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钦定宪法大纲》看董康对近代立宪运动的贡献,法制史论文_第1页
从《钦定宪法大纲》看董康对近代立宪运动的贡献,法制史论文_第2页
从《钦定宪法大纲》看董康对近代立宪运动的贡献,法制史论文_第3页
从《钦定宪法大纲》看董康对近代立宪运动的贡献,法制史论文_第4页
从《钦定宪法大纲》看董康对近代立宪运动的贡献,法制史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从(钦定宪法大纲)看董康对近代立宪运动的贡献,法制史论文立法,是一个国家民族社会文化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安宁有序。在列强侵略和国家图强的双重交织中,近代中国人进行了不懈的探寻求索。面对对抗外辱带来的接连失败,国人逐步把革新的视角由器物转向了制度法律,面对社会失序和西学东渐的冲击,法制革新进入了晚清视野,进而开场了对法律的修订,开场了立宪运动。在这一革新主题观照下,一个名叫董康的人出如今历史天空。他与同时代的法学家一起,从时代需求出发,沟通中西法制,连接中国传统法制、西方式方法制和司法实践,在中国近代法制历史轨迹中写下了浓重一笔。一、开眼看世界代笔宪法性文件经历鸦片战争的惨败,林则徐、魏源等人开眼看世界,在这里后的几十年里,变法维新、强国保种涌动朝野,立法、修订法律也随之逐步进入晚清的视野。在晚清眼里,宪法是完全陌生的。而在欧美国家,宪法早已在十七八世纪便成为人们讨论的一个部分,就连与中国一衣带水的日本也在1889年制定了宪法(明治宪法〕,把宪法入国家法律体系。那一年,董康考中举人。我们无法确切得知(明治宪法〕给日本带来的影响,但我们能够明确知道这部宪法给晚清带来了什么。或许是历史的偶合,或许是命运的布置,董康日后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宪法性文件(钦定宪法大纲〕的代笔者。(钦定宪法大纲〕这部在晚清立宪和反对立宪的争吵声中诞生的宪法性文件,确认了二元制君主立宪制,规定了君权至高无上,神圣不可侵犯,规定了臣民的权利和义务,被后人评价为是对(明治宪法〕的抄袭,甚至被梁启超以为是吐饰耳目,敷衍门面。看起来,这部宪法性文件并不值得称道。因此,仅凭这样一部宪法性文件而对董康给予高度评价,或许是不恰当的。但它确立了宪法的根本大法地位,规定了国家和社会制度的基本原则,强调了公众的权利,并强调了君主权利在详细行使经过中应遭到议院、、法院等国家机关的限制,开启了中国法制与当代宪政国家社会法制的接轨,在一定程度上开启了民智,培养了国人的法律意识和权利意识。而这正是一个当代国家法制建设的基础。而事实上,(钦定宪法大纲〕的问世是中国近代立法运动的一个部分。日俄战争中日本借助明治维新成就的强大国力以小国战胜大国,让中国士大夫深深感到这是日本立宪之结果,深切相信专制国家必难图强,需要公布宪法、召开国会。于是,才有了晚清的预备立宪运动。而在这里前,也就是1901年,慈禧太后就已下诏变法,行新政,进行法制改革,设立修订法制的专门机构修订法律馆。而这一切都能够溯源到1895年康梁倡导的变法维新和更早的洋务运动。因此,能够把(钦定宪法大纲〕看作近代中国自强和建设当代法制的一个部分。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才能更好地明白(钦定宪法大纲〕代笔者董康对中国近代法制建设的意义。二、中学为用真心拥法理批礼教与很多当时的国人一样,董康成长在儒家传统教育气氛里。在他就读于江阴南菁书院时,两次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的硝烟早已飘散,江南一带获得了安静。董康在这取自朱熹名言南方之学,得其菁华之意而建立的书院里,学的是经史词章,但也学习天文与算学。此时,传入中国的西学还没有日后那种繁盛的景象,但足以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这种普遍的影响反映在成长于江南富庶之地的董康的身上,表现为他在介入(大清新刑律〕修订经过中对法理派的拥护和对礼教派的反对。在这场关于法理与礼教的论争中,董康与沈家本、伍廷芳、杨度、江庸等人站在一边,他们是以改革晚清法律体系为己任的清末法理派,华而不实沈家本是核心人物,而董康则是最得力的助手。他们的对手是张之洞、劳乃宣等为代表的礼法派。在当时,礼教是封建法律体系里的礼教,是法典化了的三纲五常等封建伦常道德[2]145,而法理则是当代法律体系中的法律之理。礼教派企图维护封建法律体系,而法律派则寄希望于以当代法理对封建法律进行革新。双方针对陪审员制度和律师制度,新刑律中的刑名更改和国家主义与家族主义利弊展开论争,而尤以新刑律中的刑名更改,亲属相奸、无夫奸等与封建伦理密切相关的法律为甚。最终,(新刑律草案〕于无夫奸罪之宜规定与否,或主礼教,或张法理,相互非难,未有定讲。董康在这场论争中,发表(董科员辩刑律草案不必模范外国〕和(董科员青岛赫教习讲帖驳议〕等文章,主张刑法与礼教分离,力主在(新刑律草案〕中对无夫妇女犯奸不定其罪,并以新刑律不违礼教为(新刑律草案〕进行逐条辨别解释,以致几于舌敞唇焦。而当时引起新、旧两之争,被人攻击,亦以余与归安沈公为最烈,且屡列弹章。固然,董康后来曾讲,始信吾东方以礼教立国,决不容无端废弃,除牵涉国际诸端,应采大同外,余未可强我从人。并讲:觉曩日之主张〔即废无夫奸之类〕,无非自抉藩篱,自溃堤防,颇忏悔之无地也。但并不能就此而否认他在清末礼法之争中的作用。固然礼法之争最后以凡新律草案中,此等条文概行删除净尽,不准稍有存留,但正是由于法理派据当代法律之理力争,动摇了封建礼教在法律谱系中的地位,使得近代西方式方法学观念和西方式方法律思想得以在中国传播,为中国法制走向当代化提供了基础。从这一点来讲,董康对中国近代法制的奉献是显而易见的。三、与时俱进力推监狱制度改革董康任晚清刑部主事、郎中,主管陕西刑案,后又任刑部典簿和大理院推承,这些任职使得他对晚清监狱状况有了深切的了解。在担任刑部提牢主事期间,他恩威并用,严督司狱胥吏,奉法而行,对囚粮、狱卒、囚徒、卫生和病囚等事务进行管理。这是他日后推进监狱制度改革的重要基础。而对他力推监狱制度改革影响最大的则来自他对日本监狱制度的考察和考虑。晚清监狱制度改革始于1901年刘坤一、张之洞联名上奏的(江楚会奏变法三折〕,当时,刘坤一和张之洞分任两江总督和湖广总督,两人在第二折中的第七项提出了关于整顿传统监狱的内容。四年后,沈家本上奏清,请求对监狱制度等进行改革,并建议时任刑部候补郎中的董康等人前往日本进行相关考察。次年,董康等人奉命前往日本进行考察。在日期间,董康没有流连于日本风情山水,而是集中精神走访了日本的新式监狱,并为日本新式监狱的新景象所吸引,他还与在明治维新时期成长起来的法学专家和监狱学专家进行了深切进入讨论。年底回国后,董康即写就(监狱访问录〕、(狱事谈〕和(调查日本裁判监狱报告书〕等,具体介绍日本的监狱制度和法制,为晚清监狱及其法制改革,进而制定(大清监狱律草案〕产生了重要影响,推进了中国近代法制化进程。董康力推监狱法制改革还有沈家本和小河滋次郎等法学家的影响。沈家本对董康有知遇之恩,他曾讲过,前清团匪事变,国家锐意修订法律,愚承归安沈寄簃知遇,令提调其事因此,在实际工作中,董康受沈家本影响至深。沈家本以为,刑罚是一种手段,其目的不在于惩罚,而在于德政与教化,因此监狱在他眼里,是感化人而非苦人、辱人者也。在沈家本的影响下,董康对囚徒,尤其是未成年犯做了深切进入关注,提出要对他们进行教育,应当尊重囚徒权利,以仁慈的心念对待囚徒等。董康受小河滋次郎的监狱思想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在日考察期间,董康出则就齐藤、小河、冈田诸学者研究法理,入则伏案编辑。在未见小河滋次郎之前,董康的监狱法制观念还停留在儒家思想传统,后来,他逐步接受了小河滋次郎关于监狱构造法、狱吏设置法、囚徒待遇、废除死刑等观念,提出了废除凌迟、刺字、连坐等酷刑,减少死刑等具有当代法制精神的思想。正是得益于沈家本和小河滋次郎等人监狱思想的影响,董康才逐步成熟,成为中国近代法制进程中的重要一环。董康的法律生涯是与当时国家社会境况严密联络在一起的,与他与时俱进不断吸收西方先进法律思想严密联络在一起的。固然他的法制思想和实践距今已去百年,但在不断推进社会法治的今天,仍然闪耀着光芒,值得我们加深认识,加深研究,以更好地推进社会法制建设。以下为参考文献[1]杨幼炯.近代中国立法史导言[M].上海书店,1935.[2]李贵连.沈家本与中国法律当代化[M].光明日报出版社,1989.[3]劳乃宣.桐乡劳先生遗稿[M].台北:文海出版社,1969.[4]李贵连.沈家本传[M].法律出版社,2000.[5]董康.民国十三年司法之回首[M].法学季刊第2卷第3期,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