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水泵斜井及上部车场铺轨安全技术措施正式样本_第1页
潜水泵斜井及上部车场铺轨安全技术措施正式样本_第2页
潜水泵斜井及上部车场铺轨安全技术措施正式样本_第3页
潜水泵斜井及上部车场铺轨安全技术措施正式样本_第4页
潜水泵斜井及上部车场铺轨安全技术措施正式样本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件编号:TP-AR-L4890潜水泵斜井及上部车场铺轨安全技术措施正式样本潜水泵斜井及上部车场铺轨安全技术措施正式样本InTermsOfOrganizationManagement,ItIsNecessaryToFormACertainGuidingAndPlanningExecutablePlan,SoAsToHelpDecision-MakersToCarryOutBetterProductionAndManagementFromMultiplePerspectives.(示范文本)编制:_______________审核:_______________单位:_______________编订人:某某某审批人:某某某潜水泵斜井及上部车场铺轨安全技术措施正式样本使用注意:该解决方案资料可用在组织/机构/单位管理上,形成一定的具有指导性,规划性的可执行计划,从而实现多角度地帮助决策人员进行更好的生产与管理。材料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作相应修改,请在使用时认真阅读。由矿建二十三队施工的潜水泵斜井及上部车场全长114m。根据设计要求及生产科安排需铺单轨12.305m、双轨101.695m。(见铺轨平面图一、铺轨图二、铺轨图三、铺轨图四)为保证铺轨期间的施工安全特制订如下安全技术措施:

一、

准备工作

1、入井前,必须穿戴合格的劳动防护用具,并保证携带的工具完好。

2、道夹板、鱼尾螺丝根据当班需要,由人工搬运。

3、使用轨道必须符合设计为24kg轨道。

4、铺轨前认真核对好激光正误,保证准确度

5、潜水泵斜井铺轨前由通风科负责将水仓通道开口位置设置花箅,并悬挂警示牌板“严禁入内”字样。潜水泵斜井风筒接到位距离工作面不得超过10m,保证通风良好。

二、质量要求

1、轨距要求为600mm,允许误差为+5mm

-2mm。

2、铺轨时,轨面至巷道激光束距离为3m,轨道中心与巷道两帮距离见附图。

3、水平允许误差为5mm,但不得有三角坑。

4、轨枕间距为700mm,允许误差为±50mm。

5、直线段轨道目视要直顺,不得出现弯道、上下起伏现象。

6、新铺轨道要随铺随垫,垫道要平要实,保证直线段平顺

三、安全注意事项

1、作业前,必须先检查作业区域内的顶、帮及支护情况,做好“敲帮问顶”工作,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2、装料前,要先检查车辆完好情况,保证所用车辆完好合格方可装料。

3、装卸料时必须保持物料重心与车辆重心一致,防止装卸料不平衡导致翻车。

4、所装材料高度不得超过车缘200mm,严禁超载。物料装好后必须用木楔、钢丝绳捆扎牢固。保持重心稳定。

5、经过潜水泵斜井运输线线路时,必须按照标准要求使用“一坡三挡”设施。运料前,班长必须安排运料工提前沿所走运输线路检查轨道、道岔、阻车设施的完好情况,道岔位是否为所行线路位置,检查巷道支护情况以及有无其他人员在运输线路区域内行走,并在车场处警戒行人,发现问题必须立即汇报处理。

6、潜水泵斜井所有挡车设施必须处于常闭状态,只有车辆通过时才能打开,待车辆通过后要及时关闭。

7、运料前,班长要明确安排好绞车司机、挂钩工、信号工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并明确告知各岗位人员所需负的责任。各岗位人员要持证上岗,严禁串岗作业。

8、运料前,各岗位工作人员要对责任区域进行全面检查,确认无安全隐患后方可上岗作业。

9、车辆与钩头、车辆与车辆间的连接必须使用标准合格的连接装置,严禁用其它物品代替。

10、斜坡运料时,斜坡上车场必须设专人警戒,警戒人要站在安全可靠的地点,并严格执行“行人不行车、行车不行人”的规定。

11、绞车运料时,必须带电作业,不得放飞车。运料过程中,巷道内不的得有其他人员作业

12、绞车提升物料时,轨道车只准牵引一辆车,轨枕只准牵引两辆,严禁超挂车。

13、严禁手摸、脚踹、跨越、骑跨运行中的钢丝绳。严禁人员在绞车运行过程中拨绳。

14、人力推车必须执行《煤矿安全规程》第362条有关规定。

15、车辆落道后,依据车辆落道的程度、装运物料的种类和落道地段位置的不同,选用复轨器、手动导链、千斤顶、撬棍等工具上道。严禁徒手抬车上道。

15.1处理平巷落道车辆注意事项:

(1)、上道前,应先检查落道区域内巷道顶、帮的支护情况,并安排人员在落道区域两端设好警戒,禁止非作业人员进入上道区域,确认无隐患后才能处理落道车辆。(2)、落道区段内的闲杂人员必须全部撤离至安全地点。

(3)、上道工作要由当班班长亲自指挥,并设专人观察落道车辆的倾斜程度、巷道顶、帮支护情况。

(4)、落道车辆不处理上道人员严禁离开现场。

(5)、用千斤顶、橇、垫、衬、等方法上道时,要选择好支点,抬高(每次抬起高度不超过150mm)后要用坚固的木料及时垫实、垫稳、垫平车辆,防止车辆倾斜。

(6)、平巷人工上道,应设法将其它车辆摘开,并固定牢固摘开的车辆。

15.2处理斜巷落道车辆注意事项:

(1)、上道前,应先检查落道区域内巷道顶、帮的支护情况,并安排人员在斜巷上下车场设好警戒,禁止非作业人员进入斜巷及斜巷下车场,确认无隐患后才能处理落道车辆。

(2)、落道区段内的闲杂人员必须全部撤离至安全地点。

(3)、上道工作要由当班班长亲自指挥,并设专人观察落道车辆的倾斜程度、巷道顶、帮支护情况。

(4)、落道车辆不处理上道人员严禁离开现场。

(5)、斜坡上落道,严禁将车辆和钩头间的连接装置摘开。绞车不得断电,绞车司机要压紧制动闸并松开离合器,且不的脱岗。

(6)、用千斤顶、橇、垫、衬、等方法上道时,要选择好支点,抬高(每次抬起高度不超过150mm)后要用坚固的木料及时垫实、垫稳、垫平车辆,防止车辆倾斜。

(7)、斜坡上道前,要将临近的一坡三挡装置全部关闭。上道前,要先用“铁马”或用直径不小于180mm的优质松木做老汉木阻车。倾角应在75-80度之间,且上有柱窝、(柱窝深度不得低于100mm)下有实底。确认车辆固定可靠后再进行上道作业。

(8)、若掉道物料车在斜巷无法上道时,必须将车上的所有物料全部卸下,而后再上道。装卸车时,禁止人员站在车内及物料滑落波及的范围内作业。卸车过程中要严格按照装卸车有关规定卸车,所卸物料必须堆放整齐,防止物料滑落伤人,确保作业安全。

(9)、车辆上道后,要重新检查各车辆间、车辆与钩头间的连接装置是否牢固可靠以及巷道、轨道有无异常,检查完毕确认无安全隐患后,按照有关装卸车规定将物料装车并将物料捆绑牢固,将上道时遗留在巷道内的杂物清理干净方可恢复运行。

16、轨道及轨枕车辆进入顺槽前,必须先观察好车辆与巷道内支护设施的间距,保证车辆不会与巷道支护发生碰、擦等情况后,方可进行作业。若因特殊情况损坏巷道支护时,必须立即停止作业,并汇报有关单位进行处理,处理好后方可重新作业。

17、巷道内停放车辆,必须使用“铁马”将车辆支稳,严禁使用单根板皮、轨枕代替“铁马”阻车。

18、抬运轨道时,要有专人指挥同时起落,统一行动,不得扔放,以防滑落伤人。

19、抬运6m及以下的轨道时不得少于4人抬用,抬运6m以上的轨道时不得少于6人抬运。抬轨时不得直接用肩扛,要使用抬轨钳和方木抬运。

20、从料车上卸轨道时,不得直接用手搬动轨道,必须用钢钎将轨道翘起,用木板将轨道垫起方可用手搬动轨道。

21、螺丝穿不过时,不准用手指捅眼。

22、打道钉时,持锤人与握钢钎人要密切配合,捶头挥动方向严禁站人。

23、施工时,要严格执行队干部跟班制度,跟班队干部必须同工人同进同出,监督安全作业与施工质量。

24、接道时,跟班队干部要时刻检查巷道顶板、两帮、瓦斯等情况,发现不安全隐患及时排除。排除不了的要立即撤人,并把情况汇报给上级领导。

25、跟班队干部、当班班长必须随身携带便携式瓦检仪。在职工进入工作面作业前,跟班队干部要先对工作面的瓦斯浓度进行检查,确认瓦斯浓度在安全范围内方可允许职工进入作业地点进行作业。

26、作业过程中,跟班队干部、当班班长要时刻检查作业地点附近的瓦斯浓度,发现瓦斯浓度超限要立即命令职工停止作业,组织职工撤离工作面。并将情况准确的汇报给上级领导。

27、所有入井职工必须除认真贯彻学习本措施外,并必须同时学习、遵守《煤矿安全规程》、《煤矿窄轨运输技术操作规程》、《轨道铺设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