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课 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 教学设计_第1页
第20课 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 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0课 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 教学设计_第3页
第20课 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 教学设计_第4页
第20课 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 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十课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教学设计课程标准《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对于本课的要求是:通过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主义国家的变化,认识其发展中的成就与问题。教学背景分析(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课设立了三个子目:苏联的发展、改革与解体;东欧的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和剧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发展。第一子目介绍了二战后针对斯大林体制的弊端,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和戈尔巴乔夫等人的改革措施,以及改革失败后远离社会主义道路,苏联解体。第二子目介绍了二战后社会主义阵营的其他国家模仿苏联建立了一整套经济政治体制,以及为了革除弊端所进行的改革,东欧剧变。第三个子目阐释了中国改革成功的经验,介绍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本文三个子目介绍了二战后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变化,在苏联和东欧改革教训和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功经验的对比中,理解社会主义道路的曲折性和前进性。(二)学情分析在初中阶段的学习中,学生对苏联建立、发展和改革的历史有了基础的认识,对于基本知识有了一定的掌握,知道赫鲁晓夫等人改革的措施内容,对于苏联解体的历程和原因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探究。但在初中的学习中没有涉及到专业名词的理解,如斯大林体制、新经济体制改革等,在讲授本课时要着重深化概念教学,以斯大林体制的弊端为一个微线索,串联起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改革、解体和剧变。同时,在经过纲要上的学习后,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历史探究能力、史料研读能力,在本课教学中要针对重要问题进行核心素养的培养。教学目标总体目标:认识社会主义国家发展变化的背景及发展历程,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经验教训。基本掌握苏联各个时期领导改革的内容,苏联从改革到解体、东欧从改革到剧变的历史进程,掌握布拉格之春、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等历史事件。(时空观念、唯物史观)通过分析政治笑话产生的社会背景,理解苏联二战后不同社会时期的社会状况,了解苏联多次进行改革的社会背景。同时将政治笑话与其他史料加以互证,理解不同类型史料的价值。(史料实证、唯物史观)在历史合力论观点的指导下,探究苏联解体的原因,形成自己的历史解释。通过对比苏联、东欧社会改革的失败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成功经验,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价值,深刻体会新时代青年人的责任与担当。(历史解释、家国情怀)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了解社会主义国家发展变化的基本历程。教学难点:探究苏联解体的原因;理解社会主义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教学资源和教学方法教学资源:音频、图片资料、文物、史料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展示一则苏联笑话,在说明政治笑话的相关内涵的基础上,提出问题:这则政治笑话背后蕴含着什么样的历史信息。阅读政治笑话,理解政治笑话的价值。利用政治笑话营造情境,引起学生思考,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在认识政治笑话的史学价值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的能力。奉命于危难之间——苏联的发展、改革与东欧社会主义建设教师活动:展示斯大林逝世后各地的哀悼情况,与《国家葬礼》中的描述加以佐证,提出问题:斯大林留下了哪些遗产?【材料一】他接过的是一个扶木犁的穷国,他留下的是一个拥有核武器的强国。教师活动:展示材料,说明斯大林在位期间,苏联的国力明显增强,引导学生阅读课本,概括苏联二战后的发展。【材料二】当1949年苏联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成为第二核大国之时,每年皮鞋产量仅有163百万双,全国一亿七千万人口平均每人买不到一双皮鞋。到1953年,一个人才有0.4平方米的住房……农业徘徊不前,只提高了40%,1953年全苏人均的粮食低于1913年,而苏联人口比1913年增加了20%。—《苏联国民经济》教师活动:展示材料,说明二战后苏联取得成就之外,社会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并梳理材料所呈现的问题背后的深层原因。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课本,概括苏联改革的历程。【材料三】“从一定意义上说,赫鲁晓夫既是斯大林模式的掘墓人,但最终还是扮演了守墓人的角色。”教师活动:展示材料,提出问题,为什么称赫鲁晓夫为掘墓人?教师活动:展示图片,说明赫鲁晓夫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所以称其为掘墓人。【材料四】科学家联名要求赫鲁晓夫去领导一个癌症治疗所。赫鲁晓夫推脱道:“谢谢同志们的支持,但我对癌症一窍不通啊。”科学家们纷纷说道:“赫鲁晓夫同志,您只要应用一下您在农业问题上的经验就好了!您一负责,粮食就全不见了!”1957年5月,赫鲁晓夫突然提出,苏联的人均牛奶和黄油的产量将在1958年赶上美国,人均肉类产量将在1960—1961年赶上美国。……1957年,苏联的肉类产量只有570万吨,而美国是1600万吨;人均肉类产量,苏联是36公斤,美国是97公斤。从1959年起,赫鲁晓夫开始推行冒进式的“七年计划”。同时,他还把赶超美国的时间提前两年,要求在完成“七年计划"以后,再用五年时间,甚至更早一些时间,在绝对产量和按人口平均计算的产量方面跃居世界第一位。——李华:《赫鲁晓夫与苏联治理》教师活动:提出问题:这则政治笑话说明了什么?追问:为什么赫鲁晓夫的改革没有取得成功。教师活动:提出问题:以上两则材料哪一则史料更具有说服力?教师启发引导学生理解史料来源的多元性。第二则史料作为传统的文字史料,通过数据变化了解赫鲁晓夫改革的弊端,理性且具有实证意义,但冰冷的数字只能了解历史的一个侧面。苏联政治笑话作为表达幽默情绪的史料,体现了在高度集中的斯大林模式体制下,人们的真实情感遭受压抑下的情感宣泄地。教师活动:以表格形式概括勃列日涅夫改革的基本内容,说明新经济体制改革的内涵。教师活动:展示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政治笑话的数量及趋势图,提出问题这个图表背后蕴含着哪些历史信息?教师活动:举例说明,勃列日涅夫后期,苏联社会状况。教师活动:梳理戈尔巴乔夫改革的措施,在经济改革陷入困境后,转向政治改革,脱离社会主义道路,以时代周刊对他的评价加以佐证。教师活动:总结苏联各领导人改革措施,及其结果,提出问题:改革为什么都以失败告终。【材料五】对于后来的苏联统治者们而言,斯大林(模式)的荣耀是实施一切的基石,却也是趋之不散的阴霾。——沈志华《一个大国的崛起与崩溃》我们知道他们在说谎,他们也知道他们在说谎,他们知道我们知道他们在说谎,我们也知道他们知道我们知道他们在说谎,但是他们依然在说谎。——索尔仁尼琴教师活动:以文学作品和历史著作观点切入,理解苏联改革失败的重要原因。教师活动:展示地图,解释东欧的含义,以及二战后在苏联模式下所取得的成就。以捷克斯洛伐克为例讲解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变化。【材料六】Hey,Jude你为何哭泣灼痛的眼睛,冰冷的泪水我没有什么礼物送给你只有几首歌你常唱的歌你的歌喉发出优美的歌声告诉了我们不幸背后的真实……——库碧索娃《HeyJude》(捷克版)教师活动:播放歌曲《heyjude》(捷克版),提出问题,歌词中的不幸指的是什么?又是为什么会发生“不幸”?教师活动:指出东欧各国都想摆脱苏联模式的束缚,为此进行了一系列的尝试,让学生阅读教材,总结东欧各国的改革措施及结果。教师活动:再次展示《heyjude》的歌词,说明苏联入侵后,这首歌被禁止演唱,在1989年这首歌重新在捷克唱起,这样的变化说明什么?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阅读课本,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总值、国防、农业、工业等方面总结苏联二战后的成就。阅读课本,理清苏联各个领导人改革的过程。回答问题,赫鲁晓夫开始改革,目的是为了革除斯大林体制的弊端,所以称其为掘墓人,概括赫鲁晓夫改革的措施。政治笑话展现了民众对赫鲁晓夫改革没有取得预期效果的不满和无奈。没有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是没有改变斯大林模式的本质。观察图表,可明显得出政治笑话在中后期剧增,这反映了改革后期社会停滞。结合此前讲授的内容,思考这一问题。欣赏歌曲,结合课本内容,回答问题,这里的不幸指的是苏联镇压捷克斯洛伐克改革,改革的原因是为了摆脱苏联的束缚。完成概括。以斯大林逝世为切入点,以此为线索讲述苏联二战后的成就及引出斯大林体制的弊端,说明改革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明白改革是时代的产物,理解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回归课本,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同时所设问题难度不高,以此提高学习兴趣。以史料为依据,解释赫鲁晓夫改革的成就与弊端,锻炼学生阅读史料、分析史料的能力。政治笑话讽刺了赫鲁晓夫改革中全盘铺开的玉米以及垦荒运动,从直观、感性角度展现了民众对赫鲁晓夫改革没有取得预期效果的不满和无奈。以数据分析引导学生得出结论:赫鲁晓夫的改革只是冲击了斯大林模式,但没有改变斯大林模式高度集中的本质,从而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全面深入了解历史真相的历史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能力,以此问题引起思考,深化对史料价值的判断与合理运用能力。同时将两则不同类型的史料对比,有助于学生形成对历史问题全面、丰富的解释。锻炼学生阅读图表的能力,从图表中找到蕴含的历史信息,以及信息背后的深层原因,,理解笑话产生的时代原因,深化唯物史观。总结此前所讲的内容,深化学生对斯大林体制弊端的认识,也认识到苏联改革失败的重要原因就是未能突破斯大林体制,埋下与中国改革进行对比的伏笔。以音乐为载体,以歌词为切入点,从结果推及原因,理解捷克斯洛伐克改革的背景及结果,将历史学科与音乐相融合,在课中播放音乐,吸引学生注意,提高课堂参与感。呼应前文,从歌曲的状态理解捷克斯洛伐克的发展变化。无可奈何花落去——社会主义阵营的瓦解教师活动:回答以上问题,歌曲的重新演唱,说明了苏联对捷克斯洛伐克控制的减弱,此时东欧发生剧变,以图片形式展示东欧剧变。【材料七】东欧的变革,在波兰用了10年的时间,在匈牙利用了10个月,在东德用了10周,在捷克斯洛伐克用了10天,而在罗马尼亚只用了10个小时。——牛津大学教授提摩西·加顿·阿什教师活动:展示材料,说明东欧剧变的内涵,“剧”表示短时间内纷纷丧失权力,“变”说明社会制度的根本性变化。【材料八】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各国的剧烈变化是多种因素促成的。其中,长期以来困扰东欧国家的苏联模式体制的弊端和要求冲破旧体制的改革潮流所构成的矛盾、苏联用强制手段对东欧实行霸权统治和东欧要求民族独立自主所构成的矛盾是酿成东欧变局的历史根源和深层原因,而苏联的戈尔巴乔夫改革是把上述两对矛盾所蕴含的能量释放出来的催化剂,同时,西方国家在这个过程中也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教师活动:展示材料,引导学生讨论探究东欧剧变发生的原因。教师活动:以时间轴的形式梳理苏联解体的历程。【材料九】这样就有无数互相交错的力量,有无数个力的平行四边形,由此就产生出一个合力,即历史结果,而这个结果又可以看做一个作为整体的、不自觉地和不自主地起着作用的力量的产物。——恩格斯。教师活动:展示恩格斯的历史合力论,说明历史事件的产生并不是一个偶然的现象。同时再次展示导入部分的政治笑话,说明这一则笑话中展示的苏联失败的一个原因就是戈式失败说。【材料十】西方的苏联问题专家曾经提出了各种有关苏联垮台的解释,但占上风的解释只有两种。一种解释是,苏联垮台是经济体制缺乏生机造成的;另一种解释强调民众对该体制自下而上的反对。一些苏联官员抱怨说,外来压力动摇了苏联。旧政权的其他拥护者提到了苏联内部高层的背叛。——《来自上层的革命——苏联体制的终结苏联解体的根本和关键原因在执政党的变质。决定命运的关键因素在于是不是马克思主义者在领导这个党,执行的是不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和政治路线。党的变质引起思想路线的变化—思想路线的变化引起社会根本制度的变化—社会根本制度的变化导致苏联的最终解体。——吴恩远《苏联改革与中国改革缘何结果迥异》教师活动:展示两个对苏联解体原因的不同解释,以及国内外对苏联解体原因的总体说法,提出问题:苏联解体的原因是什么?【材料十一】封建社会代替奴隶社会,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社会主义经历一个长期发展过程后必然代替资本主义。这是社会历史发展不可逆转的总趋势,但道路是曲折的。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的几百年间,发生过多次王朝复辟?所以,从一定意义上说,某种暂时复辟也是难以完全避免的规律性现象。一些国家出现严重曲折,社会主义好像被削弱了,但人民经受锻炼,从中吸收教训,将促使社会主义向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教师活动:展示材料十一,回顾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从理想到现实的历史进程,结合材料得出“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同时说明苏联和东欧的失败并不代表社会主义的失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东欧剧变的原因包括苏东矛盾、西方和平演变、苏联模式弊端、改革没有突破苏联模式以及戈尔巴乔夫改革。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尝试对苏联解体原因进行阐释。提高学生阅读史料,概括历史信息的能力,同时以讨论加强课堂互动感。介绍历史合力论,提供看待历史问题的角度,培养学生唯物史观、历史解释等核心素养。先介绍相关说明作为知识背景,再提出问题,有利于学生形成历史解释。深化唯物史观,引出下面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讲解。不畏浮云遮望眼——中国社会的发展教师活动:回顾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的历程。教师活动:展示现实图片,说明新时代中国外交、文化、科技、综合国力等方面的发展。教师活动:呈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