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第页中考化学《溶解度及溶解度曲线》专项练习题(附带答案解析)1.现有t2℃时的溶液Ⅰ、Ⅱ各100g,溶液Ⅰ中含物质甲50g,溶液Ⅱ是物质乙的饱和溶液。物质甲、乙(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t2℃时,溶液Ⅰ是甲的饱和溶液B.t2℃时,溶液Ⅰ中甲的质量分数为50% C.t2℃时,溶液Ⅱ中含乙37gD.从t2℃降温至t1℃时,乙不会从溶液Ⅱ中析出2.根据图示实验、部分记录和溶解度曲线,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无法判断a中溶液是否为饱和溶液 B.c中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33.3% C.b中溶液在加热过程中始终为饱和溶液 D.常用冷却热的饱和溶液的方法获得氯化钠晶体3.压强为101kPa下,硝酸钾和氨气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如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温度/℃10203060溶解度/gKNO320.931.645.8110NH3705644.520A.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B.20℃时,KNO3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31.6% C.60℃的KNO3饱和溶液降温至30℃,有晶体析出D.NH3的溶解度与压强大小无关4.a、b、c三种不含结晶水的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的溶解度大于b的溶解度 B.将a的溶液由t2℃降温到t1℃,一定有晶体析出 C.t2℃时,50g的a溶于50g水,溶液的质量分数为50% D.c的饱和溶液由t2℃降温到t1℃,溶液的质量分数不变5.分析下图溶解度曲线,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t2℃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110gB.硝酸钾中含有少量氯化钠时,可以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硝酸钾C.将t2℃时硝酸钾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一定会析出(110-a)g晶体D.t2℃时,等质量的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含硝酸钾的质量一定比含氯化钠的质量大6.甲、乙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不考虑水的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依据溶解度曲线可判断,甲的溶解度比乙的大 B.t2℃时,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40% C.t2℃时,将甲、乙的饱和溶液分別降温到t1℃,析出晶体甲的质量大 D.t1℃时,将甲、乙的饱和溶液分别升温到t2℃,两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7.如图为甲、乙两种固体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物质的溶解度比乙物质的大 B.t2℃时,ag甲溶于100g水形成甲的不饱和溶液C.t1℃时,甲、乙的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都是25% D.将t1℃时甲和乙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仍然都是饱和溶液8.如图是甲、乙固体的溶解度曲线。甲、乙溶解度相等时的温度为___________℃;将a1℃时等质量甲、乙饱和溶液升温到a2℃,溶质的质量为甲____________乙(填“大于”“小于”或“等于”);a2℃时,65g甲饱和溶液稀释到20%,需加水______________g。9.溶液与人类生产、生活密切相关。(1)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①t1℃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②A、B、C三种物质中,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的是____________。③t2℃时,完全溶解agA物质最少需要水的质量是____________g。④t2℃时,相同质量的A、B饱和溶液中,A的饱和溶液中所含水的质量____________B的饱和溶液中所含水的质量(填“大于”、“等于”或“小于”)。(2)实验室欲除去粗盐样品中含有的不溶性泥沙,在过滤操作中需要用到的实验仪器和用品有:烧杯、铁架台(带铁圈)、玻璃棒、____________和滤纸。(3)在实验室中,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45g,需要氯化钠固体的质量是________g。将45g10%的氯化钠溶液配成含氯化钠为0.9%的溶液,得到氯化钠溶液的质量是____________g。10.如图所示是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1)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的是____________;30℃时溶解度最大的是____________。(2)80℃时硝酸钠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使硝酸钠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一种)。(3)某硝酸钾固体中混有少量硫酸铈杂质,分离提纯硝酸钾的操作是:配成高温下的硝酸钾饱和溶液、____________、过滤、洗涤、干燥。11.如图所示为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以下问题:(1)P点是a、c两条曲线的交点,其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t2℃时,将a物质20g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搅拌后所得溶液的质量是____________g。(3)t2℃时,将a、b、c的饱和溶液各100g,分别降温至t1℃,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_。12.已知甲物质的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如下表所示:温度/℃10203040溶解度/g10.018.036.056.0按如图步骤进行操作:(1)甲属于___________(填“易”或“可”)溶性物质,它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____________。(2)在A~E的溶液中,属于不饱和溶液的是____________(填序号,下同),与B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是____________。(3)要使E中未溶的甲物质全部溶解,至少需要加入30℃的水____________g。13.如图为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在__________℃时,A、C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2)A、B、C三种物质,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最小的是___________。(3)要使A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填“升高”或“降低”)温度。(4)温度为t℃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关系满足“C<A<B”的条件,则t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14.(1)水与人类的生活密切相关。①硬水给生活和生产带来许多麻烦,一般可用____________来区分硬水和软水。②可利用活性炭吸附水中的异味和色素,活性炭的吸附性属于____________(填“物理”或“化学”)性质。(2)下表是KNO3和Ca(OH)2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回答有关问题:温度/℃102030405060溶解度/gKNO320.931.645.863.985.5110.0Ca(OH)20.190.170.160.140.130.11①两种物质中,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②60℃时,按图示操作:A中的溶液是___________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C中析出固体的质量是____________g。③如图,向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硝酸铵固体,此时试管中氢氧化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将____________(填“变大”“不变”或“变小”)。15.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t1℃时,A物质的溶解度是____________g。(2)保持温度不变将B的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可采用的一种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3)将t2℃时等质量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所得溶液中溶剂质量最少的是____________。(4)t1℃时将A、B、C三种物质各5g分别加入20g水中充分溶解,所得溶液质量的大小关系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16.硝酸钾和氯化钠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如下表,请回答。温度/℃20406080100溶解度/g硝酸钾31.663.9110169246氯化钠36.036.637.338.439.8(1)6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____________g。(2)若硝酸钾中混有少量的氯化钠,提纯硝酸钾可以采取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3)20℃时,将硝酸钾和氯化钠两种固体各36g分别加入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充分溶解后可观察到如图所示的现象。①烧杯A中溶解的物质是____________。②若向烧杯A中加入一定量的水使剩余固体刚好全部溶解变为饱和溶液,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____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③若将A、B烧杯中的物质同时升温至80℃,则A、B中溶质的质量____________(填“一定”或“不一定”)相等。17.利用溶解度曲线,可以获得许多有关物质溶解度的信息。下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1)t3℃时,取等质量的甲、乙、丙分别配成饱和溶液,所得溶液质量最多的是__________;(2)若甲中混有少量的乙,提纯甲物质的步骤是:加水溶解、加热浓缩、_________、过滤、洗涤、_________;(3)保持温度不变,将甲的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的方法是__________;(4)将t1℃时甲、乙、丙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__________。18.我国古代提纯焰硝(含KNO3和少量NaCl、CaCl2等)工艺的主要过程示意如下:(1)步骤中,“搅拌”的作用是_______(写一种)。(2)步骤Ⅲ加小灰水(含K2CO3)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3)下图为硝酸钾、氯化钠的溶解度曲线。步骤Ⅳ在较高温度下过滤的目的是_______。(4)步骤V析出硝酸钾晶体的过程称之为_______。(5)“溶液2”一定含有溶质有KCl、_______和_______(填化学式)。19.溶液有广泛的用途。请回答下列问题。【资料】两种物质在不同温度时溶解度温度/℃20406080100溶解度/gKCl34.040.045.551.156.7KNO331.663.9110169246(1)分析、比较表中的数据可知,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大的物质是______。(2)40℃时,能否配制质量分数为35%的KCl溶液,原因是______。(3)为除去KNO3中混有的少量KCl,将固体样品加水溶解,然后加入适量的______溶液,过滤、蒸发即可。也可以用______的结晶方法。在实验中,常将固体样品配制成溶液进行化学反应的目的是______。20.生活中处处有化学。请用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洗涤剂能去除餐具上的油污,是因为洗涤剂具有______作用。(2)刚装修好的房屋内含有甲醛,除通风外,还可以在室内放置______吸附异味。(3)打开可乐瓶盖后,有大量气泡冒出,是因为气体的溶解度与______有关。(4)刚泡好的茶,会闻到茶的香味,从微观角度解释闻到香味的原因是______。(5)下列食物中富含的营养素,能为人体提供能量的是______(填字母序号)。A.鸡蛋B.大米C.奶油D.黄瓜21.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请回答。(1)P点的含义是______。(2)甲中含有少量乙,提纯甲的方法是______。(3)t2℃时,将80g甲的饱和溶液稀释成10%的溶液,需加水的质量是______。(4)将t2℃时等质量的甲、丙饱和溶液降温到t1℃,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的大小关系为______(填字母序号)。A.甲>丙B.甲=丙C.甲<丙22.根据下面NaNO3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表回答问题。(忽略溶解时的热量变化)温度/℃1020304050607080溶解度/g80.887.694.9103113124136149(1)20℃时,将90gNaNO3固体加入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得到溶液的质量为______。给烧杯加热,使溶液温度升至40℃时,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______。(2)80℃时,将249gNaNO3饱和溶液降温至______时,溶液质量变为224g。(3)50℃时,将200g溶质质量分数为50%的NaNO3溶液变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至少应向溶液中再加入______NaNO3固体。23.NaOH、KNO3和Na2CO3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如表所示。物质溶解度/g温度℃010203040NaOH42.051.0109.0119.0129.0KNO313.320.931.645.863.9Na2CO36.016.018.036.550.0下列实验过程中不考虑化学变化、水的蒸发和结晶水合物等因素。(1)10℃时,KNO3的溶解度______(填“>”,“<”或“=”)Na2CO3的溶解度。(2)20℃时,将129gNaOH固体加入到100g水中,搅拌后固体全部消失,放置到t1时刻开始析出固体,到t2时刻析出10g固体为_____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t2时刻溶液的温度为______℃。(3)40℃时,将等质量的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冷却到30℃,所得溶液中溶剂质量最多______(填序号)。A.Na2CO3溶液B.KNO3溶液C.NaOH溶液24.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1)t3℃时,甲、乙、丙三种固体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为。(2)℃时,甲、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3)三种物质中,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最小。(4)保持质量不变的情况下,将甲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的方法是。25.某校毕业班同学准备进行化学技能操作考试实验时,发现实验台上摆放的药品中,有一装有溶液的试剂瓶未盖瓶盖且标签破损(如图),于是决定对这瓶溶液进行实验探究。【提出问题】这瓶溶液是什么溶液?【交流讨论】根据受损标签的情况判断,这瓶溶液不可能是(填序号)。A.酸溶液B.碱溶液C.盐溶液【获得信息】Ⅰ.酸、碱、盐的性质实验中用到含钠元素的物质是氯化钠、氢氧化钠、碳酸钠和碳酸氢钠。Ⅱ.室温(20℃)时,四种物质的溶解度数据如下表:物质NaClNaOHNa2CO3NaHCO3溶解度/g361092159.6Ⅲ.NaCl、BaCl2的水溶液呈中性。【提出猜想】这瓶溶液可能是:猜想一:氯化钠溶液猜想二:碳酸钠溶液猜想三:氢氧化钠溶液猜想四:碳酸氢钠溶液经过讨论,大家认为猜想不合理,理由是。【实验推断】(1)小丽用洁净的玻璃棒蘸取该溶液滴在pH试纸上,测得pH>7,则这瓶溶液不可能是,理由是。(2)小明取样滴加过量的BaCl2溶液并不断振荡,观察到有沉淀产生,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静置后,取少许上层清液,滴入酚酞溶液,振荡后无明显现象。则这瓶溶液的原溶液可能是。【实验反思】实验室中,存取液体药品应注意(写一点即可)。26.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t1℃时,甲、乙、丙三种物质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2)t3℃时,将20g物质丙加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并恢复到原温度,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__。(结果保留到0.1%)(3)在不改变溶质质量分数的前提下,将甲的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的方法是___________。(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_(填字母序号)。a.t1℃时,用甲、乙、丙三种固体配制等质量的饱和溶液,所需水的质量大小关系是乙>甲>丙b.t2℃时,甲、丙两物质饱和溶液中所含溶质质量相等c.将t3℃时的甲、丙的饱和溶液降低温度至t2℃,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d.乙中混有少量甲,可以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提纯乙27.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1)P点的含义是______。(2)t2℃时,将60ga物质加入到100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中溶质与溶液的质量比是______。(3)t2℃时,要使接近饱和的c溶液变为饱和溶液,采用的方法是______。(4)t2℃时,等质量的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参考答案与解析1.【答案】B【解析】A、t2℃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137g,所以50g的水中能溶解68.5g甲,所以Ⅰ是甲的不饱和溶液,故A错误;B、t2℃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137g,100g溶液Ⅰ中含物质甲50g,所以溶液Ⅰ中甲的质量分数为×100%=50%,故B正确;C、t2℃时,乙物质的溶解度是137g,所以100g溶液Ⅱ中含乙的质量为100g××100%=57.8g,故C错误;D、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减小,从t2℃降温至t1℃时,乙的饱和溶液会有溶质析出,故D错误。故选B。2.【答案】C【解析】A、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36g,20g水中最多能溶解氯化钠7.2g,所以a中溶液是为不饱和溶液,故A错误;B、10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40g,所以20g水中最多能溶解氯化钠8g,所以c中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0%=28.6%,故B错误;C、b中溶液在加热过程中,烧杯底部有固体剩余,所以始终为饱和溶液,故C正确;D、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所以常用降温结晶的方法获得氯化钠晶体,故D错误。故选C。3.【答案】C【解析】A、由表中的数据可知,硝酸钾的溶解度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氨气的溶解度均随温度升高而减小,故A错误;B、20℃时,KNO3的溶解度是31.6g,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0%≈24%,故B错误;C、由于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60℃的KNO3饱和溶液降温至30℃,有晶体析出,故C正确;D、NH3是气体,NH3的溶解度随压强增大而增大,故D错误。故选C。4.【答案】D【解析】A、在比较物质的溶解度时,需要指明温度,故A错误;B、将a的溶液由t2℃降温到t1℃,溶液的状态不能确定,所以不一定有晶体析出,故B错误;C、t2℃时,a物质的溶解度是50g,所以50g的a溶于50g水,溶液的质量分数为×100%=33.3%,故C错误;D、c的饱和溶液由t2℃降温到t1℃,溶解度增大,不会析出晶体,溶剂质量也不变,所以溶液的质量分数不变,故D正确。故选D。5.【答案】C【解析】A、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t2℃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110g,故A正确;B、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所以硝酸钾中含有少量氯化钠时,可以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硝酸钾,故B正确;C、将t2℃时硝酸钾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饱和溶液的质量不能确定,所以析出晶体的质量也不能确定,故C错误;D、t2℃时,硝酸钾的溶解度大于氯化钠的溶解度,所以等质量的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含硝酸钾的质量一定比含氯化钠的质量大,故D正确。故选C。6.【答案】D【解析】A、在比较物质的溶解度时,需要指明温度,故A错误;B、t2℃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40g,所以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100%≠40%,故B错误;C、t2℃时,甲、乙的饱和溶液的质量不能确定,所以分別降温到t1℃,析出晶体的质量不能确定,故C错误;D、t1℃时,将甲、乙的饱和溶液分别升温到t2℃,两物质的溶解度增大,溶质、溶剂质量都不会改变,所以两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故D正确。故选D。7.【答案】B【解析】A、在比较物质的溶解度时,需要指明温度,故A错误;B、t2℃时,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ag,所以ag甲溶于100g水形成甲的不饱和溶液,故B正确;C、t1℃时,甲、乙物质的溶解度是25g,所以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都是×100%=20%,故C错误;D、将t1℃时甲和乙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甲物质的溶解度增大,变成不饱和溶液,乙物质的溶解度减小,仍然是饱和溶液,故D错误。故选B。8.【答案】a1 等于 10【解析】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甲、乙溶解度相等时的温度为a1℃;将a1℃时,等质量甲、乙饱和溶液升温到a2℃,溶解度增大,不会析出晶体,所以溶质的质量为甲等于乙;a2℃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30g,所以65g甲饱和溶液稀释到20%,需加水﹣65g=10g。9.【答案】(1)①C>B>A ②C ③100g ④小于(2)漏斗(3)4.5 500【解析】(1)①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t1℃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C>B>A;②A、B、C三种物质中,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的是C;③t2℃时,A物质的溶解度是ag,所以完全溶解agA物质最少需要水的质量是100g;④t2℃时,A物质的溶解度大于B物质的溶解度,所以相同质量的A、B饱和溶液中,A的饱和溶液中所含水的质量小于B的饱和溶液中所含水的质量。(2)实验室欲除去粗盐样品中含有的不溶性泥沙,在过滤操作中需要用到的实验仪器和用品有:烧杯、铁架台(带铁圈)、玻璃棒、漏斗和滤纸。(3)在实验室中,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45g,需要氯化钠固体的质量是10%×45g=4.5g,将45g10%的氯化钠溶液配成含氯化钠为0.9%的溶液,得到氯化钠溶液的质量是=500g。10.【答案】(1)硫酸铈 硝酸钠(2)60% 增加溶质或减少溶剂或降低温度(3)降温结晶【解析】(1)由溶解度曲线可知: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的是硫酸铈;30℃溶解度最大的是硝酸钠。(2)80℃时硝酸钠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100%=60%;使硝酸钠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措施有:增加溶质、减少溶剂、降低温度。(3)某硝酸钾固体中混有少量硫酸铈杂质,分离提纯硝酸钾的操作是:配成高温下的硝酸钾饱和溶液、降温结晶、过滤、洗涤、干燥。11.【答案】(1)在t1℃时,a、c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2)65(3)b>a>c【解析】(1)P点是a、c两条曲线的交点,其含义是:在t1℃时,a、c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2)t2℃时,a物质的溶解度是30g,将a物质20g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搅拌后最多溶解15g,所得溶液的质量=15g+50g=65g。(3)t2℃时,将a、b、c的饱和溶液各100g,分别降温至t1℃,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b>a>c,因为降温后b的溶解度大于a,c的质量分数不变,还是最小。12.【答案】(1)易 增大(2)C、D A(3)50【解析】(1)20℃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18g,所以甲属于易溶性物质,它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2)20℃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18g,40℃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56g,30℃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36g,所以在A~E的溶液中,属于不饱和溶液的是A、C、D;与B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是A,都是×100%。(3)30℃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36g,100g的水中加入54g的甲物质,所以要使E中未溶的甲物质全部溶解,至少需要加入30℃的水50g。13.【答案】(1)t1(2)B(3)降低(4)t1<t<t2【解析】(1)由溶解度曲线可知:在t1℃时,A、C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2)A、B、C三种物质,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最小的是B。(3)要使A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是:降低温度,增加溶质,蒸发水。(4)温度为t℃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关系满足“C<A<B”的条件,则t的取值范围是:t1<t<t2。14.【答案】(1)①肥皂水 ②物理(2)①Ca(OH)2②不饱和 3.16 ③不变【解析】(1)①硬水给生活和生产带来许多麻烦,一般可用肥皂水来区分硬水和软水,遇肥皂水产生泡沫少的是硬水,遇肥皂水产生泡沫多的是软水。②可利用活性炭吸附水中的异味和色素,活性炭的吸附性不需要经过化学变化来表现,属于物理性质。(2)①由表中的数据可知,两种物质中,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的是Ca(OH)2。②由于在6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110g,在此温度时在100g的水中加入31.6g的硝酸钾,形成的A溶液是不饱和溶液。在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31.6g,形成的B溶液是饱和溶液,在蒸发10g水时析出的晶体是3.16g。③向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硝酸铵固体,硝酸铵溶于水溶液温度降低,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溶液由饱和变不饱和,此时试管中氢氧化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将不变。15.【答案】(1)20(2)增加溶质(3)A(4)B>A=C【解析】(1)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t1℃时,A物质的溶解度是20g。(2)保持温度不变将B的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可采用的一种方法是增加溶质。(3)t2℃时,A物质的溶解度最大,等质量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A物质中的溶剂最少,降温至t1℃,不会影响溶剂的质量,所以所得溶液中溶剂质量最少的是A。(4)t1℃时,B物质的溶解度最大,A、C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所以将A、B、C三种物质各5g分别加入20g水中充分溶解,所得溶液质量的大小关系为B>A=C。16.【答案】(1)110(2)降温结晶(3)①硝酸钾 ②不变 ③一定【解析】(1)通过分析表格可知,6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110g。(2)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所以若硝酸钾溶液中混有少量的氯化钠,则提纯硝酸钾可采取的方法是降温结晶。(3)①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大于硝酸钾的溶解度,所以取KNO3、NaCl两种固体各36g分别放入20℃时的100g水中充分溶解,20℃时有如图所示的实验现象,烧杯A中溶解的物质是硝酸钾,烧杯B中溶解的物质氯化钠。②若向烧杯A中加入一定量的水使剩余固体刚好全部溶解变为饱和溶液,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③若将A、B烧杯中的物质同时升温至80℃,物质全部溶解,则A、B中溶质的质量一定相等。17.【答案】(1)丙(2)①.冷却结晶②.干燥(3)恒温蒸发甲的不饱和溶液的溶剂(4)乙>甲>丙【解析】【小问1详解】观察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得知,t3℃时,三者的溶解度大小关系是甲>乙>丙,故取等质量的甲、乙、丙分别配成饱和溶液,其溶剂质量大小关系是丙>乙>丙,则所得溶液质量最多的是丙;【小问2详解】从上图得知,在t2℃后甲的溶解度就大于乙,且其随温度上升的速率也大于乙,即在高温时,甲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更大,所以若甲中混有少量的乙,提纯甲物质的步骤是:加水溶解、加热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干燥;【小问3详解】保持温度不变,将甲的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的方法可以是恒温蒸发溶剂,来慢慢提升溶液中溶质甲的质量分数直至其变为饱和溶液;【小问4详解】t1℃时甲、乙、丙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乙>甲=丙,而在将其升温至t2℃时,甲、乙的溶解度是增大的,其溶剂质量未变,溶液质量也未变,此时甲、乙溶液的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甲>乙,而温度升高,丙的溶解度降低,这时丙的饱和溶液会在升温时发生结晶,其溶质质量分数下降,故此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会变小,即为乙>甲>丙。18.【答案】(1)加快溶解(或“均匀受热”)(2)(3)防止硝酸钾析出(4)结晶(5)①KNO3②.NaCl(或NaNO3)(两空答案可互换)【解析】【小问1详解】在步骤中,如步骤I搅拌可以使物质充分溶解,均匀受热,步骤II和III中可以加快溶解的速度,故填:加快溶解(或“均匀受热”);【小问2详解】根据碳酸钾能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钾,化学方程式为:;【小问3详解】步骤Ⅳ在较高温度时硝酸钾的溶解度较大,而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大,温度下降会使其析出,故在较高温度下过滤可以只滤除杂质不溶物,不会滤出硝酸钾,故填:防止硝酸钾析出;【小问4详解】固体由溶液中结晶析出的过程叫结晶,所以步骤V析出硝酸钾晶体的过程是结晶,故填:结晶;【小问5详解】根据碳酸钾除去了溶液中的氯化钙,但生成了氯化钾,故溶液中的离子有钾离子、钠离子,硝酸根离子、氯离子,虽有硝酸钾析出但溶液中仍会溶解部分硝酸钾,故“溶液2”一定含有的溶质有KCl、KNO3、NaCl(或NaNO3),故填:KNO3、NaCl(或NaNO3)。19.【答案】(1)硝酸钾KNO3(2)不能,40℃时氯化钾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8.6%,无法达到35%(3)①.硝酸银##AgNO3②.冷却热饱和溶液③.提高反应速率【解析】【小问1详解】分析、比较表中的数据可知,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大的物质是硝酸钾,故填:硝酸钾(或KNO3);【小问2详解】由表中数据可知:40℃时,KCl的溶解度为40.0g,饱和溶液质量分数最大为,所以不能配制质量分数为35%的KCl溶液,原因是40℃时氯化钾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8.6%,无法达到35%;故填:不能,40℃时氯化钾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8.6%,无法达到35%;【小问3详解】除去KNO3中混有的少量KCl,即要除去氯离子,用银离子,为了不引入新杂质,选择硝酸银溶液;根据硝酸钾和氯化钾受温度影响变化不同,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大,所以也可用冷取热饱和溶液的结晶方法;常将固体样品配制成溶液,反应的接触面积增大,可以提供反应速率,故填:硝酸银(或AgNO3);冷却热饱和溶液;提高反应速率。20.【答案】①.乳化②.活性炭(或木炭等,合理即可)③.压强④.分子不断运动⑤.ABC【解析】【详解】(1)洗涤剂能去除餐具上的油污,是因为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能把油污以小液滴的形式分散到水中。(2)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刚装修好的房屋内含有甲醛,除通风外,还可以在室内放置活性炭吸附异味。(3)打开可乐瓶盖后,有大量气泡冒出,是因为气体的溶解度与压强有关,压强减小气体溶解度减小。(4)刚泡好的茶,会闻到茶的香味,从微观角度解释闻到香味的原因是分子是不断运动的,运动到人周围被人闻到。(5)能为人体提供能量的是营养物质由糖类、油脂、蛋白质。A、鸡蛋富含蛋白质;B、大米富含糖类;C、奶油富含油脂;D、黄瓜富含维生素。故选ABC。21.【答案】①.t1℃时,乙、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②.降温结晶(或冷却热饱和溶液结晶法)③.220g④.C【解析】本题考查溶解度曲线。(1)溶解度曲线交点的含义表示物质的溶解度相等,因此表示t1℃时,乙、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2)甲和乙都是随着温度的降低溶解度变小,但是甲的幅度更明显,因此得到甲用降温结晶;(3)t2℃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60g,即100g水中最多溶解60g甲物质,所以求得80g溶液中最多溶解30g甲物质,设水的质量为x,根据稀释前后溶质质量不变:,求得x=220g;(4)降温到t1℃时,甲的饱和溶液会有晶体析出,丙溶液会变成不饱和溶液,虽然在t1℃时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但为了保证开始甲和丙溶液质量相等,丙溶液中溶解的量应该比t2℃时丙的溶解度值大,因此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要比甲的质量多,故选C。22.【答案】(1).187.6g9:10或90:100(2).60℃(3)13g【解析】(1)根据硝酸钠溶解度表可知,20℃时硝酸钠的溶解度为87.6g;将90g硝酸钠加入到100g水中,只能溶解87.6g,故得到的溶液质量为187.6g;40℃时硝酸钠的溶解度为103g,升温后溶解度增大,未溶解的固体完全溶解,此时溶液的质量为10g,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90:100=9:10;(2)80℃时,硝酸钠的溶解度为149g,将249gNaNO3饱和溶液降温后,溶液质量变为224g,析出固体25g,此时溶液中溶解的硝酸钠质量为124g,故降温至60℃;(3)50℃时,硝酸钠的溶解度为113g,200g溶质质量分数为50%的硝酸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溶剂质量都为100g,故要转变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应至少再加入13g硝酸钠固体;23.【答案】(1).>(2).饱和(3).30(4).A【解析】(1)由KNO3和Na2CO3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数据可知,10℃时,KNO3的溶解度>Na2CO3的溶解度,故填:>;(2)20℃时,将129gNaOH固体加入到100g水中,搅拌后固体全部消失,说明氢氧化钠溶解时放热,放置到t1时刻开始析出固体,到t2时刻析出10g固体,说明t2时刻的溶液一定为饱和溶液;t2时刻,100g水中,恰好溶解了129g-10g=119g氢氧化钠固体,且为饱和溶液,由NaOH溶解度数据可知,t2时刻溶液对应的温度为30℃,故填:30;(3)40℃时,NaOH、KNO3和Na2CO3的溶解度大小关系为NaOH>KNO3>Na2CO3,此时等质量的饱和溶液中溶剂的质量关系为Na2CO3>KNO3>NaOH,将等质量的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冷却到30℃,溶液有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