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八章血液
Blood1一、体液与内环境
BodyFluidsandInternalEnvironment约占体重的60%IntracellularFluid40%ExtracellularFluid20%:Plasma4%、tissuefluid15%、lymphfluid、cerebrospinalfluid等Internalenvironment:细胞生存所处的细胞外液环境第一节概述2内环境相对稳定性及其生理意义
稳态(homeostasis):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细胞进行正常活动的必要条件;保持细胞兴奋性的必要条件。神经系统和体液因素等调节机制对各种物质代谢和各器官的生理活动进行调节的结果。3二、血量(bloodvolume)机体中血液的总量,即血浆量和血细胞量的总和。循环血量、储备血量体重的7-8%,M:5.0-6.0L;F:4.5-5.5L血量的相对稳定(意义、机制)血量的相对稳定是机体维持正常生命活动的重要保证。血量相对稳定的维持主要与毛细血管的滤过和重吸收相对平衡有关。4三、血液的主要生理机能运输机能氧、营养物质、代谢产物、激素、二氧化碳等防御机能吞噬、免疫和止血止血机能维持稳态调节体温,缓冲酸碱平衡5血浆(Plasma)55%血细胞(BloodCells)红细胞(RedBloodCellsorErythrocytes):45%白细胞
(WhiteBloodCellsorLeucocytes)血小板
(PlateletsorThrombocytes)第二节血液的组成及理化特性一、血液的组成6(BloodComponents)红(血)细胞比容红细胞在全血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M:40-50%;F:37-48%;新生儿:55%7二、血液的物理特性(PhysicalPropertiesofBlood)颜色Arterialblood鲜红色,venousblood暗红色;取决于携带氧的多少比重(密度)主要取决于红细胞的数量和血浆蛋白质浓度。人的全血比重: 1.050~1.060血浆比重:1.025~1.035红细胞比重:1.090~1.0928血液的粘滞性(Viscosity)液体流动阻力的大小血液的相对粘滞性为水的4~5(3.5-5.5)倍主要取决于红细胞的数量和血浆成分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icsedimentationrate,ESR)一定时间内红细胞在血浆中的沉降距离9(一)主要化学成分水:90%以上血浆蛋白:白蛋白、球蛋白、纤维蛋白原无机盐小分子有机化合物:葡萄糖、甘油三酯、磷脂、胆固醇、脂肪酸、激素、维生素、尿素、尿酸、肌酸、肌酐、氨基酸、胆红素、氨等气体三、血浆10血浆蛋白血浆成分的7-9%(65-85g/L)分类:盐析法
清蛋白(albumin)
调节血浆和组织液间的渗透压
球蛋白(globulin)参与脂类和脂溶性物质的运输;参与免疫反应
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参与血液凝固11(二)血浆渗透压(PlasmaOsmoticPressure)渗透压是指溶液中的溶质颗粒通过半透膜吸收膜外水分子的一种力量,其大小与单位体积中溶质分子或颗粒的数目有关,而与溶质分子或颗粒的大小无关。血浆渗透压约为313.8mosm/kgH2O,相当于5330mmHg,或709kPa。mmHg,mosm(毫渗透克分子,milliosmole)12晶体渗透压(Crystalosmoticpressure)
无机盐、葡萄糖等晶体物质形成,80%来自Na+和Cl-。调节细胞内外水平衡胶体渗透压(Colloidosmoticpressure)
血浆蛋白形成,25mmHg,3.3kPa,l.5mosm
调节血管内外的水平衡13等渗溶液IsosmoticSolution在临床或生理实验使用的各种溶液中,其渗透压与血浆渗透压相等的。如0.9%NaCl溶液。高渗溶液(hyperosmoticsolution)低渗溶液(hypoosmoticsolution)14(三)血浆的酸碱平衡正常人血浆pH值为7.35~7.45,略偏碱性血浆中的缓冲对(BufferPairs):NaHCO3/H2CO3,蛋白质钠盐/蛋白质,Na2HPO4/NaH2PO4红细胞内的缓冲对:Hb钾盐/Hb、HbO2钾盐/HbO2、K2HPO4/KH2PO4,KHCO3/H2CO315第三节血细胞生理血细胞的特征:红细胞和血小板不具有完整的细胞结构除红细胞外,大部分血细胞只能存活数天大部分血细胞不具有分裂能力,只能通过骨髓中不断增殖和分化的血细胞更新16(一)形态、数量与功能成熟红细胞呈双凹圆盘状,直径约7mm,厚度约2mmM:450~550万个/mm3F:380~460万个/mm3运输(O2和CO2)缓冲作用免疫功能一、红细胞17血红蛋白(Hemoglobin,Hb)M:12~15g/100ml;F:l1~14g/100mlHb、HbO2(oxyhemoglobin)(deoxyhemoglobin)HbCO(carboxyhemoglobin)metHb(methemoglobin)18图5-619(二)渗透脆性和溶血渗透脆性:红细胞具有抵抗低渗溶液的特性。渗透性溶血(hemolysis)血影(ghost)
红细胞发生溶血后,血红蛋白逸出细胞外,仅留下一个双凹圆碟形细胞膜空壳,称为血影细胞(ghostcell)20(三)红细胞的生成与破坏
ProductionandDestructionofRBC
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均起源于造血干细胞。造血就是各类造血细胞发育、成熟的过程,它是一个连续而又分阶段的过程。在个体发育过程中,造血中心的变迁:卵黄囊→肝脏、脾脏→骨髓。211.红细胞的生成过程蛋白质、脂类和糖维生素B12、叶酸和铁内因子
红细胞生成所需原料223.红细胞的破坏平均寿命120天(一亿六千万个/min)衰老破裂变形能力降低被吞噬4.红细胞的生成的调节(RegulationofRBCProduction)
爆式促进因子(burstpromotingactivator,BPA):25-40kDa糖蛋白,影响早期红系祖细胞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3.4kDa糖蛋白雄激素、甲状腺激素、生长激素等23(一)形态、数量和分类白细胞类型
细胞数/mm3%中性粒细胞(neutrophil)3000-700050-70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100-4001-4嗜碱性粒细胞(basophil)20-500.5-1单核细胞(monocyte)100-7004-8淋巴细胞(lymphocyte)1500-300020-40TOTAL4000-11000100三、白细胞(leukocyte/whitebloodcell,WBC)
24(二)白细胞的生理特性和功能变形运动和血细胞渗出(diapedisis)游走、趋化性吞噬作用251.中性粒细胞(neutrophil)能作变形运动,选择性地吞噬外来的微生物和机体自身的坏死组织及衰老的红细胞,起着防御病菌和清除坏死组织的作用,在非特异性细胞免疫中起重要作用。急性炎症期间,常见中性粒细胞增多。262.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对寄生虫的免疫反应;与缓解过敏反应和限制炎症过程有关。3.嗜碱性粒细胞(basophil)形态和功能类似结缔组织中的肥大细胞。颗粒内含肝素、组胺、过敏性慢反应物质、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274.单核细胞(monocyte)单核-吞噬细胞系统(组织中的单核细胞)主要功能:在特异性免疫应答的诱导和调节中起关键作用。吞噬病原微生物、凋亡细胞和损伤组织;分泌功能;处理和递呈抗原,激活淋巴细胞并启动特异性免疫应答;杀伤肿瘤细胞。285.淋巴细胞分为T细胞、B细胞、NK细胞和NS细胞,其中主要的两大类是T淋巴细胞(参与细胞免疫)和B淋巴细胞(参与体液免疫)在免疫应答反应过程中起核心作用。29(三)白细胞的生成与破坏1.过程(p.184,图8-3)2.影响因素血细胞生成素(hematopoietin)
或集落刺激因子(colonystimulatingfactor)包括白细胞生成素和EPO;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30三、血小板(一)形态、数量和功能直径为2~4mm,厚1mm,圆盘状,胞浆内含有a颗粒、致密颗粒、溶酶体、囊泡、开放小管系统、致密小管系统、微管、微丝、线粒体等成人血小板数量:15-45万/mm331血小板因子(PlateletFactors)PF1─即PL分泌的V因子PF2─加速IIaPF3─即PL磷脂,提供表面PF4─中和肝素PF5─可能是II因子PG6─抑制纤溶酶32主要生理功能维持血管内皮的完整性促进生理性止血参与血液凝固33(二)血小板的生成调节造血干细胞→巨核系祖细胞→原始巨核细胞→幼巨核细胞→颗粒型巨核细胞→产板型巨核细胞→血小板。一个巨核细胞产生200-7700个血小板。从原始巨核细胞到释放血小板入血约需8-10天。促血小板生成素(thrombopoietin,TPO)。(三)血小板的破坏平均寿命5-10天参与血液凝固以及修复血管内皮因衰老而在脾、肝和肺组织中被吞噬。34第四节血液凝固生理止血(hemostasis)
连续发生的正反馈过程小血管收缩血小板血栓纤维蛋白网血凝块收缩、血栓溶解和纤维组织增生35一、血小板的止血功能粘附(Adhesion)血小板与非血小板表面的粘着。血小板膜糖蛋白、内皮下成分(胶原纤维)、血浆成分(vonWillebrand因子,vWF)2.聚集(Aggregation)血小板彼此粘着的现象。ADP是PL聚集最重要的生理性物质;血栓烷A2、胶原、凝血酶。363.释放(Release)血小板受刺激后,颗粒内容物向外排出。致密体:ADP、ATP、5-HT、Ca2+等
α颗粒:β-血小板巨球蛋白、PF4、PF5、vWF、纤维蛋白原、凝血酶敏感蛋白、PDGF等溶酶体:酸性蛋白水解酶、组织水解酶4.收缩(Contraction)可引起血凝块回缩和血栓的硬化5.吸附(Absorption)血小板吸附血浆中许多凝血因子37生理性止血过程示意图血管损伤血管内皮下组织暴露血小板激活血凝块形成(有效止血)血小板止血栓(初步止血)血管收缩凝血系统激活纤维蛋白形成38二、血液凝固(BloodCoagulation)血液从溶胶状态经过一系列化学反应,转变为不流动的凝胶状态的过程,即血凝。血清(Serum)血浆(Plasma)39(一)血凝的基本过程及原理1.凝血因子
(ClottingFactors)
血浆与组织中直接参与血凝的物质按国际命名编号的12个凝血因子(FI~FXIII,FIV除外)40按国际命名法编号的凝血因子编号 同义名因子I 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因子II 凝血酶原(prothrombin)因子III 组织凝血激酶(tissuethromboplastin)因子IV Ca2+因子V 前加速素(proaccelerin)因子VII 前转变素(proconvertin)因子VIII 抗血友病因子(antihemophilicfactor)因子IX 血浆凝血激酶(plasmathromboplastincomponent)因子X Stuart-Prower因子因子XI 血浆凝血激酶前质(plasmathromboplastinantecedent)因子XII 接触因子(contactfactor)因子XIII 纤维蛋白稳定因子(fibrin-stabilizingfactor)412.血凝的基本过程(瀑布学说)凝血是一系列凝血因子相继被酶解激活的过程,最终结果是凝血酶和纤维蛋白凝块的形成。①凝血酶原激活物的形成
(X→Xa)②凝血酶原被激活成凝血酶
(II→IIa)③纤维蛋白原变成纤维蛋白
(I→Ia)42因子X激活的两种途径内源性激活途径
(Intrinsicpathway):完全依靠血浆内的凝血因子使因子X激活。启动因子:因子XII、XI、IX、VIII外源性激活途径
(Extrinsicpathway):依靠血管外组织释放因子III使因子X激活启动因子:因子III、因子VII对生理性凝血反应的启动起关键作用(p.191图8-5)43(二)抗凝系统1.
抗凝物质
抗凝血酶III
(AntithrombinIII):
α-球蛋白,由肝脏合成作用机制:丝氨酸蛋白酶抑制物
(IIa、VII、IXa、Xa、XIIa属丝氨酸蛋白酶)
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44蛋白质C(ProteinC)肝脏合成的血浆蛋白,以酶原形式存在作用:
1)灭活凝血因子Va、VIIIa2)限制Xa与血小板结合(通过灭活Va)
3)增强纤维蛋白的溶解(通过刺激纤溶酶原激活物的释放)45肝素(Heparin)酸性粘多糖,主要由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产生作用及其机制:
1)增强抗凝血酶和肝素辅助因子II的抗凝作用
2)促进血管内皮细胞释放凝血抑制物和纤溶酶原激活物
3)抑制血小板发生粘着、聚集和释放反应
4)抑制凝血酶原激活物的形成462.体外延缓或阻止血液凝固的因素:
①降低温度当反应系统的温度降低至10℃以下时,很多参与凝血过程的酶的活性下降,因些可延缓血液凝固,但不能完全阻止凝血的发生。②光滑的表面可减少血小板的聚集和解体,减弱对凝血过程的触发,因而延缓了凝血酶的形成。③去Ca2+
血液凝固的多个环节中都需要Ca2+的参加枸橼酸钠柠檬酸钠实验室:草酸铵、草酸钾和螯合剂乙二胺四乙酸(EGTA)47三、纤维蛋白溶解(Fibrinolysis)
基本过程:纤维蛋白溶解酶原的激活纤维蛋白降解48第五节机体防御自学49一、血型(BloodGroup)血型:血细胞膜上存在的特异抗原性物质的类型通常所说的血型是指红细胞的血型对人类输血最为重要的是ABO系统和Rh系统第六节血型和输血50血型鉴定的基本原理凝集原
(Agglutinogen)红细胞表面上含有的抗原物质。凝集素
(Agglutinin)血清中含有与之相应的特异性抗体。凝集(Agglutination)血型不相容的血液混合后,红细胞聚集成簇、溶血。机制:抗原-抗体反应51二、ABO血型系统血型 凝集原 凝集素A型 A 抗BB型 B 抗AAB型 A,B 无O型 无A,无B 抗A,抗BABO血型鉴定52三、Rh血型系统
人类红细胞含有一种与恒河猴Rhesusmacacus的红细胞相同的凝集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合伙人入股协议书3篇
- 共建和谐供应商反恐行动3篇
- 年人才输送协议书范文3篇
- 保险退保委托书中的保险条款解读3篇
- 兼职教师聘用协议书范文3篇
- 化工产品市场分析劳动合同格式2篇
- 地皮转让合同3篇
- 纸板容器研发成果转化考核试卷
- 电力设备状态维修策略与应用考核试卷
- 育苗专家系统开发与应用考核试卷
- 创新物业服务管理的思路与方法
- 上市公司涉税风险分析报告
- 少数民族维吾尔族民俗文化介绍图文课件
- 引导接车监控装置操作办法
-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部分课后题-参考答案
- 读书分享交流会《外婆的道歉信》课件
- 科技论文写作与学术规范课件
- 医疗器械自查表【模板】
- 2023学年完整公开课版《2BM3U2Rules》教学
- 曼陀罗绘画疗法
- 四年级下册英语素材单元知识点总结 陕旅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