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智能旅游云平台技术开发创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1页
互联网智能旅游云平台技术开发创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2页
互联网智能旅游云平台技术开发创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3页
互联网智能旅游云平台技术开发创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4页
互联网智能旅游云平台技术开发创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互联网智能旅游云平台技术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互联网智能旅游云平台技术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互联网智能旅游云平台技术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互联网智能旅游云平台技术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目录第1章项目实施的背景和意义..........................................................1.1项目所面向的我市经济、社会和科技发展等有效需求...................................1.1.1加快旅游业转型升级的重要路径..................................................1.1.2更好的体现现代服务业的特征....................................................1.1.3智能城市的重要构成............................................................1.1.4促进旅游与文化产业融合........................................................1.1.5满足对旅游文化发展的需要......................................................1.2项目的先进性.....................................................................1.3项目重要性、必要性...............................................................1.4项目可行性.......................................................................1.4.1政策可行性....................................................................1.4.2市场可行性....................................................................1.4.3技术可行性....................................................................1.5在行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1.6经济效益.........................................................................1.7社会效益.........................................................................第2章技术发展趋势及国内外发展现状..................................................2.1项目相关技术的发展趋势...........................................................2.2国内外现状.......................................................................2.3产业化状况.......................................................................2.3.1旅游市场结构..................................................................2.3.2现代生活带来的市场机遇........................................................2.3.3移动旅游市场的趋势............................................................2.3.4旅游业的持续增长、空间巨大....................................................2.4我市相关行业与国内外先进水平的差距...............................................2.5知识产权情况.....................................................................2.6市场需求情况.....................................................................2.6.1项目市场概况及需求状况........................................................2.6.2项目目标市场..................................................................2.6.3市场预测......................................................................第3章项目主要研究内容..............................................................3.1项目研究的主要内容...............................................................3.1.1智能旅游电商平台..............................................................3.1.2智能旅游智能终端..............................................................3.2项目涉及的技术领域、工艺范畴.....................................................3.3关键技术问题.....................................................................3.4采用的技术原理、技术方法、技术路线以及工艺流程...................................3.5项目的主要技术创新点.............................................................3.5.1基于LBS的视频触发技术.......................................................3.5.2垂直搜索技术..................................................................3.5.3商业智能技术..................................................................3.5.4海量分布式存储................................................................3.5.5基于客户体验的客户关系管理技术................................................3.5.6与旅游资源的深度结合..........................................................3.6涉及的相关知识产权...............................................................第4章项目预期目标..................................................................4.1总体目标:新一代高科技的综合性、开放性导游服务的产品............................4.2系统建设目标.....................................................................4.3人才培养目标.....................................................................4.4系统的设计目标...................................................................4.5可考核的技术、经济指标目标.......................................................第5章项目实施方案..................................................................5.1产业合作商业合作模式.............................................................5.2业务推广模式.....................................................................5.3项目管理流程.....................................................................5.4项目实施管理.....................................................................5.4.1组织管理......................................................................5.4.2项目运营机制..................................................................5.4.3人员管理和培训................................................................5.5技术实施步骤.....................................................................5.6科技资源综合利用.................................................................5.7成果产业化策略...................................................................5.8研发资金的筹集与投入............................................................错误!未定义书签。5.9知识产权和技术标准的对策措施.....................................................5.10特殊行业的许可报批............................................................第6章项目计划进度..................................................................错误!未定义书签。6.1项目进度.........................................................................错误!未定义书签。6.2资金使用计划.....................................................................错误!未定义书签。第7章现有工作基础和条件............................................................7.1现有工作基础.....................................................................7.1.1已有研发基础..................................................................7.1.2主要研究成果..................................................................7.1.3知识产权基础..................................................................7.2支撑条件.........................................................................7.2.1实验平台、大型仪器设备........................................................7.2.2产学研联合实验室..............................................................7.2.3成立工程中心..................................................................7.3近三年承担的国家、省、市相关科技计划项目的情况...................................第8章研发团队......................................................................8.1研发团队情况.....................................................................8.2项目负责人情况...................................................................错误!未定义书签。8.3项目人员情况.....................................................................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1章项目实施的背景和意义1.1项目所面向的我市经济、社会和科技发展等有效需求1.1.1加快旅游业转型升级的重要路径旅游业要成为转型升级的先行产业和创业创新的先导产业,智能旅游建设将成为我市旅游业转型升级和创业创新的重要途径。国家旅游局提出,要实现“将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的两大战略目标的要求,一个阶段性任务就是要争取用10年左右的时间显著提高信息技术在旅游业应用的广度和深度,使旅游企业的经营活动全面信息化,使在线旅游业务在旅游产业中的比重明显提升,使旅游行业管理和旅游公共服务信息化水平明显提高,形成一大批引领作用强、示范意义突出的智能旅游城市、智能旅游企业。1.1.2更好的体现现代服务业的特征现代服务业是伴随着信息技术和知识经济的发展产生,用现代化的新技术、新业态和新服务方式改造传统服务业,创造需求,引导消费,向社会提供高附加值、高层次、知识型的生产服务和生活服务的服务业。现代服务业应该具有四高特征:高文化品位和高技术含量;高增值服务;高素质、高智力的人力资源结构;高感情体验、高精神享受的消费服务质量。智能旅游从提高旅游业技术含量,加大旅游产品的增值服务能力,优化行业人才结构,增强广大游客旅游体验等方面可以更好的体现现代服务业的特征,从而达到建设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的要求。1.1.3智能城市的重要构成智能城市建设为智能旅游提供了良好的基础环境。智能旅游可以充分利用智能城市的建设成果,无需重复建设。智能旅游可以通过和智能城市平台的协调联动解决单个部门无法解决的问题。智能旅游还可以带动智能城市建设,部分城市特别是把旅游作为支柱产业的城市,可以通过先开展智能旅游建设,在打下一定基础,产生一定效益之后,再进一步开展智能城市的建设。国内许多城市都在开展智能城市建设,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基于地方智能城市建设的实践和推进旅游业发展成为现代服务业的目标,国家旅游局对“智能旅游城市”试点工作进行了部署,将积极推进有条件的城市开展试点工作。1.1.4促进旅游与文化产业融合旅游的异地性、信息丰富性和文化的特异性决定了旅游可带来的文化融合。语音导游为核心的电子化景区和智能城市是旅游、文化两大产业的融合点。可以通过这个云平台以移动互联网的方式促进一些规模不大的地方的文化景点实现资源配置效率、丰富项目内涵、多元化展示手段,提升人气、提高旅游消费把文化植入旅游功能;可以通过挖掘、开发、提炼等有效手段,在旅游项目开发、旅游景区培育、旅游市场促销和大型节庆活动策划、精品旅游线路设计、特色餐饮推荐、旅游商品开发等诸多方面跟进和挖掘游客的需求,从历史文化底蕴、地域文化特色、民族民俗风情等多方面,突出和彰显旅游产品的文化特征,赋予其深厚的文化内涵和更多的文化元素,不断开发和宣传富有品牌竞争力和文化影响力的旅游产品,使游客不仅是文化、旅游项目的旁观者、观光者,更是文化旅游活动的参与者、体验者,在参与中加深对地方特色文化和自然历史人文景观的理解。1.1.5满足对旅游文化发展的需要文化是城市建设的软件工程,是一个城市旅游发展的内驱力和城市竞争力所在,因此,提高旅游的文化含量,打造一批在业界有影响的、有深厚文化内涵的旅游项目和产品,对于这样一个缺乏名山大川的非资源性城市而言,意义非常重大。满足当前信息化发展的需求,借助信息化技术创新,辅助建设符合发展的整体水平和文化含量旅游文化。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既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又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目标。在新一轮城市竞争中,文化的地位日益凸显,其作用和影响比任何时候都更加广泛而深刻。作为一个年轻的移民城市,加快文化发展的任务尤为紧迫,迫切需要继续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进一步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在新一轮城市竞争中占据制高点,掌握主动权。“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期,也是实现文化快速发展、向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奋勇进发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面临国际国内文化竞争日益激烈的新态势和文化与经济加速融合发展的新趋势,要实现现代化国际化先进城市的建设目标,必须充分认识文化在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方面的重要作用,深刻领会文化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的重要意义,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加快建设“文化强市”,努力实现文化发展的新跨越。为进一步明确“十二五”时期文化发展的目标、原则、任务和保障措施,全面推进文化建设,实现文化建设与经济、政治和社会建设的协调发展,依据《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广东省建设文化强省规划纲要(2011—2020年)》、《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制定本规划。文化创意产业蓬勃发展。全市形成各类文化产业园区、基地40多个,其中8个被认定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产业集聚效应明显。“文化+科技”、“文化+旅游”、“文化+金融”成为文化产业发展的特色。本项目利用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通过互联网或移动互联网,借助便携的终端上网设备,主动感知旅游资源、经济、活动和旅游者等方面的信息并及时发布,让人们能够及时了解这些信息,及时安排和调整工作与旅游计划,从而达到对各类旅游信息的智能感知、方便利用的效果,通过便利的手段实现更加优质的服务。1.2项目的先进性面向游客整合服务:智能旅游建设以游客需求为导向,充分利用面向大众的多种现代信息化手段,打造最便捷、最开放、最实惠的应用平台及工具,满足游客在旅游的全程需求。政府引导服务企业:智能旅游建设最终是为了推动行业整体发展和旅游企业经营效益,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和旅游行业自身发展要求,强化政府在产业规划、政策引导、配套完善、法规建设等方面作用,加快推进我省智能旅游健康有序发展。整合资源社会参与:智能旅游工作涉及的部门多,行业广,是一项具有开拓性和前瞻性的工作。重视对整个旅游行业资源的整合和合理配置,利用云计算等技术手段降低智能旅游建设的行业总成本,创造更大的行业整体价值。突出重点循序渐进:确定重点项目,通过行业示范和项目试点积累经验,对取得良好效果的项目逐步在全国推广实施。注重系统结构的灵活性和模块化,为各分子系统的分步实施和某一具体模块的分阶段实施提供技术支撑。1.3项目重要性、必要性智能旅游产业发展潜力巨大:近年国内旅游业总收入持续攀升,年增长率超过30%,2011年,我国旅游总收入突破2.25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8%之多。其中,国内旅游人数约26.4亿人次。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物质与精神生活不断改进以及现代信息技术对传统生活的全面更新打造,将建立起全新的生产链,全新的旅游方式已开始呈现,新一代的智能旅游时代已经到来。国家政策导向:国家相关政府部门对智能旅游的建设和运用,对于提高我国旅游信息化水平,推动我国旅游业从传统服务业向现代化服务业转型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国家在很早之前就提出了“金旅工程”,紧跟其后《关于促进文化与旅游结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等相关政策的颁布,也预示着全国旅游业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行业发展趋势:目前国内的一些大型在线旅游企业们,一直在不断的探索开发新的技术和平台,选择一批有条件的旅游城市,开展“智能旅游城市”试点,大力推进宾馆饭店、景区景点和各类旅游接待单位信息化建设。目的就是为了使得自身的产品和服务更具竞争力,而这些新技术的推广和运用都在悄悄改变着旅游者的消费行为和消费意识,这就是智能旅游的一种发展和表现形式。以信息化为代表的科技进步以及现代商业模式的创新,将推动旅游业转型升级。本项目独具的产品优势:通过本项目的建设,将服务于全社会,主要体现如下三个服务:服务游客、服务主管单位、服务企业。从而全面的提高旅游业务的综合管理和运营能力,创建优质的旅游生态环境,提升旅游的服务品质,进而推动地区旅游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它整合旅游行业所有的资源,包括景区、酒店、交通、商城等等,给全社会提供一个全面的,综合的信息服务平台,打破传统的旅游行业的旧规,以一种真正的智能旅游的模式呈现在用户面前,提供最优质的服务。1.4项目可行性1.4.1政策可行性国家相关政府部门对智能旅游的建设和运用,对于提高我国旅游信息化水平,推动我国旅游业从传统服务业向现代化服务业转型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国家在很早之前就提出了“金旅工程”,“金旅工程”是我国当前旅游信息化建设的重中之重,是国家信息化工作在旅游部门的具体体现,也是国家信息网络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并且在2009年9月,就有《关于促进文化与旅游结合发展的指导意见》的政策指导,同年11月25日,国务院原则通过《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树立了旅游业在国民经济当中战略性支柱产业的地位,也预示着全国旅游业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国家旅游局局长邵琪伟在2011年全国旅游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实现“将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的两大战略目标的要求,要争取用10年的时间实现智能旅游,显著提高信息技术在旅游业应用的广度和深度,使旅游企业的经营活动全面信息化,使在线旅游业务在旅游产业中的比重明显提升,使旅游行业管理和旅游公共服务信息化水平明显提高,形成一大批引领作用强、示范意义突出的智能旅游城市、智能旅游企业。“十二五”时期旅游信息化迎来历史性的发展机遇。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旅游产业及旅游信息化发展,《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中提出“将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的两大战略目标,明确指出“以信息化为主要途径,提高旅游服务效率”。本项目以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中国旅游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为指导,深入贯彻落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全国旅游产业建设更快更好的发展。就在这种政策与产业导向的背景下,本项目悄然诞生了,抓住三网融合快速推进、移动互联网快速发展等机遇,推动旅游业广泛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以信息化带动旅游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变。大力发展旅游电子商务,鼓励和支持旅游部门和旅游企业开展网络营销、网上预订、网上支付,发展在线旅游业务,鼓励各类旅游信息化发展模式创新。1.4.2市场可行性市场规模近年来,国内旅游业总收入持续攀升,年增长率超过30%,2012年,我国旅游总收比上年同期增长27%之多。旅游业的市场总量仍将持续增长下去。有大量的技术提供商和专业服务商在信息技术和旅游行业的结合上进行了有效的尝试,智能旅游相关的项目已经在国内外出现了大量比较成熟的技术成果和应用案例。在旅游方面,人们要求日益提高,对精神、文化、生活等多方面有更细致深入的要求。以往的走马观花式的旅游方式,已经越来越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在市场竞争中,这种需求催生了更多的业务服务和技术服务。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和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人们使用的手机以及网络服务越来越强大,通过智能移动终端提供实时准确、灵活便捷、个性化、可交互的导游服务的条件已经成熟,未来市场前景巨大。本项目市场预测本项目通过和联通、电信、移动等运营商合作以及与景点合作,提供高质量的旅游信息,最终整合国内的旅游资源,打造权威、开放的旅游信息发布平台和旅游方面的社交平台,并为旅友提供更加优质、廉价、便捷的信息服务,成为旅行爱好者不可缺少的移动终端应用,逐步形成内容广泛、服务灵活的数字旅游信息云平台,具有非常广阔的市场前景。预计本项目在市场全面推广后的未来三年可达到销售收入xx万。1.4.3技术可行性企业已有的研发基础本公司在多年的经营过程中,一直坚持“以技术为核心,以市场为导向”的经营理念,在电信业软件开发和运营方面大力投入,获得了大量的科技成果。软件产品开发公司作为国内专业的广电、电信行业软件提供商,在BOSS、计费、商业智能等领域研发的产品已先后在电信、广电获得大量应用,获得客户一致的好评。运营服务公司在2009年进入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智能旅游领域,设计并开发了手机应用超市平台、手机支付平台和移动数据及增值业务推广渠道平台等多个产品。现已和中国电信、中国联通签署合作运营协议,开展基于移动互联网的手机应用和小额支付等业务。企业主要研究成果在移动互联网、智能旅游、电信/广电业务领域,公司开发并得到广泛应用的产品包括互联网舆情监控服务平台、运营商支撑软件(计费营帐、电信业经营分析、CRM客户关系管理、客户服务中心系统、广电数字电视BOSS等)、商业智能(数据挖掘系统、基于商业智能的精确营销系统)等电信/广电核心应用系统,以及数据库营销等增值服务,涵盖通信基本业务、经营管理、电信运营、增值业务等各个方面。在移动互联网领域,开发了手机应用超市,增值业务渠道营销推广平台,得到了初步应用。研究开发队伍和产学研结合为进一步充实企业的技术实力,公司2005年与武汉大学成立了“商务智能联合实验室”后,与清华大学研究生院合作成立的“智能计算联合实验室”,依托市xxx公司和武汉大学、清华大学研究生院科研实力在智能搜索和精确营销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并积极转换为现实生产力。参加“智能计算联合实验室”的清华大学研究生院主要教师来自于本校部的计算机系、电子系和自动化系,在信息技术领域依托清华大学强大的技术优势,且在研究生院能够发挥学科交叉、学科综合的特点,具备承担重大技术攻关科研任务的能力。清华大学研究生院先后完成多项国家“九五”攻关项目和国家课题,并承担国家“十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目前还是中国下一代互联网IPv6中心结点,在网络试验床上建立了包括搜索引擎,数据分析与模式识别等多项应用。1.5在行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本项目带动的产业有:景点:快速有效的获得电子化无线化宣传途径,实现景区与游客互动和基于位置终端的有效管理旅行社:能平衡自己的能力,实现电子化数据联网,并降低运营成本,满足不同类型客户的需求。景区周边吃、住、玩、购娱乐产业:有效带动宣传消费交通产业:旅行人数的增加和淡季人数的增加。电信运营商:业务分成收入和通信流量收入。第三方内容服务商:多种内容制作,获得收入,可能是买断收入,也可能是分成收入。本项目对客户的价值对最终用户的价值:贴身语音导游服务景区门票折扣景区套餐服务交叉优惠消费指南路线优化出发前景区情况了解(穿衣、准备、人流量等)朋友位置与联络业务推荐出行后游记攻略分享对景区的价值:淡季流量增长智能终端宣传途径套餐业务:与景区周边商家合作分成交叉销售业务:产品类销售广告投放业务管理方便性:如游客分布情况、游客引导或通知、投诉沟通等对电信运营商的价值:增值业务分成流量费用收入客户体验提升可以粘性增强对其他在线旅游服务商的价值:互为流量导入渠道互为分成合作者:比如订票业务、酒店业务、餐饮业务、导游业务、商家消费折扣业务、团购业务等专业性互补,提升竞争力和客户粘性提升客户体验和客户满意度旅行社等合作者:可以提供团队的价格,结合自由行的业务。丰富导游资源1.6经济效益本项目通过和联通、电信、移动等运营商合作以及与景点合作,提供高质量的旅游信息,最终整合国内的旅游资源,打造权威、开放的旅游信息发布平台和旅游方面的社交平台,并为旅友提供更加优质、廉价、便捷的信息服务,成为旅行爱好者不可缺少的移动终端应用,逐步形成内容广泛、服务灵活的数字旅游信息云平台,具有非常广阔的市场前景。预计本项目在市场全面推广后的未来三年可达到销售收入3510万。1.7社会效益带动就业:直接新增加岗位20个,间接新增岗位250个。项目完成时对产业发展的预期贡献:智能旅游建设将有利于优化旅游环境,提高各景区管理服务水平,确保旅游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三者之间的统筹协调发展。智能旅游建设将极大地丰富景区的管理手段和营销手段,为现代新旅游、新传播、新行为、新市场、新模式提供高科技服务,并将游戏性的吸引力和亲和力融为一体,将生态环境容量、景区安全领域优化整合,使其成为一种新的科技旅游,提升景区的品牌形象和社会形象。智能旅游有助于提升风景区的核心吸引力和亲和力,为景区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旅游景区是旅游产业发展的主体,是引导旅游者到访的核心目标吸引物,是旅游行为的终极目的地;景区的规模、数量决定了产业的综合效益,景区产品质量决定了游客到访的数量,行业管理决定了产业发展、产品及服务的全部生命质量状态。旅游的服务水平和游客数量,关系到旅游交通的质量等级,关系到推动相关行业的综合发展,关系到食宿配套的规模和特色。旅游的智能化建设成果浓缩并代表着现实社会中的高级社会行为单元发展进步的水平,反映并代表着优秀文化与科技成果的最高水准。旅游的智能化还可以使管理部门实时了解风景区的生态状况,包括植被、水文、大气、生物等自然资源的变化情况,从而进行相应的决策管理,使风景区的生态环境得到持续的保护和发展。智能旅游符合是旅游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它将为旅游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能够带来良好的社会、经济、生态效益。同时,作为高新技术产业人才集聚地,必定会集中优势力量和资源在移动互联网领域加大发展,同时间接带动其相关行业的发展,促进经济增长和社会稳定发展,实现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的总体目标,更好地发挥作为全国第一个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的“排头兵”和“示范城市”的作用。第2章技术发展趋势及国内外发展现状2.1项目相关技术的发展趋势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广泛运用对旅游行业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以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无线技术、多媒体技术为代表的新信息技术,为目的地营销、旅游文化传播、旅游资源保护、旅游综合服务的发展创新提供了支撑和动力。新信息技术与功能系统的运行和实施将会引起人们旅游出行方式的变化,并将带来旅游业的重大变革,从而推动旅游业由传统服务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型、由单一产业向多元产业转型、由被动服务管理向主动服务管理转型。“十二五”时期旅游信息化迎来历史性的发展机遇。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旅游产业及旅游信息化发展,《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中提出“将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的两大战略目标,明确指出“以信息化为主要途径,提高旅游服务效率”。旅游业要成为转型升级的先行产业和创业创新的先导产业,智能旅游建设将成为旅游业转型升级和创业创新的重要途径。从目前情况看,基于无线互联技术之上的旅游服务有望得到高速发展,其中提供综合、全面的一站式服务有望成为未来国内OTA市场发展的主流。而对于传统的旅行社以及航空、酒店供应商而言,也应该顺应市场的发展,根据目前企业的实际情况适时推出相关的服务。据君达信咨询估算,未来几年内,国内基于移动互联技术的旅游服务市场有望以年均三位数以上的速度增长,至2015年,整个市场有望达到4000亿的规模,在此过程中,相关企业将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外界普遍认为,移动互联网的成熟,与旅游产业的无缝对接,将刺激在线旅游业迸发第二春,并迎来又一个爆发式发展的黄金十年。2.2国内外现状近年来,国内旅游业总收入持续攀升,年增长率超过30%,2011年,我国旅游总收入突破2.25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8%之多。其中,国内旅游人数约26.4亿人次,从数据上看,旅游业的市场总量仍将持续增长下去。如下图所示,旅游收入和人数持续快速增长。 近年来,国家也大力扶持旅游业,出台了一系列关键性政策和规划。时间时间政策2009年9月《关于促进文化与旅游结合发展的指导意见》2009年12《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月《国务院发布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若2010年1月干意见》2011年12《中国旅游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月2012年2月《关于金融支持旅游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务院关于加快旅游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了要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的要求。加快推进旅游业与信息产业的融合发展,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新成果来引导旅游消费、提升旅游产业素质,成为把旅游业培育成现代服务业的关键。国家旅游局局长邵琪伟在2011年全国旅游工作会议上指出:要抓住三网融合快速推进、移动互联网快速发展等机遇,推动旅游业广泛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以信息化带动旅游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变。要大力发展旅游电子商务,鼓励和支持旅游部门和旅游企业开展网络营销、网上预订、网上支付,发展在线旅游业务,鼓励各类旅游信息化发展模式创新。大力推进宾馆饭店、景区景点和各类旅游接待单位信息化建设。国家旅游局对智能旅游建设提出明确目标《中国旅游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信息化专项规划》提出:“将旅游信息化纳入区域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大对旅游信息化建设的资源投放力度。加大对具有应用实效的旅游新技术产品的宣传推广力度,开展智能旅游创建工程,对各类旅游信息化的新应用、新服务、新模式开展试点示范。在全国范围内针对城市、乡镇、景区等各级旅游目的地开展以智能旅游为主题的旅游信息化工程建设与评选示范。”国家旅游局不仅通过信息化专项规划对智能旅游建设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和相关目标,还召开了“全国智能旅游试点工作座谈会”。网络基础和技术条件成熟并形成产业推动截至2011年6月底,中国网民规模达到4.85亿,其中手机网民规模为3.18亿,手机网民在总体网民中的比例达到65.5%。我国在线旅行预订用户规模为3686万人,随着人们旅行出行需求频次的增加,尤其是休闲自助游的比例的提升,以及服务商对网民的宣传和引导,会更多地推动用户使用在线旅行预订服务,预计旅行预订服务在未来会有较大的增长空间。云计算、物联网、地理信息和定位技术等信息技术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并在很多行业出现了成熟了应用。智能手机逐渐普及,成为越来越重要的获取信息和参与互动的工具,也将成为重要的旅游信息查询和预订渠道。有大量的技术提供商和专业服务商在信息技术和旅游行业的结合上进行了有效的尝试,智能旅游相关的项目已经在国内外出现了大量比较成熟的技术成果和应用案例。2.3产业化状况2.3.1旅游市场结构旅游市场分为3块,出境旅游,入境旅游和国内旅游,我们的项目目前针对国内旅游市场进行分析,未来会针对海外游市场。整体旅游产业的产值由住宿,交通等多个行业共同创造,下图的数据是各个细分环节在旅游花费中所占的比例。其中可以看到景区的游览费占到了总产值的近8%,按照这个比例推算,景点游览市场份额在1000亿元左右。国内旅游消费个项目所占比重2.3.2现代生活带来的市场机遇在旅游方面,人们要求日益提高,对精神、文化、生活等多方面有更细致深入的要求。以往的走马观花式的旅游方式,已经越来越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在市场竞争中,这种需求催生了更多的业务服务和技术服务。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和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人们使用的手机以及网络服务越来越强大,通过智能移动终端提供实时准确、灵活便捷、个性化、可交互的导游服务的条件已经成熟。随着旅游市场的扩大和繁荣,新的旅游需求不断出现,需要开放式电子导游系统以满足这些需求,同时随着智能终端的不断普及以及3G网络的发展,我们的服务所需的硬件条件已经成熟。同时考虑国家的政策,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发展高附加值的高科技型服务,我们的理念正好切合这些政策。无论从行业趋势、市场需求,还是国家政策支持,现代生活都给本项目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市场机遇。2.3.3移动旅游市场的趋势未来几年内,国内基于移动互联技术的旅游服务市场有望以年均三位数以上的速度增长,至2015年,整个市场有望达到4000亿的规模,在此过程中,相关企业将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移动互联网的成熟,与旅游产业的无缝对接,将刺激在线旅游业迸发第二春,并迎来又一个爆发式发展的黄金十年。目前,国际上的绝大多数发达国家和地区都已建成了集食、住、行、游、购、娱六要素于一体的旅游综合信息应用系统。相比之下,我国仍存在较大的差距。旅游目的地综合信息应用系统的应用,一方面可以更好地了解旅游者的个性特征及需求偏好,更好地对客源市场进行统计分析和细分,这些无疑都对旅游目的地的持续健康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另一方面,借助于旅游目的地综合信息系统的迅猛发展,能非常便捷高效地提供与旅游相关的全方位信息,其功能也逐渐集查询、检索、预订等于一身,为旅游者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和保障。因此,为了填补目前国内较比国际发展的缺陷与不足,本项目所应用的基于垂直搜索,数据挖掘的商业智能,全面对用户需求进行细分与统计,做到针对性、个性化服务,同时,建立统一数据中心,也依据现有住建部,风景名胜协会等资源,将整合全方位的综合信息资源,集所有服务于一体,给游客以极大的便利于快捷,这些也正是本项目符合国情,顺应行业、市场的发展趋势重大研究成果与举措,引领行业快速进步,打造全新旅游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2.3.4旅游业的持续增长、空间巨大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上第三大入境旅游接待国、第三大出境旅游消费国和全球最大的国内旅游市场。预计到2015年,我国国内旅游将达33亿人次,入境旅游1.5亿人次,出境旅游8800万人次。而目前我国旅游行业长期存在的信息化水平低、产业结构不合理等问题仍十分突出,未来的转型发展需要得到新技术的支撑。在此背景下,旅游业与新一代互联网技术相互结合、并驾齐驱,有望加快两者的发展进程。就目前旅游业的发展趋势,3G时代刚刚稳定趋于成熟,以及现代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情况,来看,未来的发展空间与潜力巨大。2.4我市相关行业与国内外先进水平的差距目前,虽然在行业上、国际上的绝大多数发达国家和地区都已建成了集食、住、行、游、购、娱六要素于一体的旅游综合信息应用系统,并给公众提供了方便快捷的综合性服务。但相比之下,我市仍存在较大的差距。旅游目的地综合信息应用系统的应用,一方面可以更好地了解旅游者的个性特征及需求偏好,更好地对客源市场进行统计分析和细分,这些无疑都对旅游目的地的持续健康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另一方面,借助于旅游目的地综合信息系统的迅猛发展,能非常便捷高效地提供与旅游相关的全方位信息,其功能也逐渐集查询、检索、预订等于一身,为旅游者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和保障。艾瑞市场咨询根据资料整理显示,网民了解旅游信息的主要渠道是通过亲朋好友介绍、媒体广告和上网查询,其所占比例分别为69.3%、69%和66.7%,只有31.4%的网民直接向旅行社查询相关旅游信息。专家认为,旅行社的咨询服务功能将被互联网的自动查询功能所替代。当旅行者到达旅游地后,旅行者希望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需要了解当地的饮食、购物、住宿、交通等信息,比如:旅行者想知道当地的特色菜哪家做得最好,哪里的购物更经济等,这就需要各种信息来决策。旅行结束后,很大一部分旅行者喜欢把自己独特的感受写下来,把文字和图片甚至视频发到论坛上和其他旅友交流,这也是个性化时代彰显自身魅力的方式。同时,在旅游目的地信息化建设的差异中,我们也发现了下面一些相关因素:位于经济发达与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旅游企业,对应用信息技术的感受和体会截然不同;企业规模决定了发展信息技术的平均成本和效益。经济发达地区、大型旅游企业拥有明显的优势;旅游目的地旅游业务的市场覆盖面越广泛,则对信息技术的依赖程度越高;(4)旅游目的地旅游业务的外向性越高,国际化程度越高,企业受到外部世界发达信息技术的影响相对来说就越大;(5)管理者的知识差异和眼光差异直接影响旅游目的地信息化建设的水平。因此,整合旅游资源,提供全面全程的信息服务,加强信息个性化、信息获取的便利性、信息的权威性、时效性、实时的交互功能、丰富的“后旅游”服务、同时提供移信息服务、移动位置服务、虚拟导游服务、移动电子商务等等,并将逐步积累和丰富系统的数据资源,最终形成基于云服务的数字旅游平台,是进军此行业的每一位竞争者的巨大挑战。2.5知识产权情况xxxxxxxxxxxxxxxxx。2.6市场需求情况2.6.1项目市场概况及需求状况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上第三大入境旅游接待国、第三大出境旅游消费国和全球最大的国内旅游市场。预计到2015年,我国国内旅游将达33亿人次,入境旅游1.5亿人次,出境旅游8800万人次。而目前我国旅游行业长期存在的信息化水平低、产业结构不合理等问题仍十分突出,未来的转型发展需要得到新技术的支撑。在此背景下,旅游业与新一代互联网技术相互结合、并驾齐驱,有望加快两者的发展进程。由数据分析可以看出,国内旅游市场潜力巨大,但另一方面整体行业的服务水平却有待提高,服务理念有待更新。针对游客的市场分析旅游业的发展壮大,带来了新的旅游服务的需求。传统的导游带领式旅游和自助游,都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针对这些不如意的地方进行改进,就是我们的目标,也是机遇所在。针对导游带领式旅游的弊端分析传统的导游带领式的走马观花式旅游,既不能深入的了解旅游景点的内涵,也很难针对个人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服务。加之导游带领式旅游普遍过于求全,景点安排多,每个景点都只是呆片刻,照几张相就要移动到下一个景点,游客疲于奔命,很难体会到旅游的乐趣。记录的相片还需要游客自己去整理和储存,实时发布和分享几乎不可能。针对自助式旅游的弊端分析相比于导游带领式旅游方式,自助游改进了很多,游客可以自己安排行程,自己决定游览路线和停留时间,可以更深入的了解自己想知道的风土人情,史诗故事。然而自助游需要自己查找大量的信息,并且需要面面俱到,否则在景区不熟悉的环境下,信息的获取将会比较费周折。此外,自助游缺少了导游的讲解,游客就需要自己去做大量的考察和资料查找,费时费力。“后旅游”服务定位上的弊端分析大部分旅游服务提供商都只把自己的服务时间定位于游客开始去游览到游览结束这段时间,然而旅游很大的一部分乐趣在于旅游后的心得整理、收藏欣赏和分享交流。这部分服务是旅游业服务的盲点,然而确是个很大的机遇。“后旅游”服务,即游客旅途归来后的服务,将是未来旅游服务提供商争夺的下一块市场。因为这块服务的特点是延续时间长,产生内容多,用户粘性大。旅游服务可以通过提供更多、更便利的旅游归来后的服务,使用户获得更好的体验。针对景点管理方的市场分析导游水平参差不齐2011年3月国家政府部门发布的《2010年全国旅游投诉情况通报》文件指出,国内游仍是投诉和理赔的重点,而国内游是投诉重点,被投诉的质量发生地主要集中在热点旅游目的地。在所有投诉中,导游未尽职责的投诉达1139件,占总投诉量的12.99%,与2009年相比,增加了45.28%同时前文也提到了国内传统游览模式的弊病:走马观花,疲于奔命。游客累,导游更累。针对这些现状,我们可以利用日渐发展成熟的移动终端和网络,开发出一套可以在各样移动智能终端上使用的服务,使旅游的信息获取变得更加顺畅,更加便捷,减轻导游的负担,也可以为游客提供更加个性化的信息。这将大大提高景点的服务水平和客户体验。景点开发维护信息平台的能力不足国内旅游的另一个弊端在于各个景点管理方各自为政,每个有能力的景点都自行开发过或尝试开发过自己的电子导游系统,然而一方面受限于技术实力,一方面受限于资金投入,效果并不理想(参考故宫及圆明园的电子导游系统)。因此针对这个情况,我们计划建立一个开放的信息平台,提供给景点管理方使用。让景点管理方可以直接通过我们提供的工具,便捷的制作自己景点的电子导游服务,也可以方便的发布实时消息,以及跟踪游客的状况。最后为了方便旅友交流,我们还计划开发一个基于旅游的SNS平台,而这个平台也可成为景点宣传自己的地方。通过整合各个景点的信息到这个平台上,我们可以提供更加全面的信息服务给游客,也可以促进游客对景点的了解,达到最后的多赢局面。2.6.2项目目标市场我们的市场定位是:新一代高科技的综合性、开放性导游服务的产品。通过提供一整套信息服务,我们可以为景点管理方提供便捷的电子导游生成方案,并为他们提供品牌宣传的SNS平台。通过提供移动终端上的服务,我们可以为游客提供实时的,便捷灵活的,个性化的旅游信息服务,减少旅游中的麻烦;此外,电脑终端和移动终端上都将可以登录我们的SNS平台,无论是旅途中还是旅行结束,都可以去交流心得,分享图片和游记,增加旅游的乐趣。通过和联通、电信、移动等运营商合作以及与景点合作,提供高质量的旅游信息,最终整合国内的旅游资源,打造权威、开放的旅游信息发布平台和旅游方面的社交平台,并为旅友提供更加优质、廉价、便捷的信息服务,成为旅行爱好者不可缺少的移动终端应用,逐步形成内容广泛、服务灵活的数字旅游信息云平台。2.6.3市场预测本项目通过和联通、电信、移动等运营商合作以及与景点合作,提供高质量的旅游信息,最终整合国内的旅游资源,打造权威、开放的旅游信息发布平台和旅游方面的社交平台,并为旅友提供更加优质、廉价、便捷的信息服务,成为旅行爱好者不可缺少的移动终端应用,逐步形成内容广泛、服务灵活的数字旅游信息云平台,具有非常广阔的市场前景。预计本项目在市场全面推广后的未来三年可达到销售收入xxx万。第3章项目主要研究内容3.1项目研究的主要内容智能文化旅游信息服务云平台全面整合旅游文化资源,提升旅游文化产业发展速度,进一步增强文化旅游业的核心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支撑作用。它涵盖了文化旅游电商平台、文化旅游客户端等用户交互界面构成,为游客、旅游企业提供配套的业务支撑,促进地区文化旅游经济的发展。智能文化旅游信息服务云平台集有关文化旅游信息的收集、加工、发布、交流和实现旅游的网上交易和服务全程网络化为一体的综合性、多功能网络系统。它将促进不同网络之间的文化旅游信息兼容,实现网络资源的共享,这将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传统的旅游消费方式、旅游经营方式和旅游管理方式,将推动文化旅游业向现代服务业的运行模式发展,推动文化旅游业转型升级,可以大大提高文化旅游服务品质,提升城市文化旅游形象。3.1.1智能旅游电商平台智能旅游信息发布系统:主要功能包括景区概况、重点景致、旅游服务、旅游资源、旅游产品、动漫天地和电子期刊、自由行、在线调查、链接和共享以及其它功能等,主要服务对象为各景区管理与经营单位。景区概况:包括景区概述、旅游形象主题、宣传语言和形象标志、音频宣传制品等。重点景致:包括经典景观、主要景点、美景图库等。旅游服务信息:包括票务、客运、交通指南、宾馆酒店、旅游向导等旅游资源:包括景区景观、河流、森林、渡假村等景区环境和生态资源的介绍。旅游产品:包括旅游服务设施、旅游线路信息等相关产品信息发布等服务。动漫天地和电子期刊:是网络整合营销的有效传播方式。风景区可以凭借自己或第三方的创意策划能力和设计制作能力,为自己的旅游产品量身定做多款网络动漫传播内容和电子期刊,通过风景区信息门户进行发布。自由行信息:包括自助旅游线、自助手册、旅游须知等。在线调查:以客观问卷的方式收集游客对景区风景区的产品、服务等方面的意见,以便持续改进。电子商务管理系统:将互联网络变成将一个可收益的销售和沟通渠道,实现各企业的网上营销和网上销售,给地区文化旅游企业产生更多的收益。网上营销:通过网络平台发现更多需求商机和分析客户忠诚度,可以为各类型客户提供个性化的景区文化旅游服务定制服务,提供便捷互联网体验和相关的信息。主要功能包括旅游产品目录管理,内容管理,个性化,营销活动管理,客户细分等。网上销售:网络销售功能使整个销售流程在网上运行。通过网页、流畅的销售和运营流程,能够向客户提供个性化、交互式、易于使用的销售和自助服务工具,确保从产品服务选择到订单确定到支付的处理过程。主要功能包括报价和订单管理,购物篮管理,价格管理,交互式销售和旅游服务定制,网络支付等。3.1.2智能旅游智能终端智能旅游客户端一款利用GIS,3G,GPS,Wi-Fi等多种技术,应用于iOS、Android、Symbian等智能手机平台,为旅客提供记录行程计划,旅游目的地所需的最佳游览线路推介,景点讲解,语音导游,优惠购票,美食,住宿指南等服务。文化旅游客户端不仅增强文化旅游信息服务云平台的吸引力,提高经济效益,还可大力弘扬中国文化,让游客随时随地了解中国各地的文化史记,同时也可改变目前越来越多的中国人不懂中国文化这一状况。文化旅游客户端的优点是:维护简单、轻松使用、功能丰富、完美体验。让游客获得全面、丰富的文化旅游信息。从使用者的角度出发,文化旅游客户端主要包括导航、导游、导览和导购(简称“四导”)四个基本功能。导航:将位置服务(LBS)加入旅游文化信息中,让旅游者随时知道自己的位置。确定位置有许多种方法,如GPS导航、基站定位、WiFi定位、RFID定位、地标定位等等。其中,GPS导航和RFID定位能获得精确的位置。导游:在确定了位置的同时,主动显示周边的旅游信息,包括景点、酒店、餐馆、娱乐、车站、活动(地点)、朋友/旅游团友等等的位置和大概信息,如景点的级别、主要描述等等,酒店的星级、价格范围、剩余房间数等等,活动(演唱会、体育运动、电影)的地点、时间、价格范围等等,餐馆的口味、人均消费水平、优惠„„文化旅游客户端还支持在非导航状态下查找任意位置的周边信息,拖动地图即可在地图上看到这些信息。周边的范围大小可以随地图窗口的大小自动调节,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点(如景点、某个朋友的位置)规划行走路线。文化旅游客户端同时还为游客提供真人语音讲解服务,多语种讲解,讲诉景点故事,带游客品位景区的人文历史。让游客获得全面、丰富的文化导游服务,完全实现把“导游装进手机里”。导览:点击(触摸)感兴趣的对象(景点、酒店、餐馆、娱乐、车站、活动等等),可以获得关于兴趣点的位置、语音、文字、图片、使用者的评价等等信息,深入了解兴趣点的详细情况,供旅游者决定是否需要它。导览相当于一个导游员。我国许多旅游景点规定不许导游员高声讲解,而采用数字导览设备,如故宫,需要游客租用这种设备。文化旅游客户端则像是一个自助导游员,有比导游员更多的信息来源,如文字、图片、语音,带上耳机就能让手机/平板电脑替代数字导览设备,无须再租用这类设备了。导购:经过全面而深入的在线了解和分析,已经知道自己需要什么了,那么可以直接在线预订(客房/票务)。文化旅游客户端上自己感兴趣的对象旁点击“预订”按纽,即可进入预订模块,预订不同档次和数量的该对象。由于是利用移动互联网,游客可以随时随地进行预订。加上安全的网上支付平台,就可以随时随地改变和制订下一步的旅游行程,而不浪费时间和精力,也不会错过一些精彩的景点与活动,甚至能够在某地邂逅特别的人,如久未谋面的老朋友。3.2项目涉及的技术领域、工艺范畴建设基于旅游信息标准的智能旅游云计算中心,包括旅游信息数据中心和数据交换系统,并将之作为智能旅游建设的信息基础,实现按照统一的规则在各省、市各景区进行旅游信息交互,按照统一的数据标准进行集中存储,并按照统一的交换标准通过各种平台发布,最终实现旅游信息的智能化、智能化。作为旅游标准化工作的重要部分,旅游信息标准侧重于旅游行业管理软件系统、移动终端导游系统、互联网和无线互联网应用相关的数据信息规范的建立。旅游信息标准是建设智能旅游云计算中心的基础,也是智能旅游各个景区信息整合和跨平台合作的基础。智能旅游云计算中心的建设基于旅游信息标准,是全国智能旅游信息云存储中心。实现全国旅游信息数据的集中部署,要做到以下五个方面的统一。统一数据标准(数据系统架构、数据库结构、数据表)统一基础信息(介绍性信息、图片库、音视频库、虚拟旅游素材等)统一地理信息(位置信息、GPS数据、电子地图)统一交换接口(内部数据交换接口规范、开放数据接口规范)统一技术平台(硬件、软件、网络、安全)智能旅游云计算中心采用“少数集中,多数分布”的系统架构。根据云平台信息数据的标准,搭建旅游信息云中心。各省、市、县区可以通过旅游信息云中心集中上传数据,也可以通过旅游局提供的数据交换标准和接口,与各自现有系统实现数据同步和交换。3.3关键技术问题由于智能旅游信息具有海量特点,系统采用最先进分布式架构实现数据的存储于检索要求,可方便实现扩展性,随着系统的发展不需要对系统进行大规模改动,只需要通过增加节点即可完成系统扩容。移动智能旅游应用开发,基于LBS提供各项服务,包括景点、旅游线路、美食、酒店、门票、特产购物、休闲娱乐和个人中心等,为游客提供一站式服务终端。基于移动互联网技术,以景区语音导游专利技术为核心数字化景区、多元化智能旅游开发,同时整合旅游产业中景点、酒店、交通、餐饮、购物等各种要素,利用数字位置定位技术,为游客提供一站式综合旅游需求服务的云服务平台。基于海量数据的垂直搜索技术研发,游客通过平台的垂直搜索引擎,可以快速、准确的获取所需的服务内容。3.4采用的技术原理、技术方法、技术路线以及工艺流程项目产品研发采用瀑布模型,前后将完成技术可行性分析、产品设计开发、各项技术指标测试及产品成果试点等阶段任务。项目成果产业化阶段将根据试点应用效果制定商业推广策略。项目技术采用以J2EE为核心的三层体系结构,基于业务流程管理和业务规则管理引擎,实现界面表现层与业务逻辑层、业务逻辑层与应用组件层、应用组件层与数据访问层、数据访问层与数据存储层之间的分离,支持统一的权限管理和认证机制以及统一的企业门户接入。数据采集和处理分别采用多进程分散采集及负载均衡(ORACLERAC)技术。业务逻辑层采用我公司自主开放的IFrame技术框架,各项主体业务流程只需进行简单的图形化配置和填空方式即可实现,开发速度大大提高。系统应用集成上,采用了开放的中间件体系架构,面向服务的组件化设计,遵循SOA体系架构理念(Sevrice-OrientedArchitecure),既支持基于服务的企业IT系统在数据、服务、流程等各个层面有效协同,也支持对各种遗留系统采用各种传统的接口方式进行集成,重用性、可靠性、可扩展性大大提高。3.5项目的主要技术创新点3.5.1基于LBS的视频触发技术LBS服务器接收到手机的位置信息后,传送消息给手机客户端,然后手机客户端发送请求给流媒体服务器。首先是内容源管理,将内容上传到流媒体云平台,然后流媒体云平台会做一个就近访问的存储划分处理,分散存储在多个地域的云平台的子平台中。每个子平台,包括一组存储服务器,若干数据库服务器,一个负载均衡服务器,一组缓存服务器,和防火墙、路由器等网络设备,并有一组软件进程,主要包括热度分析、存储位置调整等。然后负载均衡服务器,根据访问,对访问重定向。访问支持无线访问和有线访问,支持WAP和HTTP等。这个技术非常成熟。相比其他公司,主要优势在于我们的LBS服务与电子地图、旅游资源(攻略、导游音频视频、餐饮、酒店、购物、娱乐等)结合紧密,资源丰富。具体技术服务如下:周边生活服务的搜索:以点评网或者生活信息类网站与地理位置服务结合的模式,代表大众点评网、台湾的“折扣王”等。主要体验在于工具性的实用特质,问题在于信息量的积累和覆盖面需要比较广泛。与旅游的结合:旅游具有明显的移动特性和地理属性,LBS和旅游的结合是十分切合的。分享攻略和心得体现了一定的社交性质,代表是游玩网。会员卡与票务模式:实现一卡制,捆绑多种会员卡的信息,同时电子化的会员卡能记录消费习惯和信息,充分的使用户感受到简捷的形式和大量的优惠信息聚合。代表是国内的“Mokard(M卡)”、还有票务类型的Eventbee。这些移动互联网化的应用正在慢慢渗透到生活服务的方方面面,使我们的生活更加便利与时尚。3.5.2垂直搜索技术垂直搜索引擎是针对某一个行业的专业搜索引擎,是搜索引擎的细分和延伸,是对网页库中的某类专门的信息进行一次整合,定向分字段抽取出需要的数据进行处理后再以某种形式返回给用户。垂直搜索是相对通用搜索引擎的信息量大、查询不准确、深度不够等提出来的新的搜索引擎服务模式,通过针对某一特定领域、某一特定人群或某一特定需求提供的有一定价值的信息和相关服务。其特点就是“专、精、深”,且具有行业色彩,相比较通用搜索引擎的海量信息无序化,垂直搜索引擎则显得更加专注、具体和深入。游客通过平台的垂直搜索,可以快速、准确的获取所需的服务内容,平台搜索引擎中用到以下关键技术,用以提高搜索的准确度:权重系统预置关键词库,作为搜索引擎搜索的关键词,关键词库可灵活定义词组分类,如景区名、地点名、交通线路等。权重是反映一个词的敏感程度的标准,该技术可有效提高搜索引擎的搜索准确度。分词技术分词技术,是搜索引擎中用到的关键技术,该技术可将抓取内容自动进行分词,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分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然后系统将这些分析于关键词进行比对。该技术是搜索引擎中必不可缺的技术之一。搜索引擎动态展示技术系统将搜索引擎的每个线程,直观呈现在用户面前,实现了可视化的搜索过程,系统页面上动态显示搜索引擎每个线程,当前搜索的URL,搜索的网页总数等信息,是搜索过程一幕了然,确保了搜索的高效运行。垂直搜索引擎框架结构如下三个部分构成:抓取系统:也就是蜘蛛程序,负责从信息源抓取数据,蜘蛛程序通常是基于预先构造的模板工作的,无模板的蜘蛛程序只能处理结构相对简单的信息,抓取系统涉及的关键技术点有爬行路径分析、增量抓取与全抓取、信息构造完整性、信息唯一性识别、多网页信息整合、自动标引等;索引系统:把抓来的信息建立类似书目的数据文件,以便于实现高速检索。索引系统涉及的关键技术点有分词技术、预评分和后评分、增量索引与全索引、排序技术、热点词高速缓存、标准检索语句解析等;搜索系统:就是提供搜索功能的网站,网站的具体表现形式大不相同,但是都提供全文搜索功能,除了搜索功能外,还提供与业务相关的其他功能,譬如按地域导航检索、会员注册、订阅等。很多人把GOOGLE、百度称之为站外搜索,而把其他基于数据库的搜索称之为站内搜索,其实所有的搜索引擎提供的都是站内搜索,数据都是预先存储在本地的。3.5.3商业智能技术如上图,系统与多个数据源建立接口,通过ETL抽取数据,然后进行清洗、转换,再将数据写入数据仓库中,数据仓库中有ODS和数据集市两类。然后做在线分析OLAP以及做数据挖掘,结果提供给分析展现平台。在数据挖掘方面,支持标准的统计分析如趋势性分析、相关性分析、假设检验等,还支持聚类分析,基于泛函的模式识别等。对采集回的信息分析的方法是基于向量空间模型的理论,并采用了当前比较成熟的数据挖掘技术和算法,例如文本分类与文木聚类。在信息的处理过程中,将多种数据挖掘算法有机的结合到一起,进行可选择与可定制处理过程的算法组织形式,对文本信息进行分析与数据挖掘。将网页文本信息转换为词向量空间模型WVSM的表示形式。将文本类别样本进行学习和训练,提取出特征向量,最后生成支持度矩阵判断文本和用户特征的相似度。分类或聚类的过程:其中包括了权值向量的生成、特征选择或特征抽取、文木分类或文木聚类。每一个线程通过算法库确定其中各个部分的算法,每个部分采用一种算法。按照事先设定好的时间频度和处理策略从数据库中读出相应的内容进行进一步的分析与处理,并将处理分析的结果存入结果库中,根据用户的需要对处理的结果进行查询,并将这些结果用适当的表现形式展现给用户。3.5.4海量分布式存储由于智能城市旅游信息具有海量特点,系统采用最先进分布式架构实现数据的存储于检索要求,可方便实现扩展性,随着系统的发展不需要对系统进行大规模改动,只需要通过增加节点即可完成系统扩容。具有以下几大特点:(一).海量的存储空间:通过避免冗余的存储方式,以及强大的数据重建机制,整合广大用户的存储空间,获得了海量的存储能力,同时允许一定比例用户的任意离线而不破坏系统数据的完整性。(二).超流水线执行的能力:能够自动寻找程序中可以并行执行的部分,充分利用并行执行机制,使得任何非多线程程序都能得到最大的执行效率,而不需要专门针对并行处理编写专用的程序。(三).高度可伸缩的体系:系统基于对等方式运行,任何工作站/服务器的加入、退出都不会影响整个系统的运行,并且具有一定的异构能力。超流水线执行能够忽略工作站的操作系统的差异。(四).完全透明的负载均衡:通过抢先式进程迁移(可以透明地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迁移任何进程),充分利用整个系统的资源和能力,再结合所提出的超流水线运行方式,使得系统能够以更小的粒度分配负载。(五).高可靠性:无论是进程迁移还是超流水线执行,在计算节点失效后都允许任务的重新启动,不会引起执行的失败。(六).易操作性:对分布式存储以及分布式计算的实现都是透明的,无需特殊编程,任何应用都能立即从中获得好处。基于网络的分布式海量存储技术方案的基础在于区域化的扩展S/C(服务器/客户机)模式,或称MP2(MultiPeer-to-MultiPeer模式。)其存储方式采用MD5编码作为特征码,并采用RS码及交插和交叉技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