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公移山教案(苏教版九年级下)_第1页
愚公移山教案(苏教版九年级下)_第2页
愚公移山教案(苏教版九年级下)_第3页
愚公移山教案(苏教版九年级下)_第4页
愚公移山教案(苏教版九年级下)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愚公移山教案〔苏教版九年级下〕

概要:文,整体感知,理解课文一、二两节。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导语:初一的时候,我们曾学过一篇课文?两小儿辩日?,这是出自?列子?的一那么寓言故事,今天,我们将学习其中的另一那么寓言故事?愚公移山?。2、简介?愚公移山?:?愚公移山?是一那么长期在民间流传的寓言,保存在?列子.汤问?篇里。列子相传为战国时期郑国人列御寇著。寓言是一种文学体裁,它是把一定的道理寄托在故事之中,情节比拟简单,篇幅较小,寓意深化而含蓄。二、读课文1、初读课文,结合注解,争取读准字音和句读。质疑。2、范读课文。3、正音,将课文注解中的有关拼音读一遍。4、大声朗读课文。三、整体感知课文脉络。1、对照课文注释,初步理解课文内容。2、理清课文脉络,考虑并讨论以下问题:、愚公为什么要移山?、什么地方提出移山的问题?、什么地方写移山斗争?、移山的结果怎样?3、师生互动,解决以上问题。四、研习新课:1~2节1、学生齐读。2、教师提问:愚公移山,为什么文章一开头不落笔在愚公身上,而是先写太行、王屋二山?要求学生先理解第1段的两句话,明确:这两句话写了“山〞的广度、高度和所处位置,文章一开头写两座山的情况,实际上是交代了故事的背景,写了存在的困难,为写愚公作了铺垫。,

愚公移山教案

执教者:吕万银

教学目的:

1、知识目的:能正确、纯熟地朗读并背诵课文,正确理解文意,掌握文言词句。

2、才能目的:学会整体阅读课文,掌握几种文言句式。

3、德育目的:学习愚公移山精神,用艰辛奋斗的精神去战胜困难。

教学方法:

1、采用启发式教学,设计富有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讨论。

2、辅助性教学,指导学生借助注解及工具书,自主学习文言文。

3、注重解疑及知识点的归纳,当堂练习。

学习方法:

1、自主学习,通过反复朗读熟知文章大意;借助工具书及注解尝试翻译。

2、合作学习,通过互相讨论、师生互动解决学习中的疑难。

教具:幻灯片。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理解课文一、二两节。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导语:初一的时候,我们曾学过一篇课文?两小儿辩日?,这是出自?列子?的一那么寓言故事,今天,我们将学习其中的另一那么寓言故事?愚公移山?。

2、简介?愚公移山?:

?愚公移山?是一那么长期在民间流传的寓言,保存在?列子.汤问?篇里。列子相传为战国时期郑国人列御寇著。寓言是一种文学体裁,它是把一定的道理寄托在故事之中,情节比拟简单,篇幅较小,寓意深化而含蓄。

二、读课文

1、初读课文,结合注解,争取读准字音和句读。质疑。

2、范读课文。

3、正音,将课文注解中的有关拼音读一遍。

4、大声朗读课文。

三、整体感知课文脉络。

1、对照课文注释,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2、理清课文脉络,考虑并讨论以下问题:

、愚公为什么要移山?

、什么地方提出移山的问题?

、什么地方写移山斗争?

、移山的结果怎样?

3、师生互动,解决以上问题。

四、研习新课:1~2节

1、学生齐读。

2、教师提问:愚公移山,为什么文章一开头不落笔在愚公身上,而是先写太行、王屋二山?

要求学生先理解第1段的两句话,明确:这两句话写了“山〞的广度、高度和所处位置,文章一开头写两座山的情况,实际上是交代了故事的背景,写了存在的困难,为写愚公作了铺垫。

3、学习第2段。教师启发提问:愚公为什么要发起移山呢?愚公召集的“家庭会议〞开得怎么样?

、引导学生学习“北山愚公者……聚室而谋曰〞,重点学习“且〞、“惩〞“之〞等词的解释。

、分析“家庭会议〞。教者设疑,学生讨论,后明确。

①、愚公提出的“移山〞目的代表了“北山〞人的共同愿望,因此“杂然相许〞。

②、愚公妻“献疑〞的原因是:第一,出于对丈夫的关心;第二,提出“移山〞的详细问题,完全是为了更好地完成“移山〞任务。③意见一致,立即行动。

教师发问:参加“移山〞的一共有几个人?启发学生答复:学生可能答复“四个人〞(三夫加一“遗男〞),把“愚公〞漏掉了,说明在“遂率子孙……〞句的句首省略了主语,主语应该是“愚公〞。

教师继续发问:写愚公及子孙们移山,为什么要穿插京城氏之孀妻弱子“跳往助之〞的情节?

启发学生讨论,教者明确:一、“遗男〞“跳往助之〞,表示得到了邻居的支持,连小孩都来了,说明移山是“北山人〞的共同愿望;二、从表达上看,增加了文章的生动性,防止子单调,“跳往助之〞四字,把孩子欣欣然的神态写出来了。

4、归纳第1~2段:

重点词义:方仞河阳且面惩迂毕力平险指汉阴许以如……何焉诸叩箕畚龀之易返

语句翻译:

①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②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

③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④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理解:

①愚公为什么要移山?

②愚公移山的目的是什么?

一家人对移山持什么态度?

③移山的方法是什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