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浙江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分类训练:史记类_第1页
2023届浙江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分类训练:史记类_第2页
2023届浙江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分类训练:史记类_第3页
2023届浙江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分类训练:史记类_第4页
2023届浙江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分类训练:史记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石晋基唐

后唐潞王清泰元年。帝©与石敬琏皆以勇力善斗,事明宗为左右,然心竞,素

不相悦。帝即位,敬班不得已入朝。山陵既毕,不敢言归。时敬藉久疾嬴瘠,太

后及魏国公主②屡为之言;而凤翔旧将佐多劝帝留之惟韩李二人以为赵延寿在汴不

宜猜忌敬理帝亦见其骨立不以为虞乃复以为河东节度使。

二年夏六月,河东节度使、北面号簟石敬琏既还镇,阴为自全之计,多于宾客

前自称嬴瘠不堪为师,冀朝廷不忌。然秋七月乙巳,帝以武宁节度使张敬达为北

面行营副总管,将兵屯代州,以分石敬藉之权。

清泰三年三月,石敬靖尽收其货之在洛阳及诸道者归晋阳,托言以助军费,人

皆知其有异志。唐主夜与近臣从容语曰:“石郎于朕至亲,无可疑者,但流言不

息,万一失欢,何以解之?”皆不对。端明殿学士、给事中李窥退谓吕琦日:

“吾辈受恩深厚,岂得自同众人,一概观望邪!计将安出?”琦曰:“河东若有

异谋,必结契丹为援。契丹用以赞华在中国,屡求和亲,但求前剌未获,故和未

成耳。今诚归前剌等与之和,岁以礼币约直十余万承遗之,彼必欢然承命。如此,

则河东虽欲陆梁③,无能为矣。”我日:“此吾志也,然钱谷皆出三司,宜更与张

相谋之。”遂告张延朗。延朗目:“如学士计,不惟可以制河东,亦省边费之什

九,计无便于此者。若主上听从,但责办于老夫,请于库财之外摺拾以供之。”

他夕,二人密言于帝,帝大喜,称其忠,二人私草遗丹书以俟命。久之,帝以其

谋告枢密直学士薛文遇,文遇对目:“以天子之尊,屈身奉夷狄,不亦辱乎?又,

虏若循故事求尚公主,何以拒之?”帝意遂变。一日,急召去、琦至后楼,盛怒。

自是群臣不敢复言和亲之策。丁已,以琦为御史中丞,盖疏之也。初,石敬理欲

尝唐主之意,累表自陈嬴疾,乞解兵柄,移他镇。帝与执政议从其请,移镇郛州。

房嵩、李赛、吕琦等皆力谏,以为不可,帝犹豫久之。后与薛文遇议。文遇日:

“兹事断自圣志,群臣各为身谋,安肯尽言!以臣观之,河东移亦反,不移亦反,

在旦暮耳,不若先事图之。”先是,本者言国家今年应得贤佐,出奇谋,定天下,

帝意文遇当之。闻其言,大喜,曰:“卿言殊豁吾意,成败吾决行之。”即为除

目,付学士院使草制。辛卯,以石敬琏为天平节度使。

敬堪疑惧,谋于将佐日:“我不兴乱,朝廷发之,安能束手死于道路乎!”敬

琏遂反。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石晋篡唐》,有删改)

【注】①帝:后唐末帝李从珂,清泰三年(936年),无力抵挡石敬塘与契丹军队

的进攻,自焚于洛阳。②魏国公主:石敬塘妻子。③陆梁:本指跳跃,此处引申

为造反。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凤翔旧将佐多/劝帝留之/惟韩李二人以为/赵延寿在汴/不宜猜忌敬晦/帝亦见其

骨/立不以为虞/乃复以为河东节度使

B.凤翔旧将佐多劝帝留之/惟韩李二人以为/赵延寿在汴/不宜猜忌敬珊/帝亦见其

骨立/不以为虞/乃复以为河东节度使

C.凤翔旧将佐多劝帝留之/惟韩李二人以为/赵延寿在汴/不宜猜忌敬晦/帝亦见其

骨/立不以为虞/乃复以为河东节度使

D.凤翔旧将佐多/劝帝留之/惟韩李二人以为/赵延寿在汴/不宜猜忌敬瑞/帝亦见其

骨立/不以为虞/乃复以为河东节度使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总管是古代官名,为地方高级军政长官、军事长官或管理专门事务的行政长官

的职称;后唐时为地方高级行政长官。

B.缗是古代计量单位,即通常说的一贯钱或一吊钱,古人常用一千文为一缗。

C.术者或称术士,一般指以占卜、星相、堪舆(即风水术)等为职业的人。

D.除目指除授官吏的文书。皇帝亲自书写付外执行或经过宰相奏拟而执行的,都

可以称作除目。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后唐末帝李从珂与石敬瑞都是久历战阵的将领,但二人一直明争暗斗,互不服

气,关系不融洽。

B.因为石敬瑞病弱、太后和石敬瑞妻子一再说情、韩李二人怂恿,李从珂放松了

警惕,让石敬瑞回到了原来的藩镇。

C.张延朗认为后唐只要每年送给契丹大约十余万礼币,就可以扼制石敬晦反叛,

还能为朝廷节省十分之九的边境军费。

D.李从珂听从了大臣薛文遇的建议,下定决心,调石敬塘移镇天平;石敬塘不甘

束手就擒,起兵反叛朝廷。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石敬塘尽收其货之在洛阳及诸道者归晋阳,托言以助军费,人皆知其有异志。

(2)初,石敬瑞欲尝唐主之意,累表自陈羸疾,乞解兵柄,移他镇。

5.时之来也,雕虎可以生风;运之去也,应龙不免为酿。”北宋薛居正在《旧五

代史》中如此评价李从珂。他认为李从珂最后自焚亡国属天命不祐。你认同这种

说法吗?请结合本文谈谈你的看法。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方孝孺,字希直,宁海人。孝孺幼警敏,双眸炯炯,读书日盈寸。长从宋濂学,

濂门下知名士皆出其下。孝孺顾末视文艺,恒以明王道、致太平为己任。尝卧病

绝粮,家人以告,笑曰:“古人三目々拿,贫岂独我哉?”父克勤坐事诛,扶丧

归葬,哀动行路。既免丧,复从濂卒业。

港*十五年,以吴沉、揭枢荐,召见。太祖喜其举止端整,谓皇太子曰:“此

庄士,当老其才。”礼遣还。二十五年,又以荐召至。太祖日:“今非用孝孺

时。”蜀献王闻其贤,聘为世子师。

及惠帝即位,召为翰林侍讲。明年迁年涉争古,国家大政事辄咨之。临朝奏事,

臣僚面议可否,或命孝孺就展①前批答。时修《太祖实录》及《类要》诸书,孝

孺皆总裁。燕兵起,廷议讨之,诏檄皆出其手。

建文三年,燕兵掠大名。孝孺曰:“燕兵久顿大名,天暑雨,当不战自疲。±

其奏事适至,宜且与报书,往返逾月,使其将士心懈。我谋定势合,进而蹴之,

不难矣。”帝以为然,命孝孺草诏,遣大理寺少卿薛嘉驰报燕。比至邕星宣谕不

敢出燕王不奉诏明年五月燕兵至江北帝下诏征四方兵命诸将集舟师江上而陈瑾以

战舰犀燕燕兵遂渡汪。.帝忧惧,或劝帝他幸,图兴复。孝孺力请守京城以待援兵,

即事不济,当死社稷。《丑,燕兵入,帝自焚。是日,孝孺被执下狱。

先是,成祖发北平,姚广孝以孝孺为托,日:“城下之日,彼必不降,幸勿杀

之。杀孝孺,天下读书种子绝矣。”成祖颔之。至是欲使草诏。召至,悲恸声彻

殿陛。成祖降榻,劳日:“先生毋自苦,予欲法周公辅成王耳。"孝孺日:“成

王安在?"成祖日:“彼自焚死。”孝孺日:“何不立成王之子?"成祖日:

“国赖长君。”孝孺目:“何不立成王之弟?"成祖日:“此朕家事。”顾左右

授笔札,目:“诏天下,非先生草不可。”孝孺投笔于地,且哭且骂曰:“死即

死耳,诏不可草。”成祖怒,命磔诸市。孝孺慨然就死,时年四十有六。

(选自《明史•方孝孺传》,有删改)

【注】①星(yi):宫殿内设在门和窗之间的大屏风。

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比至嘉匿宣谕/不敢出燕王/亦不奉诏/明年五月/燕兵至江北/帝下诏征四方兵/命

诸将集舟师/江上而陈璋以战舰降燕/燕兵遂渡江

B.比至嵬匿宣谕/不敢出燕王/亦不奉诏/明年五月/燕兵至江北/帝下诏征/四方兵命

诸将集舟师江上/而陈瑁以战舰降燕/燕兵遂渡江

C.比至/嵬匿宣谕不敢出/燕王亦不奉诏/明年五月/燕兵至江北/帝下诏征四方兵/命

诸将集舟师江上/而陈瑁以战舰降燕/燕兵遂渡江

D.比至/嵬匿宣谕不敢出/燕王亦不奉诏/明年五月/燕兵至江北/帝下诏征/四方兵

命诸将集舟师/江上而陈琦以战舰降燕/燕兵遂渡江

7.下列对文中加点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三旬九食,即三十天中只能吃九顿饭,意为家境贫困,得食困难。旬,十天叫

一旬。

B.洪武,年号,一个皇帝可用一个或多个年号。新皇帝即位后,一般都要改变纪

年的年号,称为''改元"。

C.侍讲学士,中国古代中央政府官职之一,明为从五品,清为从四品。该官职主

要配置于内阁或翰林院,辖下有典簿,侍诏等。主要任务为文史修撰、编修与检

校。

D.乙丑,干支纪日法,干支是天干和地支的总称。在古代干支依次相配也被用来

纪年和纪月,把干支顺序相配正好六十为一周,周而复始,循环记录。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方孝孺年轻的时候机警敏捷,每天读书超过一寸厚;成年以后,他曾先后跟从

宋濂学习,宋濂学生中很多著名人士都比不上他。

B.明太祖非常欣赏方孝孺的举止端庄严肃,并嘱咐皇太子要任用他到老,于是聘

用他为世子师,受到重用。

C.明成祖起兵后,方孝孺力主抵抗,也曾建议惠帝使用缓兵之计,但没有成功。

燕兵渡江后,惠帝自焚而死,方孝孺被下狱。

D.方孝孺忠于故主,拒绝配合成祖。他批驳成祖篡位的辩解,三次质问成祖,拒

不同意起草登基诏书,激怒明成祖而被处死。

9.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其奏事适至,宜且与报书,往返逾月,使其将士心懈。

(2)孝孺力请守京城以待援兵,即事不济,当死社稷。

10.文中哪些方面体现了方孝孺的文学才能。请列举两点。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苏于为赵合从,说魏王曰:“大王之地,南有鸿沟、陈、汝南,有许、鄢、昆

阳、邵陵、舞阳、新槃;东有淮、颖、沂、黄、煮枣、海盐、无缰;西有长城之

界;北有河外、卷、衍、燕、酸枣,地方千里。地名虽小,然而庐田庞舍,曾无

所刍牧牛马之地。人民之众,车马之多,日夜行不休已,无以异于三军之众。臣

窃料之,大王之国不下于楚。然粳人谋王,外交强虎狼之秦,以侵天下,卒有国

患,不被其祸。夫挟强秦之势,以内劫其主,罪无过此者。且魏天下之强国也大

王天下之贤主也今乃有意西面而事秦称东藩筑帝宫受冠带祠春秋臣窃为大王愧之。

臣闻越王勾践以散卒三千,禽夫差于干遂;武王卒三千人,革车三百乘,斩纣

于牧之野。岂其士卒众哉?诚能振其威也。今窃闻大王之卒,武力二十余万,苍

头二千万,奋击二十万,厮徒十万,车六百乘,骑五千匹。此其过越王勾践、武

王远矣。今乃于辟臣之说,而欲臣事秦。夫事秦必割地效质,故兵未用而国已亏

矣。与群臣之言事秦者,皆奸臣,非忠臣也。夫为人臣,割其主之地以求外交,

偷取一旦之功而不顾其后,破公家而成私门,外挟强秦之势以内劫其主,以求割

地,愿大王之熟察之也。

《周书》曰:,绵绵不绝,绶绶奈何?毫毛不拔,将成斧柯。前虑不定,后有

大患。'将奈之何?大王诚能听臣,六国从亲,专心并力,则必无强秦之患。故

敝邑赵王使使臣献愚计,奉明约,在大王诏之。"魏王日:“寡人下号,未尝得

闻明教。今主君以赵王之诏诏之,敬以国从。”

《战国策•魏策四》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且魏天下之强国也/大王天下之贤主也/今乃有意西面而事/秦称东藩/筑帝宫/受

冠带/祠春秋/臣窃为大王愧之/

B.且魏天下之强国也/大王天下之贤主也/今乃有意西面而事秦/称东藩/筑帝宫/受

冠带/祠春秋/臣窃为/大王愧之/

C.且魏/天下之强国也/大王/天下之贤主也/今乃有意西面而事秦/称东藩/筑帝宫/

受冠带/祠春秋/臣窃为大王愧之/

D.且魏/天下之强国也/大王/天下之贤主也/今乃有意西面而事/秦称东藩/筑帝宫/

受冠带/祠春秋/臣窃为/大王愧之/

1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子,加在姓氏后面用作对他人的尊称,文中的'苏子"与老子的'子'不同。

B.横,指''连横'和《过秦论》中的''外连衡而斗诸侯"中的''连衡"意思相同。

C凡群臣之言事奏者"与''轩凡四遭火”(《项脊轩志》)两句中的''凡"字含义不

同。

D.不肖,既指''不成材,不正派”,也可用于自谦,文中是获王的自谦之语。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泰认为魏国的力量比楚国不差,之所以屈服于泰国是因为谗臣的言论,因此

要明辨忠奸,认真审视本国的形势。

B.苏秦指出谗臣的罪恶是割让君主的土地与秦国勾结,窃取一时之功名,满足个

人的私利与欲望而不顾国家利益。

C.尾段引用《周书》中的话告诫魏王,错误或坏事在其萌芽状态时就要根除,不

要任其发展,贻害无穷,要当机立断。

D.经过苏秦的一番游说,魏王认清了形势,又加之赵王通过苏秦对他的施压,最

终魏王同意六国合纵,共同对抗秦国。

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地名虽小,然而庐田房舍,曾无所刍牧牛马之地。

(2)外挟强秦之势以内劫其主,以求割地,愿大王之熟察之也。

15.苏秦的合纵游说,最大特点就在于鼓舞各国的决不屈服的斗志,请简要分析

概括。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司马错与张仪争论于秦惠王前,司马错欲伐蜀,张仪日:“不如伐韩。"王日:

“请闻其说。”

对日:“亲魏善楚,下兵三川,塞帽辕、维氏之口,当屯留之道,魏绝南阳,

楚临南郑,秦攻新城宜阳,以临三■月之郊,诛周主之罪,侵楚魏之地。周自知不

救,力珍宝器必出。据九鼎,按图籍,挟天子以令天下,天下莫敢不听,此王业

也。今夫蜀,西僻之国也,而戎狄之长也,敝兵劳众不足以成名,得其地不足以

为利。臣闻:'争名者于朝,争利者于市。'今三川、周室,天下之市朝也,而

王不争焉,顾争于戎狄,去王业远矣。”

司马错曰:“不然。臣闻之:'欲富国者,务广其地;欲强兵者,务富其民:

欲王者,务博其德。三资者备,而王随之矣。'今王之地小民贫,故臣愿从事于

易。夫蜀,西僻之国也,而戎狄之长也,而有桀纣之乱。以秦攻之,譬如使豺狼

逐群羊也。取其地,足以广国也,得其财,足以富民;缮兵不伤众,而彼已服矣。

故拔一国,而天下不以为暴;利尽西海,诸侯不以为贪。是我一举而名实两附,

而又有禁暴止乱之名。今攻韩劫天子劫天子恶名也而木必利也又有不义之名而攻

天下之所不欲危!臣请谒其故:周,天下之宗室也;韩,周之与国也。周自知失

九鼎,韩自知亡三川,则必将二国并力合谋,以耳于齐、赵而求解乎楚、魏。以

鼎与楚,以地与魏,王不能禁。此臣所谓危,不如伐蜀之完也。"惠王日:“善!

寡人听子。”

卒起兵伐蜀,十月取之,遂定蜀,蜀主更号为侯,而使陈庄相蜀。蜀既属,秦

益强富厚,轻诸侯。

(选自《战国策•秦策》)

1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今攻韩劫天子/劫天子/恶名也/而未必利也/又有不义之名/而攻天下之所不欲危

B.今攻韩劫天子/劫天子/恶名也而未必/利也/又有不义之名/而攻天下之所不欲危

C.今攻韩劫天子/劫天子/恶名也而未必/利也/又有不义之名/而攻天下之所不欲/危

D.今攻韩劫天子/劫天子/恶名也/而未必利也/又有不义之名/而攻天下之所不欲;

1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理解和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当屯留之道"的''当"是''挡住,占据”之意,与《谏太宗十思疏》中''人君当神器

之重"的''当"意思不同。

B以因于齐赵"的''因"是''依靠"的意思,与《烛之武退秦师》中的''因人之力而敝

之"的''因"用法和意义相同。

C.以临二周之郊"中的''二周",指的是灭了商朝后建立的西周与在春秋、战国时

期的东周。

D.九鼎",象征国家政权。传说禹收天下之金,''铸九鼎,象九州",夏、商、周

时奉为传国之宝。

18.下列各项对文章内容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A.一场关于''伐蜀"与'伐韩"的争论,张仪主张''伐韩",因为他认为如果出兵攻打

戎狄,就离开周王畿太远了,不值得。

B.从立论角度看,两人论辩的出发点是一致的,那就是''名'"实'二字,既要为秦

谋得实利又要不陷于污名之中。

C.秦惠王最终听取了司马错的意见,并派兵攻打蜀国取得成功。蜀国归附了秦国,

秦国变得更加强大。

D.本文主要由人物的论辨语言构成,文字较为干净、洗炼,且结构精巧、绵密、

完整。在叙述中作者并未显露主观的褒贬、抑扬等态度,但作者的倾向性又融于

其中。

19.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挟天子以令天下,天下莫敢不听,此王业也。

(2)取其地,足以广国也;得其财,足以富民;缮兵不伤众,而彼已服矣。

20.清吴楚材《古文观止》云:''司马错建议伐蜀,句句驳倒张仪。”请简要概括司

马错主张伐蜀、反对伐韩的理由。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陈子昂集》序

【明】刘风

夫诗,发于性情者也。作者孰不由斯?三华之诗,发乎情,止乎礼义,故著以

为经。汉以来,专以质胜,犹古之遗风也。黄初①而降,以接晋之正始,其文浸

开,下及小仔而靡丽极矣。盖其志溺,故其气卑:其情荒,故其声散。以是而求

古之淳质,其可得乎?

逮唐氏创宇,声气混一,始复振发。然稍就声停.谐合体变,遂为近体,而与

古画境矣。子昂出于麟德②以后,浸液以华敷,沉蓄以雄思,约裁以精蔚,卷范

以清致,郁抗以夷淡,驱驭以杰朗,略采艳而务气格,薄形貌而专兴寄。下启开

元天宝之盛,而唐之律遂雄百代而长千古矣。谓非陈氏一变之力乎?

夫讽咏之初,不能直致情,郁于中,惋以舒写,故节奏兴焉。古者散而不迫,

优柔而可想,后之作者,求之益以纤密,则声病拘忌,由此而滋,遂转而为律。

律之变也,又与时而迁。

故今之言律,独宗唐氏之盛。子昂诗传已久,顾其文多逸。大中丞南岷王公授

子一编,目:“子昂,吾蜀产也,不及吾传之,吾有不释熟,以贻子。”按子昂

射洪人少以黄自雄刚概有奇气初入都人未之奇已而名,一日沸长安中。为文激昂,

善条列利害,陈当世之务,不徒溺俳偶。为若《止营原陵及慰抚十姓》皆匡益。

规诲济时之略,说正之气,时见乎辞,乃为诗所掩。中丞公所以出而传之,恐人

遂将遗子昂磊落大节与所论著,不几于失土哉!且其所遭,多感愤不平。

才足以有为而抑不得逞,志行芳洁而乃周旋菌表间。禁劝裨佐,非无尺寸,而

所效又非其所故。其为诗,益叹啜反覆,有遗意矣。余既已为校正,又为序,其

致如此。

【注释】①黄初:三国时魏文帝曹丕年号。②麟德:唐高宗李治的年号。

2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按子昂/射洪人少以贤/自雄刚概有奇气/初入都/人未之奇/

B.按子昂/射洪人/少以贤自雄刚概/有奇气/初入/都人未之奇/

C.按/子昂/射洪人/少以贤自雄/刚概有奇气/初入都/人未之奇/

D.按/子昂射洪人/少以费自雄/刚概有奇气/初入/都人未之奇/

2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无碉的一项是()

A.三代,指的是中国历史上自黄帝之后,黄河流域先后出现的三位部落联盟首领

——尧、舜、禹统治的三个时代。

B.六代,即六朝,指中国历史上的六个朝代,即东吴、东晋及南北朝时南朝的宋

齐梁陈四朝,六朝均以建康(今南京)为都城。

C.声津'的''声'指语言声调,主要有宫、商、角、徵、羽五声,'律"指语言的韵

律,中国古诗和骈文尤重声律。

D.诸武,武则天临朝称帝后,改唐为周,大肆重用武姓子嗣,这些武姓子嗣彼此

勾连,把持朝政,统称为''诸武"。

2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碉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诗源自人们的思想感情,而六代诗歌的语言虽然华丽到了极点,但是

气韵低下、声音散乱,无法达到敦厚质朴的古诗境界。

B.作者高度评价陈子昂的诗歌,认为他的诗不重视文采的艳丽而追求气韵,不重

形式而专注于思想感情,最终开创了唐朝近体诗的先河。

C.陈子昂的文章个性鲜明,常常充满了规劝教诲天下、济世救时的胆略和刚直不

阿的正气,只可惜被其诗歌的盛名掩盖了,少有传世。

D.本文虽是一篇序文,却能以情动人,既有对陈子昂才华的赞赏,又有对其遭遇

的同情,而骈散参差的语句又强化了这些感情的表达。

2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逮唐氏创宇,声气混一,始复振发。

(2)为文激昂,善条列利害,陈当世之务,不徒溺俳偶。

25.作者从哪三个层面展开对陈子昂的评价?请简要概括。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定国诗集叙

(宋)苏轼

太史公论《诗》,以为''《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以余观

名,是特识变风、变雅耳,乌睹《诗》之正乎?昔先王之泽衰,然后变风发乎情,

虽衰而未竭,是以犹止于礼义,以为贤于无所止者而已。若夫发于性止于忠孝者,

其诗岂可同日而语哉!古今诗人众矣,而杜子美为首,岂非以其流落饥寒,终身

不用,而一饭未尝忘君也欤?

今定国以余故得罪贬海上三年一子死于贬所一子死于家定国亦病几死余意其怨

我苦不甚么节相用。而定国归至江西,以其岭外所作诗数百首寄余,皆清平丰融,

蔼然有治世之音,其言与志得道行者无异。幽忧愤叹之作,盖亦有之矣,特恐死

岭外,而天子之恩不及报,以忝其父祖耳。孔子曰:''不怨天,不尤人。“定国且不

我怨,而肯怨天乎!余然后废卷而叹,自恨期人之浅也。

又念昔日定国过余吉彭城,留十日,往返作诗几百余篇,余苦其多,馋其敏,

而服其工也。一日,定国与颜复长道游泗水,登桓山,吹笛饮酒,乘月可归。余

亦置酒黄楼上«待之,曰:''李太白死,世无此乐三百年矣。"

今余老不复作诗,又以病止酒,闭门不出,门外数步即大江,学月不至江上,

昵吒②焉真一老农夫也。而定国诗益工,饮酒不容,所至翱翔徜徉,穷山水之胜,

不以厄穷衰老改其度。今而后,余之所畏服于定国者,不独其诗也。

【注】①王定国:北宋文人,名巩,工诗。受苏轼''乌台诗案"的株连,被贬岭南。

②晓晓(mao):昏乱,糊涂。

2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无碉的一项是()

A.自恨期人之浅也期:看待。

B.畏其敏畏:担忧。

C.经月不至江上经月:整月。

D.饮酒不衰衰:减退。

2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以余观之苟以天下之大

B.又念昔日定国过余于彭城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C.乘月而归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D.余亦置酒黄楼上以待之作《师说》以贻之

2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ip用的一项是()

A.本文开篇引用司马迁对《国风》《小雅》的评论,指出其局限,意在肯定王定

国诗作继承了《诗经》、杜诗以来一脉相承的''发于性止于忠孝”的传统。

B.作者在评论王定国诗歌时,称赞他的''清平丰融”之作,认为有''治世之音";对

他的''幽忧愤叹之作”则略有微词,废卷而叹"。

c.本文善用对比,突出了王定国的心志气度。如他的贬谪遭际与其忠君情怀对比,

''我"对他的揣测与其宽阔胸怀对比。

D.本文先议后叙,叙事中夹有描写,议论时饱含情感,从而避免了叙事冗沓、说

理枯燥之弊;辞简义丰,文气流转,文情酣畅。

29.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今定国以余故得罪贬海上三年一子死于贬所一子死于家定国亦

病几死余意其怨我甚不敢以书相闻

30.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岂非以其流落饥寒,终身不用,而一饭未尝忘君也欤?

(2)特恐死岭外,而天子之恩不及报,以忝其父祖耳。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西王母图序

归有光

新安纯良珊客于吴,将归寿其母,作西王母之图,而谒予问瑶池之事。

予观《山海经》《汲冢竹书》《穆天子传》,称西王母之事,信奇矣。秦始皇

东游海上,礼祀名山大川及八神,求蓬莱、方丈、瀛洲三神山,传其物禽兽尽白,

而黄金银为宫阙,然终身不得至,但望之如云而已。汉武帝诸方士言神仙若将可

得,欣然庶几遇之。穆王身极西土,至昆仑之丘,以观舂山之瑶,乃秦皇汉武之

所不能得者,宜其乐之忘归。造父何用盗骊、骅雅、骤耳之驷,驰归以求区区之

徐偃王,穆王岂非所谓耄耶?

《列子》曰:''穆王觞瑶池,骤乃观日之所入,一日行万里。王乃叹列:'呜

呼!予一人不足于德而谐于乐,后世其追数吾过乎!穆王盖有悔心矣。然又日:

''穆王几神人哉!能穷当世之乐,犹百年乃殂,后世以为登遐焉。“《传》云天子西

征宿于黄鼠之山至于西王母之邦执圭璧献缔组西王母再拜受之。觞瑶池之上,遂

驱升于吻山。乃纪其迹于石而树之槐,眉日西王母之山。''《山海经》日:玉山,

西王母山也,在流沙之西。而博望侯使大夏,穷河源,不睹所谓昆仑者,此殆如

武陵桃源,近在人世而迷者也。《武帝内传》云:帝斋承华殿中,有青鸟从东万

来集殿前,上问东方朔,朔日:''此西王母欲来也。“顷之,西王母乘紫云辇,驾五

色龙上殿,自设精馔,以盘盛桃,帝食之甘美。夫武帝见西王母于甘泉、柏梁、

蜚廉、桂馆间,视穆王之车辙马迹周行天下,不又逸耶?岂公孙卿所谓''事如迁诞,

积以岁年乃可致''耶?然史云''候伺神人,入海求蓬莱,终无有验”,则又何也?史

又云''时去时来,其风肃然“,岂神灵怪异,有无之间固难言也?

庄生有言:夫道''在太极之先而不为高,在六极之下而不为深,先天地生而不

为久,长于上古而不为老‘八、西王母得之,坐乎少广,莫知其始,莫知其终。''子其

归而求之,西王母其在子之黄山之间耶?

今天子治明庭,修黄帝之道,西王母方遍现中土,人人见之。穆满、秦、汉之

事,其不足道矣!

3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称西王母之事称:称赞

B.穆王岂非所谓睾耶耄:昏乱

C.眉日西王母之山眉:题额

D.不又逸耶逸:闲适

3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但望之如云而已此亡秦之续耳

B.犹百年万殂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C.乃纪其迹于石而树之槐缙绅、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

D.在太极之先而不为高蟹六跪而二螯

3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篇陈述鲍良珊因将为母祝寿画了一张西王母图像,并特意拜访我问询瑶

池之事,交代作者作西王母图序的起因。

B.作者将武帝在宫殿见西王母与周穆王驾车见西王母类比,感叹神仙出入变幻莫

测,告诫鲍良珊只需''归而求之"即可。

C.文章文笔朴素简洁,引经据典基础上,连发奇问,使传说自相矛盾,世间是否

存在神仙本就难言,从而点明求仙之妄。

D.文章末尾叙说穆王、秦、汉求仙之事,相较于当世统治者大治明廷而不足道的

事实,对当今统治者惑于成仙予以讽喻。

3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传》云天子西征宿于黄鼠之山至于西王母之邦执圭璧献锦组西

王母再拜受之

3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王乃叹日:''鸣呼!予一人不足于德而谐于乐,后世其追数吾过乎!”

(2)而博望侯使大夏,穷河源,不睹所谓昆仑者,此殆如武陵桃源,近在人世而

迷者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狱中与诸甥住书

[南朝•宋]范晔®

吾狂衅覆灭,岂复可言,汝等皆当以罪人弃之。然平生行已任怀,犹应可寻。

至于能不,意中所解,汝等或不悉知。

吾少懒学问,晚成人,年三十许政始有尚耳。自尔以来,转为心化,推老将至

者,亦当未已也。往往有微解,言乃不能自尽。为性不寻注书,心气恶,小苦思

便愤闷,口把又不调利,以此无谈功。至于所通解处,皆自得之于胸怀耳。文章

转进,但才少思难,所以每于操笔,其所成篇,殆无全称者。

常耻作文士文患其事尽于形情急于藻义牵其旨韵移其意虽时有能者大较多不免

此累,政可类工巧图绩②,竟无得也。常谓情志所托,故当以意为主,以文传意。

以意为主,则其旨必见;以文传意,则其词不流。然后抽其芬芳,振其金石耳。

此中情性旨趣,千条百品,屈曲有成理。自谓颇识其数,尝岁人言,多不能赏,

意或异故也。

性别宫商,识清浊,斯自然也。观古今文人,多不全了此处;纵有会此者,不

必从根本中来。言之皆有实证,非为空谈。年少中谢庄③最有其分,手笔差易,文

不拘韵故也。吾思乃无定存,特能济难适轻重。所呆之分,犹当未尽,但多公家

之言,少于事外远致④,以此为修,亦由无意于文名故也。本未关史书,政恒觉其

不可解耳。

既造《后汉》,转得统绪。详观古今著述及评论,殆少可意者。班氏⑤最有高

名,既任情无例,不可甲乙辨,后赞⑥于理近无所得,唯志可推耳。博赡不可及之,

整理未必愧也。吾杂传论,皆有精意深旨,既有裁味,故约其词句。至于《循吏》

以下及《六夷》诸序论,笔势纵放,实天下之奇作。其中合者,往往不减《过秦》

篇。尝共比方班氏所作,非但不愧之而已。欲遍作诸志,《前汉》所有者悉令备。

虽事不必多,且使见文得尽;又欲因事就卷内发论,以正一代得失,意复未果。

赞自是吾文之杰思,殆无一字空设,奇变不穷,同含异体,乃自不知所以称之。

此书行,故应有赏音者。纪传例为举其大略耳,诸细意甚多。自古体大西思精,

未有此也。恐世人不能尽之,多贵古贱今,所以称情狂言耳。

吾于音乐,听功不及自挥,但所精非雅声为可恨。然至于一绝处,亦复何异邪!

其中体趣,言之不尽。弦外之意,虚响之音,不知所从而来。虽少许处,而旨态

无极。亦尝?授人,士庶中未有一豪似者。此永不传矣!

吾书虽小小有意,笔势不快。余竟不成就。每愧此名。

(选自中华书局标点本《宋书》)

【注】:①范晔:《后汉书》作者。②工巧图绩:工巧,技艺精妙的工匠:图绩,

绘制彩色花纹的图像。③谢庄:宋骈文家。④事外远致:除''公家之言"以外的纯文

学文字。⑤班氏:指班固,东汉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著有《汉书》。⑥赞:

作史者对人物、事件的评论。

3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无碉的一项是()

A.往往有微解微解:微小的见解

B.口机又不调利口机:口才

C.吾思乃无定方方:标准

D.以此为恨恨:遗憾

3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以意为主,则其旨必见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B.尝为人言为击破沛公军

C.自古体大而思精鳖六跪通二螯

D.亦尝以授人洎牧以谗诛

3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吓碉的一项是()

A.本文是范晔在狱中写给甥侄的一封信,也是他对自己一生的总结。因为是书信,

故全文侃侃而谈,平易近人,读起来真切感人。

B.在信中,范晔说自己三十岁左右才开始树立志向,是一个晚熟的人。他天性不

喜欢钻研书本,口才木讷,因此无法凭借口舌言语获取功名利禄。

C.范晔认为班固按自己的想法著史,其赞文于义理近乎无所取,只有志值得推崇;

而自己所著的《后汉书》在史料的处理、编纂体例的创新方面,不一定比班固逊

色。

D.本文关于文学特点、宫商声律以及文笔之分的论述,有自己的创见,且态度始

终谦逊有礼,在文学批评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39.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常耻作文士文患其事尽于形情急于藻义牵其旨韵移其意

虽时有能者大较多不免此累

40.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文章转进,但才少思难,所以每于操笔,其所成篇,殆无全称者。

(2)观古今文人,多不全了此处;纵有会此者,不必从根本中来。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徒戎论

(西晋)江统

夫夷蛮戎狄,谓之四夷,九服之制,地在要荒。《春秋》之义,内诸复而外夷

狄。以其言语不通,贽币不同,法俗诡异,种类率殊;或居组域之外,山河之表,

崎岖川谷阻险之地,与中国壤断土隔,不相侵涉,赋役不及,正朔不加,故曰''天

子有道,守在四夷禹平九土,而西戎即叙。其性气贪婪,凶悍不仁,四夷之中,

戎狄为甚。弱则畏服,强则侵叛。虽有贤圣之世,大德之君,成未能以通化率导,

而以恩德柔怀也。

当其强也,以殷之高宗而惫于鬼方,有周文王而忠昆夷、脸犹,高祖困于白登,

孝文军于霸上。及其弱也,周公来九译之贡,中宗纳单于之朝,以元成之举,下

犹四夷宾服。此其已然之效也。故匈奴求守边寒,而侯应陈其不可,单于屈膝未

央,左右议以不臣。

是以有道之君牧夷张也,惟必待之有备御之有常虽指领执赞而边城丕弛固守为

寇贼强暴而兵甲不加远征期令境内获安疆埸不侵而已。

及至周宝失统,诸侯专征,以大兼小,转相残灭,封疆不固,两利害异心。戎

狄乘间,得入中国。或招诱安抚,以为己用。故申、缙之祸,颠覆宗周;襄公要

秦,遽洋姜戎。

夫关中土沃物丰,厥田上上,加以泾、渭之流溉其舄卤,郑国、白渠灌浸相通,

黍稷之饶,亩号一钟,百姓谣咏其殷实,帝王之都每以为居,未闻戎狄宜在此土

也。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戎狄志态,不与华同。而因其衰弊,迁之畿服,士庶

玩习,侮其轻弱,使其怨恨之气毒于骨髓。至于藩育众盛,则坐生其心。以贪悍

之性,挟愤怒之情,候隙乘便,辄为横逆。而居封域之内,无障塞之隔,掩不备

之人,收散野之积,故能为祸滋扰,暴害不测。此必然之势,已验之事也.

当今之宜,宜及兵威方盛,众事未罢,徒冯翊、北地、新平、安定界内诸羌,

著先零、罕并、析支之地;徙扶风、始平、京兆之氐,出还陇右,著阴平、武都

之界。縻其道路之粮,令足自致,各附本种,反其旧土,使属国、抚夷就安集之。

戎晋不杂,并得其所,上合往古即叙之义,下为盛世永久之规。

纵有猾夏之心,风尘之警,则绝远中国,隔阂山河,虽为寇暴,所害不广。是

以充国、子明能以数万之众制群羌之命,有征无战,全军独克,虽有谋谟深计,

庙胜远图,岂不以华夷异处,戎夏区别,要塞易守之故,得成其功也哉!

(选自《晋书•江统传》,有删改)

4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法俗诡异,种类乖殊乖:违背,不协调

B.或居缈域之外,山河之表绝:偏远的

C.以元成之微,而犹四夷宾服微:细微

D.襄公要秦,遽兴姜戎兴:崛起

4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与中国壤断土隔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B.而犹四夷宾服自其变者而观之

C.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吾其还也

D.而因其衰弊因招樊哙出

43.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四夷各族贪婪凶悍,难以管辖。当他们势力弱的时候,就对中国敬畏

臣服,一旦势力变强,就有可能行背叛侵扰之事,要多加防范。

B.历史上当周朝衰弱,诸侯互斗时,周边各族就趁机渗入中原。加上有的诸侯国

也想招抚它们为己用,内外勾结,从而促成了羌戎各族的骤然崛起。

C.土地肥沃、物产丰富的关中地区是历代帝王建都之处,在首都周围的''京畿"地

区,各夷族崛起后都主动住到了这儿,与汉人夹杂相处,已成朝廷心腹大患。

D.作者建议朝廷趁现在兵威正盛之时,迁徙诸羌、氐族等到更偏远之地,朝廷供

应他们迁徙途中的粮食。从此之后胡人和汉人不再杂居,各得其所。

4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惟以待之有备御之有常虽稽颖执贽而边城不弛固守为寇贼强暴

而兵甲不加远征期令境内获安疆埸不侵而已。

4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故匈奴求守边塞,而侯应陈其不可,单于屈膝未央,左右议以不臣。

(2)掩不备之人,收散野之积,故能为祸滋扰,暴害不测。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刑赏忠厚之至论

【宋】苏辙

古之君子立于天下,非有求胜于斯民也。为刑q待天下之罪戾,而唯恐民之入

于其中以不能自出也;为赏以待天下之贤才,而唯恐天下之无贤而其赏之无以加

之也。盖以君子先天下,而后有不得已焉。夫不得已者,非吾君子之所志也,民

自为而号之也。故罪疑者从轻,功疑者从重,皆顺天下之所欲从。

且夫以君临民,其强弱之势、上下之分,非待夫与之争寻常之是非而后能胜之

矣。故宁生■之于利,使之取其优,而吾无求胜焉。夫惟天下之罪恶暴著而不可掩,

别白而不可解,不得已而用其刑。朝廷之无功,乡党之无义,不得已而爱其赏。

如此,然后知吾专用刑,而非吾之好杀人也;知吾之不赏,而非吾之不欲富贵人

也。使夫其罪可以推而纳之于刑,其迹可以引而置之于无罪;其功与之而至于可

赏,排之而至于不可赏。若是二者而不以与民,则天下将有以议我矣。使天下而

皆知其可刑与不可赏也,则吾犹可以自解。使天下而知其可以无刑、可以有赏之

说,则将以我为忍人,而爱夫爵禄也。

圣人不然,以为天下之人,不幸而有罪,可以刑、可以无刑,刑之,而伤于仁;

幸而有功,可以赏、可以无赏,无赏,而害于信。与其不屈吾法,孰若使民全其

肌肤、保其首领,而无蟀于其上:与其名器之不僭,孰若使民乐得为善之利而无

望望不足之意。呜呼!知其有可以与之之道而不与,是亦志于残民而已矣。且彼

君子之与之也,岂徒日与之而已也,与之而遂因以利之焉耳。故舍有罪而从无罪

者,是以耻劝之也:去轻赏而就重赏者,是以义劝之也。盖欲其思咂得之也。故

夫尧舜、三代之盛,舍此而忠厚之化,亦无以见于民矣。

(选自《苏辙集》)

4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无碉的一项是()

A.民自为而召之也召:招致

B.故宁杳之于利委:交付

C.而无憾于其上憾:遗憾

D.与之而遂因以劝之焉耳劝:勉励

4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为刑以待天下之罪戾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

B.然后知吾之用刑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C.若是二者而不以与民求人可使报秦者

D.盖欲其思而得之也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4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无碉的一项是()

A.文章以说理为主;始终围绕刑赏忠厚,通过正反两方面的对照,层层递进,通

顺畅达,体现了作者''汪洋澹泊"的文风。

B.作者认为,要以忠厚仁爱为本,如果只把刑赏作为手段,就起不到劝善惩恶的

作用,这反映了作者儒家仁政治国的思想。

C.文章指出,从君与民的关系上看,君强民弱,君上民下,君不应用权力压制百

姓,而应让百姓得到更多好处,顺应百姓愿望。

D.作者认为,圣人对罪恶不可掩盖或解脱的人,对在朝廷无功劳、在家乡不讲信

义的人,进行刑赏,其他情况要舍有罪从无罪。

49.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

若夫当时赏罚之所不能及则又为之明言其状而使后世嗟叹痛惜之不已呜呼贤人

君子之功烈与夫乱臣贼子罪恶之状于此皆可以无忧其无闻焉是故古者圣人重史官

(选自苏辙《史官助赏罚论》

50.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则将以我为忍人,而爱夫爵禄也。

(2)知其有可以与之之道而不与,是亦志于残民而已矣

参考答案:

1.B

2.A

3.C

4.(1)石敬瑞把他原来放在洛阳和其他藩镇的财物都运回晋阳,借口用来补充军费,

人们都知道他怀有叛离之心。

(2)起初,石敬晦想试探后唐末帝李从珂的意思,就多次上表陈述自己体弱多病,请

求朝廷解除自己的兵权,把自己调到其他的藩镇。

5.不认同,李从珂失败源于自身的决策错误和性格缺陷。

①对敌:缺乏战略眼光和政治智慧,放虎归山。

②对内:不辨善言,拒绝臣下的正确意见。

③性格:优柔寡断,妇人之仁,乍喜乍怒。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但凤翔镇跟从李从珂的老将领和僚佐太多劝李从珂把石敬谑留在京城,只有韩

昭胤和李专美认为''赵延寿在汴梁,不应该猜忌石敬谑"。末帝李从珂看见石敬珊骨瘦

如柴,不担心他会对自己构成威胁,于是末帝李从珂又任命石敬塘为河东节度使。

本题凤翔旧将佐"是''劝"的主语,哆"是''劝"的状语,中间不能断开,故排除AD;

''骨立"是词组,不可拆分,排除C;

故选B。

2.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

A.''后唐时为地方高级行政长官"错误。根据语境,后唐时总管为地方高级军事统帅,而

非地方高级行政长官。

故选A。

3.本题考查学生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的能力。

C.''张延朗认为后唐只要每年送给契丹大约十余万礼币,就可以扼制石敬瑞反叛"错误。

原文是:''延朗日:如学士计,不惟可以制河东,亦省边费之什九。”此处学士指的是

吕琦。吕琦原话为:''今诚归蓟剌等与之和,岁以礼币约直十余万遗之。”他的意思是

送俘虏回契丹与之讲和,并每年送上钱财,而非仅送钱财。并且将原文的假设关系变

为''只要……就……"的充分条件,太过绝对。因此,C项与原意有出入。

故选C。

4.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其货之在洛阳及诸道者”,定语后置句,''之……者"定语后置的标志;''货",财物;

''托言",借口;''异志",谋反之心,叛离之心。

(2)''尝",试探;''累",多次;''表",上表,名词活用作动词;''兵柄",兵权。

5.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问题,提出见解的能力。

首先表明观点,然后结合文本分析。

不认同,李从珂失败源于自身的决策错误和性格缺陷。

首先从对敌的角度来看,由''帝与石敬瑞皆以勇力善斗,事明宗为左右,然心竞,素不

相悦gT知,二人素来不睦,石敬塘是潜在的危害,但是李从珂缺乏战略眼光和政治智

慧,放虎归山。没有及时杀死他,也没有想方设法将其控制在自己的势力范围内,而

让他回到势力所在地河东,此举太过草率,愚笨,可见此人缺乏政治智慧。

其次对内:李从珂不辨善言,拒绝臣下的正确意见,采纳臣下的错误意见。李从珂没

有采用吕琦与契丹和亲以断石敬瑞后路的建议,却听取薛文遇意见移石敬塘至郛州,

导致石敬培起兵。

最后从性格来看,李从珂优柔寡断,妇人之仁,乍喜乍怒。李从珂先是认可吕琦建议,

后又倒向薛文遇看法,可见此人立场不坚定,缺乏理性判断,易受他人意见左右;而

且对于同一种建议,时而大喜称忠,时而盛怒斥之,可见此人喜怒无常.

参考译文:

后唐潞王清泰元年。后唐末帝李从珂与石敬塘都因为勇敢有力善于作战,侍奉在

明宗李嗣源的身边,然而他们俩心里互相争竞,一向不能互相喜欢。李从珂即位,石

敬理迫不得已只好入京朝见。明宗李嗣源的葬礼举行完毕,也不敢提出回归藩镇。当

时石敬琏长期患病身体瘦弱,曹太后和石敬珊的妻子魏国公主多次为他说情;但凤翔

镇跟从李从珂的老将领和僚佐太多劝李从珂把石敬藉留在京城,只有韩昭胤和李专美

认为“赵延寿在汴梁,不应该猜忌石敬秀”。末帝李从珂看见石敬璃骨瘦如柴,不担

心他会对自己构成威胁,于是末帝李从珂又任命石敬理为河东节度使。

后唐潞王清泰二年夏季六月,河东节度使、北面总管石敬琏回到自己的藩镇以后,

就暗地里为保全自己做打算。多次在宾客面前自称身体瘦弱,不能胜任一方节帅,以

此来麻痹朝廷,希望朝廷不猜忌他。然而后唐潞王清泰二年秋季七月乙巳,末帝李从

珂任命武宁节度使张敬达为北面行营副总管,领兵屯驻代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