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盐同咸,无盐同淡_第1页
有盐同咸,无盐同淡_第2页
有盐同咸,无盐同淡_第3页
有盐同咸,无盐同淡_第4页
有盐同咸,无盐同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有盐同咸,无盐同淡盐,可谓“百味之祖”“食肴之将”“国之大宝”。它不仅是维系人体及其他大量生命体内部机能正常运行不成缺少的重要元素,而且与人类社会的进步和进展关系紧密。古往今来,盐一向被赋予一种特殊意义,这种意义远远超出了它与生俱来的自然属性。可以说,盐介入了人类社会的诸多领域,表现出了不成思议的语言魔力。

《说文解字》曰:“盐,卤也,天生曰卤,人生曰盐。从卤监声。”按许慎的说法,自然形成的称卤,只有经过人力加工而成的才称之为“盐”。

中国产盐历史特别悠久。传闻在神农氏时代,宿沙氏煮海为盐,即所谓“宿沙作煮盐”,开创了海盐生产的历史。历史上是否真有宿沙氏其人,尚不成断定,但可以说,这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研发用海水煮盐的聪慧者的化身。

盐有海盐、池盐、井盐和岩盐等多种。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曾说:“夫天下物所鲜所多,人民谣俗,‘山东食海盐,山西食盐卤’,岭南、沙北固往往出盐,大体如此矣。”由此可知这一时期食盐消费的地域分布处境大体上是以崤山或华山为界,山以东食海盐,山以西食岩盐和池盐,岭南地区和池水、汉水以北地区食土盐。“山东食海盐,山西食盐卤”的谚语反映了食盐的食用分布处境。

汉语俗语有“私盐私醋”“官盐成了私盐”“卖惯了私盐走惯了硝”“私盐包”“官盐不当私盐卖”“私盐越紧越好卖”的说法。为什么会用“官盐”“私盐”这样一种说法来喻理呢,这与中国社会的盐文化背景有着紧密的关系。

旧时盐由官营,称为官盐。私盐,指私商违法贩盐。私盐是对抗拒食盐专卖的官盐而言的。不经官府监视销售或没交税的盐,便是私盐,算违法。若干个世纪以来,中国政府都把盐看做是国家财政收入的来源,在中国已经察觉了提及12世纪征收盐税的文字。

春秋时期齐国宰相管仲兴盐铁之利,开中国盐法之始。汉朝廷熟悉到盐是人民生活不成或缺、无可替代的物资,又是与社稷安好休戚相关的物资,盐利极大,大臣桑弘羊发表了《盐铁论》,力陈盐铁由朝廷操纵的必要性。汉武帝时,“笼天下盐铁”,实行盐铁官管,由政府募民利盐,官收、官运、官销。后来专司盐政管理的官员被称为盐铁官。不久前在盐城出土了一件古代制盐的大铁盘,上面铸有盐官铸发的字样,这说明古代制盐权力紧紧操纵在盐官手中。

以后历代王朝都遵从汉制,盐务由中央统治机构直接纳理。汉代由中央政府的大司农管理,唐代由户部管理,宋代特设提举盐事司管盐,元代由中书省管理,清代设巡盐御史,中央下面有特意的、严密的管理体系,地方官员不得插手。销售那么由盐务管理机构选定、批准的盐商经办。普遍百姓假设违禁制盐、运盐、贩盐,那么要受到重处。然而,历朝历代都有贩卖私盐现象,古典小说中对此多有记载。《水浒全传》中就有“这两个兄弟是此间浔江边人,专贩私盐来这里货卖”和“掉船出来江里赶些私盐”的说法。《英烈传》第20回有“张士诚系泰州白驹场人,原是盐场中经纪牙侩,因夹带私盐,官府拿究,癸巳年六月间,聚众起兵,便陷了泰兴……”和“惟兹姑苏张士诚,私贩盐货,行劫江湖,首聚凶徒,负固海岛,其罪一也”的文字。因此,长期以来,汉语就形成了这样一种概括的说法,用盐和醋指隐情。“私盐私醋”,比喻不敢公开见人的事情。《金瓶梅词话》72回:“两夜不能在那边歇了。他守灵儿,谁和他有私盐私醋。”“官盐成了私盐”,比喻本来是合法的事,倒弄成不合法的了,《红楼梦》74回:“实是你哥哥赏他哥哥的,只不该私自传送,如今官盐竟成了私盐了。”“卖惯了私盐走惯了硝”,比喻人做惯了非法的事。《冷眼观》29回:“一个人卖惯了私盐走惯了硝,这倒也难怪他。”“私盐包”,比喻不能公开的东西。“官盐不当私盐卖”,谓光明正大的事情,无需采取不正值的手段。《小说月报》(1980.9):“老话说了,官盐不当私盐卖,这茶馆可是官家的买卖,由不得咱们呀。”“私盐越紧越好卖”,谓有机可乘,有空子可钻。陈登科《淮河边上的儿女》:“‘那你估计错了,越在这时候,越好干。’‘干!就这样干!私盐越紧越好卖。’”

可见,“私盐私醋”“官盐成了私盐”等俗语记载反映了中国盐政这一社会历史背景。“官盐”“私盐”这样一种喻理法深深打着中国盐文化的印记。

以盐喻理是世界上大量语言都有的一种语言习俗。古希腊吟游盲诗人荷马将盐称为“神赐之物”,英语、法语、俄语中都有大量与盐相关的词组、短语和习惯用语。譬如在英语中,abovethesalt的意思是“坐在上席”(按英国宴席的旧礼仪,贵客坐在盐瓶之上首,以便其取盐),eatsaltwithsb或者eatsb’ssalt意思是在某人处做客或受到某人的款待,而saltoftheearth是“社会中坚”的意思。法国布里多尼人的一种习惯说法是:忠告和盐只要想要,就可以获得。坦米尔族有这样的谚语:父亲的价值,要等到父亲死后才知道;正如盐的价值,要到用完之后才知道。东乡谚语说:骆驼吃的盐多,弱者流的泪多。

英国出名学者雅可布・布洛诺夫斯基认为,在全体文化形态中,盐历来具有某种象征的性质。人们至今仍像古罗马士兵那样,把付给一个人的所得叫做salary,尽管这个词的意思是“买盐的钱”。在中东,人们依旧用盐来表示结果成交,正如《旧约全书》所说:“盐的契约永远有效”。也正由于盐在人类生活中具有分外深刻而广泛的象征意义,古代西方的人们才从观念与文化的角度给盐赋予了丰富的内涵。人们意味深长地将那些社会的精英人物直接称之为“大地的盐”。

汉语中,带“盐”的熟语更是比比皆是。

《汉书・食货志》称盐为“食者之将,人人仰给”。食盐对人的正常生活而言,是不成缺少的必需品:其一是调味,其二是供给维持正常生理功能的钠和氯。生活离不开盐,以盐与生活的关系为关注点,汉语有了“有盐同咸,无盐同淡”的说法。“有盐同咸,无盐同淡”,比喻有福一同共享,有难一同担负。罗旋《梅》:“大家信得过你,你跟我们有盐同咸,无盐同淡嘛!”

“盐为百味之王”①,生活中离不了盐。汉语有“朝齑暮盐”的成语,意思是说,早饭腌菜进食,晚餐蘸盐下饭,极言生活贫苦。但在如此光景下过活,盐仍是不成省略的生活底线,其重要程度不言而喻。

盐的作用是咸,以盐的作用、特性作比,汉语形成了“盐贵咸,事贵全”“无盐不解淡”“盐卤点豆腐,一物降一物”“越渴越加盐,越冷越打扇”“在伤痕上揉一把盐”等俗语。

“盐贵咸,事贵全”,比喻事情办得周全才好。《一层楼》:“好姐姐,‘盐贵咸,事贵全’,还是求你周全这事,替我留心�着,我因每日上学,没工夫望着他,日后必重重的报你大德。”

“无盐不解淡”,指没有盐解决不了淡而无味的问题,比喻没有钱解决不了问题。源出清吴趼人《糊涂世界》第三回:"我更夜写几封信,你带了去,但是无盐不解淡,总还得带些银子去。”

“盐卤点豆腐,一物降一物”,义同“一物降一物,卤水点豆腐”。

“越渴越加盐,越冷越打扇”,比喻有意增加困难。梁信《龙虎风云记》:“虽然,巴特尔很懂得:‘越渴越加盐,越冷越打扇’,用加倍严酷的条件磨炼他。但那人生课题却很单纯,就是:把他锤成一个英勇顽强、骑术超群、能忍受任何艰苦困苦的蒙古骑士。”“越渴越加盐,越冷越打扇”也说“越渴越给盐吃”“越渴越吃盐,越冷越打颤”“越渴越吃盐”“越渴越吃盐,越穷越赌钱”。“越渴越给盐吃”,喻助长事态恶化。《天怒》:“有哪些会牵涉到我呢?他终究给我当过两年秘书啊,真是越渴越给盐吃。”

“在伤痕上揉一把盐”,比喻有意加剧别人的伤痛。任大霖《患难之交》:“说什么‘谅解’,说什么‘苦衷’,原来今天的访问,是要在伤痕上揉一把盐!”“在伤痕上揉一把盐”又说“在伤口上撒盐”。

“撮盐入水”,形容马上歼灭明净。有时形容大而化之,什么都不在乎。“撮盐入水”也作“水中著盐”,喻不着痕迹。相反,“撮盐入火”那么是抓取盐入火,使燃烧更烈,形容性情急躁,一触即发作或陡然生气。《西游记》:“为是他性急,撮盐入火”,“(那罗刹)听见孙悟空三字,便似撮盐入火,火上浇油”。

人的年龄越大,吃盐的总量自然就越多,吃盐多少与人的年龄有关,自然与社会阅历的多少有必然的联系,因此,“比你多吃几年咸盐”或“吃咸盐也比你多吃几年”便成了汉语有阅历阅历深的通俗而习惯的表达语式。“人家吃咸盐也比你们多吃了二三十年”,“我呀,吃咸盐也比你们俩多吃几年”,“你老吃咸盐比我多,能不能给支个招儿”,“大一天也是大,吃咸盐也比你多”,都是有阅历的形象说法。刘绍棠《京门脸子》有“吃的盐比吃过的饭还多几锅”的说法,《十步香草》有“多吃了几年咸盐”的话。梁斌《翻身记事》作“吃过的盐比我们吃过的米还要多”,秦兆阳《在田野上前进》有“吃的盐比你吃的饭还

多”,柳杞《长城烟尘》有“吃的盐粒子比你们吃的米粒子多”,等等,都是用吃盐多过吃饭来强调人生在世时间更长,自然积累的阅历更为丰富。将盐和阅历联系已是汉语的习惯表达。汉语俗语有“老太太过年,一年不如一年”,这句话也经常说成“老太太吃咸盐,一年不如一年”,更是把吃咸盐与过日子看成是同义说法。

田野埋祥麟,盐车困良骥,汉语中有大量以“盐车”喻理的典故。盐是生活的必需品,换个角度而言,也就是生活中最根本最普遍最平凡的事物,将这一事物与有特殊才能和特殊付出的优良才俊相联系,那么有贤才屈沉于下抑郁不得志的意味。《战国策・楚策四》:“夫骥之齿至矣,服盐车而上太行。蹄申膝折,尾湛�溃,漉汁洒地,白汗交流,中阪迁延,负辕不能上。伯乐遭之,下车攀而哭之,解�衣以�之。骥于是�而喷,仰而鸣,声达于天,若出金石者,何也?欣见伯乐之知己也。”后以“骥伏盐车”“汗血盐车”“骏骨牵盐”“骐骥困盐车”谓才华遭到抑制。

以盐与其他事物的关系为关注点,汉语形成了油盐酱醋、凌杂米盐、盐梅之寄等成语。

“油盐酱醋”,泛指烹调佐料作为成语,比喻另外添加的原来没有的内容,有时指琐碎、庸俗。“添油加醋”,也作“添盐着醋”,比喻表达事情或转述别人的话,为了浮夸,添上原来没有的内容。“没油没盐没滋味”,原指烹调淡而无味,借指说话没有意思。李英儒《野火春风斗古城》:“罢呀,罢呀,尽是些没油没盐没滋味的话。”

“凌杂米盐”:凌杂,错杂零乱;米盐,形容细碎。《史记・天官书》:“皋、唐、甘、石因时务论其书传,故其占验凌杂米盐。”张守节正义:“凌杂,交乱也;米盐,细碎也。”《汉书・酷吏传・咸宣》:“宣为左内史,其治米盐,事小大皆关其手。”颜师古注:“米盐,细杂也。”形容零乱琐碎。“米盐博辩”,比喻探讨广博细杂。

中国古代,调味兼盐梅而用。以盐梅为题材,形成了盐梅之寄、盐梅相成、盐梅舟楫等成语。“盐梅之寄”“盐梅相成”,谓盐味与酸味相调和。“盐梅舟楫”,谓盐味与酸味相调和就宛如舟和楫合作一样。三条成语的意义均指人之才性虽各异,而可以和衷共济。也喻指济世的贤臣,可托付重任。

作为不同味觉的典型代表,咸和酸也常用来代表不同特点的事物。

“盐是咸的,醋是酸的”,喻彼此不是一回事。歇后语有“一打醋二买盐――两得其便”。

“做盐不咸,做醋不酸”,比喻气力缺乏,办不了事情。秦牧《愤怒的海》:“头彩有好几万,尾彩一赔一,对过没输赢。自己明明不想再买了,莫奈一个月赚这几个钱,做盐不咸,做醋不酸。几时才回得唐山?”

“盐也只有那么咸,醋也只有那么酸”,比喻并没有什么了不起,就那么一回事。沙汀《淘金记》:“正值他们谈到杨善人的明窝子的幸运,大家都在羡慕不止的时候,么长了站了起来了。他穿上鞋子,大大喝了口浓茶,于是大彻大悟自言自语起来。‘啥啊!盐也只有那么咸,醋也只有那么酸……’”

“盐也是这般盐,醋也是这般醋”,比喻彼此间不相上下。《金瓶梅词话》38回:“叫了声贼狠心的冤家,我比他何如?盐也是这般盐,醋也是这般醋。砖儿能厚?瓦儿能薄?”

“盐打哪儿咸,醋打哪儿酸”,喻万事都要有个起因和过程。《儿女英雄传》26回:“盐从那么咸,醋打那么酸”,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以盐喻理的谚语有“烹牛而不盐”“烧牛肉舍不得用盐”,比喻人做事省了小钱,损失了大利。杜文澜辑《古谣谚》:“《淮南子说山训》:‘遗人马而解其羁。遗人车而税其�,所爱者少而所亡者多。故里人谚曰‘烹牛而不盐’,败其所为也。”②“卖盐的做雕銮匠”,比喻不务正业,多管闲事。“吃饭不管盐价钱”,喻只知享乐,不愿劳作。无盐,传闻中的古代丑女,有时善美者虽不掩其丑,但成语“刻画无盐”(精细地描摹丑女无盐)的意思是说以丑比美,引喻对比得不恰当。“菜没盐无味,话没理无力”“盐多了咸,话多了烦”“盐多了不咸,话多了不甜”,这几句谚语,表意明显,通俗易懂,但颇具哲理。

盐是咸味的主要来源,咸是盐的主要特性。假设是形容味太咸了,俗语常戏说成“打死卖盐的”,极具夸诞色调。以“盐”和“咸”为元素,汉语形成了数量可观的谐音歇后语。这可以说是汉语含盐熟语的一大特点。

李英儒《战斗在滹沱河上》里有这样的记述:“‘小兔羔子,别光耍贫嘴,留点神看着人。’‘咸菜拌豆腐――那还用盐(言)。’小练耸起鼻孔,表示母亲的交代是多余的。”“咸菜拌豆腐――那还用盐”,外观说的是盐,实际上谐的是言。黎汝清《海岛女民兵》里这样描述:“你们这些人都是盐堆里爬出来的?嗯……咸(闲)话可不少。”这里的“盐堆里爬出来的――咸话不少”,外观说的是“咸”话,实际上谐的是“闲”话。《金瓶梅》也有“卖盐的做雕銮匠,我是那咸人儿”的说法,所谓咸人,实际上是“闲人”。盐与言相谐的歇后语有:咸菜煮豆腐――不必多言(盐);咸菜拌豆腐――哪还用言(盐);盐井不出卤水――出言(盐)不逊;豆腐干煎腊肉――有言(盐)在先;黄花鱼下挂面――不用言(盐);炒咸菜不放盐――有言(盐)在先;吃挂面不调盐――有言(盐)在先;二大娘腌咸菜――有言(盐)在先。

咸与闲相谐的歇后语有:卖油的不打盐――不管闲(咸)事;打盐店里闹出来――闲(咸)得发慌;炒咸菜放盐――太闲(咸)了;盐堆上安喇叭――闲(咸)话不少;盐堆里找蛆-――操闲(咸)心;盐场上冒烟――咸气(闲);盐堆里的花生――闲人(咸仁);盐堆里爬出来的――闲(咸)话不少;盐厂的掌柜――尽管闲(咸)事;盐罐里露头――闲(咸)人;盐罐里的鸡子儿――尽是闲(咸)蛋;盐罐子吐唾沫――闲谈(咸痰);盐倒酱缸里――闲(咸)搭闲(咸);盐里卖气球――闲(咸)极生非(飞);盐店里挂棉花弓――闲谈(咸弹);盐店里的采买――揽闲(咸)事;盐店的老板――闲(咸)人;盐店关门――成了闲(咸)员公司;吃多了盐――尽讲闲(咸)话;喝盐开水闲聊――尽讲闲(咸)话;葵花籽里拌盐水――唁闲(唠咸)嗑;卖油的不打盐――不管(闲)事;虾子掉在盐堆里――忙(芒)中有闲;从盐店里闹出来的店员――闲(咸)得发慌;吃了盐巴――爱管闲(咸)事;米店卖盐――多管闲(咸)事;盐堆上安喇叭――闲(咸)话不少。

咸与嫌相谐的歇后语有:盐贩子摆摊――走到哪里哪里嫌(咸);盐坛子冒烟――嫌弃(咸气);茶里放盐――惹人嫌(咸)。

咸与贤相谐的歇后语有:烩四两豆腐耗半斤盐――贤惠(咸烩)。

这类谐音歇后语不但表义生动幽默,而且在数量上呈开放态势,具有很强的能产性。

《周礼・天官冢宰》中就有“以咸养脉”的记载,《管子・轻重甲篇》中指出“无盐那么肿”。这是对盐的保健功能的较早记载。《本草》曾说盐能“去烦热,明目镇心,清胃中食饮热结”。蜂蜜能治“心腹邪会,益气补中,润脏腑,调脾胃养脾气,除心烦”。可见朝盐晚蜜,这种简朴可行的养生方法,在我国古代民间就广泛流行了。

谚语是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