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主要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架构介绍【实用文档】doc_第1页
国内主要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架构介绍【实用文档】doc_第2页
国内主要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架构介绍【实用文档】doc_第3页
国内主要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架构介绍【实用文档】doc_第4页
国内主要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架构介绍【实用文档】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国内主要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架构介绍【实用文档】doc文档可直接使用可编辑,欢迎下载

国内主要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架构介绍国内主要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架构介绍【实用文档】doc文档可直接使用可编辑,欢迎下载一、工商银行(一)工商银行风险管理组织框架图1:工商银行风险管理组织架构图董事长董事长董事会风险管理委员会董事会风险管理委员会风险管理委员会行长风险管理委员会行长资产负债管理委员会资产负债管理委员会副行长首席风险官副行长首席风险官内控合规部—内控合规部—操作风险风险管理部—市场风险风险管理部—市场风险信贷管理部—信用风险资产负债管理部—流动性风险资产负债管理部—流动性风险分行管理层分行管理层分行风险管理部分行风险管理部(二)风险管理职责要求1.风险管理部职责风险管理部主要职责:牵头推进本行全面风险管理工作,统筹研究提出全行风险偏好与战略,汇总报告各类风险情况;组织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等各类风险的量化管理;组织推动内部评级法工程,负责收集、整理、分析与测算各类风险要素数据,进行模型设计;拟定全行产品控制的政策制度;开展不良贷款管理与清收处置.此外,风险管理部为本行风险管理委员会和市场风险管理委员会提供行政支持,直接向首席风险官汇报.2.各类主要风险管理基本情况风险类型管理部门具体职责全面风险管理风险管理部牵头负责全面风险管理工作,汇总、报告全行各类风险(包括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等)管理工作情况,构建全面风险管理体系。信用风险管理信贷管理部全行信用风险的牵头管理部门;负责统一确认和发布涉及信用风险的相关政策、制度、办法、流程、规程。授信业务部负责客户信用评级管理、审查审批客户的授信额度、项目贷款评估及担保品价值评估。信用审批部负责贷款、担保及其他信贷申请的审查与审批。市场风险管理风险管理部牵头管理全行市场风险管理工作;拟订全行市场风险管理政策、制度和办法;负责全行市场风险识别、计量、监控、分析和报告;牵头编制市值评估方法和市场风险计量方法;负责全行市场风险限额管理和全行市场风险管理相关系统的管理和维护;计量市场风险资本。资产负债管理部管理银行账户利率风险和汇率风险,包括:负责制定全行银行账户利率风险和汇率风险管理办法与流程;识别、计量、监控和报告全行银行账户利率风险和汇率风险;拟定银行账户利率风险和汇率风险的对冲策略和方案;负责银行账户本外币利率风险管理相关信息系统的开发、维护和升级等;配置市场风险资本.流动性风险管理资产负债管理部在资产负债管理委员会的领导下监控及评估本行的总体流动性状况;实时管理本行的日常流动性风险;制订本行年度流动性计划并报本行资产负债管理委员会批准,监控其实施情况,并每季度作出所需调整。操作风险管理内控合规部组织推动对各类业务中操作风险的识别和评估工作,定期监测操作风险状况,并向管理层报告;对已识别的重大操作风险提出缓释建议、对未来的风险变动作出预警;履行操作风险管理委员会秘书处职责。3。机构设置、派驻、报告及业务介入情况管理要求具体情况风险管理部门设置机构层级在总行层面设置风险管理部,一级分行及以下机构设信用审批部承担相应风险管理职责风险管理派驻机构及职责二级分行信用审批部为一级分行派出机构,主要负责:负责贷款、担保及其他信贷申请的审查与审批。风险报告路径风险管理报告经本级机构高级管理层审定后,上报上级机构业务流程管理风险管理部不介入具体业务流程,不作为业务中台部门把控风险二、农业银行(一)农业银行风险管理组织框架图2:农业银行风险管理组织架构图风险管理委员会董事会风险管理委员会董事会高级管理层高级管理层风险管理委员会风险管理委员会风险管理委员会风险管理委员会风险管理委员会风险管理委员会风险管理委员会风险管理委员会风险管理部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风险管理部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信用风险市场风险风险管理部资产负债管理部金融市场部风险管理部内控合规部运营管理部风险管理部资产负债管理部金融市场部风险管理部内控合规部运营管理部安全保卫部法律事务部风险管理部信贷管理部授信执行部资产处置部风险管理部资产负债管理部金融市场部一级分行管理层一级分行管理层一级分行风险管理部门一级分行风险管理部门派驻风险主管二级分行管理层派驻风险主管二级分行管理层二级分行风险管理部门二级分行风险管理部门派驻风险经理支行管理层派驻风险经理支行管理层(二)风险管理职责要求1。风险管理部职责风险管理部主要职责:负责统筹协调全行风险管理,负责制定及实施全面风险管理战略、政策和流程;组织实施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开发符合监管要求的风险计量工具;负责客户信用等级评定;组织开展资产分类和减值测试工作;负责全行经济资本的计量;监控全行关键风险指标和重大风险事项,组织实施风险报告制度;拟定并监督执行风险限额和组合管理方案;评估全行的风险敞口水平;协调各业务部门和分支行的风险管理工作等.各类主要风险管理基本情况风险类型管理部门具体职责全面风险管理风险管理部风险管理部统筹协调全行风险管理,负责制定及实施全面风险管理战略、政策和流程,监控全行关键风险指标和重大风险事项,组织实施风险报告制度.信用风险管理信贷管理部负责建立健全信用风险管控体系;制定行业信贷政策,确定客户准入标准,组织实施客户名单制管理;负责按规定进行信贷业务审查、批复;负责交易对手信用风险的审查;优化信贷管理系统,满足信用风险识别、计量和控制的需求。授信执行部负责授信执行环节的风险管理,开展放款管理,组织和监督贷后管理,对在线监控发现的重要问题进行现场核查,组织开展信贷审查审批人员的尽职合规评价。资产处置部负责制定并组织实施不良资产处置政策及制度办法;承担大额或跨区域不良资产处置的现场调查,并跟踪检查资产处置项目的实施情况;管理全行大额不良资产;实施全行资产的保全管理,管理各类不良资产清收处置、核销等工作。市场和流动性风险管理金融市场部根据总行统一的风险偏好,在交易授权和市场风险限额内,对本部门自营及代客业务实施市场风险管理;组织实施本外币金融市场业务风险管理,在核定的市场风险限额内开展投融资业务,并承担相关风险.资产负债部负责制定并组织实施流动性风险管理以及银行账户利率、汇率风险管理的政策和制度;制定并组织实施全行利率、汇率风险管理政策、制度、办法,建立相关管理体系;识别、计量、监测、控制、报告利率风险和汇率风险;管理和控制全行流动性风险,指导资金交易部门配合实施全行流动性风险管理;组织实施库存现金限额管理。操作风险管理内控合规部负责监督、检查全行风险管理政策制度的执行情况,督办问题整改;开展内控合规检查和评估;管理合规风险,承担业务流程、新产品、新业务的合规性审查和测试;开展授权和转授权管理。运营管理部负责全行后台业务处理的操作风险管理,负责制定并组织实施运营管理相关规章制度和操作流程;建立和完善运营风险管理体系,优化各类业务、各项产品的后台处理流程,通过集中处理方式防范操作风险。法律事务部负责管理全行的法律风险,确保风险政策的合法性及健全性,并且负责管理诉讼风险、合同纠纷风险及知识产权风险。3.机构设置、派驻、报告及业务介入情况管理要求具体情况风险管理部门设置机构层级风险管理部设置到一级分行,二级分行和支行的风险管理职责分别由二级分行的信贷管理部和支行管理层负责。风险管理派驻机构及职责一级分行风险管理部向二级分行试点派驻风险主管,二级分行信贷管理部向支行派驻风险经理。风险经理主要职责:审核资产风险分类;审核资产减值测试结果;督促驻地行报告风险事件;报告驻地行风险管理和内控合规情况,评价驻地行风险水平;掌握主要信贷客户风险,提出风险化解建议,督促客户经理落实贷后管理措施;监督驻地行落实内控合规管理工作;审核驻地行重点法人客户放款。风险报告路径综合报告或汇总报告实行双线报告,向上级风险管理部门报告的同时报本级高管层;单项事件报告实行风险管理条线单线报送。业务流程管理风险管理部不介入具体业务流程,不作为业务中台部门把控风险三、中国银行(一)中国银行风险管理组织框架图3:中国银行风险管理组织架构图董事会董事会风险政策委员会风险政策委员会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委员会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委员会高级管理层反洗钱工作委员会高级管理层反洗钱工作委员会资产处置委员会资产处置委员会信用风险总监信用风险总监操作风险流动性风险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流动性风险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法律与合规部风险管理部授信执行部财务管理部风险管理部法律与合规部风险管理部授信执行部财务管理部风险管理部董事会参与垂直控制窗口式总行业务部门境内外子公司境内外分行总行业务部门境内外子公司境内外分行(二)风险管理职责要求1.风险管理部职责风险管理部主要职责:根据风险管理战略的要求,传导、落实和执行各项具体风险管理目标,监督、指导和后评价分行各级风险管理部门和业务部门的风险窗口的工作,保障风险管理战略的实现,在风险管理体系的建设和运行中发挥核心推动作用。同时承担风险政策委员会秘书处工作。2.各类主要风险管理基本情况风险类型管理部门具体职责全面风险管理风险管理部风险管理部是具体实施风险管理的牵头组织部门。信用风险管理风险管理部负责拟订相关风险管理政策和程序,对整体信用风险进行归集和汇总,按照一定的频度向管理层、风险政策委员会提交风险管理报告;负责对境内外分支机构的超权限授信业务进行尽责审查、授信评审和按程序审批或报批;新资本协议实施规划协调办公室挂靠风险管理部。授信执行部负责授信发放审核、贷后监督、押品管理、信贷档案管理、客户信息维护及不良资产清收、资产损失核销、已核销呆账管理工作;负责全辖的系统管理和业务指导。市场风险管理风险管理部负责拟订市场风险管理政策和程序,对整体市场风险进行归集和汇总;按照一定的频度向管理层、风险政策委员会提交风险管理报告。流动性风险管理财务管理部实施流动性风险管理的牵头组织部门;拟定流动性管理的政策和制度,制定流动性风险衡量标准和分析方法;监测各项流动性指标和限额的执行情况。操作风险管理法律与合规部牵头负责本行内部控制与操作风险管理框架的建立和实施;制定本行的内控规划和内控基本制度并督促实施;建立并组织实施操作风险管理体系。3。机构设置、派驻、报告及业务介入情况管理要求具体情况风险管理部门设置机构层级风险管理部设置到二级分行风险管理派驻机构及职责未实行派驻制管理模式风险报告路径双线报告,向上级风险管理部门报告的同时报本级高管层.业务流程管理风险管理部介入具体信贷业务流程,主要承担独立尽职审查、信贷质量监控、资产分类和分行审批核准等职责。四、建设银行(近期改革前)(一)建设银行风险管理组织框架图4:建设银行风险管理组织架构图监事会董事会董事会监事会董事会风险管理委员会监事会风险管理委员会行行长总行首席风险官风险管理与内控委员会首席风险官风险管理与内控委员会风险管理部市场与操作风险计风险管理部风险管理部市场与操作风险计风险管理部量部信贷审批部风险监控部风险总监一级分行风险总监信贷审批部信贷审批部风险管理部风险管理部风险主管风险主管风险管理部二级分行风险管理部风险管理部风险管理部(二)风险管理职责要求1.风险管理部职责风险管理部主要职责:风险偏好及风险管理战略的拟定、风险管理体制的建设和推进、风险管理政策及基本制度的制定、风险计量工具开发和运行、资产质量控制计划和考核、全面风险报告、风险组合管理和经济资本计量、信贷业务授权、非信贷资产风险管理、产品风险管理、押品管理、操作风险管理、业务持续性管理以及巴塞尔资本协议的推进等工作。风险管理部下设市场风险管理部(二级部),承担牵头制定全行市场风险管理政策、制度和程序,交易性市场风险日常管理,牵头海外分行风险管理等工作。2。各类主要风险管理基本情况风险类型管理部门具体职责全面风险管理风险管理部风险管理部是全行业务风险的综合管理部门。承担风险偏好及风险管理战略的拟定、风险管理体制的建设和推进、风险管理政策及基本制度的制定及全面风险报告职责。信用风险管理授信管理部负责组织拟定信贷审批指引等信贷政策及相关管理维护;负责组织拟定全行授信业务操作流程;负责管理、推进、指导系统开展平行作业,组织授信条件落实情况的审核工作;负责全行授信审批管理;负责总行权限内客户授信业务审批和信用等级审定的受理与合规性审查,及组织审批(审定)和信息反馈工作;负责组织全行信贷资产风险分类、信贷资产减值损失测算,负责组织全行授信政策执行、信贷资产质量真实性、授信业务风险状况的监控、检查、提示和预警工作。资产保全部负责经营管理本行不良资产、抵债资产和债转股等特殊资产以及公司类关注三级贷款的经营管理,遵循成本效益原则,最大限度提高不良资产的回收价值。建行在总行和一级分行设置资产保全机构,二级分行视情况设资产保全部或资产保全岗,已实现不良资产“统一归口、集中经营”。市场风险管理风险管理部牵头全行市场风险管理并具体管理金融市场业务面临的风险,负责拟订全行统一的市场风险管理政策,拟订全行金融市场业务的市场风险限额,建立金融市场业务市场风险计量方法和管理制度,开展市场风险计量、监控和市场风险资本计量,牵头全行总体市场风险情况的报告等。资产负债管理部负责建立银行账户利率风险和汇率风险的计量方法和管理制度,开展利率风险和汇率风险计量,通过资产负债总量和结构的安排调整等策略进行风险控制和对冲,定期提交风险报告等。流动性风险管理资产负债管理部负责日常的流动性管理,拟定相关政策和制度,组织协调工作的具体实施。金融市场部负责对流动性头寸管理的具体操作;各一级分行计财部负责日常资金调度,保证辖区内的对外支付和清算,并对辖区内流动性状况进行监控、分析和评价。操作风险管理风险管理部各业务及后台保障部门负责建立其所辖业务的操作风险管理制度、流程和措施。负责设计操作风险管理框架,拟定政策、流程和风险评价标准,协调、指导、评估、监督各业务及后台部门的操作风险管理活动,对关键风险点监控检查。审计部负责监督评价操作风险管理的执行情况,评价操作风险管理和监控流程的充分性和有效性。3.机构设置、派驻、报告及业务介入情况管理要求具体情况风险管理部门设置机构层级风险管理部设置到二级分行风险管理派驻机构及职责向县支行派驻风险经理。风险经理贷前与客户经理平行作业,承担调查评价、风险评估等职责。风险报告路径双线报告,向上级风险管理部门报告的同时报本级高管层。业务流程管理风险经理介入具体信贷业务,开展授信调查、评估工作。附件:四大行及邮储银行总行风险管理部组织人员情况表附件:四大行及邮储银行总行风险管理部组织人员情况表序号银行名称部门名称内设机构数内设机构名称总人数1中国工商银行风险管理部12综合管理处、风险管理委员会秘书处、风险报告处、风险资产处置处、监测分析处、内部评级及应用处、验证与参数管理处、国别风险管理处、制度管理处、操作风险计量管理处、市场风险管理处、产品控制处1152中国农业银行风险管理部9综合管理处、风险政策制度处、风险监测报告处、风险分类管理处、信用风险管理处、市场风险管理处、操作风险管理处、风险评级管理处、三农风险管理处833中国银行风险管理部9总经理室、专业审批人、政策制度模块、审批模块、风险监控模块、新协议办公室、市场风险模块、法律合规模块、授信执行模块3634中国建设银行风险管理部14综合业务处、风险报告处、风险条线管理处、对公信贷政策制度处、零售信贷政策制度处、非信贷资产政策制度处、操作风险管理处、业务持续性管理处、市场政策制度处、市场风险监控报告处、对公信用风险计量处、零售信用风险计量处、组合风险管理处、新资本协议和内部评级法推进领导小组办公室1005中国邮政储蓄银行风险管理部3风险监控处、风险评级处、风险分类管理处24商业银行及选址调查一、教材总结及应用分支机构的位置、设计以及其提供的服务等,首先取决于客户的偏好,其次是管理者和雇员的意愿。对于分支机构而言,客户和雇员同等重要。对于这两者而言,提供服务的部门的工作地点应该是容易找到并且能方便到达的。提供全方位服务的分支机构的最理想的地理位置必须具备一下一些特征:交通流量大;周围有大量零售店和商场;当地人口以中老年居多;周边地区有企业老板、管理人员、专业人士工作或居住;本地区其他金融服务竞争者数量稳定或下降;人口增长较快;人口密度较大;人口与分支数目比率较高;人口与分支数目比率=一地区接受银行服务的总人口数÷该地区银行分行数量该比率越大,金融服务需求也就越大,从而增加收入,提高经营效率。居民收入属中上游水平。不同目的的分支机构对于选址的要求有不同的侧重点,但基本上都基于以上几条。但是在设立分支机构前,还要对资金预算进行考虑,即通过对该个分支机构预期收益率的估计来衡量股东意愿,从而决定其可行性。此外,管理者该需要考虑总体预期收益率的方差和预期收益率与新分支机构、已有分支机构及该金融机构已有资产等之间的协方差。综合考虑新分支机构与其他分支机构及金融资产的相关性和风险因素,即地理位置多样化效应。接下来我们以犀浦镇上的中国银行犀浦支行为例,结合课本分析其选址的合理性。值得提及的是,由于调查能力有限,一些衡量指标无法被考量。交通流量;该家分行位于上街下街分界的十字路口,同时也处于浦兴街和浦发街的分界点,地理位置非常居中,且靠近快铁线。好处在于方便已有客户及员工抵达,并且大量车辆通过能使其吸引潜在客户。周围是否有大量零售店和商场;上街和下街是交大学生和犀浦居民购物最常去的地区之一,整条南北走向的路上都是零售商店,这能为银行带来充足的存款和贷款业务。当地人口是否以中老年居多;犀浦镇上的人口构成比较普通,并无中老年人口聚居的现象,对理财服务需求并不大。周边地区是否有企业老板、管理人员、专业人士工作或居住;由于该地区经济起步较晚,尚且不够发达,地理位置也在整个成都市中属偏僻,故少有商界人士居住或工作在此。本地区其他金融服务竞争者数量是否稳定或下降;这一条是用来衡量如果需要选择该地作为新分支机构的选址是否可行。但鉴于中行该支行设立较早,故不适合在此判断。人口增长及人口密度;人口增长速度和人口密度的具体数据目前无法得知,但据我们粗略估计,人口密度比较大,保证对于银行分支机构的需求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人口与分支数目比率;人口总数。大概比率。在犀浦镇上总共存在10家左右银行的分支机构,从绝对数量来看还是比较可观的。但该地区存在特殊情况使得中行犀浦支行的金融服务需求较大,我们会在后面作详细说明。居民收入;还是由于经济发展原因,我们估计该地区居民收入水平在整个成都市而言不算高。综上,该分支机构的选址评价,在地理位置即硬件指标上是满意的,然而该地区的发展水平限制了决策的可行性。但当地居民对金融机构的需求量是比较旺盛的。我们在采集信息的过程中发现,10家左右银行中,中农工建四大行的排队情况比较严重,业务非常繁忙,但是以成都银行为代表的地方银行却门可罗雀。这一点是由银行自身的条件限制以及客户理念所导致的。首先,四大行的分支机构遍布整个中国,然而成都本地银行却做不到这一点,对于可能同样要在外地办理业务的客户而言,首选当然是中农工建。其次,四大行在中国由来已久,加之国有控股的性质,其竞争力和影响力是本地银行这些小规模的后来者不能比拟的。居民们普遍都习惯,或者比较放心去四大行办理业务,觉得更可靠。我们在走访的过程中发现,即便中农工建办理业务的排队现象非常严重,服务态度普遍较差甚至有个别恶劣现象,客户对其忠诚度依然较高。所以我们认为,仅从选址角度考虑,在当前这个位置选择设立中行支行,是合理的,可被接受的。二、综合考量本组组员统共分成校园、南门、犀浦三支小分队,分别对各自划定区域进行多次信息的采集收样工作。针对第一手资料,我们就地理位置、服务态度、排队情况、理财产品等多方面进行分析,最后提出建议。(一)地理位置❶校园工商银行选址为最繁忙的生活服务区,处于商业街中心,落成时间最久,人流量较大。类型为综合网点,占绝对优势;建设银行在工行背面,人流相对稀少,交通依然算便捷,且离西门约300m,农商银行地处西二门,在北区而言也属偏僻区域,但考虑到其面向对象主要不是交大的学生,而是周围的农民和外地民工等群体,选址还算合理。❷南门外南门外的分支机构严格意义上来说只能算作服务站,分别是中国邮储银行和中国农业银行,位于出南门正对大路的第一个十字路口左拐方向。东邻住宅区,西靠商业区,但对于整个片区而言位置不够中心。不过仅有其负荷南门外整片住宅的银行业务,选址应该被弱化考虑,在后面的建议部分我们再作详细阐述。❸犀浦镇银行主要分布在主要路段的交叉路口,如快铁站的交叉路口处有四家银行,沿着快铁线还有两家。一条街分布两家以上银行。包括中农工建和地方银行,总体选址都合理。(二)服务质量❶校园工商银行开通网银,办理或挂失银行卡等业务平均时间3—5分钟。柜台办理存取款平均时间1-2分钟,但自助形式较多,两个ATM机较陈旧而影响取款速度,导致学生经常性排长队。服务态度一般,效率还行,环境一般。建设银行服务态度最好,有保安,工作效率较高。农商银行地理位置的缺陷导致每日服务人数少,没有排队取号的基本要求。顾客服务平均时间为2-3分钟,效率还行。上班时间为三个银行中最长,8:00—17:15,但服务态度差,工作散慢,客户意见簿没有起到作用。❷南门外服务站的业务开展很少,且交大内部设立的分支机构分流了很大一部分客户,所以排队现象不严重。服务态度一般。❸犀浦镇四大行以及邮政储蓄办理业务的人比较多,十几到几十个人不等,尤其是邮政储蓄银行,3台ATM机,每台后面都有10个人左右在排队。窗口办理业务的人也很多,排号的有30个人左右。成都银行和成都农商银行几乎没人。或许是因为办理业务的人比较少,本地银行的环境很不错,相比四大行和邮政整洁很多。也有可能是他们本来就提供的很好的环境,来提高顾客的满意度,争取更多的客户。四大行以及邮政储蓄态度相对较差。犀浦小分队队员去采集信息的当天,快铁线附近工行的大堂经理正和人吵架(我们了解到并非只是当天发生这样的状况),服务态度恶劣。成都银行服务态度较好,大堂经理很热情。农商银行的大堂经理和工作人员比较悠闲,上班时间也在聊天。(三)开展业务❶校园工商银行的主要业务为存取款,办卡,网银(免费开办),银行卡挂失,转账等等。部分学生开办信用卡,开通网银等等。建设银行主要业务为存取款,但投资理财服务种类多,且理财信息及时更新。此银行目前尚未启动个人理财服务。银行内有显示屏,主要用于推荐国债。农商银行主要服务为存取款、办卡业务,中小企业贷款服务少(基本没有),无特别手段吸引存款。无金融类创新产品,投资理财产品种类少,只有普通的证券、黄金等。❷南门外南门外两个服务站,都仅能进行存取款的业务,非常单一,其功能相当于CRS机。❸犀浦镇所有银行的主要业务都是存取款,有些银行根本没有资格贷款。理财产品也是非常稀少,且无人问津。(四)创新及理财产品❶校园工商银行:年初或者年末时会有送礼活动。金融理财产品种类有,但由于服务对象原因,较少有人办理。学生可办信用卡,信用卡额度为500元,次月25号需及时偿还,超期万分之五的利息,不能分期付。可预约服务,网上预约服务有但较少。此外,银行有自己的基金公司。建设银行:99无限网,活动时间为:2012-4-23——2012-7-24;特色卡种有建设银行旅行系列信用卡,建设银行龙卡商城(支持龙卡借记卡,信用卡,准贷记卡支付且可以0利息,0手续费信用卡分期付款),快乐成长理财计划(教育亲子定投)、国信金理财、上游股票指数证券投资基金、金惠3(分红型生命伙伴金惠两全保险,持有到期享有11.5%的固定回报)、红上“鸿福”保险理财计划。其中主打龙卡信用卡和旅游信用卡。此外我们在建行官网上发现,建行在北京推出了银医服务,绑定龙卡和就诊卡,方便挂号以及支付费用。相信这是个不错的创新,将逐步推广。近期新推出的金融理财产品:限额债券产品华安月月鑫(收益水平超活期存款收益6-10倍)此产品限额发售基金定投(每月交300元,适合学生,在后面的建议部分我们会作详细介绍)农商银行无金融理财产品。❷南门外无❸犀浦镇我们推测是银行方面认为大学生、农民及外来打工者这些群体对于个人理财方面的需求很低,所以此次采集信息的时候发现好几家银行没有开展理财产品业务,即便有,那些理财产品也更像是摆设。三、建议(一)选址设立新的分支机构经我们实地勘察,发现交大南门外仅有两个服务站,且开展业务非常稀少,虽然为人工受理的形式但实质几乎相当于CRS机。而我们进行口头调查时得知,林湾村居民对银行类金融机构的需求还未被完全满足:交大校园内和犀浦的分支机构分流了不少业务,这给居民带来极大的不便,也加重了其他地区分支机构的负担。综上,我们建议在南门外选址设立一个正式的分支机构。如图所示,主干道上有各种零售商店、网吧、餐馆、KTV等,是该片区最繁华的街道,是以我们首先将目标锁定在这一条街周围。从地图上可以很明显地看出,周边居民住宅区在东、南、西南三个角度呈包围态势将整个商业区环绕在中间。所以我们最终选定红点所示地,即由交大南门往南走第二个十字路口作为新的分支机构坐落点。首先该片区人口密度大,且服务业发达,方便服务林湾村居民;其次由于周边有大量零售商店,且规模均不大,所以店铺更替较为频繁,在存取款方面仍有业务开拓空间;最后,经观察了解,这个十字路口的店面规模相对更小,利润空间有限,商家本身经营局面比较尴尬,容易接手承租铺面。(二)对改善整体形象等方面的建议1.加强工作人员上岗前培训;经由我们小分队队员多次亲身经历,发现很多时候业务办理效率低下是由于柜台工作人员操作不熟练造成的。比如犀浦镇其中一家工行的工作人员,办理网银开通这样的简单业务时,都因操作失误导致办了三次才算完成。如此这般,怎叫客户不怨声载道。2.改善工作人员,尤其是大堂经理的服务态度;改善服务态度势必能吸引更多的客户,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我们觉得这里有特殊情况需要特别说明。在中国,中农工建的历史由来已久,规模巨大,加上国有控股的性质使之在国内银行业几乎形成垄断形势,如同我们在上文中提及的那样,即便服务质量相对低下,客户忠诚度依然没有太大影响。但我们的整个社会和行业势必会朝越来越健康的方向发展,所以谁能在当下的竞争中胜出,谁就抢得了先机。这一点无论对于四大行还是其他合资银行或者地方银行等等都有意义。银行的工作人员不能像一些地方的小摊小贩那样以“你爱买不买”的态度对待客户,那样是对双方都不负责任的心态和行为。3.设立引导员岗位;经驻扎观察,我们还发现许多客户由于自身文化水平有限,对于银行业务所知甚少,不知要做些什么准备工作,大大降低了效率。比如客户排队时填表格没有专人指导而导致经常性重复劳动,既浪费纸张也浪费时间。此外,许多业务办理都需要复印身份证等证件,而客户由于相同的原因通常也不能及时准备好,我们再提出建议4,如下。4.完善银行内部硬件设备,如购买一台复印机;此次调查范围内的许多家银行都没有复印机,而客户原先也不知道需要提供复印件,进入银行开始排队时也没有专人提醒,所以经常出现好不容易排到队却被告知还有很多证件要复印,于是客户还得上街找到复印店复印完再回来重新办理的情况。与此同时窗口不会暂停受理业务,所以排在后一个的客户接上来办,而原来的客户复印完回来时通常还要再等这个后来者办完。这完全是人力和时间的极大浪费。如果银行能做到2或3的其中一条建议,这个状况就能得到改进。(三)选用创新产品吸储对于银行而言,吸储不是一件适合守株待兔的事,也不能只依靠保险代理人推销模式的结果。怎样在重重艰险之中重拳出击,吸引客户主动存款,从而大举获得市场,才是应该要研究的方向。虽然中国加入WTO已经进入第二个十年,金融业的开放也非一朝一夕,但国民对这个行业依然懵懂,甚至还因地区和文化的差异而存在惊人的盲点。而作为大学生的我们,许多人都没有恰当的理财意识和观念。所以下面我们在介绍适合银行吸储等的创新产品时,也相当于为大家介绍适合学生的理财产品。三、建议(一)国有控股银行与新兴银行比较2021年上市银行中,国有控股银行的营业收入占了总行业收入的79%,整个行业的寡头特征较为明显。中国工商银行的分支机构有30000多家,建设银行达13600多家,中国农业银行有24064多家,中国银行有10000多家。消费者普遍认为银行的服务态度差,尤其是工商银行、农业银行等大型银行可见,国有控股银行在中国银行领域拥有绝对的规模优势,加之其较长的发展历史,营业网点在中国境内各城市乡镇的高覆盖率等,以及中国居民浓厚的储蓄情结,投资意识的缺乏,几乎变成了几大银行劣质服务的筹码。但国有控股银行资源充足性虽然还占有优势,灵活性明显不足。从图中可以明显看出,现阶段非控股银行的成长性更强。虽然国有控股银行总的经营规模大,但是除了资本充足率较高外,在资产质量、收益状况以及流动性这几个方面都存在明显的不足与缺陷。而且最终的评级结果也证明了国有控股银行的效能水平要在一定程度上低于非控股银行——(《我国国有控股银行和非控股银行效能比较研究》孟冰,彭丰)而非控股银行在良好的服务质量,公司治理、金融创新、个性化服务方面均抢得先机。但新兴银行需要注意的,比如逾期贷款率容易居高不下,不良资产的存在会严重影响银行的生存。(二)国有控股银行与外资银行比较在国内国有控股银行与新兴银行暗暗较劲的同时,外资银行大举进攻中国市场,利用其充足的资源、业务的灵活性在中国银行业形成强劲的竞争力。我国传统的商业银行一直赖以生存的是存贷利差,这一点无法和西方商业银行相比。中间业务收入在财务报表中被称为非利息收入,包括投资收益、代客买卖的手续费收入、汇兑收益等各方面的收入。以建行为例,1999年建行的非利息收入为48.50亿元,而利息收入为1108.83亿元,非利息收入在建行的业务收入中仅占4.2%。而在国外,存贷款早已不是主体业务,取而代之的是中间业务。据统计,美国花旗银行等20家大银行的中间业务的非利息收入占总收入的50%以上。新巴塞尔协议与商业银行风险管理chenyi74

【摘要】:

本文以新巴塞尔协议这一国际性银行监督管理合约为银行风险理论为指导,通过对新巴塞尔协议内容的演变,概括出新形势下国际银行业监管的趋势变化,强调中国商业银行在面临入世后的国际竞争压力以及当今全球性金融危机形势下,必须严格遵循国际银行经营管理的统一规则,接受以新巴塞尔协议为准绳的国际银行业监管原则、标准和方法。针对中国商业银行现阶段存在的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关键词】:新巴塞尔协议、商业银行、风险管理

【正文】:

2004年6月26日,《巴塞尔新资本协议》(以下简称新巴塞尔协议或新协议)的终稿正式通过,这标志着国际金融界对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新巴塞尔协议作为一个国际银行监管标准,提出了以“最低资本要求、监管检查和市场约束”为核心内容的三个支柱。从而要求资本监管更为准确的反映银行经营的风险状况,进一步提高金融体系的安全性和稳健性。新巴塞尔协议虽然不具有强制性,但是在国际上具有很大的影响力。2006年,十国集团成员国银行首先实施。目前,十国集团成员(不包括美国)、欧盟成员国以及中国香港、新加坡、韩国、澳大利亚等亚洲主要经济体已经正式开始实施新资本协议。

当前,我国也正在积极推进新协议的实施。在监管层面,中国银监会充分考虑中国银行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远期目标,又兼顾与国际资本监管制度接轨的需要,发布了《新资本协议实施指导意见》,体现了“分类指导、分层推进和分步达标”的原则。即对海外设有经营性机构的国际业务占相当比例的大型商业银行,要求从2021年底起开始实施新协议;其他自愿实施新协议的商业银行可以从2021年后提出申请,最迟到2021年底国内银行将全部实施新协议。

随着期限的日益临近,且在最近的几年间,国际金融界发生了许多事件,特别是2021年开始的全球金融危机,使我们迫切地感到危机感和紧迫感。对于我国银行业而言,如何在较短的时间内,全面加强风险管理水平,完善内部控制制度,改进信息披露制度,都是急需解决的重要课题。只有有效的解决了这些课题,才能够摆脱与国外银行竞争所处的不利地位,才能在全球的金融危机中保持稳健的发展。

一、新巴塞尔协议内容演变的理论思考

国际清算银行下的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以下简称巴塞尔委员会)自成立以来,制定了一系列重要的银行监管规定。这些规定虽不具法律约束力,但已得到世界各国监管机构的普遍赞同,特别是那些国际金融参与度较高的国家,包括十国集团乃至许多非十国集团监管部门均自愿地遵守。巴塞尔委员会虽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银行监管国际组织,但事实上已成为银行监管国际标准的制定者。在制定的监管准则中,1988年版巴塞尔协议和替代的2004年版新巴塞尔协议在国际银行业风险监管方面影响巨大,具有极强的代表性。

(一)新巴塞尔协议较老巴塞尔协议的内容变化

1988年巴塞尔委员会颁布了《统一资本计量与资本标准的国际协议》(InternationalConvergenceofCapitalMeasurementandCapitalStandards),即通常所说的巴塞尔协议。巴塞尔协议在推进全球银行监管一致化和可操作性方面,具有划时代的重要意义,被认为是国际银行业风险管理的“神圣条约”。具体来说,巴塞尔协议在国际银行界建立了一套国际通用的、以加权方式衡量表内外风险的资本充足率标准,极大地影响了国际银行监管和风险管理的进程。

从内容上看,协议主要包括资本的分类和风险权重的计算标准。资本的分类是将银行的资本划分为核心资本和附属资本两类,对各类资本按照各自不同的特点进行明确地界定;风险权重的计算标准是根据资产类别、性质以及债务主体的不同,将银行资产负债表的表内和表外项目划分为0%、20%、50%和100%四个风险档次。风险权重划分的目的是为衡量资本标准服务。可见,巴塞尔协议的核心内容是资本的分类。

而新巴塞尔协议从操作层面正式引入了全面风险监管的理念,提出了银行风险监管的最低资本金要求(MinimumCapitalRequirements)、外部监管(SupervisoryReviewProcess)和市场约束(MarketDiscipline)三大支柱的原则。其中,“第一支柱”重点规范资本充足率的计算方法和应当达到的标准;“第二支柱”规定了监管的基本目的、主要原则、总体理念和主要内容;“第三支柱”对银行资本充足率信息披露的指导原则、总体要求、具体内容和时间频度等都作了具体规定。三大支柱原则的形成将对国际银行监管和许多银行的经营方式产生极为重要的影响。

与1988年版巴塞尔协议相比,新巴塞尔协议的内容更广、更复杂。新协议将风险的定义扩大为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的各种因素,基本涵盖了现阶段银行业经营所面临的风险,并力求把资本充足率与银行面临的主要风险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反映银行风险管理、监管实践的最新变化,以保证银行资本充足性能对银行业务发展和资产负债结构变化引起的风险程度变化具有足够的敏感性,为发展水平不同的银行业和银行监管体系提供多项选择办法。

新协议提出了两种处理信用风险办法:标准法和内部评级法。标准法以1988年资本协议为基础,采用外部评级机构确定风险权重,使用对象是复杂程度不高的银行。而内部评级法则是新协议资本监管的核心内容。该方法继承了1996年市场风险补充协议的创新之处,允许使用自己内部的计量数据确定资本要求。内部评级法有两种形式——初级法和高级法。其中初级法仅要求银行计算出借款人的违约概率,其它风险要素值由监管部门确定;而高级法则允许银行使用多项自己计算的风险要素值。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是从一开始巴塞尔委员会就希望新协议的各项基本原则普遍适用于全世界的所有银行,而不仅局限于十国集团国家的“国际活跃银行”(internationallyactivebanks)。巴塞尔委员会并预计非十集团国家的许多银行都将使用标准法计算最低资本要求。客观上看,新协议对国际银行业的影响是深远的。国际金融市场的参与者很可能会采用新协议来分析各国银行的资本状况,而有关国际组织也会把新协议视为新的银行监管的国际标准,协助巴塞尔委员会在全球范围内推广新协议,并检查其实施情况。

(二)金融一体化、多元化是导致内容演变的重要原因

新巴塞尔协议与原协议相比,最突出的是有了两个方面的改进。即在结构上确立了“三大支柱”的框架和对资本充足率的计算方法做出重大修订。新协议采用了由简单到复杂的多种方法来计算资本要求,允许管理水平较高的银行采用内部评级法确定风险权重,将操作风险纳入资本充足率计算中。

之所以造成以上的改进,其主要原因在于自1988年至2004年间,全球经济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全球的金融一体化、多元化导致银行业飞速发展的同时,风险也在急剧扩大。而1988年版巴塞尔协议对风险监管的范畴尚停留在信用风险,通过对不同类型资产规定不同权重来量化风险,同时信用风险权数级距区分过于粗略,扭曲银行风险全貌,加上法定资本套利的盛行,以及近几年大型银行规模及复杂度的增加,已远远不能满足银行对风险管理的要求,为此适时地对原有协议的补充和完善成为必然。

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衍生金融工具及交易的迅速增长,市场风险日益突出,巴林银行倒闭、大和银行危机等事件促使国际金融界对市场风险的关注,一些主要的国际大银行开始建立自己内部的风险度量与资本配置模型,以弥补巴塞尔协议的不足。这一系列的风险事件使得巴塞尔委员会逐渐意识到应将市场风险纳入其资本监管要求范围内的必要性和迫切性。1996年1月,巴塞尔委员会及时推出了《资本协议关于市场风险的修订案》,将市场风险纳入资本需求的计算,以作为巴塞尔协议的一个补充部分。

而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全球金融市场之间紧密联系、不同市场之间的互相影响、银行风险和金融危机在国际间的传播成为国际金融界的突出问题,并引起国际金融界的广泛关注。特别是以1998年美国长期资本管理公司损失的事件为代表,人们更加清楚地看到许多金融机构陷入经营困境的主要原因不再是信用风险或市场风险等单一风险,而是由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外加操作风险相互交织、共同作用造成的。金融危机促使人们更加重视市场风险与信用风险的综合模型以及操作风险的量化问题,由此全面风险管理模式引起人们的重视。为此,巴塞尔委员会于1998年推出的《有效银行监管的核心原则》集中体现了这一领域的发展,至此,市场风险与信用风险、操作风险一并成为银行监管部门重点关注的对象。该文件共提出涉及到银行监管7个方面的25条核心原则。尽管这个文件主要解决监管原则问题,未能提出更具操作性的监管办法和完整的计量模型,但它为此后巴塞尔协议的完善提供了一个具有实质性意义的监管框架,为新协议的全面深化留下了宽广的空间。

1999年6月,巴塞尔委员会公布了新的资本适足比率架构咨询文件,对巴塞尔协议做了大量修改。2001年1月公布新巴塞尔资本协定草案,修正之前的信用风险评估标准,加入了操作风险的参数,将三种风险纳入银行资本计提考量,以期规范国际型银行风险承担能力。2004年6月新巴塞尔协议正式定稿,并希望在2006年年底以前,大多数的国家都能采用此架构。

可以清晰的看到金融一体化和多元化就是一把锋利无比的双刃剑,一方面促进了国际金融的蓬勃发展,另一方面又埋下了来自各方的风险隐患。这一切势必促成巴塞尔委员会根据金融变化发展情况对巴塞尔协议进行不断的修订补充,以适应风险防范和风险监管的要求,建立较为完善的市场风险管理体系。因此,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新巴塞尔协议内容的演变是金融一体化和多元化的必然结果。

二、从新巴塞尔协议看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实践

(一)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实践的历程

从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探索和实践的历程来看,为时并不长远,主要经历了以下几个重要的历史阶段。

1993年,国务院出台《关于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成为专业银行商业化改革的关键一步;1994年,三家政策性银行组建后分离了专业银行承担的政策性业务,实现了政策性金融与商业金融的分离;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颁布,从法律上明确了商业银行要以效益性、安全性、流动性为经营原则,实现自主经营、自担风险、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此国内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从理论走向了实践。

1997年11月,国家召开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后,陆续出台了一系列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的改革措施,包括实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将经营效益和资产质量纳入对四家银行管理者的考核等。以信贷资产质量管理为核心的国内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模式逐步形成。20世纪末,随着信用风险管理经验的逐步积累,以及风险管理技术的快速发展,国内商业银行陆续成立了信贷风险管理部门,开始将信用风险的监测、分析、预警和控制职能划归由一个专门部门进行独立管理。

进入21世纪,我国银行业开始探索全面风险管理。中国建设银行率先建立了全面风险管理的组织框架,成立了风险与内控管理委员会和风险管理部,统一协调和管理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后随着银监会《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的出台,国内商业银行全面风险管理理念和框架日益清晰,逐步开始由被动、静态的传统管理模式,向积极、动态的现代管理模式转变,从信用风险管理,向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并重的全面风险管理转变。

2021年,银监会对《内部评级体系》、《风险暴露分类》、《风险缓解处理》、《专业贷款资本计提》、《操作风险资本计提》和《资产证券化风险暴露资本计提》等六个监管指引形成了第二轮征求意见稿,并于4月组织成立了中国银行业新巴塞尔协议实施高层指导委员会,10月银监会已发布了实施新巴塞尔协议的第一批监管规章,包括《商业银行银行账户信用风险暴露分类指引》、《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内部评级体系监管指引》等5个监管指引,为确保新巴塞尔协议如期实施奠定了基础。从银行层面看,大型银行基本都成立了项目领导小组和项目实施机构,编制了新巴塞尔协议实施规划,各行的内部评级体系开发都取得一定进展。

就目前情况看,新巴塞尔协议实施工作已进入攻坚阶段,我国银行业风险管理实践也进入了一个成熟阶段。今年3月7日媒体报道,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交通银行和招商银行七家银行正积极备战,有望率先成为新巴塞尔协议实施行。可以肯定,这七家银行的风险管理模式已基本达到或接近新协议实施要求,在未来的一年多时间内,这七家银行将采取多方措施,加强风险管理,在不同程度地尝试采用新协议要求的先进数据管理体系和风险管理方法,来对本银行的风险程度进行压力测试,以确保新协议的顺利实施。

(二)新巴塞尔协议对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影响

应该说,新巴塞尔协议对我国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影响是巨大的,同时也是深远的。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认为“新协议不仅是风险管理模型的变革,对于中国这样的新兴市场来说,也是风险管理流程的重组,实施过程通常需要对风险管理的政策、流程、组织结构、内部授权等制度环境进行大的变革。”(注1)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从风险管理水平的角度看,新巴塞尔协议对我国银行业的风险管理水平起到了促进作用。

随着新巴塞尔协议实施工作的稳步进行,新的风险管理政策、操作指引相继出台,各家银行相应制定了风险管理细则,并将风险管理纳入银行管理人员考核内容。风险管理的高度重视,有效地促进了广大从业人员对风险认知程度的提高,风险防范意识的加强,风险管理实践能力的提升。正如银监会刘明康主席在2003年7月31日致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主席卡如纳先生的信中所说:“在新协议的推动下,中国银行业的风险管理水平正在迅速提升。大银行已开始着手建立符合新协议要求的二维评级体系;小银行的积极性也很高,力求借鉴新协议的有关内容。”(注2)

2.从风险管理方法的角度看,新巴塞尔协议在风险的识别、计量和控制上提供了多种方法,其中也包括了一些已在发达国家银行采用的先进方法。而这些为我国在实施风险管理过程中方法的采用提供了多样性,同时对我国风险管理方法的制定具有指导和借鉴作用。

新协议就处理信用风险提出了标准法和内部评级法两种方法。标准法主要依赖于外部评级的广泛应用,而从我国现有的情况看,外部评级覆盖面低,同时国内的多数评级机构还未达到能够计算违约概率等风险因素的水平,必要外部条件的缺失对实施标准法可谓难度重重;而内部评级法为我国风险管理提供了新的选择,国内许多的大银行可以凭借其较为充分的数据准备和较为强大的技术力量,对客户的基础财务信息进行深度挖掘、分析研究,产生数学模型,使之标准化、规范化,逐步创造条件,使之能够在短时期内达到实施标准成为可能。

3.从风险管理制度的角度看,新巴塞尔协议作为一个制度性的纲领文件对我国的风险管理制度的制定和修正起到了一个高屋建瓴的作用。

新协议给出了针对银行业风险制定的监督检查的主要原则、风险管理指引和监督透明度及问责制度,而这些制度也是中国银监会制定实施新协议监管规章的基础。

(三)我国实施新协议在风险管理上的障碍

虽然我国银行业整体风险管理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但各银行间的水平差异较大,同时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较十国集团成员国在实施方面存在明显的弱势。而2021年在全球爆发的金融危机,更为我国银行业实施新巴塞尔协议的道路上设置了新的障碍。

从风险管理层面上看,我国在实施新协议过程中主要存在五大障碍:

1.在风险管理体系采用上的障碍。对于我国的银行业而言,在实施新协议过程中,对于采用何种风险管理体系,无论大银行还是中小银行,都存在着成本较高的矛盾。

我国的大型商业银行在发达国家设立分行需要按东道国监管当局的要求执行新协议,而国内总行欲改变仍内部同时采用两种风险管理体系的现状,势必摈弃传统的风险管理体系采用新体系,而在短时期内改变,即使有一定的过渡期,也会造成银行这方面成本的急速增加。

而对于中小银行来说,一方面,需要按照银监会规定逐步向先进的风险管理模式靠近;另一方面受规模、数据、技术等因素制约,很难单独建立符合新协议要求的内部评级体系。这两方面矛盾冲突的结果,势必导致银行成本的提高。

2.在风险管理架构重组上的障碍。“在中国,新协议的实施并不仅仅是一个金融风险技术和模型的问题,还有一个风险管理架构的重组问题。相比之下,后者的难度可能更大。”(注3)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所坚持的“完全或基本遵守有效银行监管核心原则应作为向新协议过渡的基础”这一基本原则,对我国银行的资本充足率进行评判,基本上存在着资本充足率不足的问题。而在实行新协议的过程中,资本金不足的问题将会更加突出。同时,国内商业银行资产质量普遍较差,按照内部评级法对信用风险进行评级,其导致的结果就是资产风险权重的总体水平将会大幅度提高,资本充足率水平将进一步下降。

3.在风险内控机制实施上的障碍。从我国银行业的风险内控机制看,总体情况不容乐观。内部评级系统很弱。而新协议基本是建立在评级基础上的,因此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新协议的实施进程。

国内银行虽已根据1988年老协议建立了风险管理的基本框架,但资产风险测算统计工作始终未能有重大的突破,未能形成制度化、标准化。一方面,信用风险的测量面临工作量大、成本高、外部评级资料缺乏等的现实挑战;另一方面,市场风险、操作风险的测量也存在诸多困难,两方面的原因加之信用环境较差直接影响了内部评级系统的建立和推行。

4.在风险数据信息管理上的障碍。风险数据信息管理主要体现在数据信息的采集、挖掘、分析和披露等方面,我国银行业在风险数据信息管理的各个层面均存在着或多或少的问题。

仅从新协议使用内部评级法对数据信息的要求看,需要一定年限的风险历史数据。虽然我国早在21世纪初建立了企业征信系统和个人征信系统并实现了信息共享,但由于各家银行系统的差异性、不兼容性导致上报人行时部分数据错误或是丢失;另一方面,采集到的数据不充分、不完整、不及时甚至不真实,都成为后续工作开展的障碍。

在信息披露方面,由于国内银行需要遵循的信息披露规范太多,势必造成一家银行和另一家同性质银行所遵循的规范可能不同,从而导致市场参与者难以进行有效的分析。同时国内银行信息披露与新协议要求的银行提供及时、可靠、全面、准确的信息尚存在着很大差距,在信息披露的格式和内容也存在着规范现象。

5.在金融创新风险规范上的障碍。2021年的全球金融危机使我们对金融创新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特别是对它的风险防范意识加强了。新巴塞尔协议虽在风险监管方面对金融创新的风险规范尚有所指导,但新协议并没有也不可能涵盖所有的创新内容,这是因为金融创新与生俱来的特性所决定的。因此,我国银行业在手持这把双刃剑时,如何使用和防范将成为实施新协议过程中的又一个障碍。

对于金融创新而言,新的金融需求和严的监管环境,迫使它们绕开法律法规或行政审批以达到自身所期的目的和效果。我国的金融创新还处于起步阶段,对于金融创新的负面效应我们面对的会更多一些,如何运用新协议方法有效规避金融创新可能带来的风险,同时又要满足我国金融市场不断产生的新需求,是对我国银行业风险管理水平的一个严峻的挑战。

三、我国银行业推进实施新巴塞尔协议的应对措施

离我国大型商业银行率先实施新协议的对外承诺时间已不到两年时间了,同样离最后截止日也不到五年。随着日期的日益临近,我国银行业将迎来自加入WTO后,面对国际金融业的再次发展和挑战。我们欣喜地看到,面对在新协议的实施过程中所存在的障碍,我国银行业并没有对新协议采取被动的态度,而是在积极主动地寻求应对之策。

面对在实施新协议过程中主要存在的五大障碍,我认为也应就这五点障碍进行逐一清除:

(一)加强全面合作,减少过渡成本

新巴塞尔协议所带来风险管理体系上的深刻变化必然给银行和监管者带来较大的过渡成本,但可以肯定的是其带来的收益将是深远的。应该说,在银行的资本配置和风险模型方面将会带来极大的提升,这一切必然导致银行对内提高了自身的“金融适应力”;对外增加了股东的“边际利润”。

为此面对这项高额发生的过渡成本,我们应该采取客观的态度。中国银监会应保持与市场参与者(银行)的合作与沟通,加大政策制定的透明度。普遍意义上,沟通可最大限度保证政策目标和实施计划有效性,降低银行因信息不对称产生的额外实施成本;特定到新巴塞尔协议实施上,共同研究国别自裁权,保证实施成本和制度有效之间的均衡。

因此,加强与他国监管部门的合作,这样从根本上杜绝一些因各国的法律体系、计量标准、合格标准的差异而造成我国大型银行在境外实施新协议产生的不必要的成本;而一些中小银行应尽可能利用现有的共享资源,借鉴国外银行在风险管理上的先进经验,避免重复建设所带来的成本。

(二)重组管理架构,提高资本效能

新巴塞尔协议允许银行采取三种方式计算资本充足率,允许风险管理水平较高的银行提取比较少的资本,通过这种激励机制以达到鼓励银行提高风险管理水平的目的。应该说,这一直接将风险管理水平与银行最宝贵的资本挂钩的做法,将迫使银行正视不同风险管理水平对银行经营与竞争力可能造成的影响。

因此我国银行业也应珍视这实施过程中所带来的机遇,重组风险管理架构,而不再像以往那样片面追求收益与业务量增长而忽视了风险管理,努力提高管理水平,从而提高资本效率。使得银行有条件和能力用较少的资本做同样金额的优质客户的信贷业务,对外,赚取更多的边际利润,或者在同等利润水平的情况下以更优惠的条件争取客户;对内,提高风险调节后的资本回报,并做到风险与收益的平衡。这样使业务拓展与风险管理成为保障银行利润长期稳定增长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

作为银行应具备一整套程序,用于评估与其风险状况相适应的总体资本水平,并制定出维持资本水平的战略(ICAAP),包括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的监督、稳健的资本评估、对风险的全面评估、监测和报告系统及内部控制的检查程序。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真正抵御新协议第一支柱可能为考虑的某些风险和整体经济风险,有效地提高银行的竞争能力。

(三)加快内控建设,选择适当模式

新巴塞尔协议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一套完备的评级机制。为此面对我国风险内控机制的薄弱环节,应该加大、加快机制的建设力度,使之制度化、标准化。

在建立完善的风险内控机制的同时,应合理的利用机制内容,对实施新协议采取相应的模式。应该说,建立适合自身特点的实施模式是新协议项目成功的关键。为此,我国银行业应该根据自身的银行特点,包括历史、未来、组织架构、管理流程、业务和数据等等诸方面的情况,才选择符合自己特色的模式。也就是说,应避免从形式上套用新协议,而是通过内外两个方面对风险管理现状及数据基础进行评估,借助外部咨询机构力量,逐步转化为内部能力。在方法的选择上,无论是风险敞口计量还是操作风险计量的方法,必须来自于内部风险管理的需要,与内部的风险管理架构相契合。

(四)夯实数据基础,规范信息披露

对于风险信息数据而言,所涵盖的面不仅是财务数据,而且还包括定性数据。历史数据清洗和整合是内部评级体系开发建设的关键环节。数据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内部评级的可靠性和可信性,为此做好数据的基础工作将是后续工作顺利开展的关键所在。

应该说,新巴塞尔协议的实施为我国银行业统一全行数据定义、明确数据标准,建立广覆盖、长跨度、高质量、运行高效和管理规范的数据管理体系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契机。为此,我们应该抓住这一契机,一方面认真开展数据挖掘和数据清洗,扩展数据的历史跨度和覆盖范围,避免风险计量模型成为“空中楼阁”;另一方面建立点到点的数据管理流程及集中统一的数据仓库和专业化高效率的数据集市。

在数据建模时兼顾协议与银行的具体要求,可以适当采用成熟的数据模型作为基础,针对银行现状进行定制,快速准确的完成建模工作;在完成了逻辑数据模型的建立之后,为能提供尽可能详细的差距分析报告,银行需要通过建立数据评估模板深入到数据字段一级进行全面的分析;在新资本协议项目实施过程中,通过初期的数据差距分析,可以从数据层面对银行风险管理相关业务流程进行梳理,帮助银行提高综合管理的预测能力,然后重新设计前段流程,保证整个业务流程中能够收集和处理必要的数据;同时借鉴具有实施经验公司的成熟模型,进行差距分析并制定统一的改进计划,是实施新资本协议的捷径,避免以后反复对数据模型进行修正。

与此同时,注重信息披露的规范性,逐步统一业界的规范要求,在格式和内容做到统一,并使之符合新协议所要求的及时、可靠、全面、准确的信息披露标准。

(五)注重金融创新,加强风险监控

金融创新给金融业带了高速发展,同时也埋下了风险隐患。相对于全球市场,国内银行由于处于相对稳定和封闭的金融环境,以及面对相对有限的金融产品的选择,其承受的市场风险压力比信贷和操作风险为弱。然而伴随着国内利率、汇率逐步自由化的步伐,原来并不突出的市场风险的重要性将会逐步放大。从压力测试的概念看,风险价值模型只能处理正常市场条件下的损益情况,而压力测试则可以弥补不足,对市场极端情况的损益状况进行模拟。为此,应当未雨绸缪,积极设计风险管理工具,强化风险的实时管理与追踪,并将压力测试作为一种重要手段应用于日常的风险管理工作。

今年1月,巴塞尔委员会公布了《稳健的压力测试实践和监管原则》征求意见稿。该文件是巴塞尔委员会首次发布的专门的压力测试监管文件,系统、全面地阐述了对银行和监管机构的压力测试要求。在某种程度上说,该文件是针对本次金融危机而对新协议的补充和完善。

文件要求银行开展覆盖全行范围内各类风险和各个业务领域的压力测试,提供一个全行全面风险的整体法人的情况,以便促进风险识别和控制,弥补其他风险管理工具的不足。文件认为,压力测试应成为银行治理结构、风险管理和风险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压力测试相关分析结果需要应用于管理层决策,包括董事会和高管层作出的战略性业务决策,文件特别强调董事会和高管层参与对压力测试的有效实施至关重要。

为此在监管层面,对我国银行业提出压力测试的要求,在制度上保障、规范压力测试体系的开展与运作。而我国银行业应该根据各行业务发展情况和风险管理水平,制定各行的压力测试方案,搭建了全面压力测试体系的初步的制度框架。

从我国市场风险的管理情况看,主要参考了香港金管局的监管体系。其中,建行在市场风险管理方面处于国内领先地位,目前已经根据市场风险管理政策,初步拟定了市场风险限额管理体系。基本建立了风险垂直管理体系、风险价值模型(VaR)体系、情景分析和压力测试体系、模型回溯检验体系等。

我国银行业在建立市场市场风险限额管理体系的基础上,应努力实现市场风险管理全球化(GlobalFinancialMarket);进一步完善风险偏好、理清职责,明确市场风险管理在金融市场业务交易流程中的切入点;进一步加强组合管理,加强模型建设,完善相应制度流程。从而在市场风险管理取得突破。

引文注释:

(注1)巴曙松:《新巴塞尔协议引爆银行大变革》,2008-06-10/110070946.html。

(注2)刘明康:《中国银监会对新巴塞尔资本协议的意见和建议》,《国际金融报》,2003年8月1日第五版。

(注3)巴曙松:《巴塞尔〈新资本协议〉下中国银行业面临九大挑战》,

://media.163/05/0118/13/1ACPDJVH0014184G.html。

参考文献:

1.陈四清:《商业银行风险管理通论》,中国金融出版社,2006年8月第1版。

2.顾京圃:《中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中国金融出版社,2006年9月第1版。

3.周玮、杨兵兵:《BaselII在中资银行的实践》,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7月第1版。

4.韩军:《现代商业银行市场风险管理理论与实务》,中国金融出版社,2006年7月第1版。

5.巴曙松:《新巴塞尔协议引爆银行大变革》,2008-06-10/110070946.html。

6.巴曙松:《巴塞尔〈新资本协议〉下中国银行业面临九大挑战》,

://media.163/05/0118/13/1ACPDJVH0014184G.html。

7.刘明康:《中国银监会对新巴塞尔资本协议的意见和建议》,《国际金融报》,2003年8月1日第五版。

[摘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与完善,金融市场对经济发展的稳定与促进作用越来越大,在这之中,商业银行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商业银行经营风险的防范与控制关系到整个金融市场的稳定,同时也是金融市场健康发展的保障。商业银行是以信用为基础,以经营货币信贷和结算业务为主的高负债高风险行业。商业银行经营风险具有隐蔽性和扩散性特点,一旦经营风险转化为现实损失,不仅会导致银行破产,还会对整个国家经济造成强烈的破坏。商业银行的风险防范与控制是一个系统的工程,经营风险的表现形式也多种多样。本文着重从内控以及会计方面对商业银行风险防范与控制进行剖析并研究,落足于我国独有的环境下,提出对商业银行风险防范与控制相应的建议。[关键词]商业银行;风险;防范与控制目录一、商业银行经营风险介绍1(一)商业银行的主要经营业务1(二)商业银行的主要经营风险1(三)商业银行经营风险的主要特点2(四)商业银行经营风险的主要形式2二、商业银行经营风险防范与控制的现状3(一)商业银行风险防控现状措施介绍3(二)外部对商业银行的监管4三、银行经营风险防范与控制中存在的问题5(一)我国商业银行经营风险防范与控制的环境制约51.商业银行经营目标与原则之间关系的协调不够52.市场竞争激烈导致经营风险进一步加大5(二)商业银行经营风险防范的基础措施不到位51.风险防范意识薄弱52.相应的技术措施缺失5(三)商业银行风险防控体制问题61.缺少严格有效的内控管理制度62.商业银行中会计对经营风险的监管工作缺失6(四)公允价值的计量模式问题6(五)缺乏对客户信用情况的调查7四、加强防范与控制银行经营风险的设想7(一)加强经营风险防范与控制理念71.银行本身要明确风险理念问题72.银行本身要树立经营风险观念7(二)建立严格有效的内控制度8(三)发挥商业银行会计的监督监管作用8(四)加强由体制变动而引发的奖惩机制的建设9(五)加强信息披露与社会监管的作用10参考文献11一、商业银行经营风险介绍商业银行经营风险是指在在商业银行经营发展的过程中,由于种种不确定因素的存在,使实际收益与预期收益发生偏离,从而发生蒙受损失或获取额外收益的可能性,或者可以说为:风险是结果中存在的变化。银行业作为经营货币的企业与生俱来就规定了其风险的本质,与其说银行是经营货币的企业,更不如说是为了获得利润而经营风险的组织。所以风险和利润对银行来讲是不可分割,同为一体的。经营风险存在于商业银行的各种经营项目和各个业务环节中。不论是信贷、储蓄,还是投资,不论是票据交换,还是账务处理,都不可避免地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风险,稍有不慎,风险就会由“造成损害的可能性”转化为现实的损害,甚至是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