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世界的多极化趋势课件_第1页
当今世界的多极化趋势课件_第2页
当今世界的多极化趋势课件_第3页
当今世界的多极化趋势课件_第4页
当今世界的多极化趋势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八单元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

“极少数国家或大国垄断世界事务、支配其他国家命运的时代,已一去不复返了。大国关系不断调整,多个力量中心正在形成”。

——二战后初期,美苏两极对峙格局形成(1)背景:(2)形成过程:(3)影响:多极化趋势开始出现(20世纪70年代)(1)欧共体:(2)日本:(3)中国:(4)不结盟运动: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苏两极格局结束,多极化趋势加强(1)苏联解体:(2)西方三足鼎立(美、日、西欧):(3)俄罗斯保持大国地位:(4)中国国际地位提高: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一、两极格局形成的背景1、雅尔塔体系奠定了两极格局的框架。概念: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在雅尔塔等国际会议上,美、英、苏等国讨论了处理战争遗留问题和战后和平等问题,达成若干协议,形成的以美、苏为主导的国际关系新体系。基础:美苏均势实质:美苏两分天下(划分势力范围)作用:奠定了战后世界两极格局的框架。1943年德黑兰会议时丘吉尔曾说:“我的一边坐着把一条腿搭在另一条腿上的巨大的俄国熊,另一边是巨大的北美野牛,中间坐着的是一头可怜的英国小毛驴。”美英苏谁比谁牛?英国:战争带来的是“胜利与悲剧”。大量的军事开支和战争破坏使之失去了以往的富有和在世界经济中的显赫地位。战后,英国国债高达237.4亿英镑。其国民财富减少了1/4,外贸削减2/3,工业生产在整个资本主义世界所占比重日益降低。法国:战争使法国经济损失达到1.4万多亿法郎,相当于战前3年的全部生产总值。工业生产指数等于1938年的20%,法郎价值是战前的1/6。人民生活非常困苦,每人每天只配给200克面包,还要掺入20%—30%的玉米面。全国有60万失业大军在忍饥挨饿。英法:普遍衰落战后英法经济衰退战后美国力量介绍:武装部队300万国防预算超800亿美元

30艘航空母舰和1000多艘其他战舰在全球有480多个军事基地拥有原子弹控制操纵联合国经济工业产量占2/3出口贸易占1/3黄金储备占3/4军事政治美国:独占鳌头一、两极格局形成的背景1、雅尔塔体系奠定了两极格局的框架。3、战后美苏失去了合作的基础(2、战后主要国家力量对比发生变化①欧洲:普遍衰落;②美国:头号政治、经济、军事强国,确立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③苏联:唯一能与美抗衡的政治军事大国,

被美视为最大障碍;意识形态与国家利益的冲突是根本原因4、主观:战后美苏两国都想在世界范围内扩展势力二、两极格局的形成过程——美苏“冷战”1、冷战(COLDWAR)的含义:二战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采取的除武装进攻以外的一切敌对活动,来遏制共产主义(本质),稳定资本主义。表面“冷”——没有硝烟炮火,枪林弹雨的直接行动实质“战”——在政治、经济、军事等各方面进行激烈的对抗和较量二、两极格局的形成过程——美苏“冷战”2、冷战的原因:A、美国为什么要“战”?(遏制苏联)①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差异②国家利益的冲突:美视苏为其称霸世界的最大障碍(根本)B、为什么用“冷”战的方式?(非战争手段)1946年英国前首相丘吉尔在美国密苏里州富尔顿发表的演说词。“从波罗的海的斯德丁到亚得里亚海边的的里雅斯特,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在这条线的后面,坐落着中欧和东欧古国的都城……所有这些名城及其居民无一不处在苏联的势力范围之内,不仅以这种或那种形式屈服于苏联的势力影响,而且还受到莫斯科日益增强的高压控制。”这次演说发出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实行“冷战”的最初信号。铁幕演说材料中提到的“铁幕”指的是什么?指苏联及东欧人民民主国家美国总统哈瑞·杜鲁门“美国今天是一个强大的国家,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比它强大。……这意味着,我们拥有这样的力量,就得挑起领导的担子并承担责任。”

——杜鲁门领域政策措施美国苏联政治经济军事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4、冷战的表现:(冷战全面开始的标志)领域政策措施美国苏联政治经济军事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九国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经济互助委员会4、冷战的表现:(冷战全面开始的标志)华沙条约组织(两极格局最终形成的标志)

1949年,美国等12国的代表在华盛顿集会,签订了《北大西洋公约》,建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图为12国代表集会签约。

1955年,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在华沙签订《友好合作条约》,被通称为“华沙条约”,根据这个条约建立了华沙条约组织。1949年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1955年华沙条约组织成立两极格局最终形成(一)消极影响:三、两极格局的影响(“冷战”阴影下的国际关系)1、导致一些国家的分裂,例如德国的分裂、朝鲜的分裂。(1)德国分裂:(2)朝鲜分裂:

柏林墙全长169.5公里。沿墙修建了253个了望塔、136个碉堡、270个警犬桩。此外,还有一接触使会发出信号的铁栅栏119.5公里。1972年,德国柏林一个小女孩子站在铁丝网前眺望远方的亲人(2)亚洲:朝鲜的分裂(2)亚洲:朝鲜的分裂2004年4月3日,朝鲜金刚山,韩国探亲者洒泪告别朝鲜亲人2006年,分离50多年的兄妹短暂重逢2、军事上:两大军事集团开展军备竞赛,世界处于核战威胁下,世界局势长期紧张,全面冷战和局部热战相交织。冷战古巴导弹危机(美洲)三、两极格局的影响(“冷战”阴影下的国际关系)1、导致一些国家的分裂,例如德国的分裂、朝鲜的分裂。(一)消极影响:

1962年,加勒比海地区发生了一场震惊世界的古巴导弹危机。它由苏联在古巴(社会主义国家)部署导弹、美国则坚持要求撤除导弹而引发。这是冷战期间美苏两大国之间最激烈的一次对抗。这次危机虽然仅仅持续了13天,美苏双方在核弹按钮旁徘徊,使人类空前地接近毁灭的边缘,世界处于千钧一发之际。最后以双方的妥协而告终。材料:我们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如果我们为和平联合起来,那么就不会有战争。那时,如果有某个疯子想挑起战争,我们只要用手指吓唬他一下,就足以使他平静下来。——赫鲁晓夫答美国记者古巴导弹危机(1962年)

美国人裤子里的刺猬”:1962年,为了“往美国人的裤子里塞一只刺猬”,赫鲁晓夫决定在古巴部署中程导弹。这次被命名为“阿纳德尔”的行动,在美国人的眼皮底下,将导弹从一个半球运往另一个半球。

(赫鲁晓夫与肯尼迪)优势在美国方面越南战争:美国人永远挥之不去的噩梦

美国在越南发动了“特种战争”、“局部战争”,投下800万吨炸药,造成越南160多万人死亡和整个印度支那1000多万难民流离失所;美国也损失惨重,战争长达12年,5.6万余人丧生,30多万人受伤,耗资4000多亿美元。越南战争:1961年—1975年二战后持续时间最长的大规模局部战争2、两大军事集团开展军备竞赛,世界处于核战威胁下,世界局势长期紧张,全面冷战和局部热战相交织。三、两极格局的影响(“冷战”阴影下的国际关系)1、导致一些国家的分裂,例如德国的分裂、朝鲜的分裂。(1)德国分裂:

(2)朝鲜分裂:

(二)积极影响:3、不结盟运动发展壮大,第三世界由此崛起;4、两强竞争客观上推动了科技的发展(第三次科技革命)

1、美苏势均力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爆发,掩盖了一些地区冲突、矛盾等;2、不同社会制度国家共存借鉴,推动世界发展;(一)消极影响:

雅尔塔体系确立美国冷战苏联对抗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北约成立经互会华约成立德国分裂朝鲜半岛分裂朝鲜战争越南战争

古巴导弹危机本课小结两极格局形成全面冷战局部热战共产党与工人情报局新兴力量的崛起——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材料一二战使欧洲丧失了世界政治经济中心的优势地位,面对经济凋谢、政治危机、社会动乱等诸多困难,西欧各国纷纷实行社会改革,发展经济。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西欧国家间的联系日益密切,开始了一体化的过程。根本原因:经济发展的需要;材料二如果我们欧洲人不想在起了根本变化的世界上走下坡路的话……欧洲的联合是绝对必要的。没有政治上的一致,欧洲各国人民将沦为超级大国的附庸。

——联邦德国总理阿登纳现实原因:二战使西欧丧失了世界政治经济中心的优势地位;政治因素:两极格局下受到美国的控制和苏联的威胁;(一)走向联合的欧洲(欧共体欧盟)1.原因:材料三

“总有一天,……所有的欧洲国家,无须丢掉你们各自的特点和闪光的个性,都将紧紧地融合在一个高一级的整体里;到那时,你们将构筑欧洲的友爱关系……”

——

维克多·雨果思想因素:欧洲传统的统一思想的影响材料四

1963年1月22日,当时的法国总统戴高乐和德国总理阿登纳签署了法德合作条约,实现了法德两国历史性的和解。以这个条约为基础,法德两国组成了推动欧洲建设的“发动机”,从而一步步地改变着欧洲乃至世界的政治版图。

法德宿敌的和解成为联合的关键①根本原因:经济发展的需要;②现实原因:二战使西欧丧失了世界政治经济中心的优势地位;③政治因素:两极格局下受到美国的控制和苏联的威胁;④思想因素:欧洲传统的统一思想的影响;⑤关键因素:法德宿敌的和解;(一)走向联合的欧洲(欧共体欧盟)1.原因:(要重新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有力影响,必须联合起来)(在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过程中,西欧国家间的联系日益密切)1967年

欧洲共同体合一发展1958年欧洲经济共同体1958年欧洲原子能共同体1952年欧洲煤钢共同体共同的农业政策2.欧洲一体化进程统一关税与外贸趋向货币一体化趋向政治一体化共同的外交政策趋向军事一体化发展1993年欧盟成立1973年,成员国开始“用一个声音说话”【合作探究】欧洲一体化进程有什么特点?⑴成员国不断增加(627国)⑵单一经济领域发展到多种经济领域⑶经济一体化经济、政治、军事一体化

材料一:1958—1969年间,欧洲共同体内部贸易年平均增长率为16.5%。1984年,欧洲共同体10国对外贸易总额达13747亿美元,超过美国1.43倍。

材料二:进入70年代,西欧六国和日本不可避免要导致美国同盟国政治关系的变化,……美国也不能像战后初期和50年代那样,在西方阵营颐指气使,发号施令。

——选自何春超主编的《国际关系史》材料三:欧盟决不甘愿充当美国小伙伴的消极角色,欧洲作为独立的一极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思考:“欧洲人的欧洲”对世界产生了什么影响?促进了西欧的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增强了同美苏抗衡的实力,冲击了美苏两极格局

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加强3.影响:(1)对西欧:(2)对美国:(3)对世界:②政治上:冲击了两极格局,促使世界朝多极化方向发展。①促进了欧洲经济的发展和实力的增强。②开始摆脱美国的控制,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动摇美国的霸主地位①经济上:资义世界逐渐形成了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二战后日本经济发展的一组数据:(1)1960-1970年,日本工业生产年平均增长率达16%,国民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11.3%。(2)1968年,日本国民生产总值达1419亿美元,超过西德,仅次于美国,跃居资本主义世界第二位。(3)1986年,日本黄金储备达421亿美元,位居世界第二(4)1988年,日本国民人均收入达1.9万美元,超过同期美国的1.8万美元。【合作探究】作为战败国的日本,为什么能够在曾经被原子弹摧毁的战争废墟上崛起并成为经济超人?1.原因:①民主化改革,铲除了封建残余②充分利用有利的国际条件(朝鲜战争的军需刺激)②重视科技与教育③发展经济,制定合乎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二)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⑴内因:⑵外因:①美国大力扶植

从朝鲜战争爆发起,美国军队就向日本企业发出了大量有关武器、运载工具零部件和其他军用物质的订货单。为了帮助实现这个目标,美国被迫紧急地复兴日本的经济,这样就使还在执行的日本经济非军事化的政策迅速中止了。同时,日本和美国之间的经济合作成为必不可少的了。……对于日本来说,这种发展是极其幸运的。事实上,当朝鲜战争爆发、特别需求突然猛增的时候,不论是企业家还是政治家都为此而高兴,并欢呼:“神风终于开始刮起来了!”

——(日)森岛通夫《日本为什么“成功”》

二战后,日本虽然受到重创,但还是从1949年毅然宣布实行从小学到初中的九年免费教育。日本政府每年用于教育支出都在国家当年预算总支出的20%以上,这一数字远远超过了英、法、美、德等国而居世界首位。

——《战后日本迅速崛起的原因及对中国教育现状的思考》“日本跟着美国脚步走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

1972年日本外相大平正芳

“要在世界政治中加强日本的发言权,不仅增加日本作为经济大国的分量,而且增加其政治大国的分量。”

——80年代日本首相中曾根康弘积极谋求政治大国的地位

“西欧和日本都是美国非常强有力的竞争对手。朋友,是的。盟国,是的。但是他们正在与我们竞争。在经济领域的问题上,他们在全世界同我们竞争得非常激烈。……同我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时候相比,美国遇到了我们甚至连做梦也没有想到过的那种挑战。”

——美国总统尼克松(1971年)

经济上:资义世界逐渐形成了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政治上:冲击了两极格局,促使世界朝多极化方向发展。——斗争求发展

发展中国家的呼声(三)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不结盟运动的标志①政治基础:战后亚非拉许多国家独立。②为了摆脱美苏的控制,避免卷入大国争斗,维护国家主权和独立,发展民族经济

1961年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的举行1、背景:2、标志:不结盟运动真的不结盟吗?

不结盟运动并非真的不结盟,而只是不和与美苏两大军事集团结盟的国家结成联盟;

不结盟不是消极的中立,而是要积极地反对殖民主义和霸权主义,主张用和平共处代替“冷战”,实现全面彻底裁军。(三)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不结盟运动的标志1、背景:2、标志:3、意义:①

加速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崩溃;②一定程度上冲击着两极格局,促使世界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①原则:独立、自主、非集团、不结盟②任务:

政治上反对美苏霸权主义。

经济上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新中国建立经济恢复发展文革挫折改革开放,经济腾飞;科技成就突出;……中国成为多极化趋势中重要的一极一五计划的完成,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冲击两极格局,促使世界朝多极化方向发展(四)中国的振兴2011年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西欧的联合日本的崛起不结盟运动中国的振兴强大的美国强大的苏联实力迅速上升冲击两极格局实力相对下降两极格局下的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小结: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易错点:①多极化还只是一种趋势和方向,多极化格局尚未定型。②世界由两极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的根本原因是经济格局多极化,而不是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差距缩小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一、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实质:原因国家性质发生根本性变化内部原因外部原因长期受制于苏联,照搬苏联模式各国党和政府忽视民主和法制经济发展缓慢,导致经济危机苏联戈尔巴乔夫改革思想的影响西方国家推行“和平演变”战略和平演变:这个词汇出现于冷战时期,由美国国会议员杜勒斯在20世纪50年代初提出。由于它所进行的过程中并没有发生战争,所以叫“和平演变”。西方国家以贷款、贸易、科技等各种手段诱惑东欧国家,促使它们向西方靠拢,向资本主义“和平演变”。苏联解体过程原因影响:更改国名:1991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松散的邦联)“八一九”事件:使国家政权的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阿拉木图宣言:1991年底,宣布成立“独立国家联合体”,标志苏联正式解体,美苏两极冷战局面结束。

历史原因(根本原因):直接原因:外部原因: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弊端和政策上的错误长期得不到纠正,积累了许多社会问题和民族矛盾。戈尔巴乔夫改革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策略的影响标志两极对峙格局瓦解;使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布加勒斯特广场上倒掉的列宁雕像关于苏联解体的漫画我不敢相信我的眼睛!为什么会这样?

“……国家没有前途可言,应当从根本上改变一切。……我至今对1985年春天开始的民主改革的历史正确性确信不疑。……消灭了那个早已使我国无法成为富足安康、繁荣昌盛国家的极权主义体制。”

——戈尔巴乔夫《告苏联公民书》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1、美国试图建立“单极世界”

“苏联的崩溃产生了一个世纪才有一次的机会在全世界推行美国的利益和价值观念。”(1992年2月美国国务卿詹姆斯贝克)美国人的“三板斧”【依托】军事实力【后盾】经济实力【旗帜】“民主”、“人权”

“美国领导世界”的尝试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美国试图建立“单级世界”

1991年美国总统布什在其《国情咨文》中说:“我们是世界上唯一能够维持和平力量的国家,正是这一领导的重任以及实力,使美国在一个寻求自由的世界中成为自由的灯塔。”

“世界必须有一个领导,而且只能有一个领导”,而美国“最具有领导这个世界的能力”。(1999年克林顿)

美国在世界上的领导作用从未像现在这样重要。如果我们在国外发挥领导作用,就能够通过阻止侵略,促进危险的冲突得以和平解决,从而打开国外市场,帮助民主政权,积极地对付全球各种问题,使美国更加安全和繁荣。——克林顿《参与和扩展的国家安全战略》美国试图建立“单极世界”

1999年,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对南联盟的轰炸持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