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医适宜技术针灸科详解演示文稿当前1页,总共58页。(优选)中医适宜技术针灸科当前2页,总共58页。概论中医适宜技术通常是指安全有效、成本低廉、简便易学的中医药技术,又称“中医药适宜技术”。现代医学认识“中医适宜技术”也称为“中医传统疗法”,“中医保健技能”,“中医特色疗法”或称为“中医民间疗法”,是祖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丰富、范围广泛、历史悠久,经过历代医家的不懈努力和探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厚德济世创新求精当前3页,总共58页。中医适宜技术的特点为具有“简、便、效、廉”是中医传统特点之一。同时简便效廉也是中医的精髓所在。特点当前4页,总共58页。针灸疗法针灸是一种中国特有的治疗疾病的手段。它是一种“内病外治”的医术。是通过经络、腧穴的传导作用,以及应用一定的操作法,来治疗全身疾病的。以通经脉,调气血,使阴阳归于相对平衡,脏腑功能趋于调和,从而达到防疾病的目的。当前5页,总共58页。针灸的作用
疏通经络调和阴阳扶正祛邪当前6页,总共58页。疏通经络就是可使淤阻的经络通畅而发挥其正常的生理作用,是针灸最基本最直接的治疗的作用。经络“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运行气血是其主要的生理功能之一。经络不通,气血运行受阻,临床表现为疼痛、麻木、肿胀、瘀斑等症状。针灸选择相应的腧穴和针刺手法及三棱针点刺出血等使经络通畅,气血运行正常。
当前7页,总共58页。调和阴阳就是可使机体从阴阳失衡的状态向平衡状态转化,是针灸治疗最终要达到的目的。疾病发生的机理是复杂的,但从总体上可归纳为阴阳失衡。针灸调和阴阳的作用是通过经络阴阳属性、经穴配伍和针刺手法完成的。扶正祛邪就是可以扶助机体正气及驱除病邪。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的过程,实质上就是正邪相争的过程。针灸治病,就是在于能发挥其扶正祛邪的作用。当前8页,总共58页。针灸疗法具有很多优点:第一,有广泛的适应症,可用于内、外、妇、儿、五官等科多种疾病的治疗和预防;第二,治疗疾病的效果比较迅速和显著,特别是具有良好的兴奋身体机能,提高抗病能力和镇静、镇痛等作用;第三,操作方法简便易行;第四,医疗费用经济;第五,没有或极少副作用,基本安全可靠,又可以协同其他疗法进行综合治疗。当前9页,总共58页。针刺注意事项1、过于疲劳、精神高度紧张、饥饿者不宜针刺;年老体弱者针刺应尽量采取卧位,取穴宜少,手法宜轻。2、怀孕妇女尤其有习惯性流产史者,应慎用针灸治疗,腹部、腰骶部及合谷、三阴交、昆仑、至阴等具有痛经活血功能的腧穴禁止针灸。3、小儿因不配合,一般不留针。婴幼儿囟门部及风府、哑门穴等禁针。4、有出血性疾病的患者,或常有自发性出血,损伤后不易止血者,不宜针刺。5、皮肤感染、溃疡、瘢痕和肿瘤部位不予针刺。6、眼区、胸背、肾区、项部,胃溃疡、肠粘连、肠梗阻患者的腹部,尿潴留患者的耻骨联合区针刺时应掌握深度和角度,禁用直刺,防止误伤重要脏器。7、针刺对某些病症确实有极好的疗效,但并非万能,特别是一些急重病的治疗,应根据情况及时采用综合治疗,才能更有利于病人,也可充分发挥针灸的作用。总之,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医者对病人认真负责,严肃细心,集中精神等均是预防事故发生的重要环节。当前10页,总共58页。艾灸艾灸疗法简称灸法,是运用艾绒或其他药物,在体表的穴位上烧灼、温熨,借助灸火的热力以及药物的作用,通过经络的传导,以起到温通气血、扶正祛邪,达到防治疾病的一种治法。它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传统医学中最古老的医疗方法之一。当前11页,总共58页。灸法种类艾炷灸疗法:艾炷灸施灸时所燃烧的锥形艾团称艾炷。常分直接灸(又分化脓灸和非化脓灸)与间接灸两种。本疗法临床运用广泛,既可保健,亦可治病,尤其适用于虚寒症,如哮喘、胃肠病。艾条灸疗法:以艾条于穴位或病变部位上施灸者即艾条灸疗法,操作常分温和灸、雀啄灸、回旋灸等。主要用以治疗寒湿痹证及其他多种虚寒性疾患。药卷灸疗法:是在艾绒里掺进药末,用纸把艾绒裹起来成为药卷,点燃其一端而施灸。适应证大致同上两种灸法。当前12页,总共58页。灸法种类
温针灸疗法:先根据病性选穴施针,得气后留针,后将艾绒裹于针柄上点燃,直至燃尽,使热力通过针体传入机体,达到温经散寒等目的。隔姜灸疗法:取约2分厚生姜一块,置于选定的穴位上,再将艾炷置姜片上,点燃施灸。艾炷燃尽后,再放置艾炷反复施灸,一般至局部皮肤潮红为止。凡虚寒性疾病皆可以此疗法治之。此外,与隔姜灸疗法大同小异的尚有“隔蒜灸”、“铺灸”(以蒜泥铺于穴位上)、“隔盐灸”、“附子灸、”、“隔葱灸”、“花椒灸”、“黄土灸”、“黄蜡灸”、“硫黄灸”、“药锭炎”、“药捻灸”等等,主治病证亦相差无几。
灯火灸疗法:以灯心草蘸香油,点燃,在小儿身上施灸。本疗法主要用于小儿惊风、痄腮等病证。
当前13页,总共58页。灸法注意事项1)防止烫伤。对老年患者及皮肤感觉减退者,要控制好灸温,以防烫伤。糖尿病患者一旦皮肤烫伤,很难愈合,故慎用灸法。头面部不宜使用直接灸,以免烫伤影响面容。关节部也要防止烫伤,以免影响功能活动。2)防止火灾。艾绒是极易燃烧之物,燃烧之艾绒不得再随便丢弃,灸毕一定要将艾火彻底熄灭。行温针灸时,灰火容易脱落烧及衣服、床单等物,事先要做好防范措施。3)孕妇的腹部和腰骶部不宜施灸。4)偶有发生“晕灸”者,预防和处理参照晕针的处理。5)施灸过量,时间过长,局部出现水疱,只要不擦破,可待其自然吸收。如水疱较大,可用消毒毫针刺破水疱,放出液体,再涂以龙胆紫或烫伤药膏(京万红)。如用化脓灸者,在灸疮化脓期间,要保持局部清洁,并用敷料保护灸疮,以防感染;若灸疮脓液呈黄绿色或有渗血现象者,可用消炎药膏或玉红膏涂敷。当前14页,总共58页。拔罐疗法拔罐,是以罐为工具,利用燃火等方法排除罐内空气,造成负压,使之吸附于腧穴和所拔部位的体表,使局部皮肤充血、瘀血,而达到治病目的的方法。当前15页,总共58页。拔罐的作用和适应范围拔罐法具有开泄腠理、祛风散寒、通经活络、行气活血、祛瘀生新、消肿止痛等作用。拔罐产生的真空负压有较强的吸拔之力,其吸拔作用在经络穴位上,使体内的病理产物通过皮肤毛孔而排出体外,从而使经络气血得以疏通,脏腑功能得以调整,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拔罐的适用范围较广,常多用于颈肩腰腿痛、关节痛、软组织闪挫扭伤、腹痛等局部病证,也可用于伤风感冒、头痛、面瘫、咳嗽、哮喘、消化不良、月经不调、痛经等病证,以及目赤肿痛、麦粒肿、丹毒、疮疡初起未溃等外科病证。当前16页,总共58页。罐的种类(1)竹筒火罐:
(2)玻璃火罐:
(3)抽气罐:
(4)陶瓷火罐:
当前17页,总共58页。拔罐的方法单罐多罐闪罐留罐推罐(走罐)药罐针罐刺血(刺络)拔罐法当前18页,总共58页。单罐用于病变范围较小或压痛点。可按病变或压痛的范围大小,选用适当口径的火罐。如胃病在中脘穴拔罐;冈上肌肌腱炎在肩髃穴拔罐等。多罐用于病变范围比较广泛的疾病。可按病变部位的解剖形态等情况,酌量吸拔数个或多个。如某一肌束劳损时可按肌束的位置成行排列吸拔多个火罐,称为“排罐法”。治疗某些内脏或器官的淤血时,可按脏器的解剖部位的范围在相应的体表部位纵横并列吸拔几个罐子。当前19页,总共58页。闪罐罐子拔上后,立即起下,反复吸拔多次,至皮肤潮红为止。多用于局部皮肤麻木或机能减退的虚证病例。留罐拔罐后,留置一定的时间,一般留置5-15分钟。罐大吸拔力强的应适当减少留罐时间,夏季及肌肤薄处,留罐时间也不宜过长,以免损伤皮肤。推罐又称走罐,一般用于面积较大,肌肉丰富的部位,如腰背、大腿等部,须选口径较大的罐子,罐口要求平滑,最好用玻璃罐,先在罐口和皮肤涂一些润滑油脂,将罐吸上后,以手握住罐底,稍倾斜,即后半边着力,前半边略提起,慢慢向前推动,这样在皮肤表面上下或左右来回推拉移动数次,至皮肤潮红为止
当前20页,总共58页。药罐(1)煮药罐:将配制成的药物装入布袋内,扎紧袋口,放入清水煮至适当浓度,再把竹罐投入药汁内煮15分钟,使用时,按水罐法吸拔在需要的部位上,多用于风湿痛等病。常用药物处方:麻黄、蕲艾、羌活、独活、防风、秦艽、木瓜、川椒、生乌头、曼佗罗花、刘寄奴、乳香、没药各二钱。(2)贮药罐:在抽气罐内事先盛贮一定的药液(约为罐子的2/3-1/2)。常用的为辣椒水、两面针酊、生姜汁、风湿酒等。然后按抽气罐操作法,抽去空气,使吸在皮肤上。也有在玻璃罐内盛贮1/3-1/2的药液,然后用火罐法吸拔在皮肤上。常用于风湿痛、哮喘、咳嗽、感冒、溃疡病、慢性胃炎、消化不良、牛皮癣等。当前21页,总共58页。针罐先在一定的部位施行针刺,待达到一定的刺激量后,将针留在原处,再以针刺处为中心,拔上火罐。如果与药罐结合,称为“针药罐”。刺血(刺络)拔罐法用三棱针、陶瓷片、粗毫针、小眉刀、皮肤针、滚刺筒等,先按病变部位的大小和出血要求,按刺血法刺破小血管,然后拔以火罐,可以加强刺血法的效果。适用于各种急慢性软组织损伤、神经性皮炎、皮肤瘙痒、丹毒能症等。当前22页,总共58页。拔罐注意事项1)拔罐时要选择肌肉较为丰满的部位和适当的体位,骨骼凹凸不平、有毛发的部位难以拔罐。2)拔罐时要根据所拔部位的面积大小而选择大小适宜的罐。操作时动作要利落,操作缓慢会使罐的吸附力不强。罐吸附皮肤后,宜将罐上提一下,若吸附不紧,应再重拔。3)拔火罐时应注意勿烫伤皮肤。若烫伤或留罐时间太长而皮肤起水疱时,小疱无须处理,可贴创可贴,或敷以消毒纱布,防止擦破即可。水疱较大时,用消毒针将水放出,涂以龙胆紫药水或烫伤膏药,或用消毒纱布包敷,以防感染。4)皮肤过敏、溃疡、水肿以及大血管分布的部位不宜拔罐。抽搐者和孕妇的腹部、腰骶部位,亦不宜拔罐。当前23页,总共58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和治疗中医病名:腰痹病西医病名:腰椎间盘突出症当前24页,总共58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1)有腰部外伤、慢性劳损或受寒湿史。大部分患者在发病前多有慢性腰痛史。(2)常发生于青壮年。(3)腰痛向臀部及下肢放射,腹压增加(如咳嗽、喷嚏)时疼痛加重。(4)脊柱侧弯,腰椎生理孤度消失,病变部位椎旁有压痛,并向下肢放射,腰部活动受限。(5)下肢受累神经支配区有感觉过敏或迟钝,病程长者可出现肌肉萎缩。直腿抬高或加强试验阳性,膝、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拇趾背伸肌力减弱。(6)X线摄片检查:脊柱侧弯,腰椎生理前凸消失,病变椎间隙可能变窄,相邻边缘有骨质增生。CT或MRI检查可显示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及程度。当前25页,总共58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疗指南一骨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1)腰痛合并坐骨神经痛,放射至小腿或足,直腿抬高试验阳性。(2)腰椎棘突旁有明显压痛点,同时有放射性痛至小腿或足。(3)拇趾背伸肌力减弱,小腿前外或后外侧皮肤感觉减退,跟腱反射减弱。(4)X线平片排除其它腰椎病变。(5)CT/MRI检查结果与临床相符。当前26页,总共58页。疾病分期1、急性期:腰腿痛剧烈,活动受限明显,不能站立、行走,肌肉痉挛。2、缓解期:腰腿疼痛缓解,活动好转,但仍有轻微疼痛,不耐劳累。3、康复期:腰腿痛症状基本消失,但有腰腿乏力,不能长时站立、行走。当前27页,总共58页。证候诊断
1、气滞血瘀证:腰腿部疼痛,痛有定处,或痛如锥刺,或胀痛不适,日轻夜重,或持续不解,活动不利,甚则不能转侧,痛处拒按,面晦唇暗,舌质暗紫,或有瘀斑,舌苔薄白或薄黄,脉弦涩或细数。部分病人有外伤史。2、寒湿痹阻证:腰腿部冷痛重着,转侧不利,逐渐加重,静卧痛不减,日轻夜重,遇阴雨天或腰部感寒后疼痛加重,得热则减,舌质胖淡,苔白腻,脉沉紧或沉迟。当前28页,总共58页。证候诊断3、湿热痹阻证:腰腿部牵拉痛,痛处伴有热感,热天或雨天疼痛加重,而活动后或可减轻,口渴不欲饮,舌红,苔黄腻,脉濡数或弦数。4、肾虚证:腰腿部疼痛,以酸软为主,喜按喜揉,腿膝无力,遇劳加重,卧则减轻,常反复发作;偏阳虚则见:少腹拘急,面色晄白,手足不温,少气乏力,舌淡苔白,脉沉细。偏阴虚则见:心烦失眠,口燥咽干,面色潮红,手足心热,舌红少苔,脉弦细数。当前29页,总共58页。治疗方案(一)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二)非药物治疗
1、针灸治疗
2、中医特色疗法
3、中医诊疗设备的应用
4、其它疗法(三)基础治疗(四)运动疗法当前30页,总共58页。(一)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1、气滞血瘀证治法:活血化瘀,理气止痛。方药:身痛逐瘀汤加减。2、寒湿痹阻证治法:散寒祛湿,温经通络。方药:独活寄生汤加减。当前31页,总共58页。3、湿热痹阻证治法:清利湿热,舒筋止痛。方药:四妙丸加减。4、肾虚证治法:偏阳虚者:温补肾阳;偏阴虚者:滋补肾阴。阳虚证方药:右归丸加减。阴虚证方药:左归丸加减。当前32页,总共58页。(二)非药物治疗1、针灸治疗(1)治疗原则以通络止痛为主,取足太阳膀胱经和足少阳胆经穴为主。瘀血证、寒湿证、湿热证针用泻法,肾虚证针用补泻兼施法。当前33页,总共58页。(2)针刺处方处方:肾俞、大肠俞、腰阳关、委中、阿是穴。方义:“腰背委中求”,委中为治疗腰背疼痛的要穴,委中穴是腰背足太阳两分支在腘窝的汇合点,可疏通足太阳经气;肾俞可壮腰益肾;大肠俞、腰阳关、阿是穴疏通局部经脉、络脉及经筋之气血,通经止痛。当前34页,总共58页。辨证取穴:气滞血瘀证加膈俞、阳陵泉、环跳、三阴交,疏通经络,活血化瘀止痛;寒湿痹阻证加居髎、悬钟、阴陵泉,祛风散寒除湿;湿热痹阻证加阴陵泉、大椎,清热利湿;肾虚证加太溪、命门、志室,益肾壮腰。操作:各穴进针后行提插捻转,得气后接G6805-2A型电针治疗仪。根据病情选用连续波、疏密波、断续波。留针30分钟。当前35页,总共58页。2、中医特色疗法1)腰椎牵引:采用腰椎智能牵引牵引系统进行骨盆牵引,使椎间隙增宽,从而降低椎间盘内压力,同时可扩大椎间孔和神经根管,减轻突出物对神经根的压迫。本法不适用于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双下肢疼痛、麻木,伴有大小便功能障碍及鞍区麻木者以及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峡部不连或伴有滑脱者。当前36页,总共58页。2)腰部推拿:患者俯卧,在患侧腰部及下肢采用轻柔的揉法、点按及弹拨法等手法,促使患部气血循行加快,从而加速了突出髓核中水分的吸收,减轻其对神经根的压迫,同时使紧张痉挛的肌肉放松,为下一步治疗创造条件。当前37页,总共58页。3)腰部扳法:采用腰部斜扳法或旋转复位手法,以调整后关节紊乱,从而相对扩大神经根管和椎间孔。由于操作时,腰椎及椎间盘产生旋转扭力,从而改变突出物与神经根的位置,缓解压迫。当前38页,总共58页。4)中药离子导入:采用本院自制的黄藤酊、活血通络酒等,利用温热中低频治疗仪(康本龙)促进药物电离子的渗透,起到舒筋通络祛湿止痛之效。电极放在腰部两侧肾俞穴、臀部两侧环跳穴,电流量以患者能耐受为限。每次20~30分钟。当前39页,总共58页。5)中药熏蒸疗法:运用散寒祛湿、活血化瘀、通络止痛的方法,配制相应的熏蒸中药方剂,运用现代先进的中药熏蒸机,使药物达沸点,产生中药雾化汽,利用中药药性作用通过熏蒸,渗透肌肤毛孔,达到病灶部位,具有活血化瘀,疏通经络,改善血液循环,消炎止痛的作用。20分钟/次,治疗前后应多饮水、避忌风寒。当前40页,总共58页。3、中医诊疗设备的应用(1)超短波治疗:具有促进无菌性炎性水肿吸收的作用。电极放置于腰部肾俞穴、八髎穴或足太阳膀胱经腰腿部阿是穴,温热量。每日治疗1次,每次30分钟。(2)红外线或TDP灯照射:在行针灸治疗时,可配合TDP灯照射腰部及下肢疼痛部位30分钟,以活血通络,促进局部血液循环,适用于寒湿型、瘀血型腰痹患者。(3)外敷疗法:祛痛一号、外敷止痛散等(本科自制药剂)外敷腰部、下肢疼痛部位。当前41页,总共58页。4、其它疗法1)拔罐疗法:可在腰部、下肢疼痛部位行闪罐或拔罐疗法。2)穴位注射:①复方当归针2ml或丹参针2ml,穴注大肠俞、关元俞、环跳、阿是穴等,每次取2-3穴,隔日注射一次。②曲安奈德注射液1ml、盐酸利多卡因注射1ml、维生素B12注射液1ml的混合液局部痛点封闭。3)刺血疗法:阿是穴、委中穴刺络拔罐。以三棱针或梅花针于阿是穴、委中穴迅速点刺出血或叩刺数下,迅即用投火法或贴棉法在其上拔罐,务求吸力较强。留罐约5-10分钟。取罐后,用消毒棉球拭净血渍,罐内血块亦应清洗干净。此法适用于气滞血瘀型。当前42页,总共58页。(三)基础治疗针对患者情况进行对症治疗,主要包括消炎镇痛(双氯芬酸钠缓释片)、脱水消肿(甘露醇、甘油果糖注射液)、扩管(血塞通、红花、丹参川芎嗪等)、营养神经(弥可保、维生素B1、B12)等治疗。中成药:双骨三子胶囊、活血止痛胶囊、腰痛宁、骨质增生胶囊、活血壮筋片、黄滕片、祛风通络酒等等当前43页,总共58页。(四)运动疗法嘱患者在床上做飞燕式练功法,每日50~100次,并做下肢抬高锻炼,双下肢每日各做50~100次。当前44页,总共58页。辨证调护1)急性期绝对卧床休息,缓解髓核对神经根的压迫。2)注意腰腿部局部的保暖,行走时佩戴腰围固定腰椎,平卧硬板床休息。3)恢复期疼痛症状缓解后可在床上进行下肢抬高、飞燕式训练,加强腰背肌的力量,禁止大幅度的弯腰和旋转。当前45页,总共58页。颈椎间盘突出症中医病名:项痹病西医病名:颈椎间盘突出症当前46页,总共58页。颈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中医诊断标准:(1)有慢性劳损或外伤史。或有颈椎先天性畸形、颈椎退行性病变。(2)多发于40岁以上中年人,长期低头工作者或习惯于长时间看电视、玩电脑者,往往呈慢性发病。(3)颈、肩背疼痛,头痛头晕,颈部板硬,上肢麻木。(4)颈部活动功能受限,病变颈椎棘突,患侧肩胛骨内上角常有压痛,可摸到条索状硬结,可有上肢肌力减弱和肌肉萎缩,臂丛牵拉试验阳性。扣顶试验阳性。(5)X线正位摄片显示,钩椎关节增生,张口位可有齿状突偏歪,侧位摄片显示颈椎曲度变直,椎间隙变窄,有骨质增生或韧带钙化,斜位摄片可见椎间孔变小。CT及磁共振检查对定性定位诊断有意义当前47页,总共58页。颈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西医诊断依据:(1)具有根性分布的症状(麻木、疼痛)和体征。(2)椎间孔挤压试验或/和臂丛牵拉试验阳性。(3)影像学所见与临床表现基本相符合。(4)排除颈椎外病变(肩周炎、落枕、网球肘等)所致的疼痛。当前48页,总共58页。疾病分期1、急性期:发病1周内。临床主要表现为颈肩部疼痛,颈椎活动受限,稍有活动即可使颈肩臂部疼痛加重,疼痛剧烈时难以坐卧,被动以健肢托住患肢,影响睡眠。2、缓解期:发病1-2周。临床主要表现为颈僵,颈肩背部酸沉,颈椎活动受限,患肢串麻疼痛,可以忍受。3、康复期:发病2周后。颈肩部及上肢麻痛症状消失,但颈肩背及上肢酸沉症状仍存在,受凉或劳累后症状加重。当前49页,总共58页。症候诊断1.风寒痹阻型:颈、肩、上肢串痛麻木,以痛为主,头有沉重感,颈部僵硬,活动不利,恶寒畏风。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紧。2.气滞血瘀型:颈肩部、上肢刺痛,痛处固定,伴有肢体麻木。舌质暗,脉弦。3.痰湿阻络型:颈项部疼痛,伴有头晕目眩,头重如裹,四肢麻木不仁,纳呆。舌暗红,苔厚腻,脉弦滑。4.肝肾亏虚型:颈项部酸痛,伴有眩晕头痛,耳鸣耳聋,失眠多梦,肢体麻木,面红目赤。舌红少津,脉弦。5.气血亏虚型:颈项部隐隐作痛,伴有头晕目眩,面色苍白。心悸气短,四肢麻木,倦怠乏力。舌淡苔少,脉细弱。当前50页,总共58页。治疗方案(一)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二)非药物治疗
1、针灸治疗
2、中医特色疗法
3、其它疗法
4、中医诊疗设备的应用(三)基础治疗当前51页,总共58页。(一)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1)风寒痹阻:治法:祛风散寒、除湿通络,方药:羌活胜湿汤加减。(2)气滞血瘀:治法:行气活血、通络止痛,方药:补阳还五汤加减。(3)痰湿阻络:治法:燥湿化痰、健脾和胃,方药: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4)肝肾亏虚:治法:滋阴补肾、通络止痛,方药:六味地黄汤加减。(5)气血亏虚型:治法:益气和血、温经通痹,方药: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当前52页,总共58页。(二)非药物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至2030年中国低焦油卷烟香精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4至2030年中国高级草坪机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4至2030年中国芒果月饼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4年度企业薪酬机密保护协议
- 《脓毒症患者早期免疫细胞动态变化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 《史密斯模型框架下优化Y县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政策执行研究》
- 区块链在制造业的应用考核试卷
- 2024-2030年中国核工业法定重量卡车桶行业盈利动态与投资效益预测报告
- 2024-2030年中国柴油冲击夯行业十三五需求及投资战略分析报告
- 2024-2030年中国林木育种行业发展前景预测及投融资分析报告
- GB-Z19579—2012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实施指引
- 各种阀门的用途及分类
- 排油烟设施清洗作业的风险识别、评价及控制
- Lindmark平衡评分标准(WHO认证)
- 铜唑等17 种防腐剂对毛竹的室内耐腐试验※
- 压电陶瓷蜂鸣片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写作范文
- 通道农药残留检测仪操作说明书
- 冷库工程施工质量保证体系及质量保证措施
- 数码插画课件新版]
- 八年级数学上册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 毽球校本课程开发纲要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