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公开课教案_第1页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公开课教案_第2页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公开课教案_第3页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公开课教案_第4页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公开课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公开课教案第一页,共28页。诗画传情,拨趣示文

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请根据我的描述猜一猜这是哪个人物?他从小就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志向,由于仕途不顺,生计窘迫,使他有更多的机会接近下层社会,为苦难的人民呐喊“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他背负着对于国家和民族命运的沉重责任感,凝视着流血流泪的大地,为战乱的国家痛惜“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猜猜看第二页,共28页。第三页,共28页。第四页,共28页。第五页,共28页。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第六页,共28页。什么是“歌”?

歌行体本是古代歌曲的一种形式,后成为古体诗歌的一种体裁。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采用五言、七言、杂言,富于变化。它的特点是不讲究格律,任由诗人创作兴致所至。抒发感情,句数多少不限,可以说是句式整齐的“自由体”诗。但极富韵律,朗朗上口,略求押韵而不无顿句,是古代诗文中极有特色的一类。第七页,共28页。链古通今,述时评人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称少陵布衣、少陵野老,因其做左拾遗、检校工部员外郎,称杜拾遗、杜工部,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誉为诗圣。有《杜工部集》,与李白并称“李杜”,杜甫生活在唐王朝由盛转衰之时,其诗反映社会动乱和人民疾苦,被称为“诗史”。作者简介第八页,共28页。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写于唐肃宗上元二年(761),即杜甫在草堂定居后的第二年八月。当时安史之乱尚未平定,杜甫流寓成都三年,靠亲戚朋友帮助维持生活。这年春天,杜甫求亲告友,好不容易在城西七里的浣花溪边找到一块荒地,盖起了一间茅屋,总算有了个栖身之所。不料到了八月,大风破屋,大雨又至。诗人长夜难眠,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千古传诵的诗篇。链古通今,述时评人背景介绍第九页,共28页。浅酌初尝,预热习文

怒号

三重

挂罥

长梢

塘坳

俄顷

昏黑

布衾

丧乱

广厦

大庇

突兀1、字词注音2、概括本文主要内容,揭示线索指明写作顺序。

秋风破屋后的凄惨遭遇及由此产生的家国情感。以感情变化为线索时间顺序

(háo)

(chóng)

(juàn)

(cháng)

(ào)

(qǐng)

(hè)

(qīn)

(sāng)

(shà)

(bì)

(wù)第十页,共28页。浅酌初尝,预热习文3、读了本文后你眼前呈现出了那几幅画面?从中你感受到了作者具有怎样的情怀?①秋风破屋②群童抱茅忧国忧民③长夜沾湿三幅图画一腔衷情

第十一页,共28页。吟哦讽诵,迁情入文沉吟亭

古人说:“三分诗歌,七分读”,“读书切戒在慌忙,涵泳功夫兴味长。”熟读吟诵是学习古诗文的最好的方法,下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配合圈点,读出顿挫,读出感情,体会杜诗的沉郁顿挫的风格。第十二页,共28页。第十三页,共28页。第十四页,共28页。第十五页,共28页。第十六页,共28页。八月秋高风怒号(háo),卷我屋上三重(chóng)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juàn)长(cháng)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ào)。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qĭng

)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hè)。布衾

(qīn)多年冷似铁,娇儿恶(è)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gān)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sāng)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shà)千万间,大庇(bì)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wù)见(xiàn)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第十七页,共28页。厘词摘句,识语断文

借助工具书及书下注释尝试翻译本诗,了解全诗的大意。

(相互之间可组成合作小组,互通有无,取长补短,发挥各自的聪明才智。)第十八页,共28页。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秋深)(怒吼)(在这里是虚数,表示多)(江边)(挂,缠绕)(茅草飞得低的)(落)(忍心这样)(做,动词)(公开,与”对面”呼应)(呼喊也没有结果)第十九页,共28页。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一会儿)(像墨一样黑)(乌云密布的样子)(被子)(睡相不好)(被里子)(雨点细密,像下垂的麻线)(睡得很少,指失眠)(通,指彻夜,通宵)(哪里能得到)(全部庇护)第二十页,共28页。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

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安稳得像山一样)(高耸的样子)(同“现”,出现)(值得,心满意足)第二十一页,共28页。

八月秋已深了,大风怒吼,把我屋上的几层茅草都卷走了。茅草翻飞,飞过江去,散落在江边上。其中飞得高的茅草,挂在高高的树梢上,飞得低的茅草,飘飘悠悠,落在深潭的水边。

南边村庄上的一群儿童,欺负我年老体弱,竟忍心如此当面作“贼”,公开地抱着散落在地的茅草,溜进竹林里去,由于唇焦口干不能再呼喊,只好拄着拐杖回来独自叹息。

一会儿风停了,风层墨黑,秋天的天空乌云密布,天也渐近黄昏,黑了下来。盖了多年的布被,又硬又冷,像铁似的,娇惯的儿子因为睡相不好,把被里子都蹬破了。因为屋漏,床头没有一块干燥的地方,可如麻似的密集的雨点,仍旧下个不停。我自从经过安史之乱后,一直睡眠不好,这漫长的黑夜到处都是湿漉漉的,如何挨到天亮呢?

哪里能得到千万间高大的房屋,普遍地遮蔽天下贫寒的读书人,让他们都喜笑颜开,而高大的房屋在风雨中岿然不动,安稳如山。啊!什么时候我眼前能耸立这样高大的房屋,我自己即使茅屋独破受冻至死,也心满意足了。第二十二页,共28页。悟语揆情,析理剖文1、课文一共四小节,每一节分别写了什么内容?给每一节概括一个小标题。诗心阁内容:①秋风破屋的情景;②群童抱茅的感叹;③长夜沾湿的苦痛;④忧国忧民的理想小标题:①秋风破屋;②群童抱茅;③长夜沾湿;④安厦庇士2、课文第一节是怎样描绘秋风肆虐的情景的?诗人为什么要作这样的描绘?描写方法:听觉:突出秋风之狂;视觉:突出秋风之虐;富有表现力的动词:卷飞、渡、洒、挂、罥、飘转,突出秋风破坏之厉。描写作用:为下文描写屋漏遇雨、境遇凄惨蓄势。第二十三页,共28页。3、秋风破屋、屋漏床湿、丧乱难眠,诗人肉体和心灵上受到双重折磨与煎熬,诗人内心的情感世界是怎样变化的?如何理解这种变化?为什么前后有这么大的反差?悟语揆情,析理剖文诗心阁情感变化:凄惨→哀叹→愁苦→豪健光景好凄惨;心情多哀叹;境遇太愁苦;心胸何豪健反差原因:诗人有致君尧舜上,兼济天下的胸怀。4、本诗主要运用了哪几种表达方式?作者是如何将它们有机结合来传情达意的?表达方式:叙事、描写、抒情。前三段以叙事为主穿插点染性的描写,第四段在前三段叙事的基础上直接抒情,道出理想和愿望,画龙点睛,水到渠成。第二十四页,共28页。含英咀华,品语赏文

“笔追清风洗俗耳,心夺造化回阳春。”

这是唐朝文学家韩愈对诗圣杜甫的赞誉。是的,一句“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就有这样的神奇力量,能为天下寒士夺造化回阳春,如沐春风。请大家就这一句谈谈自己的阅读感悟。含翠芳“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诗人要的是解除广大“寒士”的这种痛苦,而不是他自己一个人。只要千百万“寒士”实现“大庇”的愿望,解除痛苦,尽变欢颜,自己甘心在破屋中受冻,死也瞑目,这是多麽可贵的忘我为人、关心民生疾苦和博大宽广的胸襟!第二十五页,共28页。点微发幽,细节会文

茅轻价微,群童“洗劫”,哀叹不已;屋破人微,不念己悲,反庇寒士。这种心理看似矛盾不合常理,请谈谈你的理解。思幽斋

看似矛盾,极合常理。“群童抱茅”既正面写出了自己的潦倒,又侧面反映了百姓的贫困,“而不念己悲,反庇寒士”则是将心比心,推己及人,情由心生,从更广、更深的层面上反应了安史之乱的祸国殃民。这就更加凸显了诗人“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