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系统艾滋病的防治与护理_第1页
传染病系统艾滋病的防治与护理_第2页
传染病系统艾滋病的防治与护理_第3页
传染病系统艾滋病的防治与护理_第4页
传染病系统艾滋病的防治与护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关于传染病系统艾滋病的防治与护理第一页,共九十四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资料1959年——一名刚果籍男子不明原因死亡。多年后分析确诊HIV感染1981年——

5名同性恋者患有卡氏肺囊虫肺炎被报告美国CDC;数月后26例罕见的卡波济氏肉瘤又在同性恋人群中出现,次年被命名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第二页,共九十四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资料1983年——法国巴斯德研究所首次分离出HIV1985年——男影星Hudson成为第一个死于AIDS的公众人物;13岁血友病少年RyanWhite患AIDS,在公立学校读书被拒。第三页,共九十四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资料1987年——

戴安娜王妃开设艾滋病专门医院,她与患者握手的照片改变了人们对感染者和患者的态度1988年——

WHO总干事长宣布每年12月1日为世界艾滋病日1990年——

RyanWhite,在19岁时死去。第四页,共九十四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资料1991年——美国NBA球星约翰逊公开声明自己被感染,并退出篮球运动,致力于推动公众对AIDS的认识1993年——俄罗斯芭蕾明星和美国网坛传奇人物死于AIDS1994年——

TomHanks因在影片《费城》中扮演一名艾滋病患者而获得当年奥斯卡最佳男演员奖第五页,共九十四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资料1996年——

美籍华人何大一以其对艾滋病治疗的突出贡献被评为美国《时代周刊》年度风云人物,成为35年来该周刊年度风云人物中第一位科学家同年,联合国成立艾滋病规划署(UNAIDS)1998年——

南非一位AIDS激进人士在电视上宣称自己HIV阳性,后被邻居打死。21世纪三大疾病——癌症、艾滋病、抑郁症第六页,共九十四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艾滋病疾病概述:艾滋病(acquiredimmunedeficiencysyndrome,AIDS)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的简称,由人免疫缺陷病(HIV)所引起的致命性慢性传染病,病毒主要侵犯和破坏辅助性T淋巴细胞(CD4+T淋巴细胞),使机体免疫功能受损,最后并发各种严重的机会性感染和肿瘤。主要通过性接触和体液传播。乙类传染病第七页,共九十四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病原学人免疫缺陷病毒(HIV)单链RNA病毒;逆转录病毒目前已知有两型:HIV-1和HIV-2(主要在非洲西部)均能引起艾滋病,多数AIDS由HIV-1引起。形状:为圆形或椭圆形,直径约90~140nm,外层为类脂包膜,表面有锯齿样突起,核心呈圆柱状,由RNA逆转录酶、DNA多聚酶和结构蛋白等组成此病毒既有嗜淋巴细胞性又有嗜神经性主要感染CD4+T淋巴细胞,也能感染单核巨嗜细胞、B细胞和小神经胶质细胞、骨髓干细胞等。第八页,共九十四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病毒的复制第九页,共九十四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病原学室温液体环境下可存活15天以上HIV抵抗力不强,加热56℃30分钟失去感染性,100℃20min被灭活

25%浓度以上的酒精0.2%次氯酸钠及漂白粉均可灭活

(对紫外线、0.1%福尔马林和γ射线抵抗力较强)HIV侵入人体数周至6个月后产生抗HIV抗体,此抗体不是中和抗体,表示已被HIV感染。第十页,共九十四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流行病学自1981年美国报告首例艾滋病(我国1985年发现第一例)目前已有150个以上国家发生本病南非470万居首(1/4的成年人受染)印度250万东欧和中亚的HIV携带者增加了150%(2001-2007年,63万增至160万),印尼HIV感染者的增长最快泰国、俄罗斯100万、中国70余万AIDS仍居全球死因前例,非洲位居首位

第十一页,共九十四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卫生部公布疫情截止2006年10月31日全国历年累计报告艾滋病183733例,其中艾滋病病人40667例;死亡12464例。三种传播途径并存。2006年1-10月报告的且已开展个案流调的感染者中,吸毒和性传播是主要途径,分别占37.0%和28.0%,经既往采供血途径传播占5.1%(均是上世纪90年代感染,今年检出并报告),母婴传播占1.4%。经性途径感染呈上升趋势。第十二页,共九十四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卫生部公布疫情卫生部部长陈竺发布《中国艾滋病防治联合评估报告(2007年)》。该报告显示,目前中国艾滋病疫情处于总体低流行、特定人群和局部地区高流行态势。艾滋病疫情上升速度有所减缓,性传播逐渐成为主要传播途径。到2007年底,我国现存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约70万人,其中艾滋病病人8.5万人,女性占30.8%,全人群感染率为0.05%。2007年新发艾滋病病毒感染者5万人,因艾滋病死亡两万人。第十三页,共九十四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截至2007年10月底,全国累计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中注射毒品传播占38.5%,既往采供血传播占19.3%,异性性传播占17.9%,同性性传播占1.0%,输血及使用血制品传播占4.3%,母婴传播占1.2%,传播途径不详占17.9%;

感染者男女分别占71.3%和28.7%70%年龄为20岁~39岁,病人20岁~49岁者占69.9%,艾滋病死亡72.0%年龄在20岁~49岁。第十四页,共九十四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最新疫情2009年6月全国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死亡统计(乙类)艾滋病:发病1551例,死亡435例(位居第一,肺结核、狂犬病)报告发病数居前五位的病种依次为肺结核、病毒性肝炎、痢疾、梅毒和淋病

第十五页,共九十四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流行病学传染源病人及无症状病毒携带者

感染初期临终期的病人传染性最强CD4细胞越低,传染性越强。传播途径

HIV主要存在于感染者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中唾液、泪液、乳汁、脑脊液、淋巴结也含有病毒

主要传播途径有3种第十六页,共九十四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流行病学性接触传播

为主要传播途径男-男、男-女、女-女者均可因性行为而传染相关危险因素性伴数性伴的感染阶段生殖器局部的损害程度性交方式及保护措施中国15—60岁同性恋人数约3000万:男同性恋和双性恋2000万,女同性恋1000万部分同性恋是临时性的,会转为异性恋第十七页,共九十四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流行病学经血液及血制品传播

注射途径共用污染注射器和针头(静脉吸毒);医院消毒隔离措施不严(非一次性注射器)输入被HIV污染的血液及血制品

不规范的单采血浆

其他刮脸、纹身口腔科非一次性医疗器械消毒不严医务人员针头刺伤或锐器割伤第十八页,共九十四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流行病学母婴传播通过胎盘、血性分泌物或喂奶等传染妊娠期间产程中产后其他途径器官移植人工受精第十九页,共九十四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流行病学人群易感性:

人群普遍易感,但多发于青壮年。高危人群:同性恋或性乱;静脉吸毒;血友病及多次输血者;HIV感染的母亲所生婴儿第二十页,共九十四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泰国HIV传播途径的演变HIV新感染数50,000137,00061,00029,00018,000资料来源:UNAIDS第二十一页,共九十四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发病机制与病理变化发病机制

HIV侵入人体后→HIV的外膜蛋白与T淋巴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二者在细胞膜间相互融合→进入细胞→复制,成熟的病毒颗粒以芽生的方式从T细胞中释放→感染新的T细胞→使CD4T细胞数量减少,导致细胞免疫受损,机体发生机会性感染及恶性肿瘤。第二十二页,共九十四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发病机制与病理变化病理变化主要见于淋巴结和胸腺等免疫组织,表现出多样性和非特异性。第二十三页,共九十四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临床表现临床分期感染HIV后,约60-70%表现为无症状携带者,10-25%在3-5年内发展为AIDS,长者达10年或更长。HIV感染后可分四期。Ⅰ期急性感染期

原发HIV感染小部分病人可出现发热、全身不适、头疼、厌食、恶心、肌痛、关节痛和淋巴肿大,类似血清病的症状。血液中可检出HIV,约5周左右抗-HIV可呈阳性。一般症状持续3~14天后自然消失。第二十四页,共九十四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临床表现Ⅱ期无症状感染

本期可由原发HIV感染或急性感染症状消失后延伸而来临床上没有任何症状血清中能检出HIV以及HIV抗体此期可持续2~10年或更长第二十五页,共九十四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临床表现Ⅲ期持续性全身淋巴结肿大综合征

除腹股沟淋巴结以外,全身其他部位2处或2处以上淋巴结肿大

淋巴结肿大直径在lcm以上质地柔韧、无压痛、无粘连,能自由活动

活检为淋巴结反应性增生一般持续肿大3个月以上部分病人淋巴结肿大1年后逐渐消散,亦有再次肿大者部分病人淋巴结呈进行性肿大有发生卡氏肉瘤或淋巴瘤的可能此期还可伴有全身症状,如长期低热、乏力、体重减轻、慢性腹泻及各种感染。第二十六页,共九十四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临床表现Ⅳ期艾滋病本期可出现5种表现(1)体质性疾病发热、乏力,盗汗、体重下降、食欲不振、慢性腹泻、肝脾大(2)

神经系统症状头痛、癫痫、下肢瘫痪、进行性痴呆。

(3)

机会性感染原虫、真菌、抗酸菌和病毒感染

(4)

继发肿瘤卡氏肉瘤和非霍奇金淋巴瘤

(5)

继发其他疾病如慢性淋巴性间质性肺炎第二十七页,共九十四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临床表现艾滋病病人常见各系统的临床表现(1)肺部

孢子虫肺炎最为常见,也是本病机会性感染而死亡的主要原因,约50%左右的AIDS病人会出现PCP,表现为间质性肺炎,临床表现为发热咳嗽,少量白色泡沫痰,呼吸困难,通气功能障碍,氧饱和度降低,症状进行性加重

CD4+淋巴细胞计数<200/mm3是PCP发生的最大的危险因素

念珠菌、疱疹和巨细胞病毒、结核菌、卡氏肉瘤均可侵犯肺部第二十八页,共九十四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临床表现(2)胃肠系统

念珠菌、疱疹和巨细胞病毒引起口腔和食管炎症或溃疡,表现为吞咽痛,吞咽困难,胸骨后烧灼感等。胃肠粘膜常受到疱疹病毒、隐孢子虫、鸟分支杆菌和卡氏肉瘤的侵犯,引起腹泻和体重下降,肝大和肝功异常。第二十九页,共九十四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临床表现(3)中枢神经系统机会性感染如脑弓形虫病、隐球菌脑膜炎、巨细胞病毒脑炎等。机会性肿瘤如原发性脑淋巴瘤和转移性淋巴瘤。

HIV感染引起艾滋病痴呆综合征、无菌性脑炎。临床可表现为头晕、头痛、癫痫、进行性痴呆、脑神经炎等。第三十页,共九十四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临床表现(4)皮肤粘膜

肿瘤性病变如卡氏肉瘤可引起红色浸润或结节。机会性感染可有白色念珠菌或疱疹病毒所致口腔感染,表现为口腔毛状白斑或类似白斑样粗糙表现。同性恋患者可发生肛周传染性软疣、肛周单纯疱疹病毒感染和疱疹性直肠炎。其他可见脂溢性皮炎样病变、毛囊炎、浅部真菌感染、银屑病等。第三十一页,共九十四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临床表现(5)眼部巨细胞病毒、弓形虫引起视网膜炎、眼部卡氏肉瘤等。第三十二页,共九十四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一)血常规检查

不同程度的贫血和白细胞计数减少。(二)T细胞绝对计数下降,CD4+T淋巴细胞计数也下降(正常0.8-1.2×109/L)。CD4/CD8<1.0(正常1.2-1.5)。

(三)血清学检查

一般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抗—HIV作初筛,如为阳性再进行确诊试验,如确诊试验阳性,则诊断可以确立。第三十三页,共九十四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诊断要点

(一)流行病学资料艾滋病高危人群。(二)临床表现有原因不明的机会性感染或(和)卡氏肉瘤;长期发热、消瘦、乏力、腹泻,并伴有原因不明的多处或全身淋巴结肿大。(三)实验室检查血象改变及血清学检测抗-HIV阳性或HIV阳性者即可确诊。第三十四页,共九十四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治疗要点

到目前为止艾滋病尚无特别有效的治疗方法,通过多年的临床实践目前认为早期抗病毒治疗是关键,可缓解病情,减少机会性感染和肿瘤。第三十五页,共九十四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治疗要点(一)抗病毒治疗1.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此类药物能选择性与HIV逆转录酶结合,从而抑制HIV的复制和转录。此类药物包括齐多夫定(AZT)、拉米夫定(3TC)和司他夫定(d4T)。

第三十六页,共九十四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治疗要点2、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主要作用于逆转录酶的某个位点,使其失去活性,从而抑制HIV的复制。主要制剂有奈非雷平(NVP),此类药物易产生耐药株。第三十七页,共九十四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治疗要点3.蛋白酶抑制剂通过阻断HIV复制和成熟过程中所必须的蛋白质合成,从而抑制HIV的复制。此类药物包括沙奎那韦(SAQ)、奈非那韦(nelfinavir)等。鉴于仅用一种抗病毒药物易诱发HIV的突变,并产生耐药性,因而目前主张采用联合用药,称为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第三十八页,共九十四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过去服药量大饮食限制每天多次服用病人不耐受现在--固定处方片数减少第三十九页,共九十四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治疗要点(二)免疫疗法可用白细胞介素-2、异丙肌苷、胸腺肽等,以提高免疫功能。(三)并发症治疗可根据机会性感染的病原选择相应的治疗,如卡氏肺孢子虫肺炎则用戊烷脒或磷胺甲基异恶唑(SMZ)治疗。卡氏肉瘤可用阿霉素等化疗或放射治疗。隐孢子虫感染应用螺旋霉素。(四)中医中药治疗已取得一定疗效。第四十页,共九十四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治疗要点(五)支持及对症治疗包括输血即营养支持,补充维生素特别是B12和叶酸。(六)预防性治疗1.结核菌素试验阳性者,应接受异烟肼治疗1个月。2.CD4+T淋巴细胞少于0.2×109/L者,应接受肺孢子虫肺炎预防,包括戊烷脒气雾剂吸入。3.医务人员被污染的锐器刺伤,在2小时内接受抗病毒治疗,疗程4~6周。(七)预防母婴传播治疗齐多夫定(AZT),降低母婴传播危险的67%.奈韦拉平:分娩前给予母亲单次剂量,随后立即给予新生儿单次剂量。

第四十一页,共九十四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预防采取以切断传播途径为主的预防措施。(一)管理传染源1.加强监测建立艾滋病监测网络,加强对高危人群的监测,及时发现病人及无症状带毒者。2.作好消毒隔离应对病人的血液和体液进行严格消毒处理。第四十二页,共九十四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预防(二)切断传播途径1.加强性道德教育,严禁卖淫、嫖娼等杂乱性交活动。2.严禁注射毒品;严格筛选供血人员;严禁进口各种血制品;加强医疗器械的消毒,推广一次性医疗用品,防止医源性传播;做好理发、浴池等行业的卫生监督。3.已感染HIV的育龄妇女应避免妊娠,已受孕者应终止妊娠,以切断母婴传播途径。

目前暗娼人群坚持使用安全套的比例为38.7%,注射吸毒人群共有针具吸毒的比例为50.8%。第四十三页,共九十四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预防(三)保护易感人群对密切接触者和医护人员应加强自身防护,并做定期检查。艾滋病疫苗正在研制中。曾有几十种艾滋病疫苗在动物身上进行过测试,其中几种在人类身上测试过,但无一成功。南非医学研究会宣布:“艾滋病疫苗”进入临床试验一种艾滋病疫苗已经在加拿大通过了动物安全性测试,研究者们正等待批准开始在美国进行人类测试。

第四十四页,共九十四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护理(一)评估1、病史:询问病人发病情况及治疗经过;有无发热、腹泻、头痛、乏力、食欲不振、呼吸困难及持续时间;有无体重下降。第四十五页,共九十四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护理2、身体评估:重点评估生命体征、营养状况、意识状态、皮肤弹性有无减退、口腔粘膜有无改变、有无皮疹、全身浅表淋巴结有无肿大、肺部扣诊音、呼吸音及罗音、腹部压痛及肝脾肿大、神经系统检查等。第四十六页,共九十四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护理3、心理社会评估:评估病人有无因感染引起心理反应,如恐惧、焦虑,或因住院经济负担过重造成的心理压力;了解病人家庭成员感染情况、亲属朋友对病人的关心程度;病人患病后对工作学习影响。感染后心理反应震惊,恐惧,逃避自卑,內疚,孤独,惧怕传染给亲人害怕失去一切,害怕痛苦和死亡失去自尊,自暴自弃,走向绝路甚至犯罪第四十七页,共九十四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护理4、实验室及其他检查:血常规;大便常规;T淋巴细胞计数;结核菌素试验等。第四十八页,共九十四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护理(二)主要护理诊断1.体温过高:与艾滋病病毒感染和各种机会性感染有关。2.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长期发热、摄入减少、腹泻有关。3.腹泻:与免疫机能低下引起肠道感染有关。4、活动无耐力:与营养不良、长期发热、腹泻等导致机体消耗增多有关。5.气体交换受损:与卡氏肺孢子虫肺炎有关。6、恐惧:与艾滋病预后不良、疾病折磨、他人歧视有关。7、社交孤立与艾滋病病人实行强制管理、他人歧视有关。第四十九页,共九十四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护理(三)护理措施

1.血液、体液隔离。2.休息:艾滋病病人发生条件致病菌感染时应严格卧床休息,以降低机体消耗。症状减轻后可逐渐起床活动。病室应安静、舒适、空气清新。3.饮食: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等易消化饮食。注意食物色、香、味、设法促进病人食欲。不能进食者给以静脉输液,注意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第五十页,共九十四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护理4.对症护理针对病人出现的各种症状,如发热、咳嗽、呼吸困难、呕吐、腹泻等进行对症护理,密切观察上述症状的表现及变化。因艾滋病病人体质虚弱,免疫功能差,易发生继发感染,口腔和皮肤常成为病原菌侵入的门户,因此应加强口腔及皮肤护理,预防发生感染。长期卧床病人应定时翻身,预防褥疮。第五十一页,共九十四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护理5.药物治疗的护理本病的主要治疗药物是AZT,该药有较严重的不良反应,主要是骨髓抑制,可出现贫血,中性粒细胞和血小板减少,亦可出现恶心、呕吐、头痛等症状。应密切观察药物副作用,定期检查血象。第五十二页,共九十四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护理6.心理护理

焦虑、抑郁、孤独无助、恐惧、报复、自杀与病人进行有效沟通,针对病人心理障碍进行疏导同情、关怀病人,尊重病人人格不应采取歧视和惩罚性态度不应表现出怕传染的恐惧心理作好家属及周围人的工作,不要对病人采取鄙弃态度错误观念:艾滋病=淫乱;感染者=道德败坏、下流无耻同事另眼看待,家人嫌恶隐姓埋名,承受医疗、家庭和就业等方面的巨大压力失去经济来源,生活陷入困境第五十三页,共九十四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第五十四页,共九十四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健康教育(一)广泛宜传艾滋病的预防知识传播途径如何采取自我保护措施加强性道德教育严禁吸毒

第五十五页,共九十四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健康教育(二)进行有关本病知识教育

1、由于机体免疫机能低下,病人常由于机会性感染使病情恶化,甚至死亡,应向病人及家属介绍预防或减少机会性感染的措施,合并感染的症状及体征、恰当的护理2、对病人、家属及性伴进行性生活指导,学会正确使用避孕套,教育病人在性生活中坚持使用避孕套,避免夫妻或性伴之间的传播。3、在进行抗病毒治疗时,告知病人尊医嘱按时服药,如出现不适或不良反应时应听从医生的意见,不得擅自停药或减药,以免产生不良后果。第五十六页,共九十四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第五十七页,共九十四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健康教育(三)对无症状的病毒携带者每3~6个月作1次临床及免疫学检查出现症状随时就诊,及早治疗。第五十八页,共九十四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关怀NGO组织:“爱心家园”、“红树林”、“笑看未来”等“四免一关怀”政策:国家实施艾滋病自愿免费血液初筛检测对农民和城镇经济困难人群中的艾滋病患者实行免费抗病毒治疗对艾滋病患者遗孤实行免费就学对孕妇实施免费艾滋病咨询、筛查和抗病毒药物治疗将生活困难的艾滋病患者及其家庭纳入政府救助范围第五十九页,共九十四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艾滋病人关怀要点应详细了解病人生理、心理、社交情况根据病人不同的需求作出相应关怀计划给予正确的辅导、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提升病人自我照顾的能力协助病人融入社会,过正常人的生活第六十页,共九十四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关怀模式对病人实施全程的关怀及护理对伴侣及家人提供辅导服务常规门诊治疗,有并发症、需要特殊检查及缓解症状的病人需要住院治疗如条件允许,可转至社区机构接受延伸服务第六十一页,共九十四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安南的告诫中国正处于艾滋病大面积暴发的前夜,必须赶紧行动,才能在整个国家遭到致命性打击之前,遏制艾滋病的蔓延

—《第58届联合国大会关于艾滋病问题的特别会议》第六十二页,共九十四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一位患者的网上留言当所有的病人都可以站在阳光下,平等享受生活的乐趣和生命的自由,享受家人和朋友的关心和鼓励,那一天,就是人类成功控制艾滋病的节日!第六十三页,共九十四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第六十四页,共九十四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第六十五页,共九十四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第六十六页,共九十四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第六十七页,共九十四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第六十八页,共九十四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第六十九页,共九十四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第七十页,共九十四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第七十一页,共九十四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第七十二页,共九十四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第七十三页,共九十四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第七十四页,共九十四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访问爱心家园授予徐莲芝联合国艾滋病突出贡献奖第七十五页,共九十四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首都医科大学的学生志愿者们来到爱心家园第七十六页,共九十四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隐孢子虫病概述:隐孢子虫病是由隐孢子虫引起的人畜共患疾病。临床上是以发热、腹痛、腹泻、体重减轻等为主要症状。大多数患者病程短而能自愈。在有免疫功能缺陷的患者中,如在艾滋病患者的体内引起严重的难治性致死性腹泻。目前认为,隐孢子虫病是导致人类及幼畜腹泻的重要肠道病原体之一。第七十七页,共九十四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病原学

隐孢子虫是一种原虫,到目前为止,根据分离的宿主不同与形状特征,隐孢子虫至少有21种。有些可以感染鸟类,有些可以感染哺乳动物。

隐孢子虫的生活史分为无性繁殖、有性繁殖和孢子生殖三个阶段,均在同一宿主完成。生活周期5~11天。第七十八页,共九十四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病原学感染动物和患者通过粪便或痰排出卵囊,卵囊通过食物或饮用水被摄入人体后,在消化道内受胆汁和消化酶的作用,子孢子在小肠脱囊后而出,附着在肠道上皮细胞微绒毛上。

卵囊有较强的抵抗力,65℃条件下30分钟,或45℃~55℃的湿热条件下,可使其失去感染力。常用消毒剂多可使其灭活。第七十九页,共九十四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流行病学

1、传染源:

感染隐孢子虫并能排出卵囊的人和多种动物。目前的看法认为本病的患者,特是儿童患者以及无症状带虫者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

受感染的动物:农村—牛城市—小狗、小猫等宠物无症状的排卵囊者易造成学校、幼儿园等集体生活人群感染。第八十页,共九十四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流行病学2、传播途径:主要通过消化道传播。污染的食物和水,水源污染可造成爆发流行。

口腔分泌物或飞沫传播肛交人与宠物接触第八十一页,共九十四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流行病学

3、易感人群普遍易感较多机会接触感染的动物或病人者饮用生水习惯者幼龄儿童免疫功能缺陷或受抑制者第八十二页,共九十四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流行病学流行特征:世界性分布,流行于各地人群的社会习俗、居住条件、生活水平及卫生状况有关。

发病率:发展中国家(3%~13%)高于发达国家(0.6%~7.3%),国内感染率1.4%~13.3%农村高于城市。多为散发。发病季节:不尽相同,夏秋季发病较多第八十三页,共九十四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发病机制与病理解剖发病机制尚未确定,推测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虫体寄生在肠粘膜报表面,破坏了肠绒毛的正常功能;虫体对肠绒毛破坏引起肠道细菌大量繁殖,虫体产生的毒素,引起脂肪消化吸收障碍。

第八十四页,共九十四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发病机制与病理解剖隐孢子虫主要寄生在小肠(空肠近段)上皮细胞的刷状缘,严重者可播散整个消化道、呼吸道、胆道或胰腺。

免疫功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