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发展史_第1页
广东省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发展史_第2页
广东省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发展史_第3页
广东省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发展史_第4页
广东省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发展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神经病学分会发展史一、学科发展概况1956年中ft(原中ft医学院黄兆开副259的摇篮。60~7025张,发展到350150名。至70遍地开展了脑血管造影等诊断技术,至此广东省神经学科建设具备了一定的规模。806010004002000TCD肌电图、诱发电位、头颅CTCT30多家省、市级医院配备了MRIDSA19861神科分会,成立于1959年,莫淦明教授任主任委员,黄兆开副教授任副主任委员;文革后恢复医学姚荣尹教授任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广东分会第二届神经病学分会改选于1987年719935于1996年,梁秀龄教授任主任委员、陆雪芬教授、张先绪主任医师任副主任委员。第五届神经病学分会于2000年改选,陆雪芬教授任主任委员,胡学强、陆兵勋教授任副主任委员;第六届神经病学分会于2004年6月改选,胡学强教授任主任委员、陆兵勋、曾进胜、廖卫平教授及王丽娟主任医师任副主任委员。神经病学分会于1987年成立了第一个癫痫和神经电生理学组,组长伍金城教授、副组长郑建仲1993年5月经选举产生了第二届癫痫和神经电生理学组,组长熊希民教授、副组长刘海荣、凌勤教授。1997年产生了第三届癫痫和神经电生理学组,组长张先绪主任医师、副组长廖卫平、凌勤教授;2001年选举产生了第四届癫痫和神经电生理学组,组长廖卫平教授、副组长周列民教授、凌勤副教授;2005年产生了第五届癫痫和神经电生理学组,组长廖卫平教授、副组长周列民、凌勤教授和李泽副主任医师。1999年成立了第一届神经生化学组,组长陆雪芬教授,副组长彭英,陈听安副教授,秘书廖卫平教授;2004年成立了第二届神经生化学组,组长张成教授,副组长潘速跃副1220057月成立,陆雪芬任名誉组长,钱采韵教授任名誉副组长,组长徐1220053月,梁秀龄教授任名誉组长,组长王丽娟主任医师,副组长邵明、黎锦如和陶恩祥教授;2004年2月成立了第一届脑血管病学组成立,陆雪芬教授任名誉组长,黄如训和田时雨教授任名誉副组长年3月成立了第一届神经病理学组,组长陆兵勋教授、副组长褚晓凡主任医师、刘振华教授和李洵华副教授;2004年底还成立了第一届神经免疫学组,组长胡学强、副组长黄舜韶教授和高聪主任医师;年3月成立了第一届神经心理学组,组长潘小平主任医师、副组长郑璇教授、袁彦伯及张虹桥副主任医师;2006年底成立了第一届神经介入学组,组长刘振华教授,副组长陆正齐副教授和邓伟华副主任医师。我省神经病学分会一直以老一辈专家为榜样,精诚团结,竭力为广大神经病学专业工作者服务。(1963年主办第一届和2006年主办第九届);迄今已成立了十个专业学组,神经介入学组为全国神经病学科中唯一的省组学会学组,各学组积极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为更好地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本每年都多次派出高水平专家下基层讲课,并在广大群众中普及脑血管疾病、帕金森病、神经遗传病、癫痫、痴呆等知识,为我省的脑血管疾病、帕金森病、神经遗传病、神经免疫性疾病、癫痫及痴呆、神经心理等疾病的防治水平的提高作出了重大贡献。二、我省神经病学在国内的学术地位通过了30余年的努力,我省神经病学在全国的地位显著提高,其重要的标志:1、中ft大学附属一、二、三院神经病学科2002年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2、中ft大学(原中ft医科大学)神经病学科为国内较早2002年南方医科大学神经病学科也成为博士点单位。3、中ft大学(原中ft医科大学)主办的《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是全国最早的神经病学专科杂志。4、由刘焯霖、梁秀龄主编的、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神经遗传病学》是我国第一部神经遗传病学专著。该书绝大多数资料来源于该科以及国内学者的临床研究成果。5、神经遗传病研究方面:中ft一院刘焯霖教授在我国第一个大规模开展神经遗传病的流行病学研究;中ft一院神经科梁秀龄教授于上世纪80年代末在全国率先对肝豆状核变性(我国较常见的神经遗传病)进行了基因学的研究。我省神经遗传病的研究处于全国领先水平。研究范帕金森病遗传学研究,获中华医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的心脏功能研究获国家教委。除了上述由刘焯霖、梁秀龄主编的我国第一部《神经遗传病学》专著外,2002年由刘焯霖、梁秀龄及张成主编了《神经遗传病学》第二版。2001年梁秀龄主编了《神经系统遗传性疾病》专著,这几本专著为我省以及我国的神经遗传病的普及和发展作出了较大贡献。6、神经系统变性疾病研究方面:中ft一院首次报道了正常中国汉族人群帕金森病(PD)多种基因的多态性分布,为研究机体解毒酶基因多态性与疾病关系提供了重要数据;首次在国内提出PD遗-Parkin基因在中国人群中的突变,从分子水平上揭示PD的发病机制,对多巴胺类药物的选择、治疗反应及预后判断,及对PD的早期诊断具重要作用。中ft一院徐评议教授在美国Baylor医学院神经科做博士后工作期间,首次发现Nurr1基因在帕金森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文章在具有很高影响力的NatureGenetics杂志上发表。以中ft一院钱彩韵教授为代表的Alzheimer病(AD)研究在全国也处于领先地位:她还发现广东地区AD的发病率低于国外及国内北京、上海等地,脑的特定结构与血管性痴呆的发生有关。7、在脑血管病研究方面:中ft一院神经科在全国首次自主开发“易卒中型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NAD(P)HCMB资助下,在南方地区广州医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在广东省中ft古镇长达20年的脑血管病社区防治点己于1997年被卫生部命名为国家慢病综合防治示范点,并获广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8、癫痫研究方面:广州医学院附属二院廖卫平教授为代表的课题组有关额叶癫痫的研究为国内首创,达国际先进水平;曾获得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2002年廖卫平教授负责卫生部和人民卫生出版社《癫痫》视听教材的主编工作,在国内癫痫领域有较大的影响。廖卫平教授主持完成钠通道1A基因检测及临床应用,发现了多个新基因突变,为世界上能进行此项检测的两个单位之一,并已在国内申请了专利。为此,2007年广州医学院附属二院神经科还获得我省重点学科。此外,还曾多次组织国际抗癫痫联盟在中国的活动和研究,如200620029、多发性硬化研究方面:以中ft大学附属三院神经科胡学强教授为代表的多发性硬化课题组为国内最早开展多发性硬化研究的单位之一。他在国内率先建立食蟹猴的MS动物模型。2002年《多发性硬化的临床及实验系列研究》获得广东省科技进步成果三等奖。10年又举办了第九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大会,这次大会是迄今为止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最大、最成功的一次会议。我省已成为全国举办或承办全国神经病学大型学术会议最多的省、市之一。11、举办了多次国际性神经病学学术会议。如2006年中澳癫痫影像学研讨会、2002年华夏国际癫痫学术会议,有力地促进了我省神经病学的对外合作与交流,提高了我分会的知名度。12教授的一致赞赏,老中青专家联欢晚会有力地促进了老中青专家的学术交流和身心和谐。13、我省神经病学分会还是全国不多的成立神经系统疑难病例会诊中心的省份之一。三、广东省神经病学重要的学科带头人1956年由中ft大学(原中ft医学院)的黄兆开副教授建立了全省第一个神经病学科,为广东省神经病学科的发展奠定了基础。1959年由莫淦明教授、黄兆开副教授组建了第一届广东省神经精神科学会,为广东省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的前身。上个世纪70年代,由中ft大学的赵馥教授主编了神经病学专业杂志《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该杂志的出版,为我省以至全国的神经病学的发展起了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上个世纪80年代,赵馥、宋雪文、郑建仲教授,他们与刘焯霖、梁秀龄、熊希民教授一起为我ft一院刘焯霖教授和梁秀龄教神经遗传病的研究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上个世纪90年代,刘焯霖、梁秀龄教授继续对我省神经遗传性疾病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郑Alzheimer病(AD)她还发现广东地区AD的发病率低于国外及国内北京、上海等地,脑的特定结构与血管性痴呆的发生有关。陆雪芬教授作为广医二院神经科学研究所的主要负责人(曾任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会的副主任委员和广东省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的主任委员、中华神经科杂志副总编辑,为我省神经病学的发展做四、重大科研成果1信号传导中的辅助因子而抑制神经发生获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杰出研究奖。2、我省神经病学界已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50余项。319962006SCI1004、编写了近30部重要神经病学方面专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有7部。5、自从1975年至今,主办了神经病学专业杂志《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该杂志为国家级核心杂志,在国内外同行学者中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五、历届分会主委、副主委、秘书名录赵馥(先)第一届郑建仲、刘焯霖、林日仁张先绪1986-第二届宋雪文(后)郑建仲刘焯霖、宋雪文、熊希民张先绪刘月香1989-第三届郑建仲熊希民、梁秀龄张先绪刘月香1993-第四届梁秀龄陆雪芬、张先绪胡学强1996-届数主委副主委届数主委副主委秘书时间第五届陆雪芬陆兵勋、胡学强廖卫平、李泽2000-第六届胡学强陆兵勋、曾进胜、廖卫平、王丽娟陆正齐、邱伟2004-成立学组名称届数组长副组长秘书时间第一届1987伍金诚郑建仲、李铁罗星海第二届1993熊希民刘海荣、凌勤廖卫平癫痫及电生理第三届1997张先绪廖卫平、凌勤李泽第四届2001廖卫平周列民、凌勤李泽第五届2005廖卫平周列民、李泽、凌勤李泽脑血管病第一届2004曾进胜徐安定、章成国、徐恩谭盛痴呆学组第一届2000陆雪芬钱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