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生物介绍_第1页
海洋生物介绍_第2页
海洋生物介绍_第3页
海洋生物介绍_第4页
海洋生物介绍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海洋生物介绍第一页,共133页。海洋生物知识介绍第二页,共133页。海洋生物分类按生态特征可以分为:1.海洋植物2.海洋动物3.海洋微生物按生活方式可以分为:1.浮游生物2.游泳生物3.底栖生物第三页,共133页。海藻的分类第四页,共133页。第五页,共133页。浮游藻类有什么特点?个体小,一个细胞构成的,一般为几个到几十微米;数量多,其数量占海藻总数的绝大部分;种类组成和数量随环境条件不同而发生变化;具有明显的季节性;也可受人类干预而变化。第六页,共133页。第七页,共133页。浮游藻类的重要意义是海洋中最重要的初级生产者,是一切海洋动物的“粮仓”;是水中溶解氧的主要来源。第八页,共133页。浮游藻类的危害!!形成赤潮!它是海洋中一种或几种浮游生物在一定环境条件下爆发性繁殖或高度聚集,引起海水变色,影响和危害其它海洋生物正常生存的灾害性海洋生态异常现象。海水富营养化是导致赤潮爆发的主要原因。第九页,共133页。海洋浮游藻类是引发赤潮的主要生物,在全世界4000多种海洋浮游藻中,有260多种能形成赤潮,其中有70多种能产生毒素。赤潮的危害:赤潮破坏海洋生态平衡;赤潮破坏海洋渔业和水产资源;1.破坏渔场的铒料基础,造成渔业减产。2.引起鱼、虾、贝等经济生物窒息而死。3.有些赤潮的体内或代谢产物中含有生物毒素,能直接毒死鱼、虾、贝类等生物。赤潮危害人类健康。第十页,共133页。第十一页,共133页。第十二页,共133页。底栖海藻的特点1.属多细胞海藻2.肉眼可见,从几厘米(丝藻)到200-300m(巨藻);第十三页,共133页。底栖海藻的经济价值为人类所食用,可制造高蛋白食品;可防治心血管疾病,人类补碘原料;可制作饲料、肥料等;可作工业提炼碘的原料;制造食品、医药、科研等方面使用的藻胶、琼脂等。第十四页,共133页。代表种类绿藻门:石莼、浒苔、礁膜等褐藻门:海带、裙带菜、羊栖菜等红藻门:紫菜、龙须菜、麒麟菜等第十五页,共133页。绿藻门——浒苔浒苔是高蛋白、高膳食纤维、低脂肪、低能量,且富含矿物质和维生素的天然理想营养食品的原料。浒苔属的种类可食用,可以鲜食,也可晒干贮存,也可以烹食。福建南部用浒苔作调味品和食品。江苏、浙江称浒苔为“苔条”,为市场上常见食品。浒苔还有药用价值第十六页,共133页。浒苔虽然无毒,但是大规模爆发也不是什么好事。1.和赤潮一样,大量繁殖的浒苔也能遮蔽阳光,影响海底藻类的生长;2.死亡的浒苔也会消耗海水中的氧气,造成海区局部缺氧;3.浒苔爆发还会严重影响景观,干扰旅游观光和水上运动的进行。所以,现在国外已经把浒苔一类的大型绿藻爆发称为“绿潮”,视作和赤潮一样的海洋灾害。第十七页,共133页。第十八页,共133页。褐藻门——海带多年生海藻植物,多分布在北方温度较低的浅海中。其食用部分为孢子体。含有大量的碘质,可用来提取碘、钾等。有“碱性食物之冠”一称。第十九页,共133页。第二十页,共133页。褐藻门——裙带也是一种食用价值极高的海藻。裙带菜为温带性海藻,自然生长于海底岩礁上,是北太平洋沿岸的地方特产种。藻体明显分为固着器、柄及带片三部分。裙带菜分布于我国的东海沿岸、朝鲜半岛及日本沿海第二十一页,共133页。裙带菜的营养价值裙带菜是褐藻植物海带科的海草,誉为“海中蔬菜”,营养丰富,含有丰富的碘和钙,其蛋白质和铁的含量比海带还要多。此外,还含有Va、Vb1、Vb2、Vc,叶酸,镁,钠和多种氨基酸及褐藻胶酸、食物纤维等。第二十二页,共133页。红藻门——紫菜1.紫菜含有高达29~35%的蛋白质以及碘、多种维生素和无机盐类,味鲜美,除食用外还可用以治疗甲状腺肿大和降低胆固醇,是一种重要的经济海藻。2.自然生长的紫菜数量有限,产量主要来自人工养殖。3.紫菜被称为“海洋蔬菜”。紫菜有点像韭菜,长成后可以反复的采割,第一割的叫第一水,第二割的叫第二水,依次类推,其中第一水的紫菜也叫初水海苔,特别细嫩,营养也比较丰富。第二十三页,共133页。第二十四页,共133页。种子植物——红树红树植物是一类生长在热带海洋潮间带的木本植物。红树是湿地的特色植物,主要指红树科的植物。因其富含单宁酸,氧化后为红色,所以称为“红树”。由红树植物构成的树林,就叫作红树林。第二十五页,共133页。第二十六页,共133页。红树林的生态适应性特殊根系——红树林最引人注目的特征是密集而发达的支柱根,很多支柱根自树干的基部长出,牢牢扎入淤泥中形成稳固的支架,使红树林可以在海浪的冲击下屹立不动。红树林的支柱根不仅支持着植物本身,也保护了海岸免受风浪的侵蚀,因此红树林又被称为“海岸卫士”。第二十七页,共133页。“胎生”现象种子在果实中萌发并悬挂在植株上,胚体伸长呈棒状,形成新的植株后离开母体,掉落在沼泽地中生长或随水流带到合适的环境下生长。第二十八页,共133页。耐盐树皮富含单宁(高达20~30%),可抗海水侵蚀;类脂成分有渗透压调节作用;氧化环化酶抗氧化作用泌盐功能;第二十九页,共133页。耐旱叶片角质层加厚、气孔下陷;上表皮具盐腺,下表皮密生绒毛;叶脉尖端扩大成储水管胞;栅栏组织细胞间有石细胞或韧皮状机械细胞,很少有细胞间隙;第三十页,共133页。红树林的作用1.防风消浪、促淤保滩、固岸护堤;2.红树以凋落物的方式,通过食物链转换,为海洋动物提供良好的生长发育环境,滋养鱼、虾、蟹、贝;3.红树林区是候鸟的越冬场和迁徙中转站,更是各种海鸟的觅食栖息,生产繁殖的场所。4.可用于建材、制药、造纸、制革、抗污染等工业领域;5.净化海水、调节气候;第三十一页,共133页。红树植物的药用价值控制血压减轻疼痛治疗昆虫叮咬和痢疾发烧驱赶蚊虫第三十二页,共133页。最近10多年来,由于围海造地、围海养殖、砍伐等人为因素和环境污染,红树林面积由减少到1.46万公顷。生命的天堂——红树林第三十三页,共133页。海绵动物门第三十四页,共133页。海绵没有嘴,没有消化腔,也没有中枢神经系统,目前被认为是最原始最低等的水生多细胞动物。生活在海水中的海绵,多数是灰黄色、褐色或黑色的块状物。它的体表有许多凸起,凸起的旁边有许多小孔,凸起的顶端有一个大孔。海水就从小孔流进去,又从大孔流出来,那些微小的生物随着水流进入海绵体内,成为“自投罗网”的食物。所以,海绵虽然被称为“海中的花和果实”,看上去似植物一般,实际上是一种动物。第三十五页,共133页。第三十六页,共133页。人们通常所用的海绵与海里海绵不可相提并论。也许有人惊奇地问道:“海里还有海绵吗?”其实,生活在海里的海绵才是真正的海绵,人造“海绵”只是仿造了海绵的结构而已。倘若把海绵从水中捞取上来,在海滨挖坑埋藏,待等烂掉肉质,剩下纤维状交织的骨骼,再经过漂洗,才是我们日常所见的海绵。第三十七页,共133页。腔肠动物:辐射对称

两层细胞,有简单的器官和组织,有消化腔,细胞内消化和细胞外消化同时进行,网状神经系统。除极少数种类为淡水生活外,绝大多数种均为海洋生活,大多数在浅海,有些在深海。第三十八页,共133页。水母:

是海洋中重要的大型浮游生物。水母寿命很短,平均只有数个月的生命。

全世界的海洋中有超过两百种的水母,它们分布于全球各地的海域里。

第三十九页,共133页。海葵:是我国各地海滨最常见的无脊椎动物,有绿海葵、黄海葵等。海葵广布于海洋中,多数栖息在浅海和岩岸的水洼或石缝中,少数生活在大洋深渊,最大栖息深度达10210m。第四十页,共133页。珊瑚虫:是一种海生圆筒状腔肠动物。生长在温度高于20℃的赤道及其附近的热带、亚热带地区,水深100-200m的平静而清澈的岩礁、平台、斜坡和崖面、凹缝中。第四十一页,共133页。软体动物门动物界第二大门。最大的软体动物大王乌贼腕展开达12m,最小的是仅长1cm的螺类。身体柔软,通常有壳,无体节,有肉足或腕。分布于各种生境,如海水、淡水、陆地。软体动物有重要经济价值:食用;药用(石决明——鲍的贝壳;海螵蛸——乌贼贝壳);许多贝壳或珍珠可用作装饰品,有些种类则危害码头和木船。有些种类是寄生虫的中间宿主。第四十二页,共133页。鲍:俗称“鲍鱼”。为海味中的珍品。全世界有90余种,分布于太平洋、印度洋和大西洋。中国沿海发现7种,其中数量较大的皱纹盘鲍。分布于我国北部沿海,并已进行人工养殖。成鲍多生活在深水处,幼鲍栖息在低潮线下浅水处。食性杂,以褐藻类为主要食物。第四十三页,共133页。牡蛎:也叫“蚝”。分布于温带和热带各大洋沿岸水域,生活在浅海泥沙。肉味鲜美。壳烧成灰可入药。我国沿海均有分布,山东、福建、广东沿海已人工养殖。第四十四页,共133页。文蛤:

埋栖型贝类,多分布在较平坦的河口附近潮间带,以及浅海区域的细沙,泥沙滩中,靠斧足的钻掘作用有潜沙习性。文蛤不仅肉质鲜美、营养丰富,而且具有很高的食疗药用价值。第四十五页,共133页。贻贝:

北方俗称海虹,其干制品称淡菜,是重要的经济贝类之一。也是贝类养殖的主要品种之一。第四十六页,共133页。毛蚶:

生活在内湾浅海低潮线下至水深十多米的泥砂中,尤喜栖于淡水流出的河口附近,以4-8米居多。我国近海海域均有分布。肉味鲜美。甲肝流行是由于人吃了不洁的毛蚶引发。第四十七页,共133页。扇贝:重要的海洋渔业资源之一,壳、肉具有极高的利用价值。其闭壳肌干制品称干贝。广泛分布于世界各海域,以热带海域种类最为丰富。我国已发现约45种,其中北方的栉孔扇贝是重要的经济品种。

栉孔扇贝

第四十八页,共133页。节肢动物门——甲壳动物因身体外披有“盔甲”(头胸甲)而得名。多生活在海洋,少数栖息在淡水中和陆地上。种类多,大约2.6万种。虾、蟹等甲壳动物营养丰富,味道鲜美,食用价值高。有些甲壳类是鱼类等经济动物的饵料。有少数种类是有害的,如藤壶等。第四十九页,共133页。形态特征蟹类的特点是头胸部非常发达,而腹部极为退化,折附于头胸部腹面,各部均有形态结构功能不同的附肢。第五十页,共133页。胸部附肢1)颚足共3对,为摄食的辅助器官;第五十一页,共133页。2)螯足、步足共5对,均为单枝型,为捕食、攻防及爬行等行动器官。每一足基本上由7节组成。第五十二页,共133页。内部结构蟹类的内部构造,包括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排泄系统、生殖系统、经系统以及感觉器官等。第五十三页,共133页。呼吸系统蟹类以鳃进行气体交换的器官,其表面积很大,鳃位于头胸部两侧的鳃室内,按鳃着生的位置不同,可分为四种。(1)侧鳃(2)关节鳃(3)足鳃(4)肢鳃第五十四页,共133页。摄食与生长蟹的食性很杂,但以肉食为主,活动力弱的动物都是它的摄食对象,甚至捕食刚蜕皮的同类。蟹与其它甲壳动物一样,随着每次蜕皮表现出明显的生长,但蜕皮的次数和速度也受个体大小、强弱、性成熟等有关。第五十五页,共133页。生态习性

1.栖息梭子蟹通常生活于近海海区水深80一90米处,越冬时向较深水区移动,生殖期则向近岸浅海区洄游。2.运动与行为梭子蟹昼伏夜出,行动敏捷,善于游泳,其游泳速度快,坚持力强。其潜沙能力极强,短则数秒、长则几分钟,就能潜入沙中。梭子蟹性格凶猛,非常好斗,争领地、占空间行为明显。

3.自切与再生梭子蟹的螯足、步足,在受到强烈刺激、机械损伤,或蜕壳受阻时,常会发生丢弃其足的自切现象。梭子蟹的两生总是与自切相联的。当蟹蜕壳后,肢芽蜕去几丁质囊,形成新足。第五十六页,共133页。1.地磁场的多次倒转,螃蟹以不变应万变2.螃蟹体内有小磁体3.A.横向身体有利于横行B.七对步足并且只能向内收缩,适宜横向行走C.横行有利于御敌和觅食,第五十七页,共133页。棘皮动物成体五辐射对称,幼体两侧对称。体表有棘状突起,具有中胚层形成的内骨骼。是无脊椎动物中进化地位很高的种类。第五十八页,共133页。海星:

体扁,星形。具腕。主要捕食行动较迟缓的海洋动物如贝类。它捕食时常采取缓慢迂徊的策略,慢慢接近猎物,用腕上的管足捉住猎物并将整个身体包住它,将胃袋从口中吐出、利用消化酶让猎获物在其体外溶解并被其吸收。第五十九页,共133页。海参:生活在海边至8000米深处,以海底藻类和浮游生物为食。全身长满肉刺,广布于世界各海洋中。我国南海沿岸种类较多,约有二十余种海参可供食用。海参同人参、燕窝、鱼翅齐名,是世界八大珍品之一。海参不仅是珍贵的食品,也是名贵的药材。第六十页,共133页。没有脊柱的脊索动物文昌鱼:外形像小鱼,体侧扁,长约5cm,半透明,头尾尖,体内有一条脊索,有背鳍、臀鳍和尾鳍。文昌鱼似“鱼”而不是鱼,是介于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之间的动物,而更趋向于脊椎动物。为我国二类重点保护对象。

第六十一页,共133页。生活在沿海泥沙中,吃浮游生物。大部分时间将身体埋在海底的砂砾或泥中。觅食时,将身体前部伸出砂砾表面以滤食流过鳃裂的水中的食物颗粒。分布在地球热带、亚热带的8-16m的浅水海域中,我国河北昌黎、厦门、青岛、威海和烟台沿海处较多。第六十二页,共133页。鱼类鱼类是一群终生生活于水中,用鳃呼吸的变温脊椎动物。它们通常以鳍帮助运动和维持身体平衡,且大多数体表被有鳞片。第六十三页,共133页。体形外形身体分为头、躯干、尾三部分。体形:纺锤形(最常见)侧扁形其他体形第六十四页,共133页。第六十五页,共133页。二、鳍鳍是鱼类运动和维持身体平衡的主要器官。由鳍条和鳍膜组成。1.鳍的种类1)奇鳍:位于身体中线的鳍,背鳍、臀鳍和尾鳍。2)偶鳍:位于身体两侧的鳍,胸鳍、腹鳍(成对附肢)。第六十六页,共133页。鳍第六十七页,共133页。三、皮肤及其衍生物鱼类皮肤由表皮和真皮组成,有多种衍生物。粘液腺鳞片第六十八页,共133页。呼吸系统1.呼吸器官:鳃3.辅助呼吸器官1)皮肤:鳗鲡2)肠:泥鳅3)口腔粘膜:黄鳝4)鳔:肺鱼2.呼吸运动水与血液相向流动,提高呼吸效率。第六十九页,共133页。感觉器官2.听觉1.侧线皮肤感觉器官,能感知水流的刺激仅有内耳,具三个半规管3.嗅觉嗅囊,2个外鼻孔,无内鼻孔。4.视觉第七十页,共133页。侧线鲤鲮第七十一页,共133页。测线鳞第七十二页,共133页。生殖鱼类性腺发育、成熟与产出等过程,都有严格的周期性,这种周期性是鱼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固定下来的一种适应性。第七十三页,共133页。第七十四页,共133页。鱼类生活史是指精、卵结合,直至衰老死亡的整个生命过程,亦称生命周期。鱼类的生活史可以划分为若干个不同的发育期。各发育期在形态构造、生态习性以及与环境的联系方面各具特点。硬骨鱼类的生活史通常可以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胚胎期2.仔鱼期3.稚鱼期4.幼鱼期5.成鱼期6.衰老期第七十五页,共133页。1.胚胎期从受精开始至孵出仔鱼为止。此期的特点是发育在卵膜内进行,发育所需营养完全依靠卵黄。第七十六页,共133页。2.仔鱼期从孵出开始至各鳍鳍条形成、各运动器官发育完备为止。仔鱼期一般为浮游生活方式。

3.稚鱼期

从各运动器官发育已臻完善开始,直到鳞片开始形成至全身披鳞,体形、体色基本上已与成鱼相似时为止。早期稚鱼一般仍浮游生活。第七十七页,共133页。胚胎期、仔鱼期、稚鱼期和幼鱼期统称为鱼类早期生活史(earlylifehistoryoffish)阶段。这一阶段的命名在学术界尚有不同的见解。第七十八页,共133页。

4.幼鱼期当鱼体鳞片全部形成,体色、斑纹、身体各部分比例等外形特征以及栖息习性等均和成鱼一致,便进入幼鱼期。少数卵胎生或胎生鱼类,往往以幼鱼形式由母体产出。

5.成鱼期从初次性成熟开始,即进入成鱼期。成鱼期的主要特征是在生殖季节进行繁殖。

6.衰老期一般指性机能衰退,体长接近渐进值,即体长生长极缓慢或几乎停止,直至死亡的时期。第七十九页,共133页。第八十页,共133页。筑巢和亲体保护许多鱼类在产卵以后,有保护幼体的习性。凡是有护幼习性的鱼,大多都是营筑巢产卵的,卵产在巢窝内,卵子发育及幼体阶段有亲体进行保护。如:罗非鱼、大麻哈鱼、海龙、海马类。第八十一页,共133页。第八十二页,共133页。鱼类洄游的类型各种鱼类在不同生活阶段中,存在不同类型的洄游。目前,通常是按照鱼类洄游的不同目的而划分为产卵洄游、索饵洄游和越冬洄游,这三种洄游在多数情况下构成了鱼类三个主要生命过程之间的相互联系。第八十三页,共133页。第八十四页,共133页。(一)产卵洄游

产卵洄游的特点是鱼类聚集成大群,在一定时期内,沿着一定路线,向一定方向作急速的洄游。根据产卵场地的不同,鱼类的产卵洄游有下列三种类型:第八十五页,共133页。1.由深海游向浅海或近岸

见之于多数海洋鱼类,如大黄鱼、小黄鱼、鲐鱼、马鲛、鲔等。它们的产卵场多在浅海近湾或河口附近,此处天然饵料丰富,温度、盐度都很适宜,对于受精卵的孵化和仔鱼、幼鱼的生长发育十分有利。第八十六页,共133页。2.由海洋游向江河的溯河洄游

溯河洄游是指在海洋中生活,繁殖期间到江河(包括河口)产卵溯河产卵洄游的鱼类相当普遍,如银鱼、鲟鱼、大麻哈鱼等。大麻哈鱼逆水上游的能力很强,甚至途中遇到象瀑布那样的障碍,亦会克服重重困难,奋力跃出水面,越过障碍,达到目的地。大麻哈鱼产卵洄游的另一特点是“回归”性特别强,世世代代都不会忘记从海洋再回到它原来出生的淡水河流里来进行产卵繁殖。第八十七页,共133页。3.由江河游向海洋的降河洄游

属于这一类型的代表以鳗鲡最明显,它们平时栖息在淡水里,性成熟后开始离开其索饵、生长的水域,向江河下游移动,在河口聚成大群,游向深海。鳗鲡的洄游,一般多在夜间进行,开始洄游时身体肥满,但在长距离洄游途中消耗巨大能量,又不摄食,体质极消瘦,到达产卵场产完卵后,亲鱼大部疲惫而死。孵化后,幼鱼逐渐向原来的栖居处所洄游,其时幼鱼白色,头细,形如柳叶状,称为柳叶鳗,它漂泊于水面波涛间,回到欧洲的柳叶鳗须经三年之久,在进人淡水以前,始变为鳗形的线鳗。回到美洲的柳叶鳗,行程较短,约需一年时间方可变态进入淡水。

第八十八页,共133页。(二)索饵洄游

是鱼类追随或寻找饵料所进行的洄游。第八十九页,共133页。(三)越冬洄游

越冬洄游亦称季节洄游,多见于暖水性鱼类。因鱼类对水温的变化非常敏感,一般在晚秋和冬季,由于水温降低,鱼体代谢强度显著下降,摄食强度亦随之下降,甚至停止摄食活动,变得不大活动,有时甚至陷入休眠状态,在此场合下,鱼类不是停留在索饵场地过冬,而是主动地选择它们所适宜的海区进行集群性移动,这种因水温下降而作的集群性移动叫做越冬洄游。第九十页,共133页。海鸟第九十一页,共133页。重要种类海洋鸟类是指以海洋为生存环境的一类鸟,其全部食物或主要食物也是从海里获得的。一般地,这类鸟必须生活在海洋沿岸,或者是在飞越海洋中度过一生,或者长年生活在海洋上,只是在筑巢时才返回大陆。海洋鸟类的种类不多,在中国共记录了183种。

第九十二页,共133页。企鹅:世界上约有20种企鹅,全部分布在南半球,以南极大陆为中心,主要分布在大陆沿岸和某些岛屿上。企鹅不会飞善游泳。在陆上行走时,行动笨拙。企鹅以海洋浮游动物,主要是南极磷虾为食,有时也捕食一些腕足类、乌贼和小鱼。第九十三页,共133页。信天翁:是十几种大型海鸟的统称。广泛分布在南半球的寒冷海域中。信天翁是极端恋海的鸟,可以在海上漂泊几个星期,甚至几个月。只有到繁殖季节才回到荒芜的海岛上。它们在海洋表面栖息,捕食大量的海洋生物,如乌贼,磷虾等。第九十四页,共133页。白鹭:该属共有13种鸟类,其中有大白鹭、中白鹭、白鹭(小白鹭)和雪鹭四种体羽皆是全白,通称白鹭。大白鹭体型大,既无羽冠,也无胸饰羽,中白鹭体型中等,无羽冠但有胸饰羽;白鹭和雪鹭体型小,羽冠及胸饰羽全有。2

/

7中白鹭大白鹭小白鹭雪鹭第九十五页,共133页。海鸥:是最常见的海鸟。在海边、海港,在盛产鱼虾的渔场上,常见成群的海鸥。一般说,哪里有海鸥,'哪里就会有鱼,船在哪里撒网捕鱼,哪里也就会有海鸥光顾。第九十六页,共133页。白头海雕:北美洲特有的一种大型猛禽,体长可达1米,翼展2米多,体重5~10千克,平均寿命15~20年。白头海雕以大麻哈鱼、鳟鱼等大型鱼类和野鸭、海鸥等水鸟以及生活在水边的小型哺乳动物为食。第九十七页,共133页。海洋哺乳动物1、主要特征

哺乳动物在脊椎动物中最高等。

(1)具有高度发达的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

(2)具有在陆上快速运动的能力。

(3)出现了口腔咀嚼和消化。

(4)具有高而恒定的体温。

(5)胎生、哺乳,对幼体的保护和抚育更完善,提高了后代的成活率。2、重要种类第九十八页,共133页。斑海豹:体长1.5-2米,体重120-150公斤。主要捕食鱼类,也吃头足类和甲壳类动物。主要分布于北半球的高纬度地区,在我国主要分布于渤海和黄海。除产仔、休息和换毛季节需到冰上、沙滩或岩礁上之外,其余时间都在海中游泳、取食或嬉戏。第九十九页,共133页。海狮:因其面部像狮子,颈部生有鬃毛,叫声也象狮子,故名。体长250-350厘米,体重300-1000千克。生活在海里,以鱼、蛙、乌贼、海蜇等为食。第一百页,共133页。海象:体躯庞大,皮厚而多皱,有稀疏的刚毛,眼小,视力欠佳,体长3~4米,体重1300公斤左右,长着两枚长长的牙。第一百零一页,共133页。儒艮:体纺锤型,长3米,重300-500千克。全身有稀疏的短细体毛。为海生草食性兽类。分布于广东、广西、海南和台湾南部沿海。多在距海岸20米左右的海草丛中出没,有时随潮水进入河口,取食後又随退潮回到海中,在隐蔽条件良好的海草区底部生活,定期浮出水面呼吸。常被称作“美人鱼”,给人们留下了很多美丽的传说。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第一百零二页,共133页。蓝鲸:地球上最大、最重的动物,体长可达33米,重达160吨。分布广泛,从北极到南极的海洋中都有。第一百零三页,共133页。抹香鲸:大型鲸类,雄性体长达23米,雌性17米。头部巨大,故又有“巨头鲸”之称。分布于世界各大洋中,在中国见于黄海、东海、南海。第一百零四页,共133页。伪虎鲸:体长5米,体重665千克。全身黑色,头圆。分布于除北冰洋外的世界各大海洋。在中国见于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有重要的科研和观赏价值,经常被水族馆饲养训化作观赏动物。第一百零五页,共133页。中华白海豚:

身体修长呈纺缍型,喙突出狭长,体长2.0~2.5m,体重200~250kg。常见于我国东海。第一百零六页,共133页。海豹与海狮的区别海狮的鳍状后肢可以朝向前方,所以能够在陆地上行走,而海豹则不能。此外,有如小指头般的耳朵也是海豹所缺少的特征。第一百零七页,共133页。1.海洋微生物概述以海洋水体为正常栖居环境的一切微生物是海洋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环节作为分解者,促进物质循环;海洋沉积成岩及海底成油成气,都起到了重要作用。第一百零八页,共133页。海洋微生物的特性海洋环境以高盐、高压、低温、稀营养为特征。长期适应复杂的海洋环境而生存,有其独具的特性:嗜盐性、嗜冷性、嗜压性、低营养性、趋化性与附着生长、多形性、发光性第一百零九页,共133页。嗜盐性嗜盐性-海洋微生物最普遍的特点真正的海洋微生物的生长必需海水海水中富含各种无机盐类和微量元素钠为海洋微生物生长与代谢所必需钾、镁、钙、磷、硫或其他微量元素也是某些海洋微生物生长所必需的第一百一十页,共133页。嗜冷性能在0℃生长,或其最适生长温度低于20℃的微生物,称为嗜冷微生物。第一百一十一页,共133页。嗜压性水深增加10m,静水压力递增1个标准大气压海洋最深处的静水压力可超过1000大气压嗜压性-是深海微生物独有的特性第一百一十二页,共133页。低营养性海水中营养物质比较稀薄第一百一十三页,共133页。趋化性与附着生长海水中的营养物质虽然稀薄,但海洋环境中各种固体表面或不同性质的界面上吸附、积聚着较丰富的营养物。多数海洋细菌都具运动能力。某些细菌还具有沿着某种化合物浓度梯度移动的能力,称为趋化性。某些专门附着于海洋植物体表而生长的细菌称为植物附生细菌。第一百一十四页,共133页。多形性同一株细菌纯培养中,可以同时观察到多种形态,如球形、椭圆形、大小长短不一的杆状或各种不规则形态的细胞;这种特性是微生物长期适应复杂海洋环境的产物。第一百一十五页,共133页。在海洋石油污染生物修复中的应用,降解烃类化合物利用微生物来对付有害藻类,即我们通常所说的利用溶藻微生物或称溶藻菌进行生物防治。海洋微生物富变异性,能参与降解各种海洋污染物或毒物,有助于海水的自净化和保持海洋生态系统的稳定。

海洋微生物分解有机物质的终极产物,如氨、硝酸盐、磷酸盐以及二氧化碳等都直接或间接地为海洋植物提供主要营养。海洋微生物将成为开发新型药物的重要资源。第一百一十六页,共133页。螺旋藻螺旋藻是一类低等生物,属于蓝藻门。与细菌一样,细胞内没有真正的细胞核,所以又称蓝细菌。螺旋藻是一种在地球上已生存了35亿年的古老的原始微生藻类,因其在显微镜下呈螺旋状盘旋结构形态而得名。它的生长环境是高温、高碱性的天然湖泊水中。第一百一十七页,共133页。螺旋藻近年来受到重视,主要有三个原因:1.均衡的营养2.呈碱性3.容易消化吸收第一百一十八页,共133页。蛋白质含量60%-70%左右,大豆为40%,瘦肉为16%-22%螺旋藻含有丰富的β-胡萝卜素(其维生素A的含量是胡萝卜的15倍,是至今发现的天然食物中含量最高的)生育酚(VE)、维生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