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系中国现当代文学院级课程建设总结_第1页
中文系中国现当代文学院级课程建设总结_第2页
中文系中国现当代文学院级课程建设总结_第3页
中文系中国现当代文学院级课程建设总结_第4页
中文系中国现当代文学院级课程建设总结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z中文系中国现当代文学院级重点课程总结报告中国现当代文学是全国各级各类高校中文专业必修的主干课程之一,根据本学科的教学、科研开展状况及我系实际工作状况,我们拟定“中国当现代文学〞重点课程建立规划,按方案进展为期两年的课程建立,主要工作总结如下:一、培养目标及教学重点我院是一所地方性本科师*学校,我们的教学对象是:1、全日制中文专业师*本科生〔包括专科生〕;2、非中文专业及成人教育中文专业学生本专科生。我们的工作是对一定年龄段的青少年进展中等程度的根底性文化教育,培养目标主要是中学语文教师及毕业后能胜任其他社会实际工作的有用人才。1996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了?关于深入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提出将推进素质教育作为深化我国教育改革,迎接并把握新世纪挑战与机遇的战略性决策。从大学文学教育的角度来看,我们认为素质教育不能只看作是对应试教育的一种应急的改革,而是一种教育理念的根本转移或“教育创新〞,其根本目的在于开发和提升人的素质。人的素质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它是对人的思想和行为而言的,通常对其理解涉及三个方面:人文素质、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而文学教育对提升人的人文素质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换句话说,人文教育不仅指大学中文系的课程设置、教师的配备、教材的选择和学生的来源,而关涉整个文学教育的学理内涵。我们需要追问这样一些问题:什么是文学的意义和价值.我们文学教师自己所理解的文学到底是怎样的.我们终究应该给学生什么样的文学教育.我们终究想让学生从我们的讲授中获得什么.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发现,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存在这样一些问题:其一,文学教育越来越趋向“知识化〞、“体制化〞,“以史代文〞仍是其主要的教学模式,教师更愿意从理论层面梳理文学史常识,用已定论的概念建构文学史的知识平台及文学视野,以给学生一个较为清晰的有关文学史的认知体系,而与此同时,无视了文学个案的分析,文学中固有的智慧、感性、经历、想象力、原创力、审美意识、生命理想……,在这定格化的教学中日渐丧失。其二,90年代以来,文学在中国社会文化构造中的地位日趋边缘化,受其影响,文学教师对文学本身也没有了充分的信念。尤其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随着时代的变迁,原本不够充分的学科内涵,较之与外国文学、古典文学更加显示了出来,其专业魅力在慢慢地减退,作为大学中文系主干课程,其吸引力也在悄悄地弱化。其三,大学教育由精英教育而日趋群众化,尤其是一般师*类高校,学生入学的目的,大都出于拿学分、应付考试、获学位,他们对外语和计算机等级证书的追求远大于对文学的喜爱,没有多少人怀着对文学的热爱而走进课堂,学生对文学教师的上课甚至没有过高的要求,也就是说文学教师的授课质量如何根本是失控的。鉴于这些问题的存在,我们认为,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必须改革教学内容及方式,我们今天所迫切需要的文学教育是那种注重文学本体的教育,是充分*扬文学性、人文性的教育,通过文学教育,重建对文学的信念。二、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1、课程安排。中国现当代文学的课程安排,根底教学在大一、大二时的前三个学期完成,即第一学期开设现当代文学作品选读,第二、三学期开设现当代文学史。在大三或大四学年度开设提高性的专业选修课。我们拟在此课时安排的框架内对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作调整,以探索教学改革的有效途径。2、课程体系。传统的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教学一般都是“文史杂糅〞,教师主要根据各自使用的教材,以代表性作家为单位讲授,一部文学史成了“作家作品评论集〞,或者根据现代革命历史进程或重大社会变迁为基准讲述现当代文学的开展。这样,往往纠缠于外表的文学现象而难以真正把握文学开展的内在规律。而更主要的是“文史杂糅〞的教学模式常使教师难以很好地两者兼顾,往往集中精力解读文本就难以顾及文学史的疏理,反之亦然,最终两者皆失。近几年来,陆续出现几种由著名学者主编或独著的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各具特色,影响颇大,显示了本学科建立的最新探索成果。陈思和主编的?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复旦大学〕以审美历程为单元,以代表性作家作品的解读为核心,即把对具体作品的解读与赏析作为教学的中心。洪子诚著?中国当代文学史?〔北大〕则把作家作品全部纳入文学史的框架内进展观察分析。钱理群等著?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北大〕和朱栋霖等主编的?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下〕〔高教京〕皆以大的文学思潮为框架带动具体的作家作品的表达,即“以面带点〞,体例上仍是文史结合或文史杂糅式。它们各自反映了当前高校本学科本科教学要求的新颖独到之处。陈思和认为:中国20世纪文学或称人的素质的教学根据教学对象可相应的分三个层面,即文本解读、文学史的疏理和文学史与现代人文科学的结合。其?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就被定位为“初级教程〞〔见?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前言?〕。因此,在我们针对我院本科生的教学中,我们拟遵突出文学课的文学性及的人文性的原则。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我们认为,在教学实践中,对作品的解读赏析与对文学史的讲述原则上不存在“初级〞和“高级〞之分,两者实际上是不可分割、相辅相成的。第二,更关键的一点,我们拟摈弃以往“现代〞、“当代〞横向割裂的教学安排,而把20世纪中国文学看作一个整体、纵向地“文史并进〞,即作品与文学史两者相对独立而又互相印证、互相依存。文、史各有其相对稳定的教师担任主讲,齐头并进,教师分工明确,教学内容相对单纯,整个教学过程脉络清晰。因此,不管是教师的教学还是学生的学习,都可到达事半功倍的效果。第三,针对文、史相对独立、分别教学的特点,根据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情况,教研组定期或不定期地指派教师进展专题学术讲座,作为有针对性的,带总结性的沟通方方面面的桥梁。使得各个教学环节都能较好地互相契合。第四,在此根底上,做好本学科的选修课的教学工作。选修课的开设不是根底课教学,“线〞或“面〞上的单纯的数量扩*或同一学术层面上的精致化。而是具有一定学理支撑,追踪前沿学术成果在特定领域里的深入或升华。它既要根据教师特定的学术兴趣,更要考虑到为高一级专业人才的培养打根底。因此,选修课的设置不能是随意的、个人化的,它也应是有方案、有长远目标的,这应成为本学科建立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局部。3、教学方法和手段一、本科根底课教学淡化“史〞的内容,突出文本解读与文学现象的描述。中国当现代文学180课时,三分之一讲读作品,其余讲文学史,文学史讲述只限于线索框架梳理、根本流派、文学现象描述。在此根底上专章讲作家作品,如现代文学涉及到的作家有:鲁迅、郭沫假设、茅盾、巴金、老舍、曹禺、沈从文、艾青、*爱玲,每位作家三课时;另外十多位比较著名的作家分别用一课时讲述。当代局部其创作与文学开展现状联系严密,文学现象与作家作品分析同步进展,这样,课程内容比较集中,教学目的明确。二、文学感悟能力与分析能力的培养。对中文系学生的文学教育,我们尤其注重阅读能力的培养,我们对汉语言教育本科生先后进展过两次阅读调查,对调查的结果进展分析并写出调查报告。以此,开课之前为学生开出一份必读书目,规定相应的阅读任务,并将阅读作为一项考核内容记入学期总分。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学生阅读印象和问题来分析作品。比方分析鲁迅的?伤逝?,一般不作背景介绍,直接介入作品。先给出三类有关爱情婚姻的小说让学生阅读,它们是:古典爱情婚姻小说;*爱玲的?五四遗事?;易卜生的?玩偶之家?。三类作品为理解?伤逝?开启了三个视角:古典爱情故事——爱情传奇,金榜提名,曲终奏雅;?五四遗事?对一个时代潮流提出质疑,有关爱情、婚姻自由、个性解放只是一个时代的口号,具体到个人,落实到实出似乎只有赶“时髦〞的份;易卜生笔下的娜娜“轰〞的一声离家出走的关门声,预示了妇女解放辉煌前景,受其感召而追求爱情自由的子君,最后的结局又提示人们“觉醒之后的无路可走〞。以这类文本为参照解读?伤逝?可见其多重的意蕴。我们把解读文本的特殊价值与具体分析的方法落到实处。文学文本本无定规,用“时代背景〞“主题意义〞、“人物形象〞、“艺术特色〞这几个概念分析文学作品,势必形成文学教育的教条主义。文学其实更适宜处理人类关于生活世界的原初的、感性的、经历的因素,展示原初的境遇,人的历史中的存在,人的感性存在。解读作品首先要“复原〞文学作品的原初情镜,进而进入作品与人物对话、与作者对话,形成一个由“言—象—意〞纵向深入过程。在具体解读作品时,结合作品适当介绍一些文学分析的理论知识及分析技巧,为学生分析作品提供操作层面的可行性手段。比方讲诗歌要介绍意境、意象、象征等一些知识概念,讲先锋小说,要讲意识流、元小说、叙事技巧等概念。三、改进一言堂的教学方式。1、专题报告式,选一篇作品让学生阅读,由一名学生做专题报告,其他学生参与讨论,教师最后分析总结。2、讨论式,集中几个话题,让学生讨论,教师适当引导,最后分析总结。3、教师每学期举办课堂讨论次数不得少于2次。据此我们编集了?现当代文学课堂教学讨论文案?〔见?现当代文学课程建立材料之六?〕。三、强化写作训练。文学教育的效果如何,最终是落实在学生的“笔头〞上。我们一般从一年级开场就要求学生做小论文,一学期不少于两次。小论文写作要求学生根据教师课堂的文本分析写出详案,或者就**一文本分析提出不同的分析角度。同时把文学教学写作训练与写作课结合起来,把小论文写作、学年论文以及毕业论文几个环节贯穿起来,形成一个有序的、规*的训练模式。我们以系办刊物?守望者?为基地,参与其审稿工作并不定期发表文章。四、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制作实用精良的教学课件。三、教材建立长期以来,我们的“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和其他人文社会学科一样,在教学中以*一种教材为圭臬,一章一节往下“上〞,严重束缚了学生的视野、压抑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最终使课堂教学逐步陷于形式化的操作,呆板无趣。因此,我们教学中:1、不再以*一种教材为教学“根据〞,把近年几种最有代表性的教材〔如以上提及的几种〕同时推荐给学生,让学生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借阅或购阅,使他们在阅读中比较,在比较中广阔视野、发现问题、激活思维,取得学习的最大成效。2、根据以上对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设计,编写我们自己的平行而互为补充、互为依存的教参:?中国现代文学课程学习指导?、?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著快读?等。使之最大限度地适应我校的实际情况,同时又能尽快地提高教师的教学和科研水平,最终也有助于形成富有特色的、开放式的教学气氛。四、教师队伍1、“中国现当代文学〞教研室共有六名教师,其中副教授三人,讲师三人;一人获硕士学位,其余都已完成硕士研究生专业课程的学习,3人通过外语考试正在申请学位的过程中。2、本“重点课程〞由祝亚峰、胡焕龙两名教师担任主讲,分别负责“文〞“史〞两大块的全面的教学规划,其余教师根据主讲教师的安排,分别承担*一局部的教学工作,并做相关的辅助工作。3、*晓文教师负责多媒体及课件制作及网络的查询、交流、资料的储藏等工作。4、我们定期组织教师外出学习,2002年10月17-19日课程组成员赴**师*大学、**大学学习调研,并写出调研报告〔见?“现当代文学〞课程组外出学习调研报告?〕。2001-2004年间,课程组成员参加各类学术活动,祝亚峰先后参加了首师大、**大学举办的“女性文学高级研讨班高级研讨班〞,胡焕龙参加了“当代文学第十二届年会〞,*晓文参加了社科院举办“新世纪文学〞高级研讨班。课程组成员有各自的研究方向:胡焕龙从现代文化思潮的角度研究作家作品、祝亚峰研究女性小说的叙事问题、*晓文研究王蒙等当代作家作品,各自有不同的特点。同时课题组成员共同努力在教学教研上也取得一定成绩。五、教学评估与考试1、教师之间定期或不定期互相听课,及时总结优点与缺乏,同时借此加强各个教学环节的沟通与协调。2、定期组织学生对教学工作开展评估,其主要目的不是静态地给每个教师评定优劣,而是师生共同推动本学科教学的不断完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