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语文全真模拟试卷及答案(三)_第1页
2020年高考语文全真模拟试卷及答案(三)_第2页
2020年高考语文全真模拟试卷及答案(三)_第3页
2020年高考语文全真模拟试卷及答案(三)_第4页
2020年高考语文全真模拟试卷及答案(三)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0年高考语文全真模拟试卷及答案(三)

时间150分分值15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7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1.(原创)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感喟(kui)檄拾(zhl)闷葫芦(m©n)旌冕堂皇

(guan)

B.摩进(bi6))挚脱(zheng)哈喇子(ha)有史可稽

5)

C.撒网(sa)蜕除(tul)角斗士(jue)如法炮制

(pao)

D.辨弃(bing)娉变(shan)牛皮癣(xiin)拐弯羊角

(mo)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学生对于多音字、同音字、音近字的辨别能力。

难度系数在0.75)

2.(原创)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总理谈“五险一金”缴存比例调整”:五险一金从总体看还是

有适当调整空间的。可以给地方适当的权利根据各地实际适当下调缴

存比例,总的原则是使企业减轻一些负担,职工多拿到手一些现金。

B.散文是倍受读者亲睐的文本,古今中外的散文家凭借生花

妙笔,写下了无数文采斐然、脍炙人口的名篇。

C.湖蓝色的缎子,绘着手绣的文样。这是俞振飞演《百花赠

剑》的戏服,如今,正静静躺在“戏曲研究室”的柜子里,一成不染。

D.习近平勉励大家发扬湖南人吃得苦、霸得蛮、扎硬寨、打

硬仗的优良传统,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学生常见别字的辨别分析能力。选材兼顾新闻

素材、文学作品和其他社会性素材,力求材料语言的规范。难度系数

在0.70)

3.(原创)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错误的一项是

(▲)

A、3月14日,在希腊与马其顿的边境地区,上千名难民用绳索

和身体组成一条“人链”,以便跨过清后的河水,从没有边境栅栏阻隔

的地带进入马其顿边境。

B、张老师针对学生数学成绩拳强△毒的状况,讲课时注意分层

指导。

C、游湘湖,是在一个细雨蒙蒙的日子,湘湖的美便那漫在这烟

雨中,湘越的千年文化也在这烟雨迷蒙中荡漾开来。

D、金先生在家居商城看中了一款家具,他立即预付了2000元

的叮金,并再三叮嘱店老板,余下的货款会在明天结清,一定要将这

款家具留着。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学生常见别字的辨别分析能力。选材兼顾新闻

素材、文学作品和其他社会性素材,力求材料语言的规范。难度系数

在0.70)

4.(原创)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当地时间16日下午两点左右,日本海上保安厅的巡逻船发

现有3艘中国海警局的船在钓鱼岛附近出现。日本巡逻船向中方船只

“发出警告”,中国海警船则做出了“贵船侵入了我国领海,请立即离开”

的回应。

B.贺友直的连环画作品享誉海内外,一些代表作曾到英、法等

国展览,还应邀在法国美术学院讲课。

C.报考飞行员的条件是政治进步,思想健康,身强体健,身高和

年龄一般不超过规定的要求,经所在学校同意,就可以报考。

D.说实话,当时对自己的参赛作文能否获奖,实在没抱太大的希

望,因为那时感觉自己的作文水平和城市学生的作文水平有相当

大的差距。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学生的病句的辨析能力,难度系数在0.70)

5.(原创)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

一组是(3分)

将下列语句依次填入文中的横线处,使上下文语意连贯。只填序

号。几十年来,霍金的身体禁锢在轮椅中,,

,,o他以

极度残疾之身,取得极其辉煌的科学成就,成为自爱因斯坦以来引力

物理学领域最大的权威。

①他执著地寻求着“我们从何处来,我们往何处去”的答案

②震动了整个理论物理学界

③发现了一个又一个宇宙运行的重大奥秘

④思维却遨游于广袤的太空

依次次序为: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简明、连贯、得体,准确、

鲜明、生动,难度系数在0.80)

6.(改编)阅读下面的事件材料,请概括新闻内容,不超过25个字。

(包括标点X4分)

教育部近日公布了义务教育阶段19个学科科目的新课程标准具

体内容。今年秋季新学年,新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正式启用,中小学

生将有望用上据此修订的新教材。

新课标降低了小学生会写汉字的要求。依据新课标,三、四年级

学生须累计认识常用汉字2500个左右,其中会写1600个左右,而旧

课标则要求学生会写2000个左右。新课标对一、二年级学生会写字

的要求也从原来的800到1000字统一调成800字。

止匕外,语文新课标还要求学生九年课外阅读总量须达400万字以

上,推荐背诵的优秀篇目共有136篇,对比旧课标,语文科目在小学

和初中阶段都增加了背诵篇目。其中小学阶段增加了6篇,初中阶段

增加了14篇。

有学生家长质疑:最没用的就是“死记硬背”,识字才有用,为

什么现在要反着来呢?这究竟是改革还是折腾?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学生压缩语段能力里面的一句话新闻概括

能力,难度系数在0.70)

7.提取下列材料的主要信息,整合成一个单句,对“大气科学”作

一解说。(可适当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4分)

①大气科学是研究大气的各种现象、演变规律的一门学科。

②这些现象包括人类活动对它的各种影响。

③大气科学还是研究如何利用这些规律为人类服务的科学。

④大气科学研究对象主要是覆盖整个地球的大气圈。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句式变换,难度系数在0.70)

8.阅读下面的漫画,按要求答题。(4分)

⑴给漫画拟出标题。要求:切合漫画含意,不得用“无题”作标

题。(2分)

答:

⑵用一句话说明漫画给你的启示。要求:与标题有内在的联系,

不超过15个字。(2分)

答: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的准确、简明、得体的能力和图文转换的能

力。难度系数在0,65)

二、现代文阅读(共29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1题。(共9分,其中选择题3

分)

艺术与中国社会

宗白华

孔子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这三句话挺简括地说出

孔子的文化理想、社会政策和教育程序。中国古代的社会文化与教育

是拿诗书礼乐做根基。教育的主要工具、门径和方法是艺术文学。艺

术的作用是能以感情动人,潜移默化培养社会民众的性格品德于不知

不觉之中,深刻而普遍。尤以诗和乐能直接打动人心,陶冶人的性灵

人格。而“礼”却在群体生活的和谐与节律中,养成文质彬彬的动作、

步调的整齐、意志的集中。中国人在天地的动静、四时的节律、昼夜

的来复、生长老死的绵延,感到宇宙是生生而具条理的。这“生生而

条理”就是天地运行的大道。这种最高度的把握生命,和最深度的体

验生命的精神境界,具体地贯注到社会实际生活里,使生活端庄流丽,

成就了诗书礼乐的文化。

礼和乐是中国社会的两大柱石。“礼”构成社会生活里的秩序

条理。“乐”涵润着群体内心的和谐与团结力。然而礼乐的最后根据,

在于形而上的天地境界。《礼记》上说:礼者,天地之序也;乐者,

天地之和也。

人生里面的礼乐负荷着形而上的光辉,使现实的人生启示着深一

层的意义和美。礼乐使生活上最实用的、最物质的,衣食住行及日用

品,升华进端庄流丽的艺术领域。三代的各种玉器,是十士器时代的

石斧石磬等'升华到圭璧等等的礼器乐器,三代⑴的钢器,也是从铜

器时代的烹调器及饮器等,升是到国家的至宝。而它们艺术上的形体

之美、式样之美、花纹之美、色泽之美、铭文之美,集合了画家书

家雕塑家的设计与模型,由冶铸家的技巧:而终于在圆满的器形上,

表出民族的宇宙意识(天地境界)、生命情调,以至政治的权威、社

会的亲和力。在中国文化里,从最低层的物质器皿,穿过礼乐生活直

达天地境界,是一片混然无间、灵肉不二的大和谐、大节奏。

因为中国人由农业进于文化,对于大自然是“不隔”的,是

父子亲和的关系,没有奴役自然的态度。中国人对他的用具(石器铜

器),不只是用来控制自然,以图生存,他更希望能在每件用品里面,

表出对自然的敬爱,把大自然里启示着的和谐、秩序,它内部的音乐、

诗,表现在具体而微的器皿中。一个鼎要能表象中国人的个人人格、

社会组织以及日用器皿,都希望能在美的形式中,作为形而上的宇宙

秩序,与宇宙生命的表征。这是中国人的文化意识,也是中国艺术境

界的最后根据。

孔子是替中国社会奠定了“礼”的生活的。然而,孔子更进一步

求“礼之本”。礼之本在仁,在于音乐的精神。理想的人格,应该是

一个“音乐的灵魂”。

社会生活的真精神在于亲爱精诚的团结,最能发扬和激励团结精

神的是音乐!音乐使我们步调整齐,意志集中,团结的行动有力而美。

中国人感到宇宙全体是大生命的流行,其本身就是节奏与和谐。人类

社会生活里的礼和乐,是反射着天地的节奏与和谐。一切艺术境界都

根基于此。但西洋文艺自希腊以来所富有的“悲剧精神”,在中国艺

术里,却得不到充分的发挥,且往往被拒绝和闪躲。人性由剧烈的内

心矛盾才能掘发出的深度,往往被浓挚的和谐愿望所淹没。固然,中

国人心灵里并不缺乏他雍穆和平大海似的幽深,然而,由心灵的冒险,

不怕悲剧,以窥探宇宙人生的危岩雪岭,发而为莎士比亚的悲剧、贝

多芬的乐曲,这却是西洋人生波澜壮阔的造诣!(本文有删改)

[注(1)]三代:夏、商、周三个朝代的合称。

9.关于诗书礼乐与中国社会的关系,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

A.诗书礼乐是中国古代社会文化与教育的根基,因此,从根本上

讲,中国古代社会的教育内容就是艺术文学,教育的目的是以情动人。

B.诗书礼乐涵盖了中国古代社会文化的全部内容。“礼”作用于群

体,造就群体生活的和谐;诗与乐则作用于个体,陶冶个体的性灵。

C.诗书礼乐的文化能够培养社会民众的性格品德,对中国社会生

活具有重要意。礼乐可以在群体生活中养成步调的整齐、意志的集中。

D.正是由于礼乐的最后根据在于形而上的天地境界,所以二者成

为中国社会的两大柱石,成为“兴于诗”得以实现的基础。

(本题考查的是现代文阅读中的文中信息的筛选和整合,难度系数为

0.6)

10.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石斧石磐升华到圭璧等礼器乐器,烹调器及饮器升华为国家至

宝,礼乐使生活中的日用器具超越了实用层面,进入艺术领域。

B.中国人对自然的态度是亲和、“不隔”的,对用具器皿的制作不

单是为了控制自然,满足生存所需,还希望以此表现对自然的敬爱,

反映自然所给予的启示。

C.一个鼎要能表象天地人,这反映了中国人的一种文化意识:在

制作具体器皿时希望以富有美感的形式表现宇宙秩序与宇宙生命。

D.礼乐在社会生活中担负具体功能,调节社会关系,只有在个人

的生活中才展现形而上的启示意义,使个体人生具有更深的意义和

美。

(本题考查的是现代文阅读中的文中信息的筛选和整合,难度系数为

0.6)

11.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天地的节奏与和谐在中国社会的礼乐中得到反映与体现,物质

器皿、礼乐生活与天地境界并非彼此孤立,而是三者融通和谐。

B.人类社会里的礼和乐体现着天地运行的大道,而礼之本在仁,

在于音乐的精神,所以乐是一切人类艺术的最高境界和最终追求。

C.中国的礼乐文化讲求个人人格、社会组织与天地大道、宇宙秩

序、自然节律的交融,由此导致中国文化精神中没有“悲剧精神”。

D.西洋艺术直面人生中的冲突与悲剧,展现波澜壮阔的人生气象,

与表现和平静穆的中国艺术相比更能打动人,具有更高的艺术价值。

(本题考查的是现代文阅读中的文中信息的筛选和整合,难度系数为

0.7)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6题(共20分)

五、现代文阅读(37分)

(一)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2〜15题。(19分)

地泉之灵

林子

①十月。一场秋雨。

②天空像是打了蜡,蔚蓝而明亮。在群山怀抱之中的广西兴安,

更加明朗开阔了。秋风的水袖把许多的浮华、喧嚣、缀饰静静扬弃。

山舒缓,似清淡的水墨画卷中的留白;水吟唱,像秋日醉人的醇酒;

云柔软,还原为儿时记忆中的手绢。是的,从钢筋水泥筑就的城市,

到达山水之间的时候,心,也实现了一次飘然的出走。放下所有的牵

绊,如同赴一场约会,读一册山,念一卷云,随风飘然,与云嬉戏。

秋天,我们真该遗忘一回,站在山水之侧,尝试舒展开目光的翅膀,

去品味秋天的空旷、寂寥、神秘。

③来到山裙水袂之间的兴安灵渠,突然有恍然如梦的感觉,突然

生出乡愁的幽渺。想着清澈美丽的漓江水,是从灵渠流淌过来,再看

享有“世界奇观”美称的灵渠之水,怎么看都像一部百读不厌的素书。

绵延而凝重,巧思而奇绝,蕴含诸多世间奥义。她婉约,曼转,不骄

不躁,不愠不火,不愠不喜,用柳暗花明的故事,引你进入一种百转

千回的境界。听任着心灵被水中的绿草牵系,在绿草萋萋的水湄着陆。

突然想起白居易“米泉之精”的诗句,“米泉”,指的是酒。用“米泉”

称酒,该是多么洒脱而陶醉!而酒不醉人人自醉。看到灵渠,心底突

然冒出两个字:地泉!在历史的土壤和积淀中,万斛泉源,潺潺流淌。

这是多么厚重而飘逸的精灵啊!

④回首过往,灵渠曾引导过诸多千帆望尽的舟船,也曾有过千百

度众人追寻的风光;她滋养土地,济世济人达两千多年。今天,她安

详得就像一位见惯世道兴衰而不惊不喜、安然避世于山野的隐者,从

容淡泊于海阳山下,悠然独饮时光泡制的清清泉茗。更像一只大隐于

市的鹤。是的,我也突然聊发白日狂,梦见一只千年白鹤,梦见一道

激越灵巧的白翅凌空。这就是灵渠的魂魄呵。她连着地气,张望天空,

一步步盈盈而蹈于泉脉和地脉之上,像佛陀地涌金莲,惹人惊叹而静

思。这也是生活的诗,每一字每一句都从土里冒出来,弥漫开来,荡

漾而去,导引着你一起去体认着那一份份宽阔、坦荡、从容和深邃。

⑤地泉之灵,使我感到股股泉眼在心底静静开凿,深深被这无与

伦比的设计和灵思感动。开凿灵渠,古人先在湘江中用石堤筑成分水

锌嘴和大小天平,把湘江隔断。在锌嘴前开南北两条水渠,北渠仍通

湘江,南渠就是灵渠,和漓江相通。湘江上游,海阳河流来的水被伴

嘴一分为二,分别流入南渠和北渠,这样就连接了湘江和漓江。灵渠

选择在湘江和漓江相距很近的地段,这里水位相差不大,水势平缓,

便于行船。于是,便有了美丽的相约与离别,有了亘古的传奇和现实。

灵渠,婀娜蜿蜒于起伏的青山碧水,联姻湘江、漓江,沟通长江水系

与珠江水系,滋养出一代又一代流光溢彩的繁华。

⑥灵渠的不朽,在于非常之“灵其中的每一块石料,每一道石

缝,每一个细节,都是天衣无缝地配合与交结,才使枢纽的每一个环

节都通灵般她经得起长期风雨的侵袭、流水的冲击,成为屹立两千多

年的“神灵”。当然,灵渠能够保存到现在,除了它自身的坚固之外,

显然还与一代代人对它的精心保护分不开。灵渠的“灵”,也是人与

自然和谐相处的魂灵。现代的灵渠,用依然不变的灵气和谐演绎着时

光的走向、历史的延伸。面对灵渠,面对挥手指点江山的锌嘴,你可

能会感慨,强大与弱小是没有绝对的界限的,堵与疏,急与缓,往往

就是挥手之间的力量。很多的事,拐个弯或许就海阔天空,万里无云。

很多时候,或许绕一下路,前方就一笑见天。此时,灵渠像明亮的眼,

凝视着我们,教导着我们:把内心放在水中,慢慢清洗。淘洗多余的

存储,让尘世的灵光照亮内心的圣洁和单纯。然后,再让心与心靠近,

让心灵相通。我想,这也正是地泉千年不变的灵魂所系吧。

12.本文主要写兴安灵渠,而第②段为什么用较多的笔墨来写雨后秋

景和作者心情?(4分)

(本题考查的是作品形象的欣赏,作品内涵的赏析,作品艺术魅力的

领悟,难度系数为0.6)

13.结合文意,简要赏析③④两段中画横线的句子。(4分)

(1)她婉约,曼转,不骄不躁,不瘟不火,不愠不喜,用柳暗花明

的故事,引你进入一种百转千回的境界。(2分)

答:

(2)今天,她安详得就像一位见惯世道兴衰而不惊不喜、

安然避世于山野的隐者,从容淡泊于海阳山下,悠然独饮时光泡

制的清清泉茗。(2分)

答:

(本题考查的是作品体裁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的分析及重要语句

丰富含意的体会,精彩语句表现力的品味,难度系数为0。6)

14.结合全文看,“地泉之灵”的“灵”表现在哪些方面?(5分)

答:

(本题考查的是文中信息的筛选和整合,难度系数为0.7)

15.文章最后一段说“面对灵渠,面对挥手指点江山的锦嘴,你可能

会感慨,强大与弱小是没有绝对的界限的,堵与疏,急与缓,往

往就是挥手之间的力量”,这句话有什么作用?给你怎样的启发?

(6分)

答:

(本题考查的是对作品所表现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的评价,从不同

角度和层面对作品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的发掘,对作者的创作

背景和创作意图的探讨难度系数为0.7)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34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20题(共18分,其中选择题每

题3分)

乐毅者,其先祖日乐羊。乐羊为魏文侯将,伐取中山,魏文侯封

乐羊以灵寿。乐羊死,葬于灵寿,其后子孙因家焉。中山复国,至赵

武灵王时复灭中山,而乐氏后有乐毅。

乐毅贤,好兵,赵人举之。及武灵王有沙丘之乱,乃去赵华魏。

闻燕昭王多子之之乱而齐大败燕,燕昭王怨齐,未尝一日而忘酒齐也。

燕国小,辟远,力不能制,于是屈身下士,先礼郭隗个招贤者。乐毅

于是乃魏昭王使于燕,燕王以客礼待之。乐毅辞让,遂委质为臣,燕

昭王以为亚卿,久之。

当是时,齐潜王强,南败楚相唐昧于重丘,西摧三晋f"观津,遂

与三晋击秦,助赵灭中山,破宋,广地千余里。与秦昭王争重为帝,

已而复归之。诸侯皆欲背秦而服,齐。渭王自矜,百姓弗堪。于是燕

昭王问伐齐之事。乐毅对曰:“齐,霸国之余业也,地大人众,未易

独攻也。王必欲伐之,莫如与赵及楚、魏。”于是使乐毅约赵惠文王,

别使连楚、魏,令赵啖说秦以伐齐之利。

诸侯害齐渭王之骄暴,皆争合从与燕伐齐。乐毅还报,燕昭王悉

起兵,使乐毅为上将军,赵惠文王以相国印授乐毅。,乐教主趋并步赵、.

楚、韩、魏、燕之兵以伐齐,破之济西。诸侯兵罢归,而燕军乐毅独

追,至于临笛。齐潜王之败济西,亡走,保于莒。乐毅独留徇齐,齐

皆城守。

乐毅攻入临蕾,尽取齐宝财物祭器输之燕。燕昭王大说,亲至济

上劳军,行赏飨士,封乐毅于昌国,号为昌国君。于是燕昭王收齐卤

获以归,而使乐毅复以兵平齐城之不下者。

乐毅留徇充五岁,、王丞乜土余城,皆为郡县以乌燕,唯独莒、即

墨未服。会燕昭王死,子立为燕惠王。惠王自为太子时尝不快于乐毅,

及即位,齐冬田单闻之,乃纵反间于燕,日:“齐城不下者两城耳。

然所以不早拔者,闻乐毅与燕新王有隙,欲连兵且留齐,南面而王齐。

齐之所患,唯恐他将之来。”于是燕惠王固已疑乐毅,得齐反间,乃

使骑劫代将,而召乐毅。乐毅知燕惠王之不善代之,畏诛,遂西降赵。

赵封乐毅于观津,号曰望诸君。

(《史记•乐毅列传》)

1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未尝一日而忘以齐也报:报复。

B.乃去赵道魏适:到……去。

C.于是屈身下士下:降职。

D.皆为郡县以展燕属:归属,从属。

(本文考查的是学生对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的理解,难度系数为

0.8)

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诸侯皆欲背秦而服于齐,西摧三晋于观津

B.乐毅于是为魏昭王使于燕,使乐毅为上将军

C以子之之乱而齐大败燕,先礼郭隗以招贤者

D.于是燕昭王问伐齐之事,齐之田单闻之

(本文考查的是学生对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含义的理解,难度系数

为0.75)

18.下列各组句子中,能直接表明乐毅有军事谋略和才能的一组是

()(3分)

①赵人举之②齐,霸国之余业也,地大人众,未易独攻也③

尽取齐宝财物祭器输之燕④乐毅于是并护赵、楚、韩、魏、燕

之兵以伐齐,破之济西⑤乐毅留徇齐五岁,下齐七十余城⑥

乐毅知燕惠王之不善代之,畏诛,遂西降赵

A.①③⑤B.③④⑥C.①②⑥D.②④⑤

(本文考查的是学生对文中信息的筛选能力,难度系数为0.75)

1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齐国多方争战,国力大增。各诸侯国都打算背离秦国而归服齐

国。可是齐潜王自高自大,百姓不能忍受。

B.燕昭王征求攻打齐国的意见,乐毅建议采取合纵政策;燕昭王

封乐毅为上将军,派他攻打齐国。

C.乐毅留在齐国巡行作战五年,攻下齐国城邑七十多座,故意不

让莒和即墨两座城池臣服投降。

D.燕惠王做太子时就对乐毅不满,他即位后,齐国的田单借此事

施行反间计,结果惠王剥夺了乐毅的军权。

(本文考查的是学生对文中信息的筛选能力,难度系数为0.75)

20.翻译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6分)

(1)当是时,齐潜王强,南败楚相唐昧于重丘。(3分)

译文

⑵诸侯兵罢归,而燕军乐毅独追,至于临苗。(3分)

译文

(本文考查的是学生对文中句子的理解和翻译能力,难度系数0.6)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以下21—22题。(7分)

秋日题窦员外崇德里新居

刘禹锡

长爱街西风景闲,到君居处暂开颜。清光门外一渠水,秋色墙头

数点山。

疏种碧松通月朗,多栽红药待春还。莫言堆案无余地,认得诗人

在此间。

注:堆案,堆积案头,谓文书甚多。

21联系全诗,概括作者“开颜”的原因。(3分)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能力,难度系数在

0.70)

22.简要赏析颔联、颈联的写景艺术。(4分)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能力,难度系数在

0.70)

(三)古诗文默写。(共8分)

23.补写出下列各名篇名句中空缺部分。(只选4小题)

(1)秦人不暇自哀,▲。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杜牧《阿房宫赋》

(2)爱其子,▲,于其身也,▲,惑矣!韩愈

《师说》

(3)执手相看泪眼,A°念去去,千里烟波,▲。柳

永《雨霖铃》

(4)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

王实甫《长亭送别》

(5)▲,▲,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孟子》

(6)▲,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月夜,▲。

李白《蜀道难》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学生的名句默写能力,难度系数在0.70)

四、作文(60

24.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罗曼・罗兰曾说:“理智是一颗冷酷的太阳,它放射光明,可是让人

眼花,看不见东西。在这种没有水分与阴影的光明底下,心灵会

褪色,血会干枯。”

希腊悲剧家欧里庇得斯曾说:“感情压倒理智,这就是人间产生罪

恶的原因。”

英国诗人蒲柏说过:“我们航行在生活的海洋上,理智是罗盘,感

情是大风。”

要求:立意自定,标题自拟,不得套作和抄袭,不少于800字。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学生的作文能力,难度系数在0.70)

2018年高考模拟试卷语文卷

一、语言文字运用

lcA敲闷m4n棍b哈喇子(ha)D癣(xu3n)

2DA权力B备受、青睐C一尘不染..

3、答案:B项

解析:差强人意:“现形容某人某事还不错;大体上还能使人满意。”

应改为“参差不齐”。

4Ab主语偷换c句式杂糅,去掉”就可以报考”。d项,搭配不当,

“能否”和“没抱太大希望”不对应,可把“没抱太大希望”改为“没

有多大把握

5、【答案】④①③②

6、教育部新课标要求学生增加背诵、减少识字引争议。

[解析]本题考查压缩语段中的一句话新闻。一句话新闻要求高

度概括,只要将主要的人、事交代清楚即可。拟写一句话新闻的要点

是确定对象及其特征、事件的经过结果。本题共包括四段话:第一段

的主要内容是教育部公布了新课程标准,第二段的主要内容是减少小

学生识字量,第三段的主要内容是增加了中小学生的背诵量,第四段

的主要内容是有学生家长对此做法提出了质疑。最后参照字数要求,

进一步压缩。

7.大气科学是以覆盖整个地球的大气圈为研究对象,研究大气

的各种现象(包括人类活动对它的影响)、演变规律以及如何利用这些

规律为人类服务的一门学科。(主要信息2分,漏一条扣1分;单句2

分)

[解析I本题考查句式变换。下定义题目,要从给出的语句中抽

取关于“大气科学”的本质属性,然后以“大气科学是……的一门学

科”为主干,组织成为一个单句,注意尽量保留重要信息。

8.答案示例(一):(1)眼见为虚(2)眼见不一定是实,要有理性思

考。

示例(二):真相•假象(2)不要被假象迷惑,真理常躲在背后。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的准确、简明、得体的能力和图文转换的能

力。解答此题,要注意漫画上的每一个细节,联系生活实际深入思考,

图中有“两把伞”,一把是真正的伞,另一把却是一只猫的“影子”,

这启示我们眼见不一定为实,对所见要有理性思考,认真辨别。当然,

这是一道开放性的题目,可以从多个角度去思考,比如,还可以从“弄

巧成影”“山寨”等角度思考和答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

9.【答案】C【解析】A.“诗书礼乐是中国古代社会文化与教育的

根基”不能得出“中国古代社会的教育内容就是艺术文学”的结论。

原文说“艺术文学”是“教育的主要工具、门径和方法”,不是“教

育内容”。原文还说“艺术的作用是能以感情动人”,所以“教育的目

的是以情动人”表述错误。B“诗书礼乐涵盖了中国古代社会文化的

全部内容”说法过于武断,原文只是说“中国古代的社会文化与教育

是拿诗书礼乐做根基”,诗书礼乐只是中国古代社会文化的一部分。

再者,礼”乍用于群体”“诗与乐则作用于个体”也曲解了原文意思,

原文是”,,礼”却在群体生活的和谐与节律中”产生作用,”诗和乐能

直接打动人心,陶冶人的性灵人格”。D.强加因果,“礼乐的最后根据

在于形而上的天地境界”并不是“二者成为中国社会的两大柱石,成

为“兴于诗“得以实现的基础”的原因。

10.【答案】D【解析】D项“礼乐在社会生活中担负具体功能”“只

有在个人的生活中才展现形而上的启示意义”错。A项信息在第三段,

B项信息在第四段,C项信息在第四段、五段。

11.【答案】A【解析】B.“所以乐是一切人类艺术的最高境界和最

终追求”属无中生有。C.'、中国文化精神中没有,,悲剧精神“〃不对,

原文只是说“悲剧精神”“在中国艺术里,却得不到充分的发挥”,它

“往往被浓挚的和谐愿望所淹没”,并不是完全没有。D.''西洋艺

术……更能打动人,具有更高的艺术价值”于文无据。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L5题

12.答案写雨后秋景,突出兴安明朗开阔的特点,自然引出下

文对兴安灵渠的观赏和描写;写作者心情,强调作者心情的放松

和欣喜,为后文饱览灵渠的美景、回想灵渠的过往作铺垫。

解析解答本题,首先要审清题干,明确回答问题的要点是“写

'雨后秋景’和‘作者心情'”的原因。其次围绕要点组织答案。

可选用文中词语与关键语句;再借助散文写作的基本思路,理清

写“兴安雨后秋景”的原因,“引出下文”“作铺垫”等要点就可

以想到了。

13.答案(1)运用拟人和排比的修辞手法,句式由短而长,富于

变化,用“婉约”“不骄不躁”“引”等词语写出灵渠飘逸的特点,

赋予灵渠鲜明的个性。

⑵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用“安然”“从容淡泊”等一连串

的形容词生动形象地刻画出灵渠从容、淡泊、安详(宽阔、坦荡、

从容、深邃)的特点。

解析解答赏析句子类的题目,可以借助诗歌鉴赏的答题思路。

先答出用了“什么”修辞格(或手法、方法、句式等),再结合原句

分析“怎么”用的,最后再说用的好处(“为什么”用)。组织答案

的时候,注意抓住句中或段中的关键词加以整合,切忌照抄原句。

14.答案①灵渠历史悠久,厚重而飘逸;②灵渠导引舟船,滋

养繁华,济世济人;③灵渠拥有无与伦比的设计和灵思;④灵渠

屹立两千年不毁,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⑤灵渠教导我们要淘

洗污浊,保持圣洁,让心与心相通。

解析首先根据题干明确这是一道概括题。然后逐段寻找体现''地

泉之‘灵'"的材料。要点①出自③段末“在历史的土壤和积淀

中……这是多么厚重而飘逸的精灵啊”;要点②出自④段首“灵渠

曾导引过诸多千帆望尽的舟船……滋养土地,济世济人达两千多

年”;要点③出自⑤段首“地泉之灵……被这无与伦比的设计和灵

思感动”;要点④出自⑥段首”……成为屹立两千多年的‘神

灵'”……也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魂灵”;要点⑤出自⑥段末

“教导着我们:……淘洗……照亮内心的圣洁和单纯……让心灵

相通

15.答案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灵渠和锌嘴的赞美,抒发了深刻

的感悟,深化了文章的主旨。启发:①要辩证地看待事物;②要

学会变通;③要有从容的心态。

解析可以抓住各段段首的领起句或段末的总结句以及中间的过

渡句,理清文章脉络,把握作者组织文章的材料及所抒发的情感

或感悟到的哲理。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37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7-21题(共18分,其中选择题每

题3分)

16.答案C

解析下:谦逊地对待。

17、答案D

解析A项,介词,对、向/介词,在;B项,介词,替/动词,

担任;C项,连词,因为/连词,表目的,来;D项,都是结构助词,

的。18、B

18、答案D

解析①不是直接表现;③尽取齐国财物带回燕国,表现他的爱

国;⑥表现他有远见,有头脑,非军事谋略。

19、答案C

解析“故意不让……臣服”,无中生有。

20、翻译答案(1)在这个时侯,齐潜王很强大,向南在重丘战败

了楚国宰相唐昧。

(2)这时各路诸侯的军队都停止了攻击,撤回本国,而燕国军队在

乐毅指挥下单独追击败逃之敌,一直追到齐国都城临淄。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以下22—23题。

21.(1)【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考生提炼和概括诗歌中相关信息

的能力。能力层级C级。

【答案】朋友新居落成;周围景色优美;自己心情闲适;主人品

味高雅;宾主志同道合。

【解析】此题的解答方法与前面第9题相同。诗人“开颜”原因

诗中一再提到,要仔细筛选相关信息,再作适当的联想、引申、整合,

如题目中的“新居”可联想到朋人新居刚刚落成;颔联与颈联描绘的

景色很迷人;首联中点出的风景之“闲”可衬托诗人心境的“悠闲”;

颔联与颈联新居环境描写中选取的典型物象一一山、水、松、红药,

可暗示主人的品味高雅;尾联“认得”一词,此处意思为“能够确定

某一人或事物是这个人或事物而不是别的”,相当于说“只有老朋友

你能长处此间”,表达诗人对朋友的仰慕、认同,说明二人是志同道

合、心灵相通。再对上面内容加以提炼整合即可。

【点评】此题表面看是考查提炼和概括诗歌中相关信息,实质考

查对全诗内容的理解与把握,如同2014年的第⑵小题,鉴赏诗歌首

先要理解诗歌,这江苏诗歌鉴赏题一贯的命题风格。

22【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艺术技巧”的能力。能

力层级D级。

【答案】选取景物,铺陈描摹(一渠水、数点山、碧松、红药);

移步换景,富有层次(由远及近、由外而内);虚实结合,寓情于景

(通月朗、待春还)。

【解析】解答此题首先要审清题目问的是什么,“赏析写景艺术”

换一种问法就是:“写景手法是什么?产生怎样的艺术效果?”描写

景物的手法通常有:(1)描写景物的角度(空间、色彩、感觉器官等);

(2)表现手法的角度(抒情方法:寓情于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乐景写哀情等;描写方式:动静结合、虚实结合、铺陈描摹等);(3)

结构特点的角度(一句一景、句句写景、景语作结等);(4)锤炼字

词的角度(一字传神,惟妙惟肖再现景物特点等);(5)修辞手法的

角度(考纲列出的七种)。“赏析题”答题时要具备三方面内容:一是

“用了什么手法”、二是“如何用这种手法”、三是“产生怎样的艺术

效果或表达什么样情感”。具备以上的知识储备,解答此题就一定思

路。困难的是点难以找全,特别是第一点一一“选取景物,铺陈描摹”,

考生难以想到。

【点评】赏析题是传统考题,每年都考,但每年选择的文本与赏

析的角度并不一样,今年这道考题贴近考生生活,贴近考生实际,是

一道不错的考题。但提供的答案如“选取景物,铺陈描摹”值得商榷,

篇幅所限,不再展开论述。

(四)古诗文默写。(共8分)

23

(1)而后人哀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2)师而教之则耻师焉

(3)竟无语凝噎暮霭沉沉楚天阔

(4)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择

(5)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6)但见悲鸟号古木,愁空山

四、作文

【审题导引】

1.确定写作中心。可把此材料转化为以“理智与感情”为话题的

作文,写作时一定要扣住“理智与感情”的辩证关系来写,切不

可将二者割裂开来。一段谈“理智”,一段谈“感情”。

2.在论据的使用上,要多角度选择事实论据或理论论据。要分别

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可以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

题”式、并列分论点式、分论点层进式、正反对比论证式这几种

议论文常用结构中选取合适的来安排论据。论据要按照时间先后

顺序、逻辑先后顺序排列。

3.采用点面组合方式叙述事例。用一个论据展开具体论证,然后

采用排比句的形式铺排论据。作“点”的论据要避免材料的空乏。

要具有典型性、可感性;作“面”的材料能扩充论据的容量,浓

缩文章的篇幅。

4.学会对论据进行分析。写议论文,摆事实只是议论的手段,讲

道理才是议论的目的。要力求做到精选事例与深入说理相结合,

因此,举例后要扣住论点进行分析,这样才能做到真正意义上的

论据充实。

【素材超市】

1.简・奥斯汀忍痛放弃所爱,终生未嫁。20岁的奥斯汀遇到勒弗

罗伊,情窦初开的她对这个聪明狡黠的爱尔兰年轻律师一见钟情。

然而,奥斯汀的牧师家庭希望未来女婿拥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偏

偏那时的勒弗罗伊是个穷小子,而且他的家庭也希望他能出人头

地,能与富贵之家联姻。在这种情况下,勒弗罗伊提议私奔,但

最终理智战胜了情感,为了家庭和两人的声誉,奥斯汀没有同意。

后来奥斯汀终身未嫁,并藉此写成了享誉世界的《傲慢与偏见》。

2.杨丽娟之父为满足女儿的追星要求卖房卖肾,最后跳海自杀。

杨丽娟,从16岁开始痴迷香港歌手刘德华,此后辍学开始疯狂追

星。杨丽娟的父母劝阻无效后,竟然开始纵容,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