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钦州石化产业园总体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07e0eb435c0e83a16862db32b736c636/07e0eb435c0e83a16862db32b736c6361.gif)
![广西钦州石化产业园总体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07e0eb435c0e83a16862db32b736c636/07e0eb435c0e83a16862db32b736c6362.gif)
![广西钦州石化产业园总体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07e0eb435c0e83a16862db32b736c636/07e0eb435c0e83a16862db32b736c6363.gif)
![广西钦州石化产业园总体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07e0eb435c0e83a16862db32b736c636/07e0eb435c0e83a16862db32b736c6364.gif)
![广西钦州石化产业园总体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07e0eb435c0e83a16862db32b736c636/07e0eb435c0e83a16862db32b736c636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广西钦州石化产业园总体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钦州市石化产业办公室二零一五年五月目录第一章 总论 1规划背景 1评价原则 1评价对象和评价重点 2评价对象 2评价重点 11.3.3排污口 1评价范围 2评价时段 2区域环境功能区划 3主要环境敏感保护目标及其与规划方案的相对位置关系 8主要技术路线 12第二章 规划概述与片区发展现状 132.1规划概述 13产业定位 13规划范围及规划时限 13规划发展目标 13总体布局规划 15修编重点 152.2规划主要内容 17产品方案规划 17主导产业链规划 21空间结构与用地规划 24综合交通规划 302.2.6现有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33第三章 规划实施的环境压力分析 363.1环境影响识别 363.2环境压力估算 373.2.1排放标准的选取 373.2.2规划实施大气污染源估算 38第四章 环境质量现状及影响预测 40环境质量现状 40环境影响预测 454.2.1大气环境影响预测 45水环境影响分析 454.2.3生态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464.2.4环境风险评价 48第五章 规划合理性综合论证 504.1规划合理性分析 504.2规划环境可行性分析 514.3规划指标可达性分析 514.4项目的准入条件和环评要求 51搬迁规划 52第六章 综合结论 53总论钦州港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开发区”)位于广西钦州市南部沿海,是我国北部湾经济区的核心工业区和广西沿海重要的交通枢纽。钦州石化产业园原规划面积约36平方公里,是开发区的核心组成部分。2007年7月钦州市政府委托专业机构编制了《广西钦州石化产业园总体发展规划》,2012年国家发改委、财政部联合下文将钦州石化产业园列为国家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园区。截止2014年底,钦州石化产业园投产和在建石化项目总数已有14个,项目总投资达280亿元,其中建成投产项目8个。园区内龙头产业项目——中国石油广西石化分公司1000万吨/年炼油项目已于2010年建成投产。为进一步增强钦州石化产业园产业发展的科学性,建设成高水平大型石化产业基地,根据国家优化石化产业布局的需要,2014年10月钦州市石化产业办公室委托石油和化学工业规划院对《广西钦州石化产业园总体发展规划》进行修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国发〔2005〕39号)、《关于进一步做好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通知》(环办〔2006〕109号)、《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国务院令第559号)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区域开发规划应当进行环境影响评价。为此,钦州市石化产业办公室特委托广东华南环境科技承担广西钦州石化产业园总体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广东华南环境科技有限接受委托后成立了项目工作组,分析规划的基础上,对规划可能影响的周围环境进行现状调查分析,收集相关基础资料,并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编制了《广西钦州石化产业园总体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1)可持续发展原则按照可持续发展的规划分析,制定规划实施环境影响减缓措施,使广西钦州石化产业园总体规划与经济建设、社会环境建设和生态建设相协调一致。(2)一致性原则规划环评工作深度尽量与规划层次、详尽程度相一致,从而能够从宏观上把握规划的实质内容,做出合理的分析和判断。(3)科学、客观、公正原则综合考虑规划实施后对各种环境要素及其所构成的生态系统可能造成的影响,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4)保护与建设并重原则确保钦州石化产业园规划范围内地表水、空气、声环境和生态保护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建设、景观环境建设、绿化等同步规划、同步实施。(5)整体性原则环境建设与城市、社会、经济发展视为一个整体中不可分割的部分,本评价将与该规划相关的政策、规划、计划以及相关项目联系起来,整体考虑。(6)公众参与原则在评价过程中鼓励和支持公众参与,充分考虑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和要求。评价对象本次规划环境影响的评价对象为《广西钦州石化产业园总体规划》。钦州石化产业园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港经济技术开发区西南部,是钦州港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核心组成部分,园区东与大榄坪工业区隔金鼓江相望,西面为开发区中心商贸区,南临港口作业区,西北部紧临鸡笼山,东北部与中马产业园相邻。调整后规划面积32平方公里,其中工业用地2213.7hm2hm2hm2hm2hm2,本园区此次修编规划范围见图1.1-1。图1.1-1 本园区规划范围及地理位置图评价重点以《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HJ/T130-2014)和《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HJ/T131-2003)为技术指导,以相关法律法规为准则,结合广西钦州石化产业园总体规划和涉及范围内环境的特征,评价单位在识别广西钦州石化产业园发展现状主要的环境问题的基础上,深入分析广西钦州石化产业园总体规划结构、功能、规模和布局的环境合理性,区域环境资源承载力和相关规划的协调性;进一步识别和深入分析本次规划可能引起的主要环境影响,充分重视公众参与的意见收集和处理,提出合理的规划调整建议。综合以上分析内容的结果,提出预防、避免和减缓规划实施引起不良环境影响的措施,环境监测和跟踪评价的方案以及污染物总量控制的要求。排污口(1)石化园区合法排污口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调整方案》(桂政办发[2011]年74号)明确了A1、A2和A3排污区的排污范围。根据《北部湾钦州港工业区概念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于2008年11月26日通过原广西壮族自治区环境保护厅审查),石化园区污水排放方案为:近期,胜科污水处理厂一期污水处理后由A1排污口承担;远期,胜科污水处理厂处理后污水和中石油处理后污水由A1排污口承担;大榄坪污水处理厂一期处理后的污水和金桂浆纸业一期处理后的污水近期由A2排污口承担,远期由A3排污口承担,同时废止A2排污口的使用。近期,根据《中国石油广西石化公司1000万吨/年炼油工程方案调整环境影响补充报告书》(2010.1),中石油处理后污水经老人沙以北海域离岸深海排放,排放水量为195t/h。(2)石化园区现有排水方案根据区域污染情况及现有入驻企业的排水方案产业区目前的排水方案为:①对于各产业链源头或大型项目自行处理达标后经园区排海管线统一排放,项目包括炼油、芳烃项目,根据已经批复的环评报告书要求生产产生含油废水、工艺废水均处理后回用,含盐废水、循环水排污及其它与生产不直接相关的废水、生活污水处理至《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标准排放,目前于老人沙以北海域离岸排放。②石化园区建设胜科污水处理厂,远期规模33万m3/d,已建1.5万m3/d,服务范围为钦州港经济技术开发区西港区,接纳石化园区配套产业废水、化工废水和生活污水,处理至《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标准排放。除龙头项目以外企业的生产废水、生活污水、初期雨水、消防废水经预处理后等均进入胜科污水处理厂,经A1排污口排放。(3)排污口建议排污口实际位置,中石油、胜科排污口在一起,但并未在A1,在码头作业区外排放。建议近期排污口位置调整至A1排污区。(1)水环境影响评价范围三个排污口所在的钦州湾海域及金鼓江、鹿耳环江、龙门港航道,重点评价海域为三个规划排污口所在的排污区及周边海域,约240km2范围。(2)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范围空气环境影响评价范围以规划范围为重点评价区,兼顾上风向延伸5km(往北,次主导风向下风向),横向向两侧各延伸3km范围,下风向到规划南边界(以下为海域),约340km2的区域。(3)声环境影响评价范围声环境评价范围为规划范围边界外延200m范围。(4)生态环境影响评价范围陆域生态环境评价范围为规划区域及可能受规划方案实施影响的周边陆地区域,约32km2;海域生态环境评价范围与海水环境评价范围一致,约240km2范围。以2014年为评价基准年;规划水平年为2030。(1)环境空气功能区划根据《钦州市城市总体规划修改(2012-2030)中的环境保护规划图,评价区域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为二类区,执行GB3095-201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其中七十二泾风景旅游区、麻蓝岛三娘湾风景旅游区、对坎龙水库、金窝水库属于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为一类区,执行(GB3095-2012)一级标准。(2)地表水功能区划金窝水库为饮用水水源功能,属于二类功能区,执行II类水质标准。(3)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海域水环境功能区划按照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广西壮族自治区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调整方案》(桂政办发〔2011〕74号),评价范围周边相关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和各海域功能及水质目标见表1.6-1。金鼓江海域内均为港口和工业用海,为四类和三类海域功能区。龙门港航道以南及钦州港东航道以西有二类海水区域(钦州海产品增殖区(GX078BⅡ)。(4)海洋功能区划根据2012年10月10日《国务院关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海洋功能区划(2011—2020年)的批复》(国函〔2012〕166号),评价范围周边海洋功能区划以二类、三类、四类为主。(5)声环境功能区划根据《钦州市城市总体规划修改(2012-2030)中心城区环境保护规划图,评价区域内,以居民住宅、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科研设计、行政办公为主要功能的区域为1类声环境功能区;以商业金融、集市贸易为主要功能,或者居住、商业、工业混杂的区域为2类声环境功能区;以工业生产、仓储物流为主要功能的区域为3类声环境功能区;交通干线两侧一定距离之内的区域为4类声环境功能区,其中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城市快速路、城市主干路、城市次干路、城市轨道交通(地面段)、内河航道、已建铁路干线两侧区域为4a类声环境功能区,新建铁路干线两侧区域为4b类声环境功能区。表-1项目所在海域环境功能区划情况序号环境功能区名称环境功能区隶属行政区环境功能区位置面积(km2)主导功能水质保护目标代码类别1犀牛脚旅游观光、养殖区GX056BⅡ二钦州市鹿耳环江湾顶至犀牛脚乌雷炮台的海域(除犀牛脚渔港区及航道区外)。32旅游观光及牡蛎、青蟹、对虾、鱼类养殖、种苗繁殖用海二2钦州港大榄坪港口、工业区GX057DⅣ四钦州市西面从大榄坪的金鼓村至钦州港东航道,东面从大揽坪的大坑村向南至三墩沙的海域(以钦州港规划为准),周围设1km水质过渡带。70港口、工业用海四3钦州港果子山港口区GX058DⅣ四钦州市从勒沟经果子山、鹰岭至鸡丁头一带岸线(以钦州港规划为准)以及观音堂至樟木岭岸线,岸线向海1km的海域,周围设1km水质过渡带。47港口、工业用海四4钦州港金鼓江污水深海排放区GX069DⅣ四钦州市位置是以E108°37′″、N21°41′″为中心,半径1km的海域,周围设0.5km水质过渡带。港口、工业、生活排污用海四5钦州港大榄坪污水深海排放区GX070DⅣ四钦州市位置是以E108°39′″、N21°39′″为中心,半径1km的海域,周围设0.5km水质过渡带。港口、工业、生活排污用海四6三墩污水深海排放区GX071DⅣ四钦州市位置是以E108°40′″、N21°36′″为中心,半径1km的海域,周围设0.5km水质过渡带。港口、工业、生活排污用海四7金鼓江工业用海区GX072CⅢ三钦州市大番坡半岛沿海和金鼓江出海口附近的海域。10工业用海三8三墩港口工业区GX073DⅣ四钦州市从乌雷炮台至犀牛脚渔港岸线,岸线向海3.5km的海域,周围设0.5km水质过渡带。16港口、工业用海四9钦州七十二泾风景旅游区GX074BⅡ二钦州市东至大茅墩,南至N21°44′″线,西至沙井港航道,北至辣椒槌村围成的海域(含岛屿)。20旅游观光用海二10龙门港航道区GX082DⅢ四钦州市、防城港市龙门港东南海域,历史习惯使用的航道,长10km,宽0.3km。3船舶通航用海三评价范围主要敏感目标主要有茅尾海红树林自然保护区、七十二泾风景旅游区以及区域内的居民点等,具体的环境保护目标情况见表1.7-1和图1.7-1、图1.7-2。1区域环境保护目标环境要素敏感点名称相对规划边界位置最近距离(m)保护对象大气环境鸡墩头社区鸡墩头村E3670652户2180人鲎泊潭村E407560户210人淡水湾村E1520102户380人老鸦坑村E487080户250人亚路江社区豹子港(含亚路车)规划范围内-380人移民村S551440人南港村规划范围内-550人水井坑社区鲳鱼潭村W380347人佛子坳村W295609人水井坑村规划范围内-225户798人旧村规划范围内-78户294人牙山村规划范围内-158户566人沙岗头村规划范围内-161户564人旧营盘村规划范围内-95户329人高沙头村规划范围内-47户189人果子山社区果子山社区规划范围内-1360人厚福沙村W-146户467人新基围村NW340300人滨海社区W-2800人港区第一小学W9201522人港区第二小学规划范围内-312人港区第三小学SW465238人滨海医院W880约150人辣椒槌村NW2300茅坡村N2610大官涌N4340深坪村规划范围内-六村N3480丹寮村NE2790海域环境鹿耳环江至大环半岛西面养殖区E7240水生生物、水环境质量茅尾海近江牡蛎增殖区W3500水生生物、水环境质量茅尾海养殖区NW4000水生生物、水环境质量七十二泾风景旅游区W1000自然景观、水环境质量茅尾海红树林保护区康熙岭片区NW11000红树林、滨海沼泽、自然景观茅尾海红树林保护区坚心围片区NW6500红树林、滨海沼泽、自然景观大灶盐田区、平山盐田区SE8300水环境质量光坡沿岸养殖区SW4000水生生物、水环境质量龙门鱼类网箱养殖区W4500水生生物、水环境质量地表水环境金窝水库E3600水库水质、流域生态环境图1.7-1本园区规划大气环境敏感点及大气评价预测范围图图1.7-2本园区规划生态环境保护目标分布示意图1.8主要技术路线图1.8-1 评价技术路线规划概述与片区发展现状2.1规划概述.1产业定位钦州石化产业园(以下简称“本园区”)将构筑以炼化一体化和烯烃原料多元化为基础,以清洁能源、有机原料和合成材料为主体,以资源高效利用(产业链耦合延伸、副产品综合利用)和高端化产品(化工新材料、专用化学品、高端制品及应用材料)为特色的产业体系,将建成2000万吨级炼油、300万吨级烯烃、200万吨级芳烃生产能力。.2规划范围及规划时限(1)规划范围本园区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港经济技术开发区西南部,是开发区的核心组成部分,园区东与大榄坪工业区隔金鼓江相望,西面为开发区中心商贸区,南临港口作业区,西北部紧临鸡笼山,东北部与中马产业园相邻。调整后规划面积32平方公里,其中工业用地2213.7ha(占比69.49%)、道路与交通设施用地143.1ha、公用设施用地35.1ha、绿地与广场用地429.6ha(占比11。(2)规划时限此次园区规划修编时限为2015-2030年,分为两期进行实施,其中:①近期:2015-2020年;②远期:2021-2030年。.3规划发展目标此次规划修编将钦州石化产业园定位为华南和西南地区重要的石化产业集聚区,联通东盟地区的石化中心,并使之成为石化园区循环化改造的典范。最终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和谐发展,构筑规模领先、效益显著、特色鲜明、开放领先的现代石化园区。分期发展目标如下:(1)近期(2015-2020年)规划发展目标①产业发展规模目标:落实100万吨/年对二甲苯、68万吨/年MTO、220万吨/年重油制烯烃和芳烃等龙头项目,争取在2020年前建成投产。②统筹优化一期炼油项目副产资源的综合利用,完善并优化产业链,初步构筑以清洁能源、有机原料和合成材料为主体,以资源高效利用(产业链耦合延伸、副产品综合图2.1-1本园区规划示意图利用)和高端化产品(化工新材料、专用化学品、高端制品及应用材料)为特色的产业体系。③开展二期炼化一体化项目的前期基础工作,为远期项目实施奠定基础。④经济目标:预计到2020年,石化产业项目总投资累计达到595亿元,每年可实现工业产值约1420亿元,利税约130亿元,利润约90亿元。(2)远期(2021-2030年)规划发展目标①产业发展规模目标:规划前半段,争取二期大型炼化一体化项目开工建设,进一步提升炼化产业规模使园区炼油产业规模达到2000万吨/年、烯烃规模达到300万吨/年、芳烃规模达到200万吨/年,产品品种进一步丰富。②经济目标:预计到2030年,石化产业项目总投资累计达到1630亿元,每年可实现工业产值2985亿元,利税约320亿元,利润约220亿元,新材料等高端化学品贡献率达到20%左右。.4总体布局规划本园区规划范围内设置产业区、公用工程区、物流仓储区三大功能分区,园区的管理服务区不设置在本规划范围内。(1)产业区中以石油化工、碳一化工及下游深加工产业及相配套产业用地为主,形成相对独立的工业项目区,各项目区间由物料上下游关联形成产业链条,通过交通网络相联形成一个具有复合功能的有机整体,在符合生产和安全布局的条件下采用“近期集中、远期外围、渐进开发”的布置原则。产业区内近期项目应相对集中布置,同时同步建设相应的公用工程项目。从而在此基础上,逐步滚动开发,以尽可能减少开发成本。(2)公用工程:总体规划将采用“一体化”原则考虑园区公用工程及配套设施建设,公用工程设施靠近负荷中心,使园区各服务对象获取最佳效益,减少能量损耗。尽可能考虑区域内基础设施共享,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同时,实现公用工程集约化经营产生的规模效益,便于工厂生产管理和石化产业园区运行管理。.5修编重点根据钦州石化产业园总体发展战略,在现有产业基础上,通过不断调整、优化和升级,使资源利用更加优化,产业、产品结构更加合理,进而实现清洁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最终将钦州石化产业园建成华南和西南地区重要的石化产业集聚区,联通东盟地区的石化中心,并使之成为石化园区循环化改造的典范。本次规划修编总体思路为:加快推进大型龙头项目建设,体现“带动效应”丰富现有产业链上下游项目,体现“聚集效应”积极发展髙端化工产品,体现“增值效应”突出产业一体化和资源综合利用,体现“耦合效应”完善产业配套支撑体系建设,体现“协同效应”2.2规划主要内容.1产品方案规划钦州石化产业园主要产品将形成“清洁油品、基础有机原料、大宗合成材料、化工新材料、高端制品及应用材料、专用化学品”六大特色产品集群,其中汽油产量达到435万吨/年、柴油920万吨/年、乙烯129万吨/年、丙烯150.7万吨/年、苯67.09万吨/年、对二甲苯200万吨/年、聚乙烯50万吨/年、ABS树脂50万吨/年、POE(聚烯烃弹性体)20万吨/年,具体见表2.2-1。表2.2-1钦州石化产业园六大特色产品集群(单位:万吨/年)序号产品集群产品名称生产规模(万吨/年)备注1清洁油品汽油435国V2煤油2063柴油920国V4溶剂油135高档润滑油656基础有机原料乙烯129延伸利用7丙烯延伸利用8丁二烯12延伸利用9丁烯-13延伸利用10MTBE26延伸利用11苯延伸利用12基础有机原料对二甲苯200延伸利用13精对苯二甲酸300部分外销14苯乙烯46延伸利用15环氧乙烷8延伸利用16乙二醇58延伸利用17苯酚/丙酮35部分外销18双酚A20部分外销19丙烯腈26延伸利用20环氧丙烷20延伸利用21甲醇180延伸利用22醋酸50延伸利用23己内酰胺20部分外销24己二胺15延伸利用25丁辛醇25部分外销26丙烯酸16部分外销27丙烯酸酯17部分外销281,3-丙二醇2延伸利用29乙醇10延伸利用30基础有机原料甲醛12延伸利用31异丙醇10外销32大宗合成材料聚苯乙烯8可发性33聚乙烯50LLDPE/HDPE34EVA树脂20釜式法产品35聚丙烯76均聚、无规、抗冲36ABS树脂5037PET聚酯160延伸利用38化工新材料POE(聚烯烃弹性体)2039聚碳酸酯1040乙丙橡胶1041聚甲基丙烯酸甲酯1342K树脂243丁腈橡胶544二氧化碳降解塑料545多聚甲醛246PBT聚酯647PTT聚酯548化工新材料共聚聚酯1049尼龙620部分外销50SAP651高端制品及应用材料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552高阻隔PP片材53聚烯烃共挤热收缩膜154特种BOPP薄膜255聚丙烯热塑性弹性体材料256聚丙烯低发泡材料257聚丙烯汽车专用料558PP无纺布159塑木材料260阻燃聚烯烃母料261车用改性尼龙专用料562BOPET263塑料合金564PET瓶亿个65专用化学品聚丙烯酰胺666高纯异丁烯8延伸利用67高活性聚异丁烯2部分外销68无灰分散剂169聚醚多元醇20部分外销70乙醇胺6部分外销71乙撑胺372特种磷酸10573磷酸盐8074吡啶375乙胺376山梨酸钾377乙酸乙酯1578甲缩醛6部分外销主导产业链规划此次规划拟调整主导产业链为炼油副产品加工增值产业链(依托广西石化现有1000万t/a项目)、聚酯产业链、多元化烯烃产业链、磷化工及生物化工产业链等四大产业链。具体见表2.2-2。表2.2-2钦州石化产业园主要规划产业链序号主导产业链主要规划建设内容备注1炼油副产品加工增值产业链醚后碳四利用利用广西石化现有1000万t/a炼油装置副产的碳四延伸产业链2催化干气利用采用催化干气稀乙烯制乙苯/苯乙烯技术建设8万t/a苯乙烯项目,苯乙烯下游进一步建设8万t/a可发性聚苯乙烯(EPS)项目。制乙苯后的干气可重新返回炼厂。现有千万吨炼油项目实施含硫油改造后,每年副产催化干气12.39万吨。3催化油浆、抽余油及加氢尾油利用广西泓达采用的是超临界萃取+加氢+煅烧的新工艺生产针状焦4.5万t/a,钦州海建石化采用的则是延迟焦化+煅烧的传统工艺生产针状焦3.2万t/a,提高了催化油浆的附加值;钦州泰兴石化目前正在建设两套加氢装置,其中一套拟利用广西石化的抽余油生产白油,另外一套拟利用广西石化的加氢尾油生产基础油。现有炼油项目副产催化油浆26.5万t/a、抽余油13万t/a、加氢尾油15万t/a。4聚酯合成产业链建设100万吨/年对二甲苯项目,再结合上海华谊规划建设的乙二醇项目,发展PTA系列项目;远期根据炼化一体化项目物料优化情况,规划将对二甲苯规模扩至200万吨/年,下游全部用于生产聚酯纤维,满足园区纺织产业发展的需要。广西石化目前生产的57万吨混二甲苯全部外售,炼化二期对二甲苯扩产至200万t/a。5多元化烯烃产业链烯烃原料多元化方案①特色合成气产业链:引进专业气体公司建设大型公用气化岛,以煤炭为原料,满足广西石化的用氢需求,并以生产的合成气为原料,进一步生产180万t/a甲醇、20万t/a乙二醇和50万t/a醋酸等有机原料;合成气还可与当地天然气供应和乙烯副产的丁二烯相结合,发展己内酰胺/己二胺,进一步生产尼龙20万t/a。大型烯烃项目是目前钦州石化产业园产业体系中缺失最为严重的一环,6②甲醇制烯烃:上海华谊已提出在钦州石化产业园建设一套68万吨/年的甲醇制烯烃(MTO)装置,该项目可年生产乙烯26.6万吨、丙烯41.4万吨;规划建设一套重油制烯烃项目,可年产乙烯2.5万吨(稀乙烯折纯),丙烯25.5万吨。7炼化一体化方案广西石化一期千万吨级大炼油项目定位以生产清洁燃料为主,设计为燃料型炼厂,对下游石化产业带动效应有限。二期一体化工程中炼厂设计侧重多提供化工原料,通过与一期炼油项目合并考虑,以2000万吨/年的总体原油加工能力,优化加工流程和产品结构,保障200万吨/年PX项目原料供应,并为100万吨/年乙烯装置提供优质、轻质化的原料。8烯烃下游规划方案①近期:主要推荐产品包括20万t/aEVA树脂、30万t/a苯乙烯、20万t/a环氧丙烷、26万t/a丙烯腈、16万t/a聚丙烯、10万t/a异丙醇、8万t/a苯乙烯等产品;②远期:主要考虑发展环氧乙烷/乙二醇(EO/EG)装置、20万t/a高密度聚乙烯(HDPE)、30万t/a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20万t/a聚氧化乙烯(POE)、10万t/a乙丙橡胶、40万t/a聚丙烯(PP)、35万t/a苯酚/丙醇、25万t/a丁/辛醇以及AA/AE等。9有机原料下游规划方案①环氧乙烷下游:建设一套6万t/a乙醇胺装置、5万t/a二氧化碳降解塑料和2万t/a1,3丙二醇,其中二氧化碳降解塑料可以利用生物化工副产的二氧化碳,一方面降低了二氧化碳排放;1,3-丙二醇主要为PTT配套。乙二醇主要考虑为60万t/aPET配套提供原料。10②环氧丙烷下游:规划建设20万吨/年聚醚多元醇项目,下游延伸建设5万t/a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项目。11③苯酚丙酮下游:规划建设20万t/a双酚A及下游成为最受关注的苯酚丙酮产品链,下游再利用建设10万t/a聚碳项目。12④丙烯酸及酯下游:此次主要规划建设利用4.5万t/a高纯丙烯酸6万t/a高吸水性树脂项目。13⑤丙烯腈下游:此次主要规划利用上游26.0万t/a丙烯腈,建设50万t/aABS树脂、5万t/a丁腈橡胶、6万t/a聚丙烯酰胺等项目;丙烯腈装置副产氢氰酸,规划建设8万t/a高性能材料PMMA(有机玻璃)等。14⑥苯乙烯下游:本规划苯乙烯下游产业链主要选择发展可发性聚苯乙烯,并结合其它资源条件(如丁二烯和丙烯腈),此次规划建设50万t/aABS树脂、2万t/a树脂、8万t/a可发性聚苯乙烯。15磷化工及生物化工产业链磷化工此次主要规划建设70万t/a特种磷酸,进一步制取80万t/a磷酸盐;建设30+5万t/a特种磷酸盐制得食品/电子级磷酸盐30万t/a、高纯磷酸/多聚磷酸3.0/1.8万t/a。16生物化工利用周边丰富的木薯资源建成了一系列生物化工装置,主要包括10万吨/年食用酒精、15万吨/年乙酸乙酯、6万吨/年高纯度液体二氧化碳、2万吨/年高级变性淀粉和6万吨/年蛋白饲料装置。空间结构与用地规划.1空间结构规划(1)产业区规划本园区产业项目拟划分为四个产业功能分区如下:①石油化工区石油化工区主要集中在园区北部,近远期以广西石化为龙头发展,炼油副产品加工项目集中布置在金鼓大街以南、南港大道以西;芳烃项目按照加工原料不同分别规划在园区净水厂东侧、园区污水处理厂西侧以及广西石化东侧地块,芳烃后加工项目也就近集中在广西石化东侧;环珠大道以北为规划的炼化一体化项目。②碳一化工及下游深加工区碳一化工及下游深加工区以靠近园区南部储煤仓为原则,自南向北依次布置园区的气化岛、MTO及下游系列项目。③生物及磷化工区布局目前已建成以及规划进一步发展的生物和磷化工项目,主要包括广西新天德能源生物化工项目、广西钦州澄星化工科技特种磷酸和磷酸盐项目、广西钦州志诚化工高纯磷酸及扩建项目等。④材料加工区。材料加工区以园区中炼油项目及气化岛中副产品为原料进行材料深加工,形成高附加值的产品,包含材料加工、PTA、PET及合纤等产业。与广西石化平行布置,规划在临海大道以西。根据以上各产业功能区的规划方案,钦州石化产业园规划产业项目汇总见表。3钦州石化产业园规划产业项目汇总表产业区名称序号项目名称规模(万吨/年)分期备注石油化工区1广西石化一期炼油1000已建成投产2MTBE6已建成投产玉柴石化3芳构化20已建成投产玉柴石化4异辛烷20已建成投产天恒石化5芳构化10已建成投产天恒石化6油浆综合利用20在建泓达生物能源7油浆综合利用10在建海建石化8抽余油加氢13建成投产泰兴石化9加氢异构15建成投产泰兴石化10二甲醚20在建清大能源11润滑油调和60在建中亚石化12丁烯异构10近期13高纯异丁烯8近期14MMA/PMMA5近期iC4法15高活性聚异丁烯2近期16无灰分散剂1近期17苯乙烯8近期18可发性聚苯乙烯8近期19石脑油制芳烃120近期20重油制烯烃及芳烃220近期21对二甲苯100近期221000万吨炼化一体化项目1000远期含1000万吨炼油、100万吨乙烯和100万吨芳烃碳一化工及下游深加工区23气化岛近期包括煤气化、净化机CO分离、硫回收、PSA和空分等24乙二醇20近期25甲醇180近期26MTO68近期27EVA/LDPE20近期28苯乙烯30近期29K树脂2近期30ABS50近期31HPPO20近期32聚醚多元醇20近期33丙烯腈26近期34MMA/PMMA8近期ACH法35丁腈橡胶5近期36聚丙烯酰胺6近期材料加工区37PTA150近期38PBT6近期39PTT5近期401,4-CHDM3近期41PET60近期42PETG10近期43材料加工20近期44PTA150远期45PET100远期46醋酸50远期47己内酰胺/己二胺20/15远期48尼龙620远期生物及磷化工区49特种磷酸20已建成投产澄星磷化工50高纯磷酸5已建成投产志诚化工51乙醇(新天德)10已建成投产新天德能源52食品级二氧化碳6在建新天德能源53乙酸乙酯15已建成投产新天德能源54磷酸盐20近期55乙醛8近期56吡啶3近期57山梨酸钾3近期58乙胺3近期59甲醛12近期60甲缩醛6近期61聚甲氧基甲缩醛5近期62多聚甲醛2近期63磷酸70远期64磷酸盐60远期(2)公用工程规划各类公用工程的布局除考虑现有设施其本身建设要求外,也应尽量靠近负荷中心,以缩短其输送距离,节约能耗。各类上下游装置和配套的公用工程、储运设施等都围绕在主产业链的周围。主要公用工程设施在园区内的布局如下:①供水:在园区集中建设净水厂,位于金鼓大街以北、南港大道以西。②污水处理:园区集中建设污水处理厂,位于果鹰大道以北、海豚路以东,处理达标后尾水排入环评指定排污区域。③变电站:分别新规划建设1座220kV变电站及4~5座110kV变电站。④热电联产:近期有两个热源点,分别为中电投北部湾(广西)热电热电联产项目和国投钦州发电燃煤电厂,远期在炼化一体化预留区内规划一个热电站。⑤消防站:在园区项目用地内共规划5处消防站,其中1处广西石化企业消防站,保证每个产业片区至少设置1座。消防站的位置可在下一步根据项目设施情况进行调整。(3)物流仓储区物流仓储区位于石化产业园码头后方腹地,紧邻钦州港区的鹰岭作业区和金鼓江作业区。另外在钦港线编组站以东园区范围内设立一处物流仓储区hm2。.2用地规划hm2hm2hm2hm2hm2hm2,具体见表、图。4本园区用地平衡表序号用地代码用地名称面积(hm2)占建设用地(%)1M工业用地2S道路与交通设施用地3U公用设施用地4G绿地与广场用地5W物流仓储用地合计规划建设用地图2.2-1本园区土地利用规划图综合交通规划.1园区运输量估算根据本园区的产业规划,已建成及在建项目总运量为万吨/年,其中运入万t/a、运出万t/a。(1)近期,规划项目总运量为1737.7(2)远期,规划项目总运量为万t/a,其中运入量为万t/a,运出量为万t/a;至远期的累计总运输量为万t/a,其中运入量为万t/a,运出量为万t/a。.2对外交通规划本园区紧邻港口,港口规划有液体化工码头、干散货及煤炭码头,且码头的吞吐量较高,故运入的液体原料和煤炭以海运为主。(1)港口码头根据园区产业规划,园区远期建成后共有4649.46万吨的货物通过海上运输,钦州石化产业园的海上物流运输主要依托鹰岭、金鼓江及金鼓江北三个作业区,其中鹰岭作业区和金鼓江作业区设计年通过能力约为7138万吨,规划金鼓江北作业区为预留作业区。①鹰岭作业区:设置7个2~10万吨级油品泊位、3个3000~5000吨级油品泊位及1个7万吨级煤炭装卸泊位。②金鼓江作业区:设置4个5万吨级液体化学品及小宗油品泊位、2个5万吨级固体化学品泊位、3个3~5万吨级煤炭装卸泊位及1个1万吨级干散货泊位。(2)铁路运输园区依托铁路运输的货物近、远期分别为477.67万吨、748.24万吨。预测未来石化产业园建成后钦港铁路承担钦州港和石化园区的总运输量预计将达到11855.24万吨。规划钦港支线在石化产业园内共设置3条专用线,分别为:中石油专用线、鹰岭专用线及金鼓江专用线,分别设置分区车场,其中,金鼓江专用线为新建。根据港区规划,输油管廊在金鼓江分区车场南端需横跨铁路至码头。根据铁路防火规范要求,甲、乙、丙类液体和可燃气体管道不应在站场上方跨越或下方穿越,因此金鼓江分区车场南端不设牵出线,以满足输油管廊跨越专用线的要求。本园区与鹰岭作业区之间规划有国投煤炭码头用地区域,铁路线路出岔接轨后,与既有果鹰大道延长线平交,在既有输油管廊塔洞位置下穿管廊,然后沿着国投煤炭码头北面的临海大道向东,最后转向北,进入金鼓江分区车场。码头后方仓储物流用地受土地、安全防火等局限,能满足的储存量较小,建议用管道输送至园区液体物流仓储中心,利用园区货场铁路进行装车。钦港线地处钦州港石化产业园区,会承担一些危险化学品的运输,车站分布主要以满足石化产业园区货物运输及技术作业为主,将不办理客运业务。本次研究线路推荐方案与港区规划道路多次交叉,由于铁路轨面高程与规划道路高程相近,考虑到道路排水问题,暂考虑平交方式。(3)公路运输根据对规划项目运输量及运输方式预测,园区远期建成后约有802.54万吨/年的运输量通过公路运输,经折算,道路运输年均日交通量为3589辆中型载重汽车,符合二级公路的设计标准。①南北向的交通是港口和石化产业园对外集疏运交通的主要方向,将临海大道规划为钦州港西港区的疏港大道,向北不仅可以通往南北高速公路,进入高速公路网,也可沿园区北边界道路—工业北路连接至进港大道,通往钦州市区;向南通过连接果鹰大道、钦州港大道和龙海路,将西港区的四大作业区联系在一起,形成钦州石化产业园及西港区的集疏运系统。规划将临海大道、果鹰大道、钦州港大道增设一至两条货运专用通道。②从园区的安全和整体性出发,规划将钦州港大道的园区段取消,改从临海大道和南港大道连接至进港大道,通往钦州市区。在金鼓大街以南段通过与果鹰大道、临海大道连接,形成西港区和石化园区对外的主要货运通道。同时大型石化企业往往有大件运输需求,规划利用钦州港大道设置连接港口和石化企业之间的大件运输通道。③龙径大道向北通往滨海新城,向南通往石化园区西南部的中心商贸区;环珠大街作为园区北部的边界道路,向东通往钦州港新城区,向西与龙径大道相连,形成园区主要的对外客流通道。④金鼓大街作为园区的对外公路存在许多问题,建议将金鼓大街承担的过境交通在园区外绕行,其公路性质改为园区内部道路。绕行方案如下:金鼓大街(滨海公路)的过境客运交通从六景高速新线交汇处开始向北绕行至环珠大道,在与临海大道交汇处沿石化园区的边界道路一直驶向龙径大道,再与金鼓大街既有道路连接;货运交通在金鼓大街与临海大道交汇处开始绕行,沿临海大道向南绕行,沿着果鹰大道-原钦港大道再与金鼓大街既有道路相交。
公用工程设施规划本园区工程设施规划主要包括给排水工程、供热工程、供电、供气、仓储物流等。采用一次规划、分步实施。区内将采用高度集中、一体化公用工程岛的建设模式。.1给水工程(1)园区外部给供水条件目前,规划区工业生产及生活用水水源主要来源于金窝水库,库容约6000万方,原水水质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二类水质标准,由广西丰源水利负责供水,目前供水能力为55万方/天,供水量为16万方/天。根据开发区发展,远期规划供水能力120万方/天。水源地已建取水泵站,主要供水干管已经铺设完成;生活用水由钦州港水厂提供,目前总供水能力10万方/天,正计划扩建至30万方/天。(2)园区给水现状区外原水供水管线已经敷设至规划区内,管径DN800-1400;区内自来水厂已经建成规模10万立方米/天;园区采用分质供水,供水系统分为工业水系统和生活水系统。①工业水系统:工业水由广西丰源水利提供,经输水管线供入区内工业水管网。②生活水系统:生活用水由钦州港水厂提供,建设独立的生活水管网。(3)园区给水规划规划区内已经规划建设项目的工业用地,其用水量按照项目估算需水量预测;没有规划建设项目的工业预留用地和其它性质的用地,按照《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282-98)的规定中各类用地采用的用水指标计算。³³³³³/h、循环冷却水m³/h;远期规划实施后需新增新鲜水用量m³/h、脱盐水m³/h、循环冷却水m³/h,远期规划全部实施后,合计本园区新鲜水用量m³/h。①水源:整个规划区生产、生活用水由金窝水库供水工程供原水,区内已建有10万立方米/天自来水厂。②³万m³/h),采用分质供水,供水系统分为工业水系统和生活水系统。工业水由广西丰源水利提供,经输水管线供入区内工业水管网。生活用水由钦州港供水公司提供,目前已建成供水能力10万方/天,规划建设总规模为30万方/天,生活水管网独立建设。③供水管网铺设:管网采用环状布置,埋地敷设。工业用水给水管网上设有地下式低压消火栓,沿道路边布置,间距为120m。各装置区生产用水接管点在装置界区外1m。各装置生产给水管线入口处应设有流量计、压力表、温度计等测量仪表;生活水及部分工业用水由区内自来水厂供水管网供应。.2排水工程本园区排水工程规划,具体如下(1)排水工程现状①污水处理厂:园区内已建成集中污水处理厂,由胜科水务公司集中处理,目前处理能力为15000吨/天,可根据园区需要随时扩大污水处理能力,污水处理厂规划占地300亩。胜科污水处理厂尾水排放执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标准。②污水管网:未受污染的雨水经过规划区内雨水管(渠)系统,直接排海。经过企业预处理后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三级标准的生产、生活污水和初期雨水,经过规划区内污水管道系统,排入区内污水处理厂,经过进一步处理,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一级标准后,经过中水处理装置深度处理回用;清洁下水经过反渗透除盐处理后回用,中水处理装置处理后的浓盐水及一些冲洗水经排污口深海排放或作为区内湿煤湿渣用水。②排污口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调整方案》(桂政办发[2011]年74号)明确了A1、A2和A3排污区的排污范围,分别为GX069DIV、GX070DIV和GX071DIV。石化园区的对应的排污区为A1排污区:金鼓江污水深海排放区,中心坐标E108°37’42”,N21°41’14”,混合区为以500m为半径的圆形区域,面积50hm2。目前排污口的实际设置为:胜科污水处理厂排口、中石油现有排污口均未按照原环评批复的设置,两个排扣均设置在鹰岭作业区外侧。现有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1)缺少龙头石化项目,制约了产业发展中国石油广西石化一期1000万吨/年炼油工程是目前钦州石化产业园发展的重要基础,由于该项目采用燃料型加工方案,产品以清洁燃料为主,并且原料和产品主要由中国石油统一购销,能对外提供的可用于延伸加工的产品较少,难以满足园区现有下游企业需求,已成为园区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制约因素。因此要进一步提升钦州石化产业园石化产业规模,必须尽快启动大型烯烃、芳烃和炼化一体化等龙头项目的建设,尽快整合提高码头和化工品罐区的接收储运能力,提高有效基础资源保障能力,优化产业整体上下游配置。(2)产品种类较为单一,产业结构层级较低目前钦州石化产业园中炼油产业(含沥青生产)占整个园区产值的85%以上,成为绝对主体。据初步统计,园区化工产品总数仅有50种左右,产品种过少,没有体现出石油化工下游产业多样化的特点,缺乏新的产业增长点。参考国外较为成熟的石化园区,以德国切姆西特化工园为例,该园区总占地面积1200公顷,可生产的化工原料和产品种类多达4000多种。此外,园区部分企业的产品结构不合理,产品附加值不高,抗风险能力较弱,有些产品类型已经不适应国内外市场发展的需要。以碳四深加工为例,玉柴石化和天恒石化的MTBE、芳构化油和烷基化油均为大宗的碳四深加工产品,截止2014年底,我国MTBE、烷基化和芳构化产能分别达到了1225万吨/年、1065万吨/年和1316万吨/年,产能严重过剩,致使企业生产经营出现困难。(3)企业关联度低,产业链延伸不足产业链是从一种或几种资源通过若干产业层次不断向下游产业转移直至到达消费者的路径。目前,钦州石化产业园的已形成一定产业规模,但并没有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链,企业关联程度低,产业链的纵向和横向延伸都较少,能够提供给市场的产品层次集中,其市场风险也较高。在这种多个企业相互独立的经营模式下,企业的原料和产品全部依靠外购和外销,将会发生较高的交易费用,还面临契约不完善、信息不完全、交易不确定等难题,使得企业的赢利能力降低,并且容易受到上下游产业行情波动的制约,不利保持稳定的生产状态和盈利状况。从目前的市场情况来看,相对于普遍存在的企业间的竞争,产业链间的竞争己经越来越重要。作为一个化工园区,如果没有形成以价值链为纽带的产业集群,其资源配置效率往往很低,不利于园区的长远发展。只有通过建设完整的产业链,将不同的生产主体联系起来,尽可能的实现“产业链一体化”和“原料隔墙供应”,使生产装置互联、上下游产品互供、管道互通、投资相互渗透,才能使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将钦州石化产业园建设成为真正意义上的领先化工园区。(4)产业布局不尽合理,仍有多个环境敏感点钦州石化产业园是2007年开始规划建设的专业性石油化工产业园区,现有和规划项目拥有多种危险化工工艺、多种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和管理压力很大。但目前早期建设的铁合金企业仍分布在园区内,布局不合理,不仅不利于产业自身的规模化发展和做大做强,同时对石化产业的发展和布局也产生不利影响。亟待以本次修编为契机,调整园区的产业空间布局,优化产业结构。园区内目前仍有三个社区的22个居民小组,共6734人未搬迁。由于石化装置在建设时必须与居民区之间留有足够的安全卫生防护距离,因此众多环境敏感点的存在,降低了园区整体利用效率,已经严重制约了园区产业的发展。为保证园区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必须尽快采取搬迁措施,消除这些环境敏感点。(5)部分配套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石化园区要做大做强,首先要搞好基础设施,其中公用工程建设是关键,园区内水、电、蒸汽、气体等输送畅通,既为已有装置提供需求,也是招商引资的重要条件。目前,钦州石化产业园内的供水管线、污水处理厂已建成并投入使用,专用管廊和仓储设施建设顺利;但液体化学品码头、供热、工业气体等公用工程配套项目进度则相对滞后。由于热电联产项目的建设进度落后于园区企业的建设步伐,导致部分企业采用自备锅炉进行供热。自建锅炉普遍容量小、参数低,锅炉热效率低,燃煤燃烧不完全,对环境污染严重,不符合化工园区现代化、集约化和环保的要求,还给企业增加了负担。另外,园区工业气体供应项目还在洽谈中,基础气体可供应的品种、规模都还没有确定。需要钦州石化产业园加快实施园区公用工程项目,保障园区内企业使用,在延长产业链的同时延长服务链。规划实施的环境压力分析3.1环境影响识别规划范围内的污染源主要由生产企业、热源点、交通、人群活动产生。新增污染源细述如下:(1)新增项目的污染源识别园区产业项目拟规划为四个产业功能区:石油化工区、碳一化工及下游深加工区、生物及磷化工区、材料加工区。石油化工区:主要集中在园区北部,近远期以广西石化为龙头发展,炼油副产品加工项目集中布置在金鼓大街以南、南港大道以西;芳烃项目按照加工原料不同分别规划在园区净水厂东侧、园区污水处理厂西侧以及广西石化东侧地块,芳烃后加工项目也就近集中在广西石化东侧;环珠大道以北为规划的炼化一体化项目。碳一化工及下游深加工区:以靠近园区南部储煤仓为原则,自南向北依次布置园区的气化岛、MTO及下游系列项目。生物及磷化工区:布局目前已建成以及规划进一步发展的生物和磷化工项目,主要包括广西新天德能源生物化工项目、广西钦州澄星化工科技特种磷酸和磷酸盐项目、广西钦州志诚化工高纯磷酸及扩建项目等。材料加工区:材料加工区以园区中炼油项目及气化岛中副产品为原料进行材料深加工,形成高附加值的产品,包含材料加工、PTA、PET及合纤等产业。与广西石化平行布置,规划在临海大道以西。园区内生产企业实现了集中供热,根据石化行业大气污染物的排放特点,在考虑集中供热的情况下石化行业的有组织排放气体主要为加热炉的废气,生产过程中的工艺废气、装置区和罐区无组织排放废气等,主要污染物为SO2、NO2、H2S、烃类、烟尘以及一些工艺装置的废催化剂、添加剂粉尘等。根据行业特点主要有含油废水、含硫废水、净下水等,其中含油废水主要来自机泵及地面冲洗水、油罐切水等;含硫废水主要来自催化裂化装置、加氢精制、连续重整装置等。废水主要污染物为COD、石油类、硫化物、氨氮、盐类等。固体废物主要为废催化剂,废吸(脱)附剂、干燥剂和污水处理站油泥和污泥等。本次规划根据规划给出的各主要项目给出的推荐工艺路线,通过查阅资料、参考同类项目环评和专家咨询等方法,汇总列出主要规划项目废气、废水、固废的污染源。(2)园区集中供热热源的污染源识别目前园区共有6个热源,其中2个大的热源分别为国投钦州发电2×630MW机组、中电投北部湾(广西)热电热电联产项目。另外4个是小热源,分别是中国石油广西石化公司、钦州澄星化工科技、广西华胜热能公司和广西新天德能源。根据规划远期热源点有国投钦州发电、中电投北部湾(广西)热电,其余4个小热源点根据市场竞争原则逐步淘汰。新增规划区北部第三热源点,规划6台600t/h高压煤粉锅炉,配套4台抽背式汽轮发电机组,发电机组总装机容量为20万千瓦。燃煤机组的大气污染物根据《煤电节能减排升级与改造行动计划(2014-2020年)》NOX、SO2、烟尘的排放浓度需要按照50mg/m3、35mg/m3、10mg/m3设计。火电厂一般采用灰渣分除,干除渣、气力除灰方式,灰渣及脱硫石膏拟全部综合利用,综合利用不畅时由汽车运至事故灰场贮存。3.2环境压力估算排放标准的选取(1)废气各项目的排放标准参照执行《石油化学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征求意见稿)。按照《煤电节能减排升级与改造行动计划(2014~2020)》鼓励西部地区新建机组接近或达到燃气轮机组排放限值(即在基准氧含量6%条件下,烟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浓度分别不高于10、35、50mg/m3)。(2)废水根据区域污染情况及现有入驻企业的排水方案产业区目前的排水方案为:①对于各产业链源头或大型项目自行处理达标后经园区排海管线统一排放,项目包括炼油、芳烃、气化岛、PTA、芳烃构化、PTE项目,根据已经批复的环评报告书要求生产产生含油废水、工艺废水均处理后回用,含盐废水、循环水排污及其它与生产不直接相关的废水处理至《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标准排放。②石化区建设胜科污水处理厂,远期规模33万m3/d,已建万m3/d,服务范围为钦州港经济技术开发区西港区,接纳石化园区配套产业废水、化工废水和生活污水,处理至《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标准排放。③排污口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调整方案》(桂政办发[2011]年74号)明确了A1、A2和A3排污区的排污范围,分别为GX069DIV、GX070DIV和GX071DIV。石化园区的对应的排污区为A1排污区:金鼓江污水深海排放区,中心坐标E108°37’42”,N21°41’14”,混合区为以500m为半径的圆形区域,面积50hm2。目前排污口的实际设置为:胜科污水处理厂排口、中石油现有排污口均未按照原环评批复的设置,两个排扣均设置在鹰岭作业区外侧。规划实施大气污染源估算(1)规划新增项目的大气污染源估算在规划列出的64个项目中规划新增的项目有48个,其中:石油化工产业增加包括120万吨石油制芳烃、200万吨重油制烯烃及芳烃、100万吨对二甲苯、远期的1000万吨炼化一体化项目及其石化产业下游企业共11个;新增的碳一化工及下游深加工区建设以煤气化生产180万吨甲醇、30万吨苯乙烯、26万吨丙烯腈为基础的产业链延伸共14个项目;材料加工区新建以150万吨PTA为基础原料生产下游树酯项目共12个;生物及磷化工区新建20万吨磷酸盐、12万吨甲醛等项目共11个。根据已经批复的环评报告《中石油广西石化1000万吨/年炼油项目调整报告》、《玉柴一期》、《甘肃华亭中煦煤化工有限责任公司60万吨/年煤制甲醇项目》、《中石油茂名分公司60万吨/年芳烃项目(未批)》、《中海油大亚湾30万吨/年ABS项目》、《惠州大亚湾中海油1200万吨/年炼油及乙烯一体化项目》、《翔鹭石化150万吨/年精对苯二甲酸二期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等,参考的项目基本涵盖了规划涉及的4个功能区且均能代表国内清洁生产的先进水平。近期SO2、NOx、烟尘、非甲烷总烃新增排放量为7827.4吨/年、8077.6吨/年、2491.1吨/年、1136.4吨/年;远期SO2、NOx、烟尘、非甲烷总烃新增排放量为3504.7吨/年、6995.9吨/年、1384.2吨/年、3487.9吨/年。(2)规划集中供热项目的污染源估算根据规划远期热源点有国投钦州发电、中电投钦州热电联产项目扩大规模,另外4个小热源点撤销;新增规划区北部第三热源点,规划6台600t/h高压煤粉锅炉,配套4台抽背式汽轮发电机组,发电机组总装机容量为20万千瓦。根据同类燃煤电厂执行燃气标准后的污染物排放情况参考《海南洋浦华能电厂环境影响报告书》,规划区三个热源点的污染物排放情况。在建的由燃煤电厂产生的SO2、NOx、烟尘新增排放量为4665吨/年、5332.6吨/年、850吨/年;近期由燃煤电厂新增的SO2、NOx、烟尘新增排放量为726.51吨/年、666.1吨/年、252.6吨/年;远期由燃煤电厂新增的SO2、NOx、烟尘新增排放量为6248.6吨/年、9025.7吨/年、1388.6吨/年。(3)规划实施后仓储系统VOCS无组织排放估算=1\*GB3①原料及产品罐区远期规划实施后有4649.5万吨/年的货物依托海上运输、802.54万吨/年货物依托公路运输、748.24万吨/年货物依托铁路运输,园区内有1227万吨/年的液体化工物料及218052万Nm3/年氢气由区内管道输送供区内企业使用。钦州石化园区目前的仓储系统主要为码头后方的罐区和煤仓,由物流企业负责运营,已建和在建储罐可储存175.75万方物料,目前主要储存原油、成品油、液化气、其他油品和煤炭,集中在鹰岭作业区后方的腹地。鹰岭作业区主要的液体码头有原油码头、成品油及其他部分油品码头,金鼓江作业区码头为液体化学品和小宗油品码头。鹰岭作业区后方腹地上需储存原油、成品油、液化气以及部分油品,金鼓江作业区后方规划储存液体化学品、其他油品。根据产业规划原料的需要量,规划实施后鹰岭作业区共建成352万立原油储存能力、68.52万立成品油储存能力,合计涉及91个储罐;金鼓江作业区后方共建成54.7万立液体化学品储存能力、42.55万立其他油品储存能力,合计涉及116个储罐。规划实施后园区原有运输量为2200万吨/年、成品油运输量为974万吨/年、液体化学品的运输量为522.5万吨。=2\*GB3②仓储系统的VOCS排放核算对于罐区的无组织排放一般参照《石油库节能设计导则》中推荐的方法对储罐区油气挥发外泄的VOCs进行无组织排放量估算,由于本评价罐区的罐型、储存条件尚未确定,本评价的无组织放散参照《兰州原油商业储备库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已批复,规模为200万立方)。10万方的储罐小呼吸量为0.16t/年;每万吨周转量大呼吸量为0.5t。按此计算鹰岭作业区的无组织VOCs排放量为1593.7t/a、金鼓江作业区的无组织VOCs排放量为503.8t/a。(4)规划实施后大气污染源汇总规划实施后近期SO2、NOx、烟尘、非甲烷总烃新增排放量为13352.5吨/年、14183.0吨/年、3633.0吨/年、1248.2吨/年;远期SO2、NOx、烟尘、非甲烷总烃新增排放量为9753.3吨/年、16021.6吨/年、2772.7吨/年、3487.9吨/年。鹰岭作业区的无组织VOCs排放量为1593.7t/a、金鼓江作业区的无组织VOCs排放量为503.8t/a。环境质量现状及影响预测4.1环境质量现状大气环境委托广西壮族自治区分析测试研究中心与1月19日~25日开展了环境空气质量监测。区域常规污染物:TSP、SO2、NO2、PM10、PM2.5、臭氧,共计6项;区域特征污染物:苯并[a]芘、臭气浓度、苯系物(苯、甲苯、乙苯、二甲苯、苯乙烯)、氨气、硫化氢、VOCs、非甲烷总烃共计7项。二氧化硫(SO2)监测结果显示,评价区域范围内各监测点SO20744mg/m3,最大值占评价标准的8.8%;SO20815mg/m3,最大值占评价标准的10%;在评价区域范围内,所有监测点的SO2小时平均浓度和日评均浓度均低于评价标准《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的二级标准浓度限值。二氧化氮(NO2)监测结果显示,评价区域范围内各监测点NO20778mg/m3,最大值占评价标准的39%;NO2148mg/m3,最大值占评价标准的60%;在评价区域范围内,所有监测点的NO2小时平均浓度和日评均浓度均分别低于评价标准《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浓度限值。臭氧(O3)监测结果显示,评价区域范围内各监测点O3小时浓度平均值为0.037~0.090mg/m3,最大值占评价标准的%;O3日均浓度平均值为0.032~0.066mg/m3,最大值占评价标准的%;在评价区域范围内,所有监测点的O3小时平均浓度和日评均浓度均分别低于评价标准《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浓度限值。氨气(NH3)监测结果显示,评价区域范围内各监测点NH310~0.074mg/m3,最大值占评价标准的%;在评价区域范围内,所有监测点的NH3小时平均浓度均分别低于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TJ36-79)居住区标准值,一次值0.2mg/m3。总悬浮颗粒物(TSP)监测结果显示,评价区域范围内各监测点TSP日均浓度平均值为41~93ug/m3,最大值占评价标准的%,均低于评价标准《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级标准浓度限值。可吸入颗粒物(PM10)监测结果显示,评价区域范围内各监测点PM10日均浓度平均值为32~69ug/m3,最大值占评价标准的%,均低于评价标准《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浓度限值。PM监测结果显示,评价区域范围内各监测点PM日均浓度平均值为15~33ug/m3,最大值占评价标准的%,均低于评价标准《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浓度限值。苯并[a]芘监测结果显示,评价区域范围内各监测点苯并[a]芘日均浓度平均值为3,最大值占评价标准%,均低于评价标准《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浓度限值。苯监测结果显示,评价区域范围内各监测点苯小时浓度平均值为~mg/m3,最大值占评价标准的%,均低于3。甲苯监测结果显示,评价区域范围内各监测点甲苯小时浓度平均值为5×10-5~mg/m3,最大值占评价标准的%,均低于3;二甲苯监测结果显示,评价区域范围内各监测点二甲苯小时浓度平均值为~mg/m3,最大值占评价标准的%,均低于3)。乙苯监测结果显示,评价区域范围内各监测点乙苯小时浓度平均值为5×10-5~mg/m3,最大值占评价标准的%,均低于。苯乙烯监测结果显示,评价区域范围内各监测点苯乙烯小时浓度平均值为<5×10-5~mg/m3,最大值占评价标准的8%,均低于3)。TVOC监测结果显示,评价区域范围内各监测点TVOC小时浓度平均值为~mg/m3,最大值占评价标准的%,均低于参考3。硫化氢监测结果显示,评价区域范围内各监测点硫化氢小时浓度平均值为2×10-3~mg/m3,最大值占评价标准的90%,均低于3)非甲烷总烃监测结果显示,评价区域范围内各监测点非甲烷总烃小时浓度平均值为~mg/m3,最大值占评价标准的%,均低于参照以色列标准值综上所述,监测结果可知,评价范围内的的9个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点的SO2、NO2、O3、的小时平均浓度和SO2、NO2、O3、TSP、PM10、PM2.5、苯并[a]芘的日平均浓度都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的要求;苯均低于3;甲苯均低于3;二甲苯、苯乙烯、硫化氢均低于《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TJ36-79)居住区标准;TVOC均低于参考3;乙苯、非甲烷总烃均低于标准值。(2)海水水质现状及变化趋势2014年丰水期海水水质现状监测结果表明:小潮期监测中除pH和无机氮出现超标的因子有pH和无机氮,最大超标倍数分别为0.43倍,其余监测因子均符合相对应的海水水质标准。大潮期监测中出现超标的因子有pH、溶解氧、无机氮和悬浮物,最大超标倍数分别为1.49倍、1.14倍0.16和3.40倍。调查海域的污染因子具有陆源特征,海域水质受陆源污染物影响严重,悬浮物、无机氮、pH和溶解氧的含量较高;有机物、石油类无超标站位,铅、镉、铬、汞、砷等重金属含量普遍较低。总体来说,评价海域大多数评价因子符合相应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的海水水质要求,部分海域具有陆源性特征的污染因子不能满足功能区水质标准要求。通过2007~2013年钦州湾常规监测数据中的COD、无机氮、活性磷酸盐、石油类的年平均浓度值可知:2007年以来,钦州湾海域的石油类、COD和活性磷酸盐这三项指标的年平均浓度均保持在GB3097-1997《海水水质标准》第二类水质标准以内;而无机氮在2012及2013年的年平均浓度值均超出了相对应的水质标准。评价站位所在海域的活性磷酸盐、石油类、无机氮和COD年平均浓度值变化不显著。(3)海洋沉积物现状及变化趋势海洋沉积物质量评价结果表明:调查海域沉积物的各项监测指标均未超出其相对应的海洋沉积物质量标准,钦州湾海域沉积环境质量总体较好。2008年至今评价海域沉积物变化不大,各年份调查海域各监测点沉积物中检测项目含量均符合评价执行的《海洋沉积物质量》(GB18668-2002)中第三类标准,有些指标甚至比2008年监测结果要好,虽然钦州石化产业园投产项目有所增加,但并未对区域海洋沉积物造成明显的影响。(4)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监测结果表明,5个监测点位监测因子pH值、总硬度、溶解性总固体、氨氮、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挥发性酚、总氰化物、高锰酸盐指数、氟化物、氯化物、铁、锰、铜、铅、砷、汞、六价铬、镉均能满足《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Ⅲ类标准要求,评价因子硫化物、石油类、苯、甲苯、二甲苯均能满足《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标准要求。区域地下水环境质量良好。(5)生态环境质量现状=1\*GB3①土地利用现状规划区总面积32km2,根据现状调查情况,根据现状调查情况,规划区用地范围内除东南及南面为填海区外,其余大部分为低山丘陵,目前西部、南部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薪酬福利调整说明书与实施方案解读
- 绿色能源供应协议书
- 兄妹共同出资购房合同
- 全新绿化工程协议书
- 电力行业电力供应稳定性免责协议
- 员工年度工作总结与未来发展规划报告
- 项目合作方案设计建议书
- 购买公司股份协议书十
- 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大单元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
- 第二单元4《古诗三首》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
- 反兴奋剂考试试题与解析
- 电子支气管镜检查、清洗消毒保养及注意事项解读
- 建筑工程材料取样及收费标准
- 堤坝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CPIM BSCM__v3_0_VC(课堂PPT)
- 常用的螺纹底孔及公差规定
- 会议审批表模板
- 空调线路安装施工方案与技术措施
-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检验批填写全套表格+示范填写与说明
- (完整word版)班主任技能大赛试题及答案
- 干部任免工作流程图(1)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