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论文_第1页
信息技术论文_第2页
信息技术论文_第3页
信息技术论文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网络技术促使教师备课技艺的提升与成熟河南省灵宝市豫灵镇第二初级中学貟存财【摘要】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导致了课堂教学模式的深刻变革,同时也为教师备课方式的转换提供了条件。我们可以在网络平台下备课,共享网络中的资源,优化教学方案,加强交流合作,不断提升和完善教师的备课与教学艺术。【关键词】网络技术教师备课优化备课是教学活动中的重要一环,备好课是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必要的条件。实际上,教师除了教学、批改作业、辅导学生,还要应付各种考试、检查和培训,多数情况是下班回家后晚上备课。这样,难免出现资料来不及收集,教学素材准备不充分,对教学内容、教法、学法的探究时间少,心有余而力不足,只得抄袭老教案完事。或者只是每个教师单一的备课,教师之间缺少交流和沟通。如何建立一种好的备课模式,既可以减轻教师的工作量,又可以促进教师间的交流和提高,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就显得尤为重要。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导致了课堂教学模式的深刻变革,同时也为教师备课方式的转换提供了平台。信息技术的发展给教师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让教师能汲取多方面的知识,丰富了教学资源,还推动了教学环境的建设。所以,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更加推祟在网络环境下进行备课。所谓网络环境下的备课,是指借助便利的网络环境,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网络资源和手段,加强备课环节的资料搜集整理、优化备课质量、突出教师的教学风格、强调教学进度的整体推进、注重教材和学情的备课方式。在网络环境下进行备课对提高教师整体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具有重要作用。它具有及时、互补、高效、共享等优势。网络环境下的备课,打破了时空的局限,拓展了教学研究的模式,给教学研究过程注入了新的活力,有利于促进教学研究实效性的提高。在信息社会和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各种形式下的网络备课也层出不穷。有基于QQ平台和论坛的网络环境下的互动式备课,有基于校园网络中的校本教研的集体备课等等。但在现有方式的操作过程中,备课有时只是停留在表面形式上,有的教师甚至认为网络备课就是在网络中找寻教案,再不用费力地苦苦研读文本,钻研教材;不用细细揣摩学生的学习基础;更不用殚精竭虑地设计教法,开发教学资源,统一使用这种搜索来的现成材料。这样的备课肯定不能顾及本班学生的实际,不能展现自己的教学风格与个性,那些名师的教学经验、教学思想也不可能完全体现在自己的教学中,而且他们的教案都是针对自己的学生,对我们的学生缺乏足够的指导意义。况且,不同时间、不同学校、不同教师,面对的是不同的学生。教育培养的是存在个性差异的不同的人,怎么可能用同一套的方法去教学,去解决教学中的问题?这样久而久之,不仅不能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而且会步入另一种教学极端——思维抄袭,最终失去自我,直接影响到教师的专业成长。我们需要在网络环境下进行备课,共享网络中的优质资源,在网络环境中进行交流合作,汲取力量,产生新想法,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同时又必须要尽量控制这些消极的因素,发挥网络在备课中的作用,减轻教师的工作量,从引导、制度等方面解决实际应用中所出现的问题,实现在网络环境下的教师备课技艺的完善和提升。在这样的前提下,结合现有的网络备课平台模式的特点,我们创建了校园网络备课平台,并在校内推广使用,在应用中不断地对平台进行完善。一、平台的创建:在网络备课平台中,所有的教学设计以及教学资源均按学段、年级、学期、学科、教材版本、教学单元、教学主题进行分级管理建“库”,方便查询使用,提高浏览与使用效率。我们将一个完整的教学设计拆分为课标解读、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设计思想、教学程序、练习设计、板书设计、教学课件、走进生活、教学流程、特色板块、参考资料等十三个子栏目建“树”,备课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风格和实际需要,通过勾选,确定自己的教学设计中会使用到的栏目,然后通过编辑,生成一个“线型教案”。举例说明,教师进入“编辑教学设计栏目内容”后,备课教师可点击选中的栏目,依次对栏目进行内容编辑,除了常规的自行设计之外,这里还提供了资源引用的功能,通过点击”资源引用”按钮,平台会从网络资源当中,筛选出关于同一教学主题的同一栏目的所有资源,供备课教师进行筛选和引用。备课教师通过资源的筛选之后,便可以通过每一条独立资源下方的“引用”按钮,将所选的资源导入自己的编辑框中,在汲取资源的优点的基础上,结合自己对教材教法的思考、本班学情和本人教学风格,进行富有特色的个案设计和制作拥有个人知识产权的课件,供教学使用,这样既实现了资源共享,减轻了教师的工作量,充分体现了网络环境下的合作探究精神,又有效控制了教师在备课时完全照搬来自于网络的并不完全符合自己学生实际的现成材料。我们要求每个教师都动态地建立自己的网上教学设计库,加强与他人的交流,使自己的教研能力得到发展;也使教师专业化发展和整体素质迅速提高。二、平台使用与维护:备课教师进入平台以后,根据自身的需求,搜索符合自己学段、年级、学期、学科、教材版本、教学单元相应的教学主题,进行自己的教学设计。在此之前,备课系统的主题管理员,已经将教学主题都建立完毕。点击进入教学主题后,即可看到关于这个教学主题已有的相关教学设计,备课教师可以通过阅读他人的教学设计,拓展自己的教学思路,也可以通过点击“创建教学设计”,开始进行自己的教学设计,填写完教学主题基本信息表,规划了课型,课时计划,实施计划之后,进入到教学设计栏目设置的环节。当然,资源的引用并不是天上掉下来的馅饼,备课教师应既是资源的共享者,又应当是资源的建设者。平台为每个备课教师初始了一定数量的“智点”,教师在“引用”中消费这些“智点”,同时,又必须通过提供优质教学资源为他人所用,赚取“智点”。这样做的结果,就可以避免教师在网络环境下的不劳而获,避免教师随意从其它网站上粘贴内容来骗取“智点”,借以蒙混过关。在进行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备课教师还可以随时动态地调整教学设计栏目,完善自己的教学设计。在完成了栏目式的教学设计之后,备课教师可以通过“完整预览”实现“线型教案”的完成与打印;通过“教学素材”,引用或是上载相关的图片、声音、文字、动画等素材,以及完整的课件或是教学积件,即微课件,我们更为推崇微课件,因为它拿来即可任意使用,当然这些教学素材资源,也不是可以不付出就可以索取的;备课教师还可以通过“课后反思”,对自己或是他人的教学设计,进行互动交流,帮助教师加深对教材的理解,拓展教学思路,归纳、提升和再创造,体现教学个性,更好地适应自己学生的学情,将教学做得更好。三、平台管理:平台实行实名制管理,既切实保证了信息的安全,杜绝了有害言论,又充分运用了信息技术记录、跟踪教师参与备课及教学研究的活动情况,为管理提供数据统计与分析支持。平台以教师的继续教育编号进行登录,使用有限实名制管理,为信息安全、切实有效的评价提供了保证。网络环境下教师教育具有开放、自由、跨时空、信息获取多渠道的特点。如何保证教师在研究活动中既能自由地根据需要获取知识、参与研究,又能保证在网络上只进行学术研究,杜绝有害言论,并能对参与情况进行有效的评价呢?我们通过采用有限实名制方式,进行了较为有效的管理,即前台教师可以自定义网名参与研究,后台通过教师的继续教育编号对应继续教育人员信息进行评价,必要时通过系统管理员,可以追查到有害信息的来源,保证网络上的研究活动健康有序。我们还在备课平台中内置了记录教师登录时间、次数,备课和参与研究情况,上载资源情况及管理人员对该教师的备课和参研评价及管理情况等功能,提供了管理人员管理情况统计分析、学校参研情况统计分析、教师个人备课和参研情况统计分析、主题管理人员管理情况统计分析等功能,相关管理部门能非常方便地统计分析教师的备课和参研情况,并将备课和参研的情况量化为继续教育学分,真正地落实网络下的继续教育的量化评判。四、备课及教研活动的评价:网络下教师备课及教学研究活动信息量大,学科专业性强,如何对教师的备课及教学研究活动信息进行整理、提取精华、给以有效的评价呢?通过研究实践,我们充分发挥了教研员的专业引领及教研组、备课组的把关、示范作用,通过分解管理职能,分级管理,既实现了对网络备课及教学研究活动的高效管理,又通过网络扩大了骨干力量的辐射示范作用,还使得这支骨干力量在管理中发展壮大。通过网络备课平台,我们培养了一批有思想、敬业、业务能力强的教师,并从中选取了部分教师成为我们的骨干管理者。我们开发的网络备课系统,把网络环境下备课及教学研究活动管理分为校级(教务处)管理、年级组管理、备课组管理、参与教师自我管理等四个层次,各层次管理人员能方便地进行各自权限内的管理。其中校级管理员(专职)拥有最高管理权限,拥有所有其他管理员的全部权限,通过对网络远程教师备课及教学研究活动的网络状态、数据流量、参与时段、参与质量等进行分析、监控,并及时调整工作策略,进行相关性分析;年级组级管理员拥有年级管理权限,可对各备课组长、教研组长等设置管理权限,对教研组、备课组的管理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等,通过重点推荐、给“智点”等方式进行评价、奖励。教研组(备课组)通过网络技术对本组教师的备课情况把关、进行统计、分析,结合本校实际,创建校本教研组的备课单元主题并引导成员展开研究,通过对成员所发表的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等进行统计、查询、考核,形成对教师备课及教学研究活动的评价考核机制。通过分层次管理,从组织、制度上、手段上保证了对网络环境下教师备课及教学研究活动的有效管理。教师能否备好课,是能否上好课的前提和迅速提高教学水平的重要环节。许多名师曾谆谆告诫:教师成才备课始。没有精心的备课,就没有高效的课堂;没有精心的备课,先进的教育理论就没有了实践的场所;没有了备课与课堂的实践,又怎能有反思和继续实践的基础;没有了反思性的生活,教师就没有自己的教育信念,永远成不了具有自己鲜明个性的教师。教师的成长需要一路用心备课。通过学习和实践,我们真切感受到了网络信息技术所蕴含的巨大优势,教师的备课在网络平台强有力的支持下已经显示出了巨大的优势和无穷的魅力,网络信息技术的运用使我们实现了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根本变革,实现了最优化的教育效果,对网络备课的研究,是对备课方法、备课手段与备课方式的革新,它代表了现代科技与教育结合的方向。将抽象化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