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年海上油服行业分析报告2023年3月目录TOC\o"1-4"\h\z\u一、海上油服行业综述 51、军工、海工支撑海洋强国战略的中国梦 52、《全国海洋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相关内容 53、“十八大”吹响海洋强国进军号 6二、行业高景气带来海外浅水作业机遇 61、全球海上油气开采行业维持高景气态势 62、全球海上深水油气开采支出将翻番增长 73、全球油服公司2023-2023年业绩预期增速22% 84、国内油服行业人工成本较为低廉 95、海油工程盈利能力尚有提升空间 106、成熟的体系化的浅水工程技术可以全面移植至海外 107、海油工程和中海油服海外业务前景乐观 11三、发展深水技术,逐步“南下”南海 111、中国海上油气产量地域演变特征 112、近海大陆架和深海油气储量丰富 123、中海油招标区块面积合计约相当于3个渤海 134、2023年中国近海油气勘探领域性突破 145、中国深水油气开发十四五发展趋势 14四、中海油、中海油服、海油工程三位一体的关系 151、中海油服和海油工程覆盖全产业链 152、预计十四五中后期中海油资本支出保持20-30%的增速 163、全球油价维持高位,支撑中海油资本开支保持较高增长 174、中海油资本支出的22%转化为海油工程收入 185、中海油资本支出对应海油工程收入年均复合增速30% 196、中海油服与海油工程关联交易收入占比基本稳定 20五、高成长高估值,国际市场不乏先例 201、全球主要油服公司作业能力比较 202、海油工程作业能力处于浅水和深水的过渡期 213、麦科特与海油工程:90年代初的映像 224、海外公司市盈率也有30-50倍的历史 245、既往辉煌:三年增长三倍,持续黄金十年 256、海油工程和中海油服估值均有提升空间 257、中海油服和海油工程PEG低于国际均值 26六、海上不同陆地,市场定价差异明显 271、人均营业收入、营业收入/固定资产、员工教育程度三大差别 272、毛利率:海油工程比中国化学高4-5个点 283、海油工程与中国化学估值差异明显 294、A股估值:中海油服和海油工程PE、PS低于均值 29七、成长与价值:海油工程、中海油服 311、固定资产效能释放所带来收入增长空间相当可观 312、作业量大幅增加仍然保持较高的管控水平 313、海油工程:塘沽、青岛、珠海基地基本情况比较 324、海油工程:业绩快速增长,弹性较大,目标价9.3元 335、中海油服:业绩优良,稳健成长,期待发现 34八、行业风险 35一、海上油服行业综述1、军工、海工支撑海洋强国战略的中国梦“十八大”首次提出建设“海洋强国”,海洋强国意味着海防现代化,这将是航天军工业的必由之路。“十四五”规划,海洋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预计十四五末海洋产值GDP占比达到10%,位居前茅的海上油气产值规模势必再上一层楼。21世纪中叶海洋经济增加值将达到国内生产总值的1/4,真正的中国梦在300万平方公里蔚蓝色海洋。军工、海工追逐同一个梦想。2、《全国海洋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相关内容海洋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加大海洋油气勘探力度,稳步推进近海油气资源开发,加强勘探开发全过程监管和风险控制。提高渤海、东海、珠江口、北部湾、莺歌海、琼东南等海域现有油气田采收率,加大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油气勘探开发力度。依靠技术进步加快深水区勘探开发步伐,提高深远海油气产量。到2023年,争取实现新增海上石油探明储量10亿—12亿吨,新增海上天然气探明储量4000亿—5000亿立方米;海上油气产量达到6000万吨油当量。3、“十八大”吹响海洋强国进军号“十八大”报告首提“海洋强国”具有重要现实和战略意义。海洋强国战略的总目标到21世纪中叶,使我国海洋经济增加值达到国内生产总值的1/4,使海防现代化水平进一步提高,进入世界海洋军事强国之列,从而使我们在拥有一个960万平方公里的“陆上中国”的同时,拥有一个在约300万平方公里“蓝色国土”上耸立起来的“海上中国”。借助垄断性的市场优势和不断提升的作业实力,中国海上油服行业正在走向广袤的南海和世界,这是不可多得的历史性机遇。二、行业高景气带来海外浅水作业机遇1、全球海上油气开采行业维持高景气态势西北欧标准自升式平台日费率指数温和上升了15点,达到4年来新高612点。去年二月份该指数下降约25%。2月份船队的使用率保持在90%的平均水平,这一数据已经连续13个月保持不变。美国墨西哥湾250-300英尺的自升式平台日费率指数为460点,2月份数据与1月份处于相同的水平,相比于去年2月高出35%。利用率平均为68%,与上月相同。即使如此,这一利用水平仍比去年高10%,2023年2月平均为58%。中等水深半潜式平台的日费率指数2月份没有变化,保持在830点,这是唯一低于去年同期水平的指数。去年为847点,比今年高17点。船队利用率跌了3个点,2月份平均为79%,与去年2月份处于同一水平。深水浮式平台日费率指数为922点,2月份没有变化,这大约比去年2月份高出17个百分点。船队利用率大约为97%,与上个月相同,也与去年同期处于一样的水平。2、全球海上深水油气开采支出将翻番增长Douglas-Westwood公司预测世界深水开发投资仍将高速增长,2023年-2023年资本支出为2230亿美元,较前一个5年翻番增长。深水业务将是一个具有长期前景的重要机会。由于深水项目日益成为资本密集型,勘探与开发公司面临经济挑战,但对油田服务和设备供应商而言是一个巨大的潜在吸引力。拉丁美洲,墨西哥湾和西非洲组成的金三角将主导未来五年深水开支。非洲的开发主要集中在安哥拉,加纳和尼日利亚。巴西项目在预测支出中占主导地位,由于巴西国家石油公司的前盐坎波斯和桑托斯地域的开发驱动,预测期末巴西很可能大幅度增长,超过了非洲的深水开支。尽管存在国家本土化要求和地缘政治纷争造成的延误,重大投资将出现在“金三角”。而另一些地区,历史上的小型深水活动在未来五年将经历较快的增长。更多项目即将开花结果,超出我们的预测。3、全球油服公司2023-2023年业绩预期增速22%我们综合统计了全球17家油服公司对2023-2023年的净利润预测,其相应增速均值分别为23.7%、26.7%、15.8%,平均值为22%,这应该是一个不错的前景。4、国内油服行业人工成本较为低廉我们比较了国内外主要油服公司的员工收入水平,12家公司的平均员工薪酬为37892美元/年,海油工程为12754美元/年,后者只是平均水平的33.66%。即使近年来人力成本上升,在全球范围内,公司人力成本仍然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人工成本优势非常明显的,这也意味着承接产业转移的优势。5、海油工程盈利能力尚有提升空间2023年海油工程毛利率已经提高到18.66%,随着管控水平提高,有望逐步恢复到历史较高水平(历史最高水平为2023年的22.3%),因而利润率也有提升空间。2023年中海油服毛利率略有下降,净利率相对稳定在20%左右,趋势上不会出现较大变化。6、成熟的体系化的浅水工程技术可以全面移植至海外十一五期间,国内海上工程领域取得明显进步,主要表现在:建造超大型化与超小型化特征突出,覆盖了整个钢结构产品系列。安装超大型化和小型灵巧化,彻底解决了中国近海油气田开发中以钢结构为主要特征的各类安装需求问题,部分大型平台海上“零调试”和边际油田平台“自安装”基本实现。海底管道铺设里程2023年实现718公里的历史新高,同比增长565%,管道铺设综合能力大幅度提升。2023年铺设389公里,尚有可挖掘产能潜力。深水装备基本齐备。深水多功能勘察船、深水物探船、深水钻井船、深水起重铺管船、深水大马力起抛锚三用工作船等大型深水工程装备“五型六船”全部投入使用。7、海油工程和中海油服海外业务前景乐观2023年海外业务收入及占比:海油工程13亿元,10.5%、中海油服68.8亿元,30.1%。二者海外收入均创历史新高。此外,中海油成功收购尼克森公司,未来可能存在一定的业务机会。总体上我们认为两家公司的海外业务前景乐观。三、发展深水技术,逐步“南下”南海1、中国海上油气产量地域演变特征中海油四大海域原油产量总体趋稳,有的略降,而天然气产量南海以及海外保持升势,渤海平稳。从结构占比上看,油以渤海为主,产量占比59%。气以南海为主,占比53%。2、近海大陆架和深海油气储量丰富中国海域的石油和天然气主要分布在三个区域:海滩和浅海(水深5米至沿海滩涂区域),石油资源量约30-35亿吨;近海大陆架的含油气盆地,包括渤海盆地、南黄海盆地、东海盆地、珠江口盆地、莺歌海盆地、琼东南盆地、北部湾盆地和台湾浅滩盆地,面积共90万平方公里,石油资源量约250亿吨,天然气资源量约14万亿立方米;深海区的含油气沉积盆地,如曾母暗沙-沙巴盆地、巴拉旺西北盆地、礼乐太平盆地、中建岛西盆地、管事滩北盆地、万安西北盆地和冲绳盆地等,面积约40万平方公里,石油资源量约243亿吨,天然气资源量8.3亿立方米。已经勘探证实的油气田20多个,石油资源量150-200亿吨,天然气6.3亿立方米。3、中海油招标区块面积合计约相当于3个渤海南海资源分布而言,并不是均匀的,中南部的资源相当于北部资源的2.6倍,但其中大部分分布在深水区域。目前中国的勘探开发都只局限在面积为20万平方公里的南海北部,由东部的深圳分公司和西部的湛江分公司分别执掌。2023年招标区块合计22万平方公里约相当于3个渤海的面积,其中三分之一用来对外招标,三分之二自己开发。中国南海海域达到300万平方公里,九段线内大约200万平方公里,传统疆界的油气储量在350亿吨左右,相当于中国陆地储量的约三分之一。4、2023年中国近海油气勘探领域性突破成熟区勘探成效显著:渤海渤中34-3/34-4勘探获得成功;南海东部流花16-2评价获得成功。南海东部恩平扩展取得成效。涠西南继续保持良好勘探成效。新区勘探获得新突破:渤海黄河口垦利9-1钻探成功。渤海渤东庙西地区浅层蓬莱20-3、蓬莱13-2勘探获得突破。南海西部乌石17-2勘探成功。新层系、新类型勘探获得突破:南海东部惠州凹陷番禺10-4W发现粤海组油层;渤海石臼坨凸起浅层岩性圈闭勘探获得成功;渤海潜山勘探获得天然气发现。作业技术的进步带动低孔渗油气藏勘探获得新突破:南海西部东方13-1中层评价获得成功;东海西湖凹陷Y2井压裂测试首获工业产能。5、中国深水油气开发十四五发展趋势建成“荔湾3-1”示范工程———实现“对外合作”全新工程模式的全面成功。研究新的陆坡开发工程模式———为“十四五”新的深水发现储备技术。基本确定了以“水下生产系统回接+浅水集输增压处理平台+长输管线+陆上终端”的深水天然气开发工程模式。走向深远海的关键技术储备———打造适合全面走向深水的系列装备和技术。初步形成1500米深水油气田开发设计技术体系以及建造、安装能力。深远海支持系统建立———维护国家主权,建立经济有效、适合深远海的后勤保障系统。基于礁盘和海岛的支持,建立以海上桩基平台为中心的供给基地,发展超大型浮式供给基地,建立简易的修船基地,发展无土栽培技术,利用新型能源作为动力,海水淡化作为淡水补给,为开发南海深远海油气田提供补给保障。四、中海油、中海油服、海油工程三位一体的关系1、中海油服和海油工程覆盖全产业链中海油服和海油工程均为中海油的子公司,三家具有天然的血缘关系,从业务分别情况看,中海油服加上海油工程就是一个全能型的油服公司,因此中海油服和海油工程均具有独特的优势。2、预计十四五中后期中海油资本支出保持20-30%的增速“十一五”中海油油气产量的增速为16.3%,根据其发展战略,“十四五”期间将保持6-10%的产量复合增速。从历史趋势看,中海油的油气产量与资本开支总体走势同步,2023年中海油日均产量为90.9万桶油当量/天,如果按照年均复合增速8%的中性估计,2023年应达到123.7万桶油当量/天,2023-2023年油气产量的增速分别为1.75%、14.94%、12.85%,2023年的资本支出估计为693亿元,2023年预计为882亿元,增幅为27%,按照2倍于产量的增速,我们估计14、15年资本支出将达到1146、1440亿元。3、全球油价维持高位,支撑中海油资本开支保持较高增长中海油的资本支出计划受到全球油价的影响,从历史看,中海油每年的平均销售价格与资本支出走势基本同步,二者表现出较高的相关性,2001-2023年,中海油资本支出的年均复合增速为27.9%,平均销售油价增速为10.7%。从10年的周期来看布伦特现货原油价格,2023年至2023年是一个持续上涨的走势,2023年为历史低位,均价为29美元/桶,其后一路攀升至2023年的97.34美元/桶,2023年的均价下跌至61.78美元/桶,不过却成为新的起点,2023、2023年分别为79.51、111.26美元/桶,2023年均价继续盘整在111.75美元/桶,2023年1-2月份的均价为112.6美元/桶,2023年2月4日为116.45美元/桶。依据EIA最新发布的2023年各月份全球原油供需情况预计,分季度来看,2023年一季度供需基本平衡,需求略好过供给,二季度的需求则显示出明显的不足,三季度这一情况则将出现明显好转,需求也将成为全年最为旺盛的季节,四季度则基本与一季度情况差不多,将转入需求相对较好的阶段。现阶段欧洲经济见底,美国经济有好转迹象,日本也在推行货币宽松政策,中国对原油的需求依旧强劲,全球经济处于缓慢复苏阶段,我们估计油价的中期趋势是在80-100美元/桶之间波动,这是供需双方都可以接受的。另外,鉴于2023年中国石油对外依存度高达56.4%,即使国际油价有下调趋势,我们估计中国石油行业进行战略储备性勘探开发的进程也不会明显减缓。4、中海油资本支出的22%转化为海油工程收入根据中海油2023年经营战略,2023年将加大勘探开发力度以支持可持续增长,其资本支出预计将达到120-140亿美元,其中,勘探、开发和生产资本化投资分别占约19%、70%和11%。公司预计这些投资将有力支持未来的产量和储量增长,2023年中海油的净产量目标为338百万至348百万桶油当量(假设WTI原油价为90.0美元/桶)。通过对比可以发现公司主营业务收入与中海油开发支出关系,中海油的资本支出与公司的营业收入高度相关,剔除资本支出中项目收购部分,2001-2023年海油工程的主营收入在中海油的资本开支中的占比最大值为32%,最小值为31%,均值为22%,在可以预期的未来,公司与中海油的关联交易性质不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这也是海油工程业绩稳定增长的基础。5、中海油资本支出对应海油工程收入年均复合增速30%中海油2023、2023年的资本开支计划分别为882、1145亿元,增长27.3%、29.9%,按照70%为开发支出,再以22%的占比测算,对应公司13、14年业务收入约136、176亿元。考虑到中国南海油气项目的勘探开发目前已经进入实质性推进阶段,我们预计中海油2023年的资本开支增速可望维持在25%左右,大致对应海油工程的营业收入约220亿元左右,以2023年76.8亿元为基数,这意味着30%的年均复合增速。6、中海油服与海油工程关联交易收入占比基本稳定2023-2023年,中海油服关联交易占比均值为63%,海油工程关联交易占比均值为77%,占比基本稳定。我们估计短期内不会出现太大变化,长期看随着两家公司海外业务的增长,这一比例有可能逐步下降。五、高成长高估值,国际市场不乏先例1、全球主要油服公司作业能力比较全球主要油服公司中,哈利伯顿属于全能型公司,贝克休斯、斯伦贝谢各有特色。从船队规模和船型结构看,塞班公司的综合作业能力最强,特西尼布公司的深水作业能力较高,麦科特公司的起重铺管能力突出,Acergy公司的检测与水下机器人实力显著。2、海油工程作业能力处于浅水和深水的过渡期上市前海油工程只有9艘工程船,海油工程在7500吨全回转起重船加盟后,起重能力已经接近国际水平,随着深、浅水铺管船和其他大型工程船陆续投入运营,2023年公司的大型船舶数量增加到25艘,公司综合作业能力大幅提升。中海油服随着综合性工程勘察船“海洋石油708”和亚洲最大的十二缆深水物探船“海洋石油720”以及深水半潜式平台981投入使用,公司在勘探、钻井方面的实力明显提升。由于大型关键性的工程船舶陆续投入使用,海油工程的施工作业能力也有了很大的提升,作业水深从2000年的70米提高到2023年的300米,起重能力则从800吨提升到7000吨,2023年公司已经建立起了300米水深范围内油气田工程建设较为成熟的技术与支持体系。公司大型深浅水船舶装备的配套化、系列化格局已经形成,为公司进入深水领域和国际市场的战略发展提供有力保障。3、麦科特与海油工程:90年代初的映像我们选取了与海油工程业务相似的麦科特公司进行对比,这家公司的20世纪历史可以概括为:20年代开启传承,50年代海上探索,60年代扩展领域,70年代稳步前进,80年代深水创业,90年代技术领先。21世纪10年代近期发展。麦科特公司主营业务围绕解决方案而构成,其业务涉及工程、采购、施工、安装、项目管理、调试及启动、固定平台、管线、浮式生产、海底设施、陆上模块、钻机维修与升级。仅从作业水深比较,海油工程大致处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麦科特的水平。根据公司年报显示,初始投资100美元,按照2023年12月—2023年12月的五年累计总股东回报进行比较S&P500指数、自定义的对照组和麦科特公司,麦科特有3年超越指数和同业。4、海外公司市盈率也有30-50倍的历史为了更有效地比较国际海上工程公司的估值情况,我们选择了麦科特、塞班、特西尼布3家与海油工程业务相似的公司。从历史市盈率的波动区间来看,以年度最大市盈率的峰值、均值为例:麦科特1991-2023年为53.7、20.5倍;塞班2001-2023年为34、20.6倍。特西尼布2023-2023年为59.7、19.4倍。5、既往辉煌:三年增长三倍,持续黄金十年从主营业务收入来看,麦科特2023-2023年收入增长257%,一度呈现爆发性。特西尼布从1999-2023的8年复合增速为13.9%。塞班从2001-2023的11年复合增速为18.9%,二家公司呈现可持续的稳健成长性,几乎就是“黄金十年”的翻版。6、海油工程和中海油服估值均有提升空间从2002-2023年,海油工程10年间的最高PE中值为35倍,最低PE中值为22倍,其间2023、2023年微利,市盈率高达300倍,予以剔除。中海油服2023-2023年7年间的最高PE中值为29倍,最低PE中值为15倍。由此看来,目前2家公司市盈率水平较低,均有提升空间。7、中海油服和海油工程PEG低于国际均值我们在全球范围内选择了17家油田服务与设备类上市公司进行估值比较,包括麦科特、塞班、德西尼布、哈里波顿、贝克休斯等著名跨国油服企业,能够比较完整地显示海外市场油服业的估值水平。从2023年PE来看,中海油服与样本中值基本一致,海油工程高与板块中值。中海油服和海油工程的PE/G低于板块水平,其中海油工程的PE/G低于板块中值36%,这应该是海油工程成长性的合理反映。六、海上不同陆地,市场定价差异明显为评估海上工程公司和陆地工程公司的估值差异,我们选取海油工程和中国化学进行比较,中国化学的工程施工收入占比85%,海油工程的海工总包项目收入占比79%。不同之处在于前者在陆地,后者在海上。1、人均营业收入、营业收入/固定资产、员工教育程度三大差别这2家公司2023年人均营业收入基本相同,当然这有一定的偶然性,但2023-2023年走势上看,中国化学是逐步递增,海油工程市U型反转,二者没有相似性。可见二者的驱动因素应该是不一样。另一指标,营业收入/固定资产的均值,中国化学是海油工程的7倍,这有力说明海油工程和中国化学二者资产结构不具可比性,从而说明业务结构也不具可比性。再者,从人员教育结构看,2023-2023年,海油工程本科及以上员工比率高于中国化学约10个百分点,差别相当明显,说明两家企业对员工教育背景要求确实不同。2、毛利率:海油工程比中国化学高4-5个点2023-2023年,海油工程的毛利率和净利率均值高于中国化学约2个百分点。正常年份海油工程的毛利率比中国化学高4-5个百分点。3、海油工程与中国化学估值差异明显海油工程2002-2023正常年份的市盈率均值为32.4倍(剔除2023、2023年异常数据),中国化学2023年上市以来的市盈率均值为20倍,海油工程比中国化学均值高62%,市场有效地给与了二者的估值差异。4、A股估值:中海油服和海油工程PE、PS低于均值国内12家油田服务与设备类公司2023年市盈率的中值为29.6倍,海油工程、中海油服分别为21.2、13.6倍。样本公司市销率均值为7.3倍,海油工程、中海油服分别为2.2、2倍,2家均具有明显的估值优势。数据来源:WIND收盘价4月3日七、成长与价值:海油工程、中海油服1、固定资产效能释放所带来收入增长空间相当可观2000-2023年海油工程营业收入与固定资产总额的同步增长趋势明显,公司2023-2023年的投资强度较大,经过2023、2023年调整之后,随着需求回升相应产能释放,2023年营业收入已经大幅回升,向好趋势可望延续。海油工程营业收入/固定资产比率峰值为2023年的2.91,2023年为1.48,二者相差96%,若业务量持续加大周转加快,固定资产效能释放所带来的收入增长空间相当可观。2、作业量大幅增加仍然保持较高的管控水平海油工程的总工时数从2023年的634万个上升到2023年的5242万个,损失工日事件率则从0.54下降到0.1,应记录事件率则从2023年的0.6持续下降,2023年这2个指标均为0.08。连续多年保持了较好的HSE绩效,实现了产品设计、制造、安装、检验、维修满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要求,重大缺陷为零的质量目标。公司在工作量大幅增长的同时实现了安全有效的生产,这意味着管理水平在不断提高。3、海油工程:塘沽、青岛、珠海基地基本情况比较塘沽基地的面积只有20万平方米,码头岸线400米,码头水深5米,钢材加工能力仅6万吨,4条滑道中载重量最大的也只有8000吨,目前塘沽基地的产能利用已经饱和。从时间上看,2023年开始建设的青岛基地较好地满足了新增产能的需求。海油工程青岛基地2023年1月31日奠基,2023年6月29日一期竣工投产,2023年12月18日二期生产设施提前投产,三期工程项目2023年底竣工,2023年全部完工。青岛基地总占地面积120万平方米,总投资39亿元,目前为亚洲最大的海洋工程陆地建造基地之一,拥有20-26万吨的年钢材加工能力,设计年产值为60亿元。珠海基地岸线1,349米;航道水深要求达到14.0米;总用地面积2,072,066平方米。珠海基地项目预计总投资约为人民币101亿元。珠海基地项目计划分为五期实施,根据实施进度计划,珠海基地项目一期工程建设期为2023年-2023年;二期工程建设期为2023年-2023年;三期工程建设期为2023年-2023年;四期工程建设期为2023年-2023年;五期工程建设期为2023-2023年。公司发布定增预案,拟非公开发行6.4亿股,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人民币35亿元,募集资金全部用于珠海深水海洋工程装备制造基地项目。我们认为公司塘沽基地和青岛基地产能趋于饱和,未来南海开发是我国海洋石油的既定战略,该项目分五期完成,将成为公司业绩增长的持续推动因素,我们看好珠海项目的前景。4、海油工程:业绩快速增长,弹性较大,目标价9.3元中海油投资加速拉动公司业绩快速增长,南海开发大幕拉开,2023年或将初见成效,公司面临历史性机遇。回顾历史展望未来,公司扩产增收三级跳:塘沽—青岛—珠海,珠海基地今年四季度即可开工,成为南海大开发的桥头堡。2023年新签合同160亿元,增长30%,其中海外订单人民币21.79亿元,2023年海外订单形势更值得期待,海外业务有望成为新增长点,在公司收入占比将进一步提高。预计2023年1季度业绩大幅增长,中期业绩也有较大幅度增长,公司业绩弹性大。4月3日收盘价6.58元,预计2023-2023年每股收益分别为0.31、0.46、0.6元,按照2023年30倍PE,6个月目标价9.3元。5、中海油服:业绩优良,稳健成长,期待发现2023年公司钻井、油田技术、船舶、物探四大板块分别实现营业收入114.7、49.9、30.2、31.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8.2%、22.3%、15.7%、25.4%,业务继续呈稳健发展之势。2023年我们预计公司钻井业务量增价涨,油田增产措施带来油服工作量提升,而勘探和船舶业务表现相对平稳,预计收入增幅分别为16%、22%、8%、12%。挪威税务费用大幅低于预期:根据最新的协商情况以及公司作出的估计,2023年年报就上述事项计提所得税费用折合人民币1.9亿元,我们认为公司会出于谨慎性原则,以及计提该事项大部分潜在的所得税费用,则此事对2023年业绩应无大碍。重大机遇:三维地质勘探工作量饱满,期待南海油气新的发现。预计2023-2023年每股收益分别为1.22、1.42、1.69元,4月3日收盘价16.59元,按照2023年18倍市盈率,6个月目标价为21.96元,维持“买入-B”的投资评级。八、行业风险海洋气候多变影响施工进程,业务量加大可能导致成本费用上升,油价波动影响中海油的资本支出,从而导致企业利润下降。
2023年金融IC卡行业分析报告2023年2月目录一、金融IC卡受益于政策利好,社保金融化提供有利支撑 31、央行推动银行卡IC升级 32、安全与便利性是推动的主要因素 43、社保卡金融功能有效支撑银行卡IC升级进程 64、社保卡金融功能有效支撑银行卡IC升级进程 7二、金融IC卡未来几年有望保持复合90%增速增长 81、POS与ATM改造基本完成,IC卡放量提供便利条件 82、金融IC卡有望保持90%以上增速增长,社保卡支撑力度大 9三、金融IC卡放量带来产业链投资机会 111、设备改造基本完成,芯片与制卡环节进入高速成长期 112、制卡市场增量巨大,利好全行业增长 123、一季度发卡量低预期,全年金融IC渗透率或进一步提升 14四、重点公司简况 151、东港股份:智能卡业务放量 162、恒宝股份:行业龙头,公司增长依然稳健 173、天喻信息:招标进展顺利,金融IC与移动支付催化剂不断 184、东信和平:电信卡静待发令枪,金融IC卡放量快速放量 185、同方国芯:金融IC芯片国产化最大受益者 196、国民技术:立足安全芯片,发展移动支付 20一、金融IC卡受益于政策利好,社保金融化提供有利支撑1、央行推动银行卡IC升级本次磁条银行卡向IC卡升级,主要受到央行政策性推动。早在05年央行正式确认采用“积极应对,审慎实施”的策略来推动金融IC卡;11年央行发布《中国人民银行关于推进金融IC卡应用工作的意见》(简称《意见》,下同),正式启动银行卡IC升级的序幕。根据《意见》计划,金融IC卡推广分为支持终端(POS与ATM)改造与银行卡升级两部分;二者同步启动,率先完成支持终端的推广与改造,然后推进金融IC的普发以及普及。银联将首先实现新增POS与ATM等终端支持金融IC卡,并推动全国性商业银行改造存量终端,12年底基本实现境内POS与ATM全部支持金融IC卡功能;推出支持终端的同时,包括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招商银行以及邮政银行开始发行金融IC卡,在12年底支持终端全部完成改造之后,全国性银行开始普发金融IC卡,2023年基本实现普及。2、安全与便利性是推动的主要因素(1)与磁条卡相比,IC卡具有显著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安全以及便利性方面(在用户看来是便利,在银行看来则是有利于支付业务的进一步拓展)。金融IC卡本身以IC芯片为介质,较磁条银行卡容量更大,可以存储密钥、数字证书等信息,在使用过程中具有更高的加密方式;与此同时本身逻辑加密集成电路,伪造的难度极高,基本杜绝了克隆卡的问题;另外IC卡在防磁放水防静电方面的能力也明显更高,减少失磁造成损失。便利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在使用方面,金融IC卡分为接触式与非接触式,尤其是非接触式在数据读取方面更加的便利,且不依赖于终端与网络的连接,使用起来更加快捷;另外最主要还是在功能方面,金融IC卡可兼容更多的功能,比如交通卡、社保卡、移动支付功能,在完成改造的终端方面实现小额现金的功能(比如自动售货机、便利店甚至是菜场)。(2)在银行看来金融IC卡推广起来唯一的难点在于成本方面,一方面IC卡成本超过磁条卡的10倍多,另一方面则是终端改造需要一次支出较多的投入。对此我们认为随着金融IC卡逐步实现放量,制造成本或出现回落,且银行转嫁换卡成本的难度并不大。同时,银行卡功能增多带来交易量的提升远比成本的增加更加有利。(3)可以说央行的政策是金融IC卡推进的重要因素之一,而央行决策的主要依据,或者说是吸引银行推进金融IC卡升级主要驱动因素还是金融IC卡在功能拓展方面的广阔的空间,在承接原有银行卡功能的前提下,能够有效的实现小额交易银行卡支付,开发其他认证付费场合功能,提供能多的自助服务等。3、社保卡金融功能有效支撑银行卡IC升级进程(1)人社部与央行2023年共同发布《关于社会保障卡加载金融功能的通知》(简称《通知》,下同),明确提出社保卡将加载银行卡的功能;国家“十四五”规划确定将社会保障卡纳入国家总体部署,明确期间发卡数量达到8亿张,覆盖60%的人口。这是对金融IC卡迁移过程中强有力的支持。首先,社保卡附加金融功能同时也是金融IC卡增加社保功能的过程,是国家推动银行卡整合其他功能的重要举措,对于交通等的整合以及新功能的开发也将逐步完成。其次,社保卡巨大的发行量将有效带动金融IC卡规模的提升,11-15年4年内将新发行超过6亿张社保金融卡。(2)根据人社部《“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障卡”管理办法》(简称《办法》,下同)规定,人社部负责管理全国社会保障卡发行和应用工作,省级社保部门在人社部批准的情况下,负责全省/市的社保卡发放,省级部门不具备相应能力,在得到人社部同意的情况下,可以交由地市级社保部门或是第三方机构承担。部分直辖市以及得到授权的地级市社保部门采取与单一银行合作的方式,则相应的制卡、初始化、发放等可能交由该银行负责,如北京相应的业务由北京银行承担。大部分的省级社保部门通过招标,寻求当地多家银行合作支持,同时也对制卡商进行挑选。4、社保卡金融功能有效支撑银行卡IC升级进程人社部与央行2023年共同发布《关于社会保障卡加载金融功能的通知》(简称《通知》,下同),明确提出社保卡将加载银行卡的功能;国家“十四五”规划确定将社会保障卡纳入国家总体部署,明确期间发卡数量达到8亿张,覆盖60%的人口。这是对金融IC卡迁移过程中强有力的支持。首先,社保卡附加金融功能同时也是金融IC卡增加社保功能的过程,是国家推动银行卡整合其他功能的重要举措,对于交通等的整合以及新功能的开发也将逐步完成。其次,社保卡巨大的发行量将有效带动金融IC卡规模的提升,11-15年4年内将新发行超过6亿张社保金融卡。根据人社部《“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障卡”管理办法》(简称《办法》,下同)规定,人社部负责管理全国社会保障卡发行和应用工作,省级社保部门在人社部批准的情况下,负责全省/市的社保卡发放,省级部门不具备相应能力,在得到人社部同意的情况下,可以交由地市级社保部门或是第三方机构承担。部分直辖市以及得到授权的地级市社保部门采取与单一银行合作的方式,则相应的制卡、初始化、发放等可能交由该银行负责,如北京相应的业务由北京银行承担。大部分的省级社保部门通过招标,寻求当地多家银行合作支持,同时也对制卡商进行挑选。二、金融IC卡未来几年有望保持复合90%增速增长1、POS与ATM改造基本完成,IC卡放量提供便利条件根据央行对于金融IC卡推广的计划,2023年之前相应的支持终端应该基本改造完毕;这为13年金融IC卡放量奠定了基础。根据媒体报道,截至2023年3季度末,全国金融IC卡累计发卡7455.7万张(新发行),较2023年底增长206%。2023年第3季度新增IC卡占新增银行卡比率已达到15.05%。同期,终端改造方面,全国共布放POS终端658万台,其中98%已完成改造;共布放ATM终端40.8万台,改造率为79.1%。POS终端和ATM终端改造均按计划完成,为2023年大规模发卡奠定坚实基础。2、金融IC卡有望保持90%以上增速增长,社保卡支撑力度大预计15年金融IC卡基本实现普及,因此可以带动整个金融卡销售量的快速增长。根据我们的预测,不考虑换卡需求13-15年金融IC卡渗透率将会有显著的提升,年均增速基本在100%左右;与此同时金融社保卡年均发卡量预计在1.5亿张左右,尽管增长速度有所放缓,但市场绝对的规模依然十分巨大。具体的假设与测算过程参见下图。我们假设未来新增银行卡量10%左右的增长,增速逐步放缓,金融IC卡的渗透率由12年的16%,逐步提升到15年的100%左右(均为新增卡片),13-15年金融IC卡制卡量增速分别增长119%、85%、75%;随着金融IC卡的放量,卡片价格都会出现一定的回落,目前一张金融IC卡的价格在9元左右,假设未来两年价格分别降到8、7元,则金融IC市场将从12年的10.3亿元提升到15年的51.08亿元,13-15年分别同比增长96.8%、64.6%、53.1%。金融IC卡放量会造成价格的下降,主要还是芯片等原材料价格下降驱动。由于芯片在金融IC卡占比超过70%,芯片价格的下降将推动金融IC卡整体价格下降;而其他材料费用以及制造费用(包括折旧、人工等)占比较小,下降的空间十分有限,考虑到由于近年来金融IC需求量快速增长,相应产品毛利水平出现明显下降的可能性不大,同样毛利水平得以维持的概率较高。三、金融IC卡放量带来产业链投资机会1、设备改造基本完成,芯片与制卡环节进入高速成长期金融IC卡产业链主要分为芯片设计、卡片制造以及系统集成等过程,按照金融IC卡推进的进程来看,系统集成版块快于IC卡推广速度,且应用软件以及运营维护长期收益;芯片与制卡环节与IC卡推广的进程基本同步。就目前情况来看,银联相应的POS与ATM等改造基本完成,读写终端逐步今年入稳定增长期;芯片与制卡环节随着金融IC卡快速放量,而进入爆发性增长的区间,这也是接下来重点关注的板块。另外随着金融IC卡的普发与普及,系统集成中的应用软件以及运营维护将获得更长时间尺度下的增长。经过梳理,A股中相应的标的参照图表11,重点关注芯片与卡片制造环节,长期关注系统集成板块。2、制卡市场增量巨大,利好全行业增长从产能以及市场规模来看,恒宝股份、天喻信息、东信和平都有一定的优势,是行业的龙头企业,该类企业能够能够获得相当充足的订单,在行业性快速增长的过程中获益;而对于业务规模依然相对较小的企业如东港股份而言,同样也可以享受行业爆发性增长带来的业务量的增长。13-15年的年均复合增长速度超过90%,巨大的行业性增长空间。我们认为,这将带来巨大的行业性增长,行业龙头可以获得更多的订单,而竞争相对弱势的企业以也可以获得高速成长的空间。我们认为,由于市场空间巨大,且社保、金融等都是国家和社会正常运行的根本,招标方不可能将如此巨大的业务量全部交给少数龙头厂商生产,特别是山东、河南、四川等人口规模较大的省份,而累计发卡量达到数亿张的商业银行也会采取同样的策略。因此中小规模的厂商也可以获得一定的订单规模。从目前已经公布的招标情况来看,金融社保卡中标企业基本都在5家以上,人口大省如山东、河南等社保项目中标企业更是达到8-9家。而银行方面尽管缺少足够的资料,但根据上市公司公告来看,建设银行IC卡中标企业超过4家的概率极大,其他银行大概也会是这样情况。另外社保卡涉及到初始化业务,考虑到国家信息安全等方面的考虑,外资背景的制卡商如金邦达、捷德万达等较难获得初始化的业务,预计将由国内厂商分享。3、一季度发卡量低预期,全年金融IC渗透率或进一步提升根据央行与银联相关方面的要求,13年全年金融IC卡在新增银行卡中的渗透率达到30%左右,全年新增金融IC卡发卡量在2.3-2.5亿张;根据1季度的情况来看,尽管金融IC卡发卡总量相对较为平稳,约为6600万张,但由于1季度整体发卡量增速有所回落,同比增长不足5%,使得新增金融IC卡渗透率提升提升到38%左右。预计全年新增发卡量同比增速维持在10%甚至以上的概率较大,2季度开始银行或加大银行卡发行力度。根据1季度金融IC卡渗透率情况来看,全年超出30%预期的可能性较大,或超过35%,意味着将超出市场预期17%左右。四、重点公司简况我们认为央行推动的磁体卡向IC卡升级过程,将会带动相应的制卡量未来几年内出现明显增长,加上社保卡附加金融功能,相应的芯片与制卡企业业务量有望获得显著的提升;同时芯片厂商还能够享受国内化带来的超速增长;而读取设备,或随着QuickPass规模的提升逐步提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四年度海上工程船舶租赁光租赁合同(04版)
- 二零二四年度能源供应合同模板
- 加工合作合同的技术规范
- 培训班合作合规协议
- 转让协议与合同的法律关系探讨
- 农村自建房买卖合同的贷款政策
- 住宅装修工程分包协议
- 沥青路面施工安全措施落实购销合同
- 精密机械转让协议书
- 甲方购销合同操作
- 机动车维修竣工出厂合格证样式
- LW36-40.5户外高压交流六氟化硫断路器安装使用说明书
- 某输电线路工程监理细则
- ICU建设与管理指南
- 三年级上册科学课件-5.1知冷知热 |湘科版( )
- GB/T 307.4-2017滚动轴承推力轴承 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和公差值
- GB/T 19633-2005最终灭菌医疗器械的包装
- GB/T 13255.1-2009工业用己内酰胺试验方法第1部分:50%水溶液色度的测定分光光度法
- GB/T 12703.7-2010纺织品静电性能的评定第7部分:动态静电压
- GB 31603-2015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
- GB 29415-2013耐火电缆槽盒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