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之气温和降水微专题_第1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之气温和降水微专题_第2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之气温和降水微专题_第3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之气温和降水微专题_第4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之气温和降水微专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之气温和降水微专题第一页,共25页。气温微专题第二页,共25页。一、影响气温的主要因素①纬度——影响气温的首要因素②大气环流天气状况,阴雨或晴朗;冷空气降温;暖空气增温③海陆分布④地形地势高低、山脉走向、不同地形对气温都有影响⑤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减温减湿⑥人类活动通过改变下垫面,如植树造林、修建水库、排放温室气体和废热等影响气温第三页,共25页。二、地形对气温的影响(1)同纬度地区,海拔高,气温低。(2)高大的地形区成为温暖或寒冷气流的屏障。(3)平原地区,气流畅通无阻,加剧冷热变化程度。(4)阳坡气温高于阴坡;背风坡气温高于迎风坡。(5)盆地地区一般是夏季的炎热中心。(6)高大的地形区成为局部的低温区。(7)高原地区气温日较差大,年较差小。(8)山顶气温日较差小于山麓地区。重点:山脉走向对气温的影响一是当山脉的走向与冷空气移动方向垂直时可以阻挡冷空气的前行,山体北侧冷空气堆积,持续时间长,降温明显;而山体南侧冷空气受削弱,影响减弱,如我国的天山、阴山、秦岭、南岭就起到了这样的作用。二是当山脉的走向与冷空气移动方向平行时可以形成冷空气的前行通道,形成峡谷效应,进而加剧冷空气的移动,降温明显。如太行山第四页,共25页。例1:下图为我国某区域等温线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2)甲地与乙地纬度仅差2度,但是气温差异却很大,试分析甲地冬季气温低的原因。原因:①甲地的纬度略高;②甲地(位于大兴安岭西侧的内蒙古高原)海拔相对较高;③甲地位于冬季风的迎风坡,温度低(或甲地靠近冬季风源地,乙地由于大兴安岭阻挡受冬季风影响小)。

第五页,共25页。例3:索契是世界上纬度最高的亚热带气候分布区,试分析其形成原因。:冬季北部大高加索山脉削弱了南下的冷空气;南部黑海冬季有增温作用第六页,共25页。例4:读图,分析基多气温特点,并说明形成原因终年温和(2分)年较差小(2分)昼夜温差大(2分)形成原因:地处赤道附近(2分)海拔高(接近3000米)(2分)第七页,共25页。例5:新疆吐鲁番盆地年降水量约16毫米,每年6—8月平均最高气温都在38℃以上,中午的沙面温度最高达82.3℃,是我国夏季气温最高的地方。(5)试分析夏季吐鲁番盆地内部易出现高温天气的原因。(8分)夏季光照时间长;气候干旱,多晴天,太阳辐射强;地势低,地形闭塞,不易散热;沙漠广布(或植被稀少,热容量小),升温快。(任答4点,8分)第八页,共25页。例6.下图为某地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单位:℃),回答下列问题(1)甲地温度的范围是

,说明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2)依据上题结论结合所学知识推导:冬季乙丙两地气温高低,并分析原因。(3)试分析丁地等温线弯曲的原因。(1)小于28℃大于26℃;地势高(武夷山)气温低,相临等温线温度差为2℃。

丙热乙冷;丙地离海近,受海洋影响,气温偏高;武夷山地形对冬季风(西北风)阻挡(削弱),故丙受冬季风影响小(乙地相反)。

丁丁处为河谷(汉江)地形,海拔低,气温较同纬度的两侧高,所以丁处等温线向西北(西)凸出。

第九页,共25页。例9:根据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菲律宾最大的岛屿吕宋岛和首都马尼拉气候资料图。(3)简述马尼拉气温的分布特点,并分析其形成原因。(12分)地处热带,终年高温(4分);6月气温最高,主要原因是1--4月降水少,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少(4分);1月气温最低,主要原因是太阳高度角小,地面获得太阳辐射少(第十页,共25页。(2013·浙江文综)根据下列材料,完成(1)、(2)题。材料一美国本土年降水量分布及棉花带范围图。材料二图中甲、乙两城市气温比较表。甲(37°48′N)乙(36°54′N)1月气温(℃)9.34.77月气温(℃)17.125.7(1)描述美国西部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特点,并分析其成因。(2)据表比较甲、乙两城市的气温差异,并解释其原因。(1)分布特点:大致由沿海向内陆递减;西北部降水空间差异较大。成因:西部南北走向的高大山脉阻挡来自太平洋的湿润气流,山脉西侧地处迎风坡,降水多;西部的山间高原盆地,水汽难以进入,降水稀少。甲城比乙城冬季(1月)气温高,夏季(7月)气温低,甲城气温年较差小。冬季:甲城有高大山脉的阻挡,受北冰洋的寒冷空气影响较弱,气温较高。美国东部为低缓山地,乙城易受北方寒冷空气影响,气温较低。夏季:甲城受寒流影响,气温较低。乙城受暖流和东南暖湿气流影响,气温较高。第十一页,共25页。读图,回答问题。(1)图1中所示地区的地形类型是。(2)据图2分析,与Q城相比较,B城的气候特点有何不同?形成两地气候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什么?盆地气温年较差比Q城小(冬季比Q城温和,夏季比Q城凉爽);降水季节变化比Q城小(年降水量比Q城多)。大气环流(海陆位置)。第十二页,共25页。降水微专题第十三页,共25页。气温下降→水汽凝结→云滴→云滴增大→降水109201730030(克/米3)单位体积水汽含量温度过饱和未饱和(℃)(一)降水的形成条件1.降水过程:①空气中含有足够的水汽和凝结核;②空气温度下降到水汽能够凝结出来的程度。温度愈高,空气中容纳水汽的能力愈强。在一定的温度条件下,一定体积的空气中所容纳的水汽数量是有一定限度的,因而水汽压也有一个限度。当水汽含量恰好达到这个限度,叫饱和空气。2.降水的形成条件:3、空气中水汽含量与温度高低有密切关系。第十四页,共25页。(二)降水的类型1、对流雨湿热空气强烈受热膨胀上升,强度大、历时短、范围小雨影区分布:赤道附近,中纬度大陆夏季午后2、地形雨湿热空气受地形阻挡上升,强度较大,时间较长第十五页,共25页。3、锋面雨冷暖气团相遇,暖空气被抬升,历时长,范围广,强度小。中纬度地区4、气旋雨:热带气旋雨(台风雨):低纬度锋面气旋雨:中纬度地区第十六页,共25页。描述一个地区的降水特征,需要从以下方面进行阐述:1、降水量的多少;2、降水的空间分布特点;3、降水的时间分布特点。(三)降水特征的描述方法(答题套路)(2008年全国卷)D湖泊(图6a)的湖面海拔约3800m,降水资料如图6b所示。D湖沿岸地区地形平坦,发现有走量古代农耕遗迹,包括相互交织的人工堆土高台、人工水渠(图6c),以及人工运河和水塘。(2)归纳D湖沿岸地区的降水特征。(4分)

(1)推测D湖沿岸地区气温的年变化、日变化特征,并简述原因。(年均温较低),年变化(年较差)较小,因为海拔高,地处热带(低纬度地区);日变化(日较差)较大,因为海拔高,空气稀薄,白天增温快,夜晚散热快(按高度推测日最低温度可能降到0℃及以下)。

年降水量约600(580—620之间皆可)毫米,集中于夏季(1—3月或12月至次年3月)。

第十七页,共25页。有关降水成因分析的问题一思:水汽来自哪里?二思:水汽靠什么输送?三思:怎么降温?纬度2、大气环流(气压带与风带、季风环流)天气系统(气压系统、锋面系统)3.海陆因素(海陆位置)4.地形因素(迎风坡与背风坡)5.洋流因素(寒流与暖流)(四)、降水多少的影响因素分析(答题套路)北半球南半球赤道030603060北南赤道多雨带温带多雨带极地少雨带副热带少雨带副热带少雨带温带多雨带极地少雨带第十八页,共25页。图为某地气温(单位:℃)、降水(单位:毫米)分布图,读图回答问题:对比分析虚框内所在半岛1月与7月降水空间分布规律及产生的原因。分布:1月东多西少(或东南多西北少);7月西多东少(或西北多东南少);原因:1月:盛行东北风,东部为迎风地区,太平洋水汽受地形抬升,降水多;西部背风,降水少。7月:盛行西南风,西部为迎风地区,印度洋受地形抬升,多降水;东部为背风地区,降水少。第十九页,共25页。【例4】图中M、N两地降水资料(单位:毫米)。根据图表信息,分析M、N两地降水季节分配的差异,并简述M地降水季节分配的原因。地点1月4月7月10月全年M219.3117.292.1133.91778N69.051.965.177.0810(2)M地降水冬季多于夏季,N地降水季节分配均匀。(4分)

M地位于日本海沿岸,冬季西北季风经日本海增湿,再加上地形抬升,形成地形雨,降水丰富。而夏季位于东南季风的背风坡,降水少。

第二十页,共25页。读图10,回答下列问题。说明甲地降水特征及其形成原因。(8分)年降水量900毫米左右(较丰富),夏季(1月)少雨,冬季(7月)多雨;夏季(1月)受副热带高压影响,冬季(7月)受西风控制。

第二十一页,共25页。2.读弯曲、延伸、闭合判断降水的影响因素(1)等降水量线大致与海岸线平行,且自沿海向内陆递减,说明降水量受海陆因素影响。(2)等降水量线大致与山脉走向平行或闭合多雨区,说明降水量受地形(山脉)影响,根据多雨与少雨的状况判断迎风坡与背风坡。(3)等降水量线呈封闭曲线,降水少,说明地形闭塞,深居内陆。15001000AB等降水量线密集:降水的地区分布差异大稀疏:降水的地区分布差异小1.读数值与疏密判断降水的地区分布差异大小(五)、等降水量线的判读与综合解题应用第二十二页,共25页。【例6】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我国某区域图。(1)读图中等降水量线分布,分析图示地区降水的分布特征。(2)图中字母B代表的等降水量线的数值是_______________,分析该线闭合区域降水出现差异的原因。2(2)400mm。(2分)东南暖湿气流(2分)沿山地迎风坡抬升形成丰富的地形雨。

(1)降水从东南向西北递减,(2分)山区降水增多。第二十三页,共25页。(2011年福建文综)图14为R河流域及周边地区图。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R河塑造了世界著名的大峡谷,峡谷平均深度达1600m。R河中上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