。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以北斗星斗柄初昏时所指的方位确定季节,如正月指寅,为建寅之月,二月指卯,为建卯之月。

B.春秋战国时期有所谓夏历、殷历和周历,这三者的区别在于岁首的月份不同,因此存有“三正论”。

C.秦始皇为表达“占据天下”之意,更改了一年十二个月的次序,从此“正月”之“正”就有了“正

统”的意思。

D.“农历”又称“夏历”,是因为它产生于夏朝,且自汉武帝重新使用夏历后,除个别朝代外大多沿用

夏正。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2.(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私塾先生

唐凤雄

先前,桑槐坪唐氏祠堂里有一私塾。私塾先生为村里一老学究,长须飘飘,一步三摇,才学渊

博。祠堂高大深邃,每日里书声琅琅,给田园平添几分雅趣。

老学究年逾六甸,面容慈祥,执一铁尺教鞭,四书五经堆砌台前,自有几分威仪。而学生中桀

瞥不驯者有之,顽钝不化者有之,学究大伤脑筋,每言“人之初,性本善……子不教,父之过,教不严,

师之惰”,一脸惋叹状。冷不丁,恍见私塾门口有人驻足,搁书去看,空无一人。天井中几条小小鱼儿

于清澈见底浅水里钻来钻去。老学究便踱回去,继续授课,未几,又有了那种感觉,复去察看,直到祠

外,见空旷田园有一牧童在牧牛。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老学究动了愁思,叹息着入祠。

一日,天色阴晦。有人吼当一声将门撞开,身未见声先至:“夫子,土匪来了,土匪来了!”急

呼阵阵。老学究定睛一看,竟是那未及弱冠的牧童。老学究慌了,倒是牧童不怕:“莫慌莫慌,土匪还

在河对面哩,我再去缠一缠……”一溜烟就跑出祠堂。

土匪拥进桑槐坪,村人早就躲进山里了。土匪洗劫村子,没见值钱东西,骂骂咧咧,走了。

一日,私塾放学后,老学究一个人踱着步走出祠堂,见不远处草坡上那牧童咬着草根心不在焉

地牧牛,他径直走上前去:“娃,你随我来,给你一样东西。”老学究柔声说。牧童忐忑地随老学究进了

祠堂。老学究掩上门,掏出书。

“孺子可教也。往后,你就不用偷偷摸摸听课了

“先生!”牧童跪下了。

牧童唐力做了老学究的关门弟子。

一晃几年过去,学童又换了一轮,老学究须发皆白,一堆雪似的在祠堂蠕动。在族人会上,他

道出告老的念头,族人请问谁可接任,老学究手指一旁肃立的唐力:“他可担当矣。”众人讶然。一试之

下,果然不负众望。

唐力做梦也不曾想到,年纪轻轻就做了私塾先生,自感责任重大,不敢误人子弟,授业之余,

勤学苦练。置身清风涤荡一净的祠堂,思及牧牛求学经历,恍然若梦。

就在这一年,年轻的私塾先生又遭遇了咄咄怪事。秋凉一日,唐力正教习《三字经》这篇启蒙

圣文,耳闻祠外沓沓之声,不经意地透过木窗朝外一觑,顿时大惊失色:一队扛枪的队伍正沿着石板路

朝这边来了。稍顷,他冷静下来,他想自己可以从后门逃过,可这些十岁以下的学童怎么办?乱糟槽一

跑,还不叫乱枪打死?想到此,他极力压抑声音,对学童们说:“现在土匪来了,你们听先生的话,不

要交头接耳,只管看书,不许走动。”学童们一听土匪来了,吓得呜呜直哭,但见唐力镇静,也陆续安

静下来。

几个扛枪的已进了祠堂。唐力迎上去,见他们东张西望,就索性说:“长官行行好吧,这里只有

学生,没值钱东西

“喻,还是个私塾嘛。”扛枪的就想往里走。唐力瞪圆眼睛,大步上前拦阻:“贼有贼路,匪有匪道,你

们不能欺负孩子!”

正在此时,祠外传来一个威严的声音:“吵什么!”落音处,又一伙扛枪的拥着一挎驳壳枪头领

模样的大汉进来了。

唐力心一横,想先求求情,万一不行就豁出命去,他于是请求头领手下留情,那头领不待他说

完,笑了:“先生你误会了,我们是工农红军。”

“你们就是红军?”唐力听说过红军“打土豪分田地”的事,暗暗松了一口气。

“我们想借贵地开个会,行吗?”

“行的,当然行的。”唐力喜出望外。

这队红军对地方果无骚扰,就在祠里开会休息。大约开了半天会,就生火做饭。那红军长官好

歹要唐力和他们吃一顿饭,说:“你是先生,知书达理,我张猛子是粗人,就是吃了不识字的亏呀。”

这话唐力很受用。

临走时,红军走下祠堂台阶,又也回来,重重地说:“我张猛子看你是个好先生,以后有机会,

我张猛子保你上省城,做个官怎样?当然喽,我张猛子这条命那时还在才行哇……”说完,他大笑远去。

目送远去的红军队伍,唐力疑是梦幻,泪湿长衫。

十数年后,县里转来省城信函,正是那张猛子,邀唐力去省城发展。其时桑槐坪也是沧海桑田,

祠堂里的私塾已被政府兴办的公立小学取代,唐力便是小学唯一的教师。唐力拿着张猛子的信很是为难:

去吧,当时公立小学师资奇缺,他实在不忍心弃下那些学生不管;不去吧,不但拂了张猛子的美意,而

且也错失了良机。

后来唐力依旧那件长衫,在祠堂里进出,把那些前尘旧事的惆怅,付于抑扬顿挫的吟诵之中了。

(选自《小说月刊》2021年第7期,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标题“私塾先生”一语双关,既指先前的老学究,又指后来的唐力。两人虽然时代不同,年龄

迥异,但都不失为合格的“先生”。

B.老学究收唐力做了关门弟子,是为了报答唐力的救命之恩:土匪到来前,唐力不但跑到祠堂给他报

信,而后又“再去缠一缠”土匪。

C.虽然小说对张猛子着墨不多,但是透过他的言行,读者可以看到一个威严直爽、爱护百姓、尊重人

才、重诺守信的红军指挥官形象。

D.“目送远去的红军队伍,唐力疑是梦幻,泪湿长衫”明写唐力,暗写红军,借写唐力的心理和神情,

衬托出了红军是真正的人民军队。

(2)小说中的唐力有哪些突出的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3)小说中两次写到土匪来到桑槐坪,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

3.(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港珠澳大桥全长55公里,从筹备、建设到通车,历时15年,是中国第一例集桥、双人工岛、

隧道为一体的跨海通道。港珠澳大桥经过伶仃洋海域中最繁忙的主航道,该航道目前达到10万吨级通

航等级,远期30万吨油轮可以通行。如果在此建造桥梁,必然是跨径很大、净空很高、桥塔耸立的悬

索桥梁。但同时该处临近香港国际机场,对航空领域的建筑物高度有着严格的限定。所以,隧道成为唯

一可行的方案。为了实现桥梁与隧道之间的转换,故在隧道两端修建人工岛。于是,形成了港珠澳大桥

的桥岛隧相结合的建设方式。

“超级工程”背后有“超级创新”。港珠澳大桥建设难度极大,铺设了世界上最难、最长、最深的海底

公路沉管隧道。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新技术层出不穷,仅专利就达400项之多、填补了多个领域

的空白。

(摘编自2021年10月24日《人民日报》)

材料二:

日本《每日新闻》23日评论称,港珠澳大桥开通是大湾区发展的里程碑式事件,大湾区经济圈

将超过纽约经济圈和东京经济圈,成为中国新的经济增长点。

美国《华尔街日报》23日的报道提到,大湾区进一步整合面临的诸多复杂情况,例如相异的法

律和税收制度,中国内地的资本账户仍相对封闭,而香港和澳门是自由港,各自拥有自己的货币且没有

资本管控。报道还特意关注一个问题;在香港和澳门,机动车都靠左行驶,而在中国内地则是靠右通行,

如何解决?

英国广播公司23日报道,中国开通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挤,但需要吗?此前,他们更是在网站刊

长文列出大串港珠澳大桥在香港的“争议”--逾千亿港元的拔款、实质效益疑问、工伤事故、建筑质

量、环保等。

美国彭博新闻社网站23日报道,又一个将香港拉入中国内地怀抱的项目完成,该项目将曾作为

欧洲前哨的香港和澳门与中国内地联结起来。这个项目是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宏伟计划的一部分,它将

粤港澳大湾区紧密联系在一起,使之成为可与美国硅谷抗衡的高科技中心。

(摘编自2021年10月24日《参考消息》)

材料三:

港珠澳大桥建设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大桥通车后,将大大缩短香港、珠海、澳

门三地的时空距离,从香港到珠海、澳门驱车仅需30分钟。港珠澳大桥通车前,如果陆路往来三地,

只能绕道走东莞虎门大桥,车程在3小时左右;水路乘高速客轮也要1个小时。

从社会经济发展层面而言,大桥的通车将提升珠海等三地人员和生产资料的流动效率,加深香

港与珠江西岸的联系,为香港与珠江西岸城市群的产业合作提供交通便利,为港澳经济发展提供更便利

的腹地空间,并由此促进港珠澳产业的互动交流和升级。也就是说,港珠澳大桥对于粤港澳大湾区、泛

珠三角区域乃至“一带一路”的建设都有着深远的意义。

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前夕,大桥总设计师孟凡超接受香港媒体专访时表示,港珠澳大桥对大湾

区经济增长有重大的支撑作用,会为区内产生几十万亿经济效益,经济价值远超大桥本身1000多亿元

港币的投资,因此他对大桥的成本收回很有信心。

(摘编自2021年10月24日《光明日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港珠澳大桥经过伶仃洋海域的路段受海域、空域条件的限制,不能建设悬索桥梁,隧道成为必需的

可行性方案。

B.英国广播公司基于成本、效益、事故、环保、质量等一系列“争议”问题,对港珠澳大桥的修建持

否定态度。

C.美国彭博新闻社对建成的港珠澳大桥不仅关注到它在科技方面的影响,而且更多地关注到可能带来

的政治效应。

D港珠澳大桥投资大,建设时间长,但孟凡超认为收回成本不是问题,并对其未来的经济效益持乐观态

度。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为我国首例采用桥岛隧相结合方式建成的港珠澳大桥,解决了大量实际难题,体现出我国桥梁建

设的进步。

B.由材料二可见,各国媒体高度关注港珠澳大桥建成的深远意义,也客观地指出了大桥修建带来的问

题。

C.港珠澳大桥通车后、三地之间通行方式更加多样化,人员物资流动加快,产业合作更加便利。

D.港珠澳大桥的建设和通车对区域经济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也将对我国“一带一路”的建设产生深

远影响。

(3)《人民日报》《华尔街日报》《光明日报》报道的侧重点分别是什么?请结合材料概括。

四、文言文阅读

4.(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个题。

华皎,晋陵暨阳人也。世为小吏。皎梁代为尚书比部令史。侯景之乱,事景党王伟。高祖南下,

文帝为景所囚,皎遇文帝甚厚。景平,文帝为吴兴太守,以皎为都录事,军府谷帛,多以委之。皎聪慧,

勤于簿领。及艾申平杜龛,仍配以人马甲仗,犹为都录事。御下分明,善于抚养。时兵荒之后,百姓饥

馍,皎解衣推食,多少必均,因稍擢为暨阳、山阴二县令。文帝即位,除开远将军,左军将军。天嘉元

年,封怀仁县伯,邑四百户。

王琳东下皎随侯填拒之琳平镇溢城知江州事时南州守宰多乡里酋豪不遵朝宪文帝令皎以法驭之。

王琳奔散,将卒多附于皎。三年,除假节、通直散骑常侍、仁武将军、新州刺史资,监江州。寻诏督寻

阳、太原、高唐、南北新蔡五郡诸军事、寻阳太守,假节、将军、州资、监如故。周迪谋反,遣其兄子

伏甲于船中,伪称贾人,欲于流城袭皎。未发,事觉,皎遣人逆击之,尽获其船仗。其年。皎随都督吴

明彻征迪,迪平,以功授散骑常侍、平南将军、临川太守,进爵为像,增封并前五百户。未拜,入朝,

仍授使持节、都督湘巴等四州诸军事、湘州刺史,常侍、将军如故。山东中学联盟

皎起自下吏,善营产业,湘川地多所出,所得并入朝廷,粮运竹木,委输甚众;至于油蜜脯菜

之属,莫不营办。又征伐川洞,多致铜鼓、生口,并送于京师。废帝即位,进号安南将军,改封重安县

侯,晓色一千五百户。

(选自《陈书卷二十列传第十四》)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王琳东下/皎随侯填拒之/琳平镇流城/知江州事/时南州守宰多/乡里酋豪不遵朝宪/文帝令皎以法驭之

B.王琳东下/皎随侯填拒之/琳平/镇流城/知江州事时/南州守宰多/乡里酋豪不遵朝宪/文帝令皎以法驭之

C.王琳东下/皎随侯填拒之/琳平/镇流城/知江州事/时南州守宰多乡里酋豪/不遵朝宪/文帝令皎以法驭之

D.王琳东下/皎随侯填拒之/琳平镇温城/知江州事时/南州守宰多乡里西豪/不遵朝宪/文帝令皎以法驭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吏,在古代与官有着明确区分和界限,官由朝廷任命,领取朝廷俸禄而为朝廷服务;吏则足官员任

命的,从官员处领取俸禄为朝廷命官服务。

B.文帝,谥号,古人死后依其生前行迹而为之所立的称号,帝王的谥号一般由礼官议上。谥号有美、

平、恶之分,文中皇帝的谥号“文”是平谥。

C.侯,是五等爵位的第二级。五等爵位是中国古代政治等级制度之一,爵不具备行政职能,主要用来

确定皇亲、功臣世袭的政治名位和经济权利。

D.食邑,是中国古代诸侯封赐给卿、大夫作为世禄的田邑,秦汉以后封爵者在其封邑内渐无统治权,

主要是以征敛封邑内民户赋税来充作食禄。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华皎聪明敏慧,勤于文书。文帝做吴兴太守时,以华皎为都录事,军府粮草钱帛之类的事务,人多

委任给他。

B.华皎体恤民情,爱护百姓。在兵荒之后,他对百姓极为关怀,慷慨相助,衣食不管多少一律均分给

大家。

C.华皎为国征伐,平叛有功。他参与平定王琳之乱,都督五郡军事,主持平定周迪叛乱,也因此屡得

升迁。

D.华皎出身下层,善于经营。大到粮食竹木,小到油蜜脯菜,连并征伐得来的铜鼓、人口,他都运往

朝廷。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高祖南下,文帝为景所囚,皎遇文帝甚厚。

②未发,事觉,皎遣人逆击之,尽获其船仗。

五、古代诗歌阅读

5.(9分)(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各题。

冬至日遇京使发寄舍弟①

杜牧

远信初逢双鲤去,他乡正遇一阳生②。

尊前岂解愁家国,辇下③唯能忆弟兄。

旅馆夜忧姜被④冷,暮江寒觉晏裘轻。

竹门风过还惆怅,疑是松窗雪打声。

【注释】:①此诗为杜牧居江南时所作。②一阳生:指冬至日。

③辇下:京城,此指长安。④姜被:后汉姜肱与兄弟常共被而眠。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向是

A.第一句写作者客居他乡恰逢京使,为能捎信给弟弟而感到欣喜。

B.第四句作者从对方落笔,遥想在京城的弟弟此时也惦念着自己。

C.第五句“姜被”典故,含蓄地表达作者对弟弟的思念和关爱。

D.作品感情深挚,联想丰富,语言深婉,格调高雅,富有生活气息。

(2)尾联“疑”字富有表现力,请简要赏析。

六、名篇名句默写

6.(6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牧《阿房宫赋》中,质问秦王朝为什么聚敛之苛却又挥霍无度的句子是",:

(2)《春江花月夜》中“,”两句,用细腻的笔触,创造了一个神话般优美恬静的境界:

江水曲曲弯弯地绕过花草遍生的春之原野,月色泻在花树上,像撒上了一层洁白的雪。

(3)《蜀相》中将对诸葛亮的仰慕、崇敬和叹惋之情跟自己壮志难酬的苦痛熔铸在一起的千古名句是

七、语言文字运用

7.(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早春江上雨初晴,杨柳丝丝夹岸莺。画舫烟波双桨急,小桥风浪一帆轻。"人工智能机器人“九

歌”,创作了这首清新别致、朗朗上口的小诗。“九歌”创作之所以能信手拈来,是因

为“熟读唐诗三百首”,它储存了从初唐到晚清的30万首诗篇,然后通过深度学习模型,自己学习古诗

中的“潜规则”,模索出一套作诗的规律,按照主题需要解码输出一首完整的诗。

如今,人工智能技术,各式各样的智能机器人早己各显神通,“张小明”是第一款

国内综合大数据分析、自然语言处理与机器学习技术的人工智能写稿机器人。俄罗斯世界杯期间,“张

小明”记者16天撰写450多篇体育新闻,并以与中直播同步的速度发布,最终,一战成

名。

“强大的人工智能崛起,要么是人类历史上最好的事,要么是最糟的。我们应该竭尽所能,确保它的未

来发展对我们和环境有利。”斯蒂芬。霍金生前如是警醒。当诗歌创作这一人类精神文化最后的堡垒被

逐渐攻破,你我手中的饭碗岂不是岌岌可危?不过也有专家认为这是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牛刀小试一日千里众望所归庸人自扰

B.牛刀小试日新月异不负众望杞人忧天

C.初露锋芒日新月异众望所归杞人忧天

D.初露锋芒一日千里不负众望庸人自扰

(2)文中画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张小明”是国内第一款综合利用大数据分析、自然语言处理与机器学习技术的人工智能写稿机器人。

B.“张小明”是第一款国内综合大数据分析、自然语言处理与机器学习技术的人工智能写稿机器人。

C.“张小明”是国内第一款利用综合大数据分析、自然语言处理与机器学习技术的人工智能写稿机器

人。

D.“张小明”是第一款国内综合利用大数据分析、自然语言处理与机器学习技术的人工智能写稿机器

人。

8.(6分)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

处不超过15个字。

人们进行了大量的近视眼治疗探索,①。手术治疗方法已在国内外得到运用,确切有

效的药物治疗方法也正在积极探索中。不过对一些方法的有效性,一直存在很多争议。一般认为只有配

戴眼镜作光学矫正,(2)o随着科技的发展,相信在不久的未来,(3)。

9.(5分)下面是某报社一则征稿启事初稿的片段,其中有五处词语使用不当,请找出并作修改。要求修

改后语意准确,语体风格一致。

重点围绕“敬老爱老助老”的大主题,写真事,记真情,抒实感,通过讲述老年人日常生活中

的奇闻异事来表现当下我们这里老年人健康积极的生活状态,也可围绕当下老龄工作、老龄问题、老年

法宣传来聊聊自己的思考及建议,还可记述孝敬爸妈、关爱老人的新人新事,以及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

为老年人办实事的先进事件。

八、写作

10.(60分)阅读下面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整本书阅读”是高中语文新课标的第一个学习任务群。阅读者藉此可以汲取丰富的语言养分,产生思

想的飞跃,甚至完成一次整体性的建构…它对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养成”至关重要。特别是在社会性

阅读萎靡的状态下,这一明确主张体现了教育的责任。“整本书阅读”,作为新课标课程内容的首要任务,

它的进步性和价值究竟表现在哪里?

请以“我看整本书阅读”为副标题,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

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2021年安徽省安庆市高二(上)期末语文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1.(9分)(2021•舒城县校级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人们习惯称农历过年的那个一月为“正月”,这是为什么?一种说法认为“正,岁之首月”,表

示农历新年第一个月的意思。另一种说法认为“正”的本意蕴含着“正统”的意思。在古代,每年以哪

一个月当第一个月,有时是随着朝代的更换而变化的。不同王朝更改了月份的次序,便把更改后的第一

个月叫作“正月”。在帝王看来,既然他们占据了天下,居了正位,一年十二个月的次序,也得跟着他

们“正”过来。还有一种说法是因秦始皇姓嬴名政,他嫌“正”字的读音同他的名字同音犯了忌讳,就

下令把“正月”读作“正(征)月”,一直沿用至今。

《淮南子•时则训》记载,“孟春之月,招摇(即北斗星柄)指寅”。古代以北斗星斗柄初昏时所指的方

位作为确定季节的标准,称为斗建,亦称月建。这是说一年的第一个月开始的时候斗柄指在寅位上,此

月即为建寅之月,即正月。正月名谓的出现甚早。《诗经•小雅》有《正月》的诗篇:“正月繁霜,我心

忧伤史传夏商周至秦汉各朝,正月的月份次序,各有一定的更改。战国秦汉年间对此尚有所谓“三

正论”:认为夏正建寅,殷正建丑,周正建子是夏商周三代轮流更改正朔。司马迁《史记•历书》还有记

载:“夏正以正月,殷正以十二月,周正以十一月

然而,诚如语言学家王力先生所言”这并不可信”。如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改建亥即夏历的十月

为岁首。汉沿秦制,汉武帝时改用“太初历”,以建寅之月为岁首,以后约两千年间,除王莽、唐武后

等一度改为殷正、周正外,大多沿用夏正。由此可见,历史上大多王朝似乎没想到将正月和改朔“正统”

绑在一起。而自汉以降,历史上那么多朝代以夏正为一年的开始,这恐怕也就是正月通常被人们视为岁

首的原因。

清黄生《字诂•正》中认为:“世传秦始皇讳政,故民间呼正月之正作征音,此说非也……古者

因斗柄所指之方,以其月为岁首,盖准此以为标的,故曰正,犹言斗柄所指之月耳由于斗建为确定

月份的标准,故斗建也称为正。唐王冰注“正,斗建也”,即为此意。另外,黄生也认为,正月之正本

来就有平声的读法,并非由于避秦始皇的讳而改读平声。正月写作“征月”,可知正月之正早在秦始皇

之前就读平声。

如何准确解读“正月”呢?“正”在这里是“以此为正”的准则、标志。如此,“正月”即为一

年刚开始时,年内所确立的标志性月份的意思。在新的一年开始之际,人们就要借''时新”而除旧布新,

以新的标准、新的气象塑造人生,由此而形成一系列新年前夕和正月风俗。正月实施除旧立新的方式,

见证于文献的是先秦时期的逐除。据《吕氏春秋•季冬纪》记载,古人在新年的前一天用击鼓的方法来

驱逐“疫疡之鬼”,这就是“除夕”节令的由来。

(摘编自陈勤建《传统年节的文化密码》)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C

A.商朝、周朝、秦朝分别把11月、12月、10月算作每年的第一个月,一直到汉武帝时期才恢复夏朝

的月份排列法。

B.正月通常被人们称为岁首,这是因为从汉朝以后的约两千年的时间里,采用的是太初历,以夏正为

一年的开始。

C.如今我们习惯称农历一月为“正月”,但在我国的古代时期,这并不是固定的,历史上有好几个朝

代,正月不是一月。

D.最早提及“除夕”这一名称的是《吕氏春秋•季冬纪》,“除夕”就是在新年的前一天用击鼓的方法

来驱逐“疫痈之鬼”。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

A.第一段列出农历一月被称为“正月”的三种原因:“岁之首月”,朝代更换后的第一个月,为避秦始

皇的讳。

B.第二段引用“三正论”和《诗经》《史记》的记载,是为了论证夏历、殷历和周历所定的正月的时

间各不一样。

C.第四段多次引用黄生的观点,呼应第一段,有的放矢,否定了“正月之正”是因为避秦始皇的讳这

一说法。

D.文章提出议论的话题后,分析了农历一月被称为“正月”的真正原因,进而准确解读了“正月”的

文化内涵。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C

A.古代以北斗星斗柄初昏时所指的方位确定季节,如正月指寅,为建寅之月,二月指卯,为建卯之月。

B.春秋战国时期有所谓夏历、殷历和周历,这三者的区别在于岁首的月份不同,因此存有''三正论”。

C.秦始皇为表达“占据天下”之意,更改了一年十二个月的次序,从此“正月”之“正”就有了“正

统”的意思。

D.“农历”又称“夏历”,是因为它产生于夏朝,且自汉武帝重新使用夏历后,除个别朝代外大多沿用

夏正。

【考点】49:论述类文本阅读.

【分析】(1)本题考查理解文意,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答题时要找出词语相关的信息,然后

与选项比较。

(2)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作答时注意把握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

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等。

(3)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答题时要注意选项的内容是否能在原文中找到

依据。

【解答】(1)A.张冠李戴。商朝是12月,周朝是11月,原文第二段为“夏正以正月,殷正以十二月,

周正以十一月”。B.扩大范围。从文本第三段来看,并不是汉以后约两千年的时间里一直都“采用的

是太初历,以夏正为一年的开始”,王莽、唐武后等一度改为殷正、周正。D.曲解文意。《吕氏春秋•

季冬纪》只是记载了有关“除夕”的活动,但并没有说这本书是最早提及“除夕”这一名称的。相关内

容在原文最后一段。

(2)B.引用《诗经》的记载是为了论证“正月名谓的出现甚早

(3)C.从秦始皇开始“‘正月'之'正'就有了'正统'的意思”错误,文本第三段中说“由此可见,

历史上大多王朝似乎没想到将正月和改朔‘正统’绑在一起",这个“此”也包括前文的“秦始皇统一

中国后,改建亥即夏历的十月为岁首”。

答案:

(1)C

(2)B

(3)C

【点评】从高考来看,论述类题目选择肢中设错类型可分:

I.程度深浅、范围大小有意混淆;

2.偶然、必然有意混淆;

3.已然、未然有意混淆;

4.以偏概全;

5.张冠李戴:

6.因果颠倒;

7.误划类别;

8.无中生有;

9.偷换概念。

因此解答时考生要把选项归位,通过与原文对比,找到答案。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2.(15分)(2021•揭阳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私塾先生

唐凤雄

先前,桑槐坪唐氏祠堂里有一私塾。私塾先生为村里一老学究,长须飘飘,一步三摇,才学渊

博。祠堂高大深邃,每日里书声琅琅,给田园平添几分雅趣。

老学究年逾六旬,面容慈祥,执一铁尺教鞭,四书五经堆砌台前,自有几分威仪。而学生中桀

鹫不驯者有之,顽钝不化者有之,学究大伤脑筋,每言“人之初,性本善……子不教,父之过,教不严,

师之惰”,一脸惋叹状。冷不丁,恍见私塾门口有人驻足,搁书去看,空无一人。天井中几条小小鱼儿

于清澈见底浅水里钻来钻去。老学究便踱回去,继续授课,未儿,又有了那种感觉,复去察看,直到祠

外,见空旷田园有一牧童在牧牛。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老学究动了愁思,叹息着入祠。

一日,天色阴晦。有人吼当一声将门撞开,身未见声先至:“夫子,土匪来了,土匪来了!”急

呼阵阵。老学究定睛一看,竟是那未及弱冠的牧童。老学究慌了,倒是牧童不怕:“莫慌莫慌,土匪还

在河对面哩,我再去缠一缠……”一溜烟就跑出祠堂。

土匪拥进桑槐坪,村人早就躲进山里了。土匪洗劫村子,没见值钱东西,骂骂咧咧,走了。

一日,私塾放学后,老学究一个人踱着步走出祠堂,见不远处草坡上那牧童咬着草根心不在焉

地牧牛,他径直走上前去:''娃,你随我来,给你一样东西。”老学究柔声说。牧童忐忑地随老学究进了

祠堂。老学究掩上门,掏出书。

“孺子可教也。往后,你就不用偷偷摸摸听课了

“先生!”牧童跪下了。

牧童唐力做了老学究的关门弟子。

一晃几年过去,学童又换了一轮,老学究须发皆白,一堆雪似的在祠堂蠕动。在族人会上,他

道出告老的念头,族人请问谁可接任,老学究手指一旁肃立的唐力:“他可担当矣。”众人讶然。一试之

下,果然不负众望。

唐力做梦也不曾想到,年纪轻轻就做了私塾先生,自感责任重大,不敢误人子弟,授业之余,

勤学苦练。置身清风涤荡一净的祠堂,思及牧牛求学经历,恍然若梦。

就在这一年,年轻的私塾先生又遭遇了咄咄怪事。秋凉一日,唐力正教习《三字经》这篇启蒙

圣文,耳闻祠外沓沓之声,不经意地透过木窗朝外一觑,顿时大惊失色:一队扛枪的队伍正沿着石板路

朝这边来了。稍顷,他冷静下来,他想自己可以从后门逃过,可这些十岁以下的学童怎么办?乱糟槽一

跑,还不叫乱枪打死?想到此,他极力压抑声音,对学童们说:“现在土匪来了,你们听先生的话,不

要交头接耳,只管看书,不许走动。”学童们一听土匪来了,吓得呜呜直哭,但见唐力镇静,也陆续安

静下来。

几个扛枪的已进了祠堂。唐力迎上去,见他们东张西望,就索性说:“长官行行好吧,这里只有

学生,没值钱东西」

“骑,还是个私塾嘛。”扛枪的就想往里走。唐力瞪圆眼睛,大步上前拦阻:“贼有贼路,匪有匪道,你

们不能欺负孩子!”

正在此时,祠外传来一个威严的声音:“吵什么!”落音处,又一伙扛枪的拥着一挎驳壳枪头领

模样的大汉进来了。

唐力心一横,想先求求情,万一不行就豁出命去,他于是请求头领手下留情,那头领不待他说

完,笑了:“先生你误会了,我们是工农红军。”

“你们就是红军?”唐力听说过红军“打土豪分田地”的事,暗暗松了一口气。

“我们想借贵地开个会,行吗?”

“行的,当然行的。”唐力喜出望外。

这队红军对地方果无骚扰,就在祠里开会休息。大约开了半天会,就生火做饭。那红军长官好

歹要唐力和他们吃一顿饭,说:“你是先生,知书达理,我张猛子是粗人,就是吃了不识字的亏呀。”

这话唐力很受用。

临走时,红军走下祠堂台阶,又庵回来,重重地说:“我张猛子看你是个好先生,以后有机会,

我张猛子保你上省城,做个官怎样?当然喽,我张猛子这条命那时还在才行哇……”说完,他大笑远去。

目送远去的红军队伍,唐力疑是梦幻,泪湿长衫。

十数年后,县里转来省城信函,正是那张猛子,邀唐力去省城发展。其时桑槐坪也是沧海桑国,

祠堂里的私塾已被政府兴办的公立小学取代,唐力便是小学唯一的教师。唐力拿着张猛子的信很是为难:

去吧,当时公立小学师资奇缺,他实在不忍心弃下那些学生不管;不去吧,不但拂了张猛子的美意,而

且也错失了良机。

后来唐力依旧那件长衫,在祠堂里进出,把那些前尘旧事的惆怅,付于抑扬顿挫的吟诵之中了。

(选自《小说月刊》2021年第7期,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B

A.小说标题“私塾先生”一语双关,既指先前的老学究,又指后来的唐力。两人虽然时代不同,年龄

迥异,但都不失为合格的“先生”。

B.老学究收唐力做了关门弟子,是为了报答唐力的救命之恩:土匪到来前,唐力不但跑到祠堂给他报

信,而后又“再去缠一缠”土匪。

C.虽然小说对张猛子着墨不多,但是透过他的言行,读者可以看到一个威严直爽、爱护百姓、尊重人

才、重诺守信的红军指挥官形象。

D.“目送远去的红军队伍,唐力疑是梦幻,泪湿长衫”明写唐力,暗写红军,借写唐力的心理和神情,

衬托出了红军是真正的人民军队。

(2)小说中的唐力有哪些突出的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3)小说中两次写到土匪来到桑槐坪,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考点】41:小说阅读.

【分析】(1)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表现手法的分析等。

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分析题目的要求,再结合文本细致分析即可。

(2)本题考查学生欣赏作品的形象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提问方式,然后要到小

说中圈出直接描写人物言行举止的内容,还可以圈出对该人物起到衬托作用的内容,最后根据这些内容

概括人物特点。

(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结构,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

确题干的要求,然后到文中圈出两处写到土匪来到桑槐坪的内容,再从内容上、情节上、人物形象上、

主题上等分析其作用。

【解答】(1)B.“是为了报答唐力的救命之恩”错误,选项的说法太片面,从文中来看,主要是因为

唐力好学,经常偷偷摸摸地听课。由“'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老学究动了愁思,叹息着入祠”可

知,此时老学究就有意收他为徒了。故选B项。

(2)从文中来看,考生可以从求学时、面对土匪时、做了私塾先生、面对来自省城发展的邀请等的表

现来概括唐力的特点。如一开始的唐力是一个牧童,牧童时候的唐力常常在放牛之余来偷听上课,当老

先生推荐他为新的私塾先生时,“一试之下,果然不负众望”,这些表现出他的聪明好学;如面对土匪时,

他给村人报信,“老学究慌了,倒是牧童不怕:'莫慌莫慌,土匪还在河对面哩,我再去缠一缠……'一

溜烟就跑出祠堂”,这表现出他的勇敢机智;如做了私塾先生时,“自感责任重大,不敢误人子弟,授业

之余,勤学苦练”,这表现出他的恪尽职守;如工农红军来时,他以为是土匪,他想“自己可以从后门

逃过,可这些十岁以下的学童怎么办?乱糟槽一跑,还不叫乱枪打死?想到此,他极力压抑声音,对学

童们说:‘现在土匪来了,你们听先生的话,不要交头接耳,只管看书,不许走动。’……唐力瞪圆眼睛,

大步上前拦阻:'贼有贼路,匪有匪道,你们不能欺负孩子!如张猛子发来邀请函请他到省城发展时,

他“不忍心弃下那些学生不管”“依旧那件长衫,在祠堂里进出,把那些前尘旧事的惆怅,付于抑扬顿

挫的吟诵之中了”,这些都表现了他的忠于职守以及甘于淡泊。考生围绕这些内容分析即可。

(3)首先找到两处内容,第一处在上文,“土匪洗劫村子,没见值钱东西,骂骂咧咧,走了",第二处

在下文,“先生你误会了,我们是工农红军……我们想借贵地开个会,行吗……这队红军对地方果无骚

扰,就在祠里开会休息”,从内容上来看,前一处是写真的土匪,第二处是被误认为土匪的工农红军,

两者的行为构成鲜明对比,突出了红军纪律严明爱护百姓的特点;从形象上来看,这两处内容中,唐力

的表现尤为突出,如一开始真的土匪来了时,他给村人报信,“牧童不怕:'莫慌莫慌,土匪还在河对面

哩,我再去缠一缠……'一溜烟就跑出祠堂”,第二处唐力把红军误认为是土匪,他想“自己可以从后

门逃过,可这些十岁以下的学童怎么办?乱糟槽一跑,还不叫乱枪打死?想到此,他极力压抑声音,对

学童们说:'现在土匪来了,你们听先生的话,不要交头接耳,只管看书,不许走动」……唐力瞪圆眼

睛,大步上前拦阻:'贼有贼路,匪有匪道,你们不能欺负孩子!’”土匪这一情节的设置侧面展现了唐

力的勇敢以及豁出命保护学生的大无畏;从情节的角度来看,前后的事件形成照应,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如前一次唐力在土匪来时的表现也为下文老先生收他为关门弟子做了铺垫,而第二次红军来时唐力的表

现也为下文省城来信邀请做了铺垫;从主题的角度来看,深化了小说的主题。

答案:

(1)B

(2)聪明好学,机智勇敢。放牛之余偷听上课,最终学有所成;土匪来了给村人报信后,自己“再去

缠一缠”土匪。责任心强,勇于担当。做了私塾先生自感责任重大,勤学苦练;自己豁出命去也要保护

学生。忠于职守,甘于淡泊。不忍心弃下学生不管,谢绝张猛子去省城发展的邀请。

(3)第一次是真土匪,洗劫了村子,骂骂咧咧;第二处是被误认为“土匪”的工农红军,秋毫无犯,

待人礼貌。两者形成了鲜明对比,令人印象深刻。突出了红军纪律严明、爱护百姓的光辉形象,也从不

同侧面展现了唐力的形象。两次事件相互照应,推动了小说情节发展,深化了小说主题。

【点评】小说阅读的选择题考查的范围非常广泛,所涉及的考点有分析人物形象、梳理小说情节、概括

小说主题、鉴赏表达技巧等,可以说是一种综合型试题。做好这种题目,既要通观全文,又要分析细节。

首先要分析人物,明辨感情。小说中的人物是鲜活的,作者在塑造人物形象时,往往会通过小说中的人

物表达自己的情感态度,或爱或憎,或褒扬或贬抑。在选项中,命题人往往从褒贬错位、轻重失误的角

度设置陷阱。然后根据情节,分析因果。在选项中命题人往往从强加因果、曲解原文、断章取义等角度

设置陷阱,遇到这类选项,考生要结合相关情节仔细推究小说的因果关系。借助要核对原文,明辨技巧,

这道题时常考查表达技巧,在选项中,命题人从表达技巧的角度对小说进行赏析,一般会从无中生有、

张冠李戴的角度设置陷阱。考生要对表达技巧的基础知识心中有数,准确判断小说是否采用某种表达技

巧。最后还要梳理内容,把握主旨,一篇小说中有情节设计、人物刻画、环境描写等多项具体内容,这

些内容又都和主旨情感有关。命题人往往会在内容和主旨上设题。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

3.(12分)(2021秋•荔城区校级期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港珠澳大桥全长55公里,从筹备、建设到通车,历时15年,是中国第一例集桥、双人工岛、

隧道为一体的跨海通道。港珠澳大桥经过伶仃洋海域中最繁忙的主航道,该航道目前达到10万吨级通

航等级,远期30万吨油轮可以通行。如果在此建造桥梁,必然是跨径很大、净空很高、桥塔耸立的悬

索桥梁。但同时该处临近香港国际机场,对航空领域的建筑物高度有着严格的限定。所以,隧道成为唯

一可行的方案。为了实现桥梁与隧道之间的转换,故在隧道两端修建人工岛。于是,形成了港珠澳大桥

的桥岛隧相结合的建设方式。

“超级工程”背后有“超级创新”。港珠澳大桥建设难度极大,铺设了世界上最难、最长、最深的海底

公路沉管隧道。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新技术层出不穷,仅专利就达400项之多、填补了多个领域

的空白。

(摘编自2021年10月24日《人民日报》)

材料二:

日本《每日新闻》23日评论称,港珠澳大桥开通是大湾区发展的里程碑式事件,大湾区经济圈

将超过纽约经济圈和东京经济圈,成为中国新的经济增长点。

美国《华尔街日报》23日的报道提到,大湾区进一步整合面临的诸多复杂情况,例如相异的法

律和税收制度,中国内地的资本账户仍相对封闭,而香港和澳门是自由港,各自拥有自己的货币且没有

资本管控。报道还特意关注一个问题;在香港和澳门,机动车都靠左行驶,而在中国内地则是靠右通行,

如何解决?

英国广播公司23日报道,中国开通世界最长的跨海大矫,但需要吗?此前,他们更是在网站刊

长文列出大串港珠澳大桥在香港的“争议”--逾千亿港元的拔款、实质效益疑问、工伤事故、建筑质

量、环保等。

美国彭博新闻社网站23H报道,又一个将香港拉入中国内地怀抱的项目完成,该项目将曾作为

欧洲前哨的香港和澳门与中国内地联结起来。这个项目是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宏伟计划的一部分,它将

粤港澳大湾区紧密联系在一起,使之成为可与美国硅谷抗衡的高科技中心。

(摘编自2021年10月24日《参考消息》)

材料三:

港珠澳大桥建设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大桥通车后,将大大缩短香港、珠海、澳

门三地的时空距离,从香港到珠海、澳门驱车仅需30分钟。港珠澳大桥通车前,如果陆路往来三地,

只能绕道走东莞虎门大桥,车程在3小时左右;水路乘高速客轮也要1个小时。

从社会经济发展层面而言,大桥的通车将提升珠海等三地人员和生产资料的流动效率,加深香

港与珠江西岸的联系,为香港与珠江西岸城市群的产业合作提供交通便利,为港澳经济发展提供更便利

的腹地空间,并由此促进港珠澳产业的互动交流和升级。也就是说,港珠澳大桥对于粤港澳大湾区、泛

珠三角区域乃至“一带一路”的建设都有着深远的意义。

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前夕,大桥总设计师孟凡超接受香港媒体专访时表示,港珠澳大桥对大湾

区经济增长有重大的支撑作用,会为区内产生几十万亿经济效益,经济价值远超大桥本身10()0多亿元

港币的投资,因此他对大桥的成本收回很有信心。

(摘编自2021年10月24日《光明日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B

A.港珠澳大桥经过伶仃洋海域的路段受海域、空域条件的限制,不能建设悬索桥梁,隧道成为必需的

可行性方案。

B.英国广播公司基于成本、效益、事故、环保、质量等一系列“争议”问题,对港珠澳大桥的修建持

否定态度。

C.美国彭博新闻社对建成的港珠澳大桥不仅关注到它在科技方面的影响,而且更多地关注到可能带来

的政治效应。

D港珠澳大桥投资大,建设时间长,但孟凡超认为收回成本不是问题,并对其未来的经济效益持乐观态

度。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

A.作为我国首例采用桥岛隧相结合方式建成的港珠澳大桥,解决了大量实际难题,体现出我国桥梁建

设的进步。

B.由材料二可见,各国媒体高度关注港珠澳大桥建成的深远意义,也客观地指出了大桥修建带来的问

题。

C.港珠澳大桥通车后、三地之间通行方式更加多样化,人员物资流动加快,产业合作更加便利。

D.港珠澳大桥的建设和通车对区域经济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也将对我国“一带一路”的建设产生深

远影响。

(3)《人民日报》《华尔街日报》《光明日报》报道的侧重点分别是什么?请结合材料概括。

【考点】4A:一般实用类阅读.

【分析】(1)本题考查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能力。在文中找到对应的句段,仔细辨别原文内容

与选项内容的细微差别。

(2)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时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

进行恰当的分析。

(3)本题考查理解文本内容、筛选整合文本有关内容的能力,通读文章,从中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

信息,进行整合概括。

【解答】(1)B.由材料二中原文可知,逾千亿港元的拨款、实质效益疑问、工伤事故、建筑质量、环

保等是港珠澳大桥在香港的“争议”,英国广播公司虽然列出了这些“争议”,但并不能说明这就是他们

否定修建港珠澳大桥的理由。

(2)B.“也客观地指出了大桥修建带来的问题”说法不正确。材料二美国《华尔街日报》23日的报道

中提到的问题是大桥通车后大湾区整合面临的问题,并不是“大桥修建带来的问题”。

(3)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通读三则材料,根据每则材料中的关键句进行概话。材料一有两段内容,

第一段第一句话是总述,“港珠澳大桥……是中国第一例集桥、双人工岛、隧道为一体的跨海通道”接

下来分析修建的要求,指出“隧道成为唯一可行的方案”;第二段则重点说了铺设隧道过程中的“超级

创新”。《华尔街日报》的内容在材料二,主要写的是“大湾区进一步整合面临诸多复杂情况”。材料三

的关键句就是第一句话“港珠澳大桥建设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考生把这些信息分点概

括就可以得到本题答案。

答案:

(1)B

(2)B

(3)①《人民日报》报道侧重港珠澳大桥以隧道为主的技术创新。

②《华尔街日报》报道侧重大桥通车后大湾区整合面临的问题。

③《光明日报》报道侧重大桥建设通车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意义。

【点评】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文中的信息”是指文中的文句及其所表达的内容,多是作者在文中所传达或阐述的事实、知识、理论、

观点或设想等。所谓“筛选”,就是根据题目要求,经过辨别把相关的信息提取出来;所谓‘'整合",就

是在提取信息的基础上,根据题目要求分类,再用准确的语言条理化、清晰化、概括化和简洁化。“筛

选并整合文中信息”考查的主要内容有:能够对照题中的语言材料辨别选项的正误,能从材料中筛选出

答题的相关语句,并进行归纳整合。

四、文言文阅读

4.(19分)(2021秋•安庆期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个题。

华皎,晋陵暨阳人也。世为小吏。皎梁代为尚书比部令史。侯景之乱,事景党王伟。高祖南下,

文帝为景所囚,皎遇文帝甚厚。景平,文帝为吴兴太守,以皎为都录事,军府谷帛,多以委之。皎聪慧,

勤于簿领。及义市平杜龛,仍配以人马甲仗,犹为都录事。御下分明,善于抚养。时兵荒之后,百姓饥

馍,皎解衣推食,多少必均,因稍擢为暨阳、山阴二县令。文帝即位,除开远将军,左军将军。天嘉元

年,封怀仁县伯,邑四百户。

王琳东下皎随侯填拒之琳平镇温城知江州事时南州守宰多乡里酉豪不遵朝宪文帝令皎以法贝之。

王琳奔散,将卒多附于皎。三年,除假节、通直散骑常侍、仁武将军、新州刺史资,监江州。寻诏督寻

阳、太原、高唐、南北新蔡五郡诸军事、寻阳太守,假节、将军、州资、监如故。周迪谋反,遣其兄子

伏甲于船中,伪称贾人,欲于温城袭皎。未发,事觉,皎遣人逆击之,尽获其船仗。其年。皎随都督吴

明彻征迪,迪平,以功授散骑常侍、平南将军、临川太守,进爵为俅,增封并前五百户。未拜,入朝,

仍授使持节、都督湘巴等四州诸军事、湘州刺史,常侍、将军如故。山东中学联盟

皎起自下吏,善营产业,湘川地多所出,所得并入朝廷,粮运竹木,委输甚众;至于油蜜脯菜

之属,莫不营办。又征伐川洞,多致铜鼓、生口,并送于京师。废帝即位,进号安南将军,改封重安县

侯,自鸟一千五百户。

(选自《陈书卷二十列传第十四》)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C

A.王琳东下/皎随侯填拒之/琳平镇温城/知江州事/时南州守宰多/乡里酋豪不遵朝宪/文帝令皎以法驭之

B.王琳东下/皎随侯填拒之/琳平/镇渝城/知江州事时/南州守宰多/乡里酋豪不遵朝宪/文帝令皎以法驭之

C.王琳东下/皎随侯填拒之/琳平/镇溢城/知江州事/时南州守宰多乡里酋豪/不遵朝宪/文帝令皎以法驭之

D.王琳东下/皎随侯填拒之/琳平镇温城/知江州事时/南州守宰多乡里酋豪/不遵朝宪/文帝令皎以法驭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B

A.吏,在古代与官有着明确区分和界限,官由朝廷任命,领取朝廷俸禄而为朝廷服务;吏则足官员任

命的,从官员处领取俸禄为朝廷命官服务。

B.文帝,谥号,古人死后依其生前行迹而为之所立的称号,帝王的谥号一般由礼官议上。谥号有美、

平、恶之分,文中皇帝的谥号“文”是平谥。

C.侯,是五等爵位的第二级。五等爵位是中国古代政治等级制度之一,爵不具备行政职能,主要用来

确定皇亲、功臣世袭的政治名位和经济权利。

D.食邑,是中国古代诸侯封赐给卿、大夫作为世禄的田邑,秦汉以后封爵者在其封邑内渐无统治权,

主要是以征敛封邑内民户赋税来充作食禄。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

A.华皎聪明敏慧,勤于文书。文帝做吴兴太守时,以华皎为都录事,军府粮草钱帛之类的事务,人多

委任给他。

B.华皎体恤民情,爱护百姓。在兵荒之后,他对百姓极为关怀,慷慨相助,衣食不管多少一律均分给

大家。

C.华皎为国征伐,平叛有功。他参与平定王琳之乱,都督五郡军事,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