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我国房地产经济发展的内在因素的论文_第1页
浅析我国房地产经济发展的内在因素的论文_第2页
浅析我国房地产经济发展的内在因素的论文_第3页
浅析我国房地产经济发展的内在因素的论文_第4页
浅析我国房地产经济发展的内在因素的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浅析我们国家房地产经济发展的内在因素的论文浅析我们国家房地产经济发展的内在因素过去的十多年,房地产在我们国家经济发展中一直发挥着新的经济增长点甚至支柱产业的作用。历史表明,房地产行业对经济的高速发展起到了很强的拉动作用,房地产的发展带动上下游产业的大发展。透过房价上涨、土地价格上涨、温州炒房团、房产投资的表面现象,深入分析房地产经济发展的几个内在因素:1、从人口总量和结构来看,我们国家还处于人口红利期当一个国家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初中级阶段,第一产业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劳动力,必然会出现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人口向城市人口的转移;住宅房产的需求总量是由人口数量、年龄结构和家庭的裂变速度来决定的。一般,25至45岁年龄的青壮年人口是住宅房产的主力军;25岁至35岁的青年人正处于结婚成家时期,此时需要组建新的家庭,滋生出购置婚房的刚需;而35岁至45岁的壮年人正逐步步入中年,此时上有老下有小,对住房的面积和大小需求日益强烈,随着收入的增加,滋生出改善性住房需求。新中国成立初期,曾经出现过3次人口出生高峰期,分别在1950~1957年,1962~1963年,1964~1971年,这三个时期每年出生率超过30;1972~1979年平均出生率也超过22;1980~1990年平均出生率也超过21;从1994年起,中国新生儿逐步减少,进入了低生育时代,从1994年的18逐步降至2010年的约12。11665.Com人口红利,是指一个国家的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较大,抚养率比较低,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的人口条件,整个国家的经济成高储蓄、高投资和高增长的局面。我们国家当下正处于人口红利期;社会总抚养比例从2001年的43%下降到2010年的34%,年轻工作人口的比较则大幅上升,少年儿童抚养比例大幅下降10个点,而老年人抚养比例则稍微上升。当下有些经济专家认为我们国家的人口红利正在逐步消失,原因在于低生育率、老龄化开始等因素;人口红利的转变节点将会在2015年出现。而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教授任远认为,当下中国的人口红利并没有因为老龄化而消除,实际上之前的红利来自人口数量,即量的红利。我们还可以获得人口'质'的红利,即健康和教育赋予劳动力的价值。在未来10~20年时间内,中国经济将从需求大量低价劳动力逐步转向需要大量高技能劳动力;随着我们国家受教育程度越来越高,结构性人口红利将取代总体的数量人口红利,继续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动力。每年出生人口的绝对数量统计为,1954~1957年均出生人口2124万;1958~1961年均出生人口1542万;1962~1975年均出论文联盟http生人口2627万;1976~1980年均出生人口1795万。1981~1997年均出生人口2220万;从1998年开始从1900万逐步降低至2010年的1596万。1997年之前我们依然每年出生人口在2000万以上,这将此后的连续20多年间,为我们国家经济发展提供充足的劳动力,以22岁大学毕业时间算起,个人推测至少要到2020年左右新增年轻劳动力才会逐步减少;以30岁左右买房来算,我们国家房地产新增需求在2027年之前,仍然有非常强劲的购房需求。2、从城市化率来看,我们国家城市化进程正在加速发展期城市化可以分两个方面来看,第一,人口城市化是城市化的本质和动力源泉,人口从农村流向城市,劳动力也从第一产业向城市第二、第三产业转移;第二,土地城市化是促进城市化的重要工具,在我们国家城市化进程中扮演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伴随人口城市化和非农经济活动对土地需求的增加,土地从农业向非农业配置,农业用地转化为城市用地;只有继续有效发挥土地的功能,才能促进城市化健康、可持续发展,对我们国家经济的平稳增长也是至关重要的。从1978年至1999年,我们国家进入城市化平稳发展期,城市化率从17.92%,稳步增长到30.89%,20多年间增长了近13个点;每年新增城市人口约1000万人。从2000年开始至今,我们国家进入城市化加速发展期,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城市化率增长显著,至2011年我们国家城市化率已经达到51.3%,12年时间增长了近20个点;年均新增城市人口超过2600万,这12年内总共流入城市人口超过3亿人,当下,中国人均在4000至5000美元,通过财富的逐步积累,已有部分人具备了购买商品房的消费能力;以人均居住面积30平方来计算,每年需要新增城市的真实住宅约7.8亿平方米左右;这还不包括改善性住房需求。从需求和供应总量来看,1998年-2011年商品住宅竣工总面积为56.2亿平方米,而1998年-2011年我们国家新增城市人口为3.3亿人,按照人均30平方计算,商品住宅需求总量将近100亿平方米;说明即使不考虑改善性需求,还有将近一半的新增城市人口是在租房;新增城市人口通过财富的积累,就会对商品住宅的形成潜在的购买需求。城市化过程中会增加工业用地、住宅用地、社会公共用地的需求;第一,城市化进程必然伴随着工业化过程,大量的扩大工业和新兴产业新建工厂,增加了对工业用地的需求。第二,城市化过程中,进入都市的人们必然需要数量更多、质量更高层次层次的住房需求。第三,随着城市社区的日益增加,人们的商业、文化、体育等大量的公共需求被扩大,因此需求更多的商业用地和公共用地。转贴于论文联盟我们国家东部、中部、西部的城市化水平差异很大。东部省份,特别是北京、上海、天津等地的城市化率已经非常高,达到80%,如果按照70%的发达国家城市化率标准,已经进入了城市化后期阶段,这意味着这些地区未来城市人口的增长将放缓,房地产需求需要寻找新的增长空间,由于城市发展具有层次性,满足中低收入者住房需要的中低端房地产的潜力也很巨大。但城市化率依然很低的中部、西部地区,其城市化率尚未达到40%,未来该区域将面临更加广阔的城市化空间,住房的需求旺盛,房地产仍将强劲发展。3、从宏观经济看,我们国家经济正处于快速稳定增长期,m2增速很大,对通胀造成了长期压力改革开放30年间,我们国家名义增速为15.8%,实际增速也超过10%,近年来增速仍然保持在8%-12%,而房地产的直接投资拉动增长超过1个百分点,产业杠杆拉动越3个百分点。经济的发展对我们国家的货币供应量提出了更高层次层次的要求。狭义货币m1反映着经济中的现实购买力;广义货币m2不仅反映现实的购买力,还反映潜在的购买力。从数据上看,2011年广义货币m2余额为85.16万亿元,狭义货币m1余额28.98万亿元,而2011年我们国家总量为47.16万亿元,m2/=1.81;而2011年美国为15.32万亿美元,m2为9.68万亿美元,m1为2.16万亿美元,美国m2/=0.63;m2/这一指标中国是美国的3倍,说明我们国家的货币环境比美国更加宽松。2000年-2011年,中国的广义货币m2从13.46万亿元涨到85.16万亿元〔超过了美国的9.68万亿美元,而只有美国的二分之一〕增长了6.3倍,而同期只增长了2.8倍,由此可见我们国家通胀长期压力很大。判断货币供应量是否过多的重要依据是通货膨胀压力。当下我们国家的资源与投资品如房产、黄金、收藏品等价格持续上扬,由此可见我们国家实际已经出现明显的通货膨胀;但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并没有出现明显的上涨,原因在于我们国家cpi不直接包括房价因素,但包含了8%的居住类商品,例如建房和装修材料,包括租房的租金,包括对公房的房租和私房的房租等,而美国的cpi在居住类计算时包括了45%。m2高速增长而cpi增长不明显,说明了当下我们国家经济的三驾马车中投资和进出口占据了主要部分,而消费需求相对不足。m2也可以作为衡量社会经济财富增幅的一个总体基准水平,如果你资本的投资收益能够超过m2增长率,则投资收益是跑赢财富增长的社会平均水平。当下大家都有比较强烈的存款保值增值意识,即使你的收益超过cpi也可能是财富贬值的;过去十年,黄金涨幅约350%,石油约200%,而跑赢m2增速的是中国房地产,所以房地产引来了各方面资金的投资。4、人民币升值压力促使国际资本流入中国房地产行业我们国家经济发展越好,人民币升值压力越大;自从2005年7月21日,中国进行人民币汇率改革制度以来,人民币不再单一参考美元,转而以一篮子货币为参考的浮动汇率制度,到2008年7月,人民币汇率从汇改前的8.2上升到6.8,上升了20%,这是持续的进出口贸易顺差之后,人民币被动的进行升值。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人民币再度回到事实上的对美元固定汇率政策,美元走低,抑制了人民币汇率的上升,截止到2012年8月,人民币汇率为6.33;虽然人民币的弹性化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人民币升值压力,但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依旧认为人民币币值被低估,只是低估程度不再像以前那么严重显著了。瑞银〔ubs〕新加坡货币策略师尼赞〔nizamidris〕估计,在2005年7月中国让人民币升值以前,人民币被低估约35%至40%。到当下为止,人民币兑一篮子全球货币在实值〔inrealterms〕上升值了约18%。这也就是说,人民币当下大约被低估20%左右。由于很多外资依然对人民币抱以升值的预期,资本的趋利性会促使热钱不断涌入中国,从而对国内的价格上涨形成了压力。而房地产投资的收益远远大于其他实体经济的回报,则大量的资金会通过各种投资途径流入房地产行业,给房地产带来了很多投资需求。综上所述,过去的10多年时间,我们国家处于人口红利期,社会总抚养逐步下降,而年轻劳动人口稳步上升,为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同时新生人口的绝对数量巨大,近年来受到高等教育的毕业生越来越多,比例越来越大,我们国家人口红利也会从数量人口红利转换成质量越高的结构人口红利,这些都为房地产奠定了中长期需求基础。同时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发展,近年来每年有超过2600万人进入城市,将中长期给房地产带来坚实的实质性住房消费需求,一方面一线城市向郊区化发展带来对住宅的需求,另一方面二三线城市加速城市化产生了真实需求,同时随着财富的积累滋生出了改善性需求、年轻人组建新家庭促发家庭向小型化裂变、来务工人员驻留后市民化都将催生出更大的刚性需求。广义货币m2的增长速度是增长的2倍多,发行货币量的增多使我们国家面临中长期通货膨胀的压力,而房地产投资的收益远远大于其他行业回报,资本的趋利性促使社会更多的资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